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琦瑜
Wang Chi-Yu
論文名稱: 臺北市國中生課業壓力與休閒需求之相關研究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Stress and Leisure Need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 張少熙
Chang, Shao-Hs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8
中文關鍵詞: 課業壓力休閒需求
英文關鍵詞: academic stress, leisure need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20下載:14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國中生課業壓力與休閒需求之現況,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生課業壓力與休閒需求之差異情形,以及課業壓力與休閒需求之相關情形。以臺北市12個行政區之公立國中(含完全中學)為研究範圍,採分層隨機叢集抽樣方式進行問卷調查,發出問卷1440份,回收之有效問卷共計1181份。根據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研究結果發現:
    一、臺北市國中生在課業壓力中,最主要的壓力來源為擔心將來考不上理想的學校,其次為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增加讀書負擔;在休閒需求中,最主要的需求為放鬆心情,其次為減少心中的不愉快。
    二、不同「性別」、「年級」、「父母課業要求」、「教師課業要求」、「休閒活動時段」、「休閒活動次數」、「休閒活動類別」之國中生,在課業壓力與休閒需求分別有顯著差異。顯示臺北市的國中生因其特性不同,在課業壓力與休閒需求之情形亦有所差異。
    三、臺北市國中生在課業壓力與休閒需求之間有正相關存在。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and investigate: (1) The characteristics on academic stress and leisure need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2) The differences on academic stress and leisure needs with different demographic variables.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stress and leisure needs.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and cluster sampling were adopted to collect questionnaires from the 12 districts’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including the complete schools). 1440 questionnaires were delivered, and 1181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triev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t-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data.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Worrying about not getting into an ideal high school was the main concern in the academic stress. The next was the Basic Competence Test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ich raised their academic stress. Feeling relaxed and releasing the displeasing feelings from the heart were the requests for their leisure needs.
    2.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academic stress and leisure needs with different gender, grade, parents’ and instructors’ expectation for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time for leisure activity, times for leisure activities and categories of leisure activity, which meant the varied academic stress and leisure need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were due to their own traits.
    3.There were three canonical correlation factors reaching significant level among academic stress and leisure need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which revealed that canonical correlation did exist between both of them.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04 第三節 研究問題…………………………………………………………04 第四節 研究重要性………………………………………………………05 第五節 研究範圍…………………………………………………………06 第六節 研究限制…………………………………………………………07 第七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0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青少年身心發展理論……………………………………………09 第二節 課業壓力相關理論………………………………………………14 第三節 休閒意涵及相關研究……………………………………………24 第四節 休閒需求相關理論………………………………………………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4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2 第三節 研究工具…………………………………………………………44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實施程序……………………………………………56 第五節 資料處理…………………………………………………………59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國中生課業壓力與休閒需求之現況分析………………………61 第二節 國中生課業壓力與休閒需求之差異分析………………………69 第三節 國中生課業壓力與休閒需求之相關分析………………………8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91 第二節 建議………………………………………………………………94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97 英文部分………………………………………………………………… 105 附錄 附錄一 預試問卷…………………………………………………………109 附錄二 臺北市十二行政區域公立國民中學抽樣編碼…………………113 附錄三 