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雅雯
論文名稱: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三德》研究
指導教授: 季旭昇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24
中文關鍵詞: 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上博五三德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8下載:4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共分為四章:
    第一章〈緒論〉,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說明本篇論文撰寫《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三德〉竹書的理由與目的;第二節「研究方法」,說明撰寫本篇論文時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三節為「《三德》研究回顧」,回顧學者們對於《三德》的研究成果,並整理成「《三德》研究成果一覽表」;第四節為「論文架構」,說明本論文之架構。
    第二章「《三德》簡的形制與編聯」,第一節為「竹簡的形制與保存情形」,說明簡文的形制、編聯及保存情形;第二節為「諸家學者及本之編聯排序」。
    第三章為「《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三德》」考釋,是本文的重心,將上博〈三德〉全文分為十三節,進行考釋文字及訓讀工作。
    第四章為〈結論〉,第一節為「論《三德》的思想歸屬」,試圖就簡文所呈現的資料,探討《三德》的思想。第二節為「本論文的研究成果」,條列說明本論文的研究成果。第三節為「本論文的待解決問題」,條列說明本論文的待解決之問題。

    目錄………………………………………………………………………………Ⅰ 凡例………………………………………………………………………………Ⅲ 第一章 緒論……………………………………………………………………0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001 第二節 研究方法……………………………………………………………003 第三節 《三德》研究回顧…………………………………………………004 第二章《三德》簡的形制及編聯 ……………………………………………015 第一節 竹簡的形制與保存情形 ………………………………………… 015 第二節 諸家學者及本文之排序 ………………………………………… 017 第三章《三德》考釋………………………………………………‥…‥…‥047 第一節 論「天常」章………………………………………………‥…053 第二節 論「人事之常」章………………………………………………100 第三節 論「慎德親民」章………………………………………………123 第四節 論「宅官於人」章………………………………………………133 第五節 論「敬天之敔」章………………………………………………145 第六節 論「行事有節」章………………………………………………175 第七節 論「謹守天禮」章………………………………………………195 第八節 論「宮室有度」章………………………………………………236 第九節 論「哀衿勿喜」章………………………………………………249 第十節 論「將亡之兆」章………………………………………………266 第十一節 論「將興勿殺」章………………………………………………274 第十二節 論「為不善禍乃有之」章………………………………………285 第十三節 論「善游者死於樑下」章………………………………………290 第四章 結論 ……………………………………………………………………303 第一節 論《三德》的思想歸屬 ………………………………………303 第二節 本論文的研究成果 ……………………………………………306 第三節 本論文的待解決問題 …………………………………………308 參考書目 ………………………………………………………………………311

    【古籍類】
    (漢)許慎撰、(宋)徐鉉校定:《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1月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經韻樓藏版,臺北市:洪葉出
    版社,2005年9月增修一版三刷
    (宋)夏竦:《古文四聲韻》,臺北市:學海出版社,1978年5月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臺北市:世界書局,1985年11月四版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註疏.周禮》,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93年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註疏.儀禮》,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93年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註疏.禮記》,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93年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註疏.左傳》,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93年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註疏.孟子》,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93年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註疏.論語》,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93年

    【學位論文類】
    <博士論文>
    劉釗《古文字構形研究》,吉林大學博士論文,1991年
    劉樂賢《睡虎地秦簡日書研究》,1993年中國社科院博士論文,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4年7月初版
    蘇建洲:《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校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國文研究所 博士論文,2004年6月

    <碩士論文>
    陳嘉凌:《楚系簡帛字根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國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2年6月
    方勇:《戰國楚文字中的偏旁形近混同現象釋例》,吉林大學 碩士論文,2005年5月
    鄒濬智:〈《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緇衣》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國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4年6月
    金俊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疑難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國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7年6月
    高佑仁《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沫之陣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6月
    陳思婷:《《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采風曲目、逸詩、內豊、相邦之道》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國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7年6月
    范玉珠:《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德》研究》,東北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2007年5月
    王晨曦:《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德》研究》,上海復旦大學 出土文獻所 碩士論文,2008年6月

