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秀絹
論文名稱: 白靈新詩研究
指導教授: 許俊雅
Hsu, Chun-Ya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0
中文關鍵詞: 白靈新詩小詩意象新詩教學
英文關鍵詞: Bai Ling, modern poetry, minor verse, imagery, the teaching of modern poetr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85下載:4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生代的白靈,以兩首得獎長詩崛起於詩壇,其後持續創作不輟。綜觀白靈的詩作內容,本論文從「民族意識的驅動」與「心靈觀照的回歸」兩大主題切入,試圖檢視白靈在知感合一的筆觸中所呈現的書寫面向。進一步剖析白靈長詩的敘事手法及小詩的意象經營,企圖耙梳詩人面對不同詩體的書寫模式,及證成白靈求新求變的精神。
    白靈除了創作,亦戮力新詩的推廣,其熱忱表現於編詩、詩的聲光、詩的多媒體互動,以及創作詩論的發表。其創作詩論強調詩的「卵生法」,利用如遊戲般的不同途徑來產生意象,而逐步使一首詩誕生。本論文亦援引白靈的三本創作理論,來檢示白靈詩作及其詩論之間的對應關係,並期望達成對白靈詩作研究的深化,以及未來新詩教學的參考。

    Abstract

    Bai Ling, at his middle age, sprang up in the field of modern poetry with two award-winning poems and remained a prolific poet thereafter. Based on the overview of his poetry, the study starts with topics, “the drive of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return of spiritual appreciation” respectively, attempting to examine Bai Ling’s poetic aspects presented from his intellectual and sensible style. The study further analyzes Bai Ling’s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the long poems as well as the imagery management in the minor verses, seeking to sort out his writing modes in various types of poems and to verify his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In addition to poetic writing, Bai Ling has been dedicated to the promotion of modern poetry. He is enthusiastic about editing poetry and publishing poetry dissertations, caring much about audio-video effects and multimedia interaction in poems. He especially highlights the “oviparous” quality in modern poetry - exploiting a variety of merry ways to create imagery in a new poem. The study cites three of Bai Ling’s poetry-making dissertations to examine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his poetry and theory, hoping to deepen the researches of Bai Ling’s poems and be a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of modern poetr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Bai Ling, modern poetry, minor verse, imagery, the teaching of modern poetry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挖掘並掇拾白靈在新詩苗圃栽種的語言之花 1 二、受白靈對於詩歌教學的熱情感召 2 三、看見並探索白靈玩詩的無限可能 3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5 第三節 文獻探討 8 第二章 白靈成長之路與詩學之路 13 第一節 成長之路 13 一、閱讀與沉潛 13 二、初試啼聲 14 三、樂為人師 15 四、在詩歌的道路上並肩同行 17 五、火藥與詩意的碰撞 17 第二節 詩學之路 20 一、創作之路 20 二、編詩之路 28 三、多媒體與網路之路 33 四、教學之路 33 第三章 白靈詩作的主題內涵 41 第一節 民族意識的驅動 41 一、對殘暴日本之反動 41 二、對中國複雜矛盾的情結 48 第二節 心靈觀照的回歸 61 一、禪意與哲思 61 二、童趣與逸想 76 第四章 白靈的長詩及其敘事手法 87 第一節 長詩的美麗與哀愁 87 一、長度與密度的齟齬 87 二、有機的長詩——詩系 90 第二節 白靈長詩在敘事理論的運用 92 一、視角的多變性 92 二、敘事時間的靈活穿梭 105 三、話語模式與非敘事話語 112 第五章 白靈的小詩及其意象經營 125 第一節 小詩與意象 125 一、小詩運動與五行詩 125 二、意象的能指與所指 131 第二節 白靈小詩意象的多元表現 139 一、意象的游移 139 二、意象的對等 145 三、意象的假面 149 四、意象的律動 154 第六章 結論 159 附錄一、白靈年表 163 附錄二、白靈訪談紀錄稿 177 參考文獻 189

    一、白靈著作(依照日期排列)

