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周宗奎
論文名稱: 黃胤錫《算學入門》探源
指導教授: 洪萬生
Horng, Wann-S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0
中文關鍵詞: 實學算學入門儒家明算者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3下載:2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李朝 (1392-1910) 的數學發展過程中,各朝代均有其獨特的發展特色,然而,十八世紀可以說是「儒家明算者」及「實學者」活躍於朝鮮社會的世紀。這群人在朝鮮社會中,除了扮演了數學傳承的角色外,並且在這個實學思潮的衝擊下,他們引領了朝鮮學界,實際的參與數學教育工作的傳承與改革。黃胤錫既是「儒家明算者」亦是「實學者」,因此,其所編的《算學入門》應該是一個極為值得研究的主題。其中,除了《算學入門》有一節〈附錄〉,內容中敘述了朝鮮算學淵源,見證了十八世紀初朝鮮算學受中國算學影響之深外,我們也可以由此觀察既是「儒家明算者」亦是「實學者」的黃胤錫(出身朝鮮李朝兩班階級,但官途僅及「正」六品的微官),是如何關注算學等科技事務。因此,筆者以為若想要具體掌握十八世紀朝鮮儒家明算者,如何在當時的學術文化脈絡中研究數學,黃胤錫的《算學入門》絕對是不可或缺的文本。
    在本文中,我打算對黃胤錫的《算學入門》作一個概括性的分析與整理,並期望為本書各單元中作一個探源的工作,以及因其受實學影響所表現出來的「數學觀」。除此之外,我也想稍微藉著黃胤錫撰的古籍善本(《竹谷年譜跋》),來了解當時社會心性學說的風行,進而了解黃胤錫的儒學風範,進而觀察十八世紀以後李朝實學思潮的激盪下,朝鮮「儒家明算者」如何參與數學知識活動。從數學社會史的進路來說,黃胤錫的這一份寫本提供了一個絕佳入口,讓我們可以略窺十八世紀的朝鮮半島上,算學知識活動情況。基於此,筆者除將介紹黃胤錫的生平事蹟(第二章),與《算學入門》的內容(第三、四章)及特色(第五章),當然我們也將稍微探討性理學的活動(附於第二章後)。這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歷史問題,相信我們對儒家算學者有系統的了解之後,一定可以對《算學入門》有更好的觀照才是。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動機………………………………………………………1 1.2 文獻探討………………………………………………………3 1.3 研究取向………………………………………………………6 第二章 黃胤錫及其學術思想……………………………………9 2.1 黃胤錫生平及其思想簡介……………………………………9 2.1.1、黃胤錫生平及著述簡介………………………………… 9 2.1.2、時代背景………………………………………………… 11 2.1.3、黃胤錫繼承的東算遺產………………………………… 14 2.1.4、黃胤錫的學術思想脈絡………………………………… 18 2.1.4.1、朝鮮程朱學的發展………………………………18 2.1.4.2、黃胤錫之性理學淺談……………………………20 2.2《理藪新編》與《算學入門》……………………………… 26 2.2.1、《理藪新編》簡介……………………………………… 26 2.2.2、《算學入門》與 《理藪新編》的關係…………………27 第三章 《算學入門》(上卷)內容分析………………………29 3.1 前段部分內容分析…………………………………………29 3.2 中段部分內容分析…………………………………………39 3.1.1《算學入門》中有關乘除的口訣、原則介紹…………… 39 3.1.2《算學入門》中的乘法、除法運算型式分類…………… 42 3.1.3《算學入門》中的其他運算技巧………………………… 45 3.3 後段部分內容分析…………………………………………50 第四章 《算學入門》(下卷)內容分析………………………61 4.1 前段部分內容分析…………………………………………61 4.2 中段部分內容分析…………………………………………69 4.3 後段部分內容分析…………………………………………77 第五章 《算學入門》的體例及特色……………………………95 5.1 《算學入門》的體例與取材來源………………………… 95 5.1.1 體例說明……………………………………………………95 5.1.2 取材來源……………………………………………………98 5.2 《算學入門》的特色……………………………………… 105 5.2.1 《算學入門》內容的成形……………………………… 105 5.2.2 《算學入門》的編書特色…………………………………107 第六章 結論……………………………………………………… 111 附錄 附錄一:朝鮮平海黃氏世系表……………………………………115 附錄二:〈竹谷(李長榮)年譜〉書影…………………………116 附錄三:栗谷(畿湖)學派的脈絡………………………………119 附錄四:《算學入門》各章節引例及出處………………………120 附錄五:《算學入門》〈方田求積法〉圖形及公式……………123 附錄六:田畝名稱探源……………………………………………126 附錄七:〈盤糧倉窖〉原文及體積公式…………………………127 附錄八:〈商功修築〉的體積公式………………………………129 附錄九:〈直田法〉公式…………………………………………130 附錄十:《算學入門》有關重差的問題及計算…………………131 附錄十一:《理藪新編》序………………………………………133 附錄十二:工作單…………………………………………………134 參考資料……………………………………………………………135

    參考資料
    一、史料
    1. 韓國.申在永主編,《增補文獻備考上》,漢城:東國文化社,
    1957年。
    2. 韓國.申在永主編,《增補文獻備考中》,漢城:東國文化社,
    1957年。
    3. 韓國.申在永主編,《增補文獻備考下》,漢城:東國文化社,
    1957年朝鮮.
