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筑怡
Wu, Ju-Yi
論文名稱: 台灣主要報紙塑造公共電視形象之研究:以《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中國時報》為例
The Research of Taiwan Public television’s Image: Take the Reports of 《Apple Daily》、《Liberty Times》、《China Times》for Example.
指導教授: 劉立行
Liu, Li-Hs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圖文傳播學系
Department of Graphic Arts and Communications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9
中文關鍵詞: 公共電視形象媒介塑造
英文關鍵詞: public television, image, media creation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GAC.021.2018.F0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世新資料庫(中央日報,2014)調查台灣民眾的媒體使用行為,電視媒體的影響仍佔最大宗。在日新月異的媒體平台衝擊下,如何選擇內容就成了關鍵;公共電視節目品質立意良善,不啻為一優質選擇。民國73年公視節目開播,卻是託播於三台的冷門時段,尚無自己的電視台。至民國87年開台以來,民眾對公共電視的了解仍在模糊階段;如今加上台灣收視戶結構特殊:有線電視市佔率達八成,相對的無線收視戶寥寥可數,新興電視播出平台中華電信MOD如雨後春筍般發展開,在這之中,公共電視該如何找到定位?
    關於公共電視相關論文頗豐,除了在公視未開台時給予意見批評之早期文獻外,多針對當前困境、節目策略、行銷與閱聽人做研究;鮮少關注報紙媒體如何塑造公共電視的形象,並選擇了台灣發行的三大主要報紙《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中國時報》作為分析對象,,分析公共電視新聞;並做出歸納與建議。結論得知三報形塑之公共電視主要形象有三:1.政治與公共議題的負面形象2.傳遞節目訊息的中立形象3.節目品質受肯定的正面形象。

    Shih Hsin Databases(2014)investigate that people’s behavior in use media in Taiwan. And the research find out that television is the most often one. How to choose program on TV is become the key point in such complicated mass media platform. For the aim of nobleness and program’s quality, Public Broadcasting Television is a excellent channel to choose.
    Taiwan Public Broadcasting Television start to play its own program in 1984, but still not has its own television station until 1998. In this period of time, people still have little ideas about public television. On the other hand , with the intricate construction of television subscribers currently, the share in cable TV is marked 80% and there is little wireless TV subscribers on the contrary. Furthermore, MOD(multimedia on demand) has become prosperous platform to watch TV for people. The question is how to positioning Taiwan Public Broadcasting Television in this situation?
    The number of the research about Taiwan Public Broadcasting Television is various.Early study focus on its peril situation when public television didn’t have its own television station. Following literature concentrate on currently problem, the strategy of produce program, marketing and audience.
    This study concerned that newspaper how to create the image of Taiwan Public Broadcasting Television. We chose《Apple Daily》、《Liberty Times》、《China Times》for sample ,using context analysis to observe the way of newspaper a to describe the image of public television.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一、電視作為民眾最常用媒體之社會責任 1 二、公共電視台在台灣複雜的媒體環境該何去何從 2 三、報紙如何塑造台灣公共電視台形象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一、研究目的 4 二、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一、研究範圍 5 二、研究限制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公共電視的意涵與理念 7 一、公共電視的理念緣起與法規初探 7 二、台灣公共電視發展概況 8 第二節 形象理論 10 一、形象之一般定義 10 二、文學理論的形象定義 12 第三節 媒介內容塑造形象 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8 第一節 研究設計 18 第二節 內容分析法 19 第三節 研究對象 20 一、研究對象 20 二、研究時間 21 三、樣本選取 21 第四節 類目建構與操作型定義 21 一、界定分析單位 21 二、類目建構 21 第五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25 一、資料分析過程 25 二、資料處理 25 第四章 資料分析 26 第一節 描述性統計分析 26 一、報導主題類目 26 二、報導方向類目 28 第二節 質性資料分析 32 一、政治與公視議題的負面形象 33 二、傳遞節目訊息之中立形象 35 三、節目品質獲肯定的正面形象 36 第五章 結果與建議 38 第一節 結果與建議 38 第二節 研究限制 39 參考文獻 40 附錄一 編碼表 43 附錄二 中國時報公視新聞樣本 44 附錄三 蘋果日報公視新聞樣本 52 附錄四 自由時報公視新聞樣本 61

