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彥儂 Li, Yan-Nong |
---|---|
論文名稱: |
運用數位學習資源提升國中英語閱讀理解之行動研究—以教育部Cool English學習網站為例 Action Research of Applying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 to Improv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 Using Cool English as an Example |
指導教授: |
蔡曉楓
Tsai, Hsiao-Fe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畢業學年度: | 10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0 |
中文關鍵詞: | 數位學習資源 、英語閱讀理解 、交互教學法 |
英文關鍵詞: | Digital Learning Resource,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Reciprocal Teaching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183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10 下載:5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究運用數位學習資源增進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的教學方案調整之歷程,且評估實施運用數位學習資源的英語閱讀課程,對於國中學生英語閱讀學習之學習動機的影響,並研究以使用運用數位學習資源的英語閱讀學習,對於提升國中學生對於英語閱讀理解之實施成效。本研究對象為桃園區國中七年級學生24人。使用教育部Cool English學習網站圖解式閱讀為數位學習資源教材,以交互教學法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每周一堂,共十三堂。本研究以行動研究之方式,蒐集閱讀前測、閱讀後測、學習單寫作、訪談及英語學習興趣與態度問卷來檢視學生學習動機與成效之變化。研究結果呈現學生學習動機有所提升,且內在動機提升幅度大於外在動機。而閱讀理解學習成就有所提升,以擷取訊息答對率最高。研究者以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供其他教師應用與未來研究參考。
This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method adjustment in the English E-learning reading course. The influence on learner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performance a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approach of this study was action research.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study were 24 seventh grade students of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oyuan. The digital reading material is from Reading with Pictures on the on-line learning website, Cool English. And Reciprocal Teaching is used in class. The study lasted three months, one period in the eighth class every Thursday, totally thirteen periods. After thirteen periods, the data collection included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scores, students’ worksheet portfolios, interview records, learning motivation questionnaire.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the progress of students on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their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offer the related suggestion for other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
一、中文文獻
王虹雁(2016)。製作英文手工繪本對高雄九年級生英語學習動機與閱讀理解之效 益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高雄。
王庭宏(2014)。數位遊戲式英語學習環境中性別差異與英語學習成就對利他行為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桃園市。
王連生(1985)。教育概論。臺北:五南。
王靚暄(2016)。探討數位遊戲式英語學習環境對自我效能與口語焦慮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桃園市。
王麗雲(2014)。基本能力的雙峰現象及其因應建議。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1(1),1-4。
田耐青、洪明洲(1998)。電腦中介溝通與合作學習。台北師院學報,11,1-22。
何嘉雯、李芃娟 (2003)。交互教學法對國小閱讀理解困難學生教學成效之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1,101-125.
余怡佳(2012)。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自我效能、英語溝通意願及英語學習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兒童英語研究所,彰化縣。
吳聿平(2016)。英語數位電子遊戲對偏鄉地區國三學生學習英語過去式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碩士在職專班,嘉義縣。
吳芝儀、李奉儒(譯) (2008)。 Michanel Quinn Patton著。質性研究與評鑑。嘉義市:濤石文化。
吳珮瑜(2015)。交互教學對八年級補救教學學生英語閱讀理解及學習態度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雲林。
巫郁茹(2016)。探究顛覆式童話繪本插圖對臺灣高中生英語閱讀理解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英語教學系,台北市。
巫智堯(2011)。互惠學習用於英語為外語的低成就學生(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台北市。
李月惠(2015)。同儕協助學習策略對國中七年級生英語閱讀理解影響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桃園市。
李佳琪(1997)。相互教學法之探討。高市文教,59,58-61。
李姿德、林芃娟(2003)。交互教學法對增進聽覺障礙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1,127-152。
李秋慧(2015)。英語科補救教學對國中低成就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博士班,臺南。
李素卿(譯)(1999)。T. L. Good, Jere Brophy著。當代教育心理學。台北市: 五南。
周甘逢、劉冠麟(譯)(2002)。Robert J. Sternberg & Wendy M. Williams著。教育心理學(Educational Psychology) 。台北:華騰文化。
林孟鴻(2001)。應用歷程檔案建立網路學習輔助機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高雄。
林思燕(2007)。交互教學法對台灣國中生英文閱讀能力與後設認知之效益(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英語教學碩士在職專班:台北市。
林家榆(2015)。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焦慮與英語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嘉義縣。