    4. 元.朱世傑,《四元玉鑑》,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
    典籍通彙》數學卷第一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5. 元.安止齋、何平子,《詳明算法》,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
    科學技術典籍彙編》數學卷第一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3年。
    6. 元.李冶著、清.李銳算校,《益古演段》,收入郭書春主編,
    《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第一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
    社,1993年。
    7. 韓國.李相澤編,《大典通編上》,漢城:서울大學校奎章閣,
    1998年。
    8. 明.吳敬,《九章算法比類大全》,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
    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第二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3年。
    9. 朝鮮.梁得中,《竹谷祠記》朝鮮李氏刊本,台北:國家圖書館
    善本室,清乾隆55年(1790)。
    10. 黃胤錫,《算學入門》,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
    大系.數學篇(3)》,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年。
    11. 朝鮮.黃胤錫,《算學本源》,收入金容雲編,《韓國科學技術
    史資料大系.數學篇(3)》,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年。
    12. 朝鮮.黃胤錫,《竹谷年譜》朝鮮李氏刊本,台北:國家圖書館
    善本室,清乾隆55年(1790年)。
    13. 朝鮮.黃胤錫,《竹谷集續編》朝鮮李氏刊本,台北:國家圖書
    館善本室,清乾隆55年(1790年)。
    14. 朝鮮.黃胤錫,《竹谷年譜跋》朝鮮李氏刊本,台北:國家圖書
    館善本室,清乾隆55年(1790)。
    15. 朝鮮.黃胤錫,《理藪新編》,漢城:亞細亞文化社,1974年。
    16.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備邊司謄錄》第二百十八冊,漢城:
    編者,橝紀4292年(1958年)。
    17. 程大位 ,《算法統宗》,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
    籍通彙》數學卷第二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18. 北周.甄鸞,《五曹算經》,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
    典籍彙編》數學卷第一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19. 韓國.鄭玉子編,《大典會通上》,漢城:서울大學校奎章閣,
    1999年。。
    20. 韓國.韓國學文獻研究所編,《經國大典》,漢城:亞細亞文化
    社。
    21. 韓國.韓國學文獻研究所編,《經國大典註解》,漢城:亞細亞
    文化社。
    22. 魏.劉徽著、唐.李淳風釋,《九章算術》,收入郭書春主編,
    《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第一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
    版社,1993年。
    23. 南宋.楊輝,《楊輝算法》,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
    典籍通彙》數學卷第一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24. 清.康熙御製,《數理精蘊》,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
    術典籍通彙》數學卷第三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年。
    二、近人著作
    1. 孔國平著,《李冶朱世傑與金元數學》,石家庄:河北科學技術
    出版社,2000年。
    2. 王文珮,《楊輝算書探微-一個HPM的觀點》,台北:台師大,
    2002年。
    3. 王連發,《明代顧應祥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
    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年。
    4. 王澎宇,《也是歷史–韓國》,台北:武陵出版社,1992年。
    5. 丘光明,《中國古代度量衡》,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0
    年。
    6. 白樂睿,《韓國史辭典》,漢城:東亞出版社,檀紀4292年
    (1958年)。
    7. 曲安京,《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 數學卷》,瀋陽:遼寧教育出
    版社,2000年。
    8. 杜石然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瀋陽:遼寧教育出版
    社,1998年。
