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尤文良
論文名稱: 鹿港街、庄廟宇的神聖空間及其內涵
指導教授: 潘朝陽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論文出版年: 2001
畢業學年度: 89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神聖空間頂角下角聯庄許厝埔同安寮五庄會港頂十二庄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25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摘要
    研究所別:地理研究所碩士班
    論文名稱:鹿港街、庄廟宇的神聖空間及其內涵
    指導教授:潘朝陽
    研究生:尤文良
    論文內容:共一冊,文約六萬餘字,分五章十五節,約以一千餘字扼要說明。
    摘要
    本文從宗教的面向切入,探討鹿港地區街內與其鄰近庄頭地域所建構的神聖空間及其內涵。
    針對此一主題,首先透過對鹿港地區歷史發展脈絡的瞭解,說明鹿港地區移民入居及其轉變的過程,以此作為第三、四章鋪述的背景。本文將鹿港的歷史發展分為開港前、鼎盛及五口通商至日治三個時期,依此三個時期說明不同時間,移民的入居及其所創建的廟宇分布情形。最後歸納出以鹿港街內為主的主要姓氏之分布情形。
    接著分別闡述鹿港街內部,頂、下角地區各角頭及其核心廟所建構的神聖空間架構。在頂角地區,最基本的神聖核心所在為各角頭廟宇,最高的核心化所在則為天后宮媽祖,而奉天宮則是介於兩者之間的次核心,各角頭間以地緣關係做為主要的連結因素;與頂角不同的是,下角各角頭間以血緣關係為主要的連結要素,且無介於角頭核心廟及天后宮之間的次核心存在,各角頭廟彼此之間較無統屬性。
    街內的各角頭地域,其生活領域界線彼此相互交集,複雜而緊密,但在神聖空間的貞定上,卻是各自獨立而隱約有階層性的。每個角頭境內的最高核心,即角頭大廟之主祀神,有如地方之父母官。分派四方之五營兵將,是主神之部將,鎮護境內空間之「潔淨」,其在形而上之神聖空間上,乃為一完整之地域,彼此有明確的分野而不相交。雖有頂、下角之分界,卻仍會彼此有相交陪的關係,但有強烈之街內、外的區別。
    相對於鹿港街內,在其外圍鄰近的地域,存在著四個聯庄地域。街外鄰近各庄頭,其生活領域較廣大而疏鬆,相鄰之村莊,雖較有交陪關係,但整體而言,相對於街內各角頭地域的情形,個別庄頭之存在空間,猶如街內之角頭地位,其基本核心為庄大廟,但兩者的差異則是庄頭內部的向心性更為明顯。透過庄頭間的連結,在鹿港街外的鄰近地域,形成了頂、中、下三個十二庄及五庄會四個聯庄地域。猶如鹿港大街般,各聯庄內部彼此相聯繫,但有強烈之聯庄「境」內、外的區別。許厝埔十二庄內部的最高神聖核心所在為拱辰宮玄天上帝,透過每年的安營鎮符與巡境活動來貞定其神聖空間的形構。同安寮十二庄境內存在的聯庄廟為福安宮池府王爺,但其最高核心所在則指向天后宮媽祖,透過每年的恭迎媽祖繞境來貞定其內部空間的神聖性。五庄會聯庄地域內部因時、空的轉變而趨於瓦解。港頂十二庄其聯庄共同的核心為關帝爺的輪祀,透過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過爐巡境來貞定其神聖空間的內涵。
    鹿港地區街、庄之神聖空間,在其內部居有群的塑造下,經由民間信仰的祭儀,形成一有階層性的神聖地域。
    鹿港街之於聯庄,街內各角頭之於聯庄內之各庄頭,兩者看似極為相似,但在神聖性的階層上,鹿港街之核心所在,乃處於最上層之頂端,超越各角頭與聯庄之核心,此點可從媽祖之信仰祭儀中獲得貞定。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主題與架構……………………………………………1 第二節 研究概念與方法……………………………………………4 第二章 歷史脈絡下的鹿港…………………………………13 第一節 開港前的鹿港發展與鹿港移民…………………………13 第二節 鼎盛期的鹿港發展與鹿港移民………………………….22 第三節 五口通商至日治時期鹿港的轉變與鹿港移民………….29 第四節 小結…………………………………………………….34 第三章 鹿港街內廟宇的神聖空間及其內涵……………….37 第一節 鹿港街內角頭地域內部空間的貞定…………………….37 第二節 頂、下角各角頭與族群建立的空間關係………………53 第三節 小結…………………………………………………….77 第四章 鹿港街鄰近庄頭廟宇之神聖空間及其內涵…….79 第一節 許厝埔十二庄…………………………………………79 第二節 同安寮十二庄……………………………………………103 第三節 五庄會與海埔厝港頂十二庄……………………………122 第四節 小結………………………………………………………129 第五章 結論……………………………………………….131 第一節 結論………………………………………………………131 第二節 啟示與建議………………………………………………133 參考書目…………………………………………………….137 圖 目 次 圖1-1 研究架構圖………………………...…………………………….5 圖1-2 研究概念圖………………………………………………………9 圖1-3 研究概念方法和流程圖..………………………………………10 圖1-4 研究區範圍圖………..…………………………………………12 圖 2-1 諸羅縣時期鹿港街內主要姓氏及廟宇分布圖…………..