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孫晉英
Sun Ching-Ying
論文名稱: 從我國現行憲政體制論行政與立法之關係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cutive and Congress of our current Constitutionalism System
指導教授: 劉昊洲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26
中文關鍵詞: 總統制內閣制議會制半總統制雙首長制權力分立
英文關鍵詞: presidential system ., parliamentary system, bi-cephalic executive system, semi-presidential system, separation of power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25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民主政治的真諦就是主權在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所以說人民的權力是國家最高的權力,政府的權力來自人民的委託,而人民投票的過程就是授權的結果。我國自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後,因為政治環境變得詭譎複雜,更加上7次修憲的結果,造成現今中央政府體制紊亂,進而使立法與行政部門長期處在權力不均的衝突狀態,且該衝突的產生亦非單純是立法機關內部或行政機關個體因素所造成。
    現代民主法治國家的憲法,莫不以權力分立、融合與制衡原則,作為架構其中央政府體制的基本原則。大部分的民主國家都是將政府的權力,依據三權分立原則,區分為行政、立法與司法三權,並將此三種權力分別歸屬於不同的政府部門行使。在司法權方面,各國大都均已肯認、接受「司法獨立」的基本原則,但是在行政與立法權方面,各國間則仍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從英國式的議會內閣制,到美國式的總統制,乃至於以法國第五共和憲法為代表的所謂「雙首長制」等等,差異頗大。即令是所謂議會內閣制,在不同國家間也仍有相當大的制度差異。
    憲法學上討論中央政府體制時,一般是以總統制、內閣制(議會制)及所謂半總統制(雙首長制)為代表類型。雖然上述各項制度的差異,主要是在行政權的歸屬上。但是,中央政府體制的建立,必須同時討論行政與立法兩權的歸屬及制衡的設計。此外,又因為實務上我國的憲政及政府的運作與政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本文就是以上述三種主要的中央政府體制為軸心,擬探討在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行政與立法間的關係,並兼論其與政黨之關係,以期能對我國現行之中央政府體制的問題處有更深一層的瞭解,並試著提出一些建議。

    Abstract:
    The true meaning of democratic political is the sovereignty belongs to people. People is the national master, therefore people's authority is the national highest authority. Government's authority comes from people's turst, but the process of the people’s vote is the authorized result. Our country since 2000 first political party spell, because the political circumstances became complex and more 7 times unsuitable amending constitution, disorder the nowadays center government’s system. It causes the legislative and the administrative to be at a uneven conflict condition of the power for a long time. This conflict does not bring from the legislative or the administrative individual factor.
    The constitution of modern democratic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signed by separation or fusion and balance of powers are the basic principle which construct its center government’s system. Most of all democratic nations divide the power of government by the three separation of powers as a principle which is classified into three kinds of powers, the administrative, legislative and judicatory.