    (一) 專書

    白靈,《後裔》臺北:林白出版社,1979年6月初版。
    白靈,《大黃河》臺北:爾雅出版社,1986年4月初版。
    白靈,《給夢一把梯子》,臺北:五四書店有限公司,1989年4月出版。
    白靈,《一首詩的誕生》,臺北:九歌出版社,1991年12月初版。
    白靈,《沒有一朵雲需要國界》,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8月一版。
    白靈,《煙火與噴泉》,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6月初版。
    白靈、辛鬱編,《八十四年詩選》,臺北:現代詩季刊社,1996年5月出版。
    白靈、向明編,《可愛小詩選》,臺北:爾雅出版社,1997年2月初版。
    白靈,《妖怪的本事—小詩人系列》,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2
    月初版。
    白靈,《白靈散文集》,臺北:河童出版社,1998年1月初版。
    白靈,《臺灣文學二十年:新詩二十家》,臺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3月初版。
    白靈、張默編,《八十八年詩選》,臺北:創世紀詩雜誌社,2000年3月出版。
    白靈,《白靈世紀詩選》,臺北:爾雅出版社,2000年6月初版。
    白靈、辛鬱、焦桐編,《九十年代詩選》,臺北:創世紀詩雜誌社,2001年3月出版。
    白靈、蕭蕭主編,《新詩讀本》,臺北:二魚文化出版,2002年8月初版。
    白靈,《千年之門:二00一學院詩人群年度詩集》,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2
    年10月初版。
    白靈,《臺北正在飛—小詩人系列》,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2
    月初版。
    白靈編,《九十一年詩選》,臺北:臺灣詩學季刊雜誌社,2003年4月初版。。
    白靈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臺灣一九八九~ 二00三‧詩卷一》,臺北:
    九歌出版社,2003年9月初版。
    白靈編,《中國現代文學大系(貳):臺灣一九八九~ 二00三‧詩卷二》,臺北:
    九歌出版社,2003年9月初版。
    白靈,《一首詩的玩法》,臺北:九歌出版社,2004年9月初版。
    白靈,《愛與死的間隙》,臺北:九歌出版社,2004年9月初版。
    白靈,《一首詩的誘惑》,臺北:九歌出版社,2006年1月初版。
    白靈,《慢活人生—白靈散文選》,臺北:九歌出版社,2007年5月初版。
    白靈,《女人與玻璃的幾種關係》,臺北:臺灣詩學季刊社,2007年12月初版。
    白靈編,《2007臺灣詩選》,臺北:二魚文化出版,2007年12月初版。
    白靈,蕭蕭主編,《儒家美學的躬行者:向明詩作學術硏討會論文集》,臺北:萬卷樓出版社,2007年12月初版。
    白靈編,《臺灣文學三十年菁英選:新詩三十家》,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4月初版。
    白靈,《白靈詩選》,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年6月初版。
    白靈,《桂冠與荊棘》,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年11月初版。
    白靈,《昨日之肉:金門馬祖綠島及其他》,臺北:秀威資訊,2010年11月初版。
    白靈,《五行詩及其手稿》,臺北:秀威資訊,2010年12月初版。

    (二) 期刊

    白靈,〈誰來讀詩〉,《文訊》105期,1994年7月,頁16-21。
    白靈,〈詩獎和詩的長度〉,《臺灣詩學季刊》12期,1995年9月,頁12-16。
    白靈,〈畢竟是小詩天下——詩獎在行數上的迷思〉,《臺灣詩學季刊》14期,1996年3月,頁135-141。
    白靈,〈小詩是新詩未來主流?我看張默的《小詩選讀》〉,《幼獅文藝》83期,1996年4月,頁88-89。
    白靈,〈閃電和螢火蟲——淺論小詩〉,《臺灣詩學季刊》18期,1997年3月,頁25-34。
    白靈,〈詩的濃度、明度與長度——兼及中國時報「情詩大賽」作品的幾點考察〉,《臺灣詩學季刊》22期,1998年3月,頁78-87。
    白靈,〈再論詩的濃度〉,《臺灣詩學季刊》22期,1998年3月,頁88-99。
    白靈,〈龍與蛇〉,《文訊》185期,2001年3月,頁4-5。
    白靈,〈暗箱前後—一個金門人如何看待廢墟〉,《文訊》199期,2002年5月,頁4-5。
    白靈,〈一九八九以後〉,《臺灣詩學學刊》1期,2003年5月,頁221-232。
    白靈,〈不凋的一代—《臺灣新詩十家論》代序〉,《創世紀詩雜誌》136期,2003年9月,頁134-139。
    白靈,〈詩的必然與偶然——兼向失聯和隱性的詩人們致意〉,《文訊》260期,2007年6月,頁49-53。

