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蘇玲玉 Su, Lin-Yu |
---|---|
論文名稱: |
李焜培水彩畫之展覽研究:2016年國立國父紀念館「超時空•魔法 李焜培教授紀念展」個案研究 An Exhibition Study of Lee Quan-Pui’s Watercolor:A Case Study of “Magic Beyond Time and Space:Professor Lee Quan-Pui Memorial Exhibition” |
指導教授: | 廖仁義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18 |
畢業學年度: | 10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9 |
中文關鍵詞: | 李焜培 、水彩畫 、國立國父紀念館 、展覽研究 |
英文關鍵詞: | Lee Quan-Pui, watercolor painting, National Dr. Sun Yat-sen Memorial Hall, exhibition research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FA.014.2018.A10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20 下載:2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藉由:(一)文獻分析法(二)風格研究法(三)訪談法(四)展覽研究等四個途徑,從相關的書籍、畫冊資料瞭解李焜培的創作理念、相關評論以及展示理論基礎,輔以畫作風格分析,並實施訪談以及展覽時的實地觀察,研究李焜培的水彩繪畫藝術以及對「超時空•魔法 李焜培教授紀念展」進行個案探討。
研究發現,透明水彩是李焜培的最愛,他用色明亮大膽,擅用色塊與線條的組合,充滿想像力和浪漫情懷是他最大的特點。此外,他帶頭創作大幅水彩畫,提昇水彩創作能量以及地位。本次展覽主題頗能突顯李焜培在創作上勇於嘗試的精神,豐富而具代表性的作品配合作者的年表、照片及訪談影片,引導觀眾以主觀的角度與展覽內容連結,進而對作品產生共鳴。然而缺乏配合展覽之學術論文、展期太短以及導覽對象有限等因素,都使展覽效益較為有限。
李焜培是戰後國內培養出的第一代畫家,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近四十年,培育出許多優秀的水彩畫家和美術教師,對於國內水彩的傳承與影響功不可没。李焜培過世後四年,國立國父紀念館舉辦「超時空•魔法 李焜培教授紀念展」,深具意義,也希望透過本研究讓世人重新重視這位在臺灣水彩藝術的現代發展有極大貢獻的藝術家。
Abstract
This research utilized four approaches: (1) documentary analysis of relevant literature related to Lee Quan-Pui’s creative concepts; (2) an analysis of the artist’s works; (3) interviews with the artist’s wife, close friends, and students; and, (4) attendance at and critical observations of the exhibition “Magic Beyond Time and Space: Professor Lee Quan-Pui Memorial Exhibition.”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translucent watercolor is Professor Lee’s preferred medium. The fearless use of bold and brilliant colors, skillful combinations of shapes and lines, and the imaginative use of enhanced romantic atmospheres are key features of Professor Lee’s unique style. Moreover, he was an innovative figure who created large-scale watercolor works in order to elevate the importance of the medium. The theme of this exhibition successfully presented the risk-taking spirit of Professor Lee's work. Numerous paintings were shown along with his curriculum vitae. Documentary photos and films of Professor Lee helped to guide the emotional connection of the exhibition with audiences to create greater resonance. Some weaknesses were that a lack of academic studies, a short exhibition time, and limited audience participation during the guided tours served to limit the effects of this exhibition.
Lee Quan-Pui was a first generation artist educated in Taiwan after World War II. He taught at Taiwan National Normal University for fourty years and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watercolor in Taiwan. He mentored many excellent watercolor painters and teachers, and he also encouraged students to promote watercolor painting. In recent years, and under his strong influence, watercolor became very popular in Taiwan. Four years after his death, the exhibition “Magic Beyond Time and Space: Professor Lee Quan-Pui Memorial Exhibition” was held at the National Dr. Sun Yat-sen Memorial Hall, which showed many of his important works from every period of his life.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significance of Professor Lee Quan–Pui ‘s contribution to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watercolor.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部分
