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劉哲伶 LIU, CHE LIN |
---|---|
論文名稱: |
不同知覺學習風格高中生對多媒體音樂欣賞教材形式偏好之研究 A Study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Perceptual Learning Styles on the Various Multimedia Forms' Preference of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
指導教授: | 潘宇文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1 |
中文關鍵詞: | 高中生 、多媒體音樂欣賞教材形式 、知覺學習風格 |
英文關鍵詞: |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Multimedia forms' preference of music, Learning style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706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究高中生對「文字」、「圖片」及「影片」結合音樂與旁白之多媒體音樂欣賞教材的偏好情形,同時探討不同呈現次序對偏好所產生的影響,並且分析聽覺、視覺、動覺、混合知覺及三種知覺皆弱等學習型之高中生,其在多媒體音樂欣賞教材形式偏好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採用「調查研究法」,以研究者改編之「知覺學習風格量表」與自編之「多媒體音樂欣賞教材形式偏好量表」為研究工具,搭配「文字」、「圖片」及「影片」形式多媒體音樂欣賞教材,蒐集相關資料。研究對象是採方便取樣的方式,選取天空高中(化名)之六個班級共272位學生參與本研究並填寫兩份量表,有效回收之量表為220份,回收率達80.9 %。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高中生對「文字」、「圖片」及「影片」三種多媒體音樂欣賞教材形式之偏好程度皆傾向喜歡,其中最喜歡「影片」形式。
二、「文字」、「圖片」及「影片」形式的教材呈現次序組合不會影響高中生對多媒體音樂欣賞教材之偏好程度。
三、高中生的知覺學習風格對三種多媒體音樂欣賞教材形式的偏好程度,會產生影響。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音樂教學與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以做為音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音樂欣賞教材的參考依據。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had three aims: (1) to investigate the subjects' multimedia forms' preference of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2)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ference caused by the presenting sequence variables, and (3) to probe 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ces among learning styles of students on the multimedia forms' preference. The multimedia forms used in this stud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text plus music and narration, picture plus music and narration, and video plus music and narration. The subjects involved in this research were selected from one high school in Taipei City.
This study was utilized by survey method. There were two instruments: (1) 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Perceptual Learning Style Inventory” and (2) the revised questionnair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Multimedia Forms Preference Scale.” The research data from those instruments along with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multimedia was collected and analyzed. Using the method of convenient sampling, 272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and 220 copies were returned. The recover rate was 80.9 %.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were as follows:
1. The subjects had a positive tendency to prefer “ thre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multimedia forms ( text , picture , and video).” The preference to “video” was highest in the three multimedia forms.
2. Different presenting sequence of multimedia forms did not affect the preference of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he subjects.
3. The subject's perceptual learning styles had impact to their preference of thre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multimedia forms.
Based on the results above, the researcher made suggestions to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and future study for the reference of multimedia assisted teaching appreciation.
一、中文部分
太古國際多媒體(2003)。史麥塔納我的祖國&庫貝立克與他的祖國﹝DVD﹞臺北:太古國際多媒體。
王全世(2000)。對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資訊情境的評估標準。資訊教育雙月刊,77,36-47。
王次炤(1997)。音樂美學新論。臺北:萬象。
王美珠、洪崇焜、黃瑞芬、陳美鸞、楊湘玲(譯)(2005)。音樂:認識與欣賞(第八版)。臺北:麥格羅.希爾。(R. Kamienm原著,2004)
朱怡貞(2007)。多媒體電腦輔助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以「認識中國樂器」為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阮枝賢(1994)。現在正是將多媒體應用在教育上的時機。中學工藝教育月刊,27(11),8-13。
李友文(2003)。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高雄師大學報,15,567-592。
李亦園(1990)。信仰與文化。臺北:巨流。
吳宇穎(2005)。多媒體組合方式與知覺偏好對學習結果的影響。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李芳如(2008)。運用多媒體電腦協助國中音樂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明俊、李政吉、林益偉、周建智(2009)。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之情境學童體育課學習動機與班級氣氛。北體學報,18,46-59。
呂宜親(2001)。視覺創意思考應用於國小音樂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秋琴(1994)。高中音樂欣賞教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進寶(1992)。教學史上的新寵兒-自動化時代電腦輔助教學。技術及職業教育,12,8-13。
邱惠芬(2003)。多媒體介面對國小學童學習動機、學習成就及學習保留的影響。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吳叠(1996)。音樂教學與電腦。藝術學報,58,253-266。
吳瑞源(2006)。多媒體教學設計的原則。教育與科技電子報,7。2011年7月29日,取自http://www.fgu.edu.tw/newpage/fguwebs/webs/eisepaper/index.php?