    1.陳世敏、關尚仁(1992)。公共電視定位與節目規劃研究報告。臺北: 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會。
    2.李瞻等(1985)。當前電視的新課題。台北:文建會。
    3.曠湘霞(1986)。電視與觀眾。台北:三民。
    4.葛忠明(譯)(2005)。思考電視,(原作者:Ron Lembo)。北京:中華書局(原著出版年:2000)。
    5.永國譯(2012),圖像學,形象、文本、意識形態,(原作者:Mitchell),北京:北京大學。
    6.關尚仁、吳翠珍、璐萍、陳淑瀅、彭玉賢(1994)。電視事業節目品質管理研究報告。台北市: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7.郭鎮之(2000)。電視傳播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
    8.彭芸(1994)。各國廣電政策初探。台北: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會。
    9.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2016)。現代漢語辭典。北京:商務印書館。
    10.國家教育研究院(2017)。教育部國語字典。教育部出版。
    11.葉嘉瑩(2008)。迦陵論詩叢稿。北京:北京大學。
    12.秦啟文、周永康(2004)。形象學導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13.張美惠(譯)(1998)。皮爾松那形象法則,(原作者:Armstrong ,D. L.&Kam Wai Yu)。台北:時報文化。
    14.楊春鼎(1997)。形象思維學。安徽:中國科學技術學院。
    15.蘇碩斌(譯)(2009)媒介文化論。(原作者:ShunyaYoshimi)台北:群學。
    16.王立信、宋穎鷹(1992)。日本公共電視NHK。台北: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電視製播組。
    17.余思宙(1992)。英國廣播協會BBC。台北: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電視製播組。
    18.孫青、翁寬、方乃盧、褚盧生(1992)。美國公共電視。台北: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電視製播組。
    19.羅世宏(譯)(2010)。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原作者:Chris Barker)台北:五南。
    20.王若馨等(譯)(2007)研究方法的基礎。(原作者:Matthew David &Carole Sutton)台北:韋伯(原出版年:2004)。
    21.黃瑞琴(2010)。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22.楊孝榮(1996)。傳播方法總論。台北:三民。
    23.曹勇強(譯)(2014)。內容分析方法學入門,(原作者:Klaus krippendorff)。台中:五南。
    24.公共電視策略研發部(2007)。追求共好;新世紀全球公共廣電服務。台北:公共電視編輯部。
    25.陳向明(2016)。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中:五南。
    二、學位論文與期刊
    26.葉瓊瑜(1994)。從媒介策略角度探討消息來源之議題建構-以公視立法爭議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取自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7.張君印(2007)。形象的意義與真實:生命力與表象之存在價值。私立東海大學碩士論文。取自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8.李玟(1992)。公共電視規劃評估。(碩士論文)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
    29.曹秀麗(2005)。論秘書形象的塑造。池州師專學報。19(4),90-93。
    30.劉恪(2008)。文學形象形式的當代闡釋。文藝理論研究。3,20-27。
    三、外文
    31.Banerjee,I. ,& Seneviratne,K.(2005)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 A Best PracticesSourcebook. UNESCO.
    32.Boulding, K.(1956)The image.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33.Bowers, J. W. (1970), “Content Analysis,” In P. Emment and W. Brooks (eds.), Methods of Research in
    Communica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co Press.
    34.Holsti, R.(1969) Content An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ading Mass : Addison-Wesley. Kerlinger. Foundation of Behavioral Research. New York:CBS.
    35.Wimmer,R.& Dominick,J.(2006) Mass media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Cengage Learning.
    36.Merrill, C. (1962) The image of United of States in ten Mexican dailies. Journalism Quarterly,39,203-212.
    37.Nimmo ,D. (1976) Candidates and their image: concepts, methods and findings. Santa Monica. California:
    Goodyear Publishing Company.
    四、雜誌
    38.楊孟瑜(1991)。幫觀眾提升境界-專訪公視催生人孫運璿。遠見雜誌,59,37-41。
    五、網站資料
    39.中央日報(2014年7月21)。2014媒體風雲排行榜:跨世代媒體使用行為(新聞群組)。引用日期:2017年12月8日,取自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1&docid=102843163
    40.公共電視(2017)公視節目規劃理念,引用日期:2017年12月8日,取自:https://info.pts.org.tw/intro/ab_prg.html
    41.公共電視網站(民104年5月20日)。引用日期:2017年12月8日公共電視創台歷史(網站文字資料)。取自
    http://info.pts.org.tw/intro/ab_history.htm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