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邱華玉 Hua-Yu Chiu |
---|---|
論文名稱: |
學科教室群教學空間規劃與使用之研究-以臺北市麗山高中為例 Research on the Planning and Use of Teaching Space for Clustered Variation Classrooms – A Case Study of Taipei Municipal Li Shan Senior High School |
指導教授: |
黃世孟
Huang, Shi-Me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2 |
畢業學年度: | 9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67 |
中文關鍵詞: | 學校建築 、教學空間 、學科教室 、空間規劃 、用後評估 |
英文關鍵詞: | School Building、, teaching space, Variation Classroom, Space Planning,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85 下載:1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北市立麗山高級中學「學科教室群」教學空間的營運模式,著眼於教學專業的尊重與鼓勵,由教師固定在學科教室中準備教學佈置與進行教學,而學生跑班上課的型態,確實首開國內高中教學空間革新風氣之先,實際營運績效則值得進一步評估。本研究乃對該校之「學科教室群教學空間」進行用後評估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針對該校學科教室群教學空間:(一)了解其規劃理念。(二)調查其使用實態。(三)探究使用感受與滿意度。(四)檢討規劃與使用績效符應情形。(五)綜合研究發現及評估適用價值,提供相關人員參考。
本研究兼採文件分析法、觀察法、訪談法與問卷調查法,對麗山高中學科教室群教學空間有以下主要研究發現:
(一)規劃理念方面:1.為籌設科學高中而形成;2.其空間為包含五種空間概念的複合量體,主要特色在於空間機能規劃及營運模式;3.規劃理念推廣效果明顯。
(二)使用實態方面:1.學科教室之彈性隔間必要時才會使用;2.多用途空間主要用於學科情境佈置或展示作品;3.教師喜用教師準備室且每天使用時間長;4.科技化教學十分普遍;5.近半數教師經常使用教具上課;6.多數教師偶而隨著教學單元進行教學情境佈置。
(三)使用感受方面:師生對空間規劃內涵與跑班營運模式大體滿意,而共同不滿意的是隔音問題。
(四)規劃與使用績效符應情形
1.從營運功能比較得知:(1)實踐上證實有助教與學的效果,適合實施適性教育,較能配合「高中教學目標」;(2)部分符應「教學空間轉型趨勢」;(3)初步達成「配合教學革新要求」,尤能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多元教學方式上則漸有突破;(4)大體上能滿足「師生的角色需求」,增進人際交流機會。
2.從空間行為比較得知:學科教室及教師準備室的實際空間使用行為與規劃理想最相符,而正式上課時間多用途空間使用情形不如規劃預期的頻繁。
(五)適用價值評估:1.學科教室群空間大體適用於麗山高中,可能可以嘗試推廣至其他高中。2.值得參採的事實與應檢討改進事項。
本研究結論:(一)、以教學需求為依歸的教學空間考量是正確的,才能彰顯教學空間價值;(二)、麗山高中規劃兼顧理論與實務,符合多元參與;(三)麗山高中教學空間乃結合學科教室空間與開放空間兩大要素;(四)麗山高中與美國學校類型相似,而與國內高中傳統高中有極大差異;(五)高中學校比較上可能較適宜採行學科教室型態;(六)單純學科教室空間使用績效較佳,開放空間的使用有待進一步推廣。麗山高中空間規劃不足部分偏於物理環境、區位、設備等問題;(七)可從教室使用的實態中,發現教師之教育理念與管理方式;(八)麗山高中教學空間規劃,能提供給教師教學運用的各種「可能性」與「機會」;(九)教學情境佈置是學科教室優勢,部分可在建築規劃時所賦予,部分需由師生使用時建構;(十)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關係,教學環境是提供互動的便利性,教師與學校的做法是關鍵性。
藉由研究實際研究探討過程及上述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以下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及未來進一步研究的參考: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一)支持學校整體規劃理念;(二)校園規劃應符合國情;(三)宜編制具建築師資格的專業人員,從事學校建築設計規劃的審核或諮詢;(四)辦理全國「學校建築效能評鑑」,了解學校建築效能情況。
二、對學校的建議
(一)規劃上:1.規劃上應考慮不同教育階段設施的適宜性;2.注重各科間需求的歧異性;3.要特別重視跑班教室的動線及行政支援的便利性;4.善用科技設備,減低跑班制度下師生分散校園所造成的聯繫不便;5.教室使用率超過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師,教室宜專用;6.可徵求有願意合作的教師共用一間教室,促使彼此進一步作深化的教學合作;7.規劃理念除宣導外,可加強互動溝通、示範導引、種子教師培訓、參與規劃改善工作等;8.規劃及管理要有彈性;9.繼續改進排課,減少學生跑班的疲累;10.辦理定期空間使用評估,以供有效改善。
(二)使用上:1.教師應主動研究空間使用方式,才能發揮教學空間績效;2.老師要多去注意空間的擴展使用,以減少對講述式教學依賴;3.強化空間情境的豐富性,學科型教室的價值才能發揮。4.教師要主動規劃教學空間,有效提昇教學品質。5. 在開放空間中多充實學習角之類的佈置,吸引學生駐足運用,以彰顯學科教室「專業學習」的精神。6.善用學科教室群空間的便利性,擴大教師間的交流合作。
三、未來研究上:(一)長期性追蹤研究的必要;(二)研究對象擴大的必要。
“Clustered Variation Classrooms” (teachers are basically proceed both preparation and teaching in certain classrooms, and students always come to class there instead.) initiated by Taipei Municipal Li Shan Senior High School emphasizes respect and encouragement for teaching profession. Indeed, it revolutionarily creates a new teaching way in teaching spaces and deserves detailed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This study aims at exploring Li Shan’s new space-planning teaching: 1.To understand the ideal of scheme. 2.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practice. 3.To comprehend acceptance and satisfaction. 4.To discuss the achievement between scheme and use. 5.To integrate studies and evaluate them, and contribute possibl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The study includes four ways to research: documentary analysis, observation,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This study concludes the followings points:
It reveals:.