余鳳庭(2010)。多媒體呈現方式與注意力對國小學童學習成效之影響--以環保議題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屏東。
何榮桂、朱延平、林順喜(1997)。CAI課程軟體編製技術參考手冊。臺北:教育部電算中心。
李賢輝(1999)。天馬行空-話說多媒體概論與實務。臺北:資策會。
吳聲毅、李春雄(2004)。數位教材製作一看就懂。臺北:金禾資訊。
宋曜廷(1999)。先前知識、文章結構和多媒體呈現對文章學習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權威、王緒溢(2002)。多媒體設計實務第二版。臺北:碁峯資訊。
林幼雄(1999)。電腦輔助音樂教學網際網路學習環境之建構與應用。2012年5月28日,取自http://www.nknu.edu.tw/~edu/web/doc/Learning/learning%20thesis/learning%20thesis-4/item4-article17.htm
林生傳(1985)。國中學生學習式態之相關因素及其與學校教育態度、學業成就的關係。教育學刊,6,41-94。
邱克勤(1992)。多媒體電腦技術與應用(一)(二)。新電子科技雜誌,71,161-169;72,204-211。
林佳儀(2004)。中等學校音樂教師對多媒體教材編製軟體之設計需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淑安(1992)。多媒體&教育訓練。資訊人通訊,1。
周惠文(1995)。電腦概論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系統開發與評估。視聽教育,37(3),7-17。
於潤洋(譯)(1980)。論音樂的特殊性。上海:文藝。(Z. Lissa原著,1953)
姚瓊翰(1995)。簡介圖書館的電腦多媒體。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2(4),8-14。
徐文杰、金承慧(2000)。多媒體內容的應用與展望。載於電子出版與圖書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103-125)。臺北:淡江大學資圖所。
陳立桓(2004)。網路化學習的多媒體呈現方式與認知風格對學習者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徐易稜(2001)。多媒體呈現方式對學習者認知負荷與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徐紅芳,王菊芳(2008)。工科學生英語學習風格調查。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3,115-118。
翁嘉鴻(2001)。以認知負荷觀點探討聽覺媒體物件之媒體呈現方式對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唐曉玲(2006)。多媒體演講式課程重點處之動態模式對學習者認知負荷與注意力的影響。大同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澤榮(2003)。以電腦化視覺呈現進行產品使用性評估之研究。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張文村(1998)。High!多媒體讓世界更ROCK!。臺北:資策會。
陳文言(2006)。以多媒體將科學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對學生的科學本質觀與科學態度之影響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應用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許月貴、鄭欣欣、黃瀞瑩(譯)(2000)。幼兒音樂與肢體活動:理論與實務。臺北:心理。(R. Pica 原著,1995)
陳玉玫(2002)。應用電腦輔助國小音樂教學之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梁秀玲、柯瓊瑢(2010)。高中音樂(二)。臺北:華興文化。
梁秀玲、柯瓊瑢(2010)。高中音樂(二)教師手冊。臺北:華興文化。
教育部(2008)。普通高級中學音樂科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2011年5月26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0/97-100year.pdf
教育部(2009)。普通高級中學音樂科課程綱要補充說明。臺北:教育部。
許芳禎(2004)。資訊科技融入直笛教學對不同學習型態的國小三年級學童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之探討。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郭美女(2000)。聲音與音樂教育。臺北:五南。
郭重吉(1998)。英美等國晚近對學生學習風格之研究。資優教育季刊,22,2-8。
陳建宏(2003)。多媒體導論(修訂二版)。臺北:全華。
許秋瑾(2003)。學習風格與教材呈現對國小學童學習溶液酸鹼性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張春興(1996)。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
陳淑文(1995)。音樂與繪畫關聯性之研究。臺北:樂韻。
陳惠貞(1995)。電腦輔助音樂教學與傳統音樂教學對不同學習式態的國小學生音樂學習成效之探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莊雅茹(1999)。知覺學習型態之檢測:以Dunn & Dunn之LSI為例。視聽教育雙月刊,40(5),11-18。
張超倫(2007)。『肢體律動』與『視覺要素』於國民小學合唱團樂曲詮釋的應用與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音樂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霄亭(1991)。視聽教育與教學媒體。臺北:五南。
張霄亭(譯)(1995)。教學媒體與教學新科技。臺北:心理。(R. Heinich 原著,1995)
張霄亭、朱則剛(1998)。教學媒體。臺北:五南。
張曉東(1994)。博物館互動式多媒體導覧系統之使用現況與觀眾研究。交通大學傳播科技研究所碩士碖文,未出版,新竹。
