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管仲暉 Chung-Hui Kuan |
---|---|
論文名稱: |
台灣搖滾音樂節關鍵成功因素與發展策略研究 |
指導教授: | 陳炳宏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大眾傳播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6 |
中文關鍵詞: | 搖滾音樂節 、音樂展演 、關鍵成功因素 、產業價值鏈 、發展策略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838 下載:10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1980年代至今,音樂節的發展漸趨成熟,在唱片產業衰退的現今,音樂節的成功吸引眾多民間團體及政府的目光,然而,音樂節的發展仍有其結構性及脈絡性的產業困境,諸如立法面的不完全、場地及技術問題,消費者心態、市場規模等,眾多問題依然窒礙著音樂節的發展。
本論文依據研究問題共分為四部分,共分為台灣搖滾音樂節發展脈絡的探討、台灣搖滾音樂節策展單位的產業價值鏈、關鍵成功因素以及未來發展策略規劃等部分。綜觀台灣搖滾音樂節的發展脈絡,自民歌時期至現今,「自己搞歌」、「奪回我們的音樂」等事件,台灣音樂創作者及樂團的發展已經漸漸奠基於自我的創作意識甚至是融合本土文化的創作概念。而台灣搖滾音樂節作為一種聚集性、分享性及動員性的盛會,在自我創作意識成型,台灣搖滾音樂節的發展脈絡可簡略分為含帶著政治性、公共性的脈絡、商業機制的投入及回歸音樂本質的要求等。在價值鏈的部分,本研究所整理出的台灣搖滾音樂節策展單位的價值鏈構造,相對於Hull於1998年所指出的五大角色是較為弱化、不成熟及不同的,其原因包括發展時日尚短、市場規模限制等因素,但這也說明台灣的搖滾音樂節生態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最後在關鍵成功因素及未來發展策略當中,依據文獻以總體環境、產業環境及企業本身還等三種層次來做劃分與分析,依序列出33項關鍵成功因素指標,建構出台灣搖滾音樂節策展單位的關鍵成功因素,並且透過選出的關鍵成功因素來搭配深度訪談,最終分析出的相關策略與規劃,希冀這些策略規劃與建議,能夠為台灣搖滾音樂節策展單位及有心探討此議題的後續研究者一些可供參考的建議。
中文部分:
卞宗瑩(2009)。〈數位音樂時代下獨立音樂產業的新經營模式:以「城市音樂」網路平台為例〉,「2009中華傳播學會」論文。台灣:新竹。
毛雅芬(2006)。〈熱力20年 台灣搖滾音樂祭小史〉,《誠品好讀》。67:30-33。
王文科(1986)。《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本正、劉上嘉(2006)。〈新事業關鍵成功因素與核心資源關聯性研究:以學術型創新育成中心為例〉,《創業管理研究》,1[1]:155-174。
王麗凱(2009)。《台灣IPTV服務之差異化指標及策略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巧如(1996)。〈民國七十年代台灣的國語搖滾樂團所建構的夢想世界及其限制〉,《中外文學》,25[2]:82-129。
方世煌、賴香菊(2001)。〈媚俗之外,還有水晶─水晶音樂的音樂虛擬社群〉,《商業現代化》,47:14-15。
另類媒體發電機(2007.7.13)。「音樂文化政策交流」座談會紀實。上網日期:2009 年12月27 日,取自http://www.bigsound.org/amg/weblog/2007/07/post_65.html
另類媒體發電機(2007.7.9)。「民間與政府-音樂文化政策座談會」座談會紀實。上網日期:2009 年12月30 日,取自http://www.bigsound.org/amg/2007/07/now.html
另類媒體發電機(2007.6)。「音樂節、產業、社會、政府的化學作用」座談會紀實。上網日期:2009 年12月30 日,取自http://www.bigsound.org/amg/2007/07/now.html
另類媒體發電機(2007.6.7)。「吶喊的春天與冬天」座談會紀實。上網日期:2009 年12月30 日,取自http://www.bigsound.org/amg/
行政院新聞局(2006)。〈我國音樂產業發展現況及未來趨勢分析〉。台北市:行政院新聞局。上網日期:2009年10月27日,取自 http://info.gio.gov.tw/public/Attachment/611210295929.doc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挑戰2008國家發展計畫…文化創意產業產值調查與推估〉。上網日期:2009年11月10日,取自http://web.cca.gov.tw/creative/page/main_06.htm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挑戰2008國家發展計畫…文化創意產業之系統服務規劃〉。上網日期:2009年11月10日,取自http://web.cca.gov.tw/creative/page/main_06.htm
