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主要探討「古典詩歌吟唱教學之現況」,分析現今古典詩歌吟唱推廣上之問題,並就問題提出看法建議,以期相關單位重視,並獲得解決。本研究共分六章:
第一章就「詩與歌」本是互為一體的文學,作相關文獻探究。
第二章論述「古典詩歌吟唱在教育上的功能」;再從「音樂與語言」及「吟唱與音樂」的角度,探討古典詩歌與音樂間的關連性。
第三章探究「現今古典詩歌教學之現況」,從「重文情,輕聲情」、「重表演、輕吟唱」以及「吟唱選用素材之探討」上著墨,以說明現今古典詩歌教學上的側重方向,並對古典詩歌吟唱素材與唱腔,進行分析探討。
第四章以延續第三章「古典詩歌吟唱教學現況」作補充說明,探討可行兼具創意的「古典詩歌聲情創意教學」,唯有文情與聲情兩相結合,始是完美的古典詩歌教學。首先,對「古典詩歌教學策略」做整體性實行方針之說明;再就「古典詩歌聲情技巧教學」詳述技巧方法,從中加以論證「古典詩歌藝術美學」即是結合多種藝術美學的教學;再談古典詩歌吟唱如何與現代科技結合的「網路詩歌吟唱教學」;最後就古典詩歌聲情教學重點與示例,分述說明。
第五章探討古典詩歌吟唱教學推廣之問題。從教師與學生填寫的意見回饋單,探析古典詩歌吟唱教學推廣之阻力及解決之道。
第六章結論。除對本論文作結外,並對現今古典詩歌吟唱教學作一建議,以利古典詩歌吟唱教學之推廣。
參考文獻
(一) 古籍專書(依朝代先後排列)
1 《尚書‧堯典》〈台北:藍燈書局:十三經注疏本〉。
2. 《禮記》〈台北:藍燈出版社,十三經注疏本〉。
3. 〔西漢〕劉安等著:《淮南子》〈台北:臺灣古籍,2005年〉。
4. 〔梁〕昭明太子著、唐李善注:《昭明文選》(台北:文化圖書)。
5. 〔梁〕劉勰:《文心雕龍本義》:〈台北:錦繡出版事業,1993年〉。
6. 〔梁〕劉勰著,王更生導讀:《文心雕龍》(台北:金楓出版社,1997年)。
7. 〔唐〕崔令欽:《教坊記》《中國戲曲論著集成》〈中國戲劇出版社,1982年〉。
8. 〔唐〕薛用弱:《集異記》〈台北:世界書局,1991年〉。
9. 〔宋〕王灼:《碧雞漫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10.〔宋〕鄭樵《通志》〈台北:臺灣商務,1987年〉。
11.〔宋〕朱熹:《詩經集註》(台南:大孚書局,2006年)。
12.〔宋〕朱熹集註、蔣伯潛廣解:《四書讀本孟子》(台北:啟明書局)。
13.〔宋〕郭茂蒨:《樂府詩集》〈台北:世界書局 ,1979年〉。
14.〔清〕阮元:《經籍纂詁》〈台北:世界書局,1976年〉。
15.〔清〕張稷若手定:《儀禮鄭註句讀‧鄉飲酒禮卷四》(和衷堂藏板)。
16.〔清〕王國維著,滕咸惠校注:《人間詞話》〈台北:里仁書局,1987年〉。
17.〔清〕王國維:《人間詞話》(台南:南台出版社,1984年)。
18.〔清〕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十三經注疏5‧禮記》(台北:藝文印書)。
(二)專書(依姓名筆畫先後排列)
1. 王更生:〈如何進行美讀教學〉,《詩詞曲教學輔導論文集》(台北:台灣師範大
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1990年)。
2. 王 琄:《愛上表演課》〈台北:幼獅文化,2002年〉。
3. 王淑姿:《如何讓孩子學好音樂》(台北市:臺視文化,1998年)。
4. 王禮卿:《文心雕龍通釋》(台北:黎明文化,1986年)。
5. 尤信雄:《詩詞曲教學輔導論文集˙談詩歌教學》〈台北:台灣師範大學中教
育輔導委員會,1990年〉。
6. 尤信雄:《詩詞曲教學輔導論文集˙中國古典詩的音樂功能及其吟唱方式》〈台
北:台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1990年〉。
7. 尤信雄:《詩詞曲教學輔導論文集˙詩歌概說及我國詩歌之流變》(台北:台灣
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1990年)。
8. 古遠清、孫光萱:《詩歌修辭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7年〉。
9. 白惇仁:《詩經中的音樂文學》〈台北:唯勤出版社,1980年〉。
10.字解文說工作室:《古典詩詞流行讀》〈台北:商周出版,2003年〉。
11.任半塘:《唐聲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12.朱光潛:《談文學》〈台北:前衛出版社,1983年〉。
13.朱光潛:《談美》〈台北:前衛出版社,1983年〉。
14.朱光潛:《詩論》〈台北:書泉出版社,2001年〉。
15.朱光潛:《詩論》(台北:萬卷樓,1990年)。
