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文姬 |
---|---|
論文名稱: |
女性志工意識覺醒與增能 : 以土城國小故事媽媽為例 |
指導教授: | 潘淑滿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畢業學年度: | 9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0 |
中文關鍵詞: | 女性意識 、轉化學習 、增能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00 下載:6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土城國小故事媽媽志工」組織,成立至今已有八年,起初服務的內容是利用教師晨會時間,到低年級教室說故事,一則安撫秩序,一則保護學童安全。
然而今天,竟將「靜態的故事」變為「活潑而有趣的動態兒童戲劇」,那精湛的演技及舞台燈光的佈置、音效的配置、服飾、海報的設計、節目的主持…都是由故事媽媽們一手規劃完成。截至目前為止,共編演過九齣兒童戲劇,在校內、社區已超過20次的演出,每一場都獲得熱烈的迴響…!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婦女志工從家庭的私領域走向公領域的服務中,所展現的增能,改變了「男尊女卑」、「女人是弱者」的傳統觀念,藉以瞭解女性志工對性別意識覺醒、轉化的歷程。因而歸納以下五個目的:
一、 瞭解「故事媽媽」志工參與學校服務學習的動機。
二、 瞭解「故事媽媽」過去的成長經驗。
三、 探討「故事媽媽」意識轉化的過程。
四、 探討「故事媽媽」產生增能過程中對自我生命的省思與展望。
五、 這種「增能」的模式,對未來婦女教育工作者有何參考價值。
達上述研究目的,研究者透過相關文獻探討後,採質性研究方法,以半結構訪談方式,針對八位服務年資三年以上的「故事媽媽」,深入瞭解受訪者參與志工的動機以及持續的動力、家庭父權的影響和覺醒及轉化的因素,以及增能的展現。將訪談所得資料進行分析與討論,據以提出建議,俾供婦女組織機構及後續研究者參考,期能幫助更多的婦女志工獲得能量的開展,跳脫父權結構對女性的枷鎖,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本研究得到的結論有以下八項:
一、女性參與志工的動機單純,與母職經驗有密切關聯。
二、婦女志工持續服務的原因,大都來自服務團體深厚情誼,以及成員間的
正向的回饋。
三、家人對婦女參與志工有正反兩面不同的感受,在家庭裡仍然有著濃厚的
傳統性別差異。
四、為了希望能繼續留在學校服務,女性志工運用智慧積極爭取家人的認同
與接納,將來自家庭的阻礙能降到最低程度。
五、帶領者具有前瞻性的正確理念,導引她們發揮才華,啟發智慧激勵了受
訪者女性意識的覺醒。
六、受訪者在參與志工的服務操練中,受到許多不同的衝擊,因而對原有習
慣及舊有觀念產生反思,在不斷的衝擊與反思交叉影響下,激勵了覺醒
與轉化。
七、受訪者在服務過程中,有豐富的學習收穫,觀念想法有了改變,對家庭關係、婚姻品質都有正面的影響及滿足感。
八、受訪者參與志工服務,擴展了視野,潛能得到開展,生命歷程不斷的
變,增能的展現令人感到意外與驚喜!超越其原先「只有小愛,沒有大
愛」的生命態度。
在研究的過程中有許多的感動與發現,這些受訪者本來只是抱著「犧牲奉獻」、「為人服務」的初衷而來的家庭主婦,在參與志願服務過程中,竟然有如此豐碩的收穫,這是始料未及的。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 分
王雅各(民88)。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臺北:心理。
王雅各(民88)。台灣婦女解放運動史。臺北:巨流。
王美文(民90)。『增權』觀點之婦女學習。社會教育學刊,第30期,頁25-45。
王嘉琪(民92)。超級媽媽的拉鋸戰場~工作媽媽參與志願服務時所經歷的家庭壓力。輔仁大學生活應用科學係碩士論文。
王麗容(民81)。婦女參與志願服務工作模式研究。臺北: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王惠元(民89)。公領域中女性傳統家庭角色的影響與再製。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嘉琦(民86)。台灣婦女女性意識發展歷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主計處(民89)。台灣地區人力資源統計月報。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民86)。青年對志願服務之看法。
何淑慧 (民78)。從婦女社會參與看女性角色。社區發展季刊,46:64-73。
吳慎慎(民78)。臺北市婦女團體成員參與動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吳麗雪(民90)。婦女參與鄉鎮行社區推動婦女教育之歷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麗玉等(民91)。社會工作理論˙處遇模式與案例分析。臺北市。洪葉文化
出版。
宋世雯(民89)。成人參與志願服務之工作投入與滿足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建興(民77)。媽媽教室與社區發展。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社區婦女教育(頁29-38)。台北:師大書苑。
李坤崇 (民92) 。能力指標轉化的理念。載於教育部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理論基礎叢書 — 設計 評析篇 , 142 ~ 169 頁。 臺 北:教育部
李宛澍(民85)。女人的網路建構女人社區解讀「臺北縣袋鼠媽媽讀書會個案」。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清如(民85) 。社區中的性別政治---國家社區政策與女性的社區參與經驗。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 瑛(民89)。從原住民自覺理念評析台灣原住民社區營造之推展—美國印地安與東台灣原住民經驗的對照觀察。原住民季,20:5-21。
