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怡璇
Chen, Yi-Hsuan
論文名稱: 108課綱高中歷史加深加廣選修「國家暴力與轉型正義」教案設計—— 以戰後臺灣為例
108 Syllabus of High School History about Deepening and Expanding the Elective "National Violence and Transitional Justice" Lesson Plan Design——Taking Taiwan after World War II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蔡錦堂
Tsai, Jin-Tang
口試委員: 陳進金
Chen, Chin-ching
陳鴻圖
Chen, Hung-Tu
蔡錦堂
Tsai, Jin-Tang
口試日期: 2022/07/15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1
中文關鍵詞: 108課綱國家暴力轉型正義二二八白色恐怖教案設計
英文關鍵詞: 108 syllabus, state violence, transitional justice, 228, white terror, lesson plan design
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參與觀察法主題分析歷史研究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866
論文種類: 代替論文:專業實務報告(專業實務類)
相關次數: 點閱:272下載:3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2019年(民國108年)正式推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泛稱108課綱),其中課綱目標明確揭示「培養對於族群、社會、地方、國家和世界等多重公民身份的敏察覺知,並涵育具有肯認多元、重視人權和關懷全球永續的責任意識。」這部分的內容在108課綱的編排中,特別令人關注的是加深加廣選修第一冊第六章的「國家暴力與轉型正義」,這個議題在臺灣往往被視為「撕裂族群」的「政治鬥爭手段」,然而在呼籲人權的同時,若不能正視過去真實存在的國家暴力,不能帶給受迫害者應有的真相、公道與正義,我們真的能明白何謂人權的真諦以及人權的可貴嗎?因此,這篇論文想要以「國家暴力與轉型正義」這一章為題,設計教案,希望在課程鬆綁的新課綱下,有更多施展人權教育的機會。
    本論文將先在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回顧、研究方法、論文架構以及預期成果;接著在第二章將分析各版本的部定必修第一冊,側重於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黨政府統治下的臺灣威權政治歷史,同時也將分析各版本的加深加廣選修第一冊第六章,如何撰寫「國家暴力與轉型正義」;第三章則為「戰後臺灣的國家暴力與轉型正義」教案,該主題將安排8堂課,本章將說明每一節課安排的目的以及教學資源、內容,以桃園在地的案例為基礎,搭配閱讀資料、檔案,認識國家暴力的面貌,以及思考轉型正義的發展面向;第四章為分析學生的問卷調查,作為本次教學反思與修正的依歸;第五章為結論,並提供有關本章教學的未來展望。

    With the offici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Twelve-year National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generally referred to as the 108 Curriculum) in 2019 (the 108th year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goal of the curriculum clearly states that "cultivating multiple citizenships for ethnic groups, societies, localities, countries and the world, etc. It has a keen awareness of and cultivates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hat recognizes diversity, values human rights, and cares about global sustainability.” The content of this part is in the arrangement of the 108 syllabus, and it is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to deepen and expand the first volume of the elective. Chapter 6, "State Violence and Transitional Justice," is often regarded in Taiwan as a "political struggle method" to "tear apart ethnic groups." However, while calling for human rights, if one cannot face up to the real state violence in the past, it cannot be. To bring the truth, justice and justice to the persecuted, can we really understand the true meaning of human rights and the value of human rights? Therefore, this dissertation intends to design a lesson plan under the title of the chapter "State Violence and Transitional Justice", hoping that under the new syllabus that is unbound, there will be more freedom in the exercise of human rights education.
    This thesis will first explain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research review, research methods, thesis structure and expected results in the introduction; then in the second chapter, it will analyze the first volume of each edition of the Ministry,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the Kuomintang after World War II. The history of authoritarian politics in Taiwan under government rule will also be analyzed in each edition of the deepening and widening elective volume 1 Chapter 6, how to write "State Violence and Transitional Justice"; Chapter 3 "State Violence and Transitional Justice in Post-War Taiwan". "Transformation Justice" lesson plan, 8 lessons will be arranged for this theme. This chapter will explain the purpose of each lesson arrangement, teaching resources, and content. Based on the local case in Taoyuan, with reading materials and files, understand the face of state violence, and Thinking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formational justice;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questionnaires, which is the basis for the reflection and revision of this teaching;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and provides the future prospect of the teaching of this chapter.

