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玠里 Lin, Chieh-Li |
---|---|
論文名稱: |
記憶台灣—解構主義應用於文字造形之海報創作 Memory of Taiwan: The Application of Deconstruction on Lettering Posters |
指導教授: |
林俊良
Lin, Chun-Lia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9 |
中文關鍵詞: | 漢字 、文字造形 、文字編排 、解構主義 、海報設計 |
英文關鍵詞: | Chinese characters, lettering, typography, Deconstruction, poster desig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1 下載:5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文字的演變從早期的結繩記事到現今的文書、教育,文字在功能上不僅承載了訊息;文字在樣貌上,也可為一個時代的風俗民情、流行風格留下記錄。透過考察與研究,即可追溯當時的發展背景。現今文字大可分為兩大體系:表音的羅馬字母、表意的漢字。隨著這兩大體系的發展,各國因歷史朝代更迭和人種、文化、政治之間的差異,各個形成特有的文字。漢字屬於表意的象形文字,普遍使用於亞洲國家中,而正(繁)體字筆劃之間留存著豐富的美學與深厚的文史涵養,因此,本研究以文字造形結合解構主義作為研究主題。由於解構主義是一種打破框架的思維,透過分析AGI國際平面設計師聯盟中的海報案例,歸納出一套可以應用於海報設計的創作表現手法,最終的研究結果,共獲得十種解構表現手法:「扭曲」、「扭轉」、「分割」、「錯位」、「解散」、「幾何殘缺」、「有機殘缺」、「正相疊」、「負相疊」、「正負轉換」,並配合解構元素後,在海報的編排上可呈現出「動態」、「靜態」的方式,以豐富編排設計的可能性,並在海報的表現上達到創新的視覺設計。
創作實證以「記憶台灣」為題,是配合解構元素後所呈現之殘、缺等造形,來傳遞台灣舊時代之記憶中殘缺、不完整的意象。而創作題材的選定上,以台灣傳統的民藝與工藝為挑選範圍,是因其具有在地特色與藝術的考究價值,並透過本研究結果之十種解構手法,以海報創作呈現台灣這些即將消逝的技藝與文化,進而達到傳承與保護這些文化的意義。最終進行創作實證後發現,透過研究中文字造形範本所歸納的結果,將其套用在表意文字的創作上,運用二種以上之解構手法,較能豐富海報中視覺設計的表現力。
Ancient people tied knots to keep records; later these symbols evolved into written characters for education and other purposes. Written characters function not only as delivery of messages, but also as records of contemporary cultures. Through researches and studies, we are able to acquire these character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Written character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wo systems: spelling alphabets and individual meaningful Chinese characters.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development, each country has gone through its own racial, cultural and political experience; thus, written characters with distinct features have been formed. For instance, Chinese characters are individual meaningful characters, also called ‘pictograph’. Pictograph, commonly used in Asia, has great aesthetic and historical values among strokes. The current study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deconstruction on lettering posters. After analyzing the AGI graphic designers’ poster works, this study adopts ten methods: ‘distort’, ‘twist’, ‘slice’, ‘displacement’, ‘disperse’, ‘geometry incomplete’, ‘organic incomplete’, ‘stacking up’, ‘stacking down’, and ‘illusion’. With these ten methods, posters can present themselves in movement and motionless ways. Not only do these methods enrich posters’ typography, but also achieve creative poster design.
The poster work in the current study is named as ‘Memory of Taiwan’. Using deconstructive elements, the poster conveys the incomplete and fragmentary images in Taiwan in the past. In order to cherish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n this beautiful island, the poster applies Taiwanese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as the materials. In conclusion, using more than two kinds of deconstructive methods on Chinese characters can make posters’ visual effects more powerful and insightful.