正式問卷…………………………………………………………115 表 次 表2-1 課業壓力定義一覽表………………………………………………19 表3-1 臺北市國中生課業壓力與休閒需求問卷回收情形………………43 表3-2 研究問卷專家效度名單……………………………………………45 表3-3 課業壓力量表之預試分析摘要表…………………………………47 表3-4 課業壓力量表題項修正對照表……………………………………47 表3-5 休閒需求量表之預試分析摘要表…………………………………49 表3-6 KMO統計量的判斷原理表………………………………………… 50 表3-7 課業壓力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表…………………………………52 表3-8 休閒需求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表…………………………………54 表3-9 課業壓力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55 表3-10 休閒需求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55 表4-1 國中生之基本資料分析……………………………………………63 表4-2 國中生課業壓力特性分析…………………………………………66 表4-3 國中生休閒需求特性分析…………………………………………68 表4-4 不同性別在課業壓力之差異比較…………………………………70 表4-5 不同年級在課業壓力之差異比較…………………………………71 表4-6 不同父母課業要求在課業壓力之差異比較………………………72 表4-7 不同教師課業要求在課業壓力之差異比較………………………74 表4-8 不同休閒活動時段在課業壓力之差異比較………………………75 表4-9 不同休閒活動次數在課業壓力之差異比較………………………77 表4-10 不同休閒活動類別在課業壓力之差異比較………………………78 表4-11 不同性別在休閒需求之差異比較…………………………………79 表4-12 不同年級在休閒需求之差異比較…………………………………80 表4-13 不同父母課業要求在休閒需求之差異比較………………………80 表4-14 不同教師課業要求在休閒需求之差異比較………………………81 表4-15 不同休閒活動時段在休閒需求之差異比較………………………83 表4-16 不同休閒活動次數在休閒需求之差異比較………………………84 表4-17 不同休閒活動類別在休閒需求之差異比較………………………85 表4-18 課業壓力與休閒需求之相關係數表………………………………86 表4-19 課業壓力與休閒需求之典型相關檢定結果表……………………87 表4-20 課業壓力與休閒需求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88 圖 次 圖2-1 壓力歷程……………………………………………………………16 圖2-2 心理需求的滿足與身心健康之關係………………………………30 圖2-3 青少年週休二日後未增加休閒活動分析圖………………………33 圖3-1 研究架構圖…………………………………………………………41 圖3-2 臺北市行政區地圖…………………………………………………42 圖3-3 研究步驟圖…………………………………………………………56 圖4-1 國中生課業壓力與休閒需求之徑路分析圖………………………90

    一、中文部份
    王文科(2003)。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仁志(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課業壓力、父母期望與親子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王水文(1994)。臺南市國中學生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
    王宏彰(2005)。不同世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與休閒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王珮玲(1986)。高中聯考壓力與國中生身心健康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王淑卿(2004)。國中生父母衝突、親子衝突、課業壓力與自殺意念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王蓁蓁(2000)。臺北縣國中生之壓力源、因應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江承曉(1991)。青少年的生活壓力、因應行為與其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江書良(2002)。臺北縣國中生休閒運動參與傾向與場地設施及休閒參與機會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行政院主計處(2000)。臺灣地區青少年狀況調查。2007年1月9日。取自http://www.dgbas.gov.tw/Data/5231843771.doc
    余 嬪(1998)。國中生之性別、學業成就、遊憩參與型態與自重感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9,119-147。
    余 嬪(1999)。休閒活動的選擇與規劃。學生輔導,60,20-31。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知域。
    吳淑玲(1996)。青少年休閒之道。臺灣教育月刊,546,36-39。
    吳貴玉(1996)。淺談中年婦女休閒運動生活。社教資料雜誌,211, 10-12。
    吳嫦娥(1995)。青少年休閒活動現況省思。學生輔導通訊,39,44-49。
    呂建政(1994)。展開休閒教育的幾個課題,訓育研究,33(2),21-28。
    李欣瑩(2001)。桃園市國中生主觀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因應行為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李金泉(1993)。SPSS/PC實務與應用統計分析。臺北:松岡。
    李勝彰(2003)。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退休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卓旻怡(2000)。雲林縣國中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
    林立曼(2001)。組織壓力管理之理論及策略。研習論壇,4,33-36。
    林東泰(1997)。休閒教育與宣導策略之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林英顏(2004)。員工工作投入、工作壓力與休閒需求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
    林銘宗(1998)。國小六年級學童的課業壓力、因應方式及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嘉義。
    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五南。
    施清發(1999)。老人的休閒參與程度與休閒體驗中自由感、無聊感及休閒需要間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高雄。
    胡信吉(2003)。花蓮地區青少年休閒活動現況與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孫謹杓(2006)。北部技專校院教師休閒需求、休閒參與及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高俊雄(1995)。休閒利益三因素模式。戶外遊憩研究,8(1),15-28。
    高俊雄(1996)。觀光休閒產業地方化推動模式之探討。觀光研究學報,2(1),1-12。
