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麗雲 CHEN-LI-YUN |
---|---|
論文名稱: |
幾米繪本藝術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潘麗珠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35 |
中文關鍵詞: | 幾米 、繪本藝術 、圖文並置 、繪本小說 、電影蒙太奇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55 下載:6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對於幾米繪本之研究,多數偏重「視覺傳達」、「大眾傳播」等領域之探討。然而就文藝創作來說,幾米繪本不僅打破過去插畫單一畫面的形式,開創成篇具「文學兼視覺藝術」的繪本小說;讀者群更突破傳統繪本為兒童專屬的限制,並成功跨越了兒童文學的藩籬,讓繪本脫離了只為兒童服務的現象,而形塑「成人繪本」新文類。
由於時間的推移,心境的轉變,幾米繪本在主題表現上已突破傳統繪本之框架,並拓展至兒童繪本較少接觸的深刻主題,其意涵表徵及閱讀對象則出入於成人及兒童之間,甚至擴展至青少年閱讀群,是以其繪本主題意涵由早期對「生命」的體悟,進而延展至對城市的觀察以及對社會教育盡一份心力;類型則由「成人繪本」走向「成人童話」的文類發展;由於「圖文」同具敘事功能,在翻頁的閱讀形式下,傳達繪本小說、電影蒙太奇等「文學兼視覺藝術」的藝術特色,並為許多表演藝術所青睞,相繼以其文本作為改編之對象。
本論文研究以「幾米繪本」文本為中心,並旁及與繪本「文學兼視覺藝術」相關之問題,進而對「幾米繪本藝術」作一有系統的探討。首章,說明研究動機、方法、文獻探討、繪本與繪本藝術之義界及台灣繪本的發展與風潮。第二章,就文類的發展,再述及成人繪本風潮形成背景中逐次爬梳幾米與成人繪本之關係,並進一步探討幾米創作背景、成人繪本之形塑、幾米之創作理念與文創發展。第三、四章是本論文之研究重點,在幾米創作理念下,整理歸納其繪本之主題意涵的多樣性與拓展;以藝術特色出發,就繪本中「圖文並置」的敘事性及閱讀形式,進而揭示繪本小說及電影蒙太奇等表現。第五章結論,總結二至四章的研究,提出「幾米繪本」在成人繪本發展上的影響,並肯定其藝術之表現,最後提出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幾米繪本作品集(依創作年代順序排列)
《森林裡的秘密》,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微笑的魚》,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向左走‧向右走》,台北: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聽幾米唱歌》,台北: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月亮忘記了》,台北: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黑白異境》,台北: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森林唱遊》,台北: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我的心中每天開出一朵花》,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地下鐵》,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照相本子》,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1、2、3木頭人》,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我只能為你畫一張小卡片》,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我夢遊你夢遊》,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布瓜的世界》,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幸運兒》,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你們我們他們》,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又寂寞又美好》,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開始》,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履歷表》,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遺失了一隻貓》,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小蝴蝶小披風》,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失樂園1-5》,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藍石頭》,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謝謝你毛毛兔,這個下午真好玩》,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戀之風景》,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十年精選畫冊》,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幾米故事的開始》,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1月。