1. Ideal programming:(1)For developing a science-framed senior high school in the future.(2)A compound of five spaces conceptualized, which mainly features both space function and its practice.(3)Successfully carried out and highly admired.
2. Practice:(1) Flexible spaces are only formed in case of necessity.(2)Multi-spaces are approximately used for teaching-circumstance arrangement and work display.(3)Teachers are fond of using preparation classroom, and spend much time there.(4)Teaching by way of high-tech medias or resources is common.(5)About half of Li Shan’s teachers regularly use teaching aids.(6)Most of the teachers occasionally do teaching circumstance arrangements with teaching programs varying.
3. Satisfaction: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generally satisfied with running classrooms as well as space-planned environment. However they are identically discontented with sound arresters.
4. Coincident achievements with planning and practice
(1)From practice:
A)Innovation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re definitely made. The planning is more suitable for fitting-particularity education and conforming better to the goals of Se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B)A part of the planning responds to transmutation of teaching space.
C)It elementarily accomplishes teaching innovation. Especially it upgrades profession, and gradually breaks through ways for multi teaching.
D)Roughly the need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uld be satisfied, and the intercommunication is increased.
(2)From environment & behavior:
The use of both variation classrooms and preparation classrooms coincide best with teaching space planning. Nevertheless classes held in multipurpose learning space do not work efficiently as expected.
5. Evaluation
(1) “Clustered Variation Classrooms” generally applies well to Li Shan, therefore it may be able to be promoted to the other senior high schools.
(2) Valuable facts need adopting; disadvantages need improving.
In addition to previous point of views, there are some proposals for further studies.
1. Proposal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1)Support the scheme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each school.(2)The scheme for campus should respond to national conditions.(3)Professional architects should be schemed in examination or advice of school building planning.(4)Conduct evaluation of national school buildings to clearly understand efficacy of all school buildings.
2. Proposals for schools
(1) Planning: A)Consider different adequacies for different educational periods. B). Attach importance to different needs among subjects. C) Lay stress on the convenience of running routes to different classrooms and mobile support from administration. D)Make good use of technical equipment, which could decrease inconvenience in contact, caused by running classrooms. E)Variation classrooms can be distributed to those teachers who usually use them over frequency 30%. F) Seek for other co-teachers for each classroom to advocate further cooperation. G)Beside promotion of Clustered Variation Classrooms, strengthen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example guidance, seed teachers cultiva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planning and improving. H)Flexible scheme and management. I)Reform class schedule to reduce students’ fatigue by running classrooms. J)Conduct regular evaluation of space usage to improvement in the future.
(2) Use: A)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study various ways for making use of Clustered Variation Classrooms in order to promote its effectiveness. B)Teach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expand teaching space, and reduce the reliance on narrative teaching. C)To enrich teaching spaces to make Clustered Variation Classrooms well developed. D) Teachers should be active in planning teaching space to advocate teaching quality. E)To flourish arrangement of learning corners in open spaces to upgrade profession of Clustered Variation Classrooms. F) Make good use of Clustered Variation Classrooms to cooperate with teachers on teaching preparations, activities, and guidance for students.
3. Future research:
(1)Do a long tern research of Clustered Variation Classrooms.