郭璟諭(2003)。媒體組合方式與認知型態對學習成效與認知負荷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楊大鋒(2006)。網路多媒體呈現方式與學習風格對英語學習成就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巧妮(2005)。電腦多媒體訊息設計對國小學童英語聽力理解之影響。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黃立涵(2006)。客家歌謠之多媒體於教學應用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玟瑜(2003)。多感官音樂欣賞教學與知覺學習風格對學童學習成效之影響。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楊淑茹(2002)。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國中音樂直笛教學自製教具之實徵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紹維(2005)。Flash 互動式多媒體教材創作之研究-以《黃興斌千變萬化捏麵人》為例。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黃祺文(2005)。多媒體概論:多媒體專案企劃與實作。臺北:博碩文化。
黃嘉勝(2003)。資訊科技媒體融入及應用於我國藝術教育之探討。國教輔導,43(2),62-73。
溫嘉榮(1996)。國民中學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的開發及實驗。資訊與教育,55, 15-20。
黃薇芬(2006)。資訊科技情境化在音感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音樂教育學系音樂科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葛盛軍(2004)。使用電腦多媒體輔助國中美術課教學之行動研究。彰化師大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楊雅惠(2007)。以意象解讀高中學生音樂欣賞反應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資策會(2010)。2010年我國家庭寬頻現況與需求調查─家戶篇。2011年9月14日,取自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many&id=280
漫安琦(2009)。台北市國中音樂教師對資訊科技與視聽媒體認知與運用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廖明玲(2009)。運用視覺與動覺輔助七年級學生聆聽音樂元素與音樂風格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鄭方靖(2002)。當代四大音樂教學法之比較與運用。高雄:復文。
潘宇文(2006)。歌唱「技能」教學方法之理論與實務。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主編,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音樂教學法之理論與實務論文集(頁 85-101)。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蔡東鐘(1997)。多媒體在科技素養教育上之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32,39-45。
劉得劭(1997)。結合電腦多媒體之美勞教學─美勞科多媒體教材開發及應用。研習資訊,14(4),41-48。
鄭惠珍、呂春嬌(2003)。大學圖書館多媒體服務中心之配置與規劃研究。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9(3),1-15。
鄭群英(2008)。律動化音樂欣賞教學應用於不同學習風格學童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蔣靜靜(2003)。Excel與PowerPoint軟體在華文多媒體教學上的應用。2011年8月22日,取自http://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netedu03/papers/C21.pdf
賴美鈴(1992)。電腦輔助音感教學軟體之設計與發展。臺北:臺北師院音樂教育系。
歐家秀(2010)。運用多媒體策略於國中七年級學生認譜學習之實驗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簡紅珠(1992)。學習型態與教學形態—研究發現與應用。國教世紀,4,28-31。
簡菁瑩(2006)。國小六年級學生在網路環境下之音樂節奏學習歷程與知覺學習風格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謝鴻鳴(2003)。達克羅士音樂節奏教學法。臺北:鴻鳴達克羅士藝術。
羅秀芬(1985)。電腦輔助教學。臺北:五南。
饒桂香(2003)。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之相關探究與應用。2011年8月19日,取自http://140.117.11.91/9CC/textbook%20source/0725teach/
饒達欽、巫俊采(1992)。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編製工具分析與介紹:以麥金塔為例。資訊與教育,28,12-15。
羅綸新(1993)。多媒體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9,50-55。
羅綸新(2002)。多媒體與網路基礎教學:理論、實務與研究。臺北:博碩文化。
二、英文部分
Ambron, S. R., & Hooper, K, (Eds.). (1990). Learning with interactive multimedia: developing and using multimedia tools in education. Redmond, WA: Microsoft.
Atkinson, R. C., & Shiffrin, R. M. (1968). Human memory: A proposed system and its control processes. In W. K. Spence & J. T. Spence (Eds.), 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Advance in research and theory (Vol. 2, pp.89-195). New York, NY: Academic.