《躲進世界的角落》,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星空》,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幾米畫冊創作精選》,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走向春天的下午》,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我不是完美小孩》,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世界別為我擔心》,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二、專書(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一)古籍專著
湯顯祖《牡丹亭‧題辭》,台北:華正書局,1981年。
(二)當代專著
丁旭輝《臺灣現代詩圖象技巧研究》,台北:春暉出版社,2000年。
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出版社,2001年9月。
井迎兆《電影剪接美學──說的藝術》,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9月。
古繼堂《台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85年10月。
朱光潛《詩與畫的界限》,台北:駱駝出版社,2001年。
李開敏、林方皓、張玉仕、葛書倫,《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台北:心理出版社,民85年。
李喬《小說入門》,台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
何三本《幼兒故事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年。
辛旗《百年的沉思──回顧二十世紀主導人類發展的文化觀念》,台北:生智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3月。
李欣穎《誠品副作用》,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月。
李顯杰、修倜《電影媒介與藝術論.文本架構──電影藝術構成論》,湖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7月。
屈萬里《詩經詮釋》,台北:聯經出版,民82年5月。
孟瑤《中國小說史》,台北:傳紀文學出版社,1986年。
林敏宜《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2000年11月。
林文昌《色彩計劃》,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7年10月。
林燿德《重組的星空》,台北:業強出版社,1991年。
徐書城《繪畫美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82年11月。
郝廣才《繪本如何好》,台北: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徐素霞編《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賞》,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民91年1月。
馬世芳《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9月。
孫秀惠《跌倒在旅行地圖上》,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0月。
黃天中、洪英正,《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1994年4月。
郭于華《死的困惑與生的執著》,台北:洪葉,1994年。
陳俊宏、楊東民《視覺傳達設計概論》,台北:全華科技圖書,民89年10月。
陳意爭《圖畫與文字的邂逅──圖畫書中的圖文關係探索》,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黃威融《旅行就是一種SHOPPING》,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4月。
莊耀郎《郭象玄學》,台北:里仁書局,民87年9月。
黃錦鋐注釋《新釋莊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86年1月。
陸雅青《藝術治療團體實務研究──以破碎家庭兒童為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89年1月。
郭永玉《孤立無援的現代人──弗洛姆的人本精神分析》,香港:城邦文化,2000年11月。
傅林統《兒童文學的思想與技巧》,台北:富春文化,1990年。
張堂錡《現代小說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3年9月。
張心龍《西洋美術史之旅》,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張健《文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民76年11月。
馮久玲《文化是好生意》,台北:臉譜出版社,2002年。
程予誠《電影敘事影像美學──剪接理論與實證》,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2月。
楊裕富《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碼‧溝通》,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2006年2月。
楊昌年《現代小說》,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86年5月。
詹楊彬、施政廷編《兒童讀物插畫技法》,台北:天衛文化圖書,民85。
