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佳馨 Li, Chia-Hsin |
---|---|
論文名稱: |
馬水龍《梆笛協奏曲》作品分析與指揮詮釋研究 The Conducting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Shui-Long Ma's “Concerto for Bamboo Flute and Orchestra” |
指導教授: |
許瀞心
Hsu, Ching-Hsi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畢業學年度: | 10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3 |
中文關鍵詞: | 馬水龍 、梆笛協奏曲 、陳中申 、指揮詮釋 |
英文關鍵詞: | Shui-Long Ma, Concerto for Bamboo Flute and Orchestra, Chung-Shen Chen, conducting interpretation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706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22 下載:4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梆笛協奏曲》創作於1981年,馬水龍老師以國樂器「梆笛」為主奏、西洋管弦樂團為伴奏,創作了這首大型協奏曲。本曲於同年10月舉辦之「第一屆中國現代樂展」首演,由張大勝(1934-2015)教授指揮臺北世紀交響樂團、陳中申(1956- )教授演奏笛子,引起轟動。此後20多年來,已經先後在加拿大、美國、韓國、德國、法國等地演出,也被中國廣播公司選為1980-1990年代間的整點報時音樂,深植人心。
筆者自幼習笛,曾於大學畢業音樂會中演出《梆笛協奏曲》第一樂章。現擇定以《梆笛協奏曲》為主題,希望透過一介「學笛子的指揮」之身分,針對這首劃時代的名曲,進行更深入的樂曲分析及指揮詮釋探討與研究。從研讀、排練到演出,筆者除了對馬老師的音樂創作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外,更深深體認到瞭解傳統音樂之必要,與傳承民族音樂之使命。
“Concerto for Bamboo Flute and Orchestra” was composed in 1981; Prof. Shui-Long Ma featured the Chinese bamboo flute as the solo instrument, accompanied by the symphony orchestra. The piece was premiered at The First China Contemporary Music Festival in October 1981 by the Taipei Century Symphony Orchestra, under the baton of Prof. Ta-Sheng Chang (1934-2015). The bamboo flutist was Prof. Chung-Shen Chen (1956- ). This piece was very well received and continued to receive performances over decades and around many countries, including Canada, United States, Korea, Germany, and France. The opening theme of the piece was also selected by the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of China (BCC) as its theme music between 1980-1990s.
The author has learned Chinese bamboo flute for over fifteen years and has performed this piece in her college graduate recital. As a conductor and a bamboo flutist, this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the form and analysis as well as the conducting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preparation of score study, rehearsals to the performance, it is not only significant to deepen the author’s understanding of Prof. Ma’s musical ideas but also in an attempt to acquire the breadth and wealth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一、中文部份
(一)專書著作
王次恆。《笛子入門與提高》。北京:航空工業,2005。
吳贛伯。《臺灣百年國樂人物誌》上、下冊。臺北:博揚文化,2012。
林瑛琪。《台灣的音樂與音樂家》。臺北:台灣書房,2010。
徐頌仁。《音樂演奏的實務探討》。臺北:全音,1992。
陳漢金。《音樂獨行俠馬水龍》。臺北:時報出版,2001。
游素凰。《臺灣現代音樂發展探索》。臺北:樂韻,2000。
臧一冰。《中國音樂史》。武漢:武漢大學,2006。
廖年賦。《管絃樂指揮研究》。臺北:全音,1986。
劉客養。《臺灣當代國樂作曲家訪談錄1970-2011》。新北市:百川書屋,2012。
顏綠芬。《台灣當代作曲家》。臺北:玉山社,2006。
(二)報紙專文
自立晚報。1992年6月29日。
林采韻。〈作曲家馬水龍-用音樂愛台灣〉。《中國時報》,2007年12月23日,第a18版。
〈美國國家樂團造成轟動-《梆笛協奏曲》中西合璧耐人尋味〉。《民生報》,1983年4月24日,第7版。
(三)學術論文
梁宛榕。〈馬水龍:梆笛協奏曲作品探索與演奏詮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2012。
劉宗岳。〈中國竹笛基本吹奏理論-以《梆笛協奏曲》與《走西口》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2006。
(四)研討會論文
洪崇焜。〈馬水龍的音樂藝術:思想、技術與表現〉。《馬水龍作品學術研討會》。(臺中:國立臺灣交響樂團,2007):151-174。
馬水龍。〈我的創作心路歷程〉。《馬水龍作品學術研討會》。(臺中:國立臺灣交響樂團,2007):13-16。
徐玫玲。〈意與象之間-馬水龍音樂作品中視覺聯想之初探〉。《馬水龍作品學術研討會》。(臺中:國立臺灣交響樂團,2007):69-86。
陳俊斌。〈迴盪在水墨與油彩之間的音符-馬水龍教授作品中東方與西方音樂素材的對話與交融〉。《馬水龍作品學術研討會》。(臺中:國立臺灣交響樂團,2007):195-214。
陳漢金。〈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馬水龍的古箏獨奏曲《尋》〉。《馬水龍作品學術研討會》。(臺中:國立臺灣交響樂團,2007):237-254。
顏綠芬。〈馬水龍的文化觀與音樂教育理念的實踐〉。《馬水龍作品學術研討會》。(臺中:國立臺灣交響樂團,2007):21-42。
(五)樂譜
馬水龍。《三十二首中國民歌鋼琴小品集》。臺北:全音,1980。
馬水龍。《梆笛協奏曲總譜》。臺北: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2010。
(六)網路資訊
古碧玲。〈藝術家素描〉。http://www.ncafroc.org.tw/award-prize.asp? ser_no=18&Prize_year=1999&Prize_no=%A4T&prize_file=Prize_Desc;摘錄於31 December 2013。
陳中申。〈我對笛子的追尋之路〉。http://www.live747.com/bamboof/main.asp?bg=1;摘錄於17 December 201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臺灣音樂館。〈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
http://musiciantw.ncfta.gov.tw/list.aspx?p=M060&c=&t=1;摘錄於5 October 2015。
顏綠芬。〈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1371;摘錄於17 December 2013。
(七)影音資料
上揚有聲出版有限公司 製作。《馬水龍:梆笛協奏曲˙孔雀東南飛》。臺北,1984。CD。
上揚有聲出版有限公司 製作。《西北組曲》。臺北,1996。CD。
(八)節目單資料
《馬水龍室內樂展及作品賞析》節目表。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廳,2007年10月19日。
二、西文部份
Green, A. H. Elizabeth, and Mark Gibson. The Modern Conductor. 7th ed. New Jersey:Upper Saddle River, 2004.
Rudolf, Max. The Grammar of Conducting. 3rd ed. New York: Schirmer,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