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荻恩
論文名稱: 高血脂症患者健康生活型態之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北市某醫學中心健檢族群為例
指導教授: 胡益進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8
中文關鍵詞: 高血脂症自覺健康狀況健康概念健康生活型態
英文關鍵詞: Health concept, Hyperlipidemia, Life style of healthy life, Self-perceived health condition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758下載:5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台北市某醫學中心自費健檢族群為對象,主要目的在了解高血脂症患者健康生活型態現況,進而比較不同背景因素在自覺健康狀況、健康概念與健康生活型態的關係,以及探討自覺健康狀況、健康概念與健康生活型態的關係及健康生活型態預測因子。以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結果如下:
    一、 研究對象之自覺健康狀況,有近四成的研究對象自認為目前的健康狀況是良好的;健康概念,得分最高為角色功能,最低為臨床性健康概念;健康生活型態層面,得分最高為人際支持,運動休閒得分最低。
    二、 研究對象之背景因素社經地位等級與健康概念總分及調適性健康概念分量表有顯著差異。
    三、 研究對象之背景因素年齡與健康生活型態有顯著差異。
    四、 自覺健康狀況、健康概念與健康生活型態呈顯著正相關。
    五、 「年齡」、「社經地位」、「吸菸行為」、「自覺健康狀況」及「健康概念」等五個預測變項來預測研究對象的「健康生活型態」時,可以解釋總變異量31.9%。

    With health check group at their own expense in a medical center in
    Taipei as a target, this research aimed to underst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healthy life of patients with hyperlipidemia, to further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self-perceived health conditions, health concept and healthy life style at
    various backgrounds, and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s well as
    the predictive factor of healthy life style. Data of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was collected:
    1. In terms of self-perceived health conditions, nearly 40% objects thought
    their current health conditions were good. In terms of health concept, the
    highest score was role function while the lowest was clinical health concept.
    In terms of life style of healthy life, the highest score was interpersonal
    support while the lowest were sports and leisure.
    2. Total points of backgrounds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ranks of objec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health concept.
    3. The factors such as ag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otal points of
    healthy life style.
    4. Self-perceived health conditions and health concept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ve to healthy life style.
    5. Prediction of healthy life style by five predictor variables such as age,
    socioeconomic status, smoking behavior, self-perceived health conditions
    and health concept could explain 31.9 % of total variance,.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6 第四節 研究假設 6 第五節 操作型定義 7 第六節 研究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高血脂症流行病學之現況 10 第二節 影響健康生活型態之相關因素 16 第三節 健康生活型態與高血脂症之相關研究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7 第四節 研究步驟 43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 45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7 第一節 研究對象之背景因素資料 47 第二節 研究對象自覺健康狀況之現況 50 第三節 研究對象健康概念之現況 51 第四節 研究對象健康生活型態之現況 56 第五節 個人背景因素、自覺健康狀況、健康概念及健康生活型態之關係 67 第六節 個人背景因素、自覺健康狀況、健康概念對健康生活型態的預測性 8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1 第一節 結論 91 第二節 建議 93 參考文獻 96 中文文獻 96 外文文獻 102 附錄一:研究倫理委員會臨床試驗審查申請書及受訪者同意書 105 附錄二:研究問卷 111 附錄三:問卷內容效度考驗專家名單 117 附錄四:量表使用同意書 118 表 目 次 表2-1 自覺健康狀況、健康概念與健康生活型態之相關研究彙整…..28 表3-1 教育程度與職業等級……………………………………………..38 表3-2 加權合併職業類別教育程度以區分社會經濟地位……………..38 表3-3 預試問卷各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42 表3-4 預試與正式問卷各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與比較…………..44 表3-5 研究統計分析說明表……………………………………………..46 表4-1-1研究對象之背景因素分佈情形…………………………………49 表4-2-1研究對象之自覺健康狀況量表之選項分佈及得分情形………51 表4-3-1 研究對象之健康概念分量表得分與得分指標………………...52 表4-3-2 研究對象之健康概念各分量表之選項分佈……………...