    二、中文專書(依姓氏筆畫排列)

    丁旭輝,《淺出深入話新詩》,臺北:爾雅,2006年9月初版。
    文曉村主編,《葡萄園詩論》,臺北:詩藝文出版社,1997年11月初版。
    仇小屏,《下在我眼眸裡的雪─新詩教學》,臺北:萬卷樓出版社,2001年2月初版。
    仇小屏,《放歌星輝下》,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8月初版。
    仇小屏,《詩從何處來:新詩習作教學指引》,臺北:萬卷樓出版社,2002年9月初版。
    王平,《中國古代小說敘事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申丹,《敘事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
    白萩,《現代詩散論》,臺北:三民書局,1972年出版。
    古添洪,《記號詩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4年初版。
    古繼堂,《臺灣新詩發展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7月出版。
    古繼堂,《臺灣青年詩人論》,臺北:人間出版社 ,l996 年4月出版。
    向明,《新詩百問》,臺北:爾雅出版社,2008年7月初版。
    向陽編選,《春華與秋實—七十年代作家創作選‧詩卷》,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4年1月初版。
    向明主編,《曖,情詩——情趣小詩選》,臺北:聯經出版社,2006年5月初版。
    朱光潛,《詩論新編》,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4年8月初版。
    朱光潛,《談美》,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4年4月初版一刷。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9年1月新排一版。
    朱雙一,《戰後臺灣新世代文學論》,臺北:揚智文化,2002年2月初版一刷。
    朱雙一、劉登翰,《彼岸的謬斯》,江西: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6年初版。
    向陽,《十行集》,臺北:九歌出版社,1984年8月再版。
    李元洛,《詩美學》,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2月初版。
    李清筠,《時空情境中的自我影像》,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李紀祥,《時間.歷史.敘事—史學傳統與歷史理論再思》,臺北:麥田出版,城邦發行,2006年11月初版。
    沙靈主編,《365一日一小詩》,臺北:金文出版社,1981年初版。
    吳當,《新詩的智慧》,臺北:爾雅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
    吳當,《拜訪新詩》,臺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2月出版。
    吳曉,《詩歌與人生》,臺北:書林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年3月出版。
    孟樊,《當代臺灣新詩理論》,臺北:揚智文化,1998年5月二版1刷。
    孟樊主編,《新詩批評——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4》,臺北:正中書局,1998年9月。
    孟樊,《臺灣後現代詩的理論與實際》,臺北:揚智文化,2003年1月初版1刷。
    孟樊,《文學史如何可能——臺灣新文學史論》,臺北:揚智文化,2006年1月初版一刷。
    林于弘,《臺灣新詩分類學》,臺北:鷹漢文化,2004年6月初版一刷。
    林明德總策劃,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國文學誌編輯委員會,《臺灣新詩硏究:中生代詩家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2月出版。
    林淇瀁,《書寫與拼圖——臺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臺北:麥田出版,2001年10月初版一刷。
    宗白華,《美學的散步》,臺北:洪範書店出版,1981年8月出版。
    周慶華,《七行詩》,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6月初版。
    金筑編選,《葡萄園小詩》,臺北:詩藝文出版社,1997年6月初版。
    金元浦,《接受反應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初版。
    苦苓,《1984臺灣詩選》,臺北:前衛出版社,1985年2月。
    封德屏主編,《異同、影響與轉換:文學越界學術研討會青年文學會議論文集》 臺北:文訊出版社,2006年2月第一版第一刷。
    姚一葦,《欣賞與批評》,臺北:遠景出版社,1989年7月初版。
    孫玉石主編,《中國現代詩導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
    胡亞敏,《敘事學》,湖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二版2刷。
    奚密,《現當代詩文錄》,臺北:聯合文學,1998年11月出版。
    陶保璽,《臺灣新詩十家論》,臺北:二魚文化,2003年8月初版1刷。
    洛夫、杜十三編,《八十三年詩選》,臺北:現代詩季刊社,1995年8月。
    洛夫,《洛夫小詩選》,臺北:小報文化出版社,1998年11月一版一刷。
    孫昌武,《詩與禪》,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4年8月初版。