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legislative and the administ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British parliamentary system, American presidential system and French semi-presidential system. Even the parliamentary system, there are also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Generally,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government styles which are presidential system, parliamentary system and semi-presidential system. Main difference is the adscription of administration in the three styles. We must think about the design of adscription and balance in both the legislative and the administrative at the same time when we discuss the center government’s system. Besides, in our country circumstances there is a deep relationship with the operation of our constitution and government. The thesis will use the three government styles as a axis to tre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cutive and congress of our current constitutional system-concurrent on the relationship with political party. For deepe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current central government system problem of my country, I would also try to give some suggestion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途徑、方法與架構…………………………………………8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0 第四節 名詞釋義與文獻探討……………………………………………11 第二章 主要政府體制中行政與立法之關係 ………………………21 第一節 總統制的行政與立法……………………………………………21 第二節 內閣制(議會制)的行政與立法………………………………40 第三節 半總統制(雙首長制)的行政與立法…………………………48 第四節 三種主要政府體制之比較………………………………………60 第三章 我國行政與立法關係的探討…………………………………69 第一節 有關總統與行政、立法關係的規定……………………………69 第二節 我國憲政變革中行政與立法的關係……………………………86 第三節 總統與行政、立法的三角問題…………………………………100 第四節 政黨與總統、行政、立法的關係………………………………135 第四章 行政與立法關係的運作與檢視………………………………163 第一節 權力分立與行政、立法關係的探討……………………………163 第二節 憲政環境下中央政府體制的省思………………………………170 第三節 總統與行政、立法在憲法體制中的定位與關係………………218 第四節 政黨在憲政及政府體制中的角色及責任………………………23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259 第一節 結論………………………………………………………………260 第二節 建議………………………………………………………………266 參考書目 ……………………………………………………………………273 表 次………………………………………………………………………Ⅳ 圖 次………………………………………………………………………Ⅴ 附 錄………………………………………………………………………Ⅵ 表 次 表2-1 半總統制的八種組合及政治穩定級數……………………………………60 表2-2 美、英、法與我國政府體制中總統、行政與立法關係比較表…………62 表4-1 法國第五共和憲法有關總統、政府(總理)及國會的職權……………185 表4-2 中華民國憲法及增修條文有關總統、行政院(院長)及立法院(國會) 的職權………………………………………………………………………198 表4-3 我國與法國制衡機制類型比較……………………………………………211 表5-1 總統得票率與政府體制換軌機制配套方式………………………………266 圖 次 圖4-1 五權分立的中央政府體制組織架構圖……………………………………222 圖4-2 1991-2007年修憲後的中央政府體制組織架構圖 ………………………222 圖4-3 提高立法院憲法地位後的模擬架構………………………………………224 圖4-4 加入政黨後的模擬結構……………………………………………………225 圖4-5 將考試院與監察院的功能各自併回行政院與立法院,並將司法院獨 立後的模擬結構 ……………………………………………………………227 附 錄 附錄一 中華民國憲法摘要 ………………………………………………291 附錄二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299 附錄三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301 附錄四 1958年10月4日法國第五共和憲法摘要………………………306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王金平(2003),〈多黨生態下的立法院--談立法院黨團運作〉,《立法院院聞月刊》,第31卷,第 2期,頁10-21。
    王昭明(1995),《王昭明回憶錄》,台北:時報。
    王業立(2000),〈總統直選對憲政運作之影響〉,《九七修憲與憲政發展學術研討會》,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頁10-23。
    王業立(2001),〈總統直選與憲政運作〉,《理論與政策》,第15卷,第3期,頁1-17。