    【專書類】
    《漢印文字匯編》,臺北市:美術屋發行,1978年
    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侯馬盟書》,北京:文物出版社,1976年
    王輝:《古文字通假釋例》,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93年4月
    王利器《呂氏春秋注疏》,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1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1冊,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2冊,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3冊,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4冊,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5冊,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6冊,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7冊,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8冊,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9冊,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10冊,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11冊,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12冊,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
    朱德熙《朱德熙古文字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1月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訂補)》,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初版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9月初版二刷
    沈建華、曹錦炎《新編甲骨文字形總表》,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1年
    李守奎《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李學勤主編、廖明春著《出土簡帛叢考》,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2第一版
    季旭昇師《說文新證(上冊)》,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2年10月初版
    季旭昇師《說文新證(下冊)》,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4年11月初版
    季旭昇師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讀本》,臺北市:萬卷樓圖書公司,2004年7月初版二刷
    季旭昇師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讀本》,臺北市:萬卷樓圖書公司,2003年7月初版
    季旭昇師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讀本》,臺北市:萬卷樓圖書公司,2005年10月初版
    季旭昇師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讀本》,臺北市:萬卷樓圖書公司,2007年3月初版
    宗福邦、陳世鐃、蕭海波主編《故訓匯纂》,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7月初版
    丘德修《新訓詁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8月出版二刷
    容庚編《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8月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2003年3月
    徐中舒《漢語古文字字形表》,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4月再版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5年12月初版四刷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
    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7月出版二刷
    高明《古文字類編》,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11月
    高明譯註《大戴禮記今註今譯》,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6月修訂版三刷
    高鴻縉《中國字例》,臺北市:三民書局,1992年10月九版
    曹峰《上博楚簡思想研究》,臺北市:萬卷樓圖書公司,2006年12月初版
    陳松長編著《馬王堆簡帛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6月初版
    陳松長編著《馬王堆簡牘帛書常用字彙》,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初版
    張光裕主編、袁國華合著《包山楚簡文字編》,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92年11月
    張光裕主編、袁國華合著《郭店楚簡研究》,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99年元月
    張光裕主編、袁國華合著《望山楚簡文校錄附〈文字編〉》,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4年12月
    張桂光《古文字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10初版
    張守中《睡虎地秦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9月初版二刷
    陳鼓應註譯《黃帝四經今註今譯—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4初版三刷
    陳初生撰、曾憲通校審《金文常用字典》,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陳新雄《古音學發微》,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6.10初版四刷
    陳新雄《古音研究》,臺北市:五南出版社,2000年11月二版
    陳世輝、湯餘惠《古文字學概要》,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1988年12月初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北京大學中文系編《九店楚簡》,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5月初版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編《包山楚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10月初版
    湯餘惠《戰國文字編》,福州:福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黃焯《古今聲類通轉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6月
    裘錫圭《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武漢:湖北教育,1995年
    廖名春《出土簡帛叢考》,武漢市: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初版
    廖名春、陳興安《呂氏春秋全譯》,成都市:巴蜀書社,2004年7月初版
    劉信芳《包山楚簡解詁》,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3年元月
    劉釗《出土簡帛文字叢考》,臺北市:台灣古籍,2004年3月初版
    魯實先《文字析義》,臺北市:魯實先全集編輯委員會,1993年6月30日出版
    羅福頤主編《古璽文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6月初版二刷
    羅福頤主編《古璽匯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6月初版二刷
    李勉註譯《管子今註今譯(上)(下)》,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8月初版三刷
    林品石註譯《呂氏春秋今註今譯(上)(下)》,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4月二版
    林尹註譯《周禮今註今譯》,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9月五版
    邵增華註譯《韓非子今註今譯》,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5月修訂二刷
    高明註譯《大戴禮記今註今譯》,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6月修訂三刷
    熊公哲註譯《荀子今註今譯》,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10月修訂四版
    陳鼓應註譯《黃帝四經今註今譯—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4月初版三刷
    王雲五主編《大戴禮記補注》,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12月臺一版

    【論文類】
    1-4畫
    王晶《釋〈上博五•三德〉簡十六》,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3.6
    王晶、胡海瓊《〈三德〉簡1「句奮」解》,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3.8
    王蘭《〈上博五三德〉編聯》,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 4.15
    王貴元《上博五劄記二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3.3