任國勇(2007)。《曙光:台灣流行音樂產業的新典範》。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明珊(2002)。《聽MP3,何罪之有?台灣數位音樂科技、法律與流行音樂工業之角力的開戰》。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池祥蓁(1996)。《台灣唱片事業國際化之研究》。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雍慶(1990)。《實用行銷管理》。台北:華泰。
何東洪(2005)。《台灣音樂展演產業之問題研究報告》。(行政院青輔會委託案,案號:94NYC-4-01)。桃園:九座寮文化協會。
何東洪、張釗維(2000)。〈戰後「國語唱片工業」與音樂文化的發展軌跡:一個徵兆性的考察〉,張苙雲(編)《台灣產業研究》,3:149-224。台北:遠流。
何醒邦(2003) 。《傳播企業提供互動電視服務之核心資源分析:以東森媒體科技、中嘉網路、中華電信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孟芝(2003)。《網際網路與數位音樂對台灣創作樂團之影響》。交通大學經營管理所碩士論文。
余光(1997)。《西洋流行音樂辭典》。台北:余光音樂雜誌。
沈宜蓉(2005)。《台灣流行音樂之整合行銷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明軒、邱如美譯(1999)。《競爭優勢》。台北:天下文化。
李岳奇(2001)。〈唱片業的核心競爭力與e化轉型〉,行政院新聞局(編)《中華民國出版年鑑》,頁163-171。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李孟訓、呂淑儀、三雅涵、郭羽真、許雅琪(2007)。〈從價值鏈觀點探討中小企業跨領域轉型的關鍵成功因素-以半導體製造業為例〉,《中小企業發展季刊》,3:17-41。
李天鐸(2008)。《有聲出版事業經營狀況調查》。(行政院新聞局委託案,案號:DL-97152)。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院。
李孟訓(2008)。〈從價值鏈觀點探討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之關鍵成功因素研究〉,《經濟與管理論叢》,4[1]:65-88。
李怡慧(2006)。〈Live House公聽會記實〉。上網日期:2009年12月15日,取自http://www.bigsound.org/bigsound/weblog/002292.html
李銓、呂文屏(2004)。〈組織變革的關鍵成功因素-以商業無線電視台為例〉,《傳播管理學刊》,5[1]:17-30。
李岱(2010)。〈音樂節現場,中國音樂產業將迎來春天?〉。上網日期:2010年04月16日,取自http://ent.people.com.cn/BIG5/11302212.html
祈又一(2009)。〈音樂節,中國音樂產業的新引擎?〉。上網日期:2010年04月15日,取自http://www.soomal.com/doc/20100000742.htm
邱子寧(2005)。《由音樂生產價值鏈的改變來看數位音樂流通政策》。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銘心(2009)。〈學科專家館員人才招募研究:以在美國圖書館學會認可之圖書資訊研究所就讀之潛在學科館員為例〉,《圖書資訊學研究》,3[2]:55-74。
林玉鵬(2006)。〈理想與現實的極大化—音樂祭與獨立音樂產業〉。上網日期:2009年12月15日,取自http://www.bigsound.org/bigsound/weblog/002276.html
林振春(1992)。〈德惠法〉,《民意學術專刊》,168:82-101。
林怡伶(1995)。《台灣流行音樂產製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怡伶(1996)。〈複製或原真?主流與非主流流行音樂之事實與迷思〉,《中外文學》,25[2]:5-31。
林怡瑄(2003)。《台灣獨立唱片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欣宜(1999)。《當代台灣音樂工業產銷結構分析》。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思華(1996)。《策略九說》。台北:麥田。
吳雅玲(2001)。〈德懷術及其在課程研究上的應用〉,《教育研究》,9:97-306。
吳碧玉(2003)。《民宿經營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以核心資源觀點理論》。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吳牧青(2006)。〈2006音樂場景年度回顧座談會〉。上網日期:2009年11月15日,取自http://pots.tw/node/641
吳牧青(2007a)。〈除了手環,我們一無所失── 與「獨立」漸行漸遠的野台〉。上網日期:2009年11月15日,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ttina-0829/article?mid=217&sc=1