王秀雄,《美術心理學》,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1991。
王家誠,《馬白水繪畫藝術之研究彙編》,臺中:臺灣省立美術館,1993。
王雅各(譯),《文明化的儀式:公共美術館之內》(原作者:Carol Duncan),臺北市:遠流出版社,1998。
王德育,《台灣藝術現代風格與文化傳承的對話》,台北市:北市美術館,民國93年。
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水彩的壯闊波瀾 海峽兩岸水彩名家作品精選集》,臺北市: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2010。
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壯闊交響 巨幅水彩創作大展專輯》,臺北: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2012。
李焜培,《二十世紀水彩畫》,臺北:玉豐出版社,1976。
李焜培,《水彩畫法1•2•3》,臺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2。
李焜培,《水彩魔法半世紀:李焜培70創作回顧集》,臺北市:國立國父紀念館,2003。
李焜培,《李焜培 70創作回顧展導覽手冊》,臺北市:國立國父紀念館,2003。
李焜培,《李焜培個展 浩氣丹心大地情 李焜培思路與畫境》,臺中市:臺灣省立美術館,1997。
李焜培,《現代水彩畫法研究》,臺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0。
李焜培,《意象•節奏 李焜培水彩藝術》,臺北市:創價藝文中心委員會,2011。
呂理政,《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臺北:南天書局,1999.5。
吳介禎等(譯),《世界藝術史》(原作者:Hugh Honour,John Fleming),台北:木馬文化,2004。
何政廣主編,《世界名畫家全集 克利》,臺北:藝術家,1999。
林惺嶽,《台灣美術風雲四十年》,臺北市:自立晚報,民國76年。
郁斐斐(譯),《曾景文水彩畫》(原作者:曾景文),臺北:藝術家,1994。
洪孟啟、黃進龍(2015),《流溢鄉情:臺灣水彩的人文風景暨臺日水彩的淵源》,臺北:文化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
郭長江(2003),《時空落子-博物館展示設計實務》,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郭繼生,《當代台灣繪畫文選1945-1990》,臺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
徐明松編,《國父紀念館建館始末-王大閎的妥協與磨難》,臺北市:國立國父紀念館,2007。
亞洲藝術中心,《馬白水畫集》,臺北市:亞洲藝術中心,1992。
席慕蓉,《彩墨•千山•馬白水》,臺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
徐明松、倪安宇,《靜默的光,低吟的風 王大閎先生》,新北市:遠景,2012。
陸蓉之,《「破」後現代藝術》,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3。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水彩的壯闊波濤-海峽兩岸水彩名家作品精選集》,臺北: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
國立國父紀念館,《美哉國父紀念館》,臺北:國立國父紀念館,2002。
國立歷史博物館,《彩墨千山 馬白水九十回顧展》,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9。
國立歷史博物館,《風生水起-國際華人經典水彩大展》,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6。
國立歷史博物館,《臺灣水彩100年》,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8。
國立歷史博物館,《戰後台灣現代藝術發展:兼談國立歷史博物館的角色扮演研討會論文集》,2005。
國立臺灣美術館,《台灣美展80年(1927-2006)(上)》,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09。
許貴雯等,《流轉:臺灣現代水彩展》臺北市:築空間,2016。
黃小燕,《廖修平:版畫師傅》,臺北市:時報文化,1999。
黃天海、王之光譯(2002),《水彩畫》(原作者:JOSE M. Parramon)臺北市:三民書局。
黃桂蘭,《李澤藩藝術作品形式之研究》,新竹市:財團法人李澤藩紀念藝術教育基金會,2003。
黃進龍,《水彩畫》,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1。
黃進龍主編,《師大與臺灣美術》,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2016。
黃寶萍,《台灣美術影像閱讀》,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6。
張譽騰等(譯),《博物館這一行》(原作者:G. Ellis Burcaw),臺北市:五觀藝術,2000。
張心龍譯,《高更》(原作者:Belinda Thomson),臺北市:遠流,民國84年。
張婉真,《當代博物館展覽的敘事轉向》,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14年3月。
楊恩生,《水彩藝術》,臺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5。
楊恩生,《水彩的色彩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14。
楊恩生編,《紀念臺灣水彩百年-2008臺灣當代水彩大展》,臺北市: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2008。
楊恩生編,《臺灣水彩調查》,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12。
楊培中,《幸福的色彩之歌 杜菲》,閣林國際圖書有限公司,2005年6月。
臺北市立美術館,《美國當代水彩畫展》,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1985。
漢寶德,《展示規劃 理論與實務》,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
