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怡玲
Hsieh, Yi Ling
論文名稱: 已婚婦女家中閱讀、空間、自我之研究
The Married Women’s Reading, Space , Self-Research in Family
指導教授: 林美和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9
中文關鍵詞: 閱讀空間閱讀文本自我女性認識觀
英文關鍵詞: Reading space, text, self, women’s epistemolog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7下載:3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以往研究婦女閱讀的場域主要在讀書會,認為讀書會的溝通學習可以使女性增加自信與知識,甚至促成觀點轉換。本研究則將研究的場域放置在家庭,以Belenky等人的女性認識論做為理論視角,透過不同時期婦女閱讀的文本,進一步了解閱讀、空間與女性自我的關連。
    本研究以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針對9位受訪者進行深度訪談,並將受訪者的訪談內容作為研究分析的基礎。
    受訪者對於空間的概念,從家庭空間來看,涉及支配權與使用權,從閱讀的空間來看,五個閱讀地點的使用經驗,以及對理想閱讀空間的構築,都實際的反應出女性期待一個屬於她們的閱讀空間。
    研究發現,婦女在四個重要時期:婚前、婚後至懷孕、生產後、目前,所呈現的認識觀,有的會呈現一致性,有的會呈現變動性。雖然每個時期的認識觀不一定相同,不過婦女卻透過閱讀文本反映出自我的認識觀,甚至是強化自我的認識觀。
    研究的另一個發現,不同認識觀的女性對於文本與空間的需求,有其獨特性,不僅反應內在的自我,也呈現了文本、空間與自我的關連。
    本研究希望能回歸到主體-女性,讓閱讀、空間與自我這三個要件成為撫育女性成長的搖籃,而不是絆腳石。

    Women read in the study club were mainly research field in the past, think the reciprocal learning of study club can make women increasing confidence and knowledge, even promote their perspective to transform. This study is theoretical grounded in the perspective of women’s ways of knowing, thought the text which women read of different periods, understanding the connection of reading space and women’s self further.
    The study was administered by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nine married women were interviewed by this qualitative study. Regarding to the concepts of the space, interviewees have two dimensions of space. The contents of the list from house space including hegemony and using right, and from reading space including five used experiences of reading space, and constructing of ideal reading space, practically reflects that women expect a reading space to belong to them.
    The finding of this study is as following: women are in four important periods: Before marriage, after marriage to pregnancy, after childbirth, and at present, women’s epistemology show that some are consistency, some are change. Though each period of the epistemology might not be the same, but women reflect the self epistemology through reading the text, even strengthen the self epistemology.
    The other finding is different epistemology women have unique needs for text and space, not only reflect inherent self but also show the connection of text, space and self.
    This study hopes to return to the subject-Women, let reading, space and self these three important elements become the cradle to foster women grown up, but not the stumbling-block.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研究問題........................................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女性與閱讀的關連 壹、 閱讀對女性的重要性..............................7 貳、 女性閱讀事實的存在..............................8 參、 已婚婦女閱讀的缺乏..............................8 第二節 閱讀的意義 壹、 閱讀的認知歷程.................................11 貳、 閱讀文本與女性的認知...........................12 一、 如何看自己.....................................12 二、 文本對讀者的影響...............................13 三、 再建構.........................................14 四、 更強化刻板印象.................................14 參、 女性認識論.....................................15 第三節 場域範圍 壹、 家庭...........................................18 貳、 文本...........................................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資料蒐集方法...................................23 第二節 研究工具.......................................26 第三節 研究者角色與研究對象選取.......................28 第四節 資料分析原則...................................31 第五節 研究的可信性...................................31 第六節 研究倫理的考量.................................33 第四章 女性的流轉空間 第一節 空間概念──家的空間 壹、 家庭空間.......................................34 一、 空間支配權.....................................34 二、 使用情形.......................................38 三、 空間滿意度.....................................41 四、 使用權VS.