……55 表4-4-1研究對象之健康生活型態分量表得分與得分指標……………57 表4-4-2研究對象之健康生活型態量表健康責任分量表之選項分佈…58 表4-4-3研究對象之健康生活型態量表壓力調適分量表之選項分佈…60 表4-4-4研究對象之健康生活型態量表飲食營養分量表之選項分佈…62 表4-4-5研究對象之健康生活型態量表運動休閒分量表之選項分佈…64 表4-4-6研究對象之健康生活型態量表人際支持分量表之選項分佈…66 表4-5-1背景因素與自覺健康狀況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68 表4-5-2背景因素對健康概念總量表之差異分析………………………71 表4-5-3背景因素對臨床性健康概念分量表之差異分析………………72 表4-5-4背景因素對角色功能健康概念分量表之差異分析……………73 表4-5-5背景因素對調適性健康概念分量表之差異分析………………74 表4-5-6背景因素對安寧幸福健康概念分量表之差異分析……………75 表4-5-7背景因素對健康生活型態總量表之差異分析…………………78 表4-5-8背景因素對健康責任健康生活型態分量表之差異分析………79 表4-5-9背景因素對壓力調適健康生活型態分量表之差異分析………80 表4-5-10背景因素對飲食營養健康生活型態分量表之差異分析……..81 表4-5-11背景因素對運動休閒健康生活型態分量表之差異分析……..82 表4-5-12背景因素對人際支持健康生活型態分量表之差異分析……..83 表4-5-13 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概念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84 表4-5-14 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生活型態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85 表4-5-15 健康概念與健康生活型態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87 表4-6-1各預測變項共線性診斷分析……………………………………89 表4-6-2各預測變項對健康生活型態的複迴歸分析表…………………90 圖 目 次 圖3-1 研究架構………………………………………………………….36

    中文文獻
    丁志音(1988)。生活方式與健康-概念、倫理及政策的探討(上)。公共衛生,15(2),157─173。
    丁家羚(2011)。臨床護理人員健康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地區教學醫院為例。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研究所。
    于漱(1988)。台北市20-60歲居民預防性健康行為之調查研究。公共衛生,14(4),391─406。
    卞秀娟(2004)。成年男性體位、生活型態與血脂肪、脂蛋白及脂蛋白原相關性探討。碩士論文:靜宜大學食品營養研究所。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3)。高血脂防治手冊-國人血脂異常診療及預防指引。
    行政院衛生署。91年至96年15歲以上國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5年發生率。
    2012檢索自: 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p01.aspx?class_no=25&now_fod_list_no=10518&level_no=2&doc_no=72222。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專輯。2012檢索自: http://www.bhp.doh.gov.tw/bhpnet/portal/Them_Show.aspx?Subject=200712250015&Class=2&No=201102110002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9):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追蹤調查報告。2013檢索自: http://www.bhp.doh.gov.tw/BHPnet/Portal/PressShow.aspx?No=2009071700019.
    行政院衛生署(2009):2004-2008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13檢索自: http://food.doh.gov.tw/foodnew/research/NationalResearch.aspx
    江東亮、余玉眉(1994)。健康促進:國民健康的新方向。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3(5),381-387。
    余玉眉、江永盛(1992)。國民保健六年計劃早案-規劃緣起與過程。衛生報導,2(7),8-12。
    李蘭、晏涵文(1997)。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公共衛生。台北。巨流。
    李蘭(2001)。從衛生教育到健康促進。台灣衛誌,20(1),1-4。
    李威儒、陳亮恭、陳振文、黃信彰、邱淑媞(2004)。宜蘭鄉村地區中老年人血脂肪異常盛行率與控制概況。北市醫學雜誌,4(1),459-467。
    林吟映、林瑞興(2006)。運動對預防中老人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0,11-17。
    林思嫻、陳政友(2006)。宜蘭縣高中(職)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相關因素之研究。衛生教育學報,26,33-53。
    林永芳、劉哲育、呂鋒洲(2006)。以吸菸導致黏液基因表現的實驗來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生。台灣呼吸治療治療學會期刊,5(1),41-55。
    林晏瑜(1991)。高膽固醇治療新指標。成醫藥誌,17,1-3。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台北:巨流。
    林興中(2007)。脂肪代謝異常:高脂血症。2011年5月30日,高雄榮總衛教資料,取自http://www.vghks.gov.tw/meta/lipidedu.htm
    邱怡玫、黃璉華(1995)。臺北市安康社區低收入戶中老人生活型態與罹患高血壓之探討。護理研究,3,343-351。
    邱啟潤、黃毓華、柯任桂、仇方娟、黃銹垣(1998)。以PRECEDE MODEL探討都市上班族群健康生活型態之相關因素。Kaohsiung J Med Sci, 14, 339-347。
    邱皓政(201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資料分析範例。台北。五南。
    吳璧珍(2008)。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與生活型態相關性研究 – 以嘉義縣、嘉義市人口比較。碩士論文,高雄:高雄醫學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
