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聰明
Loui Tsong Ming
論文名稱: 高職學生學習檔案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
The Research of Present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Portfolio By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 江文雄
Chiang, Wen-Hsiung
田振榮
Tien, Chen-J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6
中文關鍵詞: 高職學習檔案建構
英文關鍵詞: vocational high school, learning portfolio, establishi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0下載:1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旨在瞭解不同變項背景之老師對高職學生學習檔案實施現況、學習檔案建構的內涵及學習檔案實施後之效益等相關情形作探討分析,並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各項建議,供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及後續研究者的參考。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台灣地區高職,依區域各取1/3所學校作為樣本選取的對象,抽取北、中、南及東等區域學校計有60所高職,720位高職老師(主任或組長180位、導師或輔導老師360位、專業科目老師180位)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為「高職學生學習檔案實施現況之調查問卷」。所得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費法等統計方法處理。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1. 學習檔案實施現況:(1)學校學習檔案有無實施,兩者皆為公立學校多於私立學校;(2)實施對象,贊成全校每一位學生都實施最多;(3)實施時間,以每學期為主;(4)負責單位,多數認為教務處最適合、其次為輔導室、學務(訓導)處、實習輔導處或跨處、室合作辦理。
    2. 學習檔案建構內涵:不同變項教師對「研習活動、各項學程課程、專題研究、文章發表、資料蒐集」等之看法有不同,其餘細項皆未達顯著差異水準,80%以上教師皆認為其具有重要性。
    3. 學習檔案實施後之效益:不同變項教師對各構面之細項看法不同,但近80%教師認為學習檔案對學校、教師、學生及社會皆有其助益性。
    4. 綜合開放性意見認為教師應給予學生明確的製作流程規範及相關單位支持與協助,有助於學生學習檔案的推動。

    The purposes of the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situation, contents, and effects of student’s learning portfolio performed by various background teachers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At last, according to the discoveries of the study, researcher provided some suggestions to schools,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and follow-up studies in the future.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in the study, and to perform on 720 teachers serving in 60 public or private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across north, middle, south, and east. A total of 720 (including 180 directors or captains, 360 tutors or counseling teachers, and 180 professional teachers)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from 60 schools.The tool used in the study is using the questionnaires to investigate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portfolio by vocational students.The statistical methods used in the study were measures of central location and variation, t-test,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scheffe method.
    The conclusions of the were as follows:
    1. In aspect of the situation of performing learning portfolio:
    (1) In performed school, the public school is more than private school.
    (2) Each student had better be practiced.
    (3) The student should be practiced in every term.
    (4) The best administration was Academic Affair Office, then Counseling Office, Student Affair Office, Practice Arrangement Office or cooperation across offices.
    2. In aspect of contents of learning portfolio: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seminar activity, curriculum, professional study, periodical presentation, and data researching.
    3. In aspect of effects of learning portfolio: There are about 80% teachers think that learning portfolio is helpful to schools, teachers, students, and society.
    4. In aspect of free opinion:Teachers should provide clearly producing norm and supporting network to perform learning portfolio.

