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玲 |
---|---|
論文名稱: |
中國禮文化之探討~兼論左傳人牲人殉問題 |
指導教授: |
沈秋雄
Shen, Chiu-Hsiu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7 |
中文關鍵詞: | 禮 、禮文化 、禮教 、左傳 、殉葬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7 下載:2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分四大部分,(一)是「禮」的概述。包括:「禮」的定義與本質;「禮」的發展與嬗變;「禮」是否有人文精神等,文中尤針對「禮」容易為一般人誤解的部分,作出釐清與說明。(二)是《左傳》中有關人牲、人殉的記載。內容包括:人牲、人殉概述;人牲、人殉所凸顯的意義;《左傳》作者對人牲、人殉的看法,《左傳》作者對「禮」的看法;及「禮」是否有一定的標準依據等。(三)是禮文化的反思與評價。內容尤針對傳統文化中最為人所詬病的三大部分,做出檢討與批判。包括:「禮教」吃人;「禮教」對中國婦女的迫害;野蠻的殉葬制度等。(四)是中國文化的走勢與再生。包括:儒學在全球化中的定位;如何重振儒學的人文價值;東西人文精神的比較;及儒學在世界倫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所能發揮的作用等。
本文重點,並不在闡釋「禮制」的體系與內容,實因這部分,歷代學者及經典均已著墨甚多,無須再作贅述,以免既「難出其右」,又不具實質意義。故本文將筆力大都集中在二、三、四部分,而這種對自己傳統文化的批判與探討,並不意味對它的否定,反而是對它理解的進一步深化。也希望藉由這樣的探討,有助於重構儒學當下的現代意義,以及發掘它未來能持續影響人類文明進展的普世價值。
參考文獻:
一 經典古籍
1 《禮記》《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 1980年
2 《周禮》《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 1980年
3 《左傳》《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 1980年
4 《史記》《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 1980年
5 《春秋經傳集解》杜預注 台北新興書局 1963年
6 《禮經釋例》(清)凌廷堪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年
7 《禮經學》卷四《會通》(清)曹元弼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年
8 《春秋穀梁傳》范寧集解 台北新興書局 1964年
9 《春秋繁露‧基義》董仲舒 合肥 黃山書社 2008年
10《漢書》(漢)班固撰 (唐)顏師古注 上海商務印書館 1930年
11《明會典》(明)申時行等撰 楊家駱主編 北京 中華書局 1965年
12《清會典》(清)崑岡等撰 楊家駱主編 北京 中華書局 1965年
13《二十二史札記》趙翼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14《明史》張廷玉編 第12冊 北京 中華書局 2003年
15《元史》(明)宋濂等奉敕修 張健校訂 北京 中華書局 2003年
16《清史稿》新校本 趙爾巽等撰 楊家駱主編 北京 中華書局 1977年
17《晉書》〈荀崧傳〉(唐)房玄齡等撰 楊家駱主編 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
18《舊唐書‧禮儀志一》(後晉)劉昫撰 楊家駱主編 台北鼎文出版社 1992年
19《史通通釋》劉知幾撰 蒲起龍釋 臺北里仁書局 1978年
20《大明令‧皇明制書》(明)張鹵輯《續修四庫全書》史部 政書類 788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21《新唐書》(宋)歐陽修撰 楊家駱主編 台北 二十五史編刊館 1956年
22《荀子集解》王先謙 北京中華書局 1980年
23《伊川易傳》程頤 《四庫全書》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24《象山全集》(宋)陸九淵 台北商務印書館 1968年
25《王陽明全集》王陽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26《朱子語錄》(清)張伯行撰 台北商務印書館 1968年
27《二程語錄》(宋)朱熹編輯 台北商務印書館 1966年
28《正蒙‧誡明》張載 台北世界書局 1962年
29《王文成公全書‧傳習錄》(明)王守仁著 台北商務印書館 1968
30《論衡今註今譯》(漢)王充著 韓復智註譯 台北編譯館 2005年
31《臨川先生文集》(宋)王安石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9年
32《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第一冊〈六藝論〉鄭玄 清嚴可均校輯 台北宏業書局1976年
33《方苞集》方苞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65年
二 近現代著作
1 《詩經譯注》屈萬里 台北聯經出版社 1983年
2 《春秋左傳注》楊伯峻 台北源流出版 1982年
3 《孟子譯注》楊伯峻 河洛圖書出版社 1977年
4 《論語譯注》楊伯峻 河洛圖書出版社 1978年
5 《左傳思想探微》張瑞穗 台北學海出版社 1987年
6 《左傳論文集》陳新雄 于大成主編 台北木鐸出版社1978年
7 《左傳分國集注》韓席籌編注 台北華世出版社 1975年
