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婕媺
YANG, CHIEH-MEI
論文名稱: 極限跑者美感經驗之表現與詮釋
The Expression and Interpretation from Aesthetic Experiences of An Ultra Runner
指導教授: 林伯修
Lin, Po-Hsi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4
中文關鍵詞: 林義傑詮釋學運動美感經驗
英文關鍵詞: Lin, Yi-Chieh(Kevin, Lin), hermeneutics, sport, aesthetic experienc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6下載:1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考察極限跑者美感體驗之表現與內容,並加以詮釋。研究進路採狄爾泰的詮釋學角度,結合深度訪談法及文獻分析法,以超馬好手及冒險家林義傑為訪談對象,並以他的五本著作:《勇闖撒哈拉》、《跑出生命的寬度》、《林義傑大冒險》、《跨越心中的磁北極》,以及《決戰撒哈拉》為詮釋文本,帶著我本身關於跑步及美感體驗的前見解進行詮釋與理解。研究發現極限跑者的美感體驗表現為英雄感、孤寂感、鬥志感、關愛感等五十三種感受,背後的意義包括夢想、群眾、回憶、契合、解脫、精神、愛、滿足、變化、轉念及自然等,是為美感體驗的內容。詮釋結果發現,美感體驗是一種對形相的直覺,具有由內而外三個層次:回憶、意義、美感。極限跑者對運動體驗的回憶是美感體驗的核心,回憶所觸及的「當下」是運動體驗中令人印象深刻、歷久不忘的片段,由美感體驗的十一個內容構成;從當下那些片段中獲得的感受則為美感體驗的表現。

    The study was to identify and interpretate the expression and meaning of aesthetic experiences from an ultra runner on Dilthey’s hermeneutic perspective. In-depth interview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were adapted and the whole interpretation was based on Kevin, Lin and his written life story including “Running the Sahara,” “Running the Width of Life,” “Great Adventure of Kevin Lin,” “Crossing Polar Challenge in the Heart,” and “Challenging the Sahara.”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aesthetic expressions were shown as 53 different feelings, and the componenets behind were 11 meanings including Dream, People, Memory, Harmony, Relief, Spirit, Love, Content, Difference, Transition, and Mother Nature. To interpretate, aesthetic experiences are configurations shaped from intuition layered by three, from within named memory, meaning and expression. The core of an ultra runner’s aesthetic experience is his/her memory of athetic experiences, which always point back to meaningful and impressive moments. Feelings occurred at those certain time are called aesthetic expression.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誌 iii 目 次 v 表 次 vii 圖 次 v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9 第三節 研究問題 9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0 第貳章 研究方法 12 第一節 研究工具 13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參與者 18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21 第四節 研究必要性 23 第参章 極限跑者美感體驗之前見解 24 第一節 狄爾泰的體驗與表現 25 第二節 美感經驗的理論基礎 31 第三節 美感體驗的心靈遊戲 44 第肆章 林義傑的極限體驗作品集 45 第一節 《勇闖撒哈拉:林義傑的長跑傳奇》 46 第二節 《跑出生命的寬度》 57 第三節 《林義傑大冒險》 68 第四節 《跨越心中的磁北極》 78 第五節 《決戰撒哈拉》 92 第六節 極限跑者美感表現的理解 106 第伍章 極限跑者美感體驗之內容 132 第一節 夢想 134 第二節 群眾 141 第三節 回憶 143 第四節 契合 147 第五節 解脫 157 第六節 精神 161 第七節 愛 169 第八節 滿足 174 第九節 變化 179 第十節 轉念 181 第十一節 自然 186 第十二節 極限體驗的張力 189 第陸章 從極限跑者看運動的美感體驗 192 第一節 打開回憶的機關,體驗運動的美感 194 第二節 運動藝術化 196 第三節 請運動員創造運動 199 跋:生命之流中的運動體驗 201 參考文獻 203 附錄一:訪談逐字稿 209 附錄二:訪談大綱 223

    一、中文文獻
    尤煌傑(2004)美學基本原理:士林哲學的美學理論建構。臺北市:哲學與文化月刊社。

    尤煌傑、潘小雪(2000)。美學。臺北縣蘆洲市:空大。

    王柯平(1993)。旅遊審美活動論。臺北市:地景。

    安延明(1999)。狄爾泰的歷史解釋理論。載於高宣揚(主編)人文科學叢書(冊26)。臺北市:遠流。

    朱立元(2002)。美學。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立元(2000)。西方美學名著提要。南昌市 : 江西人民出版社。

