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熊毅
論文名稱: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基隆地區推展資源回收之研究
指導教授: 張子超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環境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1999
畢業學年度: 8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4
中文關鍵詞: 資源回收慈濟基隆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15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以「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基隆地區推展資源回收之研究」為題,採質性研究資料蒐集分析方法,藉由實地觀察基隆地區資源回收情況以及深入訪談參與資源回收的資深帶動人並蒐集相關文件,以期了解慈濟在社區中推展的資源回收工作以及特色。
    基隆慈濟資源回收是全省的模範地區,擁有完整的推動資源回收歷程,從國家新城社區經過拾荒角色、社區垃圾清理者角色、資源回收帶動者與教育者角色的過程,發展出一套慈濟的資源回收運作方式與主張,其特色為1.回收基金完全用於社會福利方面2.運用慈濟的佈施主張勸募社區車輛與志工3.改善回收流程、降低資源回收工作量、提高民眾參與意願。慈濟發展資源回收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為1.運用志工精神帶動資源回收的角色、2.社區資源回收規劃與評估的角色、3.維持資源回收志工長期參與的角色、4.宣導教育者角色、5.資源回收服務者角色。

    ABSTRACT
    The title of this case study research is the research of Tzu-chi relief foundation develop community resource recycle system in keelung. In order to explore and construc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ole of Tzu-chi`s implementation of community resource recycle system, the case study employed observation, in-depth interview, document analysis as the data collection techniques.
    The development of Tzu-chi resource recycle system in Keelung is one of the paragon in Taiwan Tzu-chi. It has integrated journey to develop resource recycle system. The original resource recycle in new country community has experienced the process role of junkman, the role of community trash cleaner, the role of resource recycle implementator, and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or. Through this process, tzu-chi has find out it`s own operation protestation. It`s characteristic are 1.The money from resource recycle are totally donated to social welfare affairs. 2.Tzu-chi brings into exercise it`s donation protestation to conscribe trucks and residents. 3.Tzu-chi improves the flow of community resource recycle system and reduces the workload of resource recycle and elevates the inclination of residents to join the system. The role of Tzu-chi develops resource recycle process are 1.the role to enlighten the resident`s spirit of service to others. 2. The role of planner and evaluater of community resource recycle system. 3.the role to maintain residents continuing participate resource recycle. 4.the role of resource recycle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5. The role to supply resource recycle service.

    內容目次 誌謝………………………………………………………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ii 內容目次…………………………………………………iv 圖目錄……………………………………………………vii 表目錄……………………………………………………v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目標…………………………………………4 第四節 研究限制…………………………………………4 第二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資源回收與環境教育……………………………6 第二節 民間環保團體所扮演的角色……………………16 第三節 慈濟的相關研究…………………………………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29 第一節 資料蒐集…………………………………………30 第二節 信度與效度………………………………………34 第三節 研究流程…………………………………………36 第四章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與環境教育…………38 第一節 慈濟推展環境教育的需求………………………38 第二節 慈濟所推展的環境教育工作……………………39 第三節 證嚴法師推動的環境保護理念…………………53 第四節 慈濟推動環境教育的特色………………………58 第五章 慈濟推動資源回收的角色………………………64 第一節 慈濟推展資源回收角色變換歷程………………64 第二節 慈濟資源回收系統在社區中的角色……………81 第三節 慈濟推動資源回收的角色………………………87 第四節 社區推動環境教育工作者角色的看法…………109 第六章 分析與討論………………………………………113 第一節 慈濟推動資源回收的角色………………………113 第二節 建議………………………………………………121 參考書目 …………………………………………………123 附錄 ………………………………………………………130 附錄一 ……………………………………………………131 附錄二 ……………………………………………………132 附錄三 ……………………………………………………133 附錄四 ……………………………………………………134 附錄五 ……………………………………………………135 附錄六 ……………………………………………………137 附錄七 ……………………………………………………141 附錄八 ……………………………………………………145 附錄九 ……………………………………………………146 附錄十 ……………………………………………………162 附錄十一 …………………………………………………163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份
    王文科(1993):《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出版社。
    王俊秀(1993):〈歐、美、日主要環保團體行動策略之探討及分析〉。見《中國社會學刊》,17期,281-302。
    王順民(1991):《宗教福利思想與福利服務之研究:以慈濟功德會與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為例》。台中:東海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麗容(1991):〈民間環保組織在環保運動中的角色和功能〉。見《社區發展季刊》,56期,127-131。
    李永展(1993):〈資源回收行為與垃圾處理之規劃〉。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7期,65-77。
    李永展(1995):《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理論與實證》,台北市:胡氏圖書。
