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建福
Lee chien-fu
論文名稱: 湘鄉派文論研究
A study of Siangjing school in classics
指導教授: 尤信雄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62
中文關鍵詞: 湘鄉派古文理論古文獨立論古文體裁古文創作古文風格古文八美古文四象經史百家雜鈔桐城派姚鼐近代文學曾國藩張裕釗吳汝綸黎庶昌薛福成
英文關鍵詞: Siangjing school, a Chinese classics theory, a classics theory in independent, the form and style in classics, classics’ productions, a device of classics, classics’ eight beauties, classics’ four deviations, a collection of choice specimens in classics and history, the Tungcheng school, Yao Nai, early-modern lit., Tseng Kuo-fan, Zhang Yu-zhao, Wu Rua-luaen, Li shu-chang, Xue Fu-che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18下載:23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全文字數:約三十萬字
    提要內容:
    一、研究動機及方法
    本論文以文學流派之研究方法,針對清代中葉崛起之湘鄉派,作一系統之考察。蓋清中葉之後,遭時巨變,湘鄉 曾國藩扶持顛危,再造中興;而以「經濟」擴桐城遺緒,藥其末流之空疏,明體達用,兼收並蓄,倡為古文辭,陶鑄群英,鼓動風氣,號為桐城中興,後世因有「湘鄉派」之目。其立論之善,影響之大,可謂中國古文理論之總結,故實有深入探究之必要。
    二、主要章節內容
    全文分為九章,首章緒論,說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研究資料及預期成果。
    第二章先探討湘鄉派之時代、學術背景,以明瞭當時社會之動蕩,學術之轉變,由是而知湘鄉派提倡以理學經世,以「經濟」拓展桐城遺緒,即在適應時變,挽救危亡,因而影響其文章風格、文學理論;並探討湘鄉派文論淵源,明其啟迪於姚鼐,淵源於桐城,而又兼取漢、宋,突顯「經濟」之特色。
    第三章探討湘鄉派之形成依據,及其代表作家。以為就文學流派之含義而言,湘鄉派實足以名派。
    第四章探討其「文學本原論」。由「文原於道」與「文以載道」之辨切入,明其主張文道並重,反對崇道貶文,進而主張道文分離,突顯文學獨立之觀念。
    第五章探討其「文學體裁論」。由其《經史百家雜鈔》之義例,明其博采並蓄,駢散兼容,擴大桐城之領域。再進論其所分三門十一類之特色,繼承姚鼐之精華,而有所調整;又揭出「著述」、「告語」、「記載」三門,綱目清晰;新置「敘記」、「典志」二類,有文章經世之意。
    第六章探討其「文學創作論」。明其「文有定法」,文所必具者也;「文無定法」,神明變化者也。並探討古文之理想為駢散合一之境界,及古文創作之種種戒律。
    第七章探討其「文學風格論」。明其繼承姚鼐之陽剛陰柔說,發展為「古文八美說」,再進為「古文四象說」,揭出其建立古文審美風格系統之價值。
    第八章探討其「文學批評論」。由「才性」、「器識」、「時代」之理論,進而具體之各代作家作品評論。
    第九章結論。探討湘鄉派之評價、地位及影響。以為湘鄉派集古文理論之大成,其作品又能引領風潮,盛極一時,再造古文中興新局,故應肯定其地位,給予崇高之評價。而其影響,不但在古文創作方面,至民初尚流風未戢,仍有其影響,且於現代散文亦有可以相通借鏡之處。

    Summary:
    the method and motivation:
    The Siangjing school, which had risen abruptly in the middle of Manching, must be kept in perspective on the method in search of how the lit. school branches run its course .
    Tseng Kuo-fan is the most leading spirit of the Siangjing school. When a great armed rebellion had come to the Ching’s he brought on a strong Siang Corps and then saved it out from. He made an alternative arrangement of how to manage affairs, and then got the Tungcheng school ahead. Pushing forward the writing to be in classics way, making a current tide, she was so-called a resurgence of the Tungcheng school and regarded as a prime division and landmark in the history of classics theories. So my proposal shall have to do research into her.
    contents:
    My proposal make into nine chapters—introduction, her times and academic contexts, forming on and representatives, an unity of literatures and principles, form and style of lit., a production of lit., a device of lit., literary criticism, conclusion-three points-evaluation, positionalities, and effects
    The Siangjing school was constructed on “how to manage the affairs”. There is evidence of this taking place in a critical stage in an uneasy social and academic transformation. Explanations and discussions are all in terms of her managing with a philosophical approach and getting Tungcheng school ahead. With which she had fitted herself admirably for the uneasy social and then saved it out from. Thus, which tends to format her devices and theories of lit. She had been initiated into Yao Nai, her derivation had been from Tungcheng school and very eclectic between Sone and Han dynasty.

    The literature is out from the principles and the principles on the arts.
    Both of them is so in counterbalance, against derogating the literatures, that advocate a separation of the literature from the principles to stress the idea of an independence of literature.
    She held onto from Yao Nai with using parts of Yin and Yang. Then the system how to evaluate the beauty of classics was constructed.
    She incorporated the strong points of theories of classics. Her masterpieces won the identity of the current tide bringing on representatives of classics. She has enabled a great advancement to be made in the productions of classics. Nowadays, the modern essays may often regard her as a paradigm.

    目次 自序 I 誌謝辭 I 論文提要 I 目次 I 第一章 緒論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方法及內容 1 文學學派研究方法: 1 學派形成研究: 1 文學理論研究: 1 文學本原論: 1 文學體裁論: 2 文學創作論: 2 文學風格論: 2 文學批評論: 2 文學作品研究: 2 評價研究: 2 影響研究: 2 研究方式: 3 輯佚法: 3 繫年法: 3 歸納法: 3 演繹法: 3 比較法: 4 三、研究資料: 4 主要依據資料: 4 手稿本: 4 刻本: 4 點校整理本: 5 評注本: 5 重要參考資料: 6 相關古典文學理論資料: 6 資料彙編及工具書: 6 四、預期成果: 6 第二章 湘鄉派之時代與學術背景 7 第一節 官吏貪冒,政治衰敗 7 第二節 社會動蕩,民不聊生 9 第三節 思潮變遷,西學東漸 12 清乾嘉以前學術之發展 15 清初實學為主 15 乾嘉漢學鼎盛 16 清道咸之後學術之轉變 17 漢宋學派調和 17 今文學派復興 20 經世之學崛起 21 西洋學術文化之影響 26 第四節 清湘鄉派以前之古文流派 33 清初三大家 33 桐城派 34 「桐城」之名派及流衍 34 湘鄉文論源於桐城派 36 啟迪於姚鼐,淵源於桐城 37 兼取漢宋之學,突顯「經濟」 41 小結 45 陽湖派 46 第三章 「湘鄉」之名派與代表作家 49 第一節 文學流派之含義 49 創作風格及理論 49 代表作家及群體 53 第二節 湘鄉派之形成 54 第三節 湘鄉派代表作家及作品 65 曾國藩 66 張裕釗 68 吳汝綸 70 黎庶昌 71 薛福成 73 第四章 湘鄉派之文學本原論 75 第一節 「文原於道」與「文以載道」 75 文學本源諸說 75 文原於「自然」說 77 「文原於道」與「文以載道」之異 80 第二節 文道並重,反對崇道貶文 82 第三節 道文分離,文學獨立 84 第五章 湘鄉派之文學體裁論 97 第一節 選集義例──經史百家雜鈔 97 經史百家,博採並蓄 99 奇偶互用,駢散兼容 102 擴大領域,詳略得宜 108 第二節 文體分類:三門十一類 110 著述門: 113 論著類 113 詞賦類 114 序跋類 115 告語門: 121 詔令類 121 奏議類 122 書牘類 122 哀祭類 123 記載門: 124 傳誌類 124 敘記類 125 典志類 126 雜記類 126 小結 127 立辭賦類之用意 128 揭出三門,綱目清晰 130 新置二類,文章經世 130 第六章 湘鄉派之文學創作論 133 第一節 文貴自然,無取摹擬 133 第二節 古文作法 135 文有定法:文所必具 135 命意 136 行氣 139 謀篇 142 分段 144 造句 145 用字 146 摹擬 147 文無定法:神明變化 149 古文理想:駢散合一 150 古文戒律: 156 剽竊前言,句摹字擬 157 褒貶溢量,鄰於誕妄 157 端緒繁多,首尾衡決 157 僻字澀句,斫傷元氣 157 與其傷潔,毋寧失真 158 第七章 湘鄉派之文學風格論 159 第一節 陽剛陰柔說 159 陽剛陰柔說之源流 159 姚鼐陽剛陰柔說 159 第二節 曾國藩古文八美說 160 古文八美說由來 161 古文八美說詳釋 162 陽剛之美 162 雄 162 直 166 怪 168 麗 173 陰柔之美 176 茹 176 遠 178 潔 180 適 188 小結 192 八言亦境界亦工夫 192 八言美境,剛柔交錯 193 一人一文可兼多種剛柔之美 193 第三節 曾國藩古文四象說 199 古文四象說由來 199 《古文四象》刊印始末 201 《古文四象》刊行版本 206 趙衡排印本 206 張翔鸞評注本 208 常堉璋督刻本 211 《古文四象》編輯體例 211 古文四象說內涵 214 太陽:氣勢 215 噴薄之勢 215 跌蕩之勢 216 太陰:識度 221 閎括之度 222 含蓄之度 224 少陰:情韻 226 沈雄之韻 228 悽惻之韻 231 少陽:趣味 233 詼詭之趣 235 閒適之趣 238 古文四象說朱東潤述評辨疑 241 版本卷數不合 242 《詩經》選錄過多,歸類標準不一 242 「閒適之趣」歸類與「古文八美」不合 244 《四象》子目與選文區分,體例不一 246 選文有所節錄,自蹈割裂之譏 249 選文缺漏、節錄不成篇幅;子目不能全盡其象 250 選文去取標準,與《雜鈔》前後懸殊 253 小結:古文四象說價值 254 建立古文審美風格系統 254 選文定篇,理論作品互證 255 第四節 張裕釗古文義法之陽剛陰柔說 257 說法由來 257 陽剛之美: 258 神 258 氣 258 勢 259 骨 259 機 260 理 260 意 261 識 262 脈 264 聲 267 陰柔之美: 274 味 274 韻 275 格 277 態 277 情 278 法 278 詞 278 度 279 界 279 色 279 小結 280 擴充完備陽剛陰柔說 280 各有偏勝,交錯兼存 280 第八章 湘鄉派之文學批評論 283 第一節 才性 283 第二節 器識 285 第三節 時代 286 第四節 各代作家與作品評論 288 先秦 288 尚書 288 詩經 291 左傳 291 孟子 293 莊子 294 兩漢 294 賈誼 294 鄒陽 295 司馬相如 296 司馬遷 297 賈捐之 298 匡衡 298 劉向 298 揚雄 299 班固 299 魏晉 300 諸葛亮 300 陶潛 301 唐宋 301 杜甫 301 陸贄 302 韓愈 303 柳宗元 303 歐陽修 304 王安石 304 蘇軾 305 朱熹 306 明清 306 王守仁 306 歸有光 307 方苞 308 孫嘉淦 309 姚鼐 309 第九章 結論 311 第一節 湘鄉派之評價及地位 311 集古文理論之大成 312 再造古文中興新局 312 第二節 湘鄉派之影響 314 參考文獻資料 321

    參考文獻資料
    一、湘鄉派諸家著作、選編書籍及後人研究專書
    曾文正公全集 台北 世界書局 民國54年3月再版
    曾文正公(國藩)全集 (清)曾國藩著 (清)李瀚章編輯校刊 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輯第一輯影印湖南長沙傳忠書局木刻本初版 臺北 文海出版社 民國63年2月
    曾國藩全集 (清)曾國藩著 唐浩明編輯 點校整理本 長沙 岳麓書社 1985年10月
    曾國藩全集 (清)曾國藩著 (清)李瀚章編、李鴻章校 遼寧民族出版社據遼寧圖書館藏光緒三年長沙傳忠書局出版《曾文正公文集》點校排印 1997年
    曾文正公手寫日記 (清)曾國藩著 吳相湘主編《中國史學叢書》影印湘鄉曾氏八本堂家藏手寫本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54年11月
    湘鄉曾氏文獻 (清)曾國藩等撰 吳相湘主編《中國史學叢書》影印湘鄉曾氏八本堂家藏手寫本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54年11月
    先正曾國藩文獻彙編 莊吉發總編輯 臺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 民國82年11月
    曾國藩詩文繫年 王澧華著 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3年4月
    曾國藩家藏史料考論 王澧華著 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6年4月
    曾國藩文學選 龍建春選注 湖南婁底師專教務處、中文系組編審訂 湖南婁底師專出版 1997年8月
    曾國藩文選 錢仲聯主編 涂小馬、(韓)崔泳準選注評點 蘇州市 蘇州大學出版社 2001年9月
    帷幄辭章──曾國藩文選 朱東安選注 天津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2年1月
    曾國藩、胡林翼、劉蓉、羅澤南詩文選譯 周朝棟譯注 戴逸主編《近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成都 巴蜀書社 1997年6月
    曾文正全書析粹 朱任生編著 臺北 國立編譯館 民國81年2月
    曾文正公家書的榜樣 張溉著 臺北 浩瀚出版社 民國72年4月 再版
    曾國藩家書 (清)曾國藩著 潘德利編著 瀋陽 遼寧古籍出版社 1996年4月
    曾國藩家訓 成曉軍、唐兆梅編譯 徐徹等主編《曾國藩生平及家族》叢書 瀋陽 遼寧古籍出版社 1997年2月
    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 唐浩明評點 臺北 麥田出版 2003年2月15日
    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奏折 唐浩明評點 長沙 嶽麓書社 2004年1月
    求闕齋弟子記 王定安編譔 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六集 臺北 文海出版社 民國55年10月
    曾國藩名言類鈔傳記 臺南市 嘉鴻出版社 民國74年12月
    曾國藩言錄 王樸整理校點 海口 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海南出版社 1995年1月
    廣注經史百家雜鈔 (清)曾國藩選纂 宋晶如、章榮注釋 李宗侗主編《中國學術名著》第七輯 臺北 世界書局 民國61年7月初版
    經史百家雜鈔 (清)曾國藩纂 孫雍長標點 長沙 岳麓書社 1987年6月
    經史百家雜鈔全譯 曾國藩纂 張政烺主編 貴陽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9年4月
    經史百家簡編 (清)曾國藩選編 梅季譯注 南寧 廣西人民出版社 1988年5月
    評注古文四象 (清)曾國藩纂輯 張翔鸞編纂 上海 有正書局 民國6年1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
    古文四象 (清)曾國藩選編 民國18年常堉璋刊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
    評點音注十八家詩鈔 (清)曾國藩纂 李鴻章審訂 王有宗評註 臺北 文源書局有限公司 民國67年9月再版
    曾國藩治學方法 胡哲敷著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50年3月臺1版
    曾國藩平亂要旨 陳啟天編述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56年12月初版
    曾胡譚薈 徐凌霄、徐一士著 臺北 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民國63年
    曾國藩言行體系 趙增暉編著 臺北 蘭溪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民國64年10月
    曾國藩研究論文集 湘潭大學中文系、歷史系編 湘潭大學學報社科版增刊 1987年1月 (案:此集收錄當時已發表或未發表之相關論文十八篇。)
    曾國藩思想簡論 章繼光著 長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年3月
    姚曾論文精要類徵 朱任生編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7年7月
    曾國藩與中國近代文化 成曉軍著 長沙 湖南出版社 1991年7月
    曾國藩謀略寶典 汪潤元、劉運才主編 汕頭 汕頭大學出版社 1995年12月第一版、1996年1月一印