    目 錄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目 錄 Ⅲ 表 目 錄 Ⅵ 圖 目 錄 Ⅹ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及研究假設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四節 名詞詮釋 8 第二章 文 獻 探 討 第一節 學習檔案的理論基礎 9 第二節 學習檔案的基本概念 19 第三節 學習檔案的建構流程 32 第四節 高職學生學習檔案的實施現況 38 第五節 本章總結 3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5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工具 47 第三節 研究步驟與實施 54 第四節 資料處理 60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高職老師個人背景資料分析 61 第二節 學習檔案建構實施現況分析 63 第三節 學習檔案建構內涵的分析 68 第四節 學習檔案建構實施之效益分析 96 第五節 學習檔案建構的步驟分析 128 第六節 問卷開放性問題資料彙整 139 第七節 綜合討論 14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 論 155 第二節 建 議 166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71西文部分 176 附 錄 附錄一 實地訪談請託函 183 附錄二 學校行政人員暨老師訪談題綱 189 附錄三 學生訪談題綱 192 附錄四 受訪老師名單 199 附錄五 受訪學生名單 206 附錄六 高職學生學習檔案的構面分析 207 附錄七 高職學生學習檔案實施現況之調查問卷(初稿) 208 附錄八 專家徵詢記錄 209 附錄九 學校行政人員暨老師用預式問卷 211 附錄十 問卷施測委託書 212 附錄十一 學校行政人員暨老師用正式問卷 217 附錄十二 高級職業學校 219 附錄十三 樣本選取學校 220 附錄十四 文獻探討與問卷內容對照 221 附錄十五 結論與建議對照 225 表 目 錄 表2-1 國內外學者對「學習」特性的詮釋 20 表2-2 國內外學者對「學習檔案」定義的詮釋 21 表2-3 國內外學者對「學習檔案」特性的詮釋 26 表2-4 學者對「學習檔案建構」的功能詮釋 27 表2-5 國內外專家學者對學習檔案的目的詮釋 28 表2-6 國內專家學著對「學習檔案」的優點詮釋 30 表2-7 國內專家學著對「學習檔案」建構步驟的詮釋 33 表3-1 調查問卷專家諮詢名單 53 表3-2 問卷回收分析 56 表4-1 高職學校數抽樣分析 61 表4-2 高職老師個人背景基本資料分析 62 表4-3 不同學校性質對學習檔案實施之分析 64 表4-4 有實施學習檔案學校老師對實施對象的看法分析 65 表4-5 所有填答老師對學習檔案實施對象的看法 65 表4-6 有實施學習檔案學校老師對實施時間的看法分析 66 表4-7 所有填答老師對學習檔案實施時間的看法 66 表4-8 有實施學習檔案學校老師對負責單位的看法分析 67 表4-9 所有填答老師對學習檔案實施負責單位的看法分析 67 表4-10 填答者對學校實施學習檔案建構內涵的分析 68 表4-11 學生個人資料之平均數與標準差分析 70 表4-12 學習計畫之平均數與標準差分析 70 表4-13 校內外績優表現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71 表4-14 專業成長之平均數與標準差分析 71 表4-15 服務學習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72 表4-16 實作品及之平均數與標準差分析 72 表4-17 不同性質學校對學生個人資料之變異數分析 73 表4-18 不同性質學校對學習計畫之變異數分析 74 表4-19 不同性質學校對校內外績優表現之變異數分析 75 表4-20 不同性質學校對「專業成長」之變異數分析 76 表4-21 不同性質學校對服務學習之變異數分析 77 表4-22 不同學校性質對實習作品輯之變異數分析 78 表4-23 不同性別對學習檔案建構內涵之分析 79 表4-24 不同區域學校對學習檔案建構內涵之分析 82 表4-25 不同職務對「學習計劃」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85 表4-26 不同職務對「學習計劃」之變異數分析表 86 表4-27 不同於職務對「學習計畫」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87 表4-28 不同職務對「學習計畫」之變異數分析 88 表4-29 不同職務對「校內外績優表現」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89 表4-30 不同職務對「校內外績優表現」之變異數分析 90 表4-31 不同於服務年資對「專業成長」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91 表4-32 不同於服務年資對「專業成長」之變異數分析 92 表4-33 不同於服務年資對「服務學習」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93 表4-34 不同於服務年資對「服務學習」之變異數分 94 表4-35 不同於服務年資對「實習作品輯」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94 表4-36 不同於服務年資對「實習作品輯」之變異數分析 96 表4-37 填答者認為學習檔案建構實施效益對學校助益分析 97 表4-38 在學校教師方面所獲實施效益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98 表4-39 不同性別對學習檔案在學校教師方面實施效益之平均數與 標準差 98 表4-40 學校區域對在學校教師方面所獲實施效益之平均數與 標準差 100 表4-41 不同性質學校對教師層面實施所獲效益之差異性分析 101 表4-42 不同職務對教師方面實施所獲效益之平均與標準差 102 表4-43 不同職務對教師方面實施所獲效益之變異數分析 103 表4-44 不同服務年資對教師方面實施所獲益知平均數與標準差 104 表4-45 不同服務年資對教師方面實施所獲效益之變異數分析 106 表4-46 在學生方面所獲實施效益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107 表4-47 不同性別對學生方面學習檔案實施效益之平均數與 標準差 108 表4-48 學校區域對在學生方面所獲實施效益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109 