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童俊貴
Chun -Kuei Tung
論文名稱: 有氧競技體操難度動作趨勢分析
指導教授: 許樹淵
Hsu, Shu-Yu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5
中文關鍵詞: 有氧競技體操難度類別世界有氧競技體操錦標賽
英文關鍵詞: aerobics gymnastics, difficulty elements, world championship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5下載: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有氧競技體操難度動作趨勢分析
    研究生:童俊貴
    指導教授:許樹淵
    摘 要
    有氧競技體操(aerobics gymnastics)為結合競技體操及傳統有氧舞蹈運動特性所發展出之富技術性的高層次競技運動。然而,因為缺乏在安排訓練工作時所需的訓練方向與學理依據,目前國內尚未發展出具系統性及有效性的有氧競技體操訓練工作。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分析參加2006世界有氧競技體操錦標賽決賽選手之難度動作,探討有氧競技體操難度動作的趨勢,以提供未來訓練工作進行時的參考依據。研究對象以參加2006年世界有氧競技體操錦標賽決賽,五個項目,各八位選手,共四十位選手進行分析。研究方法取得比賽實況影帶,再從比賽之實況錄影帶中,利用影片觀察法針對選手之難度動作所出現之頻率作統計,作次數分配。最後分析選手四個難度類別的難度動作適合度考驗,以卡方(X²)考驗其驗著性。根據研究結果得到以下結論:
    1. 男子個人項目選手四個難度類別差異達p<.05顯著水準(X²=28.111),其中以C類別難度動作出現頻率最高,其次是A類別難度動作。
    2. 女子個人項目選手四個難度類別差異達p<.05顯著水準(X²=30.333),其中以C類別難度動作出現頻率最高,其次是D類別難度動作。
    3. 男女配對項目選手四個難度類別差異達p<.05顯著水準(X²=23.143),其中以C類別難度動作出現頻率最高,其次是D類別難度動作。
    4. 三人組項目選手四個難度類別差異達p<.05顯著水準(X²=28.000),其中以C類別難度動作出現頻率最高,其他三個類別難度的出現頻率則是一樣。
    5. 六人組項目選手四個難度類別差異達p<.05顯著水準(X²=29.917),其中以C類別難度動作出現頻率最高,其次是D類別難度動作。

    Analysis of difficulty elements for Aerobics Gymnastics
    student:Chun -Kuei Tung
    advisor:Shuh-yuan Hsu
    Abstract
    Aerobics Gymnastics is a competitive exercis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tistic gymnastics and traditional aerobics requiring well performing skills of athletes. However there are not to develop systematic and effective methods to train Taiwanese athletes doing the aerobics gymnastics. Thu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movement frequency of the aerobics gymnastics competition,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difficulty elements for final contesta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preliminary of 2006 World Championships. The pres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1)The difference of four difficulty elements in the Individual men was significant.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four difficulty elements was C element. Second was A element.(2)The difference of four difficulty elements in the Individual woman was significant.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four difficulty elements was C element. Second was D element.(3)The difference of four difficulty elements in the Mixed pair was significant.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four difficulty elements was C element. Second was D element.(4)The difference of four difficulty elements in the Trio was significant.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four difficulty elements was C element. Other elements were edual.(5)The difference of four difficulty elements in the Group was significant.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four difficulty elements was C element. Second was D element.