李 瑛(民85)。原住民成人教育與轉型學習理論初探。成人教育雙月刊,33。
李 瑛‧趙長寧(民91)。成人學習:本土經驗的實踐。臺北:師大書苑。
李素卿譯(民85)。瞭解與促進轉化學習—成人教育指南。臺北:五南。
邱天助(民81)。女性主義教育學與Mezirow觀點轉換學習。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婦女教育。臺北:師大書苑。
邱育芳(民85)。婦女社區參與和現代母職的實踐:以主婦聯盟的社區活動為例,清大社會人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勝義(民90a)。我國志願服務教育訓練之評鑑。社區發展季刊,93,頁
211-215。
林利俐(民91)。家長參與學校義工組織個案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
林美珠(民81)。家庭主婦參與志願服務對家庭關係之影響。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碩士論文。
林美和(民86)。婦女教育權益之檢視與展望。社會教育學刊,24,頁1-26。
林美和(民86)。女性觀點的成人教育婦女課程成人教育。社會教育期刊,37,頁9-15。
林昱貞(民89)。性別平等教育的實踐:兩位國中女教師的性別意識與實踐經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林淑娟(民9)。婦女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影響因素之分析。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秀英(民92)。婦女參與志願服務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以花蓮地區祥和計畫志工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
姜蘭虹‧何淑慧(民78)。從婦女社會參與看女性角色。社區發展季刊,46期頁64-73。
侯佳惠(民90)。成人學習者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轉化學習歷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藹玲(民89)。女性自覺團體方案,對參與者女性主義意識的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幼慧主編(民8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范姜美月(民91)。性別養成經驗和性別意識覺醒的歷程---以三位國小女教師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校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馬慧君(民86)。志願服務工作者參與類型支出探—以埔裏鎮五個團體的志工為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高歆怡(民91)。女性成長社團學員的女性意識知覺即轉化歷程之研究—以台北縣永和社區大學為例。
孫伯瑞(民90)。從無奈到增能:談大湖國小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國宗(民82)。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及其對婦女研究的若干啟示。質化研究、次及資料分析與綜合方法。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社會科學方法檢討前瞻第二次科技研討會。
張其嫻(民82)。臺北市示範社區婦女參與社區發展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英陣(民89)。新世紀標竿-志願服務。厚生雜誌,10期,社福天地
張慈宜 (民82)。已婚婦女的「可能自我」與心理準備。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文(民88)。參與讀書會之成人女性其母直角色認同與轉換歷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碩士論文。
張 玨(1991)。女性意識與婦女教育。成人教育雙月刊,4,18-19。
張鈺涓(民91)。參與員林社區大學繪本故事課程學員服務學習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彥婷(民88)。女性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經驗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馮 燕 (民 81)。我國婦女成長教育的學習需求。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婦女教育(頁79 –120)。台北:師大書苑。
畢達恆(民83)。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27-36)。臺北。巨流。
陳伯年(民89)。女性讀書惠領導人學習與成長經驗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
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幸玉(民83)。雙生涯夫妻性別角色特質、家庭職業角色與學習需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碩士論文。
陳玉安(民91)。學校女性義工學習需求評估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繼續教育研究所論文。
