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江玉庭
Chiang, Yu-Ting
論文名稱: 流•留 江玉庭現代水墨論述
Running.Freeze:The study of Ink Painting by Chiang Yu-Ting
指導教授: 李振明
Lee, Cheng-M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7
中文關鍵詞: 現代水墨實驗自動性技法當代藝術
英文關鍵詞: modern ink painting experiment, Automatism, contemporary art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FA.044.2018.A1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7下載:1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國繪畫在元、明、清以來的數百年間,受到文人畫的框架所制約,只是一昧地模仿,缺乏與世代的結合,遂漸漸地喪失了推陳出新的能力。要讓水墨萌發新機,營造合於時代情境的想像空間,對於現代水墨多元性的探討是本研究的動機。以超脫傳統的思維模式,運用多元媒材以及豐富的實驗技法來探索現代水墨的境遇,從筆者往返於中、港、台飛航中,平凡裡不平凡的察覺,以單純而超越本質概念的作法,擴大其表現的空間,形塑自我的獨特風格,藉以尋求更為寬闊的繪畫創作空間。採用觀察、反應反射、實驗、創作、想像力等五種態度進行創作。
    在創作的過程中,讓筆者深深體會到在藝術創作裡,需要多面相的反覆研究與實驗,採取多維度的滾動思想去探索藝術內容與形式。不是去革傳統的命,而是傳承傳統,從中吸取養分,創新技法,開創自我的創作風格。為強化對創作的信心,不斷的創作是筆者擴大生活經驗的動力,透過學習傳統進行內省認識自我,來釐清自身創作的真實內涵。除去對立,進而融合、交織、潛沉,以達期望的創作效果。
    師法自然是中國畫的要訣,水拓的技法是水與墨的衝擊之後表現出來的效果,無窮無盡的演繹它們每一次的相遇水花,這恰恰就是生活的必經之路。繪畫不只是形式上、構圖上、技巧上的追求,也重於內容、情感及美感或藝術表現視覺上的探索,把情感帶入作品之中,是每個創作者的終極目標。

    Chinese paintings have been restricted by the box of Literati Painting for hundreds of years since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t has become a consistent imitation and a lack of integration with generations, then gradually lost the ability to introduce new ideas. The motivation of this study is the discussion of the diversity of modern ink painting, which brings new ideas to ink painting and create an imaginary space that fits the situation of the times. By using mixed media and rich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situation of modern ink painting with a new thinking mode that exceeded tradition. In order to seek a broader painting creation space, the author merges his travel experience between China, Hong Kong, and Taiwan, and his extraordinary sense in an ordinary life, with painting methods that are simple and transcend the essence of the concept. These expanded the space of its expression and created a unique style. The five attitudes of observation, reaction reflection, experiment, creation, and imagination are used for creation.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reation, the author deeply understood that we need multi-faceted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tion, and to adopt multi-dimensional and constantly changing mind to explore art content and form in art creation. It is not a revolution of the tradition, but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 drawing on nutrients from it, innovating techniques, and creating a unique style.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confidence in creation, continuous creation is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author to expand his life experience. The author carries out introspective self-learning through learning tradition, so that to clarify the true meaning of his own creation. Eliminate the opposites, and then merge, interweave, and precipitate to achieve the desired creative effect.

    Learning from nature is of course the key to Chinese painting. The technique of Marbling is the effect of the lash of water and ink. It interprets endlessly each time they meet, and this is precisely the road which must be taken in our life. Painting is not only the pursuit of form, composition, and skill. It also emphasizes the visual exploration of content, emotion and beauty or artistic expression. Bringing emotion into the work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each creator.