林偉業(2010年6月1日)。閱讀策略。基隆市閱讀教育電子報,3。取自:https://readpaper.kl.edu.tw/index.php?id=44
林清山(譯)(1991)。Richard E. Mayer著。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Approach)。台北:遠流出版社。
林葦玲(2013)。運用交互教學法提升國中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之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台北市。
柯華葳(1993)。語文科的閱讀教學。學習輔導。台北:心理出版社。
柯華葳(1994)。從心理學觀點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華文世界,74,63-67。
柳佳儀(2008)。非英語系研究生英語閱讀策略數位學習課程之設計與發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班,新北市。
胡瓊君(2007)。高中生中、英文閱讀策略之差異及其與中、英文閱讀理解能力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新北市。
范育嘉(2016)。互惠式教學結合數位遊戲式學習對國中生英語閱讀素養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雲林。
孫邦正(1971)。課程教材教學通論。臺北:三民書局。
孫劍秋、林孟君(2013)。從臺灣中學生PISA閱讀素養的表現談精進學生閱讀素養的教學策略。中等教育,64(3),35-51。
張思韻(2016)。台灣國中生對提升英語學習動機策略效果之觀感與英語學習動機 取向(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英語教學系,台北市。
張春興(1994)。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二版)。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菀珍(1997)。鷹架理論在成人教學實務之應用,成人教育雙月刊,40,43-52。
教育部(2008)。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2008-2011。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5a)。偏鄉數位應用推動計畫(105~108年)。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5b)。推薦給國中同學的 Cool English學習資源。Cool English。取自 http://www.coolenglish.edu.tw/moodle/pix/recommendforjunior.pdf。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104年05月20日)。國中教育會考各科試題通過率。政府資料開放平台。取自http://data.gov.tw/node/15391。
許永宏(2015)。英語漫畫閱讀對國中生字彙習得與閱讀理解之效益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高雄。
連俐婷(2016)。數位遊戲式學習對提升國小學童英語口說學習成效及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健行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桃園市。
郭采彤(2014)。運用交互心智圖法於國中英文閱讀理解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
郭瑞珍(2011)。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使用、英語溝通意願及英語學習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英語學系,彰化縣。
陳永璋(2006)。結合數位學習資源的問題解決教學活動之成效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台北市。
陳年興、楊子青、賴宏仁(1997)。以網際網路為基礎之學習環境。電腦學刊,9(2),16-32。
陳年興、楊錦潭(2006)。數位學習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博碩文化公司。
陳欣怡(2016)。心智圖融入英語教學對閱讀理解學習成就之影響─以新北市某國 中八年級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聖約翰科技大學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系碩士班,新北市。
陳亭吟(2012)。英語歌曲融入文法補救教學對國二低成就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及學業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臺南。
陳秋蘭 (2009) 。利用閱讀引導學生思考。研習資訊 26(2): 11-16.
陳琬莉(2013)。應用文學圈提升國中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高雄。
陳碧琪(2016)。自我提問策略應用於國小五年級課文本位閱讀理解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台中。
單文經(2002)。課程與教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彭成翰(2004)。企業導入數位學習績效評量模式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臺中。
黃如玟(2015)。探討數位遊戲式學習和數位獎章機制對英語學習動機和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桃園市。
黃東陽(2014)。探討數位獎章在數位遊戲式英語學習環境下對英語學習成效與自我效能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桃園市。
黃國禎、蘇俊銘、陳年興(2012)。數位學習導論與實務。台北市:博碩文化公司。
黃雅雯(2014)。交互教學法提升國中生英語閱讀表現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楊珊珊(2016)。運用資訊科技融入合作學習於英語教學對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及成效之研究-以高雄市某國中八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高雄。
楊詠婷(2010)。數位遊戲式英語教學之學習成效與滿意度研究-以國小二年級學生為例數位遊戲式英語教學之學習成效與滿意度研究-以國小二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資訊傳播系,桃園市。
葉子禎(2016)。廣泛英語閱讀對國中生閱讀理解與閱讀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高雄。
葉玉珠等(2003)。教育心理學。台北:心理。
資策會講師群(2003)。數位學習最佳指引。台北市:資策會。
鄒景平(2005)。數位學習新世界-上網教與學。臺北市:鼎茂。
廖培瑜(2002)。企業訓練線上學習成效評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廖曉青(2006)。兒童英語教學。臺北:五南。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例與方法解析。臺北市:師大書苑。
趙珮涵(2014)。新北市國民中學學生音樂藝術自我效能、學習態度與學學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學研究所,新北市。
劉婉俐(2016)。互惠式教學法提升英語聽力與字彙(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雲林。
樂為良(譯)(2002)。Marc J. Rosenberg著。E-Learning—提升個人競爭力、強化企業優勢的終極學習策略 (E-Learning: strategies for delivering knowledge in the digital age) 。台北市:麥格羅·希爾。
潘姿延(2014)。電子教科書融入英語教學對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台南。
蔡涵如(2013)。互惠式教學法對不同英語能力學生的閱讀理解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台北市。