(2)Enlarge the objects of the research
一、中文部分
王錦堂等人(1980a)。台灣省國民小學教室改善研究。台中:東海大學 建築研究所。
王錦堂等人(1980b)。台灣省國民中學教室改善與設計。台中: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
方泰山、劉玉春(1993)。台北市籌設麗山科學高中專題研究--教學師資規劃第一年研究報告。未出版。
中等以上學校導師制實施辦法(1981)。中華民國七十年五月二十日修正公佈。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實習指導委員會主編「中等學校導師手冊」:44。
中華民國憲法(1947)。民國 36 年 12 月 25 日 公布施行。﹝www page﹞URL 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code=A0000001(取自:2002.02.15)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5)。第二期諮議報告書。﹝www page﹞URL 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2/#2
(取自:91.03.01)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總諮議報告書。﹝www page﹞URL
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2/tsy-all_5.html(取自:91.03.01)
行政院(1997)。最新建築技術規則。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李祖壽(1987)。視聽教學法,視聽教育雙月刊,29(1),40-44。
李浩光(1995)。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量指標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婉婉譯(1883)。建築物用後評估簡介,建築師雜誌,1983.11:83。
吳明修(1995)。開放教學環境之規劃設計。開放教育與學校建築研討會手冊暨論文集。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吳桂陽(1990)。台灣省國民中學教室改善研究。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清山(1989)。國民小學管理模式與學校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清山(1991)。學校行政。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1997)。新世紀學校建築革新與展望-加速學校建築現代化。載於吳清山等著「新世紀學校建築革新與展望」:1-16。台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沈姍姍(1998)。學校教育改革中教師的角色調整。教育資料與研究,22:8-9。
林生傳(1999)。台灣教育改革的新趨勢:探索與評析。教育研究,7:1-17。
林來發(1987)。校舍規劃理論與實際。台北市七十四學年度國民小學校長儲訓班專刊。台北: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林春宏(1990)。台灣省國民小學教室改善研究。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亭廷(2001)。國民小學班群教室空間規劃設計之用後評估。台大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淑媛(1994)。近三十年國內教學空間功能研究方式的演進。今日教育。83.06。
林萬義(1986)。我國台灣地區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其附屬設備評鑑之研究 。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周勳男(1979年5月5日)。老師的特殊教色。中國時報。
高忠敬(1992) 國民小學普通教室使用方式及空間轉型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級中學法(1999)。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七月十四日華總一義字第八八○○一五九八八○號公佈。﹝www page﹞URL http://www.edu.tw(取自:2002.02.15)
高級中學法施行細則(2000)。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八月四日教育部台(八九)參字第八九0九七二七五號令發布。﹝www page﹞URL http://www.edu.tw(取自:2002.02.15)
高級中學學生輔導辦法(1981)。中華民國七十年四月九日教育部(70)參字第一○五九四處令發布。 ﹝www page﹞URL http://www.edu.tw(取自:2002.02.15)
翁金山(1974)。教學改革概念中的教學空間。台南:友寧出版社。
特殊教育法(2001)。中華民國九十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九○○○二五四一一○號令修正公布。﹝www page﹞URL http://www.edu.tw(取自:2002.02.15)
徐崇偉、張智禎(2001年11月)。創校史-校長專訪。麗山清籟,創刊號:17-19。台北:麗山高中。
唐璽惠(1999)教育理念與實務。高雄:復文。
畢恆達(1996)。學校教育與校園環境。教育研究雙月刊,52,18-25。
教育部(1995)。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1999)。高級中學設備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師法(1995)。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月九日總統府華總(一)義字第五八九○號令公佈。﹝www page﹞URL http://law.moj.gov.tw/fl1.asp。(取自:2002.02.15)
教育基本法(1999)。中華民國88年06月23日公發布。www page﹞URL http://www.edu.tw(取自:2002.02.15)
張世杰(1999)。都市中幼稚園學習形式與使用方式研究-以台南市的幼稚園為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明輝(1999)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張美玲(2001)。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型態與普通教室空間規劃之研究。政大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鈿富(1991)。如何達成教育設施之現代化與效率化。學校建築理論與實務專題研究:65-82。台北:台灣書店。
陳格理(1992)。現階段建築環境用後評估研究工作的建討。建成環境用後評估論文集,1991.12:92。
