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潘怡安
Pan, Yi-An
論文名稱: 108課綱下生活科技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國中為例
The Operation of the Living Technology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under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12-Year Basic Education : A Research on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 張玉山
Chang, Yu-Shan
口試委員: 張敬珣
Chang, Ching-Hsun
高震峰
Kao, Cheng-Feng
張玉山
Chang, Yu-Shan
口試日期: 2021/08/13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0
中文關鍵詞: 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生活科技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行動研究
英文關鍵詞: Twelve-year National Compulsory Education, Living Technology,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Action Research
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半結構式訪談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42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3下載:2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旨在探究新北市快樂國中(化名)在108課綱科技領域的成立下,為改變生活科技實作課程與提升教師專業成長所發展之生活科技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藉由研究者省思、觀察記錄、個別訪談以及文件分析等工具蒐集資料,瞭解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發展階段、探究社群運作策略、分析社群運作對於生活科技實作課程實施情形以及對教師專業成長之影響,並探討生活科技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所面臨之困境與因應作法,本研究經整理與分析後歸納結果如下:
    一、快樂國中生活科技課程實施情形受到我國課程實施脈絡所影響
    二、快樂國中生活科技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經歷「籌備階段」與「運作階段」
    三、快樂國中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策略包含「生活科技課程實施」、「教師增能」、「共學與共備」等三大主軸
    四、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有助於改善生活科技的教與學
    五、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面臨結構、技術與支持條件等問題

    This research adopts action research and aims to explore the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of living technology teachers developed by New Taipei City Happy Junior High School (pseudonym) under the establishment of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12-Year Basic Education living technology practical courses and enhance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The data for the research was collected through tools such as researcher's reflection, observation records, individual interviews, and document analysis, enabling us to understand the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of teachers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stage, to explore community operation strategie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community operations regar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ving technology, practical courses as well as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to discuss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by the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of living technology teachers and how to surmount them accordingly. After collation and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iving technology curriculum in Happy Junior School is affect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context of the curriculum in Taiwan
    2. The operational experience of the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in Happy Junior School living technology teachers includes: "Preparation Phase" and "Operation Phase"
    3. The operational strategy of the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of Happy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clude three main axes: " Living Technology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Teacher Enhancing", and "Co-learning and Co-preparation"
    4. The oper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help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living technology
    5.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faces problems in structure, technical and support condition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8 第三節 名詞解釋 9 第四節 研究範圍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我國生活科技課程的實施脈絡 11 第二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基本概念 18 第三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的相關研究 2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1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1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 3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5 第四節 研究流程 3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4 第六節 研究信實度 47 第七節 研究倫理 48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9 第一節 個案學校108課綱下的現況分析 49 第二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籌備階段 55 第三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階段 59 第四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實施結果 66 第五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面臨的困難及因應的作法 80 第六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 9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9 第一節 結論 99 第二節 建議 101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04 參考文獻 107 一、中文部份 107 二、外文部份 113 附錄 115 附錄一 研究邀請函 116 附錄二 研究參與同意書 117 附錄三 訪談綱要 118 附錄四 參與觀察表 119 附錄五 省思札記表 120