    學者筆下的曾國藩 徐泰來、羅紹志主編 長沙 岳麓書社 1997年1月 (案:此書即大陸1995年11月17日在曾國藩故鄉湖南省雙峰縣〔原屬湘鄉中里〕召開之「全國首次曾國藩學術研討會」之論文集,大會收到論文有八十餘篇,因經費因素,本書只收到會作者論文六十八篇,且經作者及編者大量濃縮篇幅。)
    名人評曾公 成曉軍主編、唐兆梅、章玉良副主編 徐徹等主編《曾國藩生平及家族叢書》 瀋陽 遼寧古籍出版社 1997年2月
    影響現代中國第一人──曾國藩的思想與言行 石永貴編著 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86年8月
    曾國藩的人生哲學──忠毅人生 彭基博著 臺北 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1997年9月
    曾國藩通鑒 唐河主編 北京 華藝出版社 1998年5月
    大變局時代整合社會資源大師:五博士解析曾國藩 張國華主編 北京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2000年5月
    曾國藩之詩學與治學研究 洪安全著兼出版 臺北 民國89年11月初版
    曾國藩與湖湘文化 田澍著 長沙市 湖南大學出版社 2004年2月
    曾國藩評傳 何貽焜著 臺北 正中書局 民國26年7月初版 民國46年12月臺2版
    曾國藩之生平與事業 蔣星德編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36年2月六版
    曾國藩傳 蕭一山撰 臺北 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民國42年1月初版
    一代聖哲曾國藩 蔣星德著 臺北 河洛圖書出版社 民國68年4月 臺排印初版
    中國歷代思想家──曾國藩 何烈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2年5月3版
    中興名將曾國藩 國家出版社編審部編著 臺北 國家出版社 民國71年6月
    曾國藩傳記資料 朱傳譽主編 臺北 天一出版社 民國74年
    曾國藩──立功立言一儒將 沈惠如著 臺北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80年11月
    曾國藩血祭 唐浩明著 臺北 漢湘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82年4月
    曾國藩野焚 唐浩明著 臺北 漢湘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82年4月
    曾國藩黑雨 唐浩明著 臺北 漢湘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82年9月
    曾國藩自述 鄧立勛主編 海口 海南出版社 1996年1月
    曾國藩家世 羅紹志、田樹德著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6年1月
    曾國藩傳 易孟醇著 南寧 廣西人民出版社 1996年7月
    曾國藩評傳 董蔡時著 武進市 蘇州大學出版社 1996年11月
    曾國藩本傳 馬東玉著 徐徹等主編《曾國藩生平及家族》叢書 瀋陽 遼寧古籍出版社 1997年2月
    曾國藩傳 池子華著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7年8月
    曾國藩讀書生涯 羅益群著 武漢 長江文藝出版社 1998年2月
    清曾文正公年譜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王雲五主編《新編中國名人年譜集成》影印本
    晚清三傑 徐哲身著 臺北 新豐文出版公司 民國70年2月
    曾國藩家族 成曉軍著 徐徹等主編《曾國藩生平及家族叢書》 瀋陽 遼寧古籍出版社 1997年2月
    百年家族──曾國藩 董叢林著 臺北 立緒文化 民國88年4月
    曾門五兄弟 吳樵子編著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1999年10月
    曾國藩幕僚群 姜穆編纂 臺北 黎明文化公司 民國76年11月
    曾國藩的幕僚們 成曉軍著 上海 東方出版中心 2000年10月
    曾紀澤先生年譜 朱尚文編 王雲五主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64年6月
    曾惠敏公(劼剛)遺集 (清)曾紀澤著 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六輯 臺北 文海出版社 民國55年10月
    曾紀澤日記 (清)曾紀澤著 劉志惠點校輯注,王澧華審閱 長沙 嶽麓書社 1998年8月
    曾紀澤本傳 張立真著 徐徹等主編《曾國藩生平及家族叢書》 瀋陽 遼寧古籍出版社 1997年2月
    張濂卿先生詩文稿 (清)張裕釗撰 《清代稿本百種彙刊》據著者手稿影印本 臺北 文海出版社 出版年不詳
    濂亭文集 (清)張裕釗撰 《續修四庫全書》第1544冊 上海古籍出版社據遼寧省圖書館藏清光緒八年查氏木漸齋蘇州刻本影印
    張廉卿論學手札 張廉卿著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69年元月初版
    張裕釗〈論學手札〉助讀 張裕釗原著 丁有國主編 武漢 湖北美術出版社1994年9月
    桐城吳先生全書 (清)吳汝綸撰 嚴一萍編輯《清末名家自著叢書》初編 臺北 藝文印書館 民國53年9月
    吳摯甫全集 (清)吳汝綸撰 王雲五主編《景印岫廬現藏罕傳善本叢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62年12月
    吳汝綸全集 (清)吳汝綸著 施培毅、徐壽凱校點 合肥 黃山書社 2002年9月
    桐城吳先生日記 (清)吳汝綸撰 臺北 廣文書局 民國52年3月
    吳摯甫尺牘 啟業書局編 臺北 啟業書局 民國60年8月
    拙尊園叢稿 (清)黎庶昌撰 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八輯據清光緒二十一年刊本影印 臺北 文海出版社
    續古文辭類纂 (清)黎庶昌編 楊家駱主編中國文學名著第六集 臺北 世界書局 民國53年3月
    黎庶昌西洋雜志 (清)黎庶昌撰 喻岳衡、朱心遠校點 長沙市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6月
    黎庶昌評傳 黃萬機著 貴陽市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2年5月第二次印刷
    庸盦全集 (清)薛福成撰 臺北 華文書局據清光緒二十四年刊本影印 民國60年5月
    庸盦文別集 (清)薛福成撰 施宣圓、郭志坤標點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8月
    薛福成選集 丁鳳麟、王欣之編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年9月
    薛福成評傳 丁鳳麟著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8年12月
    二、古詩文集校注、評說、研究
    左傳義法 方望溪口授 王兆符傳述 臺北 廣文書局 民國66年1月初版
    左傳文章義法撢微 張高評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71年10月
    左傳之文學價值 張高評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71年10月
    左傳導讀 張高評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71年10月
    左傳之文韜 張高評著 高雄市 麗文文化 1994年
    左傳微 吳闓生著 白兆麟校注 合肥 黃山書社 1995年12月
    孟子文法讀本 高步瀛著 臺北 源流出版社 民國71年5月初版
    孟子講義 姚永概撰 陳春秀校點 合肥 黃山書社 1999年11月
    史記集評 吳汝綸評點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59年5月臺一版
    太史公書義法 孫德謙撰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72年5月臺二版
    歷代名家評史記 楊燕起、陳可青、賴長揚編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6年3月
    文選 (梁)蕭統編 (唐)李善注 李培南、龔炳孫等據(清)胡克家重刊本為底本標點整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年12月三印
    評注昭明文選 (清)于光華編 臺北 學海出版社 民國70年9月 再版
    昭明文選注析 王有懷、魏全瑞主編 西安市 三秦出版社 2000年1月
    吳評古文辭類纂(諸家評點古文辭類) 吳闓生評(徐樹錚集評)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60年4月 臺一版
    重校古文辭類纂評註 (清)姚鼐選輯 王文濡校注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82年2月5版2刷
    古文辭類纂評注 (清)姚鼐原選 吳孟復、蔣立甫主編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年10月
    古文辭類纂箋 (清)姚鼐編 高步瀛箋 長春 吉林大學出版社據吉林大學藏清抄本影印出版 1997年8月
    古文辭類纂研讀法 馮書耕著兼發行 臺中 民國63年4月初版
    續古文辭類纂 (清)王先謙纂輯 臺北 廣文書局 民國50年9月
    續古文辭類纂評註 王先謙輯 王文濡校注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59年3月臺二版
    新古文辭類纂 蔣瑞藻輯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56年9月臺一版
    評註古文讀本 林景亮評註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58年11月臺一版
    古文範 吳闓生纂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59年3月 臺一版
    桐城吳氏古文法 吳闓生、李剛己選評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59年3月 臺一版
    精校評註古文觀止 王文濡校勘 臺北 華正書局 民國68年5月版
    續古文觀止評注 王文濡選編 施明智評注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0年6月
    文章軌範 謝疊山、鄒守益批選 臺北 廣文書局 民國59年12月
    古文章指南 歸有光評選 臺北 廣文書局 民國61年4月
    文筆法百篇 李扶九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67年11月
    言文對照古文評註全集 過商侯編 臺北 宏業書局有限公司 民國68年10月再版
    國文經緯貫通大義 唐文治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76年11月再版
    評註文法津梁 宋文蔚編 高雄市 復文圖書出版社 民國82年2月修定二版
    實用文章義法 謝無量著 臺北 華正書局 民國63年10月臺一版
    模範文選 錢基博選註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66年10月臺四版
    歷代文約選詳評 王禮卿著 國立編譯館主編 茂昌圖書公司發行 民國62年5月 民國89年9月 增訂再版四印
    古代文論名篇詳注 霍松林主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7月新1版
    駢體文鈔 (清)李兆洛編 殷海國、殷海安校點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5月
    先秦文舉要 高步瀛選注 胡俊林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91年9月
    兩漢文舉要 高步瀛選注 陳新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90年9月
    魏晉文舉要 高步瀛選注 陳新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89年10月
    南北朝文舉要 高步瀛選注 北京 中華書局 1998年7月
    六朝文絜箋注 許槤評選 臺北 宏業書局 民國72年4月
    唐宋文舉要 高步瀛選注 臺北 宏業書局 民國68年7月 再版
    唐宋文醇 清高宗選輯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58年2月 臺一版
    唐宋八大家文格纂評 (明)唐順之、應德逋選 (日本)川西潛士龍編次 片山勒子業纂評 臺北 新文豐出版 民國64年3月初版
    唐宋八大家匯評 吳小林編 濟南 齊魯書社 1991年7月
    唐宋八大家文鈔校注集評 高海夫主編 西安 三秦出版社 1998年9月
    唐宋八家文讀本 (清)沈德潛選評 于石校注 合肥市 安徽文藝出版社 1998年12月
    唐宋八大家散文廣選新注集評 遲文浚、宋緒連、曲德來、朱明倫主編 瀋陽 遼寧人民出版社 1999年1月
    宋文鑑簡編 蘇軾等著 張獻之、周子奇選編 趙滋蕃主編 臺北 清流出版社 民國65年10月10日
    宋文論稿 朱迎平著 上海市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3年10月
    清文評註讀本 王文濡選註 臺北 廣文書局 民國70年12月
    清文舉要 錢仲聯選 合肥市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9年5月
    賦話六種(增訂本) 何沛雄編著 香港 三聯書店 1982年12月
    漢賦通義 姜書閣著 濟南 齊魯書社 1989年10月
    漢魏六朝賦論集 何沛雄著 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國79年4月
    漢賦研究 龔克昌著 濟南 山東文藝出版社 1990年5月
    漢賦縱橫 康金聲著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2年9月
    漢賦藝術論 阮忠著 武昌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3年6月
    張衡詩文集校注 張震澤校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
    法言注 揚雄撰 韓敬注 北京 中華書局 1992年12月
    揚雄集校注 張震澤校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10月
    揚雄集校注 林貞愛校注 成都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1年6月
    司馬相如集校注 (西漢)司馬相如著 金國永校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9月
    司馬相如集校注 朱一清、孫以昭校注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6年2月
    司馬相如集校注 李孝中校注 成都 巴蜀書社 2000年12月
    陶淵明詩說 宋丘龍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73年8月
    韓柳文研究法 林紓著 臺北 廣文書局 民國58年10月 再版
    韓柳文新探 胡楚生著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80年6月
    古文正聲──韓柳文論 胡楚生著 臺北 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80年7月
    韓歐文探勝 曾子魯著 北京 中國文學出版社 1993年12月
    註釋評點韓昌黎文全集 儲欣原錄 湯壽銘增訂 蔣抱玄評註 臺北 廣文書局 影印民國甲子年上海會文堂書局本
    注音韓昌黎文 臺北 華正書局 民國63年10月臺一版
    韓昌黎集 據馬其昶遺稿編輯鉛排 臺北 河洛圖書出版社 民國64年3月 臺影印初版
    韓愈研究 羅聯添著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66年11月 民國70年11月增訂再版
    韓文選析 胡楚生編著 臺北 華正書局 民國72年12月
    韓愈散文藝術論 孫昌武著 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 1986年7月
    韓昌黎文彙評 葉百豐編著 臺北 正中書局 民國79年2月臺初版
    韓愈散文研讀 王更生編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2年11月
    韓愈選集 孫昌武選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6月
    韓愈文選 (唐)韓愈著 童第德選注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7年10月
    韓愈研究 方列文等主編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韓愈研究會、廣東省汕頭市文化局編 廣州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2月
    韓學研究 張清華著 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8年8月
    韓愈詩文選評 孫昌武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12月
    韓愈年譜及詩文繫年 陳克明著 成都 巴蜀書社 1999年8月
    評註柳柳州全集 諸大名家評點 臺北 新興書局 民國52年3月
    唐柳柳州全集 (明)孫月評點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68年10月
    柳宗元集(點校本) 臺北縣 漢京文化公司 民國71年5月
    柳文選析 胡楚生編著 臺北 華正書局 民國72年12月
    柳文探微 (章)行嚴著 臺北 華正書局 民國73年3月 (案:即章士釗「柳文指要」)
    柳宗元散論 高海夫著 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85年3月
    柳宗元散文選 汪冬青注譯 香港 三聯書店 1990年3月
    柳宗元散文研讀 王更生編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3年7月
    柳宗元永州游記校評 徐善同撰述 臺北 華岡出版部 民國63年4月
    永州八記導讀 何沛雄 香港 中華書局 1990年10月
    柳宗元散文精選 陳尚君、陳飛雪選注 上海 東方出版中心 1998年11月
    柳宗元選集 高文、屈光選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年5月二印
    柳宗元詩文選評 尚永亮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12月
    評註陸宣公集 (唐)陸摯著 (宋)郎曄註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59年6月臺一版
    陸宣公奏議讀本 (清)汪銘謙編輯 馬傳庚評點 臺北 廣文書局 民國70年12月初版
    歐陽修之詩文及文學評論 張健著 王雲五主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62年10月