陳俞琪(民89)。門診血液透析病換互助團體成過程與充能成果之探討。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雪雲(民89)。經驗、自我與學習。社會教育月刊,29。
陳惠英(民92)。家庭主婦參與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淑敏(民90)。女性參與教務事務歷程之研究—以舊社國小社區造校運動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游美惠(民91)。增能/增權/培力/張權益能/權力增長。兩性平等教育季刊,第19期,頁 498-101。
游美惠、梁莉芳(民93)。不只是唱歌跳舞:園鄉舞蹈團阿美族女性的抗拒汙名與增能學習。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第二期,頁24-47。
游美惠(民90)。性別意識、教師增能與性別教育的推展。中等教育,第52卷,第3期。
游育蕙(民81)。台中榮民總醫院鄰近地區婦女參與志願服務工作現況調查。台中榮民總醫院社會工作室社會工作組。
黃明月(1999)。服務性學習與婦女學習。成人教育,52期,頁31-38。
黃明月(民89)。成人學習理論之探討。社會教育學刊,29期,頁35-56。
黃富順(民81)。婦女教育的意義、目的、發展與實施。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學會主編。婦女教育。臺北:師大書苑,1-20。
黃 蒂(1988)。生命線志願工作人員工作價值與工作滿足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瑞慧(民89)。教師增能與多元文化的實踐。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曼婷(民90)。家庭主婦志願工作者社會支持、婚姻滿意度、親子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廖宮鳳(民92)。婦女志工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碧英 (民88)。女性參政之路。民主查某人,12,4-6。
潘淑滿(民92)。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
蔡美玉(民90)。高齡志工參與服務學習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潓妏(民89)。女性教學者女性意識轉化及其教學實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至慧、劉毓秀、葉安安合譯(民86)。女性新心理學(譯自J. B. Miller 1986年著Toward a new psychology of women)。台北:女書。
賴玫凰(民91)。家庭主婦志工參與動機與督導關係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論文。
謝小芩(民84)。教育:從父權的複製到女性的解放。劉毓琇主編,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臺北。時報文化。
謝秀芬(民81)。實驗社區婦女參與志願服務之研究。臺北: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劉宗馨(民79)。家庭主婦參與志願服務對自我概念的影響。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工作組未出版碩士論文。
蘇芊玲(民87)。我的母職實踐。臺北。女書。
蘇芊玲(民91)。推動女性教育˙打造平等世界—參與大學女性國際聯合會研討會紀實。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季刊,頁120-131。
蘇癸玲(民87)。鄉村學校義工參與動機、參與程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秀玉(民77)。臺北市成年婦女學習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臺北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淑媛(民92)。社區媽媽教室組織發展歷程研究—以高雄縣鳥松鄉大華社區及燕巢鄉安招社區為例。
二、英文部分
Mezirow,J.(1978).Perapective transformation.Adult Education,28,100-110.
Merriam,S.B.& Caffarella,R.S.(1999).Learning in Adulthood:A Comprehensive
Guide.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Mezirow, J. (1995). Transformative theory of adult learning. In M. R. Welton (Ed)., In Defense of the Lifeworld. New York: SUNY.
Mezirow,J.(1991a).Transformation theory and cultural context?A reply to clark and wilson.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41(3),188-192.
Morley, L. (1992). Women’s studies, difference, and internalized oppression Women’s studies int. forum, 15(4), 517-525.
Bolomon,B.B.(1976).Black empowerment : Social work in oppressd communities. N.Y.: Columbia Univ.Press.
Stanley, L., & Wise, S. (1993). Breaking out again: Feminist ontology and epistemology (2nd ed). New York: Routledge.