    9. 杜石然等,《簡明中國科學技術史話》,台北:明文出版社,
    1992年。
    10. 李榮基主編,《奎章閣圖書韓國本綜合目錄上》,漢城:서울大
    學校圖書館,1981年。
    11. 李榮基主編,《奎章閣圖書韓國本綜合目錄下》,漢城:서울大
    學校圖書館,1981年。
    12. 李光濤編,《正祖實錄》,收入於《朝鮮壬辰倭禍史料十六》
    (第五冊),台北:中研院歷史研究所,1970年。
    13. 李元淳, 崔柄憲, 韓永愚合著 詹卓穎譯,《韓國史》,台北
    市:幼獅出版社,1987年。
    14. 李成茂著(楊秀芝譯),《朝鮮初期兩班研究》,台北:韓國研究
    學會出版,1996年。
    15. 李丙燾著(許宇成譯),《韓國史大觀》,台北:正中書局,1999
    年。
    16. 李光濤,《中韓民族與文化》,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印
    行,1968年。
    17. 李繼閔,《《九章算術》及其劉徽注研究》,台北:九章出版
    社,1992年。
    18. 李儼,《中國算學史論叢》,台北:正中書局,1975年。
    19. 李儼、杜石然,《中國古代數學簡史》,台北:九章出版社,
    1992年。
    20. 李儼,《中算史論叢一~四下》,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7年。
    21. 李信明,《數學家傳奇》,台北:九章出版社,1997年。
    22. 李文林,《數學珍寶》,台北:九章出版社,2000年。
    23. 李儼、杜石然),《中國古代數學簡史》,台北:九章出版社,
    1997年。
    24. 李兆華《中國數學史》,台北: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年。
    25. 金容雲、金容局共著,《韓国數學史》(日文),東京:槙書店,
    1978年。
    26. 金雲泰,《奎章閣韓國本圖書解題(經.子部)1》,漢城:서울大
    學校圖書館,1978年。
    27. 林倉億,《中國清代1723~1820年的借根方與天元術》,台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28. 吳文俊,《中國數學史大系第六卷˙西夏金元明》,北京:師範
    大學出版社,1999年。
    29. 洪萬生,《從李約瑟出發》,台北:九章出版社,1999年.。
    30. 洪萬生,《孔子與數學:一個人文的懷想》,台北:明文出版
    社,1999年。
    31. 洪萬生主編,《談天三友》,台北:明文出版社,1993年。
    32. 前間恭作編,《古鮮冊譜》,東京都:東洋文庫,昭和19年
    (1944年)。
    33. 韓相夏主編,《朝鮮人名辭書》,漢城:景仁文化社,1796
    年.。
    34. 崔完基,《韓國性理學的脈》,漢城:民眾印刷公社,1989年。
    35. 《韓國人의 族譜》(한국인의 족보 편찬위원회 편),台北:國家圖書館。
    36. 葉吉海,《李朝世宗時期的朝鮮算學》,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37. 潘有發,《趣味歌詞 –古體算題選》,台北:九章出版社,
    1995年。
    38. 梁宗巨 ,《數學歷史典故》,台北:九章出版社,1998年。
    39. 歐陽絳,《數學的藝術》,台北:九章出版社,1994年.。
    40. 郭書春,《古代世界數學泰斗-劉徽》,台北:明文出版社,
    1995年。
    41. 陳敏晧,《《同文算指》之內容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年。
    42. 許雪珍,《明代算書《算學寶鑑》內容分析》,台北:台師大,
    1997。
    43. 황의돈(黃義敦),《한국학연구총서(韓國學硏究叢書) 〈조선성씨(朝鮮姓
    氏)의 기원(起源)과 발달(發達) 〉》, 성진문화사(成進文化社),1971
    年。
    44. 傅溥,《中國數學發展史》,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74年。
    45. 戴瑞坤,《中日韓朱子學陽明學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
    社,2001年。
    46. 國際儒學聯合會編,《國際儒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年。
    47. 勞思光著,《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1981年。
    48. 張存武,《清代中韓關係論文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7年。
    49. 郭書春,《九章算術譯注》,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0年。
    50. 郭書春,《中國古代數學泰斗-劉徽》,台北:明文出版社,
    1995年。
    51. 郭書春譯注,《九章算術》,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52. 葉泉宏撰,《明代前期中韓國交之研究(一三六八-一四八
    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1年。
    53. 劉鈍,《大哉言數》,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
    54. 蔡茂松,《韓國近世思想文化史》,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
    司,1995年。
    55. 錢寶琮,《中國數學史》,收入杜石然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