    歐陽修文選讀 陳蒲清注譯 長沙 岳麓書社 1984年7月
    歐陽修詩文賞析集 曾棗莊主編 成都 巴蜀書社 1989年2月
    歐陽修散文選 陳必祥注譯 香港 三聯書店 1990年3月
    歐陽修論稿 劉德清著 郭預衡審訂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1年9月
    歐陽修研究 宋柏年著 成都 巴蜀書社 1995年5月
    歐陽脩散文研讀 王更生編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5年5月
    歐陽修散文精選 汪涌豪、汪習波選注 王運熙主編 上海 東方出版社 1999年1月
    歐陽修散文研究 黃一權著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3年11月
    王荊公文鈔 茅坤評選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59年3月臺一版
    王荊公散文研究 方元珍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2年3月
    三蘇及其散文之研究 陳雄勳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0年11月
    三蘇選集 曾棗莊、曾濤選注 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93年5月
    歸有光文選 趙伯陶選注評點 蘇州市 蘇州大學出版社 2001年9月
    歸震川詩文選 段承校選注評析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2年10月
    茅坤集 張大芝、張夢新點校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3年10月
    清朝文錄簡編 姚椿編 張相、莊啟傳選評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57年3月臺一版
    桐城近代名家詩選 刁抱石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5年1月
    桐城派文選 漆緒邦、王凱符選注 合肥市 黃山書社 1986年8月第二次印刷
    桐城三家散文賞析集 王鎮遠主編 成都 巴蜀書社 1989年2月
    桐城派文學藝術欣賞 葉龍著 香港 繁榮出版社 1998年12月
    桐城派三祖年譜 孟醒仁著 合肥 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3年5月
    方望溪文學研究 姚翠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77年8月
    方望溪遺集 (清)方苞撰 徐天祥、陳蕾點校 吳孟復、何慶善審訂 合肥 黃山書社 1990年12月
    方望溪全集 (清)方苞著 中國書店 1991年6月
    義法與經世──方苞及其文學研究 許福吉著 上海 學林出版社 2001年6月
    劉大櫆文選 吳孟復選注 合肥 黃山書社 1985年7月
    劉大櫆集 (清)劉大櫆著 吳孟復標點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12月
    惜抱軒詩文集 (清)姚鼐著 劉季高整理標校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年11月
    姚鼐文選 周中明選注評點 蘇州 蘇州大學出版社 2001年9月
    中復堂全集 (清)姚瑩著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第六輯影印本 民國63年
    魏源詩文選 楊積慶選著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0年12月
    柈湖文集 (清)吳敏樹撰 《續修四庫全書》第1534冊 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浙江圖書館藏清光緒十九年思賢講舍刻本影印
    賀先生文集 (清)賀濤撰 徐世昌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據民國3年7月徐世昌刻本影印
    畏廬論文‧文集‧續集 林紓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67年7月
    鐵筆金針:林紓文選 許桂亭選注 天津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2年1月
    郭嵩燾詩文集 楊堅點校 長沙市 岳麓書社 1984年
    昭昧詹言 (清)方東樹撰 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74年9月
    義門讀書記 (清)何焯著 崔高維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87年8月
    七經樓文鈔 (清)蔣湘南著 鄭州市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年2月
    退庵隨筆 (清)梁章鉅著 揚州市 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 1997年12月
    勸學篇 (清)張之洞著 李鳳仙評注 北京 華夏出版社 2002年5月
    呂祖謙文學研究 杜海軍著 北京 學苑出版社 2003年7月
    抱潤軒文集 馬其昶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據上海圖書館藏清宣統元年安徽官紙印刷局石印本影印
    頌橘廬叢 曾克耑著 香港 民國50年農曆9月
    茹經堂文集 唐文治著 臺北 環球書局 民國59年12月
    騁思樓隨筆 邱言曦著 臺北 時報文化公司 民國67年12月再版
    朱光潛全集 合肥市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7年8月
    汪辟疆文集 汪辟疆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12月
    望海樓筆記 王運熙著 上海 東方出版中心 1999年4月
    方祖燊全集 方祖燊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8年7月初版
    范伯子詩文集 范當世著 馬亞中、陳國安校點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7月
    近代文評註 王文濡評選 臺北 廣文書局 民國56年5月初版
    近代文讀本 張廷華評註 臺北 廣文書局 民國68年5月初版
    近代序跋文選譯 朱宗震、王欣嘉譯注 戴逸主編《近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成都 巴蜀書社 1997年6月
    近代經世文選譯 林慶元等譯注 戴逸主編《近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成都 巴蜀書社 1997年6月
    近代名人日記選譯 譚紹興、張浩、汝玉虎譯注 戴逸主編《近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成都 巴蜀書社 1997年6月
    近代筆記文選譯 張以英譯注 戴逸主編《近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成都 巴蜀書社 1997年6月
    後期桐城派文選譯 王凱符譯注 戴逸主編《近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成都 巴蜀書社 1997年6月
    宋詩派同光體詩選譯 劉大特譯注 戴逸主編《近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成都 巴蜀書社 1997年6月
    龔自珍魏源詩文選譯 王俊義、曲弘梅譯注 戴逸主編《近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成都 巴蜀書社 1997年6月
    嚴復林林紓詩文選譯 馬克鋒譯注 戴逸主編《近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成都 巴蜀書社 1997年6月
    左宗棠彭玉麟沈葆楨詩文選譯 閻湘譯注 戴逸主編《近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成都 巴蜀書社 1997年6月
    三、古典文學理論專書
    中國文學史 錢基博著 北京 中華書局 1993年4月
    中國文學發展史 劉大杰著 香港 三聯書店據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本影印 1992年8月 2000年7月七印
    中國文學史論 華仲著 臺北 臺灣開明書局 民國54年2月初版
    中國文學源流 胡毓寰編纂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55年2月臺一版
    中國文學述論 周邵賢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2年9月初版
    中國文話文論與詩學 程兆雄著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69年9月再版
    中國文學理論史 黃保真、成復旺、蔡鍾翔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87年12月 臺北 洪業文化公司 1994年6月 正體字版
    中國文學批評小史 周勛初著 瀋陽 遼寧古籍出版 1996年10月
    中國文學批評通史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12月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 蔡鎮楚著 湖南 岳麓書社 1999年4月
    中國古代文學原理 樊德三著 北京 光明日報出版社 1991年9月
    中國古代文學原理八論 孫秋克著 雲南大學出版社 1995年9月
    中國古代文學原理 孫耀煜著 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6年4月
    中國中古文學史‧論文雜記 劉師培著 舒蕪校點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年5月
    中國近代文學發展史 郭延禮著 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0年3月
    中國近代文學發展史(修訂本) 管林、鍾賢培主編 北京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94年3月
    中國近代文學思潮 劉增傑主編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6年2月
    近四百年中國文學思潮史 上海 東方出版中心 1997年10月
    經世思想與文學經世──明末清初經世文論研究 林保淳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80年12月初版
    清代學術思想的變遷與文學 馬積高著 長沙 湖南出版社 1996年1月
    悲壯的沉落(19-20世紀中國文學思潮史,第1卷) 關愛和著 開封市 河南大學出版社 1992年7月
    晚清文學思想論 李瑞騰著 臺北 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81年8月15日二版
    傳統與近代之間──梁章鉅學術與文學思想研究 王軍偉著 濟南 齊魯書社 2004年8月
    崇古理念的淡退──王世貞與十六世紀文學思想 孫學堂著 天津市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4年5月
    中國近代文學之變遷;最近三十年中國文學史 陳子展撰 徐志嘯導讀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12月
    中國近代文學研究集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文學研究組編 北京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86年4月
    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近代文學研究 季羨林名譽主編 張燕瑾、呂薇芳主編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1年12月二印
    中國近代文學評林 華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近代文學研究室編 廣州 華南師範大學學報雜誌社 2002年9月
    中國近代文學 程翔章、秋鑄昌編著 武昌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3年1月
    中國近代文學史綱 徐鵬緒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年12月
    中國近代詩歌史 馬亞中著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81年6月
    中國近代散文史 謝飄雲著 北京 中國文聯出公司 1997年8月
    近代上海散文繫年初稿 程華平編著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7月
    湖南近代文學 孫海洋著 北京 東方出版社 2005年3月
    現代中國文學史(增訂本) 錢基博著 臺北 明倫出版社 民國60年2月3版
    中國新文學的源流 周作人著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5年12月
    《涵芬樓文談》選注 (清)吳曾祺著 周亦才選注 北京 求實出版社 1987年9月
    千古文心:王國維文選 姜東賦、劉順利選注 天津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2年2月
    中國近百年文學理論批評史:1895~1990 黃曼君主編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7年3月
    清代文學批評史 鄔國平、王鎮遠著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11月
    清代文學評論史 〔日〕青木正兒著 陳淑女譯 臺北 臺灣開明書店 民國58年12月
    清代近代詩文述略 張永芳著 香港 香港華冠出版社 1994年五月
    歷代文人論文學 于忠善編選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1985年4月
    章實齋文學理論研究 羅思美著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65年8月
    夢苕庵清代文學論集 錢仲聯著 濟南 齊魯書社 1983年9月
    願學頡文學論集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7年8月
    夢苕盦論集 錢仲聯著 北京 中華書局 1993年11月
    胡適周作人論中國近世文學 胡適、周作人著 海南出版社 1994年8月(本書收錄胡適1922年〈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一文,原發表於《申報》五十周年紀念冊論文集;周作人1932年〈中國新文學的源流〉,原為輔仁大學的演講,鄧廣銘記錄,曾由北京人文書店印行。)
    劉師培中古文學論集 陳引馳編校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7年6月
    郭紹虞說文論 郭紹虞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5月
    中國文學思想史合璧 譚丕模著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4年2月
    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 呂慧鵑、劉波、盧達編 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3年5月
    中國古代文人集團與文學風貌 郭英德著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8年11月
    中國古代文論家評傳 牟世金主編 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8年8月
    韓愈評傳 卞孝萱、張清華、閻琦著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8年12月
    林紓評傳 張俊才著 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 1992年3月
    文筆鳴鳳──歷代作家風格章法研究 胡奇光著 北京 語文出版社 1990年8月
    文心雕龍札記 黃侃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62年6月
    文心雕龍校證 王利器校箋 臺北 明文書局 民國71年4月
    文心雕龍研究 王更生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73年10月 增訂再版
    文心雕龍讀本 王更生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73年3月
    文心雕龍通解 王禮卿著 臺北 黎明文化公司 民國75年10月
    論文偶記‧初月樓古文緒論‧春覺齋論文(合訂本) 劉大櫆、吳德旋、林紓著 舒蕪校點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9年11月北京第1版 1998年5月北京1印
    藝概 (清)劉熙載撰 臺北縣 漢京文化公司 民國74年9月
    讀書作文譜‧父師善誘法 (清)唐彪輯著 鉛排本 偉文圖書出版社 民國65年11月
    漢文典 來裕恂著 上海 商務印書館 1949年
    漢文典注釋 來裕恂著 高維國、張格注釋 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 1993年2月
    古典文學論叢 《社會科學戰線》編輯部編 山東 齊魯書社 1980年8月
    古典文學與文獻論集 朱迎平著 上海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1998年6月
    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論 張少康著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3年12月
    中國文學論集 朱東潤著 北京 中華書局 1983年4月
    中國文學論集 徐復觀著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76年3月五版二刷
    中國文學欣賞舉隅 傅庚生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3年3月二印
    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論集 章培恒、梅新林主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5月
    聚沙集──上海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研究論文選 董乃斌主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3月
