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郭詠萱
Kuo, Yung-Hsuan
論文名稱: 誰的歌劇院?臺中國家歌劇院之營運研究
Who’s theater? The research on operation of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指導教授: 黃光男
Huang, Kuang-Nan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0
中文關鍵詞: 臺中國家歌劇院臺中大都會歌劇院行政法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英文關鍵詞: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Taichung Metropolitan Opera House, Public Corporation, National Performing Arts Center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77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9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運用資料分析、參與觀察及深度訪談等研究方法,以臺中國家歌劇院為研究主體進行研究。本研究的研究問題分述如下:
    一、從「臺中大都會歌劇院」到「臺中國家歌劇院」的發展脈絡為何?
    二、「臺中國家歌劇院」興建過程,以及納入「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意義為何?三、行政法人制度下的「臺中國家歌劇院營運推動小組」(前身為臺中國家歌劇院籌備小組)工作內容與其他單位的互動模式為何?推動過程遇到什麼阻礙?

    本研究完整的爬梳分析臺中大都會歌劇院到臺中國家歌劇院的發展脈絡,詳實紀錄臺中國家歌劇院興建過程,並發現臺中國家歌劇院納入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意義可從人事制度、財務制度、行政效率與節目成效分析之,最後,本研究亦分析整理營推小組在政治、制度、經營與節目層面所遭遇到的阻礙,並進一步提出因應之道。

    The research was based on the operation of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Document analysis,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ing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here were three research questions: First, what was the developmental path from Taichung Metropolitan Opera House to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Second, what wa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And what was the significance when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brought into National Performing Arts Center? Third, under public corporation, what was the daily work for the team of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and how they interacted with other departments, and what kind of problems did they face during the proces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First, The developmental path from Taichung Metropolitan Opera House development to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and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s. Second, the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from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brought into National Performing Arts Center were analyzed in this study. Third, this study provided the solution to the above problem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p.8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p.12 第三節 研究流程………………………………………………….p.15 第二章 文獻整理與探討 第一節 我國行政法人制度之相關研究……………………….p.17 第二節 各國有關行政法人制度之說明介紹………………….p.27 第三節 從兩廳院的經驗再出發……………………………….p.35 第四節 文化藝術場館之價值變遷…………………………….p.41 第五節 城市觀光與劇場文化之關係………………………….p.4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資料分析法……………………………………………….p.50 第二節 參與觀察法……………………………………………….p.53 第三節 深度訪談法……………………………………………….p.56 第四節 研究架構………………………………………………….p.60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發現 第一節 臺中國家歌劇院發展歷程……………………………….p.61 第二節 臺中國家歌劇興建之路………………………………….p.69 第三節 臺中國家歌劇院營運推動小組營運分析與探討……….p.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建議………………………………………….p.118 第二節 研究檢討與未來研究建議……………………………….p.121 參考文獻…………………………………………………………….p.123 附錄………………………………………………………………….p.131

    一、中文文獻
    文玟、蘇木春、游振昇(2014年11月24日)。〈歌劇院…裝著台中人的夢想來了!〉,《聯合報》,B2版。

    王昭正、朱瑞淵譯(1999)。《參與觀察法》。台北:弘智。(原書Jorgensen, D. [1989].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London, UK: Sage Publications.)

    朱宗慶(2003)。〈「行政法人」是契機還是危機-論兩廳院競爭力與經營之道〉,張家銘(編),《博物館行政法人化研討會論文集》,頁165-172。台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朱宗慶(2005)。《行政法人對文化機構營運管理之影響-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改制行政法人為例》。台北:傑優文化。

    朱宗慶(2009)。《法制獨角戲:話說行政法人》。台北:傑優文化。

    朱柔若譯(1996)。《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台北:揚智文化。(原書Herzog, T. [1996]. Research methods and data analysi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New York: Pearson)

    呂世壹(2007)。《我國行政法人運作問題之研究-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為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碩士論文。

    李金發(2009)。《行政法人組織運作之研究-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

    沈望舒(2009)。〈“奧運商機”落第語文化業態創新〉,張曉明、胡惠林、章建剛(編),《2009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頁111-121。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兩廳院(2010)。《兩廳院經營誌:台灣表演藝術文創產業實務案例》。台北:中正文化。

    周美惠(2013年12月17日)。〈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籌委會誕生〉,《聯合報》,A15版。

    周美惠(2014年3月28日)。〈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陳國慈掌舵〉,《聯合報》,A12版。