……15 圖 2-2 轉運口時期鹿港街內主要姓氏及廟宇分布圖…………..……21 圖 2-3 鼎盛時期鹿港街內主要姓氏及廟宇分布圖…………….….…28 圖 2-4 清末時期鹿港街內主要姓氏及廟宇分布圖……...……...……33 圖2-5 清末鹿港街內三大姓氏分布圖..………………………………36 圖3-1 鹿港街廟宇主神與居民原鄉空間關係示意圖…..……………43 圖3-2 角頭範圍示意圖…...……………………………….…………44 圖3-3 宮後範圍示意圖………………………………………………46 圖3-4 車埕空間示意圖………………………………………………52 圖3-5 奉天宮內部空間配置示意圖…………………………………59 圖3-6 奉天宮影響範圍示意圖………………………………………60 圖3-7 奉天宮神聖空間示意圖………………………………………62 圖3-8 北頭各角頭分布示意圖………………………………………63 圖3-9 鹿港頂角地區神聖空間示意圖………………………………66 圖 3-10 「境」的空間示意圖…………………………..………………70 圖3-11 暗訪神聖場域示意圖……………………….…………………74 圖3-12 鹿港街內下角地區神聖空間示意圖………….………………77 圖3-13 鹿港街內神聖空間示意圖……….……………………………78 圖4-1 許厝埔十二庄範圍及三十六營分布圖………………………87 圖4-2 許厝埔三十六營分布方位圖…………………………………90 圖4-3 安營路徑示意圖………………………………………………91 圖4-4 八方三十六營神聖空間示意圖………………………………93 圖4-5 許厝埔十二庄神聖空間示意圖………………………………94 圖4-6 埤腳保聖宮恭迎媽祖路線示意圖……………………………97 圖4-7 媽祖神聖空間擴展示意圖……………………………………97 圖4-8 正殿內部場域關連圖…………………………………………100 圖4-9 人界觀念裏潛在的空間層次圖………………………………102 圖4-10 埤腳祈安三獻內外空間層次圖………..……………………102 圖4-11 同安寮十二庄分布圖………………..……………………….104 圖4-12 媽祖繞境路線圖…………………………..………………….114 圖4-13 媽祖入境示意圖……………………………………………...115 圖 4-14 媽祖「入座」、「宴王」與諸神轎相關位置圖之一…………117 圖 4-15 媽祖「入座」、「宴王」與諸神轎相關位置圖之二…………117 圖 4-16 媽祖「入座」、「宴王」與諸神轎相關位置圖之三…………118 圖4-17 媽祖為中心的空間架構圖…………………………………118 圖 4-18 「宴王」儀式示意圖…………………………………………120 圖4-19 同安寮十二庄神聖空間示意圖……………………………121 圖4-20 五庄會範圍圖……….………………………………………123 圖4-21 五庄會神聖空間示意圖……………………………………125 圖4-22 港頂十二庄分布圖…………………………………………126 圖4-23 港頂十二庄神聖空間示意圖………………………………128 圖 5-1 鹿港街與鄰近庄頭神聖空間結構示意圖………………135 表 目 次 表2-1 鹿港街主要姓氏及其分布地區表…………………………….35 表3-1 鹿港街內主要廟宇創建年代及社群表……………………….39 表3-2 五營神兵一覽表……….………………………………………48 表3-3 奉天宮歷代先賢居住地域表………………………………….60 表3-4 鹿港街錢江施姓各房及其所屬角頭與角頭廟地區表………68 表4-1 許厝埔三十六營大小方位表…………………………………86 表4-2 許厝埔各庄庄大廟及其主祀神一覽表………………………93 表4-3 鹿港保聖宮祈安三獻概要表…………………………………98

    參考文獻
    壹、史料
    不著撰人(清)
    1963《台案彙錄丙集》,臺灣文獻叢刊第176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人
    1924《寺廟台帳》。鹿港:鹿港文教基金會藏。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
    1964《明清史料彙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朱景英(清)
    1958《海東札記》,臺灣文獻叢刊第19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周鍾瑄(清)
    1962《諸羅縣誌》,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周 璽(清)
    1962《彰化縣誌》,臺灣文獻叢刊第156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高拱乾(清)
    1960《台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65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陳培桂(清)
    1963《淡水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72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連 橫(清)