蔡清田(2013)。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
蔡鵑霙(2014)。合作學習對國中生英語單字習得、閱讀理解及學習動機之效益(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高雄。
謝文全(1996)。中等教育—理論與實際。台北市:五南。
鍾宜君(2016)。國中生對於互惠教學法用於英語閱讀課程之看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台北市。
鍾嘉宸(2014)。提升國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
簡秋菊(2013)。國中生英語焦慮、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以恆春半島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所),臺東縣。
藍慧君(1991)。學習障礙兒童與普通兒童閱讀不同結構文章之閱讀理解與理解策略的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顏春煌(2006)。數位學習與資訊素養。金禾:台北市。
羅彤縈(2015)。藥師運用數位學習資源的成效研究-以某醫學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碩士在職專班,高雄。
鐘納倫(1993)。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台北:台灣商務。
二、外文文獻
Adam, S. (2004, July). Using Learning Outcomes: A consideration of the nature, role, applic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European education of employing learning outcomes at the local,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evels. United Kingdom Bologna Seminar, Symposium conducted at the meeting of Herriot -Watt University, Edinburgh, Scotland.
ASTD(2001). E-learning Glossar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d.org/Publications/Newsletters/Learning-Circuits/Glossary
Bell, T. (1998). Extensive Reading: Why and How? 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 4(12). Retrieved from http://iteslj.org/Articles/Bell-Reading.html.
Brown, H. D. (2003) Teaching by Principle: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New York, NY: Pearson.
Brown, H. D. (2007)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NY: Pearson.
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2006). Special Report: Accreditation and Accountability. Washington, DC: Author. Retrieved from http://www.chea.org/pdf/Accreditation_and_Accountability.pdf
Doolittle, P. E., Hicks, D., Triplett, C. F., Nichols, W. D., & Young, C. A. (2006). Reciprocal teaching f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 strategy for fostering the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ex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17 (2): 106-118.
Krashen, S. (2003). Explorations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Use: The Taipei Lectures.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Langer, J. A. (1984). Literacy instruction in American school: 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93(1), 107-132.
Lerner, J. (1989).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in learning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28, 326–331.
Mori, S. (2002). Redefining motivation to read in a foreign language. 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14, 91–110.
OECD (2006). Assessing scientific, reading and mathematical literacy: A framework for PISA 2006. Paris: Author. Retrieved from http://www.fmmeducacion.com.ar/Sisteduc/Informes/PISA2006_alfabetizacioncientymatem.pdf
Palincsar, A. S. & Brown, A. L. (1984) Reciprocal teaching of comprehension-fostering and comprehension-monitoring activities.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1, 117-175.
Palincsar, A. S. (1986). The role of dialogue in providing scaffoldded instruction. In J. Levin & M. Pressley (Eds.),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1(Special issue on learning strategies), 73-98.
Reid, D. K. (1988). Teaching the learning disabled : a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approach. Boston, MA : Allyn and Bacon.
Reynolds, P. (2008). “Yearning for E-learning?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Virtual Classroom for Your Call Center.” Customer Inter@ction Solutions. 27(1), 36-37.
Rosenberg, J. Marc (2001). E-Learning: Strategies for Delivering Knowledge in the Digital Age. New York, NY: McGraw-Hill.
Rosenshine, B., & Meister, C. E. (1993). Reciprocal teaching: A review of 19 experimental studies. (Technical Report No. 574). Urbana, IL:Center for the Study of Read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56456)
Welsh, E., Wanberg, C., Brown, K. and Simmering, M. (2003) E-learning: Emerging uses, empirical results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7(4), 24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