    胡益進(2009)。國立師範大學新生健康概念、自覺健康狀態、健康生活狀況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31,1-29。
    胡藍文(2010)。臨床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以中部某區域教學醫院為例。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研究所。
    姜逸群、黃雅文(1991)。衛生教育與健康促進。台北:文景。
    高淑芬、蕭冰如、蔡秀敏、邱珮怡(2000)。老年人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衛生教育,47,13-8。
    高淑芬、蔡秀敏、洪麗玲(1999)。員工健康促進生活方式之初步探討。元培學報,6,43-68。
    徐欽賢、邱坤鐘、鍾保明(2000)。運動與慢性疾病預防-認識健康體適能。大仁學報,18,493-501。
    洪麗玲、許惠珊、邱千瑞、吳毓珊、張麗春(2011)。社區中老年人高血脂之盛行率及其相關因子。北市醫學雜誌,8(1),37-48。
    陳建仁、游山林、白其卉、蘇大成、曾慶孝、簡國龍、黃麗卿(2003)。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盛行率調查。台北:行政院國民健康局。
    陳麗敏、黃松元(2005)。某社區民眾糖尿病篩檢中血糖值與糖尿病高危險因子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探討。衛生教育學報,24,1-24。
    陳政友(1999)。大學生健康生活型態與相關因素研究-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四年級學生為例。衛生教育學報,12,115-135。
    陳亮恭、許碧柵、林明憲等(2005)。宜蘭鄉村地區中老年人代謝性症候群與胰島阻抗性之關係。北市醫學雜誌,2,32-40。
    陳進生(2004)。大高雄地區國軍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相關因素之探討。碩士論文,嘉義: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
    陳瀅如(2008)。健檢族群代謝症候群不同危險因子患者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以台北市某醫學中心為例。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研究所。
    陳依瀅、張翠珍、吳至行、王如雪、楊宜青、盧豐華、張智仁(2003)。成年男性吸菸習慣與超音波骨密度測量值之相關性研究。家醫研究,1(1),41-51。
    陳婉倩(2011)。台北市高中學生危害健康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研究所。
    許碧珊、賴仲亮、陳亮恭、黃信彰、邱淑媞(2005)。宜蘭地區中老年人運動與血脂狀況的關係。家醫研究,137-148。
    許志成、徐祥明、徐禎淳、石曜堂、戴東原(2003)。台灣地區老年人健康行為之影響因素分析。台灣衛誌,22,441-452。
    郭元銓、林柏松 (2007)。高脂血症與慢性腎臟病。腎臟與透析,19(2),76-80。
    彭田、郭憲文、張美娟(1996)。高血脂症之健康行為探討。臺灣營養學會雜誌,21(1),67-79。
    黃旭瑩、祝年豐、林璟鈺、劉紹興、謝士明(1997)。不同職業之心臟血管疾病盛行調查及父母親職業對子女心臟血管疾病危險因子之影響。中華職業醫學雜誌,4(2),53-66。
    黃秋玲、陳淑芬、唐善美、戴研光(2006)。探討糖尿病患者衛生教育介入措施前後之成效。福爾摩沙醫管雜誌,2,28-35。
    黃啟澤(2009)。台北市基層員警健康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研究所。
    黃毓華(1995)。大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預測因子。未發表的碩士論文。高雄:高雄醫學院護理研究所。
    黃尹春(2007)。臺北捷運高運量系統車務人員健康生活型態與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系碩士論文。
    葉琇珠(2000)。大學生健康概念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探討。碩士論文,台北: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
    曾月霞.(2004)。中年人健康行為之探討。護理雜誌,51,20-24。
    楊榮森(2011)。吸菸增高失智症的風險。健康雜誌,4,13。
    鄭婉馨(2011)。臺北市高中職軍訓教官健康生活型態與相關因素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研究所。
    鄢如平(2011)。探討成人健康檢查族群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北市某醫學中心為例。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研究所。
    臺大醫院健康管中心2011年統計年報(2012)。
    潘怜燕、邱淑媞(2011)。台灣地區1991~2007年男女性之健康差距:以平均餘命、死亡率及潛在生命年數損失為指標。台灣衛誌,30,2。
    謝佩玲、施嘉惠、張麗春、洪麗玲、吳素珠、藍旻暉(2011)。高血脂及其相關因素分析。北市醫學雜誌,8(3),218-226。
    謝明容、蘇志英(2003)。口腔癌患者不良嗜好之臨床分析。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雜誌,35(5),222-225。
    賴士偉、黃金財(2005)。健檢民眾血脂肪異常狀況之分析。慈濟醫學雜誌,17(1),35-38。
    賴瓊儀(2002)。中年人生活型態之探討。碩士論文,台北: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
    賴佳儀(2006)。某國營事業職場員工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研究所。
    劉秉一(2008)。中年人的危機-代謝症候群。台灣醫學,9,26-33。
    劉金蓉、封安珍、陳雅貞、劉惠珠(2003)。吸菸與吐氣一氧化碳量。呼吸治療。1(1),15-20。
    簡國龍、陳珮蓉、蘇大成、賴鴻緒、陳明豐、李源德(2005)。台灣健康受檢者高血脂相關飲食知識與血脂值之差異研究。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4(1),52-63。
    魏米秀、呂昌明 (2005)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文簡式量表之發展研究。衛生教育學報,24,25-46 。
    蘇玫尹、林嘉志、黃香萍、謝伸裕(2008)。運動與吸菸對氧化壓力的影響。體育學報,41(2),15-30。
    蘇姵綺(2012)。台灣版健康生活型態剖析量表之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
    外文文獻
    Butler, J., T.(2001). Principles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USA: Wadsworth.