16.朱自清:《中國歌謠》〈台北:世界書局,1999年〉。
17.朱正義、林開甲譯註:《禮記》(台北:錦繡出版事業,1992年)。
18.朱謙之:《中國音樂文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19.地球出版社編:《唐詩新賞》〈台北:地球出版社編,1989年〉。
20.李曰剛:《中國詩歌流變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83年〉。
21.Thomas Armstrong著、李平譯《經營多元智慧: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詩
樂論》〈台北市:遠流出版社,1997年〉。
22.李時銘:《詩歌與音樂論稿》(台北:里仁書局,2004年)。
23.李敏勇:《詩情與詩想》(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
24.李滌生:《荀子集釋》〈台北市:學生出版社,1988年〉。
25. 余光中:《掌上雨》〈台北:大林書店,1970年〉,頁60。
26.吳小如:《古典詩詞札叢》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
27.吳 超:《中國民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
28.林明輝:《宋 姜夔詞樂之研析》(高雄:復文出版社,1992年)。
29.林寶山:《教學論:理論與方法》(台北市:五南圖書,1993年)。
30.邱燮友《新譯唐詩三百首 》(台北:三民書局,1987年)。
31.邱燮友:《品詩吟詩》〈台北:東大書局,1989年〉。
32.邱燮友:《美讀與朗讀》(台北:幼獅文化事業,1991年)。
33.林貴美:《音樂治療與教育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1993年〉。
34.周才珠、齊瑞端:《墨子》〈台北:臺灣古籍,2000年〉。
35.周振甫:《詩文鑑賞方法二十講》(台北:國文天地,1999年)。
36.周淑媚譯:《李後主李清照詞欣賞》(台南:漢風出版社,1989年)。
37.孟 瑤:《中國文學史》(台北:大中國書局,1980年)。
38.柯慶明:《中國文學的美感》(台北市:麥田出版,2000年)。
39.洪澤南:《大家來吟詩》(台北:萬卷樓,1999年)。
40.南一書局:《國文第五冊》(台南:南一書局,2007年)。
41.祝尚書:《心靈的絕唱-詩詞歌賦》(台北縣:雙笛國際,1998年)。
42.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9年)。
43.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學生書局,1992年〉。
44.教育部《國民中學補習學校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1997年)。
45.孫欽善譯注:《論語》(台北縣:錦繡出版事業,1993年)。
46.康 謳:《唐宋詩詞歌曲創作集》(臺灣省立交響樂,1998年)。
47.程俊英、蔣見元:《詩經》〈台北:錦繡出版社,1993年〉。
48.陳籽伶、星佑:《宋詞‧我的憂鬱抗體》(台中:好讀出版社,2003年)。
49.陳本益:《漢語詩歌的節奏》(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50.陳茂仁:《古典詩歌初階》(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
51.陳紹鵬:《詩的欣賞》(台北市:遠景出版社,1976)。
52.陳滿銘:《國文教學論叢》(台北市:萬卷樓,1991年)。
53.陳滿銘:〈詞的章法與結構〉,《詩詞曲的研究》〈台北: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
1991年〉。
54.陳萬鼐:《中國古代音樂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
55.張杏如:《魚戲蓮葉間》(台北市:信誼基金出版,1997年)。
56.張福慶:《唐詩美學探微》(台北:華文出版社,2000年)。
57.張蕙慧:《儒家樂教思想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
58.張雙英:《中國歷代詩歌大要與作品選析》(台北:新文豐出版,1996年)。
59.馮寶善注譯:《新譯古詩源》(台北市:三民書局,2006年)。
60.曾永義、王安祈選註《元人散曲選評註》(台北:學海書局,1992年)。
61.曾端真、曾玲珉譯:《教師與班級經營》(台北市:揚智文化,2000年)。