劉紀蕙主編《框架內外──藝術、文類與符號疆界》,台北:立緒文化出版,1999年。
劉思量《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8年6月。
劉河北《繪畫與治療》,台中:光啓出版社,民64年2月。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雅典出版社,民81年8月。
鄭自隆主編,翟治平、樊志育著《廣告設計學》,台北:揚智文化,2002年6月。
編輯部《雄獅西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2月。
潘麗珠《現代詩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4年3月。
謝章富《電視映像美學析論──攝影的內涵與形式》,台北:北星出版社,2002年。
簡政珍《詩的瞬間狂喜》,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80年9月。
簡政珍《電影閱讀美學》,台北:書林出版社,2008年2月。
鍾正道《張愛玲小說的電影閱讀`》,台中:印書小鋪,2008年3月。
豐子愷《豐子愷漫畫論文選集》,台北:渤海堂文化,民76年11月。
魏飴《小說鑑賞入門》,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9年。
蕭湘文《漫畫研究:傳播觀點的檢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1月。
羅智成、王浩威等《今夜,我們來談文學》,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4月。
(三)翻譯專著
史蒂文‧科恩,琳達‧夏爾斯(Steven Cohan&Linda M.Shires),張方譯《講故事──對敘事虛構作品的理論分析》,台北:駱駝出版社,1997年9月。
Mitch Albom著,白裕承譯《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3月。
伊麗莎白‧佛洛恩德(Elizabeth Freund)著,陳燕谷譯《讀者反應理論批評》,台北:駱駝出版社,1994年6月。
Chaiies A.Corr & Donna M.Corr著,李華、張玉仕、劉靜女譯《死亡與喪慟:兒童輔導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2001年5月。
David Bordwell著,李顯立等譯《電影敘事:劇情片中的敘事活動》,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6月。
杰克‧魯賓,吳立嫣譯《實用心理叢書:兒童也需要友誼》,台北:九儀出版社,1987年1月。
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1993年9月。
松直居,劉滌昭譯《幸福的種子》,台北:台灣英文雜誌社,1995年11月。
阿保美代子著,鍾曉云譯《小鎮人家》,台北:張老師文化,1992年3月。
E.H.GOMBRICG著,雨云譯《藝術的故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柳田邦男,唐一寧、王國馨譯《尋找一本繪本,在沙漠中……》,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威廉‧白瑞德著,彭瑞德譯《非理性的人》,台北:力緒出版社,2002年。
泰瑞‧伊果頓(Terry Eagleton)著,吳新發譯¡《文學理論導讀》,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4月。
Danusia Stok 編,唐嘉慧譯《奇士勞斯基論奇士勞斯基》,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4月。
理查.桑內特(Richard Sennet)著、黃煜文譯《肉體與石頭》,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4月。
Louis Giannetti著,焦雄屏等譯《認識電影》,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0月。
Perry Nldelman著,劉鳯蕊譯《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台北:天衛文化圖書,2002年3月。
廚川白村著,顧寧譯《苦悶的象徵》,台北:晨星出版社,民79年5月。
廚川白村著,陳曉南譯《西洋近代文藝思潮》,台北:志文出版社,1993年4月。
三、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辛佳慧《兒童圖畫故事書的藝術探討》,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民86年。
邱麗香《幾米繪本插畫之新探》,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2003年。
高秀君《大班幼兒對繪本中友誼概念的詮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1年。
侯翠玲《藝術治療的跨學科理論內涵分析》,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9年6月。
洪于茹《幾米圖像創作品跨音樂舞台劇之再創作研究》,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7年。
黃沛文《「自寫自畫」圖畫書作品風格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90年7月。
陳秋萍《台灣當代繪本研究──以1998到2006年台灣出版之文學類成人繪本為例》,私立華梵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班,2007年。
葉慧君《敘述性設計方法應用在繪本創作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碩士班,民90年。