    Critchley, J., & Capewell, S. (2004). Smoking cessation for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chrane Database System Rev. 1: CD003041.
    Franklin NC, Tate C. (2009).Lifestyle and Successful Aging: An Overview. American Jal of Lifestyle Medicine ,3, 6-11.
    Friedewald WT, Levy RI, Fredrickson DS.(1972) Estim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in plasma, without use of the preparative ultracentrifuge. Clin Chem, 18, 499-502.
    Grundy SM, Cleeman JI, Merz NB, et al.(2004) Implications of recent clinical trials for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Adult Treatment Pane l III guide lines Circuation 110,227-39.
    Gu D, Reylond K, Wu X, et al. (2005). 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overweight among adults in China. The Lancet,365, 1398-1405.
    Green, L.W., Kreuter, M.W. (1999).Health Promotion Planning: An Educational and Ecological Approach(3rd ed.).Mountain View, CA: Mayfield.
    Hacennel, R. G. & Lemire. F. (2002). Physical. Activity to prev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 How much is enough? Canada an family physician,48, 65-71.
    Haw-Wen Chen, Chen-Ling Kuo, Pei-Yun Wang, chin-San Liu(2003).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Vatamin B-group and plasma Homocysteine in Non-smoking and Smoking Subjects. Changhua J Med, 8, 141-148.
    Johnson, J .L. Ratner, .P .A., Bottorff, J. L., & Haykuk, L.A.(1993). A Exploration of Pender s Health Promotion Model Using LISREL. Nursing Research,42(3),132-138.
    Kasl, S. V., Cobb, S. (1966). Health behavior, illness behavior, and sick role behavior. 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health,12(2), 246-266.
    Lai SW, Ng KC. (2005).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Dyslipidemia in Patient Receiving Health Checkups-A Hospital-based Study. Tzu Chi Med J 17,35-38.
    Park HS, Oh SW, Cho SI, Choi WH, Kim YS.(2004).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associated lifestyle factors among South Korean adul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33,328-36.
    Pender, N. J. (1975). A conceptual model for preventive health behavior. Nursing Outlook. 23(6), 385-390.
    Robert S Rosenson MD, Mason W Freeman MD, David M Rind MD.(2010). ATP III guidelines for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Saini, H. K., Arneja, A. S., & Dhalla, N. S. (2004). Role of cholesterol in cardiovascular dysfunction. Can. J. Cardiol., 20, 333-346.
    Simnett,I.,(1995). Managing Health Promo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 .
    Smith, J. A. (1981). The idea of health : a philosophical inquiry. 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 3(3), 43-50.
    Trever Hancock, Lalonde and beyond. (1986). Looking back at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Health of Canadian” Health Promo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1), 93.
    Walker, S. N., Sechrist, K. R. & Pender, N. J. (1987). The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Nursing Research, 36(2), 76-81.
    Yu-Wen Chiu, Hung-Yi Chuan, Meng-Chuan Huang, Ming-Tsang Wu, Hong-Wen Liu, Chia-Tsuan Huang(2009). Comparison of Plasma Antioxidant Levels and Related Metabolic Parameters between Smokers and Non-Smokers.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25, 9.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