劉其偉,《水彩技巧與創作》,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78。
劉其偉,《現代水彩講座》,臺北:藝術家出版社,1980。
劉其偉,《藝術零縑》,臺北:三民書局,1974。
關禮雄,《日佔時期的香港》,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15。
蕭翔鴻(譯)(2006),《展覽複合體-博物館展覽的理論與實務》(原作者:David Dean),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蕭瓊瑞,《島嶼測量-臺灣美術定向》,臺北:三民書局,2004。
龎均,《繪畫寫生哲學論》,臺北:藝術家出版社,1999。
謝里法,《原色大稻埕》,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15。
(二)期刊部分
李焜培,〈「李澤藩回顧展」觀後感〉,《現代美術雙月刊》,第31期,1990年。
李焜培,〈放眼亞洲水彩,寄望省展未來〉,《臺灣美術》,11,第三卷,第三期,1991年。
李焜培,〈美國水彩畫協會一九七八年展面面觀〉,《雄獅月刊》,第90期,民國67年8月。
李焜培,〈繽紛的年代-李焜培水彩近作展〉,《雄獅月刊》,第177期,民國74年11月。
李焜培,〈改寫命運的鬥士-香港前輩水彩畫家 靳微天戰勝病魔的事蹟〉,《水彩雜誌》,6,1994年。
林惺嶽,〈從「二二」年啟蒙到「八二」年挑戰-試探台灣水彩畫的過去、現在、未來〉,《雄獅月刊》,第136期,民國71年6月。
沈國仁,〈臺灣早期西洋畫發展的過程〉,《臺灣美術》,26,第七卷,第二期,1994年。
廖雪芳,〈拓展水彩畫的面貌-看李焜培水彩近作〉,《雄獅月刊》,第92期,民國67年10月。
陳璽敬、陳俊良、林志隆,〈策展理念傳達效果探討:以「原來臺灣」展覽為例〉,《設計學報》,第19卷,第3期,2014年9月。
鄭治桂,〈穿越東方與西方的畫筆-李焜培的水彩魔法〉,《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第45期,2016年12月。
劉平衡〈水墨絪緼〉《雄獅美術》第211期,民國77年9月。
藍俊雄、許澤宇、魏麗嫥,〈由複雜度的觀點探討藝術展覽品之佈置〉,《博物館學季刊》,20(1),民國95年1月。
(三)論文部分
方尚瀚,《實體與積澱-二十世紀寫實性水彩的材料質感表現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王立志,《馬白水與劉其偉繪畫之研究比較》,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李孟娟,《探討「十青版畫會」在台灣現代版畫教育發展中的影響》,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教學碩士班,2009。
吳念凡,《臺灣當代陶藝策展演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藝術行政暨管理班碩士論文,2010。
周志仁,《書法獎賽制度與典藏之研究-以國父紀念館全國青年學生書畫比賽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5。
許宜如,《日治時期臺灣水彩畫之研究-以藍蔭鼎為中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四)、新聞報導
〈版畫家畫廊明揭幕 推出系列版畫展覽〉,中華日報,民國67年11月30日。
鄭木金,〈感性與理性兼重的水彩畫家 李焜培作品受人矚目〉,民國69年6月5日青年戰士報。
〈難產畫家終於要展畫了 李焜培肯定繪畫生命化、創作自由化〉,台灣新生報,民國72年7月19日。
李焜培,〈水彩大師曾景文〉,民國77年1月24日中央日報星期增刊第四期藝文走廊。
李焜培,〈創新與懷舊-曾景文近期畫風〉,民國77年1月31日中央日報星期增刊第五期藝文走廊。
李梅齡,〈李焜培彩繪自然詩情〉,中國時報,民國80年5月27日第18版文化新聞。
陳欣,〈李焜培想使水彩成「大品」〉,時報周刊,民國87年6月10日。
〈馬白水師生畫展今揭幕〉,世界日報,2000年6月3日。
王慧瑛,〈客家阿婆入畫 慈母世界賽摘金 畫中主角慈祥臉龐 程振文彩筆寫實動人 頌讚天下母愛偉大 水彩作品贏得殊榮〉,聯合報B2版竹苗綜合新聞,2014年9月16日。
二.網站資料
The Prismatic Palette: Four Centuries of Watercolors October 5, 2004–January 2, 2005 at the Getty Center http://www.getty.edu/art/exhibitions/prismatic/,檢索日期:105年11月4日
泰德美術館2002年吉爾丁個展資料http://www.tate.org.uk/whats-on/tate-britain/exhibition/thomas-girtin-art-watercolour,查閱日期:105年11月4日。
王資淳〈Alfred Stieglitz 與美國現代藝術〉,《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廿週年暨藝術史學分學程十週年紀念特刊》,網址:http://art.ncu.edu.tw/artConf/main/public/20/[10]pp.%20171-182%20Alfred%20Stieglitz%E8%88%87%E7%BE%8E%E5%9C%8B%E7%8F%BE%E4%BB%A3%E8%97%9D%E8%A1%93.pdf及https://en.wikipedia.org/wiki/John_Marin,查閱日期:106年8月17日。
David-Salle http://www.artnet.com/artists/david-salle/,查閱日期:106年8月20日。
楊永源〈蛻變來自對固有藝術疆界的瓦解:袁金塔的藝術道路〉,《典藏藝術網》(2017/3/12),網址:https://artouch.com/artouch2/content.aspx?aid=2017032117775&catid=03,查閱日期:106年9月18日。
呂佩怡,〈當代藝術從白盒子空間到古典歷史建物空間-以英國沙奇畫廊的新選擇為案例探討〉,參閱h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743/1959,查閱日期:106年10月6日。
現代主義 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 ~ 1969﹞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architect-wt/mies/mies.htm,查閱日期:106年4月1日。
鄭又嘉,〈篆刻家陳宏勉談台灣傳統藝術生態的今與昔 欠缺舞台,台灣書畫篆刻藝術能量凍結〉《古美術》第299期,2017年8月16日。https://artouch.com/artouch2/content.aspx?aid=2017081616812&catid=02,查閱日期:106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