    7畫
    李零〈古文字雜識(五則)〉,收入《國學研究》第三卷,頁267-274
    李銳〈讀上博五札記(二)〉,清華大學簡帛研究網,2006.2.27
    李銳〈讀上博(五)札記〉,清華大學簡帛研究網,2006.2.28
    李家浩〈讀郭店〈楚簡竹簡〉瑣議〉,見《中國哲學》第20輯,頁344-346,遼寧教育出版社
    李家浩〈釋弁〉,載於《古文字研究》第一輯,頁391-395,北京:中華書局,?出版日期
    李天虹《〈上博(五) 〉零識三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2.26
    何有祖《上博五〈三德〉試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2.20
    何有祖《上博五〈三德〉試讀(二)》,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2.21
    何有祖《上博五零釋二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3.3
    何有祖《釋「憂」》,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4.1;又載於《新出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頁157-159,中國.武漢,2006年6月26~28日
    何有祖《上博楚簡試讀三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9.20;又發表於「屈萬里先生百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國家圖書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2006年9月15~16日
    何有祖《上博五釋字二則》,載於《新出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上博簡卷》,頁157-159,中國.武漢,2006年6月26~28日
    何琳儀:《滬簡二冊選釋》,簡帛研究網,2003.1.14
    沈培《試釋戰國時代从「之」从「首(或从頁)」之字》,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2007.7.17

    8畫
    林文華《〈上博五•三德〉入虛毋樂,登丘毋歌,所以為天禮」》,簡帛研究網,2007.9.3
    林文華《〈上博五•三德〉「高陽」、「皇后」考》,簡帛研究網,2007.9.10
    林文華《〈三德〉「毋焚古謱,毋恥父兄」新解》,簡帛研究網,2007.9.24
    林文華《〈三德新詁三則〉,簡帛研究網,2007.12.10
    林文華《〈三德〉簡12、20新解》,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12.11;又載於簡帛研究網,2007.12.13
    范常喜《〈上博五‧三德〉劄記三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2.24
    范常喜《〈上博五‧三德〉劄記二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3.4
    范常喜《試說〈上博五‧三德〉簡1中的「暝」〉》,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 3.9
    范常喜《〈上博五.三德〉簡補議》,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2007.4.28
    范常喜《〈上博五‧三德〉劄記六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5.18
    范常喜《上博五‧三德》「期而不期」、「已而不已」試解,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8.10.28
    季旭昇師《上博三周易比卦「有孚盈缶」「盈」字考》,簡帛研究網,2005.8.15
    季旭昇師〈讀郭店楚墓竹簡劄記:卞、絕偽棄座、民復季子〉《中國文字》新24期,頁129-134
    季旭昇師〈上博五芻議(上)〉,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 2.18
    季旭昇師〈上博五芻議(下)〉,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 2.18
    孟蓬生《〈三德〉零詁(二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 2.28
    周鳳五:《讀上博楚竹書〈從政〉(甲篇)劄記》,簡帛研究網,2003.1.10
    周波《上博五劄記(三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2.26
    邱德修《〈上博(五).三德〉「弦望齊 」釋考》,發表於「屈萬里先生百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國家圖書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2006年9月15~16日。

    9畫
    侯乃鋒《讀上博(五)〈三德〉劄記四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2.27
    侯乃鋒《上博(五)幾個固定詞語和句式補說》,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3.20;又載於《新出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頁175-180,中國.武漢,2006年6月26~28日
    胡海瓊《上博五〈三德〉第6簡「慮」字新探》,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3.7

    10畫
    袁金平《讀上博(五)劄記三則》,武漢大學簡帛網,2006.2.26
    秦曉華《上博(五)〈三德〉釋讀一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2.27
    晏昌貴《〈三德〉四劄》,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 3.7
    晏昌貴《〈三德〉「不墮祭祀」補說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 5.3
    高佑仁《〈曹沫之陣〉簡「沒身就世」釋讀》,頁65-81,逢甲大學第十七屆中國文字學研討會,2006.4.20
    徐在國〈郭店楚簡文字考釋〉載於《簡帛研究二○○一》,頁177-185,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11畫
    許無咎〈騶吾、狻猊與 貎——淺談上博楚簡《三德》篇的重要發現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3.4;又載於簡帛研究網,2006.3.6
    張光裕〈從簡帛所見「然句」看「句」、「後」、「 」諸字的關係〉,收入《出土簡帛文獻與古代學術國際研討會》,臺北:政治大學中文系,2005年12月
    曹峰《〈三德〉與〈黃帝四經〉對比研究劄記(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3.22;又載於簡帛研究網,2006.3.27;又載於清華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3.23
    曹峰《〈三德〉與〈黃帝四經〉對比研究劄記(二)――兼論《三德》的竹簡編聯》,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4.3;又載於簡帛研究網,2006.4.10;又載於清華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4.4
    曹峰《〈三德〉零釋)》,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4.6;又載於簡帛研究網,2006.4.10;又載於清華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4.7
    曹峰《〈三德〉零釋(二)》,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4.8;又載於簡帛研究網, 2006.4.23;又載於清華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4.8
    曹峰《〈三德〉零釋(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4.11;又載於簡帛研究網, 2006.4.23;又載於清華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4.13
    曹峰《再談〈三德〉的編聯與分章》,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4.13;又載於清華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4.13;又載於簡帛研究網,2006.4.23
    曹峰《〈三德〉所見「皇后」為「黃帝」考》,載於《新出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上博簡卷》,頁126-130,中國.武漢,2006年6月26~28日
    陳偉《上博五〈三德〉初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 2.21
    陳偉《楚簡讀為「次」之字補說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3.11
    陳偉《楚簡文字識小》,載於《新出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上博簡卷》,頁139-143,中國.武漢,2006年6月26~28日
    陳劍〈說慎〉,載於《簡帛研究二○○一》,頁207-214,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陳劍《上博(五)零劄兩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2006.2.19
    陳劍《談談〈上博(五)〉的竹簡分篇、拼合與編聯問題》,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2006.2.19
    陳劍《〈三德〉竹簡編聯的一處補正》,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2006.4.1
    陳劍《上博竹書「葛」字小考》,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2006.3.10
    陳劍《釋上博竹書和春秋金文的「羹」字異體》,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08.1.6
    陳劍《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從政〉篇研究(三題)》,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08.2.28
    陳斯鵬《上博竹書(五)小記》,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4.1
    陳麗桂《上博五〈三德〉的義理》載於《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06論文集》,頁500-508,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臺灣大學中文系、芝加哥大學顧立雅中國古文字學中心主辦,中國.武漢,2006年11月8~10日
    郭靜云《「媺」與「美」之區分 ――以《緇衣》爲出發點 》,簡帛研究網,2008.01.06