62.黃文吉、袁行霈:《國中國文古典詩詞曲鑑賞》(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89
年)。
63.黃友棣:《琴臺碎語》〈台北:東大書局,1977年〉。
64.黃友棣:《樂韻飄香》(台北:東大書局,1982年,)。
65.黃友棣:《樂風泱泱》〈台北市:東大出版,1991年〉。
66.黃永武:《中國詩學-鑑賞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4年)。
67.黃永武:《詩詞曲的研究˙詩歌的對仗美》〈台北: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1991
年〉。
68.黃永武:《詩與美》(台北:洪範書店,1997年)。
69.黃永武〈詩歌的對仗美〉,《詩詞曲的研究》,(台北: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1991
年2月初版)。
70.黃光男:《愛與美》(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94年)。
71.黃炳寅:《中國音樂與文學史話集》(台北:國家出版社,1999年)。
72.黃坤堯:《詩歌之審美與結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73.黃春貴:〈如何進行課文教學〉,《詩詞曲教學輔導論文集》(台北:台灣師範大
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1990年)。
74.曾永義:《詩歌與戲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1988年)。
75.曾正仲:《音樂認知與欣賞》(台北:幼獅文化,1997年)。
76.聞一多:《歌與詩》〈武漢:湖北人民,1993年〉。
77.莊惠宜註譯:《宋詞三百首》(台南:文國出版社,1998年)。
78.游國恩等:《楚辭集釋》(台北:新豐出版社,1979年)。
79.游國恩:《中國文學史》(台北:五南圖書,1990年)。
80.程俊英、蔣見元:《詩經》(台北:錦繡出版社,1993年)。
81.傅雪漪:《傅雪漪古典詩詞配樂吟唱曲選》(台北市:臺灣書店,1998年)。
82.楊成鑒:《中國詩詞風格研究》(台北:洪葉文化,1995年)。
83.楊昌年:《新詩品賞》(台北:牧童出版社,1978年)。
84.楊家駱主編:《舊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87年〉。
85.楊家駱主編:《新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87年〉。
86.楊家駱主編:《史記》(台北市:鼎文書局,1987年)。
87.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宋書附索引三》列傳27(台北:鼎文書局,1990年)。
88.楊維仁:《天籟新聲》(台北市:萬卷樓,2007年)。
89.楊蔭瀏、李殿魁:《語言與音樂》(台北:丹青圖書,1986年)。
90.趙 琴:《近七十年來中國藝術歌曲》(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2年)。
91.熊禮匯註譯《新譯淮南子》(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
92.魯文忠《中國古代音樂詩200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93.葉輝煌:《窩心詩篇》(台北縣:兩小無猜出版社,1992年)。
94.談衛那《詩詩談詩話》(台北市:華一書局,1993年)。
95.劉德義《詩詞曲的研究‧詩的音樂》(台北: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1991年)。
96.劉 藍:《中國音樂美學》(台北:文津出版社,2006年)。
97.潘麗珠:《雅歌清韻:吟詩讀文一起來》(台北:萬卷樓圖書,2001年)。
98.潘麗珠:《國語文教學有創意》(台北:幼獅,2001年)。
99.陶文鵬:《詩歌史話》(台北:國家出版社,2004年)。
100.繆天華:《離騷九歌九章淺釋》(台北:東大圖書,1975年)。
101.隋樹森《全元散曲》〈台北縣:漢京文化事業,1983年〉。
102.蔡宗陽、余崇生:《中國文學與美學》(台北:五南書局,2000年)。
103.蔡宗陽:《文心雕龍探》(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
104.謝霏霏:《詩話‧話詩》(台北:業強出版社,1990年)。