吳牧青(2007b)。〈搖滾問題多 簡單生活就好?〉,《破報》。上網日期:2009年11月18日,取自http://pots.tw/node/315
吳思樺(2007)。〈Live House,持續往前的道路〉。上網日期:2009年12月15日,取自http://www.bigsound.org/bigsound/weblog/003148.html
吳逸駿、傅鉛文(2007)。〈2006,獨立音樂總回顧〉。上網日期:2009年12月15日,取自http://www.bigsound.org/bigsound/weblog/002677.html
吳泓怡(2008)。《數位互動電視發展暨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以中華電信MOD為例》。開南大學企業與創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科技產業資訊室(2006)。〈談策略與策略規劃的差異〉。上網日期:2010年2月20日,取自http://iknow.stpi.org.tw/Post/Read.aspx?PostID=3006
科技產業資訊室(2010)。〈價值鏈、價值系統、產業鏈與微笑曲線〉。上網日期:2010年2月20日,取自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analysis/pat_A030.htm
施韻茹(2004)。〈華文音樂中心是幻想還是理想?論台灣流行音樂產業的競爭優勢〉,《傳播與管理研究》,4[1]:113-138。
施明淑(2008)。《也是布波,台灣獨立音樂產銷和迷的分析》。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珮華(2010)。〈策展人讓藝術家擁有揮灑的天空〉。上網日期:2010年2月15日,取自http://reswithoutnumbers.blogspot.com/2010/01/blog-post_29.html
財團法人國際唱片業交流基金會。〈台灣區音樂市場銷售統計表〉。上網日期:2009年11月15日,取自http://www.ifpi.org.tw/sales/Sales%20Figures.htm
侯衍任、陳偉如(2006)。〈網路電話服務業者之核心資源及關鍵成功因素研究:以軟體式網路電話為例〉,《傳播管理學刊》。7[3]:71-87。
高世威(2000)。《電視戲劇節目製播流程之品質管制探討》。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清源(2006)。〈李雙澤的音樂事蹟〉。上網日期:2010年5月15日,取自http://blog.yam.com/newfolk/article/10886893
茶茶(2007)。〈音樂展演場所的生存之道〉。上網日期:2009年1月15日,取自http://www.bigsound.org/amg/weblog/2007/07/post_64.html
翁嘉銘(2004)。《搖滾夢土 青春海岸 海洋音樂祭回想曲》。台北:滾石文化。
翁嘉銘(2006)。〈海洋祭+野台開唱:夏天之必要〉,《誠品好讀》,67:28-29。
翁建銘(2005)。〈台灣流行音樂近身觀察-充滿無限可能,包容而廣大〉,行政院新聞局(編)《中華民國出版年鑑》,頁167-171。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郭威君(2003)。《台灣流行音樂產業的未來在何方?》。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志凱(2009)。〈中國音樂節看上去是向上飛,其實是向下墜〉。上網日期:2009年12月15日,取自http://big5.ce.cn/gate/big5/blog.ce.cn/html/33/105933-302655.html
陳文賢(2006)。〈數位音樂對音樂產業之影響〉,行政院新聞局(編)《中華民國出版年鑑》,頁164-173。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陳玠安(2005)。〈海洋往何處前進〉,《幼獅文藝》,619:41-56。
陳秀惠(2001)。《音樂產業價值創造系統演進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蕙婷(2005)。《搖滾音樂演唱會之文化行銷分析—以「Say Yes to Taiwan」演唱會為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建育(2005)。〈唱片通路變變變—台灣唱片通路之過去、現在與未來〉,行政院新聞局(編)《中華民國出版年鑑》,頁159-165。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陳慶得(2000)。《連鎖式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以美語補習業為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韋綸(2008.10.23)。〈模擬你的高潮消費你的獨立─中華電信城市音樂的展演記錄計畫〉,《破報》,533,4版。
傅文成(2006)。《國防部媒體公共關係活動規劃指標之建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裕恒(2008)。《台灣唱片產業之研究:主流與非主流之比較分析》。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宏義譯(1987)。《策略家的智慧》。台北:長河。
