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端容
YANG,DUAN-RONG
論文名稱: 在生命樂章中播種希望種子〜潘寶英老師之創意生命故事
Seed hope for life movement-Innovative life story of Bao-Ying Pan
指導教授: 陳昭儀
Chen, Chao-Y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Creativity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2
中文關鍵詞: 創意教師人格特質思想信念創造力創意班級經營
英文關鍵詞: creative teacher, personality special characteristic, thought faith, creativity, creat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8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現今社會、教育環境的變遷,面對高關懷學生,教師應如何因應?如何在教師的引領下,走出陰霾,藉由正確的學習,創造出新的人生價值?本研究旨在以創造力之觀點探討潘寶英老師之創意生命故事與創意班級經營之內涵。
    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為策略,以訪談、觀察與文件資料分析作為主要之研究方法,訪談對象為桃園縣平鎮國中潘寶英老師與生活技能班相關人士。以創造的五種能力,分別為敏覺力、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與精進力來驗證潘老師的創造性人格特質之展現;並從師生互動、班級常規、班級環境、班級氣氛、獎懲策略、不良行為處理等六個面向,來探討潘寶英老師之創意班級經營之內涵。
    本研究主要發現及所得結論如下:
    一、堅毅的成長歲月及宗教思想造就潘老師不平凡的生命力。
    二、潘老師具備高創造力。
    三、家庭教育、創造性人格特質與佛教思想是潘老師創造力的來源。
    四、生活技能班成功運作之關鍵在於班級的靈魂人物—潘老師。
    五、潘老師以愛為基礎,發揮創意、善用班級經營策略之能力,是教師教學可以學習的。
    六、救一個孩子等於救一個家〜是潘老師的心願。

    Seed hope for life movement-
    Innovative life story of instructor Bao-Ying Pan

    Abstract

    Facing high cared students, how should teachers response in the change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education environment nowadays?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extricate their black shadow through a correct study, as well as to create new and meaningful values in their new life? The theme of this research puts zero in on the innovative life story of instructor Bao-Ying Pan and the intension of creative management from the view of innovation.

    The research adopts a strategy of the quality and study mainly by means of interviews, observations and data analyses. The interviews are focused on Bao-Ying Pan, the instructor of Ping-Jhen Junior High school Taoyuan County, and people those are related in the life skill class. By using the five abilities- sensitivity, fluency, flexibility, originality and improvement- the expression of the creative personalities of Mrs. Pan is verified. Also, the research probes the intension of creative management of innovative classes from the six aspect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lations of class routines, environments of classes, atmospheres of classes, rewards and penalties, and treatments of bad behaviors etc.

    The main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ings:
    1. Firm growth process and religious belief are what the extraordinary vitality of Mrs. Pan is brought up from.
    2. Family education, creative personality and Buddhism brief are the sources of Mrs. Pan's creativity.
    3. Mrs. Pan is the soul personage to the success of the skill life class.
    4. Mrs. Pan regards loves as the foundation to develop the creativities and utilize the management tactics, and it is the will that teachers shall learn.
    5. Influence that the home education is decisive to student's behavior.
    6. It is Mrs. Pan's wish to rescue a family by rescuing a child.

    誌謝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目錄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6 第三節 名詞釋義...................................7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教師之人格特質..............................11 第二節 教師之思想信念與佛教思想.....................21 第三節 班級經營內涵與相關研究.......................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47 第一節 啟航的準備..................................47 第二節 我的角色....................................50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程序...............................54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61 第五節 研究者效度檢核...............................65 第六節 研究倫理....................................6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67 第一節 潘老師的生命故事~不同凡響的生命力.............67 第二節 潘老師之人格特質與思想信念~充滿創意、渾身是勁..78 第三節 班級經營歷程之創意與效能~做迷途羔羊的燈塔.....10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59 第一節 結論......................................159 第二節 建議......................................166 參考文獻 ........................................169 一、中文部份..................................... 169 二、英文部份..................................... 176 附錄一.......................................... 179 附錄二.......................................... 181