8 《觀堂集林》王國維 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9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郭沫若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60年
10 《郭沫若全集》歷史篇第一冊 郭沫若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年
11 《左傳與中國文化》龔留柱 河南大學出版社 2005年
12 《甲骨文合集》郭沫若 北京中華書局1978~1982
13 《殷周金文集成》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北京中華書局 1989~1994
14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梁啟超 北京東方出版社 1996年
15 《先秦政治哲學史》梁啟超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4年
16 《中國文化史》柳詒徵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
17 《理想與現實》張瑞穗著 黃俊傑編 台北聯經出版社1982年
18 《王國維文集》王國維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7年
19 《中國古代思想史》李澤厚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年
20 《中華文化史》馮天瑜 上海人民出版社年 1990年
21 《中國文化要義》梁漱溟 上海學林出版社 1987年
22 《經學通論》皮錫瑞 北京中華書局 1982年
23 《士與中國文化》余英時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年
24 《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修訂本 楊向奎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年
25 《中國古代人學史》尚明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年
26 《中國禮教思想史》蔡尚思 香港中華書局 1991年
27 《中國人性史論》先秦篇 徐復觀 台灣印書館 1984年
28 《人文主義的視界》陳來 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7年
29 《古代宗教與倫禮-儒家思想的根源》陳來 北京三聯書局 1996年
30 《中國哲學史》馮友蘭 北京中華書局 1961年
31 《先秦儒家教育哲學思想研究》韓鐘文 濟南齊魯書社 2003年
32 《中國哲學史大綱》胡適 北京東方出版社 1996年
33 《中國風俗文化學》韓養民 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
34 《理學與中國傳統文化》彭林 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 北京中華書局 2006年
35 《二十世紀中國理學研究論集》陳其泰等編(談禮)金景芳 北京學苑出版社1998年
36 《孔子思想體系》蔡尚思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37 《中國哲學對歐洲的影響》朱謙之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5年
38 《禮學與中國傳統文化》丁鼎 北京中華書局 2006年
39 《國史要義》柳詒徵 台北中華書局 1969年
40 《儒家辯證法研究》龐樸 北京中華書局 1984年
41 《心體與性體》上冊 牟宗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42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徐復觀 台北商務印書館1976年
43 《兩漢思想史》徐復觀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79年 卷三
44 《述學》(左氏春秋釋疑)內篇二 汪中 商務書局 四部叢刊初編本
45 《中國禮文化》鄒昌林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0年
46 《禮學與中國傳統文化》陳述國 北京中華書局 2006年
47 《詩經芻議》陳戍國 湖南岳麓書社 1997年
48 《智慧人格-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向培鳳 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96年
49 《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8年
50 《竹簡帛書論文集》鄭良樹 台北源流出版社 1982年
51 《殷墟文字》乙編 董作賓 台灣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1948~1952
52 《中國政治思想史》蕭公權 台北聯經出版社 1982年
53 《殯葬文化學-死亡文化的全方位解讀》王夫子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年
54 《天道與人道‧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劉紀耀 台北聯經出版社 2003年
55 《先秦史研究論集》下冊〈中國古代殉葬考〉何健民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年
56 《錢穆與七房橋世界》鄒爾麟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5年
57 《中國禮俗研究》何聯奎 台北中華書局 1973年