    王業立、陳坤森(2001),〈聯合內閣的類型與成因之分析〉,收錄於蘇永欽主編《聯合政府:台灣民主體制的新選擇?》,台北: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頁
    7-9。
    王業立(2002),〈國會中的政黨角色與黨團運作〉,《月旦法學》,第86期,頁82-96。
    王維芳(2002),〈半總統制下的政治穩定:以中華民國為例〉,《遠景基金會季刊》第3卷,第3期,頁47-74。
    朱志宏譯(1986),〈紐西蘭的民主與權力〉,《國會譯叢 (十五)》,台北: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頁45-52。
    朱雲漢(1993),〈法國憲政體制對我國憲改的啟示〉,《國家政策雙週刊》,第73期,頁3-9。
    朱雲漢(1994),〈解讀法國第五共和憲政體制〉,《律師雜誌》,第179期,頁21-25。
    任德厚譯(1985),〈國會與立法〉,《國會譯叢 (十二)》,台北: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頁157-179。
    沈有忠(2005),〈制度制約下的行政與立法關係:以我國九七憲改後的憲政運作為例〉,《政治科學論叢》,第23期,頁27-60。
    李文志譯(1990),〈英國的內閣制度〉,《憲政思潮》,第90期,頁73-80。
    李孔智(1997),〈論法國半總統制與我國國發會設計之總統與國會關係之比較〉,《立法院院聞月刊》,第25卷,第6期,頁39-46。
    李念祖(2001),〈憲政主義與民主鞏固--論我國雙首長制憲法對於政治部門的控制〉,收錄於陳健民與周育仁編,《九七修憲與憲政發展》,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頁86-107。
    李念祖(2000),〈憲政主義在台灣的發展與政治影響:憲法取代國王權威的半世紀回顧〉,《法令月刊》,第51卷,第10期,頁162-166。
    李春福(2000),〈法國「半總統制」與「左右共治」經驗之啟示〉,《軍法專刊》,第46卷,第2期,頁30-38。
    李建良(2000),〈論停建核四的憲法爭議》,《月旦法學》,第67期,頁37-49。
    李炳南(1994),《憲政改革與國民大會》,台北:月旦法學。
    李炳南(1997),《第一階段憲政改革之研究》,台北:揚智。
    李炳南、曾建元(1998),〈第四次修憲重大修憲議題的政治邏輯與法理分析〉,《憲政時代》,第24卷,第2期,頁l-36。
    李素貞(1995),〈當前我國憲政體制組成聯合內閣之探討:兼論總統、行與立法之關係〉,《立法院院聞月刊》,第23卷,第9期,頁51-62。
    李國雄(1991),〈總統、行政院、立法院三者之間的關係〉,引自荊知仁等編《憲政改革芻議》,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頁98-100。
    李國雄(2002),〈總統制、議會內閣制及雙首長的探討〉,收錄於高朗、隋杜卿編《憲政體制與總統權力》,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頁9-26。
    李鴻禧(1995),《憲法教室》,台北:月旦法學。
    芮正杲(1992),《法國憲法與雙首長制》,台北:白雲。
    宋浚博(2003),《憲政改革中行政與立法關係之研究-論行政院院長同意權取消之影響》,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自版。
    呂炳寬(2004),《我國與法國憲政體制之比較研究》,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呂炳寬(2001),〈憲法變遷與司法審查〉,《中台學報》,第12期,頁188-189。
    吳玉山(2002b),〈半總統制多黨體系下總統組閣抉擇之研究:民國九十年國會大選後台灣的憲政發展〉,收錄於薛天棟主編《台灣的未來》,台北:華泰,頁 9-33。
    吳庚(1994),〈修憲問題研討會〉,《憲政時代》,第19卷,第4期,頁29-37。
    吳東野(1996),〈「半總統制」政府體系的理論與實際〉,《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8期,頁37-49。
    吳重禮(2006),〈憲政設計、政黨政治與權力分立:美國分立政府的運作經驗及其啟示〉,《問題與研究》,第45卷,第3期,頁133-166。
    宋筱文(1993),〈釋內閣制、總統制與半總統制〉,《政治評論》,第603期,頁18-19。
    岳瑞麒、吳重禮(2006),〈「分立政府」對於兩岸政策影響之初探:以1996-2004年行政與立法互動關係為例〉,《遠景基金會季刊》,第7卷,第1期,頁1-52。
    林水波(2002),〈多黨體系,政府組成與府院關係(上)〉,《立法院院聞月刊》,第30卷,第3期,頁28-37。
    林水波(2002),〈多黨體系,政府組成與府院關係(下)〉,《立法院院聞月刊》,第30卷,第4期,頁17-34。
    林水波(2006),〈認識政黨的多元面向〉,《立法院院聞月刊》,第34卷,第4期,頁42-59。
    林水吉(2002),《由憲政主義原理析論我國六次修憲之憲政選擇》,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自版。
    林佳龍(2001),〈台灣半總統制的缺失與改進:論總統、閣揆與國會的三角關係〉,收錄於明居正、高朗主編《憲政體制新走向》。台北: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頁325-335。
    林秋山譯(1986),〈韓國的憲政制度〉,《國會譯叢 (十六)》,台北: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頁54-72。
    林紀東(1989),《比較憲法》,臺北,五南。
    林紀東(1992),《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二)》,台北:三民。
    林崇義(2000),《中華民國憲法形成與其發展之研究》,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自版。
    林振春(1993),〈衝突管理理論及其在團體中的應用〉,《社會教育學刊》,第22期,頁74-75。