    曹長青、謝文利,《詩的技巧》,臺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7月初版1刷。
    陳啟佑,《渡也論新詩》,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9月初版。
    陳幸蕙編選,《小詩森林——現代小詩選1》,臺北:幼獅文化事業,2005年10月4刷。
    陳幸蕙編選,《小詩星河——現代小詩選2》,臺北:幼獅文化事業,2007年1月初版。
    陳義芝,《不盡長江滾滾來——中國新詩選注》,臺北:幼獅文化事業,1999年3月2版。
    陳義芝,《聲納——臺灣現代主義詩學流變》,臺北:九歌出版社,2006年3月初版。
    陳義芝編,《為了測量愛——當代愛情詩選》,臺北:聯合文學,2006年6月出版。
    陳惠齡,《現代詩鑑賞與教學》,臺北:萬卷樓出版公司,2001年9月。
    陳千武,《臺灣新詩論集》,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年4月。
    陳千武,《詩的啟示——文學評論集》,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5月。
    陳千武,《詩文學散論》,臺中市:臺中市立文化中心,1997年5月出版。
    陳巍仁,《臺灣現代散文詩新論》,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11月出版。
    許俊雅,《見樹又見林—文學看臺灣》,臺北:渤海堂文化事業,2005年2月初版。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現代詩學研討會編輯委員,《現代詩的語言與教學》,2001年11月初版。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第三屆現代詩學術會議論文集》,1997年5月出版。
    須文蔚,《臺灣數位文學論》,臺北:二魚文化出版公司, 2003年4月初版一刷。
    黃永武,《詩與美》,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2年6月出版。
    張默,《無塵的鏡子》,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1年9月初版。
    張默,《七十一年詩選》,臺北:爾雅出版社,1983年3月出版。
    張默,《臺灣現代詩概觀》,臺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5月初版。
    張默,《小詩選讀》,臺北:爾雅出版社,2003年9月十印。
    張默,《臺灣現代詩筆記》,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月初版一刷。
    張默編,《小詩、牀頭書》,臺北:爾雅出版社,2007年3月初版。
    張朗編著,《小詩瑰寶》,臺北:絲路出版社,1996年10月初版。
    張春榮,《詩學析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年11月初版。
    張春榮,《文學創作的途徑》,臺北:爾雅出版社,2003年7月初版。
    張伯偉,《禪與詩學》,臺北:揚智文化,1995年1月初版。
    張心怡編譯,《一頁一小詩》,臺北永和:常春樹,1975年出版。
    張漢良,《現代詩論衡》,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印行,1977年6月出版。
    張漢良、蕭蕭編,《現代詩導讀》,臺北:故鄉出版社有限公司,1979年出版。
    張雙英,《二十世紀臺灣新詩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8月初版。
    張寅德編選,《敘事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1989年5月出版。
    渡也,《新詩補給站》,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2月初版。
    覃子豪,《論現代詩》,臺北:普天出版社,1971年11月再版。
    覃子豪,《詩的表現方法》,臺北:普天出版社,1976年6月出版。
    覃子豪,《詩的解剖》,臺北:普天出版社,1976年6月出版。
    游喚主編,《文學批評的實踐與反思》,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1993年出版。
    游喚,《文學批評精讀》,臺北:五南圖書,2003年8月出版。
    費勇,《洛夫與中國現代詩》,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4年6月出版。
    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1993年9月出版。
    葉舒實,《文學與人類學——知識全球化時代的文學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11月),頁159。
    楊大春,《解構理論》,臺北:揚智文化,1996年8月初版3刷。
    楊義,《中國敘事學》,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8年6月出版。
    楊牧,《一首詩的完成》,臺北:洪範書局,1994年3月5日初版。
    楊昌年,《新詩賞析》,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9月初版。
    楊昌年,《新詩創作與賞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印行,1989年5月初版。
    楊昌年,《現代詩的創作與欣賞》,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9月初版。
    楊鴻銘,《新詩創作與批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11月初版。
