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巧蘭
論文名稱: 清廷查禁天主教期間(1717〜1840)傳教活動之探究
指導教授: 莊吉發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9
中文關鍵詞: 天主教禁教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99下載:25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利瑪竇死後,在天主教內部所引發的「中國禮儀之爭」在清康熙朝間再度被引發、擴大,不僅引起羅馬教廷的關切介入,更導致教廷與康熙朝廷的態度衝突,最後雙方在無法取得共識的情況下,加上中國本就不喜天主教的官員趁勢上疏奏請禁教,終使本對天主教採取容教態度的康熙帝轉向禁教的態度,但康熙帝畢竟熱愛西洋學術,終其在位時期並未大規模查緝中國地方的傳教活動。繼位的雍正帝承襲了康熙帝的禁教態度,法則卻更加嚴厲,正式下令查禁中國地方的傳教活動,使得本在中國地方上活躍的西籍教士漸變得沉寂無聲,地方上的天主教活動似乎轉趨沒落。但在禁教期間的檔案文獻,發現在清代的官方檔案中,在禁教期間的雍乾嘉道年間,中國地方不斷發生天主教案,官府也常在地方緝拿到藏匿數年的西洋教士,顯示出天主教並非在雍正朝下令禁教後,便消失於中國地方。為何在清廷如此嚴厲的禁教政策下,地方上天主教依然未被禁絕,既然未被禁絕,那傳教士如何潛入地方?天主教又是如何繼續發展於中國地方?

    清廷查禁天主教期間傳教活動之探究 (1717〜1840)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相關研究回顧與資料評述……………………………5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方向……………………………… 17 第二章 清廷禁教的過程……………………………………… 19 第一節 中國禮儀之爭的淵源……………………………… 19 第二節 羅馬教廷的介入與康熙帝態度的轉變…………… 27 第三節 康雍年間禁教政策的形成………………………… 43 第三章 禁教期間清帝對天主教的政策與態度……………… 59 第一節 從眾議-雍正朝的禁教政策……………………… 59 第二節 嚴鬆不一-乾隆朝的禁教政策…………………… 76 第三節 嚴禁到鬆禁-嘉道年間的禁教政策……………… 93 第四章 禁教期間中國天主教的秘密傳播……………………113 第一節 雍正朝的天主傳教活動……………………………113 第二節 乾隆朝的天主教傳教活動…………………………129 第三節 嘉道兩朝的天主教傳教活動………………………142 第五章 禁教期間中國天主教的傳教方式……………………151 第一節 變裝傳教-洋教士潛入傳教的方式………………151 第二節 地方教徒習教的途徑………………………………169 第三節 在京教士的活動……………………………………183 第六章 禁教期間中國天主教士的經費來源…………………189 第一節 海外的援助…………………………………………193 第二節 澳門地區的支助……………………………………199 第三節 傳教士的經濟活動…………………………………204 第七章 結論……………………………………………………209 徵引書目…………………………………………………………213 一、檔案資料……………………………………………………213 二、官書典籍……………………………………………………214 三、專書著作……………………………………………………215 四、期刊、論文…………………………………………………218 五、外文資料……………………………………………………221 附錄一:〈抄寫得西洋堂內康熙三十一年碑文〉《軍機處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222 附錄二:〈乾隆三十二年江西巡撫吳紹詩奏摺〉《宮中檔乾隆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4)……………………………… 226 附錄三:〈乾隆五十年寄信查拏湖廣福建接引西洋人之蔡伯多祿〉《寄信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228 附錄四:〈道光二十六年寄信上諭兩廣地方天主教傳行情形摺〉《嘉慶道光兩朝上諭檔》(廣西:桂林出版社,2000)…………………229 表 次: 表1:康熙四十年(1701),中國十二教區各會的教務狀況………26 表2:康熙四十七年(1708),在華西洋教士已領票的狀況名單表…35 表3:康熙四十七年(1708),在華西洋教士領票者與被逐者的狀況 簡表…………………………………………………………… 40 表4:乾隆朝教案發生時間表 ……………………………………… 82 表5:清朝〈禁師巫邪術〉律例修訂……………………………… 101 表6:雍正十年廣州地區男堂情況 …………………………………122 表7:雍正十年廣州地區女堂情況 …………………………………123 表8:乾隆朝北京四大堂的情況 ……………………………………130 表9:乾隆朝間各地重要的天主教案簡表 …………………………141 圖 次: 影印永居票式樣二張…………………………………………………32 英國人可至中國內地遊歷之執照………………………………… 112 雍正初年法國神父卜日生潛入地方傳教路徑圖………………… 159