105.魏子雲:《戲曲藝說》(台北市:萬卷樓,2002年)。
106.羅倬漢:《詩樂論》(台北:正中書局,1948年)。
107.顧實:《漢書藝文志講疏》(台北:廣文書局)。
108.鄧綏寧編著:《編劇方法論》(台北:正中書局,1979年)。
109.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台南市:文國書局,1984年)。
110.劉崇德譯譜:《碎金詞譜今譯》(大陸:河北大學)。
(三)學位論文(依姓名筆畫先後排列)
1. 王瑞蓮:《遊心騁目‧養志怡情—北宋詩歌中園林意趣探究》(台北:台灣師
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2. 江慶儀:《金銀交錯的詩情畫意》(台北: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年)。
3. 朱孟庭:《詩經與音樂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年)。
4. 李百容:《杜甫題畫詩之審美觀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
論文,2004年)。
5. 呂松穎:《清代乾隆御製詩詩意圖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5年)。
6. 沈政賢:《山水空靈意境表現之探討》(台北: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
論文,2005年)。
7. 吳玉屏:《現行國中古典詩歌教材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4年)。
8. 吳淑惠:《聲響與文情關係之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
文,1979年)。
9. 林恬慧:《唐代詩歌之樂器音響研究》,(台中:逢甲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年)。
10.連育仁:《影音互動式網路獨立學習平臺設計—以詩歌聲情藝術教學為例》(台
北: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11.陳加芳:《吟唱與朗誦的融合朗誦調之發展及表現手法之探究》(台北:輔仁
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2.孫貴珠:《曲子詞演唱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年)。
13.孫貴珠:《唐代音樂詩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
年)。
14.陳鍾琇:《唐聲詩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
15.鄒依霖:《現代詩音樂性及其與聲情關係之美學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
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16.黃愛娟:《國小五年級之美育電腦網頁教學研究—以中國古典詩歌教學為例》
(屏東:師範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17.彭菊英:《現代詩聲情藝術探究—以朗誦為主》(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8.張翕如:《詩詞吟唱類有聲出版品的讀者使用與滿足調查》(嘉義:南華大學
出版事業管理所2005年)。
19. 楊麗珠:《光線詩人泰納-從文字詩到繪畫詩》(台北: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
所碩士論文,1990年)。
20. 鄭詠仁:《由「人間詞話」看畫中之「境」》(台北: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21. 鄭芳郁:《二十五史中聲情觀念探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
論文,2002年)。
22. 鄭美玲:《現代詩團體朗誦教學研究與實作》(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23. 劉文君:《詩歌義旨教學之研究-以國中國文教材為例》(台北:台灣師範大