    瘂弦編選,《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詩卷》,臺北:天視出版,1981年4月初版。
    瘂弦等編,《創世紀詩選》,臺北:爾雅出版社,1984年9月出版。
    瘂弦,《中國新詩研究》,臺北:洪範書局,1987年9月三版。
    瘂弦、簡政珍主編,《創世紀四十年評論選〉,臺北:創世紀雜誌社,1994年9月10日初版。
    瘂弦、陳義芝主編,《八十六年詩選》,臺北:現代詩季刊社,1998年5月出版。
    瘂弦主編,《天下詩選》,臺北:天下遠見出版社,1999年11月一版3刷。
    趙天儀,《臺灣現代詩鑑賞》,臺中:臺中市立文化中心,1998年5月出版。
    趙毅衡,《當說者被說的時候—比較敘述學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10月初版。
    齊邦媛主編,《中國現代文學選集第一冊》,臺北:爾雅出版社,1985年11月出版。
    劉菲,《評詩論藝》,新店:詩藝文出版社,1999年3月初版。
    劉熙載,《藝概》,臺北:漢京文化,1985年9月出版。
    劉文潭,《現代美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9年9月出版。
    潘麗珠,《現代詩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7年初版。
    潘麗珠,《臺灣現代詩教學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9年3月初版。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
    鄭慧如,《臺灣現代詩的詩藝展示》,臺北:書林出版,2011年5月初版。
    劉勰著、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10月初版8刷。
    廚川白村著,魯迅譯,《苦悶的象徵》,臺北:昭明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
    錢鍾書,《管錐編》,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8月出版。
    龍協濤,《讀者反應理論》,臺北:揚智文化,1997年出版。
    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臺北:天下雜誌,2009年8月初版。
    蕭蕭,《現代詩入門──寫作與導讀》,臺北:故鄉出版社印行,1982年2月初版。
    蕭蕭,《現代詩學》,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4月初版。
    蕭蕭,《現代詩縱橫觀》,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蕭蕭,《現代詩創作演練》,臺北:爾雅出版社,1991年7月20日初版。
    蕭蕭,《現代詩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9月初版一刷。
    蕭蕭,《現代詩遊戲》,臺北:爾雅出版社,1997年11月10日初版。
    蕭蕭,《中學生現代詩手冊》,臺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9月出版。
    蕭蕭,《蕭蕭教你寫詩,為你解詩》,臺北:九歌出版社,2001年6月初版。
    蕭蕭,《臺灣現代詩美學》,臺北:爾雅出版社,2004年2月初版。
    蕭蕭,《現代新詩美學》,臺北,爾雅出版社,2007年7月初版。
    簡政珍、林耀德主編,《臺灣新世代詩人大系》,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10月出版。
    簡政珍,《詩的瞬間狂喜》,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1年9月15日初版一刷。
    簡政珍主編,《新世代詩人精選集》,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12月一版。
    簡政珍,《詩心與詩學》,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12月一版。
    簡政珍,《電影閱讀美學》,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3月增訂版一刷。
    簡政珍,《臺灣現代詩美學》,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7月初版一刷。
    羅青,《吃西瓜的方法》,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76年元月3版。
    羅青編,《小詩三百首》(一)(二),臺北:爾雅出版社,1984年10月7版。
    羅青,《錄影詩學》,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88年6月出版。
    羅青,《從徐志摩到余光中》,臺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年3月出版。
    羅青,《詩的照明彈》,臺北:爾雅出版社,1994年8月初版。
    羅青,《詩的風向球》,臺北:爾雅出版社,1994年8月初版。
    羅智成,《黑色鑲金》,臺北,聯合文學出版,1999年2月初版。
    龐泉明、鄒建軍合著,《現代詩學》,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一版第一刷。
    羅宗濤、張雙英,《臺灣當代文學研究之探討》,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5月初版。
    釋法海著,丁福保箋註,《六祖壇經箋註》,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2版。