Boardman, E., Landis, B., & Andress, B. (1975). Exploring music. New York, NY: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ChanLin, L. (1998). Animation to teach students of different knowledge levels.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25(3), 166-175.
Copland, A. (1939). What to listen for in music. New York, NY: McGraw-Hill.
Dunn, R., & Dunn, K. (1978). Teaching students through their individual learning styles: A practical approach. Reston, VA: Reston.
Dunn, R., & Dunn, K. (1992). Teaching elementary students through their individual learning styles: Practical approaches for grades 3-6.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Fleming, N.D. & Mills, C. (1992). Not another inventory, rather a catalyst for reflection. To Improve the Academy, 11, 137-155.
Johnson, J. (2000). Ready, set, sing! [Video]. Santa Barbara, CA: Santa Barbara Music.
Jonassen, D. H. (1996). 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 Mindtools for critical thinking.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Kalyuga, S., Chandler, P., & Sweller, J. (1999). Managing split-attention and redundancy in multimedia instruction.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13, 351-371.
Kerr, B. (1999). Effective use of audio media in multimedia presentations. Retrieved July 20, 2011 from http://frank.mtsu.edu/~itconf/proceed99/kerr.html#why
Korenman, L. M., & Peynircioglu, Z. F. (2007).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and remembering music: Auditory versus visual presenta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55(1), 48-64.
Lai, S. L. (2000). Influence of audio-visual presentations on learning abstract concep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Media, 27(2), 199-207.
Levine, J. S. (1991). The effects of CAI congruent with learning styles on the learning of facts by elementary students. Ann Arbor, MI: UMI.
Lindsay, P. H., & Norman, D. A. (1977). Human information rocessing: 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2nd ed.). New York, NY: Academic.
Low, R., Mousavi, S. Y. & Sweller, J. (1995). Reducing cognitive load by mixing auditory and visual presentation mod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7(2), 319-334.
Mayer, R. E. (1997). Multimedia learning: Are we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2(1), 1-19.
Mayer, R. E. (2001). Multimedia learning.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Mayer, R. E. (2009). Multimedia learning (2nd ed.).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Mayer, R. E., & Moreno, R. (1998). A split attention effect in multimedia learning: Evidence for dual processing system in working memor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0(2), 312-320.
Mayer, R. E., & Sims, V. K. (1994). For whom is a picture worth a thousand words? Extensions of a dual-coding theory of multimedia learn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6(3), 389-401.
McNeill, A. L., Doolittle, P. E., & Hicks, D. (2009). The effects of training, modality, and redundancy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historical inquiry strategy in a multimedia learning environment. Journal of Interactive Online Learning, 8(3), 255-269.
O’ Brien, L. (1990). Learning channel preference checklist (LCPC). Rockville, MD: Specifiec Diagnostic Services.
Oxford, R. L. (1993). Style analysis survey (SAS). Tuscaloosa, AL: University of Alabama.
Paivio, A. (1991). Images in mind: The evolution of a theory. New York, NY: Harvester Wheatsheaf.
Pass, F. G. (1992). Training strategies for attaining transfer of problem-solving skill in statistics: A cognitive load approac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4(4), 429-434.
Radocy, R. E. (1982). Preference for classical music :A test for the hedgehog. In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Special issue]. Psychology of music, 10, 91-95.
Reid, J. M. (1995). Learning style in the EFL/ESL classroom. Boston, MA: Heinle & Heinle.
Sargent (1964). Smetana: “Má Vlast” [CD-ROM]. Seraphim Classics(EMI/Angel Record).
Schaughency, E. A., Lahey, B. B., Hynd, G. W., Stone, P. A., Piacineini, J. C., & Frick, P. J. (1989). Neuropsychological test performance and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s: Clinical utility of the Luria-Nebraska Neuropsychological Battery-Childrens’ Revision.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7, 112-116.
Staton, B., Staton, M., Davidson, M., & Ferguson, N. (1988). Music and You. New York, NY: Macmillan.
Sweller, J., Merrierboer, J. J. G., & Paas, F., (1998). Cognitive architecture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Education Psychology Review, 10, 251-296.
Vaughan, T. (1993). Multimedia: Making it work. New York, NY: McGraw-Hill.
Yeh, Y., & Wang, C. W. (2003). Effects of multimedia vocabulary annotations and learning styles on vocabulary learning. CALICO Journal, 21(1), 13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