    中國文章論 (日)佐藤一郎著 趙善嘉譯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6月
    中國文論選 鄔國平、黃霖編著 江蘇 江蘇文藝出版社 1996年11月
    中國古典理論範疇 詹福瑞著 河北 河北大學出版社 1997年5月
    中國古代文論的現代轉換 錢中文、杜書瀛、暢廣元主編 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7年7月
    中國古代文論的現代意義 童慶炳著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1年12月
    中國古代文論史 賴力行著 長沙 岳麓書社 2001年5月二印
    中國古代文學論集 陶新民、孫以昭主編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1年12月
    古今文論探索 郁沅著 武漢市 武漢出版社 1988年6月
    古代文論的人文追尋 袁濟喜著 北京 中華書局 2002年12月
    中國傳統文論的知識譜系 吳興明著 成都 巴蜀書社 2001年12月
    中國古典文學論考 佟培基主編 開封市 河南大學出版社 1998年10月
    文學原理 趙滋蕃著 臺北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77年3月
    陳騤《文則》新論 蔡宗陽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2年3月初版
    文則‧文章精義 (南宋)陳騤著‧(宋)李塗著 王利器校點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年5月
    文學鑑賞論 劉衍文、劉永翔著 臺北 洪葉文化 1995年10月
    文論通說 張方著 北京 學苑出版社 2003年7月
    文章筆法辨析 羅君籌著 香港 香港上海印書館 1971年6月
    文章技法辭典 金振邦編著 長春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1年6月
    姚氏學苑叢刊四種 姚梓芳著 香港 自行出版 庚寅年(民國39年) (其中含《秋園文鈔》二卷、《古文辭階》二卷、《勸學堂四書文》一卷、《廣西辦學文稿》一卷)
    文學研究法 郭象升著 臺北 正中書局 民國46年7月
    文學研究法 姚永樸著 臺北 廣文書局 民國51年8月
    文學研究法 姚永樸撰 許振軒校點 合肥 黃山書社 1989年12月
    國文學 姚永樸著 臺北 廣文書局 民國66年7月 再版
    古文辭通義 王葆心著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54年3月 臺一版
    古文辭類研讀法 馮書耕著 臺中縣 自辦發行 民國63年4月
    古文通論 馮書耕、金仞千著 臺北 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民國68年4月 三版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叢刊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12月
    古文法纂要 朱任生編述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3年9月
    古文快筆貫通解 杭永年評解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74年10月景印初版
    古文關鍵 呂祖謙編 北京 中華書局《叢書集成初編》據《金華叢書》本排印 1985年北京新一版
    文論十箋 程千帆編著 咍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3年8月
    文論卷 張正吾、陳銘選注 福州 海峽文藝出版社 1992年4月
    文學本體論──從文學審美語言論文學 龔見明著 廣西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8年5月
    古代文學研究導論──理論與方法的思考 潘樹廣、黃鎮偉、包禮祥著 合肥市 安徽文藝出版社 1998年6月
    道‧聖‧文論:中國古典文論要義 林衡勛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1年
    文學理論基本問題 陶東風主編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年3月
    文章學纂要 蔣祖怡編著 臺北 正中書局 民國65年6月修訂本臺五版
    章句論 呂思勉著 王雲五主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66年3月臺一版
    文章學 藺羨璧主編 徐江、李振起副主編 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 1985年8月
    文章學史論 張會恩著 長沙市 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3年11月
    日本學者中國文章學論著選 王永照、吳鴻春編 吳永春譯 高克勤校點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年5月
    中國文章學史 周振甫著 北京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94年12月
    中國歷代文章學論著選 陳良運主編 南昌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03年1月
    文章結構學 吳應天著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89年8月三印
    文章學教程 張會恩、曹祥芹主編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年5月二印
    文章章法論 仇小屏著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民國87年11月
    篇章應用通則 齊元濤、王立軍、鄭振峰、趙學清著 瀋陽 春風文藝出版社 1999年8月
    篇章結構類型論 仇小屏著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民國89年2月
    章法學新裁 陳滿銘著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民國90年1月
    章法新視野 仇小屏著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民國90年9月
    章法學論粹 陳滿銘著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民國91年7月
    章法學綜論 陳滿銘著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民國92年6月
    辭章學導論 鄭頤壽著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3年11月
    辭章學新論 鄭頤壽著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4年5月
    修辭學通詮 王易著 上海 神州國光社 民國20年7月三版
    古詩文修辭例話 路燈照、成九田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6年10月
    古詩文修辭藝術概觀 戴錫琦、戴金波著 北京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4年4月
    篇章修辭學 鄭文貞編著 廈門大學出版社 1991年6月
    文藝修辭學 鄭頤壽主編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3年8月
    修辭新思維 張春榮著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民國91年12月初版二刷
    文體指南 顧藎丞著 台北 啟明書局 民國47年12月初版
    文體論纂要 蔣伯潛編著 台北 正中書局 民國68年5月臺二版
    文體析論 翁文宏著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69年1月
    文章辨體序說‧文體明辨序說 (明)吳納著‧(明)徐師曾著 于北山校點‧羅根澤校點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年5月
    中國文體通論 張榮輝著 高雄 高職叢書出版社 民國66年7月
    中國古代文體概論(增訂版) 褚斌杰著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0年10月
    中國文章分類學研究 朱廣賢著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0年8月
    中國古代文體形態研究(增訂本) 吳承學著 廣州 中山大學出版社 2002年5月
    魏晉南北朝文體學 李士彪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年4月
    叢生的文體──唐宋文學五大文體的繁榮 劉明華著 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0年8月
    體裁與風格 蔣伯潛著 臺北 世界書局 民國60年9月三版
    文筆考 (清)阮福撰 劉雅農總校 臺北 世界書局 民國68年7月四版
    文學風格例話 周振甫著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9年7月
    中國古典文學風格學 吳承學著 廣州市 花城出版社 1993年12月
    中國風格學源流 李伯超著 湖南 岳麓書社 1998年4月
    詩話論風格 林淑貞著 臺北市 文津出版社 1999年7月
    風格縱橫談 顏瑞芳、溫光華著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民國92年2月
    語言風格初探 程祥徽著 台北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民國80年1月
    語言風格學 程祥徽、鄧駿捷、張劍樺編著 南寧 廣西教育出版社 2000年6月
    漢語風格學 黎運漢著 廣州市 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0年2月
    中國語文學研究 章炳麟等著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60年3月臺二版
    學文示例 臺灣開明書店編輯部編著 臺北 臺灣開明書店 民國58年9月台一版發行
    文章作法全集 胡懷琛等編著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68年5月初版
    古人談文章寫作 徐立、陳新編著 廣東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5年5月
    中國古代寫作學 王凱符、張會恩主編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2年9月
    中外寫作技法大觀 金健人、鄭廣宣主編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4年12月
    文章寫作技法 李振起、劉占先著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5年5月二印
    20世紀中國寫作理論史 王志彬主編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2年1月
    文氣論研究 朱榮智著 臺北 台灣學生書局 民國75年3月
    文氣與文章創作關係研究 朱榮智著 臺北 師大書苑公司 民國77年3月
    文氣論詮 張靜二著 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民國83年4月
    原創在氣 涂光社著 南昌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01年12月
    氣勢論 第環寧著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2年3月
    勢與中國藝術 涂光社著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7年7月
    因動成勢 涂光社著 南昌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01年10月
    中國古典美學風骨論 汪涌豪著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4年9月
    風骨的意味 汪勇豪著 南昌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01年10月
    文與質‧藝與道 陳良運著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2年7月
    文質彬彬 陳良運著 南昌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01年11月
    意與境──中國古典詩詞美學三味 陳銘著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1年6月二印
    意境探微 古風著 南昌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01年12月
    文境與哲理 成復旺 北京 中華書局 2002年11月
    意象範疇的流變 胡雪岡著 南昌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02年1月
    自由與瀟灑──中國人的性情觀 龔群著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9年8月
    執有與空無──中國人的境界觀 陳鵬著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9年7月
    文鏡與文心 陳耀南著 臺北 黎明文化公司 民國76年4月
    審美之思──理的審美化存在 張晶著 北京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2002年1月
    興:藝術生命的激活 袁濟喜著 南昌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01年9月
    和:審美理想之維 袁濟喜著 南昌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01年10月
    雄渾與沉郁 曹順慶、王南著 南昌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01年12月
    美在自然 蔡鍾翔著 南昌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01年9月
    古代文學精華 郭丹著 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83年5月
    古文閱讀精要 曹海東著 武漢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1年8月
    散文 謝楚發著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4年7月
    散文概說 阮忠著 武昌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9年6月
    散文創作與鑒賞 祝德純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年12月
    散文學綜論 方遒著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4年8月
    當代主題散文研究 洪富連著 高雄 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1998年
    中國散文之面貌 張高評等著 臺北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 民國73年5月
    中國散文文體概論 江濤著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0年6月
    中國散文藝術論 李正西著 臺北 貫雅文化公司 民國80年1月
    中國散文學通論 朱世英、方遒、劉國華著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年12月
    中國散文發展史 張夢新主編 杭州 杭州大學出版社 1996年12月
    中國藝術散文論稿 張國俊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年6月
    中國古典散文研究論文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編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9年2月
    歷代散文叢談 郭預衡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1年10月
    中國古代散文研究 孫以昭、陶新民主編 合肥 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1年4月
    古代散文文體概論 陳必祥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76年10月初版
    先秦散文綱要 譚家健、鄭君華著 山西省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6月
    先秦諸子散文藝術論 章滄授著 合肥 安徽大學出版社 1996年9月
    二十世紀先秦散文研究反思 常森著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年8月
    先秦諸子與中國文學 錢龍隼著 張岱年主編 南昌市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02年8月
    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 劉師培講述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62年6月臺3版
    漢魏六朝文學論集 逯欽立著 西安 人民出版社 1984年11月
    漢魏六朝文學論集 詹福瑞著 保定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01年8月
    六朝麗指 原刻本 (清)孫德謙撰 臺北 新興書局 民國52年11月新一版
    六朝文論 廖蔚卿著 民國67年 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國70年二印
    六朝文論講疏 鄭在瀛著 臺北 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民國84年5月初版
    先唐散文藝術論 熊禮匯著 北京 學苑出版社 1999年1月
    唐宋八大家散文技法 朱世英、郭景春著 武漢 長江文藝出版社 1989年3月
    唐宋古文新探 何寄彭著 臺北 大安出版社 1990年5月
    唐宋古文研究 李道英著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2年5月
    韓柳古文新論 王基倫著 臺北 里仁書局 民國85年6月
    唐宋八大家新論 崔際銀著 北京 中國文聯出版社 1999年9月
    唐宋八大家文化文章學 周楚漢著 成都市 巴蜀書社 2004年12月
    唐宋四大家的道論與文學 朱剛著 北京 東方出版社 1997年10月
