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郭芳銜 Kuo, Fang-Hsien |
---|---|
論文名稱: |
提升國文科閱讀素養之閱讀理解歷程分析——以107至110學年度學測試題為例 Analysis of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Process to Improve Chinese Exam's Reading Literacy. A Case Study of 107-110 academic Years' Exam Questionnaires |
指導教授: |
潘麗珠
Pan, Li-Chu |
口試委員: |
鍾宗憲
Chung, Chung-Hsien 孫劍秋 Sun, Chien-Chiu 潘麗珠 Pan, Li-Chu |
口試日期: | 2021/12/28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22 |
畢業學年度: | 11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441 |
中文關鍵詞: | 閱讀素養 、閱讀理解歷程 、學科能力測驗 、高中國文科試題 |
英文關鍵詞: | reading literacy, reading comprehension process, 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 high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st questions |
研究方法: | 文件分析法 、 內容分析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293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18 下載:7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旨在探討107學年度至110學年度大學學測國文考科(選擇題)與國寫考科(非選擇題)在課綱改制後試題的形式與內容變化、閱讀理解歷程分佈,以期統整出近四年大考試題之「試題形式」、「試題內容」、「閱讀理解歷程分佈」、「素養導向」命題特色與趨勢變化,並提出「提升閱讀素養之方向與建議」。筆者針對試題同時進行量化分析與質性分析,量化分析以大考中心公布之試題難度、鑑別度、誘答選項分析、高低分群比率等資料進行數據分析,以此了解試題的命題設計與分佈情形。質性分析兼採PISA 2018閱讀理解歷程、Bloom認知能力向度、十二年國教國語文領域綱要為素材,製作分析表格作為工具,以此分析試題內涵與品質。研究成果如下:
一、 國文考科(選擇題):
1、試題形式與內容:趨向文本多樣化,形式上連續文本、多重文本、混合文
本、多重文本皆有命題。內容上以議論文數量最多,其次為說明文。
2、閱讀理解歷程配置:近四年皆穩定呈現集中理解歷程、定位歷程大幅度減少的趨勢,試題安排更重視學生整體的分析統整能力。
3、素養導向試題設計:情境化、跨領域文本、議題融入設計廣泛出現在試題中,有助學生知識整合性、全面性。
二、國寫考科(非選擇題):
1、試題形式與內容:與選擇題相同呈現文本多樣化現象,然非選擇題受限於
試題型態,並無非連續文本試題,其他文本形式分佈上較選擇題更為平
均。內容上知性題已說明文本為主、情意題以抒情文本為主。
2、閱讀理解歷程配置:非選擇題大幅側重於選擇題無法測驗出來的評鑑與省
思歷程,重視高階閱讀理解、語文表達能力的展現。
3、素養導向試題設計:獨立成科、新式考題加重文章的功能性,更考驗學生
綜合資訊的能力。兩大試題的安排也有助於學生均衡發展知性統整判斷能
力與情意感受抒發能力。
筆者根據研究發現,針對三大面性提出提升閱讀素養能力之具體建議:
1、課綱學制面向:課綱與測驗方向必須趨於一致、領域課綱可增加配套規
劃、混合試題將完整試題譜系,有效提升歷程能力與鑑別度。
2、領域教材面向:教科書編排形式需多元化才能貼合情境化趨勢、跨領域文
本應與國文科領域更為結合。
3、教師教學面向:閱讀需要脈絡化、理解需要漸進歷程、教學應以學生為主
體,培養批判性思考力。
以上研究成果與建議,供學生、教師、大考中心等機構研究、發展參考。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two parts (multiple choice and non-choice questions) of Chinese language exam in the 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 from 2018 to 2021. On one hand, it discusses the modifications applied to the form and the content of the examination questions and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process after reforming the educational outlines. On the other hand, it organizes the data of the last four years (including “question form”, “question content”, “reading comprehension process” and “literacy-oriented” four topics)and it proposes methods for increasing reading literacy. This research uses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 exa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uestions carried out by the examination center and it uses qualitative analysis to observe PISA 2018 reading comprehension process, Bloom’s “cognitive process dimension” and the guideline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This study gives specific suggestions to improve reading literacy ability on three aspects:
1. The syllabus: the syllabus and the test must have the same direction, supporting rules can be added to it, mixed form test questions w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iscrimination process ability.