    涂柏原(1987)。國三學生生活壓力、自我強度與學業成就之因果模式。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張少熙(1994)。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張少熙(2000)。臺北市不同層級學生休閒運動之研究。臺北:漢文書局。
    張少熙(2003)。臺灣地區中學教師參與休閒與休閒運動行為模式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張孝銘、王梅子、王照欽(1999)。休閒需求、遊戲性與休閒參與流暢體驗之相關研究─以夜二專學生為例。體育學報,27,81-89。
    張孝銘、高俊雄(2001)。休閒需求與休閒阻礙間之相關研究─以彰化市居民為實證。體育學報,30,143-152。
    張春興(1989)。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淑綺(2000)。我是誰?青少年的再現-以平面媒體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
    張瑞璋(2006)。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學生課業壓力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
    莊懷義(1990)。青少年問題與輔導。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許定邦(2002)。高中高職實施多元入學方案後國中生學習困擾及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許建民(1999)。以休閒活動類型及正式規劃休閒活動之探討。大專體育,42,158-164。
    許義雄(1977)。我國體育學的研究現勢及其動向。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六十六學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270-279。
    許義雄、陳皆榮(1993)。青年休閒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臺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連婷治(1998)。臺北縣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
    郭晏婷(2001)。臺東師院學生休閒喜好與休閒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
    郭靜姿(1986)。壓力調適對國中資優生及其前段班學生心理調適之影響。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陳欣宏(2004)。青少年休閒教育推廣之探討。成大體育,37(2),53-64。
    陳淑湘(1999)。青少年休閒生活與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
    陳湘妮(1999)。來華旅客對國內國際觀光旅館設施需求與認知。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
    陳琦媛(2005)。大臺北地區青少年參與藝文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陳聖芳(1999)。淺談國小社會科教學之省思。國教世紀,185,93-97。
    陳彰儀(1989)。休閒活動之選擇與休閒教育。幼獅月刊,384,50-53。
    陳麗娟(1994)。我國國民補習學校班級氣氛及其與成人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陸 光(1987)。我國青年休閒活動及其輔導之研究。臺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彭桂梅(2002)。伴他走過少年時。臺北:教育部。
    曾英三(2005)。高中生刺激尋求與課業壓力相關之研究─以國立豐原高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程紹同(2000)。中學生運動休閒參與模式研究。臺北:漢文書局。
    黃中科(1990)。都市在學少年休閒活動之研究─以臺中市在學少年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
    黃玉真(1994)。國中資優學生與普通學生學校生活壓力、因應行為及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黃立賢(1996)。專科學生休閒興趣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黃德祥(2000)。青少年發展與輔導。臺北:五南。
    黃瓊妙(2000)。臺北市在學少年不同休閒參與類型之刺激尋求動機、休閒阻礙對其心理社會幸福感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
    黃麗蓉(2002)。桃園縣市國中學生休閒活動參與現況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楊敏玲(1994)。休閒與預防青少年犯罪。臺灣教育月刊,523,21-22。
    楊朝旭(2004)。高中生知覺家庭氣氛、課業壓力、同儕關係與其憂鬱傾向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5)。臺北市各級學校統計資料查詢。2007年2月28日。取自http://newweb.tp.edu.tw/edu2/2-14/QRYSCHOOL.
    ASP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6)。臺北市各級學校網頁。2007年1月13日。取自http://www.edunet.taipei.gov.tw/public/public.asp?SEL=299
    臺灣兒童福利聯盟(2005)。都會地區兒童特殊人權維護調查報告。2007年7月24日。取自http://www.children.org.tw/Items_3/index_1_2.
    asp? UnitID=693&PageNo=3&PageTitle=%08L1%0E&CatID=85
    劉 寶(2003)。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態度、成就動機與學習壓力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
    劉玉玲(2002)。青少年心理學。臺北:揚智文化。
    蔡素美(2004)。國小學童課業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鄭琦玉(1995)。日月潭風景特定區遊客特性及遊憩需求型態分析。觀光研究學報,1(4),39-53。
    鄭照順(1999)。青少年生活壓力與輔導。臺北:心理出版社。
    鄧建中(2002)。綜合高中教師休閒需求及參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
    盧英娟(2001)。高職學生休閒活動現況與休閒輔導策略之研究-以國立水里商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
    賴美娟(1997)。高雄市基層警察工作壓力、休閒活動參與現況。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1,203-226。
    賴衍瑞(2002)。休閒產業電子商務營運績效之研究-以臺灣地區觀光旅館網站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謝明材(2000)。高中體育班休閒活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
    謝雪貞(2001)。週休二日的休閒輔導。輔導通訊,66,編輯序。
    嚴祖弘(2001)。從休閒輔導建立青少年人生視野。輔導通訊,66,1-4。
    蘇建文(1994)。發展心理學。臺北:心理出版社。

    二、英文部分
    Atwater, E. (1992). Adolescence.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c.