    一、中文部份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3)。創造力研究。台北市:心理。
    毛連塭(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市:心理。
    文珠法師(1991)。修福修慧修淨土。1991年講於香港佛教文化中心。
    王文中、鄭英耀(2000)。創造力發展量表之編製與試題反應分析。測驗年刊,47(1),153-173。
    王文科(1996)。有效的班級經營模式。教育實習輔導,3(2),3-9。
    王文科、林家宇(1995)。資深優良特殊教育教師之生涯歷程、人格特質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4(3),1-15。
    王怡寗(2000)。開啟小學生活之門 : 一年級教師的教師信念之質化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牙牙(2007)。因為愛 我找回自己。今日鎮中,94-95。
    史美奐(2002)。國中教師創新教學專業能力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中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原麟等譯(2006)。教室裡的行為管理「交流分析(溝通分析)之應用」。台北市:心理。
    江淑慧(2005)。明光法師之禪宗創意法門的探討。台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朱文雄(1992)。班級經營。高雄市:復文。
    李咏吟(1985)。教學原理。台北市:遠流。
    李惠敏(2003)。一位國小五年級社會科任教師教學創新之研究。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隆旼(2002)。綜合高中教師效能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園會(1991)。班級經營。台北市:五南。
    李元親(2004)。麻辣鮮師。今日鎮中,57-57。
    李安可(2005)。植物人的守護天使。今日鎮中,26-29。
    沈承宗(2006)。教師人格特質、班級經營與班級經營績效相關性之研究。崑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明隆(2000)。班級經營與教學新趨勢。台北市:五南。
    吳武典(1977)。制握信念與學業成就、自我觀念、社會互動之關係及其改變技術。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19,163-176。
    吳武典(1988)。教室管理的理論與實務。教師天地,33,44-49。
    吳武典(2002)。迎接多元智能與多元發展的教育新世紀。高師大演講稿。
    吳秀娟(2007)。主題統整教學對國小學童創造力、問題解決能力及學業成就的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Potton, M. Q.原著。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市:桂冠。
    吳玲君(2006)。台北市資優教育評鑑與特優學校辦理特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質性研究)
    吳清山(1996)。教育改革與教育發展。台北市:心理。
    吳清山(1997)。新世紀班級經營的挑戰與因應。教師天地,89,11-16。
    吳清山、李錫津、劉緬懷、莊貞銀、盧美貴(1998)。班級經營。台北市:心理。
    吳清山(2002)。創意教學的重要理念與實施策略。臺灣教育,614,2-8。
    吳靜吉(2005)。現今臺灣教育的省思—從創意談起。 教育研究月刊,133,107-116。
    吳靜吉(2001)。教育部創造力教育政策白皮書—子計劃(六)國際創造力教育發展趨勢。http://www.ustudy.org.tw/creativity/result.htm。
    林佳慧(2006)。靜思語創意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美珠 (2000)。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輔導季刊,36(4),27-34。
    林進材(2000)。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市:五南書局。
    林碧真(1999)。學生心中的最愛--談學生喜歡的教師類型。教育實習輔導季刊,4(4),85-90。
    周柔含(1999)。四無量心初探。印順文教基金會1999「論文獎學金」得獎論文。
    周淑瓊(1999)。國中專家/新手導師班級經營的信念、認知、行動策略與其班級經營效果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弘(2001)。賞識你的孩子。台北縣:上游出版社。
    邱柏翔(2001)。國民小學教師效能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雅蘭(2006)。宗教團體重建教師信念之研究-以財團法人福智寺為例。南華 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錦堂(2002)。國中導師信念、班級經營策略對班級經營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法務部(1999)。暴力犯罪青少年的學校經驗回顧。法務部犯罪問題研究中心。未出版之統計數據。
    侯念佐(2001)。國中學生心目中優良教師特質之探討—以漫畫麻辣教師GTO為參照。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久賢、洪榮昭,林麗娟、蔡長艷(2007)。影響教師創意教學因素之研究─以綜合活動領域為例。師大學報:教育類,52(2),49-71。
    洪梅菁(2003)。生命價值的再探索-生活技能班。今日鎮中,165-168。
    柯秀薇(2003)。規訓與叛逆:國中中輟生輔導措施之反思。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胡立霞(2000)。國小教師教學視導風格選擇取向與教師人格特質相關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星雲法師(2000)。佛光教科書。台北市:佛光文化出版社。
    徐明珠(2003)。十年教改爭議與政策革新之研究。國家政策論壇,92冬,182-196。
    徐學正(2002)。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法與班級經營策略改進國中學生學習之行動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強華(1992)。教師信念研究及其在學校教育革新上的意義。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34卷,85-113。
    高強華(2002)。創意教師的人文素養。創造思考教育,12 期,10-14。
    莊岳霖(2001)。教師參加神經語言程式學(NLP)溝通訓練方案之成效與歷程的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鎮遠(2005)。高關懷學生安置措施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坤龍(2001)。台北市職業學校導師之班級經營策略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湘媛(2005)。創意花開-三位國小創意教師之形成與發展。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淑青(2001)。我國高級職業學校工業類科教師人格特質與班級經營風格之相關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德祥(1996)。班級的常規經營。學生輔導,45,54-59。
    黃德祥(1998)。班級經營。載於葉學志等合著:教育概論(423-438)。台北市。正中書局。
    黃瑞盈(1997)。牽阮的手走過叛逆期。今日鎮中,38-40。