    周美惠、何定照(2014年1月10日)。〈將掌全台11表演廳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三讀過關〉,《聯合報》,A16版。

    林靜宜(2009)。《台灣的表演藝術機構行政法人化之研究-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為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中孟(2007)。《文化大商機:中國文化創意藍海》。台北:理財文化。

    徐宜君(2003)。《跨國出版集團在台灣市場的進入模式》。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維倫、潘筱瑜、蔡宜真、鄒歷安譯(2009)。《文化經濟學》。台北:典藏藝術家庭。(原書Throsby, D. [2001]. Economics and cultur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許哲源(2005)。《公共團體課責機制之研究─以英國行政法人為例》。臺北:審計部專題研究報告。

    許夢芸譯(2012)。《文化研究:民族誌方法與生活文化》,台北縣:韋伯文化國際。(原書Gray, A. [2003]. Research practice for cultural studies: Ethnographic methods and lived cultures. London, UK: Sage Publications.)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佳音(2009)。《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監督制度之研究》。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郁秀(2010)。《行政法人之評析:兩廳院政策與實務》。台北:遠流。

    陳郁秀、林會承、方瓊瑤(2013)。《文化大觀I:臺灣文創的第一堂課》。台北:先覺。

    黃心蓉(2008)。〈文化部門中的非部會公共機構:從歐洲國家博物館組織再造看行政法人化〉,《博物館學季刊》,22(4): 5-25。

    黃光男(1997)。《博物館行銷策略》。台北:藝術家。

    黃光男(2007)。《博物館企業》。台北:藝術家。

    黃光男(2011)。《詠物成金-文化創意產業析論》。台北:典藏藝術家庭。

    黃光男(2012)。《樓外青山:文化. 休閒. 類博物館》。台北:典藏藝術家庭。

    黃振家等譯(2003)。《大眾媒體研究》。台北:學富文化。(原書Roger, D. & Joseph, R. [2002]. Mass media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Wadsworth: Thomson.)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錦堂(2005年10月)。〈行政法人建制之基本方向〉,《行政法人理論與實務研討會》。台北市。

    路蓮婷(2004)〈行政法人制度之初探-以我國「行政法人法草案」為例(上)〉,《研習論壇月刊》,第38期,頁34-38。

    趙靜瑜(2008)。《行政法人對於表演藝術營運之影響-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為例》。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坤億(2006年12月16日)。〈台灣地方政府建置行政法人制度之思考與評析〉,《地方制度改造與跨域治理座談會》。台北市。

    劉致昕等(2013)。《都市再生的20個故事》。台北:北市都市更新處。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秀卿(2002)。〈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制度〉,《月旦法學雜誌》,第84期,頁60-76。

    蔡秀卿(2005)。〈行政組織改革與地方行政法人-從日本地方獨立行政法人制度論起〉,《行政法人與組織改造聽證制度評析》。台北: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頁81-127。

    蔡進良(2002)。〈中央行政組織法變革之另一取向-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制度之引介〉,《月旦法學雜誌》,第83期,頁171-181。

    鄧建國、張國良譯(2009)。《傳播研究方法》。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原書Keyon, J. [2001].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sking question, Finding, Answers. Boston, Mass: McGraw-Hill.)

    鄭淑文(2007)。《紀實娛樂頻道節目全球在地化歷程探析—以Discovery在台灣的發展為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謝宗哲(2014)。《美聲涵洞:臺中國家歌劇院 應許未來》。台北:遠見。

    羅如芳(2005)。《國際中文版女性雜誌之市場行銷策略分析》。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嚴祥鸞(1996)。〈參與觀察法〉,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二、英文文獻
    Alexander, V. (2003). Sociology of the Arts: Exploring Fine and Popular Forms. Wiley: Blackwell.

    Atkinson, P., & Hammerslry, M. (1998). Ethnography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n Denzin, H. K., & Lincoln, Y. S. (Eds)., Strategies of qualitative inquiry. Australia: Wadsworth.

    Becker, H. (2008). Art worlds. 25th Anniversary edition, Updated and Expanded. California: California University.

    Bourdieu, P. (1996). The rule of art. London: Stanford University.

    Braman, S. (1996). Interpenetrated globalization: Scaling, power, and the public sphere. In S. Branmab & A. Sreberny-Mohammadi (Eds.), Globalization, communication and transnational civil society. Cresskill, NJ: Hampton Press.

    David Hesmondhalgh (2002).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Great British: The Cromwell Press.

