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怡蒨
論文名稱: 台灣文化行銷與國家認同的問題─2004年交通部觀光局輔導「台灣地區十一項大型地方節慶活動」探討
指導教授: 楊樹煌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9
中文關鍵詞: 文化行銷國家認同地方節慶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0下載:1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2004年觀光局策劃的「台灣地區十二項大型地方節慶活動」為研究對象,以瞭解在舉辦地方文化節慶活動背後,關於文化行銷以及建立國家認同之間的關連。本文認為文化具有進行團體分類、凝聚團體意識、建立團體認同的功能,而認同的形成必須透過持續性的社會活動來維繫。而節慶活動在台灣往往扮演了促進地方觀光經濟發展以及建立國家認同的雙重任務,並透過社區動員、再符號化、機制化三種方式來達成目標。「台灣地區十二項大型地方節慶活動」展現了國家企圖以「文化公民權」的理念為基礎,以文化來超越台灣社會由於族群、政黨、地域…所造成的社會衝突,並企圖建立一個立基於文化與美學的公民共同體社會。但是由於台灣的公民意識薄弱,在文化政策執行上,官方引導的角色太強烈,常常使得文化節慶活動中政治和經濟的目標相互衝突,或者政治考量凌駕於文化發展之上,反而不利於地方文化的發展。

    目 錄 目 錄 1 圖表目錄 3 第一章 緒 論 5 第一節 研究動機 5 第二節 研究問題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 8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章節 9 第五節 研究限制 9 第六節 預期貢獻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概念分析 11 第一節 文化:觀念與儀式 11 眾說紛紜的文化 11 表2-1-1英語「culture(文化)」定義的演變 12 文化、認同與儀式 13 第二節 國家認同與認同建構 15 認同的意義 15 國家認同的三個面向 16 社群主義觀點的文化認同 17 第三節 節慶與文化實踐 19 節慶的意義 19 表2-3-1節慶特性 20 節慶活動與文化觀光 21 表2-3-2 節慶活動類型 22 第四節 國家認同與文化政策 23 什麼是文化政策? 23 台灣文化政策的演變 24 表2-4-1各黨文化宣言異同 24 表2-4-2 行政院文建會歷任主委施政方針 25 表2-4-3 文化建設相關重大紀事 28 表2-4-5 台灣地區文化政策工作項目歷程 28 台灣文化政策中的社群主義內涵 30 第五節 結論 31 第三章 2004年「台灣地區十二項大型地方節慶活動」之探討 33 第一節 「十二大地方節慶活動」簡介 33 社區總體營造運動的影響 33 觀光客倍增計畫與2004台灣觀光年 34 「十二大地方節慶活動」簡述與分類 36 表3-1-1 2004年台灣十二大地方節慶類別歸納 44 第二節 文化節慶 45 四月苗栗假面藝術節 45 七月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 47 八月台東南島文化節 49 第三節 傳統節慶轉化活動 50 二月台灣燈會 50 三月高雄內門宋江陣 51 六月台灣慶端陽龍舟賽 52 九月基隆中元祭 53 第四節 產業節慶: 53 五月三義木雕藝術節 53 十月花蓮國際石雕藝術節 54 十一月風帆海鱺觀光節 55 十二月高雄國際鋼雕藝術節 56 第五節 創意節慶 57 什麼是創意節慶 57 墾丁風鈴季 57 第六節 結論 59 第四章 文化節慶中的國家認同建構 61 第一節 批評的批評:檢視對文化節慶活動的檢討 61 對「全台瘋節慶」的檢討 61 未被檢視的面向:國家認同 63 國家認同建構與節慶活動 64 第二節 節慶活動中的國家認同建構 66 社區動員 67 再符號化 69 機制化 71 第三節 結論 73 第五章 結 論 75 第一節 從文化公民權角度看節慶 75 文化公民權運動宣言 75 文化公民權的內涵 77 節慶活動與文化公民權實踐 78 第二節 節慶文化行銷與國家認同建構的碰撞 79 政治與經濟的衝突 79 政策引導的侷限 80 由節慶看台灣的文化公民權實踐 81 第三節 結論 82 參考文獻 84 圖表目錄 表2-1-1 英語「culture(文化)」定義的演變 …………………..12 表2-3-1 節慶特性………………………………………………….20 表2-3-2 節慶活動類型………………….. ………………………..22 表2-4-1 各黨文化宣言異同………………….. …………………..24 表2-4-2 行政院文建會歷任主委施政方針……………………….25 表2-4-3 文化建設相關重大紀事………………….. ……………..28 表2-4-5 台灣地區文化政策工作項目歷程……………………….28 表3-1-1 2004年台灣十二大地方節慶類別歸納…………………44

    參考文獻