    第一章 緒論 1 一、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二、研究回顧 4 三、研究方法與論文架構 12 第二章 108課綱部定必修及加深加廣選修相關課文分析 15 第一節 部定必修第一冊戰後臺灣戰後民主化追求與民主運動分析 19 第二節 加深加廣選修第一冊〈國家暴力與轉型正義〉分析 34 第三章 教學活動設計:「國家暴力與轉型正義」以戰後臺灣為例 43 第一節 「戰後臺灣國家暴力與轉型正義—以桃園為例」教學理念 44 一、桃園二二八受難者:以吳鴻麒為例. 44 二、白色恐怖時期的監控:觀看「不是自己寫的日記」紀錄 51 三、桃園白色恐怖受難者:以邱興生為例 52 四、回應一份「遲來的愛」:以邱興生案設計聲音故事 53 五、往事並不如煙:邀請白色恐怖受難者分享生命故事 54 六、法制或法治?探討國家暴力存在的原因 55 七、設計聲援政治受難者的公民活動 56 第二節 「戰後臺灣國家暴力與轉型正義—以桃園為例」教案設計 56 第四章 學生回饋與教學省思 73 第一節 學生回饋與課程分析 73 第二節 教學者的觀察與省思 88 第五章 結論 95 附錄一 學習單資料1~4 100 附錄二 教科書編輯委員資料 110 參考文獻 117

    (一)檔案
    1. 〈臺灣臺中地院警守與臺中警局警衛衝突經過情形〉,檔號:A202000000A/0035/151/1728/1。
    2. 〈傅煒亮等叛亂案〉,檔號:B3750347701/0040/3132180/180/1/001。
    3. 〈姚錦等案〉,檔號:B3750347701/0041/3132224/224/1/002。

    (二)報紙
    《民報》,臺北,1946年

    (三)日記
    吳鴻麒,《吳鴻麒日誌(1945-1947年)》。吳鴻麒妻楊𤆬治影印交臺北二二八紀念館收存(未出版)。

    (四)訪談錄、
    1. 阮美姝,《幽暗角落的泣聲:尋訪二二八散落的遺族》,(臺北:前衛,1992年)。
    2. 陳銘城、曹欽榮,《重生與愛2:桃園市人權歷史口述文集》,(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15年)。

    (五)專書
    1. 王克雄、王克紹,《期待明天的人:二二八消失的檢察官王育霖》,(新北:遠足文化,2017年1月)。
    2. 李筱峰,《二二八消失的臺灣菁英》,(臺北:玉山社,2015年2月)。
    3. 李筱峰,《解嚴30˙人權落實》(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2018年)。
    4. 沈秀華,《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臺北:玉山社,2020年3月)。
    5. 杜晉軒,《血統的原罪:被遺忘的白色恐怖東南亞受難者》,(新北:臺灣商務,2020年3月)。
    6. 林靜雯,《遲來的愛: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者遺書》,(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4年12月)。
    7. 陳樸生,《刑法各論》,(臺北:正中書局,1954年)。
    8. 陳銘城、蔡宏明、張宜君,《槍口下的司法天平:二二八法界受難事蹟》,(臺北:二二八紀念基金會,2012年5月)。
    9. 陳銘城,《拼貼歷史的缺頁:陳銘城人權文集》,(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21年11月)。
    10. 陳瑤華等,《尋找一株未命名的玫瑰:記憶、白色恐怖與酷刑》,(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2019年10月)。
    11. 陳進金等,《政治檔案會說話:自由時代公民指南》,(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2021年5月)。
    12. 黃惠君,《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新北:遠足文化,2017年2月)。
    13. 劉金獅等,《白色跫音˙第一輯:政治受難者及相關人物口述歷史》,(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1年12月)。
    14. 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委員會,《臺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卷一:清理威權遺緒》,(新北:衛城,2015年)。
    15. 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委員會,《臺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卷二:記憶歷史傷痕》,(新北:衛城,2015年)。
    16. 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委員會,《臺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卷三:面對未竟之業》,(新北:衛城,2015年)。
    17. 鄭慶龍等,《走過長夜:政治受難者的生命故事˙輯四:在逆風中奮起》,(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7年5月)。
    18. 璐蒂˙泰鐸(Ruti G Teitel),《轉型正義: 邁向民主時代的法律典範轉移》,(臺北:商周,2017年)。
    19. 蘇瑞鏘,《白色恐怖在臺灣:戰後臺灣政治案件之處置》,(新北:稻鄉出版社,2014年)。

