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翊綺 Chen, I-Chi |
---|---|
論文名稱: |
當代華語教材中的歷代漢語詞彙傳承研究 A Study of the Word Inheritance from Classical Chinese in Modern Textbooks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
指導教授: |
信世昌
Hsin, Shih-Cha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0 |
中文關鍵詞: | 華語教學 、漢語詞彙 、詞彙傳承 、對外古代漢語教學 、多義詞 |
英文關鍵詞: | Chinese teaching for CSFL/CSL learners, Chinese vocabulary, word inheritance,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for CSFL/CSL learners, polysemy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CSL.011.2019.A07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2 下載: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欲探討不同程度華語教材中的詞彙,其承襲自歷代漢語的比例關係;以及華語教材中,多義詞不同義項與古代漢語的聯繫關係。
本研究選擇了三套代表不同地域的代表性華語教材作為分析目標,分別是台灣的《當代中文課程》、中國大陸的《新實用漢語課本》,以及美國的《中文聽說讀寫》。分別以這三套教材第一冊到第四冊之每冊第一課的生詞以及四冊內所出現的所有多義詞及義項為研究素材,透過《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等古代文獻語料庫的檢索,探討其生詞承襲自歷代漢語的比例。
結果顯示,三套教材一到四冊第一課生詞中,共有約88.58%的生詞可查得其於古代漢語中的用法;屬於當代漢語新詞彙的則佔總比例的11.42%。無論教材程度的高低,三套教材各冊第一課的生詞皆有超過80%承襲自古代漢語。三套教材中一到四冊多義詞共93個,其中包含了212個不同義項,這些義項當中,承襲自古代漢語的比例高達91.98%,僅8.02%的義項是於當代漢語時期才引申而來的。
結果顯示,當代漢語與古代漢語之間有著高度的聯繫關係,透過歷時的角度觀察詞彙的演變情況,能夠更加熟知及掌握詞彙的語義關係,若將之運用於華語教學當中,也有助於學習者掌握書面語的漢語詞彙。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word inheritance between Modern Chinese and Ancient Chinese. The author chose three different versions of CSL/CSFL textbooks which were published by different regions, A Course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from Taiwan, New Practical Chinese Reader from China, and Integrated Chinese from USA, as research material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a total of amount around 88% of words from first lesson of 1-4 volumes of three different versions can be found in ancient Chinese.
There are 93 polysemous words in the three versions of modern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including 212 different meanings. Among these meanings, the proportion of inheritance from ancient Chinese is as high as 91.98%, and only 8.02% of the meanings are derived from the modern Chinese peri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 Chinese and ancient Chinese. Therefore,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using written Chinese vocabulary,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words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semantic is necessary.
方麗娜(2004)。華語詞彙的認知途徑與教學策略研究。高雄師大學報,17,139-158。
方麗娜〈2004〉。文言文詞義教學研究。中等教育學報,11 ,151-175。
王力(1964)。古代漢語。北京:中華書局。
王力(1980)。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王小寧(1995)。對外漢語詞彙教學初探。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0(4),109-111。
王東海、張志毅(2007)。現代漢語詞彙意義共時研究的歷時、歷史視角。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9(5),33-39。
王珏(2001)。文言文教學價值的再認識。語文教學之友,(6),10-12。
王錫三(1994)。對外古文教學初探。天津師大學報,(4),71-76。
朱焱煒(2007)。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古漢語教學。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4(3),124-128。
朱瑞平(2001)。關於對外漢語教學中「古代漢語」教學及教材建設的幾點思考。北京師範大學學報,(6),116-119。
何淑貞(2008)。漢語中的文化意蘊。中原華語文學報,(1),18-32。
呂淑湘(主編)(2015)。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如龍、吳茗(2005)。略論對外漢語詞彙教學的兩個原則。語言教學與研究,2,41-47。
邢志群(2011)。對外漢語詞彙教學法初探。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46(2), 71-97。
邢紅兵(2009)。基於聯結主義理論的第二語言詞彙習得研究框架。語言教學與研究,5,66-73。
周俞姍(2015)。華語溫度相關多義詞探究與教學應用-以經濟新聞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周質平(2007)。用白話教文言。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 Association, 42(2), 85-93。