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24. 蔡宏政:《現代詩朗誦教學》(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25. 潘麗珠:〈吟誦者審美創造的素質與要求〉《論文資料及詩歌簡譜彙編》,未發表。
26. 謝和芬:《國民中學少年詩歌教學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2年)。
27.戴麗珠:《蘇東坡與詩畫合一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
文,1973年)。
(四)期刊(依姓名筆畫先後排列)
1. 王更生:〈古典詩詞的「吟」和「唱」〉,《國文天地》第20卷6期。
2. 王啟興:〈唐代詩人和音樂—唐詩繁榮和唐代藝術的關係初探之一〉,《武漢大學學報》1988年5期。
3. 王培勤:〈試談唐詩中的音樂藝術表現〉,《蘇州教育學報》1996年9月。
4. 王建華:〈如何指導學生對詩歌吟誦與習作〉《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6卷1 期。
5. 方瑜:〈嘔出心乃已爾-以詩畫夢說李賀〉,《聯合文學》,第197期。
6. 公木:〈歌詩與誦詩—兼論詩歌與音樂的關係〉,《文學評論》,1980年第6期。
7. 羊淇:〈提倡中華傳統詩歌的吟誦〉,《常州工業技術學院學報》,第9卷1期,
1996年5月。
8. 朱善梅:〈論歌唱的聲情並茂 〉,《中國音樂》,1999年4月。
9. 呂銀才:〈三首唐詩中的音樂描寫〉,《洛陽工學院社會學報》,2000年第3期。
10. 易 人:〈我國古典詩歌中音樂形象的魅力〉,《藝苑》,1985年第3期。
11. 侯受君:〈黃永洪-在現代與詩畫的空間裡自在優游〉,《成功雜誌》,第47期。
12. 林蓉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教學策略研究〉,《北縣教育》,第49期,
2004年
13. 洪澤南:〈如何引導學生「感覺」平仄?〉,《國文天地》,第20卷6期。
14. 邱燮友:〈從美學角度看詩歌吟唱教學〉,《國文天地》第20卷6期。
15. 涂公遂:〈詩與樂舞—詩的起源、發展及詩樂舞之關係〉,《中國詩季刊》第12卷第4期,1981年12月。
16.陳志平:〈時空藝術的造型化—論詩畫交融藝術〉,《詩路縱橫》
17.陳千武:〈台中兒童詩畫的成就〉,《大墩文化》,2001年11月。
18.陰法魯:〈詩經中的舞蹈形象〉,《舞蹈論叢》第四期,1982年。
19.張清泉:〈詩歌吟唱教學的理論與實務〉,《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十一期。
20.黃錦鈜:〈詩歌吟唱教學要點之探討〉,《國教之友》,第42卷1期。
21 趙義山:〈論詩樂同源及分流與中國詩歌之基本特色〉,《四川師院學報》1989年第5期。
22. 蔡德予:〈我國古代詩樂的分與合〉,《江西師大學報》1995年第2期。
23. 蔡玲婉:〈從旗亭畫壁談詩歌吟唱教學〉《國教之友》第54卷1期。
24. 潘麗珠:〈從多元智慧理論—談關漢卿〈閒適〉的吟誦教學〉,《國文天地》1999年第15卷3期。
25. 潘麗珠:〈現代詩的聲情教學之我見〉,《國文天地》第17卷1期。
26. 潘麗珠〈:古典詩歌聲情的建構教學〉《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76期,2002年12月。
27. 潘麗珠:〈詩歌吟誦的生成論〉頁 15,未發表文章2007年12月。
28. 劉文鋒:〈詩的形象化手法與詩歌〉,《泉州師專學報》2000年3月。
29. 謝桃坊:《關於古典詩詞的吟誦》,《文史雜誌》,2000年第5期。
30. 簡明勇:〈詩歌吟唱教學 〉《國文天地》17卷1期
31. 顏艾琳:〈進入詩歌的美好殿堂〉《國語日報》,2008年1月2日第五版
32.羅鳳珠、張如瑩:〈多面向、多功能、多媒體的中國古典詩歌學習系統〉,2000年5月,第四屆全球華人教育資訊科技大會 新千年代的教與學。
33.顧大海:〈談古典詩詞歌曲的演唱〉《宿州師範學報》17卷2期。
34.顧耿中:〈音樂與詩詞〉,黃鐘:《武漢音樂學報》,1989年第4期。
(五)網路資料
1. 李立信:〈亦雅亦俗的唐聲詩〉第二屆 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ccs.ncl.edu.tw/Newsletter_74/74_10.htm 2000年3月10日
2. 江林月嬌〈學習方法大觀〉http://www.touchlife.org/thetheme_print.asp?id=1420 2007年2月9日下載
3. 全球唐詩新唱推廣教育中心http://www.tang-poetry.com.tw/
