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鎮華 Lee, Chen-hua |
---|---|
論文名稱: |
基督教青年會在華傳播競技運動(Sport)的本土化歷程(1885-1928) The Processes of Sports Indigenization Propagated by YMCA in China during 1885-1928 |
指導教授: |
徐元民
Hsu, Yuan-Min 許義雄 Hsu, I-Hsiu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畢業學年度: | 9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6 |
中文關鍵詞: | 基督教青年會 、本土化 、競技運動 、體育幹事 |
英文關鍵詞: | YMCA(The 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indigenization, sport, Physical Education Gan-shi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2 下載:5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十九世紀末,西方文化勢力隨著武力的入侵而進入中國,在宗教使命與生活習慣等背景下,基督教青年會也直接或間接地引進了現代體育,進而開啟了風行全中國之歷史新頁;其後,運動(Sport)不僅成為民初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之主流,而且在國民政府統一全國之後,其所培育之本土人才亦持續領導著中國體育事業之發展,影響至為深遠。
有關基督教青年會為何以一民間社團的力量會對中國造成如此深遠的影響力,此即為本研究之動機之一;而何以一宗教信仰的力量會對中國造成如此重大的影響,此即為本研究之動機之二;又何以一外來的運動文化會對中國造成如此久長的貢獻,此即為本研究之動機之三。
本研究採取先廣蒐當時有關基督教青年會之中外史料,再加以詮釋、分析與研究,最後再歸納出結論,藉此探究其對近代中國體育事業本土化之影響。
研究結果得知,基督教青年會在近代中國推展體育事業,主要是標榜以提昇國民健康為目的,藉以達到全人教育的效果,並使德、智、體三育獲得均衡發展;但經進一步剖析,該會實際上係以體育活動為媒介而深入民間,與廣大民眾接觸(以吸收青年族群為主),進而藉機宣傳宗教理念,以達到「宣(輔)教」之外在目的。其次,基督教青年會在華發展一直是走向由中國人「自主」與「自立」的,故此一理念對日後體育事業的本土化歷程有著極其深切的影響。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western culture power has entered into China followed by the military intrusion. With the background of religious mission and life custom, the YMCA succeeded in recommending the modern sports to China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nd then opened this new page to be in fashion all over China. Afterwards, sports have not only become the main even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but also have the deep and far influences over the PE development guided by members who were nurtured by the government after the unification of KMT.
The first mo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why the YMCA, as a folk association, could make such tremendous influences over China. The second motive is to analyze why the power of religious belief could make enormous affects over China. And the third mo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reason for a foreign sports culture to make such permanent contribution to China.
This study at first widely searches and collects historical data at home and abroad. Then the study explains, analyzes and researches all usable information. Finally, the study generalizes and concludes with the sports indigenization process influenced by sports brought in by the YMCA in the period of modern China.
We can learn from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e sports development popularized by the YMCA during the period of modern China was mainly emphasized on national health and achieving equilibrium of holistic education on spirit, mind, and body. However, as we can see from the further analysis, the YMCA actually used sports as a media to get into the public, aimed to the youth, to spread the religious thoughts to achieve missionary purposes. Moreover, the YMCA dedicated to sports development process toward the direction of liberty and independence of Chinese people. This idea consequently made the profound influences.