    Castells,2002,《認同的力量》,夏鑄九、黃麗玲校譯。台北:唐山。
    David Throsby,2003,《文化經濟學》,張維倫等翻譯,典藏藝術家庭出版社,2003年10月18日出版。
    Philip Smith,2004,《文化理論的面貌》,翻譯:林宗德,韋伯文化出版
    Raymond Williams(雷蒙威廉士),1989,《文化與社會:1780至1950年英國文化觀念之發展》,彭淮棟翻譯,台北聯經出版。
    Toby Miller/George Yudice,2006,《文化政策》蔣淑貞、馮建三翻譯,台北:巨流出版 /國立編譯館,2006年3月初版一刷
    于國華,2001,〈八十萬人次的意義〉,民生報90.8.23.(四)A8版
    文建會,2004,〈文化公民權運動宣言〉,2004年7月20日
    交通部觀光局,2004,〈2004台灣觀光年工作計畫〉,http://admin.taiwan.net.tw/public/File/200411/2004.htm
    朱婉寧,2005,《台灣文化觀光中的認同建構-以客家桐花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七月。
    江宜樺,1997,《自由民主體制下的國家認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十五期,1997年3月
    ---2001,《自由民主的理路》,台北聯經出版社。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97,《跨世紀國家建設計畫》。
    何榮幸等,2006,〈全台飆節慶〉,何榮幸、陳嘉宏、黎珍珍、高有智、何博文、林諭林、范姜泰基、曾薏蘋合著,2006年3月6日中國時報二版
    李明宗,2002,《當代台灣節慶活動的形貌-休閒社會學詮釋觀點的提擬》,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
    李杰穎,2006,《以相思林之名—東海大學校園空間運動史(1987—2005)》,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7月。
    林姮妤,2003,《台灣國家認同爭議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1996,《全國全國文化生活圈整體規劃先期研究案-全國文化生活圈文化硬體(展演)設施發展綱要計畫》,行政院文建會委託。
    郭為藩,2006,《全球視野的文化政策》,台北:心理出版社
    陳其南,2004,〈21世紀文建會的責任與任務〉,文建會主委就職文稿,2004年5月21日。
    —2006,《國族主義到文化公民台灣文化政策初探2004-2005》,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2006年1月25日出版
    陳郁秀,2004,《2004年文化白皮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2004年3月
    陳瀅巧,2006,《圖解文化研究》,易博士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曾德錦,2005,《文化機構—文化行政管理前輩經驗談》,台北:四海 國立歷史博物館
    游書寧,2006,《文化行銷:以屏東縣藝術節慶為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黃居正,2006,《國家構建與國族認同-加拿大經驗》,國家認同之文化論述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2006年6月10-11日。
    黃忠華,2005,《節慶觀光活動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台東南島文化節為例》,台中健康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葉碧華,1999,《大型觀光節慶活動效益評估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漢寶德,2006,《漢寶德談文化》,台北:典藏
    劉永逸,2008,《台灣政黨輪替前後文化政策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龍應台,2008,〈文化是什麼?〉,中國時報,2008年5月5日、6日。
    蘇昭英,2001,〈國際文化活動的兩種模式──內發型的宜蘭和工具目的型的台北〉,一聯合報90.7.29(日)11版
    —2001,《文化論述與文化政策:戰後台灣文化政策轉型的邏輯》,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8月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