58 《古史新探》楊寬 北京中華書局 1965年
59 《叢書集成》〈讀左管窺〉初編本 趙青藜 台北商務印書館 1984年
60 《朱子語類》黎德靖編 台北正中書局 1962年
61 《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二(天道與人道)黃俊傑編 台北聯經出版社1982
62 《孔子倫理思想發微》王世明 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
63 《魏源集》魏源 北京中華書局 1976年
64 《孔子評傳》匡亞明 濟南齊魯書社1985年
65 《”阿Q正傳” 及魯迅創作的藝術》蘇雪林 魯迅研究學術論著資料匯編 第一卷 北京中國文聯公司出版1913~1983年
66 《魯迅小說裡的人物》周作人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
67 《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第二集》魯迅 河北教育出版社1935年
68 《魯迅選集》魯迅原著 張秀楓主編 北京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2年
69 《阿Q正傳》魯迅著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7年
70 《康有為大同論二種》錢鍾書主編 三聯書店 1988年
71 《秋瑾集》秋瑾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
72 《獨秀文存》陳獨秀 上海亞東圖書館1922年
73 《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許倬雲 台北漢聲出版社 2006年
74 《中國禮儀之爭》李天綱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
75 《重陽》姜貴 台北皇冠出版社 1973年
76 《無違集》(相州山海關)姜貴 台北幼獅文藝社 1974年
77 《曲巷幽幽》姜貴 台北 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79年
78 《魯迅全集》魯迅原著 馮雪峰主編 台北 唐山出版社 1989年
79 《中國文化的危機與展望》 上冊 杜維明等箸 台灣時報文化出版 1981年
80 《紅樓夢》一百二十回 新校本 曹雪芹 高鶚著 台北 小知堂出版 2003年
81 《綠煙瑣窗集》(題紅樓夢絕句二十首)(滿清)富察明義 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 1995年
82 《”禮記”與中國文化》黃宛峰 開封 河南大學出版社 1997年 頁159
83 《儒學轉向: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的過渡》 林安梧 台灣學生書局 2006年
84 《當代中國哲學論‧人物篇》、《當代中國哲學論‧問題篇》 劉述先 新澤西 八方文化企業公司1996年
85 《中國婦女史論集》鮑家麟主編(歷代節婦烈女的統計)董家遵 台北稻鄉出版社 1988
86 《儒學現代性探索》國際儒學聯盟會主編(儒學的現代轉型與未來定位)
景海峰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2年
87《文化危機與展望》下冊 劉志琴編 (從世界思潮的幾個側面看儒學研究的新動向)杜維明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81年
88《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余英時 江蘇 人民出版社 1991年
89《東方文化與人權發展》中國人權研究會編 北京 東方出版社 2004年
90《西方文明:精神與制度的變遷》董小燕 北京 學林出版社 2003年
91《智慧人格-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向培鳳 武漢 長江文藝出版社 1996年
92《中國現代哲學史》馮友蘭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9年
93《當代社會理論》下冊 高宣揚 台灣 五南圖書出版社 1998年
94《儒家文化與當代社會》周立升、顏炳罡等箸 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2002年
95《中國的道路》李愼之、何家棟著 南方日報出版社 2000年
96 《全球倫理-世界宗教議會宣言》 孔漢思、庫舍爾主編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7年
97《儒家思想開拓的嘗試》劉述先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1年
98《儒學與世界和平及社會和諧》(評亨廷頓的”文明的衝突”)湯一介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99《李光耀傳》張永和 新加坡 花城出版社 1993年
三 外國譯著
1《歷史的起源與目標》(徳)卡爾‧亞斯貝斯著 魏楚雄 俞新天譯 華夏出版社 1989年
2《論法的精神》上冊 (法)孟德斯鳩著 張雁深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年
3《歷史研究》(英)阿諾德‧湯因比著 劉北成 郭小凌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4《希臘精神-西方文明的泉源》(美)依迪絲‧漢密爾頓著 徐齊平譯 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2000年
5《希臘的誕生;燦爛的古典文明》Pierre Leveque原著 王鵬 陳祚敏譯 台北時報文化 1994年
6《文化論》(英)馬林諾夫斯基著 費孝通等譯 北京中國民間出版社 1987年