張建豐《超現實風格之數位圖像創作與研究》,國立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2007年。
蔣慧貞《幾米品牌邁向全球化現象之研究》,私立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97年。
費國鏡《超現實表現手法於海報設計之研究與應用》,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1999年。
熊培伶《幾米景觀:成人繪本影像消費現象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賴素秋《台灣兒童圖畫書發展研究(1945~2001)》,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2002年。
冀文慧,《幾米繪本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2003年。
四、單篇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方琦〈幾米見證繪本的魔力〉,《書香遠傳》,第16期,台中:國立台中圖書館,2004年9月。
王林〈論童話文學的奇幻美〉,《兒童文學學刊》,第六期,下卷,台東:國立台東師範兒童文學研究所,2001年11月。
可樂王〈幾米秘密的武器〉,《新朝藝術》,26期,台北:2000年11月。
成章瑜〈探索幾米的心靈後花園:一隻魚,帶我脫離困境〉,《遠見》,第181期,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7月。
成章瑜〈幾米導覽繪本世界──捕捉被遺忘的無常與美麗〉,《探索名人的精彩人生》,台北:天下遠見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3月。
李弘祺〈從現代化到全球化:論亞洲價值的意義及其有限性〉,《台灣的文化發展》,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1998年10月。
林宏璋〈界線內外:跨領域藝術在台灣〉,《典藏.今藝術》,第139期,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林德姮〈圖畫書的滋味---圖畫故事書的意義界說〉,《國文天地》,第18卷7期,台北:國文天地,2003年。
林素珍〈試述「台灣兒童圖畫書專題研究」之課程設計〉,《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十一期,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5年12月。
林慧藍〈跨越性的創作市場----談圖畫書在歐美發展的新空間〉,《中華民國兒童文學會會訊》,1993年2月。
林乃文〈圖像詩人----幾米〉,《文化視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民92年8月。
林文寶〈敘述、敘事與故事〉,《兒童文學月刊》,第3期,台北: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5月。
孟樊〈變臉的書──圖文書時代的來臨〉,《出版學刊》,第二期,台北:1999年6月。
吳錦勳〈不斷湧現的創作能量──幾米追尋心裡的星空〉,《30雜誌》,4月號,台北:2009年4月。
東方旭〈圖像延伸的新起點-----幾米地下鐵,飆出創意新視界〉,《卓越》,台北:卓越雜誌,2003年9月。
柯香君〈透視幾米文字魅力──以幾米長篇繪本為主〉《國立台中護理專科學校學報》,第4期,台中:國立台中護理專科學校,2005年10月。
徐嘉政、陳薇后〈童書翻譯之文化現象──以繪本的主題選擇為例〉,《兒童文學學刊》,第四期,台北:天衛文化圖書,2000年。
徐素霞〈圖像語言藝術與純藝術之創作探討〉,《美育月刊:兒童插畫特輯》,第91期,台北:民87年1月。
郝廣才〈油炸冰淇淋-----繪本在臺灣的觀察〉,《美育》,第91期,台北:1998年1月。
黃茜芳〈啓動跨領域藝術的動力:訪交通大學教授劉紀蕙〉《典藏.今藝術》,第138期,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陸蓉之〈消費文化與藝術的結合〉,《後現代的藝術現象》,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0年5月。
黃秋芳〈在「小說」與「童話」邊緣,從「小說童話」看「兒童」與「成人」兩大文學板塊相互靠近〉,《兒童文學學刊》,第七期,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民91年5月。
黃亞琪〈從經紀到品牌──幾米推手李雨珊〉,《台灣光華雜誌》,三月號,台北:台灣光華雜誌社,2008年3月。
陳家詡〈格林繪本開啓閱讀新視野〉,《繪本天地》,16期,台北:民93年9月。
陳瀅州〈繪本,台灣文學最美麗的一章2007年3月17日週末文學對談NO.62幾米VS徐錦成〉,《台灣文學館通訊》,第62期,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民96年5月。
陳玉金〈文學作品繪本化----拓展或限制〉,《文訊:粉墨登場----文學的改編與繪本化》,第259期,台北:2007年5月。
葉乃靜〈自序:為什麼書寫後現代?〉,《後現代與圖書資訊服務》,台北:文華特販,2002年11月。
張耀仁〈當文學在轉角遇見繪本!?〉,《文訊》,第259期,台北: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民96年5月。
張亨〈論語中的一首詩〉,《台大中文學報》,第八期,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1996年4月。
張碧如〈說故事、看故事、討論故事----故事繪本特色與應用〉,《兒童福利期刊》,第五期,台中:民92年8月。
傅偉勳〈儒道二家的生死觀〉,《哲學雜誌》,第4期,台北:1993年4月。
楊裕隆、陳美蓉〈台灣繪本發展趨勢之初探〉,《商業設計學報》,第9期,台北:民94年11月。
楊芩雯〈幾米‧王文華如何暢銷到中國〉,《數位時代》,台北:2003年5月。