徵引書目
一、檔 案:
司德敷主編(Milton T. Stauffer),《中華歸主:中國基督教事業統計(1901-1920)》(漢譯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1985年(原書1922年出版)。
二、報紙、期刊、年鑑:
中韓港基督教青年合會書報部編,〈第一次運動大會〉,《青年》,1909年。
中韓港基督教青年合會書報部編,〈青年界天津第八次運動會紀略〉,《青年》,第14卷第8期,1910年。
中華續行委辦會,《中華基督教會年鑑(一)》,上海,1914年。
中華續行委辦會,《中華基督教會年鑑(二)》,上海,1915年。
中華續行委辦會,《中華基督教會年鑑(三)》,上海,1916年。
中華續行委辦會,《中華基督教會年鑑(四)》,上海,1917年。
中華續行委辦會,《中華基督教會年鑑(五)》,上海,1918年。
中華續行委辦會,《中華基督教會年鑑(六)》,上海,1921年。
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中華基督教會年鑑(七)》,上海,1924年。
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中華基督教會年鑑(八)》,上海,1925年。
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中華基督教會年鑑(九)》,上海,1927年。
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中華基督教會年鑑(十)》,上海,1928年。
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中華基督教會年鑑(十一)》,上海,1931年。
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中華基督教會年鑑(十二)》,上海,1934年。
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中華基督教會年鑑(十三)》,上海,1936年。
王毅誠,〈回憶基督教青年會的體育活動〉,《體育文史》,第10輯,1984年。
成都體育學院史研所,〈廣益叢報,第九號(1903年)〉,引自《中國近代體育史資料》,1985年。
亦 青,〈青年界全國運動大會彙誌〉,《青年》,第13卷,第12期,1911年。
麥克樂,〈我對於這一次開遠東運動會的期望〉,《青年進步雜誌》,第42冊,1921年。
麥克樂(1921),〈第五次遠東運動會的成績〉,《青年進步雜誌》,第45冊,1921年。
麥克樂,〈失敗的原因〉,《體育季刊》,第1卷,第2期,1922年。
麥克樂,〈對遠東運動會的準備〉,《體育季刊》,第1卷,第4期,1922年。
麥克樂,〈第六屆遠東運動會的教訓〉,《體育季刊》,第2卷,第2期,1923年。
麥克樂,〈遠東運動會及中國各地運動會改用米突制〉,《體育季刊》,第2卷,第4期,1924年。
許義雄,〈麥克樂與近代中國〉,《臺灣體育》,1989年。
曾俊華,〈基督教對中國體育發展的影響初探〉,《體育學報》,第11期,1989年。
馮公智、步慕芳,〈基督教青年會與中國近代體育的關係(1885- 1949)〉,《體育文史》,第16期,1985年。
張三春,〈近代天津基督教青年會的體育活動〉,《體育文史》,第27期,1987年。
郭明璋,〈基督教青年會在中國的基督教學生運動(1885-1928年)〉,《基督書院學報》,第3期,1996年。
董守義,〈奧林匹克舊事〉,《中國近代史資料》,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85年。
鮑乃德,〈中華基督教學生運動發展史〉,《青年進步雜誌》,第50冊,1922年。
蔡政杰,〈基督教青年會體育事業發展之條件初探〉,《國民體育季刊》,第21卷,第4期,1992年。
魏外揚,〈清末民初的青年會〉,《宇宙光雜誌》,總號35期,臺北,宇宙光出版社,1977年。
譚 華,〈也談青年會所辦體育師資訓練機構的名稱問題〉,《體育文史》,第33期,1988年。
三、紀念刊、回憶錄:
來會理,〈中國青年會早期史實之回憶〉,《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五十週年紀念冊(1885-1935)》,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編行,1935年。
四、專 書:
中國體育史學會編著,《中國近代體育史》,1989年。
王爾敏,《史學方法》,臺北,東華書局,1997年。
王立新,《美國傳教士與晚清中國現代化》,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王宗吉譯,《運動社會學》,臺北市,紅葉文化,2000年。
成都體育學院體育史研究室編著,《中國近代體育史簡編》,1981年。
朱有瓛、高時良主編,《中國近代學制史料》,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第4輯,1993年。
宋如海,〈青年會對於體育之貢獻〉,《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五十週年紀念冊》,第50冊,1922年。
余日章,《基督教青年會史略》,上海,中華基督教青年會,1929年。
何啟君等,《中國近代體育史》,北京,北京體育學院,1989年。
吳文忠,《美國的體育》,臺北,世界書局,1960年。
吳文忠,《中國近百年體育史》,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吳文忠,《中國體育發展史》,臺北市,正中書局,1981年。
林治平,《基督教入華百七十年紀念集》,臺北,宇宙光出版社,1977年。
林治平,《基督教與中國論集》,臺北,宇宙光出版社,1993年。
查時傑,《民國基督教史論文集》,臺北,宇宙光出版社,1994年。
徐元民,《中國近代運動競賽》,桃園,國立體育學院出版,1996。
徐元民,《中國近代知識份子對體育思想之傳播》,臺北市,師大書苑,1997年。
凌希陶,〈上海青年會體育工作的回顧與將來〉,《中國近代史資料。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85年。
唐 逸編,《基督教史》,天津市,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