    李亦園(1989):〈自然觀察研究〉。見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和李亦園等編(1989a):《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冊。台北市:東華書局。
    陳永仁、劉崑山(1998):〈我國垃圾處理課題及政策〉。見《環境教育季刊》,36期,2-3。
    沈志修(1998):〈資源回收工作推動策略〉。見《環境教育季刊》,36期,32-36。
    邱秀芷(1996):《大愛—證嚴法師與慈濟世界》。台北:天下文化。
    呂理德(1998):〈垃圾問題面面觀〉。見《環境教育季刊》,36期,44-49。
    何淑華(1993):《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志工服務隊之組織文化及其表達形式》。台北:東吳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汪靜明(1995):〈自然保育與社會環境教育〉。見《自然保育教育研討會專集》,137-190。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周如芬(1995):《我國社區婦女環境教育目標與策略之發展:以得懷數(delphi techniqe)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 儒(1994):《環境教育師資培訓(在職訓練)相關之問題探討與評析》。教育部環保小組委託之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周儒(1995):〈民間團體與環境教育的推展〉,見《台灣教育》,562期,37-46。
    周儒、張子超(1995):《民間團體推動環境教育模式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林宜璇(1996):《人間佛教與生活實踐—慈濟現象的社會學解析》。新竹: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志弘(1991):〈我國現階段社區環保政策〉。見《社區發展季刊》,56期,35-36。
    胡秀芳(1996):《探索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出創時期推展環境教育工作的狀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東陞(1983):〈個案研究法〉。《教育研究法》。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陳李綢(1990):〈個案研究的意義與方法〉。見《諮商與輔導》,57期,37-39。
    陳永仁、劉崑山(1998):〈我國垃圾處理課題及政策〉。見《環境教育季刊》,36期,2-3。
    陳建甫(1990):〈環保組織在環保體系中的作用〉。見《中國論壇》,29期,70-75。
    陳曼麗(1991):〈主婦推動社區環保-已主婦聯盟為例〉。見《社區發展季刊》,56期,134-140。
    黃琪智(1993):《建立慈濟基金會電腦化勸募系統之研究》。新竹: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乃文、楊岱容(1998):〈非營利組織在社會環境教育的角色及功能〉。見《中華民國八十七學年度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428-436。
    許心欣(1995):《參與環境保護工作之民間團體主要幹部環境態度調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明煌(1998):〈社區整體營造與環降教育者的角色〉。見《中華民國八十七學年度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399-405。
    馮文堯(1992):《志願福利服務組織形成及運作之探討》。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燕燕(1995):《八十三年度台北市十大環保社區環境行動及其影響因素之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乃斌(1998):〈垃圾回收清除處理管理資訊系統〉。見《環境教育季刊》,36期,8-13。
    張國龍(1990):〈台灣環保團體的社會定位〉。見《現代學術研究專刊Ⅲ》。台北: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
    張維安(1996):〈佛教慈濟與資源回收:生活世界觀點的社會學分析〉。見《佛教與社會關懷學術研討會:生命、生態、環境關懷論文集》。台南縣:佛教文獻基金會。
    黃靖惠(1993):〈台北地區環保組織運用義工之現況初探〉。見《社教雙月刊》,53期,22-27。
    楊冠政(1990):〈環境價值教育的理論基礎〉。見《環境教育季刊》,8期,3-14。
    楊冠政(1992):《環境教育概述》。教育部環保小組。
    楊冠政(1992):〈環境行為相關變項之類別與組織〉。見《環境教育季刊》,15期,10-24。
    楊冠政(1996):〈環境倫理概述(一)人類環境倫理信念的演進〉。見《環境教育季刊》,28期,7-20。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台北:明文。
    黃建興(199?):〈資源回收之研究〉。見《中國工商學報》,8期,25-33。
    黃國斌(1998):〈如何打好一場環保聖戰〉。見《中華民國八十七學年度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366-374。
    楊惠南(1994):〈當代佛教環保理念的省思-以『預約人間淨土』和『心靈環保』為例〉,《當代》,30期,68-81。
    慈濟月刊
    慈濟道侶
    慈濟文化(1992):《慈濟年鑑1966-1992》。台北:慈濟文化。
    慈濟文化(1993):《慈濟年鑑1993》。台北:慈濟文化。
    慈濟文化(1994):《慈濟年鑑1994》。台北:慈濟文化。
    慈濟文化(1995):《慈濟年鑑1995》。台北:慈濟文化。
    慈濟文化(1996):《慈濟年鑑1996》。台北:慈濟文化。
    慈濟文化(1997):《慈濟年鑑1997》。台北:慈濟文化。
    慈濟文化(1998):《慈濟年鑑1998》。台北:慈濟文化。
    慈濟文化(1998):《風雨見真情》。台北:慈濟文化。
    鄧 銘(1991):〈社區環保教育與宣導〉。見《社區發展季刊》,56期,17-21。
    歐用生(1992):《質的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劉潔心、邱詩楊、晏涵文(1998):〈社區環境需求、組織運作及其環境行動之現況調查研究〉。見《中華民國八十七學年度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383-390。
    劉潔心(1998):《運用社區組織策略促進社區居民參與環境行為之介入研究》,國科會研究論文。
    蕭新煌(1985):〈正確理解民間團體的功能與角色〉。見《社區發展季刊》,56期,6-10。
    賴銘輝(1998):〈台北市垃圾清理工作〉。見《環境教育季刊》,36期,37-43。
    盧蕙馨(1992):〈台灣佛教:慈濟功德會的道德意義〉。見《山西大學「中國佛教思想與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
    釋宏印(1992):《宏印法師演講集》。台北:靜思文化出版社。
    釋證嚴(1997):《清水之愛》。台北:慈濟文化。
    二、英文部份
    Arnstein, G. E. (1971). What i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Jo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1): 7-9.
    Patton, M. Q.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2nd. ed). California, U.S.A.:Sage Publication, Inc..
    Lin, Y. R. (1995). The roots of taiwan buddhists` environmental concern.(未發表)
    Cutter (1985). Resource Recovery:An Overview. Environmental Policy, 5(4):169-171.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1986). Gidelines for the deveopment of non-form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iries 23). Division of Science, Tecknical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Yin, R. 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2nd. ed). California, U.S.A.: Sage Publication, Inc..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