    目 次 口試委員與系主任簽字證書----------------------------------Ⅰ 授權書--------------------------------------------------Ⅱ 中文摘要------------------------------------------------Ⅲ 英文摘要------------------------------------------------Ⅳ 目次----------------------------------------------------Ⅴ 表次----------------------------------------------------Ⅶ 圖次----------------------------------------------------Ⅸ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7 第三節 研究問題---------------------------------------8 第四節 研究假設---------------------------------------9 第五節 研究範圍--------------------------------------10 第六節 操作性名詞解釋---------------------------------11 第七節 研究的重要性-----------------------------------12 第貳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有氧競技體操國內與國際發展簡史-----------------15 第二節 有氧競技體操規則演變--------------------------20 第三節 規則與成套動作編排中難度動作分析之研究----------25 第四節 本章總結------------------------------------27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29 第一節 研究對象---------------------------------------29 第二節 資料來源---------------------------------------30 第三節 研究儀器與工具----------------------------------31 第四節 研究程序---------------------------------------3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34 第肆章 結果與分析---------------------------------------36 第一節 男子個人項目難度動作頻率差異結果---------------36 第二節 女子個人項目難度動作頻率差異結果---------------40 第三節 男女配對項目難度動作頻率差異結果---------------44 第四節 三人組項目難度動作頻率差異結果-----------------48 第五節 六人組項目難度動作頻率差異結果-----------------52 第伍章 討論與結論---------------------------------------56 第一節 男子個人項目難度動作頻率差異結果分析-----------56 第二節 女子個人項目難度動作頻率差異結果分析-----------58 第三節 男女配對項目難度動作頻率差異結果分析-----------59 第四節 三人組項目難度動作頻率差異結果分析-------------60 第五節 六人組項目難度動作頻率差異結果分析-------------62 第六節 結論與建議-------------------------------------63 引用文獻----------------------------------------------67 中文部分----------------------------------------------67 外文部分----------------------------------------------68 網站部分----------------------------------------------68 附錄一 男子決賽難度表---------------------------------70 附錄二 女子決賽難度表---------------------------------76 附錄三 配對決賽難度表---------------------------------82 附錄四 三人決賽難度表---------------------------------89 附錄五 六人決賽難度表---------------------------------96 附錄六 國際裁判證------------------------------------104 作者自傳---------------------------------------------105

    引用文獻
    中文部分
    許樹淵(1994)。中華民國大專院校第二十五屆運動員成績分析。台北市: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許樹淵(1991)。1990年亞運會成績分析-兼論我國運動員成績。台北市: 中華台北奧會。
    黃淑貞(2001)。最新國際女子體操規則之修訂對比賽成績的影響。大專體育,58期,108頁。
    俞智贏(1999)。男子體操起評分及加分技能動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姚麗琴(2002)。從競賽規則變化談有氧競技體操的發展趨勢與對策。天津體育學院學報,4期(17),65-67頁。
    吳曉紅(2002)。從有氧競技體操評分規則修訂看有氧競技體操的發展方向。南京體育學院學報,1期(16),83-84頁。
    姚麗琴、章連娣和唐佩佩(2001)。有氧競技運動新舊規則的對比研究。安徽體育科技,90期,31-35頁。
    李廣友、熊友明(2001)。試述有氧競技體操新規則之特點。武漢體育學院學報,5期(35),28-29頁。
    吳麗華、王宏及樓麗琴(1999)。有氧競技體操成套動作中難度動作的整體分析研究。浙江體育科學,4期(21),35-38頁。
    祝文鋼(1999)。有氧競技體操成套動作中的難度動作研究。山東體育學院學報,43期,58-60頁。
    黃茂生(2002)。中華體操代表隊參加2002年立陶宛有氧競技體操錦標賽參賽報告。台北市: 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體操協會(2005)。有氧競技體操評分規則。台北市:作者。
    童俊貴、黃茂生(2004)。淺談有氧競技體操。大專體育,73期,145-150頁。
    程武(2002)。有氧競技體操六人項目難度動作的研究。南京體育學院學報,5期(16),102-103頁。
    傅雲云、李育林(2000)。有氧競技體操成套動作中難度動作的分析。南京體育學院學報,1期(15),64-65頁。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市: 東華書局。
    傅君芳(2002)。試析有氧競技體操男單成套動作編排趨勢。嘉興學院學報,1期(14),297-299頁。
    李國岳(2001)。中國女子有氧競技體操技術狀況。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期(21),88-91頁。
    外文部分
    Atkinson, J., André, F. G., Abraham, H. (2000) 2001-2004 Code of Point Aerobics Gymnastics, pp. 1-30. International Gymnastics Federation。
    Atkinson, J., Krogt, H., Mineva, M. (2004) 2005-2008 Code of Point Aerobics Gymnastics, pp. 1-30. International Gymnastics Federation。
    Fink, H.(1998).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1997 world championships September1-7, 1997,Lausanne Switzerland.Bulletin FIG,N(173),111-127.
    網站部分
    中國健美操協會(2002)。學術交流。2002年7月02資料取自於http://www.caa.net.cn/
    世界有氧競技體操冠軍聯合會(2004)。Championship。2004年7月20資料取自於http://www.sportaerobics-nac.com/
    國際體操總會(2004) 。All about the disciplines。2004年7月20資料取自於 http://www.fig-gymnastics.com/
    國際體操總會(2006) 。Calendars。2006年7月11資料取自於 http://www.fig-gymnastics.com/
    國際有氧競技體操聯合會(2006)。About the IAF。2006年7月11資料取自於http://www.iaf-sportaerobics.org/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