    徵引書目:
    一、檔案資料
    《上諭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文獻叢編》(上)(下),臺北:臺聯國風出版社,1964年。
    《天主教東傳文獻》,臺北:學生書局,1965年。
    (美)蘇爾、諾爾編,沈保義、顧衛民、朱靜譯《中國禮儀之爭-西文文獻一百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外紀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史料旬刊》,臺北:臺聯國風出版社,1963年。
    《刑案匯覽三編》,北京:北京古籍出社,2003年。
    《廷寄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軍機處檔,月摺包》,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鐘鳴旦等編輯,《徐家匯藏書樓明清天主教文獻》,臺北:方濟出版社,1996年。
    《宮中檔康熙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6~1977年。
    《宮中檔雍正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7~1980年。
    《宮中檔乾隆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2~1988年。
    《宮中檔嘉慶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未出版)
    《宮中檔道光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未出版)
    《康熙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北京:檔案出版社,1984~1985年。
    《康熙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寄信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上海: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
    《雍正起居注冊》,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雍正朝漢文諭旨匯編》,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雍正朝滿文奏摺全譯》,合肥:黃山書社,1998年。
    《清代外交史料》(嘉慶朝),臺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
    《清代外交史料》(道光朝),臺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
    《清末教案》,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華活動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鐘鳴旦、杜鼎克編輯,《羅馬耶穌會檔案館明清天主教文獻》,臺北:臺北利氏學社,2002年。
    《議覆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朝上諭檔》,北京:檔案出版社,1991年。
    《嘉慶道光兩朝上諭檔》,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廣東澳門檔案史料選編》,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99年。

    二、官書典籍
    《十二朝東華錄》,臺北:文海出版社,1963年。
    《雍正硃批諭旨》,臺北:文源出版社,1965年。
    《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1987年。
    《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1987年。
    《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1987年。
    《清仁宗睿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1987年。
    《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1987年。
    《清朝條約全集》,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嘉慶朝),臺北:文海出版社,1991年。
    杜文凱編,《清代西人見聞錄》,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85年。
    (清)程宗裕編,《教案奏議彙編》,臺北:臺聯國風出版社,1970年。
    (清)趙翼,《簷曝雜記》,收錄於《清代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黃伯祿,《政教奉褒》,收錄於《中國天主教史籍彙編》,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2003年。
    樊國樑,《燕京開教略》,收錄於《中國天主教史籍彙編》,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2003年。
    蕭若瑟,《天主教傳行中國考》,收錄於《中國天主教史籍彙編》,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2003年。

    三、專書著作
    于本源,《清王朝的宗教政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方豪,《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香港:公教真理會,1970年。
    白晉著,馮作民譯《清康乾兩帝與天主教傳教史》,臺中:光啟出版社,1966年。
    江文漢,《明清間在華的天主教耶穌會士》,北京:知識出版社,1987年。
    任延黎,《中國天主教基礎知識》,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朱靜編譯,《洋教士看中國朝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李天綱,《中國禮儀之爭:歷史、文獻與意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吳伯婭,《康雍乾三帝與西學東漸》,北京:宗教出版社,2002年。
    (法)杜赫德編,《耶穌會士中國書簡集-中國回憶錄》(1〜6卷),河南:大象出版社,2000年。
    (德)彼得•克勞斯•哈特曼著,谷裕譯,《耶穌會簡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義)馬國賢著,李天綱譯,《清廷十三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徐宗澤,《中國天主教傳教史概論》,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晏可佳,《中國天主教簡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
    (法)謝和耐著,耿昇譯,《中國和基督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張力、劉鑑唐,《中國教案史》,四川:四川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張澤,《清代禁教期的天主教》,臺北:光啟出版社,1992年。
    莊吉發,《真空家鄉》,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3年。
    章文欽,《澳門歷史文化》,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陳垣著,《陳垣學術論文集》(第一集),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陳莉婷,《從容教到禁教:清朝政府對天主教的策轉變》,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99年。
    戚印平,《日本早期耶穌會史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楊森富編,《中國基督教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管,1972年。
    楊大春,《晚清政府基督教政策初探》,北京:金城出版社,2004年。
    (英)湯森著,吳相譯,《馬禮遜-在華傳教士的先驅》,河南:大象出版社,2004年。
    (法)費賴之著,馮承鈞譯,《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上)(下),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費成康,《澳門:葡萄牙逐步佔領的歷史回顧》,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
    (法)榮振華著,耿昇譯,《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補編》(上)(下),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鄭淑蓮,《從清初宗教政策論天主教在華的政教關係》,臺中:必中出版社,
    2002年。
    穆啟蒙編,侯景文譯,《中國天主教史》,臺北:光啟出版社,2004年。
    羅光,《教廷與中國使節史》,臺北:傳記文學,1986年。
    羅光,《天主教在華傳教史集》,臺南:徵祥出版社,1967年。
    (捷)嚴嘉樂著,李梅譯,《中國來信(1716~1735)》,河南:大象出版社,2002年。
    顧保鵠編著,《中國天主教大事年表》,臺中:光啟出版社,1970年。
    顧衛民,《中國與羅馬教廷關係史略》,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
    顧衛民,《中國天主教編年史》,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年。
    (比)鐘鳴旦、孫尚揚著,《一八四○年前的中國基督教史》,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年。
    閻宗臨,《傳教士與法國早期漢學》,河南:大象出版社,2003年。
    蕭一山,《清代通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蕭若瑟,《天主教傳行中國考》,收錄於民國叢書 第一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9年。
    薛允升著述,黃靜嘉編校,《讀例存疑重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瑞典)龍思泰著,吳義雄等譯,章文欽校注,《早期澳門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
    《第五屆天主教史研究中心學術研討年會:清代前期在華天(1644~1773)》,臺北縣,天主教史研究中心、中國天主教史料研究中心,1997年。