擁有權................................47 貳、 閱讀空間.......................................49 一、 閱讀地點.......................................49 二、 理想的閱讀空間.................................62 三、 女性閱讀空間的意義.............................67 第二節 閱讀文本 壹、 閱讀文本與女性自我.............................71 貳、 文本選擇的共同性...............................91 參、 女性自我與閱讀文本、閱讀空間的關係.............9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96 壹、 空間概念.......................................96 貳、 閱讀文本.......................................99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反思................................108 第三節 建議..........................................110 參考文獻...............................................112 附錄 附錄一:訪談綱要.......................................116 附錄二:訪談同意書.....................................118 表目次 表3-3-1 受訪者基本背景資料.............................29 表5-1-1 不同時期女性認識觀與閱讀空間關連表............10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志弘、張淑玫、魏慶嘉(譯) (1997) L. K. Weisman著。設計的歧視「男造」環境的女性主義批判。台北:巨流
    王叢桂 (1999)。性別角色信念、家庭承諾、工作承諾與工作價值之關係。本土心理學研究,11期,59-89。
    朱柔若(譯)(2000) Lawrence Neuman W.著。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1997。台北:揚智。
    行政院主計處 (2000)。八十九年戶口及住宅普查提要分析。
    行政院主計處 (2001)。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時間運用調查報告。
    行政院主計處 (2002)。九十一年臺灣地區社會發展趨勢調查-家庭生活。
    俞智敏、陳光遠等(譯)(1995) Abbott, P. & Wallace, C.著。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台北:巨流。
    吳玉鈴 (2001)。女性主義認識論與婦女學習。社會教育學刊,30期,1-24。
    吳芝儀、李奉儒(譯) (1995) Patton, Michael Q著。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李宛澍 (1996)。女人的網路建構女人的—解讀「袋鼠媽媽讀書會個案」。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王婷玉(譯)(1998) Babbie, E.著。社會科學研究法。台北:時英。
    李淑惠 (2000)。低收入戶婦女每日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因應方式之探討-以福民平宅為例。台北: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雪莉 (2002)。台灣的閱讀危機。天下雜誌。263期。212-218。
    林建平 (1997)。學習輔導-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林美和、黃富順、郭麗玲、陳雪雲 (1990)。我國成人學習需求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教育部委託專案)
    林鶴玲 (1999)。女子髮廊中的雜誌閱讀行為初探。台灣社會學研究,3,153-187
    邱上真、洪碧霞 (1997)。國語文低成就學生閱讀表現的追蹤研究(II)。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邱育芬 (1996)。婦女社區參與與現代母職實踐:以主婦聯盟的社區運動為例分析。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研究所碩士論文。
    俞筱鈞 (1986)。台北市高成就職業婦女之心理壓力與適應研究初探。中華心理衛生學刊,3(2),137-154。
    洪 蘭 (2001)。閱讀與個人發展。社教雙月刊,104期,17-19
    洪 蘭 (2002)。活化大腦,激發創造力。天下雜誌。263期。92-94。
    洪月女(譯) (1998) Ken Goodman著。談閱讀。台北:心理。
    洪秀珍 (2002)。媽媽來讀書-母職實踐與讀書會。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幼慧 (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海國(譯)(1990) Hurlock, Elizabeth B.著。發展心理學。台北:桂冠。
    徐宗國(譯)(1997) Strauss, A. & Corbin, J.著。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徐詩思(譯)(2000) Cooper Marcus, C.著。家屋,自我的一面鏡子。。台北:張老師文化
    高彥頤 (1995)。「空間」與「家」―論明末清初婦女的生活空間。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3期,21- 50。
    高敬文 (1996)。質性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高歆怡 (2003)。女性成長社團學員的女性意識知覺及轉化歷程之研究—以台北縣永和社區大學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譯) (2001) Joseph A. Maxwell著。質化研究設計。台北:心理。
    涂瑞華(譯) (1996) Joseph Straubhaar & Robert LaRose著。傳播媒介與資訊社會。台北:亞太圖書。
    張君玫(譯) (2003) Nancy J. Chodorow著。母職的再生產。台北:群學。
    張佩瑜 (2000)。傳統婦女之生命週期與生活空間建構—以澎湖地區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文 (1999)。參與讀書會之成年女性其母職角色認同與轉換歷程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畢恆達 (1996)。已婚婦女的住宅空間體驗。本土心理學研究,6期,300-352。
    許詩淇 (2004)。婆媳關係之和諧類型與衝突轉化──以本土化動態模是為視角。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秀琪 (1993)。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
    陳世聰 (2001)。閱讀的意涵、歷程與推動策略。屏縣教育季刊。5期。22-26。
    陳向明 (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
    陳秀玲、蘇雅惠 (1999)。已婚再就業婦女學習需求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農業推廣學報,16期,17- 44。
    陳怡伶 (1992)。父權家庭意識型態的平價住宅政策與執行之分析:台北市平價住宅中單親母親之求生存策略。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芸芸(譯) (2001) Denis McQuail著。最新大眾傳播理論。台北:韋伯
    陳淑美 張金鶚 (2000)。三代同堂與核心家庭住宅需求決策調整之研究--台灣南北差異之比較。載於中華民國住宅學會編第九屆年會論文集 (369-380頁)。台北:該會。
    陳雪雲 (2001)。自我認識與婦女學習。社會教育學刊。30期。47-80。