    三、翻譯專書(依字母順序)

    伊麗莎白‧弗洛恩德(Elizabeth Freund)著‧陳燕谷譯,《讀者反應理論批評》,臺北:駱駝出版社,1994年6月1版1刷。
    加斯東.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著,龔卓軍、王靜慧譯,《空間詩學》,臺北,張老師文化,2003年8月出版。
    熱拉爾‧熱奈特(Gerard ,Genette),王文融譯,《敘事話語 新敘事話語》,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11月出版。
    米克.巴爾(Mieke Bal)著,譚君強譯,《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11月出版。
    羅勃C.赫魯伯(Robert C.Holob)著,董之林譯,《接受美學理論》,臺北:駱駝出版社,1994年6月初版。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董學文、王葵譯,《符號學美學》,臺北:商鼎出版,1992年5月出版。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懷寧譯,《羅蘭.巴特隨筆選》,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屠友祥譯,《S/Z》,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5月一版3刷。
    英伽登(Roman Ingarden)著,陳燕谷、曉禾譯,《對文學的藝術作品的認識》,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8年10月出版。
    魯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著,滕守堯,朱疆源譯,《藝術與視知覺》,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施洛米絲.雷蒙–凱南(Shlomith Rimmon–Kenan)著,賴干堅譯,《敘事虛構作品:當代詩學》,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1991年8月出版。
    華萊士.馬丁(Wallace Martin)著,伍曉明譯,《當代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2刷。
    伊瑟爾(Wolfgang Iser)著,金惠敏等譯,《閱讀行為》,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年4月出版。
    段義孚(Yi-Fu Tuan)著,潘桂成譯,《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臺北:國立編譯館,1998年3月)。

    四、期刊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列)

    文曉村,〈評白靈的三首長詩——〈大黃河〉、〈黑洞〉、〈長江〉〉,《葡萄園》78期,1982年6月,頁7-17。
    石天河,〈神韻、靈思、血族情——讀《白靈詩選》札記〉,《葡萄園詩刊》186期,頁45-54。
    杜十三,〈白靈詩作的時間性、空間性與人間性〉,《臺灣詩學季刊》31期,2000年6月,頁198-205。
    杜十三,〈語言的化學變化——白靈詩小評〉,《創世紀詩刊》77期,1989年11月,頁18。
    杜十三,〈論詩的「再創作」——兼談「新現代詩的可能」〉,《彰化師範大學第三屆現代詩學數會議論文集》,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1997年。
    辛鬱,〈一件弄皺的衣衫—評白靈〈黑洞〉〉,《創世紀詩刊》51期,1980年3月,頁14。
    李明融,〈白靈詩藝的創意表現〉,《國文天地》312期,2011年5月,頁97-109。
    吳當,〈「拜訪新詩」耕耘與領航—讀「白靈世紀詩選」〉,《明道文藝》305期,2001年8月,頁104-109。
    吳潛誠,〈衡論詩的長短以及詩系〉,《中外文學》15卷11期,1987年4月,頁131-151。
    余崇生,〈小詩的美學詮釋〉,《國文天地》289期,2009年6月,頁4-7。
    初安民,〈誰能給我們一把夢的梯子—評白靈的《給夢一把梯子》〉,《聯合文學》57期,1989年7月,頁193-194。
    林峻楓紀錄,〈平面詩和網路詩的趨勢—辛鬱VS.白靈〉,《創世紀詩雜誌》123期,2000年6月,頁12-13。
    林燿德,〈鐘乳石下的魔術師:簡介白靈的詩觀與詩作〉,《文藝月刊》196期,1985年10月,頁42-54。
    洪淑苓,〈拉著天空奔跑—《白靈世紀詩選》評介〉,《文訊》178期,2000年8月,頁23-24。
    洪淑苓,〈開向新世紀的花朵—《九十年代詩選》評介〉,《文訊》190期,2001年8月,頁40-41。
    夏可軍,〈脫俗的想像,恢弘的氣度—白靈《長城》賞析〉,《語文知識》,2006年3月,頁39。
    馬力鞭,〈微型小詩的虛與實〉,《葡萄園詩刊》170期,2006年5月,頁45-47。
    陳瀅州,〈如何「過」一首詩?瘂弦V.S白靈〉,《文訊》249期,2006年7月,頁110-116。
    張期達,〈不相稱的美學初探—以白靈「愛與死的間隙」為例〉,《臺灣詩學學刊》5期,2005年6月,頁229-242。
    張春榮,〈靈光乍顯—讀向明、白靈編「可愛小詩選」〉,《北師語文教育通訊》5期,1997年6月,頁46-48。
    張春榮,〈生動與隱微—讀白靈「妖怪的本事」〉,《中央月刊文訊別冊》149期,1998年3月,頁19-20。
    張春榮,〈始於喜悅,終於創思—評白靈《一首詩的玩法》〉,《文訊》230期,2004年12月,頁16-17。
    張春榮、顏藹珠,〈西洋電影的反諷修辭〉,《第八屆中國修辭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7年11月。
    創世紀雜誌社眾詩人,〈時間在存有中滴答—白靈詩作筆談小集〉,《創世紀雜誌社》159期,2009年6月,頁48-65。
    黃硯,〈詩心慧眼—白靈的夢境與現實〉,《卓越雜誌》186期,2000年2月,頁170-174。
    解昆樺,〈一趟文學記憶的逆旅—白靈和他的詩生活〉,《文訊》230期,2004年12月,頁136-141。
    萬登學,〈寄寓深遠 詩思深邃—淺論白靈短詩〉,《臺灣詩學季刊》26期,1999年3月,頁112-115。
    楊佩螢,〈白靈「風箏」〉,《聯合文學》256期,2006年4月,頁73。
    鄒建軍,〈試論小詩的美學特質〉,《臺灣詩學季刊》18期,1997年3月,頁117-121。
    趙雅玲,〈夢想起飛的白靈散文〉,《中國語文》601期,2007年7月,頁35-44。
    蔡鈺馨,〈醉在金門的命運裡—白靈「金門高梁」賞析〉,《金門文藝》26期,2008年9月,頁58-60。
    鄭慧如,〈小而冷,小而省?——三部小詩選讀後〉,《臺灣詩學季刊》18期,1997年3月,頁90-100。
    樵夫,〈用另一隻眼睛讀白靈的「天機」〉,《臺灣詩學季刊》31期,2000年6月,頁214-216。
    謝輝煌,〈由切蘿蔔「玩」到扮家家酒—白靈《一首詩的玩法》讀後〉,《葡萄園詩刊》166期,2005年5月,頁46-49。
    謝三進,〈詩與電影的科幻想像——讀白靈〈綠色家鄉〉〉,《乾坤詩刊》54期,2010年4月,頁129-133。
    蕭蕭,〈白靈大夢—讀《給夢一把梯子》〉,《文訊》45期,1989年7月,頁83-84。
    簡政珍,〈跳脫而控制的詩想—評白靈詩集《愛與死的間隙》〉,《文訊》233期,2005年3月,頁32-34。
    顏艾琳,〈新詩賞析—金門高梁〉,《幼獅文藝》595期,2003年7月,頁44-45。
    羅青,〈溫柔敦厚唱新聲—評介白靈的白話詩集《後裔》〉,《書評書目》73期,1979年5月,頁39-47。
    蘇秀錦,〈一本現代詩習作教學的左右手—一首詩的誕生〉,《國文天地》198期,頁11-16。