7《歷史論集》(德)卡爾‧亞斯貝斯著 王任光譯 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78
8《中國之科技與文明》(英)李約瑟著 李彥譯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1年
9《現代性與自我認同》(英)吉登斯著 趙旭東等譯 三聯書店 1998年
10《東西方文明沉思錄》(日)村山節‧淺井隆著 平文智、夏文達譯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0年
11《東方學》(巴勒斯坦)薩義德著 王宇根譯 台北 三聯書店 1999年
12《中國問題》(英)羅素著 宋謌平譯 台北 學林出版社 1996年
13《東亞文明-五個階段的對話》(美)狄百瑞著 何兆武 何冰譯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6年
14《健全的社會》(美)艾里希‧弗洛姆著 孫愷祥譯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88
15《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美)亨廷頓著 周琪等譯 台北 新華出版社 1999年
三 學術論文
1(禮-中國文化傳統模式探悉)劉志琴 天津社會科學 1987年
2(關於禮起源的再探討)楊英杰 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年
3(中國文明的人文精神)龐樸 光明日報 1986年
4(試論儒家禮教思想的人文價值)鄒昌林 湖南大學學報 1996年
5(何謂“人文精神”)《探索與爭鳴》朱維錚 1994年
6(禮文化的價值與反思)張自慧 上海學林出版社 2008年
7(左傳喪葬研究)楊英 四川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10年4月
8(論春秋戰國時期世俗思想與宗教思想的衝突)杜仲 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4月
9(從先秦風俗看先民的精神世界)鞠桂芝 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4月
10(明代女性殉死行為之研究)徐惠廷 國立中央大學 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9年 6月
四 期刊文論
1(禮儀教育的傳統意蘊及其現代價值)路琴 閩江學院學報 2009年4月
2(孔子人學與先秦史學)趙梅春 廊坊師範學院學報22卷2期2006年6月
3〈論道家在中國哲學史上的主幹地位〉《哲學研究》陳鼓應 1990年 第1期
4〈儒學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孔子研究》劉蔚華 1998年 第3期
5(儒家模型及其現代意義-已死論的興起與衰亡)水秉和 紐約《知識份子》第二卷 第二期 1989年
6(明代宮殉制度探究)朱子彥 王安中 上海大學歷史教學系《歷史教學問題》
第3期2010年
7(中國古代的人殉)化蕾 北京文博 2007年3月
8(近代中國女權產生的思想文化淵源)向仁富 謝放《東岳論叢》第31卷第4期2010年
9(文化的失落)何學軍 三門峽聯業《科技學院學報》第9卷 第1期 2010年3月
10(論魯迅小說的批判理性精神)黃健徐州師範大學《社科縱橫》第24卷 第11期 2009年11月
11(阿Q與狂人思維與文化屬性的比較)龔小穎 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報》2009年
12(始者近情,終者近義-子思學派對禮的理論詮釋)《中國史研究》 彭林2003年第3期
13(左傳中的民本思及其對後世的影響)王泳《革命思想》卷二六 第五期、第六期
14(吃人與禮教)吳虞《新青年》6卷6號 1919年11月
15(關於”吃人”) 王乾坤《魯迅研究月刊》1996年 第二期
16(是人吃人還是禮教吃人?–論”狂人日記’的主題)湯晨光 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年
17(阿Q與狂人思維與文化屬性的比較)龔小穎《現當代文學研究》2004年
18(論魯迅小說的批判理性精神)黃建《社科縱橫》2009年 第24卷 第11期
19(共產黨宣言)單行本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年
20(女子家庭革命說)丁出我《辛亥革命前十年間論選集》第一卷 下冊 張枬、王忍之等主編
21(論女子當具獨立性質)林士英《辛亥革命前十年間論選集》第一卷 下冊
張枬、王忍之等主編
22(論儒學與林黛玉性格的悲劇衝突)張芬《讀與寫雜誌》2008年
23(林黛玉悲劇新論)賀信民《讀與寫雜誌》2008年
24(野蠻的殉葬制度)蘭殿君《文史大地》2008年 第6期
25(人殉及其法文化分析)周永坤《太平洋學報》2009年 第12期
26(齊魯葬俗比較)許淑珍《管子學刊》山東臨淄文化局2002年 第4期
27(楚人牲、人殉試探)楊茂《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 第7卷第5期
28(186人為誰殉葬?)孫杰《科學大觀園》2007年 第2期
29(從安達里殉葬墓的發掘談清初的人殉制度)孫繼艷《滿族研究》2006年 第1期
30(論清代人殉制度的演變)葛玉紅《滿族研究》2000年 第4期
31 美國(伯格訪台演講與座談)的各篇文章《中國論壇》半月刊 1984年12月25日。
32(日)溝口雄三(日本的近代化及其傳統因素:與中國比較)《二十一世紀》第21期1994年
33(1999年卷)《人文論叢》馮天瑜主編 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9年
34(全球化的利與弊)中經分析小組 http://www. Fjic. Gov. cn /ml /text /analysis /ZBA80502.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