    謝誌 Ⅰ 中文摘要 Ⅱ 英文摘要 Ⅲ 目次 Ⅳ 圖目次 Ⅴ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6 第二章 傳統水墨的意蘊與發想 8 第一節 老莊思想的美學意涵 8 第二節 傳統水墨的意蘊 12 第三節 傳統的審美本質與藝術特徵 15 第三章 東西藝術的衝撞與衍生 17 第一節 佛洛依德的潛意識理論 17 第二節 東西藝術的衝撞 22 第三節 東西藝術的衍生 34 第四節 東西藝術的反思 35 第四章 創作形式與內容分析 39 第一節 結構的安排 39 第二節 墨韻的追求 40 第三節 風格的建立 41 第五章 作品實踐與解析 42 第一節 創作的理念與思維 42 第二節 創作的形式與內容 42 第三節 作品說明 43 第六章 結論 92 參考文獻 94

    一 、古籍
    法藏( 公元643一 712) 唐朝時代的人,是中國華嚴宗的實際創始人。
    空海 ( 公元 774一 835),出生在讚岐國善通寺町。空海成立了綜藝種智院,教授僧俗諸弟子諸學,立定密宗教學,也是日本最早的私立學校。
    智顗 公元334一416,南朝陳、隨時代的一位高僧。晚年居住在天台山,宗派自稱為天台宗,是中國佛教史上第一個中泰。以「法筆經」為最主要的教育根據,並稱為法筆宗,他主張止觀雙修的原則,發現了一心三觀、圓融三諦、一念三千的道理。
    道元( 公元1200一 1253),日本佛教歷史上最為傑出的思想家和宗教家,《正法眼藏》就是他的思想精華的代表作,他主張禪坐是源於釋迦摩尼佛,傳承菩提達摩來中國禪宗各派傳統的「正傳佛法」,也是一個非常嚴謹的坐禪實踐者。
    二、參考書目
    王秀雄,〈劉國松現代水墨畫的發展歷程與藝術思想探釋〉,李君毅編《劉國松研究文選》,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1986年,頁58。
    王無邪,〈呂壽琨的世界〉,《香港現代水墨畫文選》,香港:道聲出版社,2001年,頁123-126。
    王維,《畫學秘訣》,收錄于安瀾編,《畫論叢書》上卷,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60年,頁4。
    伊蓮.西蘇(Helene Cixous),〈美杜莎的笑聲〉,《女性主義經典一十八世紀歐洲啟蒙,廿世紀本土反思》,黃曉紅譯,台北:女書文化出版,1999年,頁87。
    佛洛伊德,《大師的腳印:佛洛伊德一生行誼》,王溢嘉譯,台北:野鵝出版社,1985年,頁99。
    佛洛伊德,《佛洛伊德自傳》,張霽明、卓如輝譯,中國:遼寧人民出版社,1986年,頁30、頁99。
    佛洛伊德,前引文,《佛洛伊德自傳》,頁110。
    吳木崑,〈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第40卷第1期,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2009年,頁37。
    吳俊升,《教育與文化論文選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頁267。
    李君毅,〈前言〉,《香港現代水墨畫文選》,香港:道聲,2001年,頁1。
    李君毅,《香港現代水墨畫文選》,香港:道聲出版社,,2001年,頁43。
    李錚、章中民,《佛洛伊德與現在文化》,台北:黃山書社,1988年,頁97。
    李鑄晉,〈水墨畫與現代水墨畫〉,《香港現代水墨畫文選》,香港:道聲出版社,2001年,頁28-34。
    貝爾著,《藝術》,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4年,頁4。
    宗白華,《美學的散步I》,台北:洪範書店,2001年6印,頁49。
    香港現代水墨畫會,《開創新世紀一港台水水墨畫聯展》展覽目錄,香港:香港現代水墨畫學會,2000年,頁16-20。
    孫翼華,《幽微裡的象徵:當代水墨創作意象中的陰柔氣質與指渉意涵》,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博士論文,2010年,頁3。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學生書局,1996年,頁237。
    荊浩,〈筆法記〉,引載自俞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上,台北:華正書局,1977年,頁10。
    高千惠著,《百年世界美術圖像》,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0年,頁15。
    國立編譯館主編,《教育大辭書(三)》,台北:文景,2000年,頁328-329。
    莊漢宗,《逆境中的老莊思想》,香港:漢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0年,頁38、頁62、頁126。