    朱光潛(1982)。西方美學史 下卷。臺北縣: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朱光潛(1988)。西方學家論美與美感美。臺北市:天工書局。

    朱光潛(1984)。文藝心理學。臺北縣: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吳國淳(2005)。理解與詮釋:觀眾與博物館學習研究。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吳志強(2007)。體育活動過程的審美闡釋。北京市: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李維(譯)(2005)。行為主義。臺北市:知書房出版社。(Watson, J. B., 1930)

    林義傑、曾文祺(2004)。勇闖撒哈拉:林義傑的長跑傳奇。臺北市:二魚文化。

    林義傑、曾文祺(2005)。跑出生命的寬度:超馬悍將林義傑雙腳挑戰極限。臺北市:卓越創意文化。

    林義傑、曾文祺(2006)。林義傑大冒險。臺北市:二魚文化。

    林義傑(2008)。跨越心中的磁北極。臺北市:布克文化。

    林義傑、曾文祺(2009)。決戰撒哈拉。臺北市:布克文化。

    枝椏(譯)(2005)。超越極限:傑出運動人成功歷程。臺北市:智庫。(O’Neil W. J., 2004)

    邱紹民(2007)。電視運動廣告中的藝術元素與呈現。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市。

    姚瑞中(2005)。臺灣行為藝術檔案。臺北市:遠流。

    侯鴻勛(2000)。康德。香港:中華書局。

    胡幼慧(2000)。轉型中的質性研究:演變、批判和女性主義研究觀點。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

    徐德福(2008)。十二小時超級馬拉松運動員比賽中之尿量及成績相關性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臺北市。

    孫秉宏(2007)。「籃球夢」-兩位臺灣籃球員挑戰NBA的夢想故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凌繼堯(2003)。美學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章浩、沈楊(譯)(2008)。藝術社會學。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Alexander, V. D., 2003)

    張成林(1988)。運動觀眾美感經驗的現象學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威克(1994)。台灣運動文化的反省與批判-以台灣區運動會的現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旺山(1986)。狄爾泰。臺北市:東大。

    陳榮華(2003)。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闡釋。臺北市:台大出版中心。

    陳新漢(2002)。審美認識機制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勞承萬等(2001)。康德美學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黃芳進(2007)。運動美學詮釋—高達美的藝術理論與運動世界之對話。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曾智泓(2009)。追求生命癲峰的蝴蝶 女性癲癇—紅斑性狼瘡短跑選手之挑戰。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楊恩寰(1993)。審美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楊舒航(2001)。楊舒航長笛演奏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葉朗(1993)。現代美學體系。臺北市:書林。

    溫裕豐(2010)。網球運動美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縣。

    漢寶德(2007)。談美感。臺北市:聯經。

    鄒川雄(2005)。問題意識的建構及其在研究過程中的意義 一個詮釋學的觀點。載於林本炫、周平(主編)質性研究方法與議題創新(頁21-57)。嘉義縣大林鎮:南華大學教社所。

    鄧曉芒(譯)(2004)。判斷力批判。臺北市:聯經。(Kant I., 1790)

    賴明珠(譯)(2008)。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臺北市:時報文化。(村上春樹,2007)

    蕭玉霜(2007)。從狄爾泰詮釋學之人文科學基礎建構護理倫理實踐進路。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嚴平(譯)(1992)。詮釋學。臺北市:桂冠。(Palmer R. E., 1969)

    二、英文文獻
    Bruner, J. S. (1986). Actual minds, possible world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zarniawska, B. (1997). Narrating the organization: Dramas of institutional identit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ase, S. E. (2005). Narrative inquiry: Multiple lenses, approaches, voices. In N. K. Denzin & Y. S. Lincoln (Eds.), The SAGE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pp. 660).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Ermarth, M. (1978). Wilhelm Dilthey: The critique of historical reas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Kelly, M. S. (2001). Discovering joy in sport: The process of becoming a kine-aesthetic bein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Inoue, S. (1984). A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sport experienc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Miller, W. L. & Crabtree, B. F. (1992). Primary care Research: A multimethod typology  and qualitative road map. In W. L. Crabtree & B. F. Miller (Eds.), 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p. 10).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Renneson, M. A. (2009). Thinking aesthetically: A proposal for regarding sport. Unpublished master’s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Toronto, Canada.

    三、其他資料
    電影:男人百分百(What Women Want)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