    1976《台灣通史》,台北:台灣時代書局。
    劉良璧(清)
    1961《重修福建台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74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藍鼎元(清)
    1958《平台紀略》,臺灣文獻叢刊第14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貳、碑記
    《敕建天后宮碑記》,鹿港:新祖宮。
    《重脩鹿溪聖母宮碑記》,鹿港:天后宮。
    《重脩文武兩祠碑記》,鹿港:文開書院。
    參、著作
    Feuch twang, Stephan
    1974“Domestic and Communal Worship in Taiwan ”, pp.123-7 in A. P. Wolf, ed., Religion and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Mircea Eliade
    1973“The History of Religions:Essays in Methodology”,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td.
    山根永藏
    1989《臺灣民俗風物雜記》。台北:武陵出版社。
    尤增輝
    1979《鹿港三百年》。台北:戶外生活雜誌社。
    文毓義
    1985《台灣傳統式廟宇之空間系統及其轉變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木內裕子
    1987<廟宇活動與地方社區>,《思與言》25(3),頁257-272。
    方淑美
    1991《台南西港仔刈香的空間性》。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石萬壽
    2000《臺灣的媽祖信仰》。台北:台原出版社。
    王世慶
    1972<民間信仰在不同祖籍移民的鄉村之歷史>,《臺灣文獻》23(3),頁1-32。
    左羊編
    1991《鹿港傳奇》。鹿港:左羊出版社。
    伊能嘉矩
    1991《台灣文化志》中譯本。南投市:台灣省文獻會。
    朱毓慧
    1998《公館平原祠廟之空間配置及景觀內涵》。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亦園
    1981《信仰與文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982<和諧與均衡—民間信仰中的宇宙詮釋>,收於《文化的圖像(下):宗教與族群文化觀察》,頁64-94。台北:允晨文化公司。
    李秀娥
    1993<鹿港的人口與宗族>,《鹿港暑期人類學田野工作教室論文集》余光弘編,頁36-45。
    1996<「人—神—地」所建構的信仰場域初探--以鹿港奉天宮的南北大總巡活動為例>,《儀式、廟會與社區--道教、民間信仰與民間文化》,頁249-267。
    1997《鹿港奉天宮志》。鹿港:鹿港奉天宮管理委員會。
    李昭容
    1997《鹿港鄉土教材》。鹿港:鹿港高級中學。
    李乾朗
    1999《傳統建築入門》。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李錫祥
    1996<漢人的民間信仰、社會祖織與宗教空間—金門田野調查的例證>,《臺灣師範大學地理教育》22,頁73-90。
    李豐楙
    1994<臺灣送瘟、改運習俗的內地化與本地化>,《第一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829-861。
    阮昌銳
    1990《中國民間宗教之研究》。台北:臺灣省立博物館。
    自立晚報
    1991《臺灣廟宇文化大系(一)天地諸神卷》。台北:自立晚報社。
    池永歆
    1996<聚落「存在空間」的貞定與詮釋—以嘉義內埔仔「十三庄頭、十四緣」巡境活動為例>,《思與言》34(2),頁199-233。
    宋龍飛
    1971<臺灣地區媽祖廟進香的兩個實例>,《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特刊》7,頁65-167。
    何金鑄
    1975<鹿港興衰的地理研究(一)>,《文藝復興》64,頁16。
    余光弘
    1982<臺灣地區民間宗教的發展—寺廟調查資料之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3,頁67-103。
    1993《鹿港暑期人類學田野工作教室論文集》余光弘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呂錘寬
    1996<什麼叫做「建醮」?>,收錄於王秋桂主編《神話、信仰與儀式》,頁241-243。板橋:稻鄉出版社。
    杜雅鈴
    1998<台南市集福宮祭祀圈研究>,《台灣人文》2,頁201-217。
    吳進喜
    1994<臺灣南部傳統聚落的空間形構:以燕巢鄉烏鬼埔和林園鄉汕尾庄為例>,《第一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543-551。