2. Field textbook: The layout of textbooks needs to be diversified in order to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contextualization and cross-field literature.
It should be better integrated with the field of Chinese liberal arts.
3. Teaching process: reading needs to be contextualized, understanding needs to be seen as a gradual process, and teaching should be student-centered to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and suggestions are meant for students, teacher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enters and other institutions.
一、專書
(一)閱讀素養與教學相關書目
吳正新、李哲迪、李源順、林吟霞:《認識 PISA 與培養我們的素養》,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
林永豐:《邁向素養導向的課程教學改革》,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19年。
唐叔華:《青少年閱讀素養之培育:談不同學科領域的文本引導》,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8年。
林進材:《核心素養下的教師教學設計與實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
黃聿清:《教學與學教─高等教育媒體素養教學參考手冊》,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2014年。
黃國珍:《閱讀素養——黃國珍的閱讀理解課》,臺北:親子天下,2019年。
黃國珍:《探究式閱讀:黃國珍的閱讀進階課,從自我提問到深度思考,帶你讀出跨域素養力》,臺北:親子天下,2020年。
楊朝仲、李政熹、管新芝、徐文濤、吳秋萱、白佩宜、徐君蘭、陳正昌、柯如營、陳義堯、林虹均、胡家瑒:《輕鬆搞定!新課綱系統思考素養的教與學 不被機器人取代的能力》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
鄭圓鈴:《閱讀素養一本通》,臺北:天下雜誌,2013年。
蔡清田:《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
蔡清田:《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
劉佩雲:《教出讀寫閱讀素養》,臺北:心理出版社,2018年。
(二)閱讀理解與教學相關書目
柯華葳:《閱讀理解策略教學》,臺北: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17年。
許育健:《高效閱讀:閱讀理解問思教學》,臺北:天下雜誌,2015年。
陳嘉英:《閱讀力——三招教你破解閱讀密碼,強化競爭力》,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楊曉菁:〈華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
鄭圓鈴:《有效閱讀:閱讀理解,如何學?怎麼教?》,臺北:親子天下,2013年。
潘麗珠:《閱讀的策略》,臺北:商周出版公司,2009年。
潘慧玲、洪詠善、江惠真、戴旭璋、陳逸年、李文富、張家誠:《啟動高中課程變革:十二年國校課綱的轉化實踐》,臺北: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18年。
Janette K.Klingner,Sharon Vaughn,&Alison Boardman著、邱瓊慧譯:《學習困難學生閱讀理解概論》,新北:心理出版社,2015年。
Stanislas Dehaene著、洪蘭譯:〈大腦與閱讀〉,臺北:信誼基金出版社,2012年。
(三)國語文領域與教學相關書目
沈謙、趙衛民、張堂錡:《文學創作與欣賞》,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0年
李鍑倫、劉佳宜:《素養導向系列叢書:中學國語文教材教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
許育建:《聽,鯨在唱歌:素養導向國語文教學設計實務》,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
陳滿銘:《章法學論粹》,臺北:萬卷樓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陳惠齡:《現代文學鑑賞與教學》,臺北:萬卷樓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黃秀霜、陳海弘、詹士宜、陸怡琮、陳昭吟、王秀梗、柯潔如、王惠亭、許淑蓉、陳美惠、王楀瑄、許力云、許尤美、吳淑珍、高榛澧、謝謹茹:《樂在閱讀教學:文本分析與理解策略應用》,臺北:心理出版社,2019年。
(四)學測試題分析相關書目