    12畫
    湯淺邦弘《上博楚簡〈三德〉的天人相關思想》,載於《新出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上博簡卷》,頁111-117,中國.武漢,2006年6月26~28日

    13畫
    楊澤生《上博五零釋十二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3.20

    14畫
    趙彤《「卉」是楚方言嗎》,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7.6.17
    趙平安《上博簡〈三德〉「毋奡貧」解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7.1.1
    福田一也《上博簡(五)〈三德〉篇中天的觀念》,載於《新出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上博簡卷》,頁118-125,中國.武漢,2006年6月26~28日

    15畫
    劉國勝《上博(五)零劄六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3.31;又載於《新出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上博簡卷》(於此書篇名為:《上博(五)》零劄(五則)),頁153-154,中國.武漢,2006年6月26~28日
    劉信芳《上博藏五試解七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3.1
    劉洪濤《上博竹書〈慎子曰恭儉〉校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2007.7.6
    劉洪濤《上博竹書〈慎子曰恭儉〉校讀補記》,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2007.7.11
    歐陽禎人《〈上博簡•五〉學術價值考論》,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5.13;又載於清華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5.14;又載於《新出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上博簡卷》,頁332-335,中國.武漢,2006年6月26~28日
    歐陽禎人《〈三德〉中的儒家思想初探》,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8 1.15

    16畫
    禤健聰《上博楚簡釋字三則》,簡帛研究網,2005.4.15
    禤健聰《上博楚簡(五)零劄(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2.24
    禤健聰《上博楚簡(五)零劄(二)》,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2.26

    17畫
    顔世鉉《上博楚竹書散論(四) 》,簡帛研究網,2003.2.20

    18畫
    魏宜輝《試析古文字中的「激」字》,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3.29

    19畫
    蘇建洲《楚文字雜識》,簡帛研究網,2005.10.30
    蘇建州《初讀〈上博五〉淺說》,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 2.18
    蘇建洲《〈上博(五)〉柬釋(二)》,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2.28
    蘇建洲《「喪」字補說》,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3.15
    蘇建洲《〈上博五〉補釋五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6. 3.29
    蘇建州〈楚簡文字考釋四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2008.10.11

    20畫
    譚步雲《說「媺」及其相關的字》,簡帛研究網,2007.12.30
    顧史考《上博竹書〈三德〉篇逐章淺釋》,發表於「屈萬里先生百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國家圖書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2006年9月15~16日。
    顧史考《上博五〈三德〉篇與諸子對讀》,載於《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06論文集》,頁304-330,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臺灣大學中文系、芝加哥大學顧立雅中國古文自學中心主辦,中國.武漢,2006年11月8~10日

    【網路資源】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 (網址:http://www.bsm.org.cn)
    簡帛研究網 (網址:http://www.jianbo.org)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
    清華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網址: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anmu2/jianbo.htm)
    郭店楚簡資料庫 (網址:http://bamboo.lib.cuhk.edu.hk/)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