    史全集》第五卷,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56. 錢寶琮校點,《算經十書》,收入杜石然主編,《李儼錢寶琮科
    學史全集》第四卷,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57. 簡江作,《韓國歷史》,台北:五南出版社,1998年。
    三、期刊或專文
    1. 川原秀城,〈東算と天元術–一七世紀中期~一八世紀初期の朝鮮
    數學〉,《朝鮮學報》第一百六十九輯(1998年),頁35~71。
    2. 李兆華,〈汪萊方程論研究〉,收入洪萬生主編,《談天三友》
    (台北:明文出版社,1993年),頁195~225。
    3. 李柏春,〈漢語區的數學交流〉,收入李迪主編,《數學史研究
    文集》第四輯(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1993年),頁68~74。
    4. 李迪主執筆,〈朱世傑的數學成就〉,收入吳文俊主編,《中國
    數學史大系》第六卷(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頁
    206~280。
    5. 李儼,〈中國算學史〉,收入杜石然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史
    全集》第一卷(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頁414~439。
    6. 李儼,〈《數理精蘊》〉,收入杜石然主編,《李儼錢寶琮科學
    史全集》第五卷(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頁299~313。
    7. 李儼,〈唐宋元明數學教育制度〉,收入杜石然主編,《李儼錢
    寶琮科學史全集》第八卷(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頁
    223~266。
    8. 李儼,〈中算輸入日的本經過〉,收入杜石然主編,《李儼錢寶
    琮科學史全集》第八卷(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頁
    539~558。
    9. 李儼,〈從中國算學史上看中朝文化交流〉,收入杜石然主編,
    《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第八卷(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年),頁559~563。
    10. 李儼、杜石然,〈宋元時期中國數學的高度發展〉,收入李儼、
    杜石然,《中國古代簡史》第五章(台北:九章出版社,1992
    年),頁129~204。
    11. 金容雲,〈《九一集》解題〉,收入《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
    系.數學篇(2)》(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年),頁2~5。
    12. 金容雲,〈《算學入門》解題〉,收入《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
    系.數學篇(3)》(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年),頁1~2。
    13. 金容雲,〈《算學本源》解題〉,收入《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
    系.數學篇(3)》(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年),頁2~3。
    14. 金容雲,〈《籌解需用》解題〉,收入《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
    系.數學篇(3)》(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年),頁3~5。
    15. 金容雲,〈《算術管見》解題〉,收入《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
    系.數學篇(4)》(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年),頁2~4。
    16. 金容雲,〈《借根方蒙求》解題〉,收入《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
    大系.數學篇(4)》(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年),頁4~6。
    17. 金容雲,〈《翼算》解題〉,收入《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
    數學篇(4)》(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年),頁6~7。
    18. 金容雲,〈《算學正義》解題〉,收入《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
    系.數學篇(5)》(漢城:驪江出版社,1985年),頁1~3。
    19. 金容雲,〈泛範式與李朝數學〉,收入劉鈍、韓琦等編,《科史
    傳薪》(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頁185~200。本文由
    郝劉祥譯自 Kim Yong Woon, “Pan-paradigm and Korean
    Mathematics in the Choson Dynasty”, Korea Journal,
    March 1986.