表4-49 不同性質教師對學習檔案在學生方面所獲效益之差異性分析 110 表4-50 不同職務對學生方面實施所獲效益之平均與標準差 111 表4-51 不同職務對學生方面實施所獲效益之變異數分析 113 表4-52 不同服務年資對學生方面實施所獲益知平均數與標準差 115 表4-53 不同服務年資對學生方面實施所獲效益之變異數分析 117 表4-54 不同全校學生班級數對學習檔案所獲效益之平均次數與標準差 117 表4-55 不同服務年資對學生方面實施所獲效益之變異數分析 118 表4-56 在社會方面所獲實施效益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119 表4-57 不同性別對社會方面學習檔案實施效益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120 表4-58 學校區域對在社會方面所獲實施效益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120 表4-59 不同性質教師對學習檔案在社會方面所獲效益之差異性分析 121 表4-60 不同職務對社會方面實施所獲效益之平均與標準差 122 表4-61 不同職務對社會方面實施所獲效益之變異數分析 123 表4-62 不同服務年資對社會方面實施所獲益知平均數與標準差 124 表4-63 不同服務年資對社會方面實施所獲效益之變異數分析 125 表4-64 不同班級數對學習檔案在社會方面所獲效益之平均次數與標準差 126 表4-65 不同服務年資對社會方面實施所獲效益之變異數分析 127 表4-66 『高職學生學習檔案實施現況調查』行政人員暨導師訪談資料 128 表4-67 『高職學生學習檔案實施現況調查』學生訪談資料 133 表4-68 學校老師對開放性問題意見彙整 139 圖 目 錄 圖3-1研究架構圖 46 圖3-2問卷編製流程圖 50 圖3-3研究步驟圖 55

    中文部分
    丁導民(民85)。空中大學學生自我導向學習準備度、電腦態度與電腦成就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千倖(民90)。Web 科技應用之教學行動研究。「廿一世紀教育改革與教育發展」國際學術論文研討會,215-236。
    王文科(民82)。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王文科(民88)。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文科、邵瑞珍、皮連生(民78)。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王秀槐(民87)。學習歷程檔案與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教育學程中心。
    王為國 (民88)。九年一貫制課程與多元智慧理論。國教輔導,39(2),3-7。
    江文雄 (民91)。技專校院教師「教學檔案建構與應用」的現況研究。台北:中華技術學院。
    施冠慨(民88)。師院學生的學習檔案與專業檔案。花師院刊,31,12-15。
    皮連生、邵瑞珍主編(民82)。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江雪齡 (民84)。教學成效的依據—教學檔案的建立。成人教育,24,41-44。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作者。
    吳宗立(民89)。杜威知識論及其教育涵義探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8(2),116-125。
    吳宗立(民90)。訊息處理的認知歷程與教學策略。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2),156-164。
    吳毓瑩(民87)。卷宗評量之概念、理論與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20,13-17。
    吳靖國(民88)。技職通識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師大書苑。
    李大偉(民75)。技職教育評量與評鑑。台北:三民。
    李 平譯(民86)。經營多元智慧-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台北:遠流。
    李坤崇(民88)。多元化教學評量。台北:心理。
    李坤崇(民89)。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李坤崇、歐慧敏(民89)。統整課程理念與實務。台北:心理。
    李茂興(民87)。教學心理學。台北:弘智。
    取自:http://acbe.tku.edu.tw/iccai8/109/109.htm
    岳修平、王郁青(民89)。電子化學習歷程檔案實施之態度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1(2),65-84。
    林佳芬(民89)。國小自然科試用卷宗評量之行動研究。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21,16-33。
    林奇賢(民87)。網路學習環境的設計與應用。資訊教育雜誌,67,34-49。
    林美和(民85)。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的關係。社教雙月刊,73,7-12。
    林清山(民85)。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
    林清山、林天佑(民68)。卷宗評量。教育資料與研究,15,69-75。
    林進財(民87)。學習自主權:自我導向學習理論在教學上的意義。國教之友,50(2),13-20。
    林寶山(民89)。民主主義與教育。台北:五南。
    邱兆偉(民70)。實用主義的源流-哲學與教育。教育文粹,10,77-90。
    邱貴發(民85)。情境學習理念與電腦輔助學習。台北:師大書苑。
    施振青(民71)。知識論。台北:五南。
    段曉林(民89)。教育實習歷程檔案的製作。彰化: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學程中心座談會。
    洪榮昭、劉明洲(民86)。電腦輔助教學之設計原理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唐宣蔚、張基成(民89)。大學生學業成長網路學習社群。2002年3月25日,取自:http://acbe.tku.edu.tw/iccai8/110/110.htm