    唐宋散文:建構範型 張清華著 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年4月
    韓愈文統探微 鄧國光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1年12月初版
    宋代文學思想史 張毅著 北京 中華書局 1995年
    宋學與宋代文學觀念 李青春著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1年10月
    宋代散文研究 楊慶存著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2年9月北京第一版
    清代文學研究 段啟明、汪龍麟主編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1年12月
    桐城文派評述 姜書閣著 臺北 商務印書館 民國55年1月 臺1版
    桐城文派論 梁著 臺北 商務印書館
    桐城派研究論文集 王氣中等著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63年12月
    桐城派文學史 葉龍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64年8月
    桐城文派新論 唐傳基著 臺北 現代書局 民國65年5月
    桐城派研究論文選 安徽省社科院文學所、安慶師範學院中文系、淮北煤炭師範學院中文系編  合肥 黃山書社 1986年11月
    桐城古文學派小史 魏際昌著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88年4月
    桐城文派學述 尤師信雄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78年1月 再版
    桐城文派:文章法的總結與超越 何天杰著 廣州 廣州文化出版社 1989年7月
    桐城派 王鎮遠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1月
    桐城文派述論 吳孟復著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2年5月
    桐城派研究 周中明著 瀋陽 遼寧大學出版社 1999年7月
    桐城派與中國文章理論 萬奇 呼和浩特 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1999年10月
    百年老湯:桐城文章品味 田望生著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3年1月
    桐城派文學思想研究 趙建章著 北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3年9月
    惜袌先生尺牘八卷 姚鼐撰 陳用光編輯 《叢書集成續編》第130冊 上海 上海書店據《海源閣叢書》本影印 1994年6月
    陽湖文派研究 曹虹著 北京 中華書局 1996年10月
    歷代詩話 何文煥輯 臺北 漢京文化公司 民國72年1月
    近代宋詩派詩論研究 吳淑鈿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85年9月
    北宋詩文革新研究 程杰著 呼和浩特 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2000年2月
    中國散文史 陳柱著 上海 上海書店 1984年3月
    中國散文演進史 倪志僩著 臺北 長白出版社 民國74年11月
    中國散文美學史 吳小林著 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93年5月
    中國散文史綱 劉衍主編 劉衍等著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4年6月
    中國散文簡史 郭預衡著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4年6月
    中國散文史 劉一沾、石旭紅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民國84年
    中國散文史 郭預衡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3月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文精粹:散文賦卷 王鍾陵主編 石家莊市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1月
    中國分體文學史:散文卷 趙義山、李修生主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7月
    賦史 馬積高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9月二印
    文賦集釋 張少康集釋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2年9月
    賦與駢文 簡宗梧著 劉真主編 臺北 台灣書店 民國87年10月
    駢文與散文 蔣伯潛著 楊家駱主編 劉雅農總校 臺北 世界書局 民國72年12月四版
    中國駢文發展史 張仁青著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68年5月臺二版
    中國駢文史 劉麟生著 王雲五、傅緯平主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69年8月臺五版
    中國駢文析論 張仁青著 臺北 東昇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69年10月
    中國駢文通史 于景祥著 長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年1月
    駢文衡論 謝鴻軒著 臺北 廣文書局 民國65年10月再版
    駢文通論 莫道才著 南寧市 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4年3月
    駢文 尹恭弘著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4年7月
    中國雜文史 邵傳烈著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3年1月二印
    中國雜文史 吳興人著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1月
    古代傳記文學史稿 姜濤、趙華著 瀋陽 遼寧大學出版社 1990年11月
    中國紀傳體文獻研究 王錦貴著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6年8月
    句讀學論稿 任遠著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8年5月
    中國評點文學史 孫琴安著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9年6月
    中國文學評點研究論集 張培恒、王靖宇主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12月
    中國文學批評 方孝岳著 台北 清流出版社 民國65年12月三版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學 賴力行著 武漢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8年6月二印
    朱熹的文學批評研究 張健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7年12月三版
    朱自清中國文學批評研究講義 劉晶雯整理 天津市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4年2月
    中國古典文學鑒賞學 徐應佩著 江蘇 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7年11月
    管錐編 錢鍾書著 北京 中華書局 1986年6月二版 1991年6月三印
    談藝錄 錢鍾書著 北京 中華書局 1984年9月1版 1988年10月3印
    中國古典文藝學叢編 胡經之主編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年7月
    文藝叢話 賈文昭著 合肥 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2年1月
    古代文藝的文化觀照 鄧喬彬著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2月
    中國文學藝術論 朱志榮著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3年1月二印
    詩文鑑賞方法二十講 周振甫等著 臺北 國文天地雜誌社 1986年5月
    中國古典詩歌藝術欣賞 賈文招、徐招勛著 合肥市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0年1月
    古典詩律史 徐青著 西寧市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2年4月二印
    詩言志辨 朱自清著 朱喬森編著 臺北 開今文化公司 1994年6月
    抒情傳統與中國思想──王夫之詩學發微 蕭馳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6月
    中國古代文學審美理論鑒識 殷杰著 武昌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6年6月
    中國古代文藝美學概要 皮朝綱編著 四川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86年12月
    傳統文藝思想的現代闡釋 譚帆著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5年6月
    文藝學的民族傳統 張少康著 武漢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年6月
    文學美學卷 江蘇省美學學會編 吳調公主編 江蘇美術出版社 1990年6月
    中國文學美學 吳功正著 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1年9月
    道家思想與中國古代文學理論 漆緒邦著 北京 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 1988年11月北京第一版
    以藝進道:中國藝術道學思想探索 張炬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9年10月
    隋唐佛學與中國文學 陳引馳著 張岱年主編 南昌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02年5月
    中國美學思想史 敏澤著 濟南 齊魯書社 1989年8月
    中國原創性美學 諸葛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5月
    中國美學的文脈歷程 王振復著 成都 四窗人民出版社 2002年
    儒家文藝美學:從原始儒家到現代新儒家 張毅著 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4年4月
    中國近代美學思想史 盧善慶著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1年5月
    中國自然美學思想探源 魏士衡著 北京 中國城市出版社 1996年7月三印
    儒道佛美學思想源流 張文勛著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4年12月
    理學文化與文學思潮 韓經太著 北京 中華書局 1997年9月
    理學文藝史綱 許總主編 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1年1月
    朱子理學美學 潘立勇著 北京 東方出版社 1999年12月
    中華傳統美學體系探源(修訂版) 曹利華著 北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1999年1月第二版
    中國古代美學範疇 曾祖蔭著 武昌 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1988年6月二印
    中國美學範疇與傳統文化 張皓著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年11月
    傳統文化、哲學與美學 劉綱紀著 廣西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7年8月
    儒、道美學與文化 張國慶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年9月
    中國古代審美文化考論 杜道明著 北京 學苑出版社 2003年5月
    美苑咀華 王宜文、路春艷編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年2月
    從經學到美學:中國近代文論知識話語的嬗變 成都 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2年7月
    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歷史論析 陳啟雲著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年1月
    周易與文學 張善文著 福州市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7年9月
    周易與中國文化 陳良運著 南昌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1999年1月
    中國尺牘文學史 趙樹功著 石家莊市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9年11月
    中華文史論叢 朱東潤、李俊民、羅竹風主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9月
    中古文史叢稿 曹道衡著 保定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03年11月
    中國古典文學與文獻學研究 陳飛主編 北京 學苑出版社 2003年12月
    漢賦與經學 馮良方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年8月
    鵬翔無疆 劉生良著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年5月
    從文言文教學到白話文教學:我國近現代語文教育的變革歷程 鄭國民著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年1月
    中國文學流派意識的發生和發展:中國古代文學流派研究導論 陳文新著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3年11月
    近代經學與文學 劉再華著 北京 東方出版社 2004年11月
    清代樸學與中國文學 陳居淵著 南昌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00年6月
    中外比較文論史 曹順慶著 濟南市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8年4月
    近代文學的世界化 蔣英豪著 臺北 台灣書店 民國87年3月
    近代西學與中國文學 郭延禮著 南昌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00年4月
    中西文化碰撞與近代文學 郭延禮著 濟南市 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0年12月二印
    南谷類稿 蔣逸雪著 濟南 齊魯書社 1987年3月
    錢基博學術論著選 錢基博著 曹毓英選編 武昌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7年12月
    跨世紀論學文存 陳良運著 上海 上海遠東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2003年
    中國晚清文學革命史 馬春林著 瀋陽 遼寧大學出版社 2000年4月
    從古文到白話──近代文界革命與文體流變 連燕堂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000年4月
    晚清民初的科學思潮和文學的科學批評 王濟民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年12月
    中國20世紀文藝學學術史 錢競、王飆著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1年3月
    四、學位論文
    曾國藩學術思想之研究 翁正雄撰 臺北縣 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60年5月
    王(陽明)曾(國藩)二儒論學與志之研究 魏智美撰 臺北縣 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74年
    湘鄉曾氏研究 李榮泰撰 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77年6月
    曾國藩家書研究 陳如雄撰 臺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82年6月
    曾國藩古文研究 陳如雄撰 臺北縣 私立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88年7月
    清代湘鄉派古文之研究 潘金英撰 臺北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68年5月
    清代桐城派文學之研究 張榮輝撰 臺北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55年5月
    桐城文派研究 莊碧芳撰 香港 私立香港珠海書院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65年5月
    清代同光詩派研究 尤師信雄著 臺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60年6月
    方苞、劉大櫆、姚鼐三家之研究 甄榮歡撰 香港 私立香港珠海書院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70年
    姚惜抱及其文學研究 張春榮撰 臺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77年5月
    中國文體分類學的研究 諸海星撰 臺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82年6月
    「文氣」論與中國世人的言說方式 楊德著 廣州 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2年4月
    「文氣」的生命內涵與美學意蘊 孫寧著 西安 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2年4月
    包慎伯文學理論研究──以《藝舟雙楫‧論文》為主要線索 田啟文撰 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87年6月