    林欽榮(2004),《組織理論與管理》,台北:揚智。
    林國棟(2005),〈中華民國政府體制發展趨勢的後現代觀點〉,《黃埔學報》,第49期,頁35-48。
    林濁水(1997),〈「半總統制」憲政運作展望〉,《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57期,頁8-10。
    林繼文(2001),〈從憲政工程學的角度論行政權之改革〉,《國策專刊》,第18期,頁8-10。
    林繼文(2003),〈憲法作為一種制度〉,《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頁35-74。
    林繼文(2000),〈半總統制下的三角政治均衡〉,《政治制度》,台北:中央研究院,頁136-168。
    周育仁(1996),〈總統直選對我國憲政體制之影響〉,《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8期,頁62-74。
    周育仁(2001),〈憲政體制何去何從?-建構總統制與內閣換軌機制〉,收錄於明居正、高朗主編《憲政體制新走向》,台北: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頁1-26。
    周育仁(2001),〈九七修憲後中央政府體制之定位〉,收錄於陳建民與周育仁編《九七修憲與憲政發展》,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頁37-50、78-95。
    周育仁(2002),〈少數政府對行政立法互動之影響〉,《國政策論壇》,第2卷,第6期,頁191-203。
    周育仁(2005),〈即使民親組閣總統,請尊重組閣權〉,《國政評論》,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頁38-56。
    周陽山(1990),〈憲政體制與政黨體系的互動關係〉,《九○年代國民黨的挑戰與回應學衛研討會論文》,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頁36-42。
    周陽山(1996),〈總統制、議會制、半總統制與政治穩定〉,《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8期,頁50-61。
    胡佛(1998),《憲政結構與政府體制》,台北:三民。
    胡祖慶(1991),《政治學》,台北:五南。
    胡祖慶(2000),〈聯合政府的理論與實踐--法國經驗〉,《新野論壇》,第2期,頁53-73。
    荊知仁主編(1984),〈憲法變遷與憲政成長〉,《憲法變遷與憲政成長》,台北:國 民大會,頁1-3。
    荊知仁 (1985),《中國立憲史》,台北,聯經。
    荊知仁 (1993),《美國憲法與憲政》,台北:三民。
    高朗(1991),〈總統、行政院、立法院的關係應該怎樣調整〉,引自荊知仁等編《憲政改革芻議》,台北:政大法學院,頁70-71。
    高朗(1992),〈從修憲後總統權力看政府體制問題〉《中山社會科學季刊》,第7卷,第2期,頁18-19。
    高朗(2001),〈評析少數政府與聯合政府出現的時機與條件〉,收錄於陳健民與與周育仁編《九七修憲與憲政發展》,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頁37-58。
    倪炎元(1995),〈擺盪在內閣制與總統制之間:從憲政實踐與修憲競合歷程看
    台灣憲政體制定位的困境〉,《政治學報》,第25期,頁147-162。
    徐正戎(2000),〈「左右共治」憲政體制之初探:兼論法、我兩國之比較〉,《台大法學論叢》,第30卷,第l期,頁1-43。
    徐正戎(2000),〈『左右共治』--『雙首長制之宿命』?〉,《政策月刊》,第59期,頁7-12。
    徐正戎,呂炳寬(2002),〈九七憲改後的憲政運作〉,《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l期,頁1-24。
    連雋偉(2005),〈衝突或合作?:以「總統-國會型」及「總理-總統型」分析法國與我國的半總統制〉,《理論與政策》,第18卷,第1期,頁151-166。
    張台麟(1995),《法國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
    張台麟(1995),〈法國第五共和制憲過程與憲法主要變革〉,《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4期,頁69-78。
    張台麟(2000),〈法國總統在聯合政府組成與決策中扮演之角色〉,《新野論壇》,第2期,頁39-67。
    張台麟(2001),〈從法國共治經驗看我國未來聯合政府之走向〉,《國家政策論 壇》,第1卷,第5期,頁58-63。
    張台麟(2002),〈法國總統的權力基礎與實際運作〉,收錄於高朗、隋杜卿編《憲政體制與總統權力》,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頁269-302。
    張君勱(1971),《中華民國民主憲法十講》,台北:台彎商務。
    張果為(1962),〈我國行憲政府的機構〉《憲法論文集(二)》,台北,國民大會秘書處,頁327-348。
    張治安(1993),《中華民國憲法最新釋義》,台北:標緻。
    張世熒(1996),〈論總統直選後我國中央政制之演變〉,《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學報》,第5期,頁63-79。
    陳淞山(1994),《國會制度解讀:國會權力遊戲手冊》,台北:月旦法學。
    陳新民主撰(2002),《1990年~2000年台灣修憲紀實》,台北:學林。
    陳坤森(1993),《當代民主類型與政治》,台北:桂冠。
    陳宏隆(2000),《半總統制下行政與立法衝突解決之憲政機制--以法國和台灣的比較研究為例》,束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自版。
    陳志華(2002),〈「雙首長制」的迷思:突破總統制的侷限與改革趨向〉,《行政暨政策學報》,第34期,頁1-34。