    一、中文部份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自造教育及科技輔導中心(2019)。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計畫緣起。擷自:https://maker.nknu.edu.tw/Introdution/Plan/1
    李隆盛(2004),國中科技教育的機會與威脅。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7),3-7。
    宋柔穎(2019)。國中輔導活動跨科縣市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運作立成探究與啟思。臺灣師範大學科教育管理與課教學領導碩士在職班技術報告。
    李慶芳(2013)。實做:逐字稿分析。跨域研究與個人質性修煉的反思。取自 http://reskm98.blogspot.com/2013/10/
    吳秀春(2014)。加強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有效作法之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9),頁145-162。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吳俊憲、吳錦惠、紀藶珊、姜宏尚(2016)。推動[精進教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運作模式-以學習共同體為焦點。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10),164-196。
    范信賢、黃茂在(2003)。課程改革中教師關心什麼?―教師敘說的探究。國教學報,15,頁149-174。
    林瑞昌(2007)。以專業社群概念內涵為核心的教師專業發展策略。載於歐用生(主編),熱情卓越新典範(67-76)。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林佳全(2003)。從國中科技教育的困境看國小科技教育。生活科技教育,35(6)。
    林劭仁(2006)。專業學習社群運用於師資培育自我評鑑之探究。中正教育研究,5(2),79-111。
    林孟郁、鍾武龍、張月霞、李哲迪、陳穎儀(2013)。高中教師在創新科學課程專業學習社群中的發展歷程。科學教育學刊,21(1),75-96。
    林素卿(2003)。 協同行動研究—以班級經營之常規改善為例。師大學報:教育類,48(1),91-112。
    林清江(1996)。教育社會學。台北:五南。
    林佩璇(2002)。行動研究在課程發展中的理念與實踐。課程與教學,5(2),81-96。
    邱婉如(2016)。高級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之個案研究-以特色課程發展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洪穎馨(2017)。國民中學領域召集人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領導作為與解決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管理與課程教學領導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柳雅梅(譯)(2006)。學校是專業的學習社群-專業發展的合作活動與策略(原作者:S. M. Roberts & E. Z. Pruitt)。臺北市:心理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3)
    孫志麟(2010)。專業學習社群: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平台。學校行政雙月刊,69,138-158。
    紐文英(2007)。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
    紐文英(2020)。 論文夢田耕耘實務。臺北市:雙葉書廊。
    紐文英(2021)。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第3版)。臺北市:雙葉書廊。
    徐毅穎(2004)。國中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安排現況探討。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1),28-35。
    教育部(1894)。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市,中正書局。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a)。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取自 http://teach.eje.edu.tw/9CC/fields/2003/language.php。
    教育部(2003b)。九年一貫國中排課秘笈。取自http://teach.eje.edu.tw/Policy/105592260111 0554741051 問題與策略--國中秘笈.doc。
    教育部(2009)。中小學教師學習社群手冊(張新仁編輯小組主持人)。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教育部。
    教育部(2017)。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新增科技領域配套規劃情形說明。臺北市:教育部。取自 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707 5025911FF0ACF。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科技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9)。12年國教/課程綱要-108課綱重點。108課綱資訊網。取自https://12basic.edu.tw/12about-3-1.php
    教育部(2013)。提升國民中學專長授課比率推動教師進修第二專長作業要點。主管法規查詢系統。取自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1155
    教育部(2016)。國家教育研究院十二年國教各領域/科目課程綱要課程手冊初稿。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科技領域課程手冊。取自https://www. naer. edu. tw/files/11-1000-1590-1.php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0)。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現況之評估。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取自https://ws.ndc.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hZG1pbmlzdHJhdG9yLzEwL3JlbGZpbGUvNTY0NC8zMjE5LzAwNTg5MDFfMS5wZGY%3D&n=MjAxMDEyMDcxNDQzMTc5MTcyNDA5LnBkZg%3D%3D&icon=..pdf
    陳彥綸(2020)。我國北部偏遠地區國中生活科技教師教學專業能力現況調查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學位論文。
    陳向明 (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美惠(2021)。國中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困境分析與因應策略。崑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陳芯怡、朱耀明(2016)。國民中學推動教師專業社群之個案研究:以科創社群為例。工業科技教育學刊,(8),48-55。
    陳英素(2011)。各縣市超額教師辦法之比較。取自http://society.nhu. edu.tw/e-j/98/A8.htm
    陳佳琪(2014)。國中理化科教師「非主修專長」授課現況需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張永達、蔡采靜、賴奕佐、黃璧祈(2003)。從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之角色與定位。科學教育月刊,(258),51-60。
    張素貞、吳俊憲(2012)。大學與學校專業夥伴合作之個案研究-以專業學習社群為焦點。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8(1),1-30。
    張新仁、王瓊珠、馮莉雅(主編) (2009)。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林玉珮(2012)。從「頭」鬆綁教育,天下雜誌。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7618
    黃麗真、汪巧玲(2003),「生活科技」名存實亡?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6(4),8-14。取自 http://www.ite.ntnu.edu.tw/journal/html/3604/專題論述/tech2.htm
    黃啟晉(2017)。發展學校特色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有效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10),41-44。
    黃寶億(2018)。良師有夢、溫馨協行-跨縣市國中英語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歷程與教學實踐之個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黃昭勳(2019)。 教師專業社群有效推動之我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3),74-78。
    馮莉雅、辛明澄、蘇雅慧、徐昌慧(2016)。因應十二年國教教師人力需求探討國中教師員額運用落實方案。國立高雄餐旅大學研究成果報告,高雄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潘慧玲、張素貞、沈靜濤(2013)。專業學習社群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中介下的發展:一所國中個案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9(2),145-174。
    蔡進雄(2005)。中小學教師領導理論之探討。教育研究,139,92-101。
    蔡進雄(2009)。學校經營的新典範:論教師學習社群的建立與發展。教育研究,188,48-59。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賴榮飛(2017)。國民中學科技領域師資培訓與配套規劃,89-102。取自https://ws.moe.edu.tw/001/Upload/23/relfile/8338/60697/bee4a505-2925- 4b79-ae25-233ae4445104.pdf。
    譚彩鳳(2011)。有效能教師學習社群之發展:香港個案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7(2),213-246。

    二、外文部份
    DuFour, R. (2004). What is a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Educational Leadership, 61(8), 6-11.
    Deborah, J. W. (2013). Urban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Delta Kappa Gamma Bulletin, 79(2), 31-39.
    Dancy, M., Lau, A. C., Rundquist, A., & Henderson, C. (2019). Faculty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ies: A model for sustained teaching transformation. Physical Review Physics Education Research, 15(2), 020147.
    Hord, S. M. (1997).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Communities of continuous inquiry and improvement. Austin : Southwest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Laboratory.
    Hord, S. M. (2009).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Educators work together toward a shared purpose - improved student learning. Journal of Staff Development, 30 (1), 40-43.
    Huffman, J. B., & Hipp, K. K. (2003). Reculturing schools a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R&L Education.
    Johnson, J. M., & Rowlands, T. (2012). The interpersonal dynamics of in-depth interviewing. The SAGE handbook of interview research: The complexity of the craft, 99-113.
    Louis, K. S., Kruse, S. D., & Bryk, A. S. (1995). An emerging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school-based professional community. In K.S. Louis, S. D. Kruse, & Associates (Eds.), Professionalism and community: Perspectives on reforming urban schools (p.23-42).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Prenger, R., Poortman, C. L., & Handelzalts, A. (2019). The effects of networked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70(5), 441-452.
    Roberts, S. M. & Pruitt, E. Z. (2003). Schools a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Collaborative activities and strategie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Shagrir, L. (2017). Collaborating with colleagues for the sake of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Academic Development, 22(4), 331-342.
    Tuckman, B. W., & Jensen M. A. C. (1977). Stage of small group development, Group & Organization Studies, Dec. 1977, 419-427.
    Wenger, E., McDermott, R. A., & Snyder, W. (2002). Cultivating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A guide to managing knowledge. Harvard business press.
    Zheng, X., Yin, H., & Li, Z. (2019).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and teacher self-efficacy in China.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 Leadership, 47(6), 843-859.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