陳維麟,〈北京基督教青年會的體育活動簡況〉,《體育史料(四)》,1981年。
陳秀萍編著,《沉浮祿--中國青運與基督教男女青年會》,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89年。
梁 田、向 勤,〈廣州基督教青年會與廣東近代體育發展的影響〉,《體育史論文集(二)》,1986年。
張宏亮譯,〈基督教青年會對中國體育發展的影響〉,收錄於許義雄主編之《近代中國體育思想史論集》,臺北市,師大書苑,1990年。
教育部體育大辭典編訂委員會編,《體育大辭典》,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湯銘新,《我國參加國際籃球賽歷史》,中華全國籃球委員會,1963年。
湯銘新,《我國參加奧運滄桑史上篇--中國奧會與遠運、奧運之淵源》,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1999年。
楊國卿,〈福建省教會學校和基督教青年會的體育活動及其評價〉,《體育史論文集(二)》,1986年。
楊 清,《中國基督教百年史》,香港,道聲出版社,1990年。
劉秀生、楊雨清,《中國清代教育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鍾啟安,《臺北市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四十年史》,臺北市中華基督教青年會,1985年。
聶嘯虎,〈早期基督教青年會與中國近代體育的社會化趨勢〉,《體育史論文集(二)》,1986年。
羅時銘,〈淺談基督教青年會在中國近代體育史中的作用(1885- 1949)〉,《體育史論文集(二)》,1986年。
五、論 文:
王建臺,《麥克樂對中國近代體育的影響》,桃園,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王成勉,〈余日章與公民教育運動〉,收錄於林治平主編《基督教與中國現代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宇宙光出版社,1994年。
王成勉,〈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初期發展之研究〉,收錄於林治平主編《全人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宇宙光出版社,1996年。
王成勉,〈回應李志剛教授之「基督教與近代中國體育的現代化」〉,收錄於林治平主編《歷史、文化與詮釋學--中原大學宗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二)》,臺北,宇宙光出版社,2001年。
王建臺,《西方自然體育在近代中國發展過程之研究(1895- 1937)》,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
李志剛,〈基督教與近代中國體育的現代化〉,收錄於林治平主編《歷史、文化與詮釋學--中原大學宗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二)》,臺北,宇宙光出版社,2001年。
李佳福,《倪柝聲與中國「地方教會」運動(1903-197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吳志剛,《基督教青年會對中國近代體育之影響》,博士論文,1956年。
徐元民,《我國學校體育目標現代化之研究(1902-1949)》,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
許光麃,《中國近代洋土體育論爭之形成與發展(1915-1937)》,桃園,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曾瑞成,《新文化運動時期之體育思想(民國八年至民國十六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蔡政杰,《基督教青年會與中國近代體育之發展(1895-1928)》,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六、英文資料:
Clifton, J. Phillips.(1974). The 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 and Its Role in China Missions, 1886-1920. in John K. Fairbank(Ed.), The Missionary Enterprise in China and America.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105.
Guttmann, Allen.(1988). A Whole New Ball Game:An Interpretation of American Sports. Chapel Hill, NC: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Rader, Benjamin G.(1983). American Sports.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Risedorph, Kimberly Ann, Ph. D.(1994). Reformers, Athletes and Students:The YMCA in China, 1895-1935. MI:U.M.I.
Ralph Hickok.(1992). The Encyclopedia of North American Sports History. New York:Oxford, Facts On File.
S.S. Garrett.(1970). Social Reformers in China:The Chinese Y.M.C.A 1885-1926.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28-29.
T. K. Thomas.(1979). Christianity in Asia:Northeast Asia. Christian Conference of Asia,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