Taylor,E.W.(1997).Building upon the Theoretical Debate: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Studies of Mezirow`s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Theory.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 分
王雅各(民88)。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臺北:心理。
王雅各(民88)。台灣婦女解放運動史。臺北:巨流。
王美文(民90)。『增權』觀點之婦女學習。社會教育學刊,第30期,頁25-45。
王嘉琪(民92)。超級媽媽的拉鋸戰場~工作媽媽參與志願服務時所經歷的家庭壓力。輔仁大學生活應用科學係碩士論文。
王麗容(民81)。婦女參與志願服務工作模式研究。臺北: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王惠元(民89)。公領域中女性傳統家庭角色的影響與再製。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嘉琦(民86)。台灣婦女女性意識發展歷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主計處(民89)。台灣地區人力資源統計月報。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民86)。青年對志願服務之看法。
何淑慧 (民78)。從婦女社會參與看女性角色。社區發展季刊,46:64-73。
吳慎慎(民78)。臺北市婦女團體成員參與動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吳麗雪(民90)。婦女參與鄉鎮行社區推動婦女教育之歷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麗玉等(民91)。社會工作理論˙處遇模式與案例分析。臺北市。洪葉文化
出版。
宋世雯(民89)。成人參與志願服務之工作投入與滿足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建興(民77)。媽媽教室與社區發展。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社區婦女教育(頁29-38)。台北:師大書苑。
李坤崇 (民92) 。能力指標轉化的理念。載於教育部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理論基礎叢書 — 設計 評析篇 , 142 ~ 169 頁。 臺 北:教育部
李宛澍(民85)。女人的網路建構女人社區解讀「臺北縣袋鼠媽媽讀書會個案」。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清如(民85) 。社區中的性別政治---國家社區政策與女性的社區參與經驗。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 瑛(民89)。從原住民自覺理念評析台灣原住民社區營造之推展—美國印地安與東台灣原住民經驗的對照觀察。原住民季,20:5-21。
李 瑛(民85)。原住民成人教育與轉型學習理論初探。成人教育雙月刊,33。
李 瑛‧趙長寧(民91)。成人學習:本土經驗的實踐。臺北:師大書苑。
李素卿譯(民85)。瞭解與促進轉化學習—成人教育指南。臺北:五南。
邱天助(民81)。女性主義教育學與Mezirow觀點轉換學習。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婦女教育。臺北:師大書苑。
邱育芳(民85)。婦女社區參與和現代母職的實踐:以主婦聯盟的社區活動為例,清大社會人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勝義(民90a)。我國志願服務教育訓練之評鑑。社區發展季刊,93,頁
211-215。
林利俐(民91)。家長參與學校義工組織個案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
林美珠(民81)。家庭主婦參與志願服務對家庭關係之影響。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碩士論文。
林美和(民86)。婦女教育權益之檢視與展望。社會教育學刊,24,頁1-26。
林美和(民86)。女性觀點的成人教育婦女課程成人教育。社會教育期刊,37,頁9-15。
林昱貞(民89)。性別平等教育的實踐:兩位國中女教師的性別意識與實踐經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林淑娟(民9)。婦女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影響因素之分析。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秀英(民92)。婦女參與志願服務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以花蓮地區祥和計畫志工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
姜蘭虹‧何淑慧(民78)。從婦女社會參與看女性角色。社區發展季刊,46期頁64-73。
侯佳惠(民90)。成人學習者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轉化學習歷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藹玲(民89)。女性自覺團體方案,對參與者女性主義意識的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幼慧主編(民8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范姜美月(民91)。性別養成經驗和性別意識覺醒的歷程---以三位國小女教師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校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馬慧君(民86)。志願服務工作者參與類型支出探—以埔裏鎮五個團體的志工為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高歆怡(民91)。女性成長社團學員的女性意識知覺即轉化歷程之研究—以台北縣永和社區大學為例。
孫伯瑞(民90)。從無奈到增能:談大湖國小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國宗(民82)。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及其對婦女研究的若干啟示。質化研究、次及資料分析與綜合方法。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社會科學方法檢討前瞻第二次科技研討會。
張其嫻(民82)。臺北市示範社區婦女參與社區發展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英陣(民89)。新世紀標竿-志願服務。厚生雜誌,10期,社福天地
張慈宜 (民82)。已婚婦女的「可能自我」與心理準備。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文(民88)。參與讀書會之成人女性其母直角色認同與轉換歷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碩士論文。
張 玨(1991)。女性意識與婦女教育。成人教育雙月刊,4,18-19。