4. 吳美玲、吳小惠、薛瓊禎〈淺談肢體語言在教室中的運用〉http://class.ncue.edu.tw/article14.shtml
5. 林錦慧、楊淑惠、張秀如〈教師語言藝術的理論與實際〉http://www.fsnps.ntct.edu.tw/school/data/files/200701151230383.doc
6. 高亦涵〈中華傳統詩歌詞曲之流傳與方向〉《網韻天聲》http://tianyuncongtan.blogspot.com/2007/07/blog-post_30.html
7. 高亦涵〈詩詞的音韻之美與吟唱問題〉http://tianyuncongtan.blogspot.com/2007/05/blog-post_4226.html
8. 曾美蕙 團體的衝突http://web.ed.ntnu.edu.tw/~minfei/groupdynamic(conflict)-5.doc 2007年9月12日
9. 《咱的歌詩》網站 http://140.122.184.46/poetry/?q=node/15中,2006年12月7日新浪網報導資料
10 彭鏡禧:〈歡迎大家來讀劇〉http://com2.tw/chta-news/2005-12/0512-chta-news003-a1.htm
11.楊維仁〈古典詩創作在網際網路上的功效與窒礙〉http://www.ktjh.tp.edu.tw/yang527/b4.htm
12.陳文華〈古典詩的創作及活動〉《台灣文學年鑑資料庫》網站引魏岑文〈大專聯吟旁觀思索〉http://www2.nmtl.gov.tw/user/ShowDetail.aspx?ModuleID=4&DetailID=92&DetailID2=&TblID=92&ID=2233
13.蔡美惠〈詩歌情境教學〉http://w3.cyu.edu.tw/tmhui/teach2/index2.htm
14.陳素英:〈與民國元年音樂教育家黃友棣相遇〉http://mim.khcc.gov.tw/hyl/4_3index.asp
15.郭芷婷:《e天下雜誌》〈自助式成名3種方法〉2005年3月http://www.techvantage.com.tw/content/051/051130.asp
16.潘麗珠〈現代詩歌聲情藝術及其美學義涵〉http://blog.sina.com.tw/prozac_wisdom/article.php?pbgid=19654&entryid=266300
(六)詩歌吟唱CD、卡帶使用資料(依姓名筆畫先後排列)
1. 王心心《唐詩南管吟唱》CD,windr。
2. 天水樂集~《京粵情懷》音帶,(台北:漢鼎有聲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
3. 王更生等《中國詩詞吟唱》音帶,(台北:大草原出版社)。
4. 幼福編輯部《唐詩五言絕句》CD,(台北:幼福文化)。
5. 李秉宗、朱雲嵩《新世紀的古典 琵琶行》CD(台北:小放牛,2000年)。
6. 李秉宗、朱雲嵩《新世紀的古典 陌上桑》CD,(台北:小放牛,2000年)。
7. 李國強、江孝文、吳金龍《窩心集:中國情的典藏精粹》,(台北:小放牛,1997年)。
8. 邱燮友等《唐宋詞吟唱》CD、卡帶,(台北:東大書局 1979年)。
9. 阿鏜國語古今詩詞歌集---兩情若是久長時CD,(香港:雨果,1999年)。
10. 吳華《中國古詩詞-木蘭詞》CD,(台北:國綸企業,1997年)。
11. 周德逢《弘一大師李叔同的歌》CD,(台北:小放牛有聲出版社,1996年)。
12. 柳松柏《中華兒女唱唐詩》2套精裝,(台北:新景電影公司2001年)。
13. 莫月娥《大雅天籟》2CD,(台北:萬卷樓,2002年)。
14. 許漢卿《天水樂集》音帶,(台北:漢鼎有聲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
15. 黃石《窩心集》(台北:小放牛有聲出版社,1992年)。
16. 黃石《四季音樂集》,(台北:小放牛有聲出版社,1998年)。
17. 黃石、李秉宗等《四季詩情-唐詩心唱》,(台北:小放牛有聲出版社,1998年)。
18. 黃石《黃石音樂文學-紅樓情夢》台北:小放牛有聲出版社,1997年。
19. 富翔文化《歡喜唱唐詩》,(台北縣:富翔文化)。
20. 張杏如《處處聞啼鳥─給孩子的100首古詩》CD,(台北:信誼基金會,2000
年)。
21. 張錦雲《古典詩詞吟唱教學-鍾情篇》CD,(台北:五南圖書,2003年)。
22. 蔡幸娟、黃石《楊貴妃》,(台北:光美文化事業)。
23. 潘麗珠《古韻新聲潘麗珠吟誦教學》,(台北:萬卷樓,2002年)。
24. 鄧麗君《淡淡幽情》CD,(台北:寶麗金唱片)。
25. 魏子雲《詩經吟誦與解說》,(台北:萬卷樓,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