    (六)期刊論文
    1. 李酉潭,〈國家暴力是臺灣人權發展的隱憂〉,《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4期(2008年12月),頁99。
    2. 沈育美,〈在高中課堂遇見臺灣史的傷口-談二二八歷史教學的過去與現在〉,《二二八歷史教育與傳承學術論文集》,(臺北:二二八基金會,2009年),頁717-721。
    3. 李仰桓,〈評論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中的人權教育〉,《臺灣人權學刊》4:3(2018年6月)頁44。
    4. 吳俊瑩,〈由「員林事件」看戰後初期臺灣法治的崩壞〉,《國史館館刊》第37期(2013年9月),頁81-121。
    5. 陳志龍,〈極權正當化理論與戒嚴歷史之探討〉,《人權理論與歷史論文集》,(新北市:國史館,2004年),頁69-70。
    6. 陳齊奐,〈景美人權文化園區的導覽敘事與人權教育初探〉,《博物館學季刊》28卷3期,2014年7月,頁87-110。
    7. 陳君愷,〈民主時代所需要的歷史教育─以台灣高級中學歷史教科書為中心的探討〉,《臺灣國際研究季刊》11卷4期,2015年12月,頁89-110。
    8. 陳佳利,〈博物館人權教育之師資培訓:教師參與人權研習營之經驗與需求之研究〉,《臺灣人權學刊》4卷4期,2018年12月,頁55-83。
    9. 張炎憲,〈導言: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論文集》,(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09年),頁2。
    10. 張芝寧、陳子珺,〈盛世之下,人皆裸命-左營高中高二多元選修課「人權咖啡館」課程實施與省思〉,《臺灣人權學刊》5卷3期,2020年6月,頁155-163。
    11. 劉俊麟,〈國家暴力、恐怖主義與政治正當性-當代新共和主義者的一項挑戰〉,《文化認同、意識形態與社會實踐》研討會論文集(2017年4月)頁3。
    12. 劉麗媛,〈轉型正義的教與學〉,《臺灣人權學刊》5卷3期,2020年6月,頁139-153。

    (七)學位論文
    1. 李芷維,〈揭露歷史創傷記憶:「遲來的愛-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者遺書特展」之展示與觀眾留言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2. 吳虹靜,〈檔案應用於高中歷史教學設計:以解嚴後的臺灣政治發展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3. 林威皓,〈臺灣民主化過程轉型正義的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
    4. 陳盈如,〈影視史學課程對國一學生歷史思維能力與國家認同影響之研究—以二二八事件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5. 黃靖涵,〈影視教材在高中台灣史「白色恐怖」教學的運用:以電影《超級大國民》、《天公金》為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2012年。
    6. 張凱迪,〈檔案在高中臺灣史教學應用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7. 羅立佳,〈轉型正義的政治性重探:正義之名下的民主、秩序與時間形構〉,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八)網頁資料
    1. 花亦芬,〈面對二二八,轉型正義的三個迷思〉,端傳媒,2017年2月28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70228-opinion-huayifen-transjustice/
    (搜尋日期:2022年5月16日)
    2.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行高級中等學校社會領域〉,2018年10月。https://www.k12ea.gov.tw/files/class_schema/課綱/16-社會/16-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社會領域.pdf
    (搜尋日期:2022年3月20日)
    3.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5507707102580805&set=pb.100000247107588.-2207520000..&type=3 林世芝facebook相簿
    (搜尋日期:2022年6月23日)

    (九)教科書
    1. 林滿紅主編,《歷史1》,(新北:泰宇,2019年6月)。
    2. 陳鴻圖主編,《歷史1》,(臺南:南一書局,2019年6月)。
    3. 薛化元主編,《歷史1(樣書)》,(臺北:三民書局,未附出版時間)。
    4. 吳學明主編,《歷史1》,(臺南:翰林出版,2020年8月)。
    5. 戴寶村主編,《歷史1》,(新北:龍騰文化,2021年5月)。
    6. 楊維真主編,《選修歷史1:族群、性別與國家的歷史》,(臺南:南一書局,2021年,3月)。
    7. 王世宗主編,《選修歷史1:族群、性別與國家的歷史》,(臺北:三民書局,未附出版時間)。
    8. 戴寶村主編,《選修歷史1:族群、性別與國家的歷史》,(新北:龍騰文化:2021年,5月)。
    9. 莊尚武主編,《選修歷史1:族群、性別與國家的歷史》,(臺南:翰林出版,2021年8月)。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