黃晧傑(2003)。《兩個樂團的產銷分析—以交工及閃靈為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舒駿(2006)。《數位時代台灣流行音樂產業之競爭動態與商業模式》。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俊英(2007)。《行銷學原理》。台北:華泰文化。
黃致穎(2009)。〈探究我國音樂產業值鏈〉,《台灣經濟研究月刊》。32[7]:112-120。
黃榆菁(2009)。〈財富管理業務關鍵成功因素與未來發展方向之研討〉,《彰銀資料》。58[1/2]:6-26。
湯明哲(2003)。《策略精論:基礎篇》。台北:天下文化。
張倩瑋、李丹妮(2006)。〈音緣際會 愛樂人暢談獨立〉。上網日期:2009年12月15日,取自http://0rz.tw/bwIjq
張欣玲(1999)。《臺灣有線電視產業垂直整合發展影響面之研究─從價值鏈觀點分析》。元智大學資訊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鐵志(2004a)。《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台北:商周。
張鐵志(2004b)。〈貢寮海洋音樂祭─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幼獅文藝》,607:82-89。
張鐵志(2005)。〈貢寮海邊的下日派對─在政商中尋求獨立的海洋音樂祭〉,《新新聞》,959:110。
張鐵志(2006)。〈迷笛音樂節:中國的Woodstock?〉,《誠品好讀》。67:39。
張鐵志(2007)。〈台灣搖滾音樂祭-2006,獨立音樂的發電機〉,《誠品好讀》。73:54-56。
張鐵志(2009)。〈從Woodstock到台灣音樂節〉,《INK》。5[12]:15-169。
張育誠(2005)。《網際網路與電視匯流之關鍵成功因素探討》。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論文。
張育章(1996)。〈望花補月:台灣地下音樂發展的歷史脈絡〉,《中外文學》。25[2]:109-129。
張世倫(2007)。〈流行音樂大未來〉,《台灣光華雜誌》。中英文國內版。32:6-35。
張宏源、施炳通(2007)。〈邊走邊看的「行動電視」大未來—探究台灣地區產業價值鏈與營運模式〉,《產業管理評論》,1[2]:39-53。
趙南坊(2010)。〈五一音樂節出行指南:草莓、迷笛各領風騷〉。上網日期:2010年1月30日,取自http://ent.163.com/10/0429/23/65FN7EGV000334I9.html
楊國傑(2002)。〈音樂產業之行銷通路與未來發展〉,行政院新聞局(編)《中華民國出版年鑑》,頁130-135。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楊宜桂(2005)。《台灣非主流音樂產業行銷管理之創新策略研究》。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宜桂、梁朝雲(2007)。〈台灣非流行音樂產業行銷管理之創新策略〉,《廣告學研究》,28:1-28。
楊文華、梁朝雲、周文修(2008)。〈台灣行動電視服務的關鍵成功因素與其發展策略〉,《新聞學研究》,96:87-127。
楊燦羽(2008)。《音樂產業與文化政策:一個獨立音樂視野的探討》。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管倖生(主編)(2006)。《設計研究方法》,台北:全華。
劉玉皙(2006)。〈公共文化運動:音樂祭全年Non-Stop〉,《誠品好讀》,67:34-35。
劉翰璋(2000)。《圖書出版之互補性產業演進與產品創新速度關係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思治(2003)。《從關鍵成功因素及資源基礎觀點探討休閒事業之競爭優勢─以西子灣休閒度假中心為例》。中山大學國際高階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嘉皓(2005)。《從有線電視到數位寬頻—台灣有線電視數位化的競爭力分析》。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淑儀(1992)。《台灣流行音樂與大眾文化》。輔仁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凱同(2005)。《主流與獨立的再思考:文化價值、音樂產業與文化政策的思辨與探討》。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鄭景雯(2005)。《貢寮 獨立音樂 海洋音樂祭》。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明錕、文鍇威譯(2004)。《搖滾樂:狂噪的歷史》,台北:商周。(原書 Robert Palmer.[2004].Rock & Roll:An unruly history. New York:Penguin.)