    許清田(2003)。教師權力運用類型、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貴序(2002)。創造思考教學對高職邏輯設計課程學習成效之教學實驗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桃園縣政府教育局新聞稿(2005)。 少年行善 愛心滿載。2005年1月14日。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陳木金(1999)。班級經營。台北市:揚智文化。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向明(2004)。教師如何做質的研究。台北市:洪葉。
    陳志勇(2002)。屏東縣國小教師領導風格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昭儀(1998)。良師典範對國中資優生的影響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6(5),65-85。
    陳昭儀(2000a)。優秀國小資優教育教師教學生涯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9,327-346。
    陳昭儀(2000b)。傑出理化科學家之人格特質及創造歷程之研究。師大學報:教育科學類,44(1),27-45。
    陳昭儀(2001)。傑出表演藝術家個人特質之研究。資優教育研究,1(2),1-22。
    陳昭儀(2003a)。創意人物研究之回顧與探析。資優教育季刊,87,27-40。
    陳昭儀(2003b)。傑出科學家及藝術家之比對研究。教育心理與研究,26, 199-225。
    陳昭儀(2005)。傑出作家創作歷程之探析。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9 期,295-312。
    陳美言(1998)。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珮育(2004)。靜思語教學應用於班級經營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湘玲(2000)。國小一年級級任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雅莉(1994)。教師教育信念與班級經營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漢森(1997)。失控教室(教室管理心法與技巧)。稻田出版。
    陳錦香(2006)。高創造力資優生父母教養方式之研究—以全國高中職智慧鐵人創意大賽首獎得主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龍安(2004)。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市:心理。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第六版)。台北市:心理。
    陳馨蘭(1998)。教師人格特質、自我效能、學生行為信念與班級經營風格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怡如(2001)。歷史KTV。今日鎮中,143。
    淨空法師(1994)。認識佛教。台北市;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
    教育春秋(2007)。殺人犯可以變大企業家,流氓也可以變教授。2007年4月10日,http://www.parentschool.org.tw/kmportal/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100286
    張以儒(2001)。綜合高中教師領導行為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有恆(2002)。清涼小品。台南市:和裕出版社。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5)。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出版社。
    張梅禎(2000)。中輟復學生與一般生在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碩玲(2001)。吳靜吉專訪-跨世紀教師角色的省思、多元、創意、團隊合作。教育研究月刊,81/82,12-16。
    張婌愉(2007)。資優教育教學設計競賽優良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生涯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創造思考暨資賦優異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鈕文英(2007)。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撰寫。台北市:雙葉。
    單文經(1995)。班級時間經營的原理與策略。台灣教育,第536 期,4-18。
    單文經(1998)。班級經營策略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單文經(2004)。班級經營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學富文化。
    湯仁燕(1993)。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琦芳(2004)。英語輔系之國中教師專業發展歷程的初探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亭廷、鍾巧瑄(1996)。我們這一班。今日鎮中,24-26。
    彭僊懿(2006)。創意生活產業中創意餐廳之探討。台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賈馥茗(1976)。英才教育。台北市:開明書局。
    賈馥茗(1979)。教育概論。台北巿:五南。
    楊士賢(1997)。小學級任教師班級經營信念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智先(2000)。教師工作動機、選擇壓力、社會互動與創造力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玉珠、吳靜吉、鄭英耀(2000)。影響科技與資訊產業人員創意發展的因素之量表編製。師大學報,45(2),39-63。
    葉玉珠(2000)。「創造力發展的生態系統模式」及其應用於科技與資訊領域之內涵分析。教育心理學報,32(1),95-122。
    葉玉珠(2005)。創意發展:生育乎?養育乎?教育研究月刊,133,63-76。
    詹為淵(1993)。班級經營決策支援系統模式建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藝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趙曉薇(2002)。參與佛教團體辦理活動教師的宗教信仰生活實踐與專業態度之研究─以國際佛光會教師成員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鄭宏財(1999)。從教師效能理論談國小班級經營策略的實施。教育資料文摘,第45期,97-117。
    鄭瑞銀(2004)。國民中學班級經營發展實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宇喬(2005)。我們這一班。今日鎮中,31-34。
    潘寶英、李雨玲(2006)。找回斷線的風箏。今日鎮中,24-27。
    潘寶英(2007)。校園正向管教。未出版。
    潘寶英(2008)。歷史寶典。未出版。
    簡茂發等人(1998)。中小學教師基本素質之分析與評量。教育部專案研究計畫。
    薛承泰(2003)。十年教改 為誰築夢?台北市:心理。
    戴文琪(2003)。台灣「班級經營」博碩士論文之整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臥龍(1997)。優良國中教師特質之德懷分析。教育研究資訊,5(3),14-28。
    魏麗敏、黃德詳(1995)。諮商理論與技術。台北市:五南書局。
    蘇淑麗(2005)。不同世代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價值觀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輔導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二、英文部份