中文專書
1. 丘永福,1991,《字學》,藝風堂出版社,台北。
2. 王受之,1997,《世界現代設計》,藝術家,台北。
3. 王受之,2000,《世界現代平面設計》,藝術家,台北。
4.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0,《福爾摩沙之美—臺灣傳統戲劇風華》,行政
院,台北。
5.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1,《福爾摩沙之美—臺灣民間工藝》,行政院,
台北。
6. 呂清夫,1984,《造形原理》,雄獅,台北。
7. 李志明,2010,《裝幀時代》,行人,台北。
8. 李志明,2011,《裝幀台灣》,聯經,台北。
9. 呂敬人,2012,《書藝問道》,果禾文化,台北。
10. 吳山主編,1991,《中國工藝美術辭典》,雄獅出版,台北。
11. 林磐聳主編,2007,《臺灣設計》,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北。
12. 林俊良,2007,《清氣乾坤》,藝風堂,台北。
13. 林俊良,2010,《形意》,藝風堂,新北市。
14. 姚村雄,2005,《設計本事》,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15. 姚村雄,2013,《圖解台灣製造》,晨星出版,台中。
16. 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策劃,1996,《皮影戲 張德成藝師家傳劇本集1》,教育
部,台北。
17. 楊大春,1994,《解構理論》,揚智文化,台北。
18. 歐崇敬,1998,《從結構主義到解構主義》,揚智文化,台北。
19. 魏朝宏,1992,《文字造形》,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20. 羅仲輝,2011,《印刷史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北京。
21. 蘇宗雄,1988,《文字造形與文字編排》,檸檬黃文化,台北。
中文譯著
1. 小林章著,葉忠宜譯,2013,《字型之不思議》,臉譜,台北。
2. 日本Graphic Designer協會教育委員會編,汪平、井上聰譯,1997,《字體設
計.標誌符號》,龍溪圖書有限公司,台北。
3. 柳宗悅著,戴偉傑、張華英、陳令嫻譯,2013,《工藝之道—日本百年生活美
學之濫觴》,大藝出版,台北。
4. 朝倉直巳著,呂清夫譯,1993,《藝術.設計的平面構成》,北星圖書,台北。
5. Kimberly Elam著,2008,《網格系統︰字型編排原則》,龍溪圖書,台北。
6. Simon Garfield著,劉慶譯,2013,《字體故事》,電子工業出版社,北京。
7. Willi Kunz著,2005,《版面構成︰整體架構和細膩之美》,龍溪圖書,台北。
英文專書
1. Alexander W. Wang, 2004, Thinking in Type, Allworth Press, United State。
2. Ellen Lupton, 2010, Thinking with Type 2nd,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New
York。
3. Josef and Shizuko Muller- Brockmann, 2004, History of the Poster, Phaidon Press
reprinted (first published by ABC Verlag 1971), London。
4. Leah Dickerman, 2012, Inventing Abstraction 1910-1925, Thames& Hudson, New
York。
5. Timothy Samara,2002,Making and Breaking the Grid,Rockport,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期刊雜誌
1. 林俊良,2007,〈現代海報設計的東方意象〉,台灣美術57期,國立台灣美術
館。
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13,〈傳藝雙月刊 第105期— 特輯:工藝傳家〉,藝
術家,台北。
3. 蘇靜主編,2014,〈知日—設計力特集〉,中信出版社,北京。
論文
1. 吳仁評,1998,中文字的編排設計在平面設計上的應用與表現—以文字和影像
結合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2. 林軒宇,2011,題款之圖文關係於海報編排設計之運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3. 張美春,2006,日本海報設計風格演變之研究:以AGI日本設計師為例
(1950-1980s),國立台中技術學院。
4. 廖韡,2009,文字造形手法應用於海報設計之創作研究—以台灣意象為例,國
立台中技術學院。
5. 蔡穹紋,2004,平面廣告之解構式表現研究—以海報設計為例,國立高雄師範
大學。
6. 賴建富,2010,漢英複合字形運用於海報創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網路資料
1. MOMA Museum of Modern Art : www.moma.org。(瀏覽日期:2014.12.14)
2. AGI Alliance Graphiqe Internationale: http://a-g-i.org/。(瀏覽日期:2014.06.20)
3.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譼辭書資訊網—集群關係圖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1901/。(瀏覽日期:2015.02.06)
4.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瀏覽日期:
2015.01.10)
5.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民俗台灣http://da.lib.nccu.edu.tw/ft/。(瀏覽日
期:201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