    五、報紙(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在軍,〈小詩的創作與欣賞〉,《中央日報》,4版,1983年2月15日。
    白靈,〈「曲」要高也要和「眾」—文學的多媒體化〉,《聯合報》7版,1987年1月1日。
    白靈,〈我最胖的時候〉,《聯合報》8版,1987年11月13日。
    白靈,〈夢想、文學與人生〉,《中央日報》,22版,1998年10月3日。
    司馬特,〈量詩的尺—讀《一首詩的誕生》輕鬆作詩〉,《中華日報》,1992年1月30日。
    沙牧,〈談詩的歧義—白靈〈辮子〉一詩〉,《中央日報》,12版,1984年6月26日。
    余光中,〈剖看年輪〉,《聯合報》,41版,1997年6月9日。
    余光中,〈談短詩〉,《中央日報》,6版,1953年9月24日,。
    洛夫、羅門、張默、羊令野〈評大黃河(四帖)〉,《聯合報副刊》,8版,1979年10月11日。
    吳當,〈世界的桃花源—試析白靈《沒有一朵雲需要國界》〉,《更生日報》,1996年5月5日。
    吳當,〈飛揚的生命—試析白靈〈風箏〉〉,《中央日報》,25版,1999年12月8日。
    吳開晉,〈白靈的生命詩學〉,《聯合日報》,1999年12月1日。
    林清玄,〈源於中國的心靈〉,《中國時報》,8版 1980年3月13日。
    阿盛,〈在藝術馬拉松長跑—關於白靈〉,《自由日報》,1999年7月30日。
    奚密,〈詩以詠史—評白靈《沒有一朵雲需要國界》〉,《中時晚報開卷版》,1993年12月26日。
    張春榮,〈《可愛小詩選》哪裡可愛?〉,《中央日報》,21版,1997年5月14日。
    張娟芬,〈杜十三、白靈、趙天福志同道合推動「詩與聲光」〉,《中國時報開卷版》,31版,1992年10月16日。
    游喚,〈一首詩的誕生〉,《中國時報》,1992年1月13日。
    瘂弦,〈待續的鐘乳石—評介白靈詩集《大黃河》〉,《中央日報》,11版,1986年3月 21日。
    楊顯榮,〈萬年時空的交會〉,《國語日報》,5版,2000年09月17日。
    管管,〈吃茶圖卷 -- 和詩人白靈飲茶小集〉,《聯合報》,E7版,2005年06月28日版。
    漁翁,〈讀白靈的〈天機〉〉,《世界論壇報》,11 版,2000年3月20日。
    鄭愁予、鍾鼎文、余光中、白萩,〈在無窮意象的空間裡—評〈黑洞〉〉,《中國時報》,8版,1980年3月6日。
    蕭蕭,〈創世紀風雲〉,《臺灣時報》,1981年8月19日。