    陳隆志(1999),〈公民投票、創制複決制度與國家安全〉,《公民投票與台灣前途》,《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頁17-31。
    陳俊明(2001),〈民進黨黨政關係初探〉,《國策研究院國政研究報告》,第1卷,第3期,頁39-46。
    陳銘祥(2001),〈現行制度下總統的定位與展望〉,《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6期,頁19-28。
    陳愛娥(2001),〈我國現行憲法下總統角色的定位:單純國家統一的象徵或真正的政府首長〉,《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6期,頁7-18。
    陳慈陽(2004),〈憲政改造工程:行政與立法關係憲法定位之研究〉,《月旦法學》,第109期,頁100-109。
    許志雄(1996),〈總統直選的民主效用:兼論中央政府體制的定位與問題〉,《月旦法學》,第12期,頁17-20。
    許志雄等(1999),《現代憲法論》,台北:元照。
    許志雄(2000),〈政黨輪替在我國憲政發展上的意義:從統治機構論的角度分析〉,《月旦法學》,第61期,頁26-39。
    許南雄(2000),《行政學術語詮釋》,台北:商鼎。
    許清閔(2004),《變遷中的行政-立法關係:以立法院為研究》,東海大學政治系碩士論文,自版。
    許祥玲(1999),《我國總統緊急命令權之研究-修憲前後之比較分析》,東海大學政治系碩士論文,自版。
    盛杏湲(2003),〈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在立法過程中的影響力:一致政府與分立政府的比較〉,《台灣政治學刊》,第7卷,第2期,頁51-105。
    郭正亮(1996),〈尋求總統和國會的平衡:雙首長制對台灣憲改的時代意義〉,《問題與研究》,第86卷,第7期,頁56-72。
    郭祥瑞(2004),〈我國議會政治衝突問題與政黨協商機制之研究--以衝突管理為觀點〉,《師大政治論叢》,第2期,頁145-156。
    湯德宗(1998),《權力分立新論》,台北:三民。
    湯德宗(1998),〈論九七修憲後的權力分立:憲改工程的另類選擇〉,《臺大法學論叢》,第27卷,第2期,頁40-52、135-178。
    湯德宗(2002),〈憲法結構與違憲審查--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五二○號解釋評釋〉,《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三輯下冊》,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頁307 -350。
    湯德宗(2004),〈以行政立法兩權為中心〉,《月旦法學》,第109期,頁74-88。
    湯德宗(2004),〈新世紀憲改藍圖:以行政立法兩權為中心〉,《月旦法學》,第109期,頁74-88。
    曾建元、李炳南(1998),〈第四次修憲之研究--政黨政治過程與制度後果(下) 〉《立法院院聞月刊》,頁16-34。
    曾建元、謝秉憲(2002),《總統與國會》,台北:韋伯。
    隋杜卿(2001),《中華民國的憲政工程--以雙首長制為中心的探討》,台北:韋伯。
    葛永光(2000),〈菁英抉擇與制度選擇:總統制、內閣制、抑或雙首長制?〉,《政策月刊》,第59期,頁13-16。
    葛永光(2001),〈從博奕理論分析聯合政府〉,收錄於蘇永欽主編《政黨重組,台灣民主政治的再出發?》,台北:瀚盧,頁51-86。
    彭天豪(1999),《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改革之研究》,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自版。
    黃正銘(1962),〈我國行憲政府的機構〉《憲法論文集(二)》,台北,國民大會秘書處,頁187-206。
    黃年(1998),《李登輝的憲法變奏曲》,台北:聯經。
    黃德福(2000),〈少數政府與責任政治:台灣「半總統制」之下的政黨競爭〉,
    《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12期,頁1-24。
    黃昆輝等編(1997),《國家發展會議實錄》,臺北:國發會秘書處。
    黃秀瑞(2003),〈少數政府在國會的困境〉,《台灣政治學刊》,第7卷,第2期,頁39-40。
    黃國鐘(1996),〈國會改革與政黨政治〉,《律師通訊》,頁11-13。
    黃維幸(2005),〈回歸基本:從真調會條例憲法解釋案論行政與立法關係和權力分立〉,《法令月刊》,第56卷,第2期,頁4-17。
    黃維幸(2005),〈步履艱難的統統:論行政與立法的對立及套解〉,《法令月刊》,第56卷,第4期,頁4-28。
    黃榮富(1998) ,《公共管理》,台北市:商鼎。
    游盈隆(1996),《民意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法學。
    雷飛龍主稿(1991),〈英美日三國國會黨鞭制度〉,《理論與政策雜誌社》,頁2-22。
    雷飛龍(1998),《比較憲政工程》,台北:國立編譯館。
    楊日旭、魏德焜等編(1987),《憲政獨裁》,台北:黎明。
    楊日青(2000),〈六次修憲及政黨生態變遷對政府體制的影響〉,《政策月刊》,第59期,頁21-25。
    楊仁壽、許碧芬、俞慧芸(2005),《組織理論與管理》,台北:雙葉。
    楊鈞池(2001),〈聯合政府賴多數民意〉,《國家政策論壇》,第5期,頁67-85。
    楊婉瑩(2003),〈一致性到分立性政府的政黨合作與衝突:以第四屆立法院為例〉,《東吳政治學報》,第16期,頁47-93。
    葉淑媚(2000),《我國憲政體制之選擇1990~2000》,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自版。
    葉陽明(2000),〈聯合政府的理論與實踐--德國經驗〉,《新野論壇》,第2期,頁44。
    詹中原主編(1994),《權力遊戲規則:國會與公共政策》,台北:五南。