    方東樹文章學研究 蔡美惠撰 臺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91年12月
    五、其他專書
    章學誠遺書 北京 文物出版社據吳興嘉業堂劉承幹刻本《章氏遺書》影印 1985年8月
    識小錄‧寸陰叢錄 (清)姚瑩撰 黃季耕點校 吳孟復、傅玉璋審訂 合肥 黃山書社 1991年10月
    無邪堂答問 (清)朱一新著 呂鴻儒、張長法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2002年重印
    水窗春囈 (清)歐陽兆雄、金安清撰 謝興堯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97年12月湖北二印
    郎潛紀聞初筆二筆三筆 (清)陳康祺著 晉石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84年8月
    桐城文學淵源、撰述考 (近)劉聲木撰 徐天祥據直介堂叢刻本整理點校 合肥 黃山書社 1989年12月
    劉申叔先生遺書 劉師培撰 臺北 華世出版社 民國64年4月
    李審言文集 李詳著 李稚甫編校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9年6月 三版
    花隨人聖盦摭憶 黃濬著 上海 上海書店據1983年重印本縮印 1998年8月
    中國哲學史綱要 范壽康著 臺北 臺灣開明書店 民國53年9月初版
    中國哲學史 鍾泰編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68年1月臺七版
    中國哲學史 臧廣恩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6年10月二版
    中國哲學史新編 馮友蘭著 臺北 藍燈文化公司 民國80年12月
    中國哲學範疇精粹叢書──道 張立文、岑賢安、徐蓀銘、蔡方鹿、張懷承著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89年元月三印
    中國哲學範疇精粹叢書──理 張立文主編 臺北 漢興書局 1994年5月
    中國哲學範疇精粹叢書──氣 張立文主編 臺北 漢興書局 1994年5月
    國學略說 章太炎著 臺北 學藝出版社 民國60年4月初版
    國學概論 錢穆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2年9月臺九版
    中國學研究 吳兆路、林俊相、甲斐勝二主編 濟南 濟南出版社 2002年6月
    近代中國的思想歷程(1840-1949) 彭明、程嘯主編 北京 中國人民出版社 1999年3月
    郭嵩燾思想文化研究 張靜著 天津市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1年11月
    困窘的年代──近代中國的政治變革和道德重建 胡成著 上海 上海三聯書店 1997年12月
    衝撞與融合──中國近代文化史論 安宇著 上海 學林出版社 2001年5月
    中國傳統政治哲學與社會整合 劉澤華主編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0年11月
    中國經學史 吳雁南、秦學頎、李禹階主編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1年9月
    中國經學史十講 朱維錚著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3年3月二印
    國朝漢學師承記附國朝經師經義目錄、國朝宋學淵源記 (清)江藩著 鍾哲整理 北京 中華書局 1983年11月
    理學纂要 蔣伯潛編著 臺北 正中書局 民國71年2月臺五版
    經學纂要 蔣伯潛編著 臺北 正中書局 民國72年10月臺五版
    中國經學史 馬宗霍著 上海 上海書店 1987年12月第二次印刷
    中國學術思想史 鄺士元著 台北 里仁書局 民國70年7月15日臺二版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錢穆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69年1月臺7版
    中國學術思想史隨筆 曹聚仁著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86年6月
    明清啟蒙學術流變 蕭萐父、許蘇民著 瀋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5年10月
    中國近代學術史 麻天祥等著 長沙市 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1年2月
    清初學術思辨錄 陳祖武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年6月
    清儒學術拾零 陳祖武著 長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6月 第2版
    清代學術探研錄 王俊義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年8月
    近代新學: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的嬗變與重構 王先明著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0年3月
    晚清哲學 蔣國保、余秉頤、陶清著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2年10月
    晚清新學史論 陳國慶著 西安市 三秦出版社 2003年11月
    清末民初的思想主脈 昌切著 北京 東方出版社 1999年4月
    湘學原道錄 朱漢民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年10月
    思想與時代 張灝著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2年3月
    中國的近代轉型與傳統制約 楊天宏著 貴陽 貴州人民出版社 2000年5月
    百年嬗蛻:中國近代的士與社會 楊國強著 上海 上海三聯書店 1997年12月
    走向世界:近代中國知識分子接觸東西洋文化的前驅者 臺北 百川書局 民國78年7月初版
    無奈的追尋:清代文人心理透視 韓進廉著 保定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01年9月
    中國文化史 柳詒徵編著 臺北 正中書局 民國43年3月臺初版
    經學歷史 ﹝清﹞皮錫瑞著、周予同注釋 北京 中華書局 1959年12月 1989年9月4印
    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 朱維錚編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年11月
    近代經學與政治 湯志鈞著 北京 中華書局 1989年8月
    清代經學史通論 吳雁南主編 雲南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01年2月二印
    末世蒼茫──細說晚清思潮 吳方著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7年6月
    中國理學 潘富恩、徐洪興主編 上海市 東方出版中心 2002年6月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蔣維喬編著 臺北 台灣中華書局 民國69年11月臺三版
    中國近代哲學史 馮契主編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年5月
    中國哲學邏輯結構論 張立文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9年10月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 余英時著 臺北 聯經出版公司 民國76年3 月
    尚書大義 唐文治著 臺北 廣文書局 民國59年10月
    尚書正讀 曾運乾著 臺北 華正書局 民國71年5月 民國92年9月2刷
    尚書易解 周秉鈞著 長沙 岳麓書社 1984年11月
    尚書譯注(修訂本) 王世舜譯注 四川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年9月二印
    今古文尚書全譯 江灝、錢宗武譯著 周秉鈞審校 貴州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5年11月五印
    周易 (晉)王弼注 (唐)孔穎達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 十三經注疏影印嘉慶南昌府學重刊宋本
    周易集解纂疏 (清)李道平 潘雨廷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94年3月
    周易譯注 黃壽祺、張善文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年5月
    周易的美學智慧 王振復著 長沙 湖南出版社 1991年12月
    易學與美學 劉綱紀、范明華著 瀋陽 瀋陽出版社 1997年5月
    法言義疏 汪榮寶撰 北京 中國書店 1991年6月
    太玄校釋 (漢)揚雄著 鄭萬耕校釋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9年2月
    揚雄及其太玄 鄭萬耕著 臺北 藍燈文化公司 民國81年9月
    太玄校注 劉韶軍著 武昌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7年9月
    山海經 叢書集成新編據經訓堂叢書畢沅校正本排印 北京 中華書局 1985年
    山海經校注(增補修訂本) 袁珂校注 成都 巴蜀書社 1993年4月
    邵康節學記 陳郁夫著 臺北 天華出版公司 民國68年9月1日
    朱熹思想研究 張立文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1年12月
    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 余英時著 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84年9月
    中國實學思想史 葛榮晉主編 北京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4年9月
    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面面觀 ﹝美﹞艾爾曼著,趙剛譯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7年3月
    乾嘉考據學研究 漆永祥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年12月
    晚清經世實學 馮天瑜、黃長義著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2年12月
    樸學與清代社會 黃愛平著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3年1月
    近代中國社會思潮 黎仁凱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6年5月
    中國近代史學學術史 張豈之主編 王宇信等撰述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6年10月
    中國近代文化概論 龔書鐸主編 北京 中華書局 1997年9月 2000年2月2印
    中國近代史斷論 胡維格著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8年6月
    中國近代經世派與經世思潮研究 周妤著 湛江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9年6月
    走向近代化──清代嘉道咸時期中國社會走向 王杭軍著 鄭州市 中洲古籍出版社 2001年9月
    陶澍與嘉道經世思想研究 段超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1年9月
    晚清大變局中的思潮與人物 袁偉時著 深圳 海天出版社 1992年12月
    晚清保守思想的原型──倭仁研究 李細珠著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0年1月
    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研究 喻大華著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年1月
    晚清社會思潮研究 郭漢民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3年9月
    桐城文化志 方爾文主修 汪福來主編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2年12月
    晚清政治與文化 桑咸之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6年7月
    晚清社會與文化 夏曉虹著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3月
    中西體用之間:晚清中西文化觀述論 丁偉志、陳崧著 北京 中國科學社會出版社 1997年4月重印
    晚清中體西用思想論(1861-1900)──官定意識型態的西化理論 薛化元著 臺北 稻鄉出版社 民國80年9月
    執中鑒西的經世致用與近代社會轉型 蘇中立、蘇暉著 北京 中華書局 2004年10月
    燕趙文化的近代轉型──選取三大方面審視 董叢林著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年7月
    學人游幕與清代學術 尚小明著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9年10月
    晚清四大幕府 李志茗著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5月
    湘軍 皮明勇著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9年9月
    湘軍集團與晚清湖南 王繼平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年3月
    近代湖南人才群體研究 陶用舒著 長沙市 岳麓書社 2000年12月
    近代湖湘文化概論 鄭焱著 長沙 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6年10月
    湖湘文化縱橫談 王興國、聶榮華主編 長沙 湖南大學出版社 1996年11月
    湖湘文化精神與二十世紀湖南文化 田中陽著 長沙市 岳麓書社 2000年9月
    湖湘學派史論 朱漢民著 長沙市 湖南大學出版社 2004年2月
    曾國藩集團與晚清政局 朱東安著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3年1月
    郭嵩燾評傳 王興國著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8年10月
    湖南紳士與晚清政治變遷 許順富著 長沙市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年5月
    近百年湖南學風 錢基博著 傅道彬點校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年9月
    儒學的常與變 蔡仁厚著 臺北 東大出版 民國79年10月
    中國儒學史──近代卷 姜林祥著 廣州 廣東教育出版社 1998年6月
    中國儒教史 李申著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2月
    中國儒學通論 許凌雲、許強著 廣州市 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2年9月
    清史史料學 馮爾康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3年11月
    太平天國始末記 毛應章編撰 王雲五主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59年2月
    自豪與自幸──二十堂名家的國文課 余光中等合著 李素真策劃主編 臺北 商周出版 2005年5月
    六、資料彙編、工具書
    湘鄉曾氏文獻目錄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輯 臺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 民國71年10月
    中國文論大辭典 彭會資主編 廣西 百花文藝出版社 1990年7月
    古代文論萃編 譚令仰編 北京 書目文獻出版社 1986年12月
    中國古代文論類編 賈文昭主編 福州 海峽文藝出版社 1990年12月
    中國近代文論類編 賈文昭編 合肥 黃山書社 1991年8月
    中國歷代文論選 郭紹虞主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8月
    中國近代文論選 郭紹虞、羅根澤主編 臺北 木鐸出版社 民國71年7月
    近代文論選 舒蕪等編選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9年1月
    清代文論選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 王鎮遠、鄔國平編選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9年1月
    中國文學批評資料彙編 國立編譯館主編 臺北 成文出版社 民國68年9月
    中國近代文學大辭典 孫文光主編 合肥市 黃山書社 1995年12月
    中國古代寫作理論 張聲怡、劉九洲編 華中工學院出版社 1985年10月
    中國寫作理論輯評(近代部分) 劉錫慶主編 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1992年5月
    中國寫作理論輯評(古代部分) 劉錫慶主編 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1992年10月
    寫作技法詞典 劉錫慶、李保初主編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98年11月北京第二次印刷
    辭章學辭典 鄭頤壽主編 西安市 三秦出版社 2000年7月
    中國文體學辭典 朱子南主編 湖南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年7月二印
    文章體裁辭典(修訂本) 金振邦編著 長春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5年11月二版三刷
    古代散文百科大辭典 王洪主編 北京 學苑出版社 1991年3月
    中國散文辭典 秦亢宗主編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93年1月
    中國古代散文辭典 張志烈主編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4年7月
    中國文學家大辭典 錢仲聯主編 北京 中華書局 1996年10月
    韓愈資料彙編 吳文治編 北京 中華書局 1983年9月
    柳宗元詩文彙評 臺北 明倫出版社 民國60年10月
    柳宗元事蹟繫年暨資料類編 羅聯添著 臺北 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民國70年12月
    歐陽脩資料彙編 洪本健編 北京 中華書局 1995年5月
