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欣怡
Zhang Xinyi
論文名稱: 針對中級華語學習者之漢字課程設計
The Design on the Chinese Characters Course in Intermediate Level For Learners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指導教授: 信世昌
Hsin, Shih-Ch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9
中文關鍵詞: 華語教學漢字教學漢字文化課程設計中級華語學習者
英文關鍵詞: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Chinese character,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e, Curriculum design, Foreign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 Intermediate level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939下載:9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關鍵字:華語教學、漢字教學、漢字文化、課程設計、中級、華語學習者

    華語文教學作為一門學科研究的領域,在學者們多年的努力之下,已有豐碩的成果,不僅表現在華語語音、語法上,也表現在漢字教學研究上。漢字教學課程、學習者漢字學習難點以及漢字教材開發不足的種種問題浮現之後,引起了學者們對於漢字課程的關注,進而結合各領域的研究成果,著手進行漢字教學各方面的相關研究。本研究試圖在第二語言漢字教學中融入漢字的文化意涵,使學習者能夠在既有的漢字書寫基礎上,繼續領會漢字文化的深意,擴展漢字學習的廣度與深度。

    本研究主要針對外籍華語學習者進行漢字課程研究及設計,在研究的過程中,首先蒐集相關學理,進行研讀及批判;其次針對哈佛大學等各單位實際的漢字教學課程進行觀摩與分析,其中包括綜合語言課及漢字輔助課程中的漢字教學情形;之後就現有的教材進行分析,包括綜合性質的教材及獨立的漢字教材;此外,為了瞭解師生對漢字課程的需求,採取一對一訪談的方式,進行師生需求分析。最後結合研究過程中的各項結果,設計出漢字文化課程。

    經過課程的研究及設計之後,本研究得出幾點結論:一、提出層次性及系統性的漢字教學課程概念;二、提出針對中級學習者之漢字課程規劃;三、設計聯繫基礎漢字學習與深入漢字文化研究兩個方面的課程;四、設計兼具靜態的漢字學習與動態的文化討論的課程。除此以外,本研究也期許在華語教學領域裡,能夠開發完整且具層次性的漢字課程,使學習者得以在分級的漢字課程中,合理地選擇學習的層級並能適度地瞭解自我漢字能力提升的幅度;為了有效評估學習者的漢字能力,以進行分級授課,期許能開發出合宜的漢字能力評鑑工具。

    Abstract

    Keywords: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Chinese character,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e, Curriculum design, Foreign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 Intermediate level

    After many years of dedicated work by scholars in this field, the study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has achieved lucrative results in not only Chinese pronunciation and grammar but also the study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problems and issues arising from Chinese character curriculum, difficulty for learners as well as inadequacy of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materials have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resulting in a powerful integration of scholarly work from various fields of study and an earnest collaboration in research related to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The present research attempts to incorporate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to Chinese foreign language studies. The research hopes that starting from the found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writing, students will continue to grasp the deeper meaning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enhance their learning in both breadth and depth.

    The present research focuses on conducting research and designing curriculum for foreign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 The research first collected, analyzed, and critiqued related articles. The next steps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real Chinese language curriculum, which include cases of both comprehensive language classes as well as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from Chinese-character-aided curriculum,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and similar programs. Subsequently, an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was performed, including those of comprehensive Chinese language nature and independent Chinese character materials.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emands of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for learning Chinese through Chinese characters, a series of one-on-one interviews was carried out and analyzed. Lastly, integrating the results of each of these sections, a Chinese character curriculum was designed.

    After conducting the research and design for this curriculum, the present research has come to several conclusions: 1) To propose the concept of a multi-level, systematic Chinese character curriculum. 2) To propose a plan for the Chinese character curriculum specifically targeted at intermediate level learners. 3) To design a curriculum that connects the fundamental study of the characters themselves with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underlying culture and 4) To design a combined curriculum including both a solid study of Chinese characters as well as a dynamic discussion of culture. This curriculum aims to help learners progress through it by choosing a reasonable level of study and gain an appropriate sense of achievement from their personal improvement in Chinese character skill.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level of learner’s Chinese character ability, a rating system for lessons should be expected to be implemented and developed as an appropriate tool for critiquing Chinese character skill.