    董翔飛(1983),〈政黨在立法過程中所扮演之角色〉,《從現代政治思潮看政黨政治之運作》,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考核紀律委員會主編,頁159-170。
    管碧玲、陳鳳瑜(2000),〈當前「行政-立法」權力分立的困境〉,《研考雙月刊》,第30卷,第6期,頁55-63。
    齊光裕(1998),《中華民國的憲政發展》,台北:揚智。
    齊思賢(2001),《葛林斯班傳》,台北:時報。
    趙竹成(2002),《俄羅斯聯邦體制的憲政基礎及其衝突》,台北:韋伯。
    鄭敦化、許文英等編(2004),〈民主臺灣之政黨:比較觀點〉,《臺灣民主季刊》,第1卷,第1期,頁27-40。
    薛化元(1997),〈中華民國憲政藍圖的歷史演變:以行政權為中心的考察〉,《月旦法學》,第26期,頁10-22。
    劉嘉帝(1990),《法國憲政共治之研究》,台北:台灣商務。
    劉慶瑞(1996),《中華民國憲法要義》,自版。
    薩孟武(1974),《中華民國憲法新論》,台北:三民。
    盧瑞鍾(1995),《內閣制優越論》,自版。
    謝淑斐(2000),《聯邦論》,台北:貓頭鷹。
    謝瀛洲(1976),《中華民國憲法論》,自版。
    魏千峰(2000),〈第三波民主潮下之憲政改革,台彎與捷克之比較〉,《思與言》,第38卷,第1期,頁16-20。
    蘇永欽(1994),《走向憲政主義》,台北:聯經。
    羅志淵(1962) ,〈國家緊急權與自由權〉《憲法論文集(二)》,台北,國民大會秘書處,頁47-102。
    顧忠華、金恆偉編(2004),《憲法大對決--九七修憲的教訓》,台北:桂冠。
    報紙部分
    台灣日報,〈扁:總統制就是總統制不能混浠-未來憲改將對於我國採行的體制做一個選擇〉,《台灣日報》,2004.12.23,版3。
    何博文、蕭旭岑,〈增加席次 改內閣制 五黨派立委串連修憲〉,《中國時報》2006.04.27,版A1。
    林漢洲,〈增加席次 改內閣制 五黨派立委串連修憲〉,《中華日報》,2003.06.13,版1。
    林濁水,〈民意論壇〉,《中國時報》,2001.8.29,版15。
    周育仁,〈全民政府降格變立院行政局?〉,《聯合報》,2000.6.24,版2。
    周育仁,〈執政者是憲政體制的亂源〉,《中華日報》,2000.10.2,版2。
    周德惠,〈劉泰英:閣揆是總統幕僚長〉,《中國時報》,1999.8.16,版4。
    徐正戎,〈倒閣案,回歸憲政制度的利多〉,《聯合報》,1999.3.2,版15。
    陳素玲、羅曉荷,〈在野竅促閣揆挺直腰悍〉,《聯合報》,1999.3.3,版2。
    陳水扁,〈結合在野力量成為穩定多數〉,《中時晚報》,2002.5.6,版1。
    陳財官,〈張俊雄:政黨不能為所欲為〉,《台灣時報》,2007.5.16,版2。
    隋杜卿,〈我國政治環境 未具分裂政府條件〉《聯合報》,2000.10.7,版15。
    蔡惠萍,〈蔡同榮宴王金平 推銷內閣制 主流聯盟共識:馬若當選總統 民進黨可力拚國會多數 繼續組閣牽制馬〉,《聯合報》,2006.3.23,版10。
    蔡詩萍,〈別讓關鍵少數勒住脖子〉,《聯合報》,2001.9.28,版4。
    楊日青,〈放棄民粹思維 立院多數組閣〉,《中央日報》,2001.6.25,版3。
    廖元豪,〈總統制與單一選區兩票制的扞格〉,《聯合報》,2001.12.20,版15。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1997.6.07,版2。
    聯合報,〈太平之旅:外交盛事與內政警訊〉,《聯合報》,1997.9.18,版2。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2000.4.25,版2。
    聯合報,〈總統制?請問總統的權力法源何在!〉,《聯合報》,2001.5.3,版2。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2001.7.11,版2。
    蘇永欽,〈清流共治?左右共治?聯合共治?〉,《中國時報》,2000.3.23,版15。
    蘇永欽,〈少數政府挑不動千斤重擔〉,《中國時報》,2000.6.18,版15。
    羅曉荷,〈林義雄:閣揆是總統的執行長」〉,《聯合報》,2000.5.5,版4。
    網路部分
    立法院(2007),〈中華民國憲法〉,網路資料,http://lis.ly.gov.tw/lghtml/lawstat/html/0410100.htm,2007/03/19。
    公共電視(2007),〈憲法改造與公民社會〉,《知識的饗宴 遇見科學》,網路資料,http://www.pts.org.tw/~web01/knowledge/02.htm,2007/01/16。
    余元傑(2002),〈從總預算案爭議論行政立法兩院關係〉,《國政評論》,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1/CL-C-091-117.htm,2006/11/7。
    吳志中(2004),〈台灣特殊總統制與法國半總統制的比較〉,網路資料,http://www.inpr.org.tw/publish/pdf/m16_5.pdf,2007/02/12。
    吳志光(2006),網路資料,http://www.21cra.org.tw/upload/library/20060511_3.pdf,2007/03/26。
    周育仁(2000),〈執政者是憲政體制的亂源〉,《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http://www.npf.org.tw/particle-81-1.html,2006/11/20。
    周育仁(2000),〈憲政體制何去何從?-建構總統制與內閣換軌機制〉,《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http://www.npf.org.tw/particle-397-2.html,2006/08/02。
    周育仁(2001),〈主政者的憲政謬思〉,《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CL/090/C/CL-C-090-009.htm,2007/02/19。