    通變編(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專題資料叢刊) 徐中玉主編 陸海明、徐文茂編選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年9月
    藝術辯證法編(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專題資料叢刊) 徐中玉主編 蔣樹勇編選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3年10月
    神思‧文質編(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專題資料叢刊) 徐中玉主編 侯毓信編選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5年12月
    本原‧教化編(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專題資料叢刊) 徐中玉主編 王壽亨編選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7年2月
    文氣‧風骨編(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專題資料叢刊) 徐中玉主編 蔣述卓編選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7年12月
    才性編(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專題資料叢刊) 徐中玉主編 陸曉光、黃珅編選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9年7月
    七、期刊論文
    古文四象論述評 朱東潤著 原載文哲季刊第4卷第2號 收錄於朱東潤著《中國文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4月出版),頁148-167;又見《中國文學批評家與文學批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60年),第三冊,頁153-184。
    論「古文四象」說 王之望著 江淮論壇 2000年第6期
    湘鄉曾氏文論蠡探 尤信雄著 師大國文學報 第2期 民國62年4月
    試論曾國藩的古文理論 殷紹基著 見《曾國藩研究論文集》,湘潭大學中文系、歷史系編,湘潭大學學報社科版增刊,1987年1月。)
    曾國藩古文理論初探 張方著 中州學刊 1991年3期
    曾國藩的文學理論──從養氣到行氣 張靜二 漢學研究 第9卷第2期 民國80年12月
    評桐城派中興主將曾國藩的文論觀 劉健芬著 西南師範大學學報 1992年4期
    評曾國藩的文章學理論 萬奇著 語文學刊 1993年2期
    曾國藩文論的綱、目、質 胡志澤著 婁底師專學報 1995年3期
    論曾國藩的古文理論 郭延禮著 徐泰來、羅紹志主編《學者筆下的曾國藩(全國首次曾國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長沙 岳麓書社 1997年1月
    曾國藩的古文理論與實踐 胡志澤著 徐泰來、羅紹志主編《學者筆下的曾國藩(全國首次曾國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長沙 岳麓書社 1997年1月
    就曾國藩《讀書錄》評其文氣論與訓詁論 李家驤著 徐泰來、羅紹志主編《學者筆下的曾國藩(全國首次曾國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長沙 岳麓書社 1997年1月
    曾國藩、王夫之文論思想異同 錢競著 文學遺產 1996年1期
    曾國藩、王夫之文論思想異同 錢竟著 文學遺產 1996年第1期
    曾國藩「粗解文章由姚姬傳啟之」考索 高之著 明志工專學報 第4期 民國61年11月
    曾國藩與桐城派 舒蕪著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 叢刊‧第1輯 1979年12月
    曾國藩與桐城派簡論 章繼光著 江淮論壇 1984年4期 見《曾國藩研究論文集》,湘潭大學中文系、歷史系編,湘潭大學學報社科版增刊,1987年1月。)
    曾國藩與桐城文論 徐煉著 徐泰來、羅紹志主編《學者筆下的曾國藩(全國首次曾國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長沙 岳麓書社 1997年1月
    曾國藩的文學觀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何兆男著 臺北市立女子師範專科學校暑期部學報 第6-7期 民國64年3、5月
    瑰偉奇麗,氣象崢嶸──曾國藩論文章風格 劉可著 北京社會科學 1996年2期
    「含雄奇于淡遠之中」──曾國藩美學思想淺析 鄧雲生著 船山學報 1987年1期
    論曾國藩的文學地位 王鎮遠著 中華文史論叢 1986年第3輯(總第39期)
    陰陽剛柔與古文八境淺釋 柳作梅著 (東海大學)圖書館學報 第11期 民國60年6月
    曾國藩陽剛陰柔說「古文八訣」蠡探 李建福著 興大中文學報 第11期 民國87年6月
    曾國藩論剛柔相濟 曾志紅、劉春娥著 湖湘論壇 2002年第6期
    曾國藩「聖哲畫像記」析論 胡楚生著 原載於書目季刊19卷4期 收錄於胡楚生著《清代學術史研究》(台北:台灣學生出版社,民國77年2月出版),頁319-344。
    曾國藩的詩論和詩 彭靖著 求索 1985年2期 (又見《曾國藩研究論文集》,湘潭大學中文系、歷史系編,湘潭大學學報社科版增刊,1987年1月。)
    曾國藩詩論發微 龍建春著 婁底師專學報 1995年3期(又見徐泰來、羅紹志主編《學者筆下的曾國藩(全國首次曾國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長沙 岳麓書社 1997年1月)
    淺議曾國藩的詩文 周朝棟著 貴州師範大學學報 1993年4期
    略論曾國藩的詩歌審美批評觀 李曉峰著 贛南師範學院學報 1995年第1期
    曾國藩詩初探 文自成著 遼寧師範大學學報 1996年4期(又見徐泰來、羅紹志主編《學者筆下的曾國藩(全國首次曾國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長沙 岳麓書社 1997年1月)
    試論曾國藩的詩論與詩作 伏家芬著 徐泰來、羅紹志主編《學者筆下的曾國藩(全國首次曾國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長沙 岳麓書社 1997年1月
    誦之吟之、興會類成──曾國藩詩文習作論淺探 唐詩戡著 婁底師專學報 1999年第3期(總第58期)
    滲透整合互補互濟:試論曾國藩詩學觀、古文觀的形成、發展與變化 王澧華著 船山學刊 2001年第4期
    論曾國藩的對聯藝術 江伯怡著 徐泰來、羅紹志主編《學者筆下的曾國藩(全國首次曾國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長沙 岳麓書社 1997年1月
    曾國藩詞兩首 錢仲聯著 見《曾國藩研究論文集》,湘潭大學中文系、歷史系編,湘潭大學學報社科版增刊,1987年1月。)
    試論曾國藩的文藝創作心理思想 燕良軾著 船山學報第一期(總第27期) 1996年4月24日
    曾國藩閱讀理論初探 周艷華著 河南師範大學學報 1996年第23卷第1期
    「文筆昌黎百世師」──曾國藩論韓愈古文的美學特徵 鄧雲生著 求索 1987年第4期
    略述曾國藩的學術思想 陳居淵著 求索 1994年第6期
    曾國藩哲學思想之研究 周世輔著 湖南文獻季刊 第四期 民國60年4月
    曾國藩哲學思想初探 朱東安著 求索 1987年第1期
    曾國藩哲學思想初探 章繼光著 船山學報 1987年1期
    關於曾國藩哲學思想的質疑 王漢新著 湖南社會科學 1996年第5期
    什麼是曾國藩的哲學思想──對《曾國藩的實事求是觀及其淵源》的質疑 王漢新著 婁底師專學報 1997年第1期
    曾國藩與理學、經世之學略論 章繼光著 湘潭大學學報 1986年增刊《中國古典文學論集》 (又見《曾國藩研究論文集》,湘潭大學中文系、歷史系編,湘潭大學學報社科版增刊,1987年1月。)
    論曾國藩與理學復興 周朝棟著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1994年第3期
    曾國藩理學經世思想探淵 胡維革、張昭君著 北方論叢 1996年第1期(總第135期)
    略論曾國藩經世致用思想的形成 韓立君著 遼寧師範大學學報 1998年第2期
    試論曾國藩的理學經世思想 韓立君著 遼寧師範大學學報 1999年第1期
    論曾國藩的經世改革思想與實踐 章育良著 長沙電力學院學報 1999年第1期
    簡評曾國藩經世致用思想 韓立君著 遼寧師範大學學報 2000年第23卷第1 期
    儒家心態與近代追求-曾國藩經世思想簡論 黃長義著 求索 1996年第3期
    理學與「同治中興」──倭仁與曾國藩比較觀察 李細珠著 學術月刊 1999年第3期
    由曾國藩的人格矛盾看理學的困境 桑大鵬著 中華文化論壇 2003年2月
    曾國藩的學術思想之分析 周世輔著 中山學術文化集刊 第6期 民國59年11月
    曾國藩的學術與事業 王恢著 湖南文獻 第5卷1期 民國66年1月
    曾國藩的學術思想及其成因 鄧雲生著 見《曾國藩研究論文集》,湘潭大學中文系、歷史系編,湘潭大學學報社科版增刊,1987年1月。)
    曾國藩學術思想初探 王繼平著 徐泰來、羅紹志主編《學者筆下的曾國藩(全國首次曾國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長沙 岳麓書社 1997年1月
    曾國藩易學思想略論 任俊華著 徐泰來、羅紹志主編《學者筆下的曾國藩(全國首次曾國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長沙 岳麓書社 1997年1月
    曾國藩讀《易》風格 楊建祥著 周易研究 2003年第3期(總第45期)
    曾國藩與經學 陳戍國著 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湖湘學者的經學研究」第二次學術研討會論文 民國92年11月24日
    晚清湘學的學術旨趣──以魏源、曾國藩為例 朱漢民著 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湖湘學者的經學研究」第二次學術研討會論文 民國92年11月24日
    曾國藩的人才思想 章繼光著 湘潭大學學報 1986年3期 (又見《曾國藩研究論文集》,湘潭大學中文系、歷史系編,湘潭大學學報社科版增刊,1987年1月。)
    曾國藩對人才的重視與知人善用 鄧雲生著 見《曾國藩研究論文集》,湘潭大學中文系、歷史系編,湘潭大學學報社科版增刊,1987年1月。)
    曾國藩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三個貢獻 王興國著 求索 1996年2期(又見徐泰來、羅紹志主編《學者筆下的曾國藩(全國首次曾國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長沙 岳麓書社 1997年1月)
    〈曾太傳挽歌百首〉與曾國藩研究 王澧華著 湘潭師範學院學報 1996年第2期
    曾文正公之自強與復興 張廷榮著 警察學校季刊 第9卷第1-3期
    曾國藩和近代科技 朱振華著 江淮論壇 1984年第1期
    曾國藩文化人格論 薛麒麟著 江淮論壇 1996年第3期
    析論曾國藩 陶懷仲著 臺北 中央日報文史週刊 民國69年10月23、30日
    兩個「文正公」形神極相似──略論曾國藩與司馬光 唐兆梅著 見《曾國藩研究論文集》,湘潭大學中文系、歷史系編,湘潭大學學報社科版增刊,1987年1月。)
    曾、左、王、葉愛國思想平議──兼論近代岳麓書院兩個人材群體 郭仁成著 船山學報 1988年2期
    王船山、曾國藩與湖南「省運大盛」 彭大成著 船山學刊 1994年第2期
    曾國藩為何力倡船山學 熊考核著 衡陽師範學院學報 第23卷第2期 2002年4月
    記曾文正公文鈔郭嵩燾氏批校本 黃景賢著 大陸雜誌 第15卷第6期
    曾國藩家藏稿本及其整理 韓長耕著 求索 1986年2期 (又見《曾國藩研究論文集》,湘潭大學中文系、歷史系編,湘潭大學學報社科版增刊,1987年1月。)
    曾國藩詩文系年 王澧華著 湘潭大學學報 第16卷第3期 1992年7月(案:《曾國藩詩文系年》為王澧華所著專書,已出版,見前曾氏研究專著目錄。此篇選錄其中九則,可見一斑。參見〈「三分蠢氣」──評《曾國藩詩文系年》〉 邱瑞中著 湘潭大學學報 1994年第1期)
    曾國藩詩文編刊考述 王澧華著 社會科學戰線 1996年3期
    新發現曾國藩佚文考辨 張鐵寶等著 徐泰來、羅紹志主編《學者筆下的曾國藩(全國首次曾國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長沙 岳麓書社 1997年1月
    新發現曾國藩致琴西的兩封書信 崔雲格著 文獻 1998年2期(總第76期)
    曾國藩的書信考述 王澧華著 徐泰來、羅紹志主編《學者筆下的曾國藩(全國首次曾國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長沙 岳麓書社 1997年1月
    新版曾國藩《奏稿》整理經過及史料價值 成曉軍著 徐泰來、羅紹志主編《學者筆下的曾國藩(全國首次曾國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長沙 岳麓書社 1997年1月
    曾國藩和《十八家詩鈔》 孟令哉著 吉林日報 1996年3月22日7版
    《曾文正公年譜》作者考辨 王澧華著 歷史研究 1996年4期
    「全國第一次曾國藩學術研討會」文學研究述要 龍建春著 遼寧師範大學學報 1996年2期
    故宮學術季刊──曾國藩先生逝世雙甲子紀念演講會專刊 第11巷第2期 國立故宮博物院 民國82年冬季(收錄生平、事功、行誼、歷史地位等論文六篇)
    曾國藩學刊 創刊號 王澧華主編 湘潭大學主辦 1994年9月
    曾國藩學刊 總第二期 王澧華主編 湘潭大學主辦 1995年5月
    曾國藩學刊 總第三期 王澧華主編 湘潭大學主辦 1995年12月
    曾國藩學刊 總第四期 王澧華主編 湘潭大學主辦 1996年9月
    曾國藩學刊 總第五期 王澧華主編 湘潭大學主辦 1996年12月
    曾國藩學刊 總第六期 王澧華主編 湘潭大學主辦 1997年7月
    曾國藩學刊 總第七期 王澧華主編 湘潭大學主辦 1997年12月
    婁底師專學報──曾國藩研究專輯 1995年3期(收錄文學、政治、軍事、外交、年譜、軼聞等論文十六篇。)
    談談曾國藩研究問題 彭靖著 群言 1986年1期 (又見《曾國藩研究論文集》,湘潭大學中文系、歷史系編,湘潭大學學報社科版增刊,1987年1月。)
    關於曾國藩評價的幾個問題 茅家琦著 江蘇大學學報 2002年3月第4卷第1期
    全面評價曾國藩──全國第一次曾國藩學術研討會學術觀點粽論 徐泰來著 湘潭大學學報 1996年第2期
    似花還似非花──曾國藩文獻與曾國藩研究 王澧華著 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第23卷第4期 1999年8月
    桐城派的中興、改造與復歸──試論曾國藩、吳汝綸的文學活動與作用 關愛和著 北京遺產 1985年3月
    曾國藩與桐城古文理論的中興 賴力行著 文藝理論天地 2003年第1期(總第68期)
    論曾門弟子張裕釗、吳汝綸的文論 郭延禮著 婁底師專學報 1995年3期
    桐城三祖文論之演變 柳作梅著 大陸雜誌 46卷5期 民國62年5月
    桐城方、劉、姚三家文論評述 馬茂元著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 叢刊‧第1輯 1979年12月
    論劉大櫆的散文風格 孫玨著 江淮論壇 1996年第5期
    方苞姚鼐的文論及其歷史地位 顧易生著 江淮論壇 1982年2期
    論方苞的思想 王鎮遠著 江淮論壇 1985年第5期
    韓愈姚鼐文學觀之異同 汪洋著 江淮論壇 1982年3期
    姚鼐的風格論 王之望著 江淮論壇 1982年3期
    試論姚鼐古文的藝術特色 馬晉中著 江淮論壇 1983年6期
    試論姚鼐的散文主張和創作個性 武衛平著 江淮論壇1985年第6期
    姚鼐散文藝術理論──兼論桐城派 呂美生著 阜陽師院學報 1995年第1期
    姚鼐的文章論 劉守安著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1998年第1期
    兼濟‧兼容‧兼美──姚鼐古文理論及其文化背景概說 鐘揚著 南京大學報 1999年11月第6期
    神韻‧平淡‧雅潔──論姚鼐古文的風貌特徵 張樹文、吳微著 江淮論壇 2003年第1期
    論方苞的「義法」說 王鎮遠著 江淮論壇 1984年1期
    桐城派「義法」說發微 郁沅著 見《古今文論探索》,武漢出版社,1988年6月
    桐城於「義法」之錯綜意見 杜松柏著 第一屆清代學術研討會(思想與文學)論文集 高雄 中山大學中文系編印 民國78年11月
    試論「桐城派」的藝術特點 吳孟復著 江淮論壇 1980年第4期
    論近代文壇的桐城派 葉易著 江淮論壇 1983年第2期
    論桐城派 敏澤著 江淮論壇 1983年第3期
    論劉大櫆與桐城派 吳孟復著 江淮論壇 1983年第4期
    論劉大櫆在桐城派中之地位 王鎮遠著 江淮論壇 1984年第5期
    桐城派簡論 王凱符、漆緒邦著 文學遺產 1981年第1期
    論桐城派 時萌著 收錄於《中國近代文學論稿》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
    論桐城派 陳灨一著 原載《青鶴》1933年第1卷第20期 收錄於《中國近代文學論文集(1919-1949)──概論˙詩文卷》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8年9月
    後期桐城派與五四新文化運動 關愛和著 江淮論壇 1986年第3期
    清代桐城派之文學理論 何世權著 華國 47年9月
    桐城派古文在清代盛行之原因 何沛雄著 華學月刊 105期
    桐城派文論 周啟賡著 新亞書院學術年刊 14期
    桐城派文論之研究 杜葆芸著 女師專學報 6-7期
    桐城派散文理論述評 萬陸著 江淮論壇 1986年1期
    桐城派文風探源──兼論它流行長遠的原因 王氣中著 江淮論壇 1985年第6期
    試論桐城派文論的歷史特點和美學特徵 莊嚴著 文學遺產 1986年4期
    桐城派散文藝術風格論新探 郁沅著 見《古今文論探索》,武漢出版社,1988年6月
    守望藝術的壁壘──論桐城派對古文文體的價值定位 關愛和著 文學評論 2000年第4期
    五四之後新文學家對桐城派的再認識 關愛和著 中州學刊1998年第1期
    桐城後學論古文八要 曾錦坤著 東方雜誌 復刊第22卷第1期
    桐城派美學理論中之「神氣」說 郁沅著 江淮論壇 1982年6期 (又見《古今文論探索》,武漢出版社,1988年6月)
    桐城派與文學語言的發展 蔣凡著 江淮論壇 1982年第1期
    桐城派詩論初探 王鎮遠著 江淮論壇 1983年2期
    以文為詩,以文論詩──桐城詩派的詩學觀 方任安著 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 1997年第1期
    梅曾亮「以文論詩」及其在桐城之義理位階 林淑貞著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 第六期 2001年12月
    論戴名世及其在桐城派中的地位 許總著 江淮論壇 1984年第2期
    簡談桐城派出現的歷史必然性 萬陸著 江淮論壇 1983年第1期
    桐城派研究的世紀回顧 汪龍麟著 北京社會科學 2002年第1期
    陽湖、桐城文派歧異釋 萬陸著 江淮論壇 1984年第2期
    論氣勢 葉太平著 文學遺產 1990年第1期
    古代文中的「氣勢」 彭建明著 蒲峪學刊 1994年第1期
    「行氣為文章第一義」──曾國藩文氣論初探 周艷華著 河南師範大學學報 1996年 第23卷第6期
    釋「氣」 錢仲聯著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 第五輯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10月