    孫扶志(民88)。自然科多元思考教學與評量。學生輔導通訊,62,64-81。
    高博銓(民88)。善用教學策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師友,389,44-47。
    高廣孚(民78)。實用主義的教育思想,載於現代教育思潮。台北:師苑。
    張春興(民82)。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民70)。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民77)。知之歷程與教之歷程:認知心理學的發展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教育心理學報,21,12-20。
    張春興、楊國樞(民81)。心理學。台北:三民。
    張美玉(民89)。歷程檔案評量的理念與實施。科學教育(師大),231,58-63。
    張美玉(民90)。從多元智能的觀點談歷程檔案評量在教育上的應用。教育研究資訊,9(1),32-54。
    張振成(民86)。教學評量的新趨勢:實作評量與檔案評量。中等教育,48(6),90-94。
    張振成(民90)。「九年一貫課程」與「多元智慧教學」關聯性之探討。菁莪季刊,13(2),11-15。
    張基成(民91)。實習教師的教育實習歷程檔案―教學與學習檔案。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教育學程中心通訊,25,2。
    張基成、童宜慧 (民89)。一個架構於全球資訊網上的電子化學習歷程檔案。教學科技與媒體,51,37-45。
    張基成、童宜慧 (民89)。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系統。2002年3月25日,
    張靜嚳(民84)。何謂建構主義。建構與教學,3,1-4。
    教育部(民87)。邁向學習社會。台北:五南。
    教育部(民91)。技職教育白皮書。台北:作者。
    教育部工業類技職教育課程發展中心(民87)。工業職業學校製圖科課程標準暨設備標準。台北:作者。
    曹學仁(民89)。學生學習檔案建構之方法及其教育意涵。頭城家商輔導通訊,22,12-22。
    郭生玉(民86)。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
    郭生玉(民89)。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
    郭怡雯(民90)。融入課程的數學檔案評量-以四年級為例。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大專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報告。
    郭俊賢、陳淑惠(民89)。多元智慧的教與學。台北:遠流。
    陳年興、石岳峻(民89)。建構式網路教學系統設計原則與評量結果。論文發表於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系主辦之「資訊科技在教育之應用」研討會,高雄。
    陳年興、蔡旻芳(民90)。網路學習之學習歷程分析系統。2001年台灣區學術網路研討會暨網路學習與繼續專業教育國際會議論文集上冊,231-236。
    陳佩櫻(民90)。多元智慧的教與學讀後感。課程與教學通訊,5,1-2。
    陳貴生(民90)。高職學生升學輔導措施與規劃--以推薦甄選為例。技術與職業教育,64,13-37。
    陳慧珍等(民89)。多元評量方式的優缺點。2002年4月20日,取自:http://dns.gdps.tpc.edu.tw/~gd5/muitle_test/t001.htm
    曾祥豪(民89)。杜威的「教育理論」對我國「道德教育」的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33,70-75。
    湯清二(民86)。另一種評量工具的選擇-學習檔案。教育實習輔導,3(1),23-26。
    童宜慧(民88)。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系統之建構與實施。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童宜慧、張基成(民86)。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系統之建構與評鑑--一個電子化的真實性學習評量工具。遠距教育,13,78-90。
    溫世颂(民67)。教育心理學。台北:三民。
    溫其純(民89)。師資培育建構教學檔案可行性之研究─一個師範學院現場的反思。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連祺(民90)。應用多元智慧理念於學校行政管理之探析。學校行政,14,8-18。
    葉學志(民74)。教育哲學。台北:三民。
    詹寶清(民87)。國小教師在社會科實施案卷評量之詮釋性研究―評量革新與教師改變。台北市立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鄒慧英(民86)。實作評量的研發—以國小說話課為例。測驗與輔導,149,3082-3087。
    鄒慧英(民86)。檔案於國語科教學評量之應用。2002年4月5日,
    取自:http://www.nknu.edu.tw/~edu/item4-article19.htm
    鄒慧英(民89)。多元化的檔案評量。國教之友,52(1),16-23。
    劉聖忠(民90)。還原學生學習真相-談全方位、人性化的評量。花蓮師院:多元評量理念與實務研習會。
    歐用生(民88)。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1),22-32。
    歐滄和(民87)。談學習歷程檔案法的點點滴滴。教育資料與研究,20,28-30。
    蔡靜芳、高薰芳(民87)。中等學校教師在職進修教育專業課程內涵之需求評估。教學科技與媒體,40,18-30。
    鄭昭明(民82)。認知心理學。台北:桂冠。
    鄭英耀,李佩玲譯(民90)。檔案教學。台北:心理。
    鄭英耀、蔡佩玲(民89)。檔案教學。台北:心理。
    鄧運林(民84)。成人教育與自我導向學習。台北:五南。
    盧雪梅(民87)。實作評量的應許、難題和挑戰。教育資料與研究,20,1-5。
    盧雪梅(民89)。一種全方位的評量策略:談學習檔案的應用。課程與教學通訊,2,12-15。
    盧雪梅(民89)。多元教學的理論和實務。教育研究月刊,76,12-22。
    蕭錫錡、陳聰浪(民85)。自我導向學習在教師專業發展上之應用。成人教育,34,32-37。