    周育仁(2001),〈立法院亂象之根源及因應策略〉,《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http://www.npf.org.tw/particle-570-2.html,2006/12/25。
    周育仁(2001),〈以憲政體制為基礎建構政府〉,《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http://www.npf.org.tw/particle-600-1.html,2006/10/22。
    周育仁(2001),〈聯合政府之建立必須制度化〉,《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http://www.npf.org.tw/particle-589-1.html,2006/09/21。
    周育仁(2001),〈總統應釋放權力,立院應善盡職責〉,《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http://www.npf.org.tw/particle-602-1.html,2007/01/24。
    周育仁(2005),〈建立行政立法合一的政府體制〉,《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3/CL-R-093-006.htm,2006/09/28。
    周育仁(2005),〈建構多數政府的憲政基礎〉,《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4/CL-R-094-015.htm,2006/11/30。
    施正鋒(2001),〈分裂政府下行政與國會的關係〉,網路資料,http://www.taiwanesevoice.net/cyber/07/20010810c.htm,2006/10/03。
    施正鋒(2006),〈憲政體制的選擇〉,網路資料,http://mail.tku.edu.tw/cfshih/politics%20observation/其他文稿/20060727/20060727.htm,2006/12/27。
    孫中山學術研究資訊網(2007),〈萬能的政府〉,《民權主義》,http://sun.yatsen.gov.tw/content.php?cid=S01_03_03_02,2007/1/27。
    張世熒(2004),銘傳大學網站,
    http:// www.mcu.edu.tw/department/genedu/faculty,2006/08/02。
    陳朝政(2005),〈論立法院如何強化對行政權的監督〉,《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4/IA-B-094-003.htm,2007/03/23。
    陳水扁(2000),〈總統就職演說:「台灣站起來—迎接向上提升的新時代」〉,總統府網站,httP:/www.oop.gov.tw/1_president/index.html>,2007/02/03。
    陳水扁(2000),〈總統出席民主進步黨第九屆第一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致詞〉,總統府網站,http:<http:// www.oop.gov.tw/1_Presldent/index.html,2006/11/15。
    陳健民(2002),〈「總統制」修憲研究初探〉,《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http://www.npf.org.tw/monthly/00202/theme-001.htm,2006/08/03。
    陳怡如(2004),〈我國憲政體制運作策略之動態分析〉,網路資料,
    http://home.kimo.com.tw/jyfd6113/con34.htm,2006/08/02。
    網路資料,〈1958年10月4日法國第五共和憲法摘要〉, http://www2.seeder.net/sun0620/demodoc/francecons1958part.htm,2007/03/19。
    黃昭元(2005),〈以權責分明的總統制建構台灣的中央政府體制〉,網路資料,http://www.hi-on.org.tw/nbut/0zerngzheq/develope/saturday/109304.htm,2006/08/02。
    黃爾璇,網路資料,http://www.wufi.org.tw/ng/page_c_14.htm,2007/4/20。
    隋杜卿(2002),〈我國現行中央政府體制的定位、爭議與前瞻〉,《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http://www.npf.org.tw/monthly/00202/theme-039.htm,2006/08/03。
    隋杜卿(2002),〈總統制修憲 所為何來?〉,《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1/CL-C-091-013.htm,2006/08/02 。
    黃錦堂(2004),〈台灣雙首長制的內涵--向總統制或向內閣制傾斜?〉,臺灣大學網站,http://ccms.ntu.edu.tw/~hwngntn/20041217twsemipresidentalism.htm,2006/8/2。
    彭錦鵬(2002) ,〈總統制可取嗎?〉,《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C-091-117.htm,2006/08/02。
    楊日青(2001),〈放棄民粹思維 立院多數組閣〉,《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0/CL-P-090-013.htm,2006/11/06。
    蔡宏明(2003),〈增進行政立法良性互動與立法效能的策略〉,經濟部網站,http://www.moea.gov.tw/~ecobook/season/sp061.htm,2006/09/08。
    黎家維(2005),〈我國公投法提案連署門檻一點都不高!〉,《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4/CL-C-094-070.htm,2007/03/24。