    六、學位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列)

    阮美慧,《臺灣精神的回歸:六、七○年代臺灣現代詩風的轉折》,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1年。
    張玉明,《高中現代詩寫作教學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曾凱怡,《聊齋誌異與閱微草堂筆記狐精故事之敘事藝術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鄭佩芷,《小詩人系列作品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蔡欣倫,《1970年代前期臺灣新世代詩人群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七、原文專書

    Edgar Allen Poe, “The Poetic Principle”, in Edgar Allen Poe: Essays and Reviews, ed, G. R. Thompson (New York).
    Edgar Allen Poe, “The Philosophy of Composition”, in Thompson (New York).
    Herbert Read, Form in Modern Poetry(New York,1933).

    八、網路資料(檢索日期:2009/9/10-2011/6/29)

    九歌文學—白靈簡介
    http://www.chiuko.com.tw/author.php?au=detail&authorID=8#History
    詩路—典藏詩人—白靈
    http://dcc.ndhu.edu.tw/poemroad/bailing/category/chronology/
    當代文學史料影像全文系統—作家查詢—白靈
    http://lit.ncl.edu.tw/litft/searchCP.action?dtdId=1&sysId=050805-A-001
    白靈文學船 http://www.ntut.edu.tw/~thchuang/body.html
    浮出一座芹壁村 ——馬祖影像詩http://www.ntut.edu.tw/~thchuang/M/index.htm
    詩的聲光 ——一場詩影像的紀實http://www.ntut.edu.tw/~thchuang/s/index.htm
    象天堂 ——FLASH超文本的展覽http://www.ntut.edu.tw/~thchuang/e/index.htm
    意象工坊 ——成人詩世界的創作http://www.ntut.edu.tw/~thchuang/peomindex/index.html
    童詩之眼 ——兒童詩世界的眼光
    http://www.ntut.edu.tw/~thchuang/kidpoem_eyes/index.html
    蕾與雷的交會 ——金門詩歌聚會http://www.ntut.edu.tw/~thchuang/K/index.htm
    張耀仁,〈臺灣文學作家系列——臺灣詩人系列:白靈〉,《中央廣播電臺》訪談紀實 http://www.rti.org.tw/ajax/recommend/Literator_content.aspx?id=105
    李長青,〈週末書房/滿布星辰的夜空〉,《聯合電子報》,2011年4月23日。
    http://www.udn.com/2011/4/23/NEWS/READING/X5/6291023.shtml
    陳國偉,〈年度文學選〉《文建會—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271
    蕭蕭,〈我看 白靈‧飲茶小集七帖〉,《詩與心的對話》(蕭蕭部落格)http://blog.sina.com.tw/hsiaohsiao66/article.php?pbgid=14666&entryid=5760
    余德慧,〈詩意空間與深廣意識〉,《文化研究月報》30期,2003年8月。
    http://hermes.hrc.ntu.edu.tw/csa/journal/30/journal_book_32.htm
    李建緯,〈符號學是什麼——從藝術作品談起〉
    http://beaver.dlc.ncnu.edu.tw/projects/emag/article/200605/符號學是什麼.pdf
    蕭蕭,〈《台灣詩學季刊》在九0年代的歷史意義〉,《現代詩的島嶼》。 http://home.educities.edu.tw/purism/su36.htm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