張鈺涓(民91)。參與員林社區大學繪本故事課程學員服務學習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彥婷(民88)。女性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經驗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馮 燕 (民 81)。我國婦女成長教育的學習需求。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婦女教育(頁79 –120)。台北:師大書苑。
畢達恆(民83)。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27-36)。臺北。巨流。
陳伯年(民89)。女性讀書惠領導人學習與成長經驗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
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幸玉(民83)。雙生涯夫妻性別角色特質、家庭職業角色與學習需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碩士論文。
陳玉安(民91)。學校女性義工學習需求評估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繼續教育研究所論文。
陳俞琪(民89)。門診血液透析病換互助團體成過程與充能成果之探討。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雪雲(民89)。經驗、自我與學習。社會教育月刊,29。
陳惠英(民92)。家庭主婦參與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淑敏(民90)。女性參與教務事務歷程之研究—以舊社國小社區造校運動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游美惠(民91)。增能/增權/培力/張權益能/權力增長。兩性平等教育季刊,第19期,頁 498-101。
游美惠、梁莉芳(民93)。不只是唱歌跳舞:園鄉舞蹈團阿美族女性的抗拒汙名與增能學習。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第二期,頁24-47。
游美惠(民90)。性別意識、教師增能與性別教育的推展。中等教育,第52卷,第3期。
游育蕙(民81)。台中榮民總醫院鄰近地區婦女參與志願服務工作現況調查。台中榮民總醫院社會工作室社會工作組。
黃明月(1999)。服務性學習與婦女學習。成人教育,52期,頁31-38。
黃明月(民89)。成人學習理論之探討。社會教育學刊,29期,頁35-56。
黃富順(民81)。婦女教育的意義、目的、發展與實施。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學會主編。婦女教育。臺北:師大書苑,1-20。
黃 蒂(1988)。生命線志願工作人員工作價值與工作滿足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瑞慧(民89)。教師增能與多元文化的實踐。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曼婷(民90)。家庭主婦志願工作者社會支持、婚姻滿意度、親子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廖宮鳳(民92)。婦女志工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碧英 (民88)。女性參政之路。民主查某人,12,4-6。
潘淑滿(民92)。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
蔡美玉(民90)。高齡志工參與服務學習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潓妏(民89)。女性教學者女性意識轉化及其教學實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至慧、劉毓秀、葉安安合譯(民86)。女性新心理學(譯自J. B. Miller 1986年著Toward a new psychology of women)。台北:女書。
賴玫凰(民91)。家庭主婦志工參與動機與督導關係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論文。
謝小芩(民84)。教育:從父權的複製到女性的解放。劉毓琇主編,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臺北。時報文化。
謝秀芬(民81)。實驗社區婦女參與志願服務之研究。臺北: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劉宗馨(民79)。家庭主婦參與志願服務對自我概念的影響。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工作組未出版碩士論文。
蘇芊玲(民87)。我的母職實踐。臺北。女書。
蘇芊玲(民91)。推動女性教育˙打造平等世界—參與大學女性國際聯合會研討會紀實。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季刊,頁120-131。
蘇癸玲(民87)。鄉村學校義工參與動機、參與程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秀玉(民77)。臺北市成年婦女學習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臺北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淑媛(民92)。社區媽媽教室組織發展歷程研究—以高雄縣鳥松鄉大華社區及燕巢鄉安招社區為例。
二、英文部分
Mezirow,J.(1978).Perapective transformation.Adult Education,28,100-110.
Merriam,S.B.& Caffarella,R.S.(1999).Learning in Adulthood:A Comprehensive
Guide.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Mezirow, J. (1995). Transformative theory of adult learning. In M. R. Welton (Ed)., In Defense of the Lifeworld. New York: SUNY.
Mezirow,J.(1991a).Transformation theory and cultural context?A reply to clark and wilson.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41(3),188-192.
Morley, L. (1992). Women’s studies, difference, and internalized oppression Women’s studies int. forum, 15(4), 517-525.
Bolomon,B.B.(1976).Black empowerment : Social work in oppressd communities. N.Y.: Columbia Univ.Press.
Stanley, L., & Wise, S. (1993). Breaking out again: Feminist ontology and epistemology (2nd ed). New York: Routledge.
Taylor,E.W.(1997).Building upon the Theoretical Debate: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Studies of Mezirow`s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Theory.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