    劉淑惠(2007),〈第三屆立法院運作的展望〉,網路資料,http://www.inpr.org.tw/publish/pdf/129_2.pdf,2007/02/27。
    外文部分
    Almond, G..A. and G..B. Powell Jr. (1996), Comparative Politics:A Theoretical Framework. New York: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Anderson, James E.(1984), Public Policy-making, 3rd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Bahro, Horst H.(1999), “Virtues and Vices of Semi-presidential Government,”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and Philosophy, 11(l), pp.l-37.
    Danziger, James N.(1991), Understanding the Political World: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New York: Longman.
    Powell, G.Bingham Jr.(1992), Contemporary Democracies Participation, Stability and Violenc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londel, Jean(1955), Comparative Government:An Introduction, New York:Prentice-Hall.
    Bell, John(1992), French Constitional Law, Oxford:Claredon Press.
    Knapp, A. and V. Wright,(2001), The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of France, London:Routledge.
    Laver, Michael and Norman Schofield (1990), Multiparty Government.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inz, Juan J.(1994), “Presidential or Parliamentary Democracy:Does It Make a Difference?,” in Juan J. Linz and Arturo Valenzuela (eds.), The Failure of Presidential Democracy, 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Lijphart, Arend(1999), Patterns of Democray:Government Forms and Performance in Thirty-Six Countries. New Haven, CT:Yale University Press.
    Lupia, Arthur and Kaare Strom (1995), “Coalition Termination and the Strategic Timing of Parliamentary Election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89(3), pp.648-665。
    Shugart, Matthew S. & John M. Carey (1992), Presidents and Assemblies:Constitutionlal Design and Electoral Dynamics,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uverger, Maurice (1980), “A New Political System Model:Semi Presidental Government,” in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 pp.186-190.
    Metcalf, Lee Kendall(2000),“Measuring Presidential Power,”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33(5) , pp.660-685.
    Poulard, Jean V.(1990),”The French Double Executiveand the Experience of Cohabitation,”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105(2) , pp. 243-267.
    Bone, R. C.(1972), Action and Organization:An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Political Science, N.Y.:Harper & How, Publishers.
    Stepan, Alfred and Cindy Skach(1993),“Constitutional Frameworks and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Parliamentarianism versus Presidentialism,” World Politics, Vol 46, No.1(October), pp.1-22.
    Strom, Kare(1990), Minority Government and Majority Rule,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