    莫瑞‧史丹(Muray Stein),《榮格心靈地圖》,朱侃如譯,台北:立緒,1999年,頁163-166。
    許玉葉,〈台灣香港現代水墨畫發展座談會〉,《雄獅美術》第251期,台北:雄獅圖書出版社,1992年1月,頁216-217。
    郭良,《弗洛伊德 西方思想家寶庫5》,台北:中華書局,1994年,頁4。
    郭熙,〈畫訣〉,引載自俞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台北:華正書局,1977年,頁643。
    陳君立,《開創新世紀—港台水水墨畫聯展》展覽目錄,香港:香港現代水墨畫學會,2000年,頁16。
    陳虹莊,《含英咀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年,頁239。
    楊儒賓,《儒家身體觀》,台北: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6年,頁13。
    葉宗和,〈當代水墨畫的特質〉,《台灣當代水墨特殊技法》,台北: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頁2。
    管執中,〈試論現代水墨的源頭和流向〉,《台北市立美術館館刊》,台北:臺北市立美術館,1985年1月,頁27-31。
    管野正美著 趙佳誼譯,《老莊思想圖解》,台北:中經,2003年,頁49。
    趙希鵠,〈洞天清祿集〉,黃賓虹、鄧實編,《美術叢書》初集第9輯,台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頁272。
    劉國松,〈文化復興與中國藝術家應有的認識〉,《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7期,台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1969年8月,頁8-11。
    劉國松,〈我的思想歷程〉,《現代美術》第29期,台北:臺北市立美術館,1990年4月,頁22。
    劉國松,《劉國松21世紀新作展》,新北:新北文化局,2010年,頁11。
    歐陽中石主編,《藝術概論》,台北:五南圖書,2004年初版4刷,頁143。
    蔣勳,〈山高水長-山水畫之初始〉,《美的沈思:中國藝術思想芻論》,台北:雄獅圖書出版社,1987年,頁83-83。
    館野正美著、趙佳儀譯,《老莊思想圖解》,台北:商周出版,2003年,頁64、頁94。
    謝赫,〈古畫品錄〉,引載自俞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上,台北:華正書局,1977年,頁355。
    Wucius Wo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The Tao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New York:Design Press, 1991, pp .26.
    三、網路資料
    月雅書畫,〈流動的美——黃賓虹線描山水畫淺談〉,https://read01.com/B0RG7M.html (2018/1/2查閱)。
    李振明,〈惰逃齋-解開筆墨的裹腳布-台灣現代水墨拓展的期待〉http://0920052943.blogspot.tw/2013/12/blog-post_24.html (2017/12/20查閱)。
    倪再沁,〈水墨的建立、崩解與重探─台灣水墨發展的沉思〉,https://goo.gl/Y8dRu9 (2018/4/5查閱)。
    梅丁衍,〈梅丁衍:歷史符號的考古學家/遊戲者〉,2014/07/29,https://goo.gl/KmUkEp (2017/12/10查閱)。
    莊連東,〈衝撞與協商----李振明水墨語言的當代突圍〉, http://jimili1955.blogspot.com/2017/10/blog-post_10.html (2018-3-10查閱)。
    許共城,〈論儒家美學思想的特征和演變〉,2008/7/25,https://goo.gl/KMbpTB (2017/10/03查閱)。
    微言,〈對現代藝術的反思〉,2007/04/13,https://big5.zhengjian.org/node/43235 (2017/12/25查閱)。
    維基百科,〈潛意識〉,https://zh.wikipedia.org/zh-tw/潛意識(2017/9/30查閱)。
    謝赫,《古畫品錄》,維基百科,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t/古畫品錄 (2017/6/20查閱)。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