楊瑞珠〈教師感情生活的挑戰與經營〉,《高市鐸聲》,第五卷,第二期,高雄:民85年。
趙天儀編,劉鳯芯著〈台灣之圖畫書批評語言與討論語彙〉,《「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富春文化事業,2000年10月。
蔡源煌〈後現代的文化意義〉,《後現代美學與生活》,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民85年6月。
蔡源煌〈看詩?讀詩!〉,《文學的信念》,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3年。
廖卓成〈論童話的敘述視角〉,《兒童文學學刊》,第七期,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
藍涵馨〈幾米在身邊〉,《兒童文學家》,第39期,台北:2006年6月。
蘇惠昭〈2002年度「出版風雲人物----拒絕被定格的人──幾米」〉,《出版情報》,台北:2003年。
五、報紙書刊(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林千鈴〈勤奮梵谷激發驚人創造力〉,《聯合報》,台北:聯合報,2010年2月25日。
夏綠蒂〈潛意識的私密風景〉《聯合報》,第48版,台北:聯合報,2000年8月14日。
曹宗銘〈幸運不一定快樂〉《聯合報》,台北:聯合報,2003年1月26日。
編輯部〈繪本創作新浪潮〉《誠品好讀》,11月號,台北:誠品書局,2003年11月。
隱地〈無邊的馳騁──訪《文化苦旅》作者余秋雨談讀書〉《聯合報》,台北:聯合報,1997年1月14日。
六、網路資料(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中國大百科智慧藏,http://demo1.wordpedia.vom/cpedia/。
中國〈幾米專訪:小資什麼意思?〉《新聞周刊》,參見http://www.chinanewsweed.com.cn/2002-08-23/1/294.html 。
李令儀〈專心畫畫 就是最大的幸福〉,http://sulanteach.msps.tp.edu.tw/%E9%96%B1%E8%AE%80%E5%B9%BE%E7%B1%B3/幾米報導0406/專心畫畫就是最大的幸福.htm 。(台北:2004年1月31日)。
周逸芬〈讀者vs.圖畫書──從《不是我的錯》談起〉《繪本花園》,資料取自http://www.ylib.vo,/kids/inf02-LB.asp?DON=66#P7。
吳錦勳〈幾米「我在安慰自己,不小心安慰了別人」〉,資料取自:http://www.nccu.com.tw/2162。
邱瓊平〈兒盟:爸媽忙忙忙,親子關係疏離〉《台北:聯合晚報,2011年3月27日》,資料引自:http://www.wretch.cc/blog/cieg1312002/18888633。
張嘉純〈傾聽色彩的聲音──我讀幾米《地下鐵》〉,引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gb6BLC.WEQFlpA0poWPqZiklXQ--/article?mid=315?。
袁哲生《溫馨而感傷:Jimmism》,(台北:聯合報讀書人,1999年7月),http://www.ncu.edu.tw/~ncu7195/exhibit/90/ex4/text.htm。
徐虹〈幾米以簡單撫慰都市病人〉,(大陸:中國青年報,2002年4月16日)。資料引自: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RS/132853.htm。
徐秀菁在「公共電視──文學風景」(第一集),中對幾米所作的專訪文字稿,資料取自http://web.pts.org.tw/~web01/literature/p1.htm。
郝廣才〈Layout〉「郝廣才繪本講堂」,資料取自:http://blog.sina.com.tw/grimmpress/category.php?pbgid=27577&categoryid=56392。
幾米網站http://www.jimmyspa.com.html 。
幾米之訪談稿, http://www.southcn.com/news/hktwma/taiwan/people/200210300684.htm。
幾米〈幾米評論──評《清晨》、《藍伯特先生》〉一文,引自http://www.jimmyspa.com/home.html。
幾米〈記憶沉浸〉一文,引自http://www.jimmyspa.com/jimmy/jimmyarticlecontent.aspx?id=9&sid=2。
陳昭吟〈隱匿在色彩下的訊息-----從幾米的繪本文學談起〉《第四屆青年文學會議》,(2002年7月),資料取自http://www.tnfsh.tn.edu.tw/teach/chi/candy.htm。
陳建興、向劍國〈素描台灣繪本作家幾米〉《華夏經緯網》(2002年10月25日),資料取自http://big5.huaxia.com/2003627/00018906.html。
陳芳教授於93年4月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開就〈電影、小說、戲劇中的一些比較〉進行學術專演講之演講記錄,資料引自《漢學研究通訊電子報》http://140.122.82.194/academic/speech.asp。
許芳菊〈幾米:我不是完美父母〉《親子天下》,資料參見(親子天下網站,2010-07-30),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72010073000661,00.html。
〈繪本新浪‧閱讀篇-----繪本花園〉《誠品好讀》11月,引自http://www.eslitebooks/cgi-bin/eslite.dll/search/article/all_article.jsp?ARTICLE_ID=1068435542187 。
youbtbe「2009好書獎BV幾米《星空》」,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R_Zho93NAE&playnext=1&list=PL668EA6B320AD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