    林志秋
    2000《佛祖、太祖與耶穌:羅漢內門宗教信仰之地域性》。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美容
    1986<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2,頁54-111。
    <由祭祀圈到信仰圈—臺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三)》,頁95-125。
    1993《臺灣人的社會與信仰》。台北:自立晚報。
    1996《臺灣文化與歷史的重構》。台北:前衛出版社。
    林會承
    1979a<一個古老的漁村聚落—郭厝(上)>,《建築師雜誌》9,頁28-33。
    1979b<一個古老的漁村聚落—郭厝(中)>,《建築師雜誌》10頁30-36。
    1983《清末鹿港街鎮結構》,台北:境與象出版社。
    1999<澎湖社里的領域>,《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7頁41-96。
    林衡道編
    1979《臺灣古蹟全集第二冊》。台北:戶外生活雜誌社。
    卓神保
    1984《鹿港寺廟大全》。鹿港:鹿港文教基金會。
    張炎憲等編著
    1993《臺灣史與臺灣史料(二)》。台北:吳三連基金會。
    張炳楠
    1967<鹿港開港史>,《台灣文獻》19(1),頁1-39。
    1970《台灣省通誌》,張柄楠監修。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施振民
    1973<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發展模式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頁191-205。
    1976<菲律濱華人文化的持續—宗親與同鄉組織在海外的演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2,頁119-201。
    1992a<鹿港的氏族廟>,洪玉華編《華人移民—施振民教授紀念文集》,頁460-483。馬尼拉:菲律濱華裔青年聯合會聯合拉剎大學中國研究出版。
    1992b<鹿港姓氏與堂號>,與許嘉明合撰。洪玉華編《華人移民—施振民教授紀念文集》,頁484-499。馬尼拉:菲律濱華裔青年聯合會聯合拉剎大學中國研究出版。
    施添福
    1996<天庾正供與鹿港飛帆—鹿港古蹟的歷史地理考察>,《鹿港鎮志地理篇附錄》,頁235-289。
    2000《鹿港鎮志地理篇》。鹿港鎮公所。
    高賢治、馮作民編譯(石垣倉治著)
    1934;1984《臺灣舊慣習俗信仰》。台北:眾文圖書公司。
    徐雨村
    1996<宗族與宗教組織原則的轉變與並存—以雲林六房天上聖母的祭祀組織為例>,《思與言》34(2),頁175-198。
    康豹
    1991<屏東縣東港鎮的迎王祭典:台灣瘟神與王爺信仰之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0,頁95-210。
    鹿港國中編
    1979《鹿港鄉土史料》。鹿港:彰化縣立鹿港國民中學。
    莊英章
    1970<台灣鄉村的建醮儀式—一個漁村的例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29,頁131-149。
    1974<臺灣漢人宗族發展的若干問題—寺廟宗祠與竹山的墾殖型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頁113-137。
    2000《鹿港鎮志氏族篇》。鹿港鎮公所。
    莊研育
    1998<鹿港搜奇—王爺暗訪神祕逼人>,《大同雜誌》十一月號,頁104-109。
    莊萬壽
    1994<臺灣本土文化之理論建構>,《第一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651-663。
    陳乃蘗譯(岡田謙著)
    1960<臺灣北部村落之祭祀範圍>,《臺北文物》9(4),頁14-29。
    陳其南
    1994《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訂正版。台北:允晨文化。
    陳盛韶
    《問俗錄—福建、台灣的民俗與社會》。台北:武陵出版。
    陳憲明
    1994<澎湖村落祭祀的空間結構>,《第一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523-542。
    清水盛光
    《中國社會研究》,頁151。
    許丕宗
    1984<鹿港古蹟及史蹟調查研究—市街空間研究之部>,《台灣文獻》35(4),頁41-148。
    許雪姬
    2000《鹿港鎮志宗教篇》。鹿港鎮公所。
    許富雄
    1996<鹿港角頭廟信仰初探>,許富雄個人網頁「愧居天地之間」http://www.taconet.com.tw/tomio/
    許嘉明
    1968<松山建醮與社區>,《中央研究院民學研究所集刊》25,頁109-153。
    1973<彰化平原福佬客的地域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頁165-189。