    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文氣論 袁行霈、孟二冬著 中國古典文學論叢第三輯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5年12月
    「文氣」:範疇的結構機制與內蘊 白少玉著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 1989年5期
    「文氣」說的本體論內涵及其美學意義 劉文剛著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 第15輯 1991年10月
    中國文學理論中的「氣」 (美)大衛‧波那德著 蔣述卓、柏敬澤譯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 第15輯 1991年10月
    試論中國文學中所謂「氣」的問題 景明、劉中瀛著 遼寧商專學報 1995年2期
    韓愈論文氣的精到之處 李知文著 貴州社會科學 1995年4期
    「文氣」論 姜小青著 蘇州大學學報 1996年第1期
    「文氣」說分期論 張有恒著 瀋陽師範學院學報 1996年第1期
    「文氣說」與「天人合一」 謝建英著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 總19卷 增刊 1998年2月
    氣的哲學化歷程 曾振宇著 遼寧師範大學學報 1996年4期
    試論陽剛與陰柔 陳永標著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 第10輯
    易傳美學陰陽剛柔論 王明居著 文藝理論研究 1996年2月
    簡論神理氣味與格律聲色 吳孟復著 江淮論壇 1985年第6期
    試論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奇」 王炬著 上海大學學報 第5巷第2期 1998年4月
    論「象」的思維機制 趙繼倫著 東北師大學報 1996年4期
    論「趣」 蘭翠著 文藝理論天地 2003年第2期(總第69期)
    古代文論中有關形象思維的幾個概念 王達津著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 第5輯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10月初版
    中國古代「文機論」探幽 萬奇著 語文學刊 1996年6期
    中國古代「文法論」鉤沉 萬奇著 內蒙古師大學報 1997年第3期
    文有三貴 趙捷 著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 1991年第2期
    近百年來的中國文藝思潮 吳文祺著 學林 第一輯 民國29年11月 (香港龍門書店1970年3月影印)
    論中國散文之藝術特徵 王更生著 教學與研究 9期 民國76年6月
    論我國古今散文體類分合之價值原則及方法 王更生著 孔孟學報 54期 民國76年9月
    文章辭采藝術探微 馮永敏 國立編譯館刊 第26卷第1期 民國86年6月
    論中國古代藝術散文審美形式的歷史型態 蘇保華著 山西師大學報第26卷第1期 1991年1月
    論中國古典散文的本體性質 劉振東、高洪奎、杜豫著 文學遺產 1992年第2期
    世紀之交:對「散文」發展的回顧與思考 劉錫慶著 文學評論 1997年第2期
    論中國散文藝術的思維方式 李正西著 安徽教育學院學報 2001年7月第19卷第4期
    古代散文的研究範圍與音樂標界的分野模式 楊慶存著 文學遺產 1997年第6期
    中國近代散文的多重變奏 謝飄雲著 文史哲 1998年第6期
    近代散文:閃爍著民族精神的時代華章 謝飄雲著 華南大學學報 1995年第1期
    略論莊子散文的審美特色 梁球著 學術論壇 1995年第6期
    唐宋八大家及其散文藝術 王更生著 中國學術年刊 10期 民國78年2月
    韓柳論「文」 寇養厚著 山東大學學報 1997年1期
    論韓愈古文幾個問題 羅聯添著 漢學研究 第9卷第2期 民國80年12月
    韓愈文學語言語勢特質淺探 王自周著 東方論壇 1995年第3期
    繼承與創造-韓愈散文語言論 鄭國民著 瀋陽師範學院學報 1996年第2期
    淺談〈永州八記〉的藝術貢獻 張孔修著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 1991年第3期
    妙筆丹青別樣情──柳、歐、蘇雜記文藝術特色的比較 程鈺著 無錫教育學院學報 1991年第1期
    宋代散文體裁樣式的開拓與創新 楊慶存著 中國社會科學 1995年6月
    曾鞏王安石散文之比較 洪本健著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1995年第6期
    論清代散文的繁榮及其原因 王凱符著 北京社會科學 1994年2月
    中國古代辨體批評論 張利群著 湛江師範學院學報 1998年12月第19卷第4期
    中國古代文學風格理論探微 雷淑娟著 學習與探索 1999年第2期(總第121期)
    散文‧駢文‧美文──比較觀照中的文體辨析 張思齊著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 1996年第一期
    從《文選》看蕭統的文學觀 馬正學著 西北師大學報 1996年3月第33卷第23期
    簡論反駢的歷史嬗變 莫山洪著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 第32卷第1期 1996年3月25日
    試論駢文的美質美態 冷成金著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1999年第1期
    《文心雕龍》對近代文學理論的影響 陳允峰著 北京郵電大學學報 第2卷第1期 2000年3月
    清文評議 羅東升、何天杰著 文學遺產 1987年3期
    古文辭類纂與經史百家雜鈔序目異同考 王聯曾著 中法大學月刊 4卷9期
    孟、莊「文論」中之儒、道文學觀 董正春著 管子學刊 1995年第4期
    「文」「道」離合之辯──對一種特定文學文化現象的歷史透視 韓經太著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1996年2期
    論中國古典美學的總範疇是「文」──從—(橫)|(豎)到道與文 王錫臣著 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 1996年第8期
    文道關係之源、流、變 李貞祥著 上海師專學報 第17卷第4期 1997年8月
    文道辯 徐煉著 《湘學》第一輯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9年9月
    文道離合與元代文學思潮 查洪德著 晉陽學刊 2000年第5期
    文道同一的陽明美學 蕭鷹著 學術月刊 2001年第4期
    淺論曾國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嬗變──在經世之學的延伸中為西學東漸拓開門洞者 梁霖著 南京社會科學 1998年6月(總第112期)
    曾國藩文化思想簡論 熊呂茂、肖高華著 中南大學學報 第9卷第5期 2003年10月
    在中西文化交匯中的中國近代文學理論 郭延禮著 東岳論叢 1999年1月第20卷第1期
    從曾國藩和魏源的經世思想看同光新政 駱雪倫著 見《中國近現代史論集》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 民國74年8月初版
    從尊宋到崇漢──論姚鼐建立桐城派時清廷學術宗尚的潛移 王達敏著 中國文化 第19、20期
    論姚瑩的哲學思想──桐城派經世之路探討(一) 施立業著 安徽史學 1994年第1期
    經學同文學的分野與衝突──以唐宋與清代古文運動為例 關愛和著 河南大學學報 第41卷第4期 2001年7月
    孔子與經世致用之學的起源 李穎科著 西北大學學報 1995年4期
    經世致用思想略說 孫公達、王勁著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1999年第4期
    試論道光時期湘系經世派的經世思想 陶用舒著 懷化師專學報 第19卷第3期 2000年6月
    道光朝經世派群體考略 王民、邱勇強著 東南學術 2001年第5期
    論清代今文經學的歷史作用 董鐵松著 東北師大學報 2001年第1期(總第189期)
    變法維新思潮中的吳汝綸與桐城派 曾光光著 江淮論壇 2001年第3期(總第187期)
    論桐城派與清代政治、文化的關係 劉相雨著 河南師範大學學報 2002年第29卷第1期
    乾嘉時期文藝學的格局──考據學的挑戰和桐城派的回應 錢競著 文學評論 1999年第3期
    替換中的失落──從文化轉型看古文論轉換的學理背景 曹順慶、吳興明著 文學評論 1999年第4期  
    曾國藩與湘鄉派 萬陸著 江淮論壇 1985年第2期
    理學與晚清社會 史革新著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1998年第4期(總第148期)
    晚清文化嬗變的社會進程論析 章猶才著 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第27卷 1998年第2期
    王船山是湖湘學派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 楊金鑫著 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24卷 1995年第5期
    論湘軍集團與晚清政治 王繼平著 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第23卷第4期 1999年8月
    關於曾國藩集團的社會來歷 朱東安著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 第38卷第2期2002年4月
    經世理學與湘軍集團的個性 陶海洋著 益陽師專學報 第21卷第1期 2000年1月
    論曾、胡經世理學與龔、魏經世實學之異同 陶海洋著 益陽師專學報 第22卷第1期 2001年1月
    試論程顥、程頤的經世實學思想 潘澤泉著 邵關學院學報 第23卷第2期2002年2月
    經世致用學風與近代湖南 王國慶著 長沙大學學報 第15卷第3期 2001年9月
    清代嘉道之際的文學精神與創作主題 關愛和著 見《19-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集》(解志熙選編,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
    儒學的經世精神與世紀之交的中國文明 陳祖武著 中華文化論壇 1998年3月
    論湖湘經世學風的形成 陳甲標著 船山學刊 2001年第2期
    曾國藩與他的理學朋友 王澧華著 殷都學刊 1996年第1期
    曾國藩與同代湖湘學人關係述論 歐陽斌著 求索 1998年第4期
    湘江人才群和經世致用之學 陶用舒著 益陽師專學報 第21卷第4期 2000年7月
    郭嵩燾與湖湘文化的近代化 周輝湘著 船山學刊 2001年第4期
    近代湖南的人才群體現象及其原因 周秋光 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第32卷第1期 2003年1月
    論中國近代文學觀念的新舊雜糅特徵 趙利民著 山東大學學報 1999年第2期
    探尋中國文學從古典到現代的轉型歷程──中國近代文學研究的世紀回眸與前景囑望 王飆、關愛和、袁進 文學遺產 2000年第4期
    從一個新的視角重述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學流派研究芻議 梅新林著 學術月刊 1997年第5期
    曾國藩幕府盛況與晚清地方權力之變化 謬全吉著 見《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5》第5編 (錄自中山學術文化集刊第四集)
    曾國藩及其幕府評論並研究之回顧 凌林煌著 書目季刊 第29卷第3期
    曾國藩幕府成員之量化分析 凌林煌著 思與言 第33卷第4期 1995年12月
    曾國藩幕府之歷史淵源 凌林煌著 中山人文學報第4期 民國85年1月
    曾國藩幕府成員之界定及其相關組織之發展 凌林煌著 大陸雜誌 第92卷第4期 民國85年4月
    曾國藩幕府之歷史意義 凌林煌著 湖南文獻 24卷3期(總95期) 民國85年7月
    曾國藩幕府總數探微及其分期量化分析(一) 凌林煌著 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 第28期 民國85年9月
    禮學與經世──以曾國藩及其幕府為中心 李宜茜著 歷史教育 第3期 1998年6月
    幕客‧儒將‧使才──薛福成 史義銀著 文史知識 2003年第6期
    郭嵩燾與湖湘文化 王興國著 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第24卷 1995年第5期
    論近代文學革新運動中語言形成理論的變遷 莫山洪著 柳州師專學報 第11卷第1期 1996年1月
    傳統文學的變異與回歸 張瀾著 學習與探索 1996年第3期(總第104期)
    章學誠的文學批評 葉建華著 浙江學報 1996年第3期(總第98期)
    二十世紀中國近代文學研究學術歷程之回顧 郭延禮著 文學遺產 2000年第3期
    二十世紀中國近代文學研究述評 關愛和著 中州學刊 第6期(總第114期) 1999年11月
    曾國藩奏疏研究 王澧華著 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第24卷第5期 2000年10月
    曾國藩奏章的歷年刊刻及家藏草本的整理 韓長耕著 求索 1994年第4期
    先唐書牘文論略 鍾濤、王孔琳著 青海師範大學學報 1996年第1期
    治亂之龜鑒,政論之典範──論陸贄的駢體奏議 鄭力戎著 浙江學刊 1996年第3期(總第98期)
    漢代奏疏藝術論略 關澤平著 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 第24卷第2期 2003年2月
    北宋古文運動發微 黃寶華著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 1995年第4期
    略論包世臣的文學思想與詩文創作 吳孟復、單光啟、張九林著 江淮論壇 1982年第1期
    林畏廬的文章論 周振甫著 國文月刊 第24期
    林紓古文理論述評 張俊才著 江淮論壇 1984年第三期
    試論中國近代對文學本體的認識 袁進著 江淮論壇 1998年第4期
    中國近代復古主義文學觀念略論 趙利民著 齊魯學刊 1999年第4期
    從「逆變說」到進化說──中國傳統文學史觀的蛻變 袁進著 江淮論壇 2001年第3期
    從傳統走向現代──轉型期的寫作理論一覽 劉可著 內蒙古教育學院學報 1999年第12卷第1期
    論姚門四傑 黃霖著 江淮論壇 1985年第2期
    我國近代教育先驅吳汝綸 施培毅著 江淮論壇 1995年第1期
    晚年吳汝綸略論 何景春著 安徽史學 1996年第3期
    評黎庶昌「論世務」疏 田玉隆著 貴州大學學報 1994年第1期
    黎庶昌二題 邵燕祥著 東方文化 總第4期
    黃遵憲論曾國藩平議 左鵬軍著 松遼學刊 1994年第3期(總第66期)
    近代詩文研究的百年回顧 陸草著 中州學刊 第6期(總第114期) 1999年11月
    曾國藩為政求學治家之道──讀《曾國藩家書》 史藝軍著 遼寧師範大學學報 1995年第6期
    曾國藩家書評析 韓德委著 遼寧師範大學學報 1996年第6期
    論曾國藩的歷史作用與地位 徐泰來著 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第24卷 1995年第5期
    建安文人集團的崛起──中國文學正式形成的標誌 梅新林著 浙江師大學報 1996年第6期
    120年來曾國藩研究資料出版述評 成曉軍著 貴州文史叢刊 1995年2期
    論曾國藩的學術觀 王繼平著 近代史研究 1996年5期
    曾國藩的理學思想及理學用世觀 秦志勇著 北方工業大學學報 第8卷第2期 1996年6月
    理學經世路線與曾國藩的理學經世 沈艷著 湖北大學學報 1998年第1期
    經世之學的蛻變與桐城文派的崛起 何天杰著 華南師範大學學報 2001年第1期
    清嘉道年間的經世思想 李志茗著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 第37卷第2期 1998年3月
    古文與經世:十九世紀初葉中國兩派經世思想的分殊基礎 林滿紅著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 第15期 民國79年12月
    道學與宋學、新儒學、新理學通論 陳俊民著 渭南師範學院學報 2000年第3期(總第53期)
    現代化與傳統中學的結構性變動 王先明著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3年第2期
    近代思潮與近代文學 丘鑄昌著 高等函授學報 1998年第3期
    曾國藩與中國近代文化精神 宋德華、胡文校著 湘潭大學學報 1997年第1期
    曾國藩與中國傳統文化 朱東安著 近代史研究 1997年1期
    桐城派與晚清社會思潮 曾光光著 江海學刊 2001年第6期
    論晚清儒學的「漢宋兼採」 陳居淵著 孔子研究 1997年3期
    晚清時勢與曾國藩體用觀的嬗變 馬嘯著 貴州文化叢刊 2001年1期
    由漢宋調和到中體西用-試論晚清儒家思想的演變 王家儉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 12期 民國73年6月 又收錄於王家儉著《清史研究論藪》(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3年7月初版,頁87-113)
    「中體西用」與「體用不二」──近代兩種中西文化結合模式之比較 李承貴、江泰然著 上饒師專學報 第17卷第4期 1997年8月
    西學衝擊下近代中國學術分科的演變 羅志田著 社會科學研究 2003年第1期
    衛道士與開拓者的奇異組合──曾國藩新政思想論略 王艷玲著 長沙電力學院學報 第18卷第2期 2003年5月
    試論洋務派與林、龔、魏的繼承關係 董貴成著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 1998年7月 第21卷第3期
    曾國藩興桐城與倡洋務之間的聯繫 曾光光著 貴州社會科學 第3期(總177期) 2002年5月
    二十年來中國近代對外開放思想研究的回顧 王艷玲著 長沙電力學院學報 第15卷第1期 2000年2月
    試論曾國藩對西方文化的態度及其後果 曹建英著 湘潭師範學院學報 第15卷第2期 1994年4月
    試論曾國藩對「西學東漸」的貢獻 馮會明著 上饒師專學報 第15卷第3期 1995年8月
    試論吳汝綸對西學的認識 史涅著 安徽史學 2001年第4期
    曾國藩與「西學東漸」 葉興藝著 21世紀 2003年第3期
    略論洋務改革派薛福成 沈道初著 江蘇社會科學 1994年第4期
    試論薛福成的中西文化觀 王賡唐、湯可可著 江蘇社會科學 1996年第5期
    近代社會轉型中薛福成改良思想的演變 余龍生著 上饒師範學院學報 第21卷第5期 2001年10月
    六經之內所未講,桐城文家所不為──評湘鄉派散文家薛福成 施明智著 杭州師範學院學報 2003年第5期
    張裕釗及其《濂亭遺詩》簡論 丁有國著 鄂州大學學報 第10卷第3期 2003年7月
    張裕釗的時局關懷及文學特色 羅福惠著 鄂州大學學報 第10卷第3期 2003年7月
    張裕釗詩試論 白雉山著 鄂州大學學報 第11卷第1期 2004年1月
    張裕釗革新觀念的形成及其內涵 張後銓著 鄂州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吳汝綸的思想及其文論 任亮直著 河南大學學報 1987年第5期
    吳汝綸與其近代教育思想的轉變 邱春林著 中國成人教育 2002年第7期
    從張之洞、吳汝綸經學課程觀看清末儒學傳統的中斷 祝安順著 孔子研究 2003年第1期
    吳汝綸教育思想初探 王琴著 史學月刊 2003年第8期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