孫蘭(2007)。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古代文學課。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5(5),21-24。
袁暉(主編)(2001)。現代漢語多義詞詞典(修訂本)。太原:書海出版社。
馬杜娟(2006)。詞義的動態性與對外漢語詞彙教學。邢台學院學報,21(3),113-115。
崔立斌(2002)。談留學生古代漢語教學。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6),97-101。
崔雪梅(2002)。訓詁在對外漢語詞彙教學中的運用。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4),67-69。
張玲瑛(2007)。台灣華語中心與美國大學對外古代漢語教材與課程之比較分析。台灣華語文教學,(2),24-35。
張莉(2007)。論現代漢語多義詞詞義聯繫。唐山師範學院學報,29(4),40-42。
莫修雲(2010)。對外漢語教材編寫中的詞彙處理。課程.教材.教法,30(9),48-52。
許德寶(2006)。關於對外文言文的教學用語問題。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 Association, 41(1), 1-11。
郭勝春(2004)。漢語語素義在留學生詞義獲得中的作用。語言教學與研究,6,27-36
曾萍萍(2009)。從漢字詞彙運用看不同區域的文化演變。華語文教學研究,6(1),113-131。
黃麗儀(2011)。現代漢語詞彙搭配與以學習者習得認知過程為中心的詞彙教學實踐。中原華語文學報,(8),43-57。
楊子菁、嚴越(2007)。中級漢語精讀教材中的詞彙選取與處理情況分析。海外華文教育,總42,9-14。
葛本儀(2001)。現代漢語詞彙學。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蒲基維(2009)。華語文教學與古典文獻閱讀。中原華語文學報,(4),41-71。
劉智偉、高晨(2010)。對海外古代漢語教學語言問題的思考-以美國古代漢語教學為例。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3(2),73-77。
潘杰(2011)。古漢語常用詞教學的實效性舉措。太原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1(6),134-137。
潘杰(2011)。實現常用詞為古漢語教學重點內容的舉措。太原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0(4),164-166。
蔡蓉芝(2015)。對外華語之文言文教材研究-以詞彙沿用為依據之選文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教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麗(2003)。海外華語教材選詞特點分析研究。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3,5-12。
蔡麗、賈益民(2004)。海外華語教材選詞共性分析。暨南學報(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版),26(2),109-112。
蕭惠貞(2013)。多義詞「洗」之詞義分析、詞彙排序與華語教學應用。華語文教學研究,10(4),47-80。
蕭惠貞、陳昱蓉(2014)。漢語詞彙歧義探究與教學應用。華語文教學研究,11(2),1-30。
錢乃榮(主編)(2002)。現代漢語概論。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鍾榮富(2005)。當代語言學概論。台北:五南。
語料庫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The project for the Scripta Sinica database),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4。取自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hanji.htm。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取自https://ctext.org/dictionary.pl?if=gb。
北京語言大學語料庫中心(BCC語料庫)。荀恩東, 饒高琦, 肖曉悅, 臧嬌嬌. 大資料背景下BCC語料庫的研製[J],語料庫語言學,2016(1)。取自http://bcc.blcu.edu.cn/zh/cid/5。
教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2015)。當代中文課程(第一冊)。台北:聯經。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2015)。當代中文課程(第二冊)。台北:聯經。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2016)。當代中文課程(第三冊)。台北:聯經。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2016)。當代中文課程(第四冊)。台北:聯經。
劉珣(主編)(2007)。新實用漢語課本(第一冊)。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劉珣(主編)(2007)。新實用漢語課本(第二冊)。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劉珣(主編)(2007)。新實用漢語課本(第三冊)。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劉珣(主編)(2007)。新實用漢語課本(第四冊)。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Liu, Y., Yao, T., Shi, Y., Bi N., & Ge L. (2009). Integrated Chinese: Level 1, Part 1 (3rd ed.). Boston, MA: Cheng & Tsui Company.
Liu, Y., Yao, T., Shi, Y., Bi N., & Ge L. (2009). Integrated Chinese: Level 1, Part 2 (3rd ed.). Boston, MA: Cheng & Tsui Company.
Liu, Y., Yao, T., Shi, Y., Bi N., & Ge L. (2009). Integrated Chinese: Level 2, Part 1 (3rd ed.). Boston, MA: Cheng & Tsui Company.
Liu, Y., Yao, T., Shi, Y., Bi N., & Ge L. (2009). Integrated Chinese: Level 2, Part 2 (3rd ed.). Boston, MA: Cheng & Tsui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