    賴羿蓉(民89)。學習歷程檔案的教學表格設計。職教園地,35,32-40。
    賴羿蓉(民90)。學習成長檔案在高職化學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頭城家商輔導室(民88)。我國高職學生多元智能與學生學習檔案研究-以頭城家商為例。宜蘭:作者。
    鍾宜興(民81)。認知心理學上的個別差異。研習資訊,9(4),33-35。
    簡茂發(民81)。教學方法與評量。國教輔導,31(4),2-12。
    英文部分
    Arter, J. (1990). Curriculum-Referenced Test Development Workshop Theory:Using portfolios in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Portland, Or.: Northwest.
    Airasian, P. W. (1996). Assessment in the classroom. New York: McGraw-Hall.
    Ballard, L. (1992). Portfolios and self-assessment. In J. Noblitt (Ed.), Student
    portfolios: A collection of articles (pp. 143-8). Arlington Height Illinois: IRI/Skylight Training and Publishing, Inc.
    Black, S. (1993). Portfolio assessment. In J. Noblitt (Ed.), student Portfolios: A
    collection of articles (pp. 27-47). Arlington Height, Illinois: IRI/Sky training
    and Publishing, Inc.
    Carlson, R. D. (1999). Portfolio assessment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ystems, 27(1), 81-92 .
    Danielson C. (2001) Performance Assessment:A Collection of Tasks Princeton, N. T Eye on Education.
    Farr, G. & Tone, B. (1994). Portfolio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helping Students evaluate their progress as readers and writers. Orlando: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Fogarty, R. Burke, k. & Belgrad, S. (1995). The portfolio connection: Real world examples. In J. Noblitt (Ed.), Student portfolios: A Collection of articles (pp. 89-100).Arlington Height ,Illinois: IRI/Skylight Training and Publishing Inc.
    Gardner, H. (1993).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 theory in practice. New York, NY: BasicBookds.
    Gracia, G. E. & Pearson, P. D. (1994). Assessment and diversity. 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20, 337-391.
    Hansen, M. T. & Oetinger, B. (2001). Introducing T-shaped managers knowledge management’s next gene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9(3), 107-116.
    Hart, D. (1994). Authentic Assessment: A Handbook for Educators. New York :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Herman, J. L. & Winters, L. (1994). Portfolio Research: A Slim Collectio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2(2), 48-55.
    Hiltz, S. R. (1994). The Virtual Classroom : Learning Without Limits via Computer Networks. Norwood, N.J. : Ablex Publishing Corporoation.
    Hiltz, S. R. (1995). Teaching in a Virtual Classroo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Hill, B. C., & Ruptic, C. (1994). Practical aspects of authentic assessment: Putting the pieces together. Norwood, MA: Christopher-Gordon.
    Johnson, S. A. (1993).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student portfolio assessment model for use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classroom. Michigan 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
    Johnson, D. W. & Johnson, R. (1987).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Cooperative, competitive, 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_Hall.