    四、期刊、論文
    方豪,〈故宮博物院現存乾隆間天主教檔案〉《中華學術院天主教學術研究所學報》,第4期,,臺北,1972年。
    方豪,〈乾隆十三年江南教難案始末〉《華岡學報》,臺北,第8期,1974年。
    方豪,〈清代旗人之信奉天主教與遭禁〉《故宮文獻》,臺北:故宮博物院,第4卷,第4期, 1973年。
    王建平、朱小平,〈澳門與明末清初的傳教活動〉《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廣州,2001年。
    甲凱,〈清初滿洲宗室與天主教的關係〉《南懷仁逝世三百週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臺北,1987年。
    白新良,〈康熙朝奏折和來華西方傳教士〉《南開學報》,天津,2003年。
    吳旭彬,〈從禁教到限教-清道咸時期(1844~1860)的基督教政策〉《中興史學》,第7期,臺中,2001年。
    吳伯婭,〈蔣友仁與中西文化交流〉《清史論叢》,北京,2001年。
    吳伯婭,〈乾隆對天主教的認知與對策〉《清史論叢》,北京,2002年。
    吳旻、韓琦,〈禮儀之爭與中國天主教徒-以福建教徒與顏璫的衝突為例〉《歷史研究》,6月刊,北京,2004年。
    安雙成,〈湯若望案始末〉《歷史檔案》,總47期,北京,1992年。
    安雙成,〈康熙皇帝與西洋教士〉《歷史檔案》,總53期,北京,1994年。
    李晟文,〈清代法國耶穌會士在華傳教策略〉《清史研究》,第3期,北京,1995年。
    高振田,〈康熙帝與西洋教士〉《歷史檔案》,總21期,北京,1986年。
    馬釗,〈乾隆朝地方高級官員與查禁天主教活動〉《清史研究》,北京,1988年。
    馬釗,〈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乾隆朝查禁天主教檔案論述〉《歷史檔案》,總74期,北京,1999年。
    康志杰,〈論明清天主教在華耶穌會財務經費〉《史學月刊》,第3期,臺北,1994年。
    莊吉發,〈清世宗禁教考〉,《大陸雜誌》,第62卷第6期,臺北,1981年。
    莊吉發,〈清代乾嘉年間官紳對天主教的反應〉《中外關係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思想與文物交流》,臺北,1989年。
    莊吉發,〈清代前期對天主教從容教到禁教政策的轉變〉《清史論集》(四)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
    莊吉發,〈清高宗禁教考〉《清史論集》(八),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
    莊吉發,〈故宮檔案與清初天主教史研究〉《清史論集》(十二),臺北:文史
    哲出版社,2003年。
    莊吉發,〈正統與異端:盛清時期活躍於民間的宗教信仰〉《清史論集》
    (十三),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
    陳占山,〈清康熙初排教案爭執焦點問題研究〉《文化雜誌》,第38期,澳門,1999年。
    陳垣,〈雍乾間奉天主教知宗室〉《陳垣學術論文集》(一),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郭慧選譯,〈嘉慶十六年嚴禁西洋人傳教史料〉《歷史檔案》,總93期,北京,2004年。
    郭慧選譯,〈嘉慶朝前在清宮服務的西洋人史料〉《歷史檔案》,總95期,北京,2004年。
    湯開建,〈順治時期天主教在中國傳播與發展〉《清史論叢》,北京:中國社科院,2001年。
    湯開建,〈明清之際澳門與中國內地天主教傳播之關係〉《漢學研究》,第20
    卷第2期,臺北,2002年。
    湯開建,〈明清之際中國天主教會傳教經費之來源〉《世界宗教研究》,第4期,北京,2001年。
    黃一農,〈被忽略的聲音──介紹中國天主教徒對「禮儀問題」態度的文獻〉《清華學報》,新25卷第2期,新竹,1995年。
    黃一農,〈明末清初天主教的「帝天說」及其所引發的論爭〉《故宮學術季刊》,第14卷第2期,臺北,1996年。
    黃一農,〈明末清初天主教傳華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新史學》,第7卷第1期,臺北,1996年。
    劉潞,〈康熙帝與西方傳教士〉,《故宮博物院院刊》,第三期,北京,1981年。
    顧衛民,〈清初順康雍三朝對天主教政策由寬容到嚴禁的轉變〉,《文化雜誌》,
    第44期,澳門,2002年。

    五、外文資料
    Charles Wilfrid Allan, Jesuits at the court of Peking, Arlington: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 1975.
    Daniel H. Bay, "Christianity in China", U.S.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Paul A. Cohen, China and Christianity:the missionary movement and the growth of Chinese antiforeignism-1860~1870, U.S.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