    Davies, A. and Willman, J. (1991). What next? Agencies, Department, and the civil service. London: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DeNora, T. (2000). Music in everyday lif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Frey, B., & Meier, S. (2011). Cultural Economics. Macdonald, S. (Eds)., A companion to museum studies. UK: Blackwell.

    Greenhill, E. (2004). Changing values in the art museum – Rethinking communication and learning. Carbonell, B. (Eds)., Museum studies: An anthology of contexts. UK: Blackwell.

    Griffin, D., & Abraham, M. (1999). Management of museum in the 1990s: Governments and organizational reform. Moore, K. (Eds)., 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ing-in-publication data management in museums. New Jersey: The Athlone.

    Henry, C. (2010). The museum experience: The discovery of meaning. US: NEA.

    Holstein, J., & Gubrium, J. (1995). The active interview.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Kamensky, J. M.(1997). Role of the reinventing government movement in federal management reform.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69, No3, pp247-255.

    Katzer, J., Cook, K. and Crouch, W. (1978). Evaluating information: A guide for users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Kerckhove, D. D. (1995). The skin of culture: Investigating the new electronic reality. Toronto: Somerville House.

    Shoemaker, P. J. & Reese, S. D. (1991). Mediating the message: Theories of influence on mass media content. New York: Longman.

    Tomlinson, J. (1999).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Tomlinson, J. (1997). Cultural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al imperialism. In A. Mohammadi (E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globalization (pp. 170-190). London: Routledge.


    三、網路文獻
    朱宗慶(2008年3月11日)。〈讓文化藝術與政治維持「手臂距離」〉。上網日期:2014年12月2日,取自朱宗慶的文化觀察http://blog.udn.com/jublog/1686669

    吳垠慧(2014年12月30日),〈台中歌劇院落成2014十大藝文新聞之冠〉,《中國時報》。上網日期:2015年1月2日,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230001538-260115

    郭建伸(2014年11月16日)。〈制服每人1.2萬 台中歌劇院挨批〉,《蘋果日報》。上網日期:2014年11月18日,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1116/36210896/

    陳一姍(2013年5月29日)。〈台中啟示錄 / 百億BOT 政府夢一場〉,《天下雜誌》,523: 106-110。上網日期:2014年12月2日,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9421

    喻文欣(2014年12月31日)。〈台中歌劇院 元旦起閉門整修〉,《聯合報》。上網日期:2015年4月2日,取自http://udn.com/news/story/7043/613294-%E5%8F%B0%E4%B8%AD%E6%AD%8C%E5%8A%87%E9%99%A2-%E5%85%83%E6%97%A6%E8%B5%B7%E9%96%89%E9%96%80%E6%95%B4%E4%BF%AE

    黑中亮(2008年6月)。〈音樂無界 台灣樂壇與國際接軌國內交響樂團的國際交流版圖〉。上網日期:2015年4月2日,取自文化部網頁www.moc.gov.tw/aboutcca/INK_old/6/205-208.pdf

    漢寶德譯(2002年7月5日)。〈「一臂之隔」的藝術評議會(上)〉,《國政研究報告》,教文(研)091-018號。上網日期:2014年12月2日,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1/EC-R-091-018.htm(原文Chartrand, H., & McCaughey, C. [1989]. The Arm’s Length Principle and the Arts: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

    趙靜瑜(2014年5月31日)。〈台中國家歌劇院總監 王文儀出任〉,《中國時報》。上網日期:2015年6月2日,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531000979-260115

    劉朱松(2013年05月23日)。〈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升級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中國時報》。上網日期:2014年12月2日,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523000181-260204

    劉新圓(2006年11月23日),〈歐美政府的藝術補助〉,《國政研究報告》,教文(研)095-016號。上網日期:2014年12月2日,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5/EC-R-095-016.htm

    蘇孟娟(2015年3月11日)。〈歌劇院暖身 5月起推藝術講座〉,《自由時報》。上網日期:2015年4月16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1694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2008年1月25日)。〈兩廳院藝術總監 上任僅9月 楊其文閃人〉。上網日期:2014年2月20日,取自http://ccindustry.pixnet.net/blog/post/13428115-%E5%85%A9%E5%BB%B3%E9%99%A2%E8%97%9D%E8%A1%93%E7%B8%BD%E7%9B%A3-%E4%B8%8A%E4%BB%BB%E5%83%859%E6%9C%88-%E6%A5%8A%E5%85%B6%E6%96%87%E9%96%83%E4%BA%BA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