    Armacost, R. L. (1989). Perceptions of stressor by high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 4(4), 443-461.
    Blau, G. (1981).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job stress, social support, service length, and job stra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Performance, 27(2), 279-303.
    Braaten, L. J., & Darling, C. D. (1962). Suicidal tendenc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Psychiatric Quarterly, 36, 665-692.
    Caltabiano, M. L. (1995). Main and stress-moderating health benefits of leisure. Society and Leisure, 18, 33-52.
    Coleman, D., & Iso-Ahola, S. E. (1993). Leisusre and health: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and self-determin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5(2), 111-128.
    Copeland, E. P. (1993). Stress and coping efficacy during adolescence. Unpublished, University of Northern Colorado.
    Csikszentmihalyi, M., & Kleiber, D. A. (1991). Leisure and self actualization. In B. L. Driver, P. J. Brown, & G. L. Peterson(Eds.), Benefits of leisure, pp. 91-102.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p Publishing.
    D’Onofrio, J., & Kleese, E. (1990). Adolescent Stress. (ERIC Documents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25774).
    Driver, B. L. (1989). Applied leisure research: Benefits to scientists and practitioners and their respective roles. United States: Venture Publishing.
    Edginton, C. R., Jordan, D. J., Degraff, D. G., & Edginton, S. R. (1998). Leisure and life satisfaction: foundational perspectives(2nd ed.). New York, N.Y.: McGraw-Hill.
    Erikson, R. (1979). Intergenerational class mobility in three Western European societies-England, France and Sweden. Journal of Sociology, 30(2), 415-441.
    Folkman, S., & Lazarus, R.S.(1984). If it changes it must be a process : A study of emotion and coping during three stages of a college examin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8, 150-170.
    Greening, L., & Dollinger, S. J. (1993). Rural adolescents perceived personal risks for suicide.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2, 211-17.
    Hancock, J. E. (1991).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leisure experience, leisure activity, and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Databas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AAC9203848).
    Helms, B. J. (1996). School-related stress: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disabiliti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95409).
    Ibrahim, H. (1991). Leisure and society. Dubuque, IA: Wm. C. Brown.
    Kabanoff, B., & O’Brien, G. E. (1980). Work and leisure: A task attributes analysi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5, 596-609.
    Kibler, A. M., & Smith, R. W. (2000). Leisure needs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levels of adult males with HIV and AIDS. Therapeutic Recreation Journal, 34(2), 120-131.
    Larson, R. W., & Kleiber, D. A. (1991). Free time activities as factors in adolescent adjustment. In P. Tolan, & B. Cohlen(Eds.), Handbook of clin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with adolescents, pp. 7-15. New York: John Wiley E sons.
    Lavery, P. (1975). The demand for recreation: a review of Studies, Town Planning Review, 46, 185-200.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Naparstek, N. (2002). Successful educators : A practical guide for understanding children's learning problems and mental health issues. Westport, Conn: Bergin & Garvey.
    Neulinger, J. (1976). The psychology of leisure. Springfield, IL: C.C. Thomas.
    Newman, B. (1991). Development though life a psychosocial approach. New York: Wordsworth.
    Piaget, J. (1962). Play, dreams, and imitation in childhood. New York: Norton.
    Poyhonen, T. M. (1987). Work, coping with work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A study among mental hospital personnel (burnout). Doctoral dissertation, Helsingin Yliopisto (Finland). Not available from ProQuest-Dissertation.
    Ranjita, M. C., & Michelle, M. (2000).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stress and its relation to their anxiety, time management,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Studies, 16(1), 41-51.
    Rossman, J. R., & Schlatter, B. E. (2000). Recreation programming:Designing leisure experiences(3 rd). Sagamore Publishing.
    Selye, H. (195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 McGraw Hill Book Company.
    Shivers, J. S. (1987). Introduction to recreational service administration. United States: Philadelphia.
    Thoresen, C. E., & Eagleston, J. R. (1983). Chronic stress in children adolescents. Theory into Practice, 22(1), 48-56.
    Torkildesn, G. (1983). Leisure and recreation management. New York: E. & F. N.
    Veal, A. J. (1997). Research methods for leisure and tourism. Prentice Hall: London.
    Wheeler, R. J., & Frank, M. A. (1988). Identification of stress buffers. Behavioral Medicine, 14, 78-89.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