    目錄 I 表目錄 III 圖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目的 6 第四節 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8 第五節 名詞釋義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第一語言教學之漢字教學法 12 第二節 第二語言漢字教學研究 19 第三節 漢字文化意涵與第二語言漢字教學 34 第四節 啟發與總結 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5 第二節 研究設定 45 第三節 研究過程 47 第四節 資料蒐集及分析 49 第四章 漢字教學現況與需求分析 59 第一節 漢字教學現況 59 第二節 現有相關教材分析 72 第三節 訪談紀錄分析 82 第四節 啟發與總結 97 第五章 課程設計 99 第一節 課程設計原則、模式及流程 99 第二節 漢字文化課程之教學設定 105 第三節 漢字文化課程之教學時程及內容規劃 110 第四節 漢字文化課程之單元流程範例 11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28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28 第二節 研究限制 129 第三節 研究展望與未來研究之建議 131 參考文獻 134 附錄 139 表目錄 表 二 1 :第一語言漢字教學法分類表 13 表 三 1 :受訪教師基本資料表 52 表 三 2 :受訪學習者基本資料表 55 表 三 3 :現有教材調查之教材資料表 58 表 四 1 :國際扶輪社華語文課程觀摩紀錄 61 表 四 2 :師大國語中心初級中文課觀摩記錄 63 表 四 3 :哈佛大學一年級中文課觀摩記錄 66 表 四 4 :哈佛大學二年級非華裔班中文課觀摩紀錄 67 表 四 5 :哈佛大學二年級華裔班中文課觀摩紀錄 68 表 四 6 :師大國語中心之漢字輔助課程 70 表 四 7 :漢字教學情形綜合分析表 71 表 四 8 :教學者意見之課程對象分析結果 84 表 四 9 :教學者意見之課程實施方式分析結果 85 表 四 10:學習者意見之課程對象分析結果 93 表 四 11:學習者意見之課程實施方式分析結果 96 表 五 1 :教學單元與週次對應表 111 表 五 2 :漢字文化課之課程大綱 113 表 五 3 :漢字文化課程之單元流程 121 圖目錄 圖 五 1 :漢字文化課程設計模式 101 圖 五-2 :漢字學習階段分級與學習目標 103 圖 五-3 :漢字文化課程之實際操作流程構思圖 105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卞覺非(1999)。漢字教學:教什麼?怎麼教?。語言文字應用。1。
    王寧(1991)。漢字與文化。北京師範大學學報。6。
    王寧、鄒曉麗(1999)。漢字。香港:海峰出版社。
    王宏源(1993)。漢字字源入門。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王繼洪(2006)。漢字文化學概論。上海:學林出版社。
    王貴元(2008)。漢字與歷史文化。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
    石定果(1997)。 漢字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1。
    朱良志、詹緒佐(1988)。中國美學研究的獨特視鏡─漢字。安徽師範 大學學報。3。
    伍巍(2004)。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字教學探討。廣州大學學報。3:7。
    李培元、任遠(1986)。漢字教學簡述。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李大遂(2004)。對外漢字教學發展與研究概述。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
    汪春、鄭重慶(2005)。畫說漢字。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吳佳樺(2008)。部首的語義群組分類及在華語教學上的應用。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何九盈(1990)。簡論漢字文化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何九盈、胡雙寶、張猛(1995)。中國漢字文化大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何蕙齡(2007)。以字理識字為主的錯字補救教學研究─以桃園縣同安國小三年級為例─。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佟樂泉、張一清(1999)。 小學識字教學研究。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周祖謨(1953)。教非漢族學生學習漢語的一些問題。中國語文。7。
    周健、林柏松(2008)。外國人漢字速成-修訂本。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周麗萍、呂景和(2001)。論漢字形義聯想識字教學法。嘉興學院學報。13:4。
    林西莉(2006)。 漢字的故事(China, Empire of Living Symbols.)。 台北市:貓頭鷹出版。
    柳燕梅(2001)。漢字速成課本。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姚道中(1997)。中文聽說讀寫系列 。Cheng&Tsui出版。
    姚道中(2005)。由SAT到AP中文測試。 二十一世紀華語機構營運策略與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
    唐漢(2002)。漢字密碼(上、下)。 上海:學林出版社。
    孫海麗(2000)。從漢字和拼音文字的比較談對外漢字教學的方法。教育視野。3
    孫德金(2006)。對外漢字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張靜賢(1986)。談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字課。語言教學與研究。1。
    張靜賢(1988)。現代漢字筆形論。世界漢語教學。6。