    20. 金虎俊,〈《九章算術》、《綴術》與朝鮮半島古代數學教
    育〉,收入李迪主編,《數學史研究文集》第四輯(呼和浩特:
    內蒙古大學出版,1993年),頁64~67。
    21. 金虎俊,〈歷史上的中國天算在朝鮮的傳播〉,《中國科技史
    料》第十六卷第四期(1995年),頁3~7。
    22. 金相根〈呂氏鄉約在韓國〉(上、下),收入《中華文化復興月
    刊》3:4、5(1970年4、5月),頁41-45、43-48。
    23. 洪萬生,〈談天三友焦循、汪萊與李銳:清代經學與算學關係試
    論〉,收入洪萬生主編,《談天三友》(台北:明文書局,1993
    年),頁43~124。
    24. 洪萬生,〈十三世紀的中國數學中心〉,收入《孔子與數學:一
    個人文的懷想》(台北:明文書局,1999年),頁169~178。
    25. 洪萬生,〈清初西方代數之輸入〉,收入《孔子與數學:一個人
    文的懷想》(台北:明文書局,1999年),頁179~204。
    26. 洪萬生,〈《代數學》:中國近代第一本西方代數學譯本〉,收
    入《孔子與數學:一個人文的懷想》(台北:明文書局,1999
    年),頁205~240。
    27. 洪萬生,〈數學典籍的一個數學教學的讀法:以《赤水遺珍》為
    例〉,《中國科技史同好會會刊》第一卷第二期 (2000年),頁
    35~43。
    28. 洪萬生,〈《無異解》中的三個初探:一個HPM的觀點〉,《科
    學教育學刊》第八卷第三期(2000年),頁215~224。
    29. 蘇意雯 (1998).〈畢氏定理淺談〉,《HPM台北通訊》第二卷第
    七期。
    30. 洪萬生,〈從一封函札看清代儒家研究算學〉,《科學月刊》第
    三十二卷第九期(2001年),頁797~803。
    31. 洪萬生,〈朝鮮儒家讀九章-以趙泰耇〈九章問答〉為例〉,提
    交第九屆國際中國科技史會議,十月九日~十二日,香港城市大
    學,2001 年。
    32. 洪萬生,〈數學文化的交流與程序性知識〉,提交「中華文明的
    二十一世紀新意義」第三屆會議,台北:中央研究院,2001年。
    33. 洪萬生,〈文化多樣性與輝格式史觀–參加第九屆國際中國科技
    史會議有感〉,《科技報導》十二月號第十八、十九版,2001
    年。
    34. 洪萬生,〈中日韓數學文化交流的歷史問題〉,收入王玉豐主
    編,《科技、醫療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國立科學
    工藝博物館,2002年。
    35. 洪萬生,〈十八世紀東算與中算的一段對話:洪正夏vs. 何國
    柱〉,《漢學研究》第二十卷第二期(2002年),頁57~80。
    36. 洪萬生,〈數學文化的交流與轉化:以南秉吉(1820~1869)的
    《算學正義》為例〉(待刊稿),2002年。
    37. 洪萬生暨『韓國數學文本』討論班成員,〈南秉吉《九章術解》
    之校勘研究〉(待刊稿),2002年。
    38. 高宏林,〈康熙帝與數學〉,收入吳文俊、李迪主編,《中國數
    學史大系》第七卷(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頁
    226~339。
    39. 高柄翊,〈儒教與國家政治〉,收入國際儒學聯合會編,《國際
    儒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年,頁171-191。
    40. 高宏林、李小娟,〈《楊輝算法》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
    《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第一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
    社,1993年),頁1045~1046。
    41. 郭書春,〈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敘〉,收入郭書春主編,《中
    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第一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
    社,1993年),頁1~26。
    42. 郭書春,〈《藝游錄》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
    術典籍通彙》數學卷第五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年),頁141~142。
    43. 韓琦,〈《數理精蘊》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
    術典籍通彙》數學卷第三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年),頁1~10。
    44. 蘇意雯,〈從一封函札看中韓儒家明算者的交流〉,《HPM通
    訊》第四卷第八、九期(2001年),頁3~6。
    45. Kim, Yung Sik (1998). “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 i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Korean Science”, Osiris,
    13:48-79.
    46. Kim, Yong Woon (1973). “Introduction to Korean
    Mathematical History (I)”, Korea Journal (July): 16-23.
    47. Kim, Yong Woon (1973). “Introduction to Korean
    Mathematical History (II)”, Korea Journal (August): 27-
    32.
    48. Kim, Yong Woon (1973). “Introduction to Korean
    Mathematical History (III)”, Korea Journal
    (September): 35-39.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