陳琦媛(2001)。學校開放空間設計對教學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市健康、新生和永安國民小學為例。政大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慶聲、長澤悟、吉田將史、佐佐木史惠(1992)。專科教室型態中學學校建築計劃研究。日本建築學會大會學術講演概集:345-352。
郭為藩、高強華(1987)教育學新論。正中書局。
郭靜姿、丁亞雯(1993)。台北市籌設麗山科學高中專題研究-招生升學規劃第一年研究報告。未出版。
黃世孟(1989)。從建築物用後評估探討學校建築之規劃與設計,建築師,11:72-73
黃世孟(1990)。日本中小學校教室建築設計之演變。﹝www page﹞URL http://ceiba.cc.ntu.edu.tw/SB/(取自:91.03.01)
黃世孟(1991)。國民學校建築轉型之建築研究課題。建成環境用後評估研究之理論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黃世孟(1992a)。國民學校建築轉型之理論與實際。國民中小學校務發展暨校園規劃研討會專刊。高雄:高雄縣政府教育局。
黃世孟(1992b)。彰化員林國小校舍使用用後評估之調查研究。台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黃世孟等(1992c)。高級中學建築計畫準則研究。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
黃世孟等(1993)。建築設計資料之調查及彙編(教育部門高級中學篇期末報告)。台北: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黃世孟(1994)。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之範型與轉型。 台灣省高級中學八十三學年度校園建築規劃觀摩座談會手冊:48-53。台灣省立新店高級中學。
黃世孟(2000)。學校建築研究。台北:恩楷。
黃世孟、周鼎金、蔡淑瑩(2000)。台北市立學校建築規劃基準之調查研究(國民小學、國中學及高級中學)。台北: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黃世孟等(2001)。國民小學班群教室設置多用途學習空間用後評估之研究。台北:台大土木工程研究所。
黃世孟、曾漢珍(1990)。台灣地區學校建築研究文獻回顧與分析,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當前學校建築基本問題專題研究」:19-54。台北:台灣書店。
黃世孟、鄭顯三(1993)。台北市籌設麗山科學高中專題研究--校舍設備規劃第一年研究報告。未出版。
黃世孟、鄭顯三(1994)。台北市籌設麗山科學高中專題研究--校舍設備規劃第二年研究報告。未出版。
黃有良(2001)校舍建築理念。麗山風采,創刊號,第二版。
黃政傑(1987)。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黃德祥(1991)。大學學生評鑑教師教學效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學報,2:177-214。
黃德祥(1994)。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
湯志民(1991)。台北市國民小學學校較築規劃、環境知覺與學生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湯志民(1993)。現代教學革新與教室設計的發展趨勢。初等教育學刊,2:33-92。
湯志民(2001)學校空間革新趨向之探析。載於湯志民等編「e世紀校園新貌」:7-34。台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曾漢珍(1994)。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規劃設計合理化之研究:以系統整合之觀點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曾漢珍(1997)。開放教育與開放平面學校之外國發展經驗與省思。載於吳清山等著「新世紀學校建築革新與展望」:18-32。台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曾漢珍、湯志民(1998)。國立政治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園整體規劃研究。台北: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楊長苓(1996)。國民小學低年級學習空間研究-以發展觀點和使用經驗出發。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美雪(1993)。二十一世紀教學媒體發展趨勢及其影響。載於中國視聽教育學會主編「邁向二十一世紀之教育改革」:363-378。台北:師大書苑。
葉連祺(1996)。美國都市學校及其教室規劃新趨勢。研習資訊,13(4):55-66。
鄭和鈞、鄧京華等(1995)。高中生心理學。台北:五南。
鄭顯三(2000)。麗山高中創校暨招生簡報。未出版。
鄭顯三(2001)。迎向新世紀 共塑新願景。麗山風采,創刊號,第一版。
潘慧玲、黃乃熒、王麗雲、單文經、甄曉蘭、鍾靜、湯志民、魏惠娟、
張明輝、陳嘉彌(2000)。學校革新之研究整合型計劃移地研究參訪報告。﹝www page﹞URL http://web.ed.ntnu.edu.tw/%7Eminfei/美國參訪報告.doc(取自:91.03.01)
劉錫麒、吳家瑩(1995)。公立國小之教育改革—洄瀾國小個案研究。花蓮師院專題研究報告。
盧美貴(1994)。開放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麗山高中輔導室(2000)。跨世紀誕生的—台北市麗山高級中學。
二、外文部分
Kathy,H.& William,C(2000).Time for Change. American School and University,67(12),63-65.
Kennedy,M(2001a).Facility Design and Planning Solutions.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 73(1),36-45.
Kennedy,M(2001b).The top ten issues impacting school administrators.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 73(1),18-22.
Moore,D.P.(2001).Make facililities a priority. School Planning & Management,40,12-13.
Mortimore,P., Sammons,P.,Stoll,L., Lewis,D.,& Ecob,R.(1988)。School Matters:The Junior Years.Somerset:Open Books.
Rutter,M.,Maughan,B., Mortimore,P.,& Ouston,J.(1979)。Fifteen Thousand hours:Secondary School and Effects on Children。Wells:Open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