蔡岳儒(2006)。《台灣搖滾樂的在地實踐與文化認同》。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宜剛(2001)。《搖滾樂在台灣之可能與不可能》。清華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昀(2006)。《台灣獨立唱片廠牌實作:以小白兔橘子唱片為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奇任(2006)。《國際唱片工業研究:跨國唱片公司的全球化、本土化、數位化》。台北:五南圖書。
謝奇任(2008)。〈數位音樂潮流下國際唱片工業市場行為分析〉,《復興崗學報》,91:269-291。
簡妙如、劉昌德(2007.7.14)。〈變調的海洋音樂祭〉,《中國時報》,14版。
簡炯瑜(2007)。《台灣汽車銷售業經營策略研究—以高都汽車公司個案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悅全等(2000)。《秘密基地—台北音樂版圖》。台北:商周。
顏偉哲(2009)。〈城市音樂 展演活動隨時看〉。上網日期:2009年12月15日,取自http://0rz.tw/bwIjq
英文部分:
Aaker, D. A. (1988). Strategic Market Management. Canada: John Wiley & Sons.
Amberg, M., Fischl, F., & Wiener, M. (2005). Background of critical success factor research. Retrieved February 1, 2010, from http://www.international-outsourcing.de/CSF-Tool/docs/WorkingPaper_BackgroundCSF_Ambergetal._FINAL.pdf
Bruno, A., & Leidecker, J. (1984). Identifying and using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Long Range Planning, 17(1), 23-32.
Boynton, A. C., & Robert W. Z. (1984). An assessment of critical success factor. 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21.
Burnett, R.(1990). Concentration and diversity in the international phonogram industry. Gothenburg: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Press.
Cummings, J. (2008). Trade mark registered:sponsorship within the Australian indie music festival scene. Journal of Media & Cultural Studies, 22(5), 675-685.
Danton, E. R. (2009). Live music ticket sales rock on despite recession. Tribune Business News, 119(30), 18-25.
Hofer, C. W., & Schendel, D. E. (1985). Strategy formulation: Analytical concepts.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Harding, C. (2007). The indies. Billboard, 119(43), 22-24.
Hoffman, R, C., & Preble, J. F. (1991). Selecting a strategy for rapid growth. Long Range Planning, 24(4), 74-85.
Hull, G. P.(1998). The recording industry. Needham, MA: Allyn & Bacon.
Hull, G. (2000). The Structure of the recording industry, In N. G. Albert (Eds.). The Media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ies.MA: Allyn & Bacon Publications.
Itami, H., & Roehl, T. (1987), Mobilizing Invisible Asset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ee, S. (1995). Independent record companies and conflicting models of industrial practice. The Journal Media Economics, 8(4), 47-61.
Leidecker, J.K. & Bruno, A.V. (1984). Identifying and using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Long Range Planning, 17(2), 25-30.
Linstone, H. A., & Turoff, M. (Eds.). (2002). The Delphi method: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Retrieved October 20, 2008, from:http://www.is.njit.edu/pubs/delphibook/index.html.
Murry, J. W., & Hammons, J. O.(1995). Delphi: a versatile methodology for conduc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18(4),423-436.
Negus, K. (1996). Popular music in theor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Rowe, D.(1995). Rock industry:Song and business cycles, Popular Culture: Rock Music, Sport and the Politics of Pleasure.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Rockart, J., & Van Bullen, C. (1986). A primer on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In J. Rockart & C. Van Bullen (Eds.). The Rise of Management Computing. Homewood: Irwin.
Spinelli, T. (1983). The Delphi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113(1), 73-80.
Sloan, P. (2007). Keeping on rocking in the free world. Fortune, 156(12), 156-160.
Vaccaro, V. L., & Cohn, D. Y. (2004). The evolution of business models and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the music industry. The Journal on Media Management, 6(1&2),46-58.
Waddell, R. (2007a). The future of ticketing. Billboard, 119(30), 18-25.
Waddell, R. (2007b). The festival frenzy. Billboard, 119(50), 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