    Johnson, D. W. & Johnson, R. (1989).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Edina, MN: Interaction Book Company.
    Johnson, D. W. & Johnson, R. (1996). Meaningful and Manageable Assessment Through Cooperative Learning. Edina, MN: Interaction Book Company.
    Johnson, D. W. Johnson, R. & Smith, K. (1998). Active Learning: Cooperation in theCollege Classroom. Edina, MN: Interaction Book Company.
    Kenneth, W. (1996). Developing an Effective Teaching Portfolio.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3(6), 34-37.
    Kimeldorf, M. (1994). A teacher’s guide to creating portfolio for success in school, work, and life. Minneapolis: Free Spirit Publishing Inc.
    Melograno, V. J. (1994). Portfolio as assessment: documenting authentic student learning. In J.Noblitt (Ed.), Student portfolios: A collection of articles (pp. 149-168). Arlington Height. Illinois: IRI/Skylight Training and Publishing, Inc.
    Milson, Fred. (1973). A Introduction to Group Work Skill. London: Routledge.
    Moira, A. F. & Emily, W.(2001). Portfolio Assessment and Use: Navigating Uncharted Territory. Teacher 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 24(1), 50-57.
    Mullin, J. A. (1998). Portfolio : Purposeful collections of student work.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74, 79-87.
    Paulson, F. L. Meyer, C. A. & Paulson, P. R. (1991). What makes a Portfolio A portfolio? In J. Noblitt (Ed.), Student portfolios: A collection of Articles (pp.83-88) . Arlington Height, Illinois: IRI/Skylight Training and publishing, Inc.
    Reeves, T. C. & Okey, J. R. (1996). Alternative assessment for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 B. G.. Wilson(Eds.),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pp. 191-202). New Jersey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Inc.
    Robert, J. S. (1998). Thinking styl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gers, P. J. (1999). Epistemology and history in the teaching of school science. European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4(1), 1-10.
    Rose, S. D. (1977). Group Therapy: a behavioral approach.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Hall, Inc.
    Salvia, j. & Ysseldyke, J. K. (1995). Using Student portfolios in Assessment. Assessment. New York :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Sarah, E. I. & Judith, B. (1998). The Digital Portfolio in Education: an
    Innovative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Too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eacher Education, 7(3), 321-330.
    Shaw, M. E. (1976). Group Dynamics: the psychology of small group Behavior. New York: McGraw-Hil
    Speth, J. (1998). Electronic portfolio using hyperstudio. Retrieved October 13, 2002, from http://www.lacoe.edu/second/portfolio.html.
    Stinggins, R. J. (1994). Student-Centered Classroom Assessment. New York: Macmillan College Publishing Compamy.
    Stiggins, R. J. (1997).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s.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issues and practice. 6(3), 33-42.
    Tarnowski, S. M. , Knutson, M. & Gleason, E. (1998). Building a professional portfolio.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5(1), 17-20.
    Thomas, A. (1996/1997). Multiple intelligence in the classroom.
    Tierney, R. J., Carter, M. A. & Desai, L. E. (1991). Portfolio assessment in the reading-writing classroom. Norwood, MA: Christopher-Gordon.
    Tierney, R. J., Fenner, L., Herter, R. J., Simpson, C. S. & Wiser, B. (1998). Portfolios: assumptions, tensions, and possibilities.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33 (4), 474-486.
    Tillema H. H. & Smith, K. (2000). Learning from portfolios: Differential use of feedback in portfolio construction.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6, 193-210.
    Vavros, L. (1990). Put portfolios to the test. Instructor, 100(1), 48-53.
    Von, G. E. (1990). An exposition of constructivism: Why some like it radical. In R. B. Davis, C. A. Masher & N. Noddings (Eds.). Constructivist view o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pp.19-29). Reston, VA: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Wolf, D. P. (1989). Portfolio assessment: Sampling student work.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6, 35-39.
    Wolfe, C. , Crider, L. , Mayer, L. , McBride, M. & Sherman, R. (1998). Toward a Miami University Model for Internet-Intensive Higher Education. Journal on Excellence in College Teaching, 9(1), 29-51.
    Woolls, B.(1988). Managing School Library Media Programs. Englewood, Co:Libraries Unlimited Inc.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