鄭圓鈴:《大考國文誰不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
謝佩芬:《國文特搜題庫與解析》,新北:字畝文化有限公司,2018年。
謝佩芬、陳嘉英、吳玉如、葉淑芬、李明慈:《閱讀跨出去 大考國文致勝關鍵:閱讀理解即戰力》,新北:字畝文化 ,2019年。
(五)教育理論相關書目
李坤崇:《教學評量》,臺北:心理出版社,2006年。
李坤崇:《多元化教學評量》,臺北:心理出版社,2005年。
林清山:《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臺北:遠流出版社,1990年。
邱皓政:《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 (PASW) 資料分析範例》,臺北:五南出版社,2010年。
葉重新:《心理與教學測驗》,臺北市:心理出版社,2012年。
歐用生:《內容分析法及其在教科書上的應用》,臺北:心理出版社,1992年。
歐滄和:《教育測驗與評量》,臺北:心理出版社,2002年。
二、學位論文
王憶萱:《實施素養導向之探究課程對國中七年級學生科學素養之影響》,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系碩士論文, 2017年8月。
洪于婷:《近五年(104至108學年度)高中升學測驗國文科閱讀試題研究》,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1月。
張妤婷:《國小六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及其相關因素統合檢證與分析》,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2015年7月。
許宏綺:《影響中學生 PISA 成績因素之估計——臺灣、香港、日本、韓國之比較》,臺中:中興大學應用經既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6月。
黃麗菁:《閱讀態度與閱讀策略對閱讀素養之影響—以 PISA2009 上海、 香港、中國與臺灣為例》,彰化: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所碩士論文, 2010年6月。
黃雅鈴:《素養導向的PISA閱讀教學行動研究 ——以正義為核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1月。
曾琬棋:《97-105學年度大學學測國文科非選擇題試題分析——以PISA閱讀理解歷程為例》,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7月。
劉素貞:《閱讀教學策略、閱讀策略與閱讀態度對閱讀素養之影響——以PISA2009臺灣為例》,彰化:明道大學課程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7月。
賴坤弘:《影響中學學生閱讀素養個人及學校因素之研究——以PISA 2015臺
灣資料庫為例》,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2018年7月。
三、期刊論文
洪月女:〈以古德曼的閱讀理論探討中英文閱讀之異同〉,《人文社會學報》,第3卷第1期,2009年9月,頁87-114。
柯華葳:〈閱讀是新世紀必要的學習管道〉,《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14卷4期,2013年9月,頁4-11。
陳密桃:〈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談閱讀理解〉,《教育文粹》,第21卷,1992年5月,頁10-19。
孫劍秋、林孟君:〈從臺灣中學生PISA閱讀的表現談精進學生閱讀素養的教學策略〉,《中等教育期刊》,第64卷第3期,2013年9月,頁85-98。
孫劍秋、林孟君:《談PISA閱讀素養評量對十二年國教閱讀教學的意涵》,《北市大語文學報》,第9期,2012年12月,頁85-98。
許育健:〈以PISA2018談閱讀理解的題型與趨向〉,《國語文教育電子報》,第34期,2020年12月,頁4-11。
郭靜姿:〈不同閱讀能力學生成敗歸因方式、策略運用與後設認知能力差異
比較〉,《師大學報》,第39卷,1994年6月,頁84-325。
陳木金、許瑋珊:《從PISA閱讀評量的國際比較探討閱讀素養的方向〉,《教師天地》,第181期,2012年12月,頁4-15。
游適宏:〈高中職學生升學考試中的白話文閱讀選擇題組研究──91 ~100 年試題的素材與閱讀理解歷程分析〉,《考試學刊》,第10卷,2012年6月,頁31-69。
黃國珍:〈閱讀需要你理解——從資訊到意義、從知識到實踐〉,《佛教圖書館館刊》,第62期,2017年6月。頁8-19。
鄭圓鈴:〈國高中學力測驗的指標與範例(四)題組型閱讀理解能力上〉,《國文天地》,第199期,2001年12月,頁96-102。
鄭圓鈴:〈Bloom 2001版在國語文標準化成就測驗質化分析上的應用〉,《人文社會學報》,第1期,2005年4月,頁91-122。
潘麗珠:〈從學測閱卷談我對閱讀的一些看法〉,《國文天地》,第227期,2004年4月,頁28-33。
潘莉瑩:〈文學鑑賞題型探究〉,《考試學刊》,第4期,2008年6月,頁77-106。
蘇宜芬、林清山:〈後設認知訓練課程對國小低閱讀能力學生的閱讀理解能
力與後設認知能力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第25 卷,1992年6月,頁4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