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漢禕
Cheng Hann Yi
論文名稱: 無限可能
指導教授: 羅芳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7
中文關鍵詞: 文化形式創作理念中國水墨中國書法媒材形式技法藝術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1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名稱:無限可能
    校 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指導教授:羅 芳 研究生:鄭 漢 禕
    論 文 摘 要
    「無限可能」意謂文化藝術不可預見的形式開發和建構態勢;也同時意謂文化藝術包容和多元創建的本質。
    「無限可能」,是我從事藝術創作和藝術教育的中心指標,是我所一貫秉持的創作觀念。尤其當我把人類文化發展的時空範圍,拉長和擴大時,我更深刻的感受「無限可能」它所傳達勇於創建和多元包容的意函。今天我以它為題旨敘述我對藝術文化創作的認知;表達我對創作活動所秉持的理念。企求透過對於文化藝術創建的各個層面的剝析,給予創作活動一些深層的詮釋,並對我的創作觀和我的作品加以表白敘述。本文以宏觀的時空視野起始,進而縮小視點論及中國的水墨和書法藝術,再進一步特寫式的把視點放在我及我的的作品上,希望它能清楚的傳達我的創作理念和我對創作的期許。
    本論文架構規劃分為六章摘要如下
    開場白
    「…如果,我們深入各個地域文化,仔細的探索、如夜空星點的眾多表現樣式上,看到人們,應用環境中現有媒材的強大能力,一種屬於「無限可能」的創造力量…。」
    由宏觀的視野切入敘述人類文化形式創建的多元並存和包容本質。
    第一章 緒論
    含動機 範圍 方法
    第二章 關於創作
    把視野縮小,針對創作的意涵加以詮釋
    定位,並就影響創作表現之動能、媒材、形式、風格、元素、技巧分六節闡述。
    第三章 關於中國水墨
    視野再縮小到中國水墨創作。針對中國水墨畫、水墨符號元素、傳統與現代、水墨的形與神-似與不似、氣韻生動、渾然天成、水墨的改革-改不改、水墨畫的「筆墨」及水墨畫的新形式分九節敘述。
    第四章 關於中國書法
    視點放到中國書法,對中國書法藝術給予全方位的定位,並就其熟練法則、美學標準、法帖臨襲、書藝創作、自我表現-我書我體,給予詮釋
    第五章 關於我的作品
    視點縮小為特寫我個人和我的作品,分別就媒材的運用、體材的攫取、樣式的建立和我對作品的期許、創作標竿、作品自述等方面詮釋我的創作觀以及敘述我的作品。
    第六章 結語
    創作觀念的總結敘述-無限可能
    無限可能的未知世界,最是吸引我們,令我們憧憬、幻想、和新鮮、滿足…「創意」即是關連於這個未可知領域的開發、探究、和建立。它是人類最可貴的動力,也是人類文明能夠向前邁進的基石。也許「更新」並不容易,不過嘗試和試圖「更新」的創造意念,也不可能終止。….
    謝幕

    目 錄 開場白 1 文化形式的多元發展 第一章 緒論 6 第一節 研究動機 6 第二節 研究範圍 6 第二章 關於創作 8 第一節 創作 8 第二節 創作動能 9 第三節 表現媒材 13 第四節 表現形式 16 第五節 表現風格 17 第六節 表現元素 20 第七節 表現技巧 21 第三章 關中國於水墨 23 第一節 水墨畫 23 第二節 水墨符號元素和形式 23 第三節 傳統與現代 24 第四節 似與不似 25 第五節 氣韻生動 26 第六節 渾然天成 27 第七節 改不改 27 第八節 筆墨 28 第九節 水墨的新形式 29 第四章 關於中國書法 32 第一節 書法 32 第二節 熟練 33 第三節 美學標準 34 第四節 關於臨帖 34 第五節 書藝創作 35 第六節 我書我體 36 第五章 關於我的作品 41 第一節 媒材的運用 42 第二節 題材的攫取 42 第三節 樣式的建立 43 第四節 作品的期許 43 第五節 創作標竿 44 第六節 作品自述 44 第六章 結語 64 無限可能-怎麼樣都行 謝幕 65

    參考書目
    Jacques.Marseille 王文融等譯:世界藝術史。台北:聯經出版社1998。
    李霖燦:中國美術史稿。台北:雄獅圖書公司。民國71。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美術全集(六十冊)台北錦繡出版社1993。
    佘 城:中國書畫(五冊台北:光復書局70。
    Michael Sullivan 曾育王寶蓮譯:中國藝術史。台北:南天書局民國74。
    曾 堉:西洋藝術史。台北:幼獅文化公司。民國69。
    高木森:中國繪畫思想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1。
    王伯敏:中國繪畫通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86 。
    Wendy Becketr 王哲雄譯: 繪畫的故事。台灣麥克公司98。
    葉 朗:中國美學的開展。台北:金楓出版社
    劉熙載:藝概。台北:金楓出版社。1986。
    朱光潛:西方美學的源頭。台北金楓出版社
    W.Tatarkiewicz 劉文譚譯:西洋古代美學。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0
    Kandinsky 吳瑪俐譯:點線面。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85
    Wiktor Lowenfel d王德育譯:創性與心智成長。台北:啟源書局1975
    布魯若 曾育 譯: 物生物。台北博遠出版社。民國78
    吳冠中:畫外音。台北:大地出版社。民國84
    朱光潛: 談美 。 台北:漢京文化公。民國司71
    王秀雄:美術心理學。台北:設計家文化出版社。民國70
    Kandinsky 吳瑪俐譯:藝術與藝術家論。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5
    約翰義庭 王秀雄譯:造型藝術的基礎。台北大陸書店。民國71
    W.Tatarkiewicz 劉文譚譯:世界美學六大理念史台北聯經出版社1989
    鄭明 :現代水墨畫家探索 台北:雄獅圖書公司78初版
    佐口七郎:設計概論。台北藝風堂。民國79。
    建和田務等著、藝風堂編譯、李心富審定:設計史 。台北藝風堂。民國80。
    FELIEC HODGES 李抑玉龍張建成譯:新設計史。台北:六合出版社民國84。
    馬英哲:現代視覺設計。台北:大陸書店。民國68 。
    V.Huubel D.Lussow 張建成譯:基本設計概論。台北:六合出版社。民國83。
    王建柱:室內設計學。台北:藝風堂。民國78。
    Charles Wallschlaeger 呂靜修譯:設計基礎。台北:六合出版社。民國85。
    劉文潭:現代美術。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6。
    鄭 昶:中國畫學全集。台北:中華書局。民國55。
    李可染:李可染畫論。台北:丹青出版社。民國55。
    李霖燦:藝術欣賞與人生。台北:雄獅圖書公司。民國73
    洪文慶主編:中國巨匠。台北:錦繡出版社。1992。
    二玄社:中國法書選六十冊。東京:二玄社。1990。
    俞崑:中國繪畫史。台北:華正書局。民國73。
    俞崑:中國畫論類編台北:華正書局。民國73。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