    陳惠雯 (1996)。城市、店、家與婦女-大稻埕婦女日常生活史。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麗珍 (2003)。解讀居家中女性的自我與異己。桃園:私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詹瑞峰 (1998)。從後頭厝(娘家)到阮家(婆家)---澎湖望安阿媽的生活空間。桃園:私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馮 燕 (1992)。我國婦女成長教育的學習需求。婦女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黃秀瑄、林瑞欽(譯) (1991) Best, John B.著。認知心理學。台北:師大書苑。
    黃明月 (1993)。我國空中大學學生閱讀策略之研究。社會教育學刊。22期。149-180。
    黃富順 (1997)。成人心理與學習。台北:師大書苑。
    黃羨斐 (2000)。婚前性行為內在衝突之分析研究—以大學校園女學生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所碩士論文。
    黃靖惠 (2001)。學習對自己好一點。社會教育學刊。30期。117-146。
    楊長苓 (1997)。性別意識與婦女空間。社區發展季刊,97,120-130。
    楊清芳 (1997)。空間規劃與兩性教育。第二屆全國婦女國事會議論文。
    葉秀琴 (1999)。已婚婦女持續參與讀書會學習之原因與成效之研究。台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文菁 (1993)。台北市民家庭休閒活動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廣梅芳、丁凡、楊淑智(譯)(2002) Hammerslough, Jane著。打開戀物情結。台北:張老師文化。
    歐宇帥 (2001)。台北都會區年輕高學歷女性的居住處境以及家的認同。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佳華 (2003)。社區大學女性學員電腦學習歷程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采秀 (1998)。閱讀「傅柯」。傅柯。台北:巨流。9-33
    蔡美玲(譯) (1995) Belenky, M. F. ; Clinchy, B. M. ; Goldberger, N. R. ; Tarule, J. M.著。對抗生命衝擊的女人。台北:遠流
    賴苑玲 (2001)。兒童圖書館員、父母與幼稚園教師對幼兒閱讀行為的影響之調查研究。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 絢(譯)(2000) Henry Petroski著。書架。台北:藍鯨。
    蘇秀玉 (1987)。台北市成年婦女學習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瑛敏 (1996)。台灣婦女生活時間變化與各國之比較。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40,4-14。
    顧愛如 (1993)。住宅空間使用的性別差異:三個家庭空間的個案經驗研究。台北:私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Ballaster, Ros et al. (1991). Women’s Worlds: Ideology, Femininity and the Woman’s Magazine. London: MacMillan.
    Baxter Magold, M. Belenky. (1999). Creating Contexts for Llearning and Self-authorship Constructive-Developmental pedagogy. Nashville: Vanderbilt Univ. Press.
    Bird, S. Elizabeth. (1992). For Enquiring Minds: A Cultural Study of Supermarket Tabloids. Communications, D. McQuail(ed.). Harmondsworth: Penguin.
    Blumler, J. G.. (1979). The Role of Theory in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Studie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Vol. 6, 1979, pp. 9-36.
    Brackett, KP. (2000). Facework strategies among romance fiction readers. Social Science Journal,37,347-360
    Britton, B. Glynn, S. & Smith, J. (1985). Cognitive Demands of Processing Expository Ttext: a cognitive workbench model. In B. Britton & J. Black (eds.) Understanding expository text,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Ferguson, M. (1983). Forever Feminine: Women’s Magazines and the Cult of Femininity. London: Heinemann.
    Harding, S. (1990). Feminism, science, and the anti-enlilghtenment critiques. In Nicholson, L. J. (ed.), Feminism / Postmodernism. N.Y. & London: Routledge.
    Harding, S. (1993). Rethinking standpoint epistemology: What is strong objectivity. In Alcoff, L. & Potter, E. (eds.) , Feminist Epistemologies. N. Y.: Routledge.
    Hermes, J. (1995). Reading Woman’s Magazines: An Analysis of Everyday Media Use.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Knowles, M. S. (1990). The Adult Learner:A Neglected Species.(4eds.) HustonGulf.
    Michelson, E. (1996). Usual suspects: experience, reflection and the (en)gendering of knowledge.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 15(6) , 438-54
    Maslow, A.H. (1962). Toward a psychology of being. New York: Van Nostrand.
    Morley, D. (1992). Television, Audience, and Culture Studies. London: Routledge.
    Phillips, Kimberly (1993). How Seventeen Undermines Young Women. Extra!, January/February. Electronic document. (http://www.fair.org/extra/best-of-extra/seventeen.html).
    Radway, Janice A.(1984). Reading the Romance: Women, Patriarchy, and Popular Literature.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Rubin, D. (1993). Diagnosis and correction in reading instruction. New York: CBS College Publishing.
    Stanton, A.(1996). Reconfiguring teaching and knowing in the college classroom. In N. Goldberger et al. (eds.) , Knowledge, difference and power. pp. 25-56. New York: Basic Book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