    Amabile, T. (1996). Creativity in context: Update to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Barron, F., & Harrington, D. M. (1981). Creativity, intelligence and personality. Annual Review Psychology, 32, 439-476.
    Bauer, A. M., & Sapona, R. H. (1991). Managing classrooms to facilitate learning.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Borich, G. D.(1988).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Columbus, OH : Charles, E. Merrill.
    Brophy, J. (1988). Educating teachers about managing classrooms and student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4(1), 1-18.
    Charters, W. W. & Waples, D.(1989). The common wealth teacher-training stud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Clark, R. 著;諶攸文等譯(2004)。優秀是教出來的。台北市:雅言文化。
    Clark, R. 著;諶攸文等譯(2007)。人格特質最重要。台北市:雅言文化。
    Csikszentmihalyi, M. (1999)。創造力(杜明城譯)。臺北市:時報。
    Easterly, J. L. (1983). Perceptions of outstanding elementary teachers about themselves and their profess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238 854)
    Edwards, C. H. (1993). Classroom discipline and management. New York: Macmillan.
    Emmer, E. T., Ebertson, C. M., Sanford, J. P., Clements, B. S., & Worsham. M. E. (1984). Classroom management for secondary teache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Emmer, E. T. (1987). Classroom Management. In Dunkin, M. J. (ed.).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 pp. 436-437). Oxford: Pergamon Press.
    Feldman, D. H. (1999/2005)。創造力的發展。載於R. J. Sternberg(主編),創造力(李乙明、李淑貞譯)(頁225-250)。臺北市:五南。
    James, M. (1995). Teacher problem solving: A casebook of award-winning teaching case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Johnson,L.V.,& Bany M.A.(1970).Classroom management.New York: Macmillan.
    Jones, V. (1996). Classroom management. In J. Sikula,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2nd ed, pp. 509-521). NY: Macmillan.
    Jones, V. F., & Jones, L. S. (1995). Comprehens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creating posi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 all students (4th ed.) .236 Needham Height, MA: Allyn & Bacon.
    Lindsey, M. (1980). Training teachers of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Plucker, J. A., & Runzulli, J. S. (1999/2005)。心理計量取向的人類創造力研究。載於R. J. Sternberg(主編),創造力(李乙明、李淑貞譯)(頁44-78)。臺北市:五南。
    Ryans, D. G. (1960).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s. Washington, D. C.: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Shulman, L. S. (1986). Paradigms and research programs in the study of teaching: Acontemporary perspective. In M. C. Wittrock(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pp.3-36).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Sternberg, R. J., & Lubart, T. I. (1999)。不同凡想:在一窩蜂文化中開拓創造力(洪蘭譯)。臺北市:遠流。
    Sternberg, R. J. (1988a). A three- fact model of creativity. In R.J. Sternberg (Ed.),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Cambrige : 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
    Sternberg, R. J. (Ed.). (1988b).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Contemporary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Stremikis, B. A. (2002). Th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circumstances of successful women musicians.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14(1), 85-92.
    Strickland, A., & Coulson, L. T.(2000). Principles of creativity: Guides for your work and yourlife. Retrieved October 20, 2004, from http://www.thinksmart.com/articles/MP_3-4-1.html.
    Torrance, E. P., & Goff, K. (1990). Foster academic creativity in gifted students. (ERIC Digest, E484, ED 321 486) Retrieved August 20, 2007, from http://www.lincolnparkboe.org/pdf/creative_behavior.pdf
    Wang, C.(1998). Cultivating capabilities of teachers in promoting student creativity: Designing STS exploratory experiment. Proceeding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ROC, 8(1), 45-5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