    許嘉勇
    1999<初探許厝埔十二庄—安營鎮符>,《八十八年度代辦大專獎學金得獎學生作品集》鹿港文教基金會印行,頁30-36。
    葉大沛
    1990《鹿谿探源》。台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
    1997《鹿港發展史》。鹿港:左羊出版社。
    黃文博
    1989《台灣信仰傳奇》,頁39-50。台北:台原出版社。
    1991<光復後學甲慈濟宮「上白醮」的變遷與香陣結構>,《臺灣文獻》41(1),頁153-167。
    1996《臺灣民間信仰與儀式》。台北:常民文化。
    黃郁文
    1990《鹿港寺廟空間研究—俗民文化與空間形式探微》。台中: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美英
    1993《臺灣媽祖的香火與儀式》。台北:自立晚報。
    曾慶國
    1996<彰化七十二庄>,《臺灣文獻》47(1),頁101-131。
    董芳苑
    1994<臺灣民間信仰之正視>,《第一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 會論文集》,頁809-828。
    楊曲昌
    1998<塹港富美宮之祭祀圈演變探究>,《台灣人文》2,頁175-200。
    趙永富
    1998《「大肚」地方性的構成—文化歷史地理的詮釋》。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枝萬
    1966<臺灣之瘟神廟>,《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22,頁53-93。
    1973<臺灣臺北縣中和鄉建醮祭典>,《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3,頁135-163。
    1983《臺灣民間信仰論集》。台北:聯經出版社。
    1989<臺灣的民間信仰>,《臺灣風物》39(1),頁79-107。
    劉還月
    1989《臺灣的歲節祭祀》。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彰化縣政府編
    1991a《彰化縣鄉土史料--耆老口述歷史(廿二)》,頁42-73。彰化縣政府。
    1991b《彰化市街的歷史變遷》,頁42-57。彰化縣政府。
    鄭志明
    1994<臺灣鬼神信仰文化發展的檢討與展望>,《第一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863-878。
    1996《神明的由來臺灣篇》。嘉義:南華管理學院。
    漢寶德
    1979<鹿港古風貌之研究---- 一般研究>,《鹿港古風貌之研究》,頁1-28,42-52。
    蔡美麗
    1980《胡塞爾》,頁182-185。
    潘朝陽
    1981<新竹縣地區通俗宗教的分布佈>,《臺灣風物》31(4),頁27-50。
    1986<臺灣民俗宗教分佈的意義>,《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2:,頁143-177。
    1990<苗栗嘉盛庄村廟的空間配置及其內涵>,《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6,頁248-274。
    1991<現象學地理學—存在空間的一個詮釋>,《中國地理學會會刊》19,頁71-90。
    1993<粵東原鄉三山國王崇拜現象—一個文化歷史脈絡的析論>,《師大地理研究報告》20,頁31-56。
    1994a<石圍墻莊的建莊及其神聖空間>,《第一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623-636。
    1994b《臺灣傳統漢文化區域構成及其空間性—以貓裏區域為例的文化歷史地理詮釋》。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1995<「中心—四方」空間形式及其宇宙論結構>,《師大地理研報告》23,頁83-107。
    1996a<臺灣宗教現象地理學研究之回顧>,《思與言》34(2),頁1-19。
    1996b<大湖地方性的構成—歷史向度的地理詮釋>,《師大地理研究報告》25,頁1-42。
    1998<臺灣關帝信仰的文教內涵:以苗栗區域為例之詮釋>,《師大地理研究報告》28,頁13-36。
    戴炎輝
    1979《清代臺灣之鄉治》。台北:聯經出版社。
    顏芳姿
    1994《鹿港王爺信仰的發展型態》。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嚴平譯,帕碼(Richard E. Palmer)著
    1992《詮釋學》。台北:桂冠出版社。
    蘇兆堂譯(葛伯納Bernard Gallin著)
    1979《小龍村》。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功公司。
    關華山
    1989《民居與社會、文化》。台北:明文書局出版。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