    張靜賢(1997)。漢語普通話教程-漢字課本。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張旺熹(1990)。從漢字部件到漢字結構─談對外漢字教學。世界漢語教學。
    張惠芬(1997)。漢字教學及其教材編寫。對外漢語教學課程研究。 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張惠芬(2005)。張老師教漢字-漢字識讀課本。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張惠芬(2006)。張老師教漢字-漢字拼讀課本。北京:本經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張鳳麟(1997)。談集中識字教學。漢語學習。6。
    張朋朋(2001)。集中識字。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張朋朋(2001)。常用漢字部首。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張朋朋(2004)。談文字的本質。漢字文化。3。
    張朋朋(2007)。語文分開、語文分進的教學模式。漢字文化。1。
    陳曦(2001)。關於漢字教學法研究的思考與探索─兼論利用漢字”字族理論”進行漢字教學。漢語學習。3。
    陳明華(2005)。漢字教學中文化滲透的行行性和操作策略。當代教育論壇。
    陳琦(2006)。國際交換學生在台灣學習華語文之探討─以扶輪社青少年交換計畫為例。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曹先擢(1992)。漢字文化漫筆。北京:語文出版社。
    崔永華(1997)。漢字部件與對外漢字教學。語言文字應用。3。
    梁彥民(2004)。漢字部件區別特徵與對外漢字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6。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中心(2008)。新實用視聽華語系列。台北:正中書局。
    黃政傑(2002)。課程設計。台北:師大書苑。頁147。
    黃沛榮(2006)。漢字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樂學書局。
    費錦昌(1997)。現代漢字筆畫規範芻議.。世界漢語教學。2。
    齊德立(2005)。推動美國AP中文課程與中學中文教育所面臨的挑戰。二十一世紀華語機構營運策略與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
    曾金金、紀壽惠、黃立己、張欣怡(2007)。符合零起點漢語學習者認知模式之筆畫教學設計。台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暨研討會論文集。
    曾金金、紀壽惠、黃立己(2008)。符合認知理論的部首教學設計。台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暨研討會論文集。
    葉德明(1990)。漢字認知基礎─從心理語言學看漢字認知基礎。台北市:師大書苑。
    葉德明主編(2001)。遠東生活華語系列。台北:遠東圖書公司。
    萬雲英(1991)。兒童學習漢字的心理特點與教學。載於高尚仁、楊中芳(合編)。中國人•中國心-發展與教學篇。臺北:遠流。頁404-446。
    萬業馨(1996)。漢字筆順芻議。語言文化教學研究。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鄒燕平(2000)。漢字教學中要不要作字形分析及如何分析。首都師範大學學報。
    達世平、達婉中(2004)。漢字字母教程系列。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劉志基(1996)。漢字文化綜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劉珣(2002)。新實用漢語系列。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劉建華(2007)。有關漢字文化研究中的幾個問題。科技文化。
    黎傳緒(2004)。推廣集中識字勢在必行。南昌教育學院學報。19:2。
    魯健驥(2006)。初級漢語課本-漢字讀寫練習。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出版社。
    潘先軍(1999)。對外漢字教學與小學識字教學。漢字文化。
    戴汝潛、謝錫金、郝嘉杰、祝新華、李輝等(1999)。漢字教與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
    謝錫金(2002)。綜合高效識字教學法。香港:青田教育中心。
    韓偉(2002)。漢字字形文化研究論。 河南大學學報。42:5。
    (2003)。漢字字形結構蘊含文化信息的特性。深圳大學學報。20:19韓鑒堂(2005)。漢字文化圖說。.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羅秋昭(1999)。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出版社。頁122。
    譚海濤(2003)。利用漢字的文化性進行漢字教學。雲南師範大學學報。6。

    英文部分
    Edward David Allen & Rebecca M. Valette. (1977). Classroom Techniques: Foreign Languages and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Harcourt Jovanovich, Inc.
    Jack C. Richards. (2001).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ack C. Richards & Theodore S. Rodgers. (2001).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Teaching (2nd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bert C. Bogdan .(2001).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 (3rd Ed). Waterstone Publisher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