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亭妤 Lin, Ting-Yu |
---|---|
論文名稱: |
以《泰戈爾的翅膀》專輯為例探究流行音樂製作 Exploring the Multiple Productions of Popular Music with the Album “On Wings of Tagore” as an Example |
指導教授: |
李和莆
Lee, Wen-Pin |
口試委員: | 何厚華 白紀齡 李和莆 |
口試日期: | 2022/01/05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音樂學系流行音樂產學應用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Music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Popular Music Studies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
論文出版年: | 2022 |
畢業學年度: | 11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3 |
中文關鍵詞: | 流行音樂 、音樂製作 、編曲 、錄音 |
英文關鍵詞: | Popular music, Music production, Arrangement, Recording |
研究方法: | 參與觀察法 、 生活史訪談 、 個案研究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115 |
論文種類: | 代替論文:作品連同書面報告(藝術類) |
相關次數: | 點閱:201 下載: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現今科技的輔助與社會文化的影響下,音樂製作跟過往已經有許多不同之處。受益於科技進步,音樂製作的門檻大幅降低,網路速度快、軟體資源容易取得,不僅促使近年的製作模式改變,也有許多個人工作室成立,並提高宅錄的品質。
在科技之外,是文化多元性的影響,從創作者的想法到聆聽者的需求,都影響著製作的模式與方法。現今開放的社會下,音樂是由多種風格、文化、或者主題融合所形成的,多樣且流通速度快,使得製作端的模式有所不同。且聆聽者的選擇增加,過往做音樂的方式不一定能滿足現在的環境所需,也影響著製作方法。
本文透過資料蒐集、訪談與筆者實際參與的經驗進行歸納,比較近15年的音樂製作模式,從傳統一條龍的製作到現今共同創作,都有著各自適合的風格與優劣。此外,本文也藉由《泰戈爾的翅膀》專輯做討論製作上的細節,紀錄製作歷程。
Music production is quite different today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y and culture. Benefit from 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technology, we could spend more time on the essence of music instead of tedious affairs. With the speed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ease of access to software resources, which has l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many personal studios in recent years; the quality of home recording has improved as well.
Apart from technology, there is also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versity. The modes and methods of production are influenced due to the ideas and needs of the composer and the listener. In today's open society, music is formed by the fusion of many styles, cultures, or themes. The variety and speed of streaming make the mode of production different. Moreover, the increased choice of listeners makes the way music was made in the past not necessarily meet the current market. All of these conditions affect music production.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 the data collection, interviews, and the author's practical experience, comparing the music production models of the past 15 years. Regardless of the traditional one-stop production or today's writing camp, both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suitable style. In addition, we also discuss the details of the production of the album " On Wings of Tagore " by IPAY•BUYCI, and record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一、中文書目
大禾音樂製作編輯部。《第一本照著做就0失誤的音樂製作工具書》。臺北:城邦印書館,2019。
石田剛毅。《圖解混音入門:活用推桿、等化器、壓縮器3大關鍵,瞬間音壓飽滿魄力十足》。林育珊 譯。臺北:易博士出版社,2016。
江亦帆。《數位音樂科技整合應用》。臺北:典絃音樂文化出版社,2006。
曹登昌。《hi Cubase / Nuendo入門》。臺北:禾廣,2020。
游士昕。《催生音樂:混音工程與製作》。臺北:全華圖書,2016。
島崎貴光。《POP金曲裏技:超級偶像天團金賞音樂製作人第一手行內實戰心法!涵蓋「出道→第一份委託→實力派」全方位現場know-how》。陳弘偉 譯。臺北:易博士出版社,2018。
熊川浩孝、石田剛毅。《圖解編曲入門:掌握節拍、樂句、合奏3大要訣,單調旋律立即華麗變身,有型有款!》陳弘偉、林育珊 譯。臺北:易博士出版社,2018。
John Powell。《好音樂的科學:破解基礎樂理和美妙旋律的音階秘密》。全通翻譯社。臺北:大寫出版,2016。
二、外文書目
Curtis Roads. Composing Electronic Music: A New Aesthetic. US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David Byme. How Music Works. USA: McSweeney's Books, 2012.
Marty Dodson, Clay Mills, Bill O'Hanlon. The Songwriter's Guide to Mastering Co-Writing: Real Pros Sharing Real Techniques. USA: Songtown Press, 2019.
三、期刊論文
鍾鳳嬌。〈遊走於東南亞文化──大學生多元文化觀的詮釋與改變〉。《教育與社會研究》第18期(2009年9月):33-70。
何佳娜。〈臺灣華語流行音樂編曲者的默會知識與工作歷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圖書資訊學研究所,2017。
何孟翰。〈數位音樂創作中編曲配器之探討:以〈塵煙〉一曲為例談古風歌曲創作〉。碩士論文,輔仁大學音樂學系,2019。
尚安璿。〈『環遊全世界』之專輯創作、製作、演唱〉。碩士論文,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2009。
陳宏佳。〈探討資訊科技在音樂製作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博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管理博士班,2020。
陳建銘。〈國語流行歌曲中的編曲工作〉。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2002。
曹登昌。〈2017年風雅國際陶笛藝術節專輯之創作探討〉。碩士論文,中國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研究所,2018。
劉宇儐。〈《TAKEN 1st mini album》– 劉宇儐音樂創作技法與編曲分析〉。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音樂學系,2020。
謝宗翰。〈Taiwan.gig?原住民音樂數位化研究-以『Amis 旮亙樂團』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音樂系,2008。
四、網路資料
〈Stereo vs. Mono Video Microphone: Which Is Right For You?〉. https://www.azden.com/blog/stereo-vs-mono-video-microphone-which-is-right-for-you/3;摘錄於10 October, 2021。
〈現場收音該收立體聲(Stereo)還是單聲道(Mono)呢?〉。https://reurl.cc/RbgkxZ;摘錄於20 October 2021。
〈運用和弦色彩,升級你的編曲和弦走向〉。https://kknews.cc/zh-tw/culture/mlg4yjz.html;摘錄於20 November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