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淑惠
Chang Shu-Hui
論文名稱: 國小學區之地理研究-以台北縣為例
The Geographical Reasearch of Elementary School Districts -A Case Study in Taipei Hsien
指導教授: 周學政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畢業學年度: 86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學區學區決策都市計畫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透過「歷史地理」的觀解釋學區的形成,並以訪問及文獻解讀的方式提出學區的五個影響因素即「都市發展」、「都市計畫」、「教育政策」、「學區決策」、「環境因素」等,並以日治基期與光復以後為二個重要的政治分期,分別探討不同時期各因素如何影響學區,以及這些因在台北縣的實行情況。此外,也針對學區的問題與變動對台北縣199所學校做分類,依分布印證前項因素的假設。最後,再以問卷說明台北縣目前小學對自己學區的意見及問題。所得的結論如下:1、本研究提出影響學區的五大因素解釋理論。2、學區的形成由日治時期開始,學區的變動即是受到「教育經費」的影響。3、市區學校較有「大校」、「校地面積不足」、「共同學區」的現象出現。 偏遠地區的學區較為僵化,且有「學區過大」、「學生需通車上學」等問 題。4、設校的權力於日治時期是由各街庄組合設立,大致是由本校設立分校,分 校再獨立為一所新學校。光復以後設校的主權在各鄉鎮市都市計畫。5、台北縣由於「容積率管制」未全面實施,致使各鄉鎮市的都市計畫對於計 畫人口與居住密度的管制失去效力,使得洪水平原地區(板橋、新莊、三 重、五股、蘆洲)及中和、土城、五股、泰山、永和等地人口均超過都市 計畫所設定的標準。人口的急速增加與校舍興建速度不及人口增加的速度 ,致使校地嚴重不足,尤其是蘆洲鄉、五股鄉、中和市、永和市均已面臨 無校地可建的情況。6、日治時期至光復以後的學區決策型式相同,所不同的是光復以後學區所擔 負的角色在於「新校設立時的重新畫分」以及「學區局部調整」等事項, 而日治時期重點在於「教育經費的負擔比例」與「分校或分班獨立為新校 」的事項。7、「共同學區」為地方勢力影響的特殊學區。8、台北縣目前已有「教育優先區」補助交通費解決直潭、福山國小學區過大 的問題。此外,尚有開放性學區的設立,如開放教育、偏遠學校、「公辦 住宿小學」等開放政策,這些學區均開放給全縣學童就讀。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