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潔 Li, Jie |
---|---|
論文名稱: |
學校運動場地設施委外經營–以蘆洲國民運動中心為例 Outsourced Management of School Sports Venues and Facilities – As an Example of Lu-zhou Civil Sports Center |
指導教授: |
張川鈴
Chang, Chuan-Ling |
口試委員: |
蕭嘉惠
Hsiao, Chia-Huei 周宇輝 Chou, Yu-Hui 張川鈴 Chang, Chuan-Ling |
口試日期: | 2022/06/21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Sciences |
論文出版年: | 2022 |
畢業學年度: | 11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4 |
中文關鍵詞: | 運動中心 、委外 |
英文關鍵詞: | Sports center, Outsourcing,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1697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12 下載:2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依據促參法規定,政府投資興建各縣市國民運動中心完工後,目前皆採用委託民間機構營運之OT模式,但不排除可採用ROT與BOT模式之可能性,故分析歸納國民運動中心公辦民營模式,透過文獻分析發現已營運之運動中心存在的問題,並統整解決策略,應可提供未來各縣市設立運動中心參考要件。本研究探討蘆洲國民運動中心公辦民營模式、分析蘆洲國民運動中心公辦民營規劃過程中之困難議題、歸納具體改進策略,使運作更完善並且提升服務品質。以文獻分析法與訪談法了解蘆洲國民運動中心公辦民營的模式與現況,並透過文獻探討,分析運動中心之問題及改善策略。根據文獻發現當初政府選址時校內師長反對問題;運動中心與學校對於目的的認同差異問題;運動中心與學校對於雙方使用範圍問題;制度規範不明確問題;營運方與學校方互動關係問題;給予學校端的福利資源問題;雙方面臨風險問題;學校師生反應問題。其解決策略於規劃設計階段可事先調查周邊環境、適時變更空間使用以及考量預估使用設施需求;招商評選階段可明確制定使用限制、回饋項目;經營管理階段可提供多元空間與資訊科技管理等。成功的公辦民營模式,除了事前作業外,事後定期發現問題與改善亦為關鍵因素;公辦民營確實能充分利用民間資源,並降低財政負擔,但是在市場競爭下,未來可進行異業結盟推動產學合作,結合社區營造,更促進民間參與。
According to the Law on Promotion of Participation,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government-invested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sports centers in various counties and cities, the OT model is currently adopted by entrusting the operation of private organizations, but the possibility of adopting the ROT and BOT models cannot be ruled out. The model,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find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ports centers in operation, and integrates the solution strategies, which should be able to provide reference requirement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ports centers in various counties and cities in the future. This research discusses the public-private model of Luzhou National Sports Cent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 issues in the planning process of Luzhou National Sports Center, and summarizes specific improvement strategies to make the operation more perfect and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interview to understand the mode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Luzhou National Sports Center's public and private operation,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the sports center through literature discussion.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it was found that the teachers in the school objected to the problem when the government chose the site; the difference i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purpose between the sports center and the school; the scope of use between the sports center and the school for both parties; the system specification is not clea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operator and the school; the welfare resources given to the school; both parties face risk issues;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spond to questions. Its solution strategy is to investigate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n advance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stage, change the space usage in a timely manner, and consider the estimated use of facilities needs; in the investment selection stage, use restrictions and feedback items can be clearly formulated;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tage can provide multiple space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a successful public-private model, in addition to pre-operation, regular discovery of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s afterwards is also a key factor; public-private enterprises can indeed make full use of private resources and reduce financial burdens, but under market competition, cross-industry alliances can be formed to promote production in the future. Learning cooperation, combined with community building, and promoting non-governmental participation.
王文科 (2002)。教育研究法 (第七版)。臺北市:五南。
王文科 (2009)。教育研究法 (第十三版)。臺北市:五南。
王可雯、陳鴻雁 (2012)。銀髮族參與運動中心之動機與服務品質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1,198-213。
王志達 (2012)。臺北市運動中心民眾參與行為與滿意度之研究。中華運動休閒與創新研發管理學刊,1(1),35-45。
王郁彣、王立亭、李晶 (2018)。羽球賽事與場地空間:以新北市國民運動中心為例。休閒與社會研究,17,11-22。
王勇勝、吳兆欣 (2020)。臺南市永華國民運動中心體驗行為意圖之研究。休閒與遊憩研究,11(1),45-66。
王勇勝、吳兆欣 (2021)。屏東國民運動中心服務品質量表信效度之探討。體育運動與Amos統計應用期刊,10(1),9-16。
王偉琴、陳嫣芬 (2019)。中南部運動中心使用者使用型態、時間管理與休閒涉入之關係研究。臺灣體育學術研究,66,33-52。
王皓宇 (2015)。學校運動場館委外經營策略-以臺北市運動場館為例。彰化師大體育學報,14,80-94。
王豐家、鄭志富、蔡秀華 (2015)。運動中心女性行銷策略之個案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5(2),173-192。
方佩欣、張少熙、蕭玲妃 (2013)。臺北市運動中心使用者之自覺健康狀態、參與動機、休閒涉入及休閒滿意之相關研究。臺大體育學報,24,37-48。
田文正 (2003)。夜間使用學校運動場地設施行為模式之研究。體育學報,35,179-191。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03)。國民體育法。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1999)。中華民國體育白皮書。臺北市:作者。
艾建宏、蔡亨、蘇忠信 (2007)。台北市中山區及北投區市民運動中心消費者行爲之差異研究。運動知識學報,4,69-79。
呂惠富 (2009)。學校運動設施服務品質認知與再使用意願之研究。真理觀光學報,7,51-65。
呂惠富 (2013)。國民運動中心經濟價值之評估─假設市場評價法之應用。戶外遊憩研究,26(3),1-45。
余昊、陳逸杰、康正男 (2020)。運動中心中階經理人專業職能之初探。運動管理,48,29-38。
李元宏 (2013)。臺北市女性參與運動中心之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阻礙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2(3),12-23。
李元堯、陳鴻雁、許富淑 (2014)。運動中心員工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3,236-266。
杜正雄、陳金盈、李光武 (2016)。臺北市運動中心委外轉型之教育行政決定模式探討。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報,10(1),37-47。
李貞、林百也、林源明、呂宇晴 (2009)。台北市中山運動中心參與者之消費決策型態與消費行為之研究。休閒保健期刊,2,179-190。
李建平 (2001)。學校運動設施社區化之探討。大專體育,54,71-76。
李玟璉 (2008)。臺北市中正市民運動中心運動場地設施管理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7,293-303。
李安琇、陳靜如、張家銘 (2014)。國中生對校內運動場地設施吸引力與使用滿意度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3(2),61-71。
吳英明 (1993)。公私部門協力關係和「公民參與」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2(3),1-14。
吳雅琦、黃瓊恩 (2015)。少子化現象下學校運動場館之行銷策略。運動健康休閒學報,6,164-171。
吳濟華 (2001)。公私協力策略推動都市建設之法治化研究。公共事務評論,2(1),1-29。
林國棟 (1996)。學校體育之運動設施事業。大專體育,28,29-45。
林昭璿、雷文谷 (2007)。探討學校運動場地設施對外之開放與管理。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2,161-165。
林昭璿、雷文谷 (2007)。運動場地設施對外開放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南投縣國民小學為例。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2(1),80-96。
林偉智 (2009)。學校運動場地設施對外開放影響因素之探討。運動管理,13,71-78。
林聯喜、蘇瑞陽 (2012)。活化學校體育運動環境與資源。學校體育,128,42-45。
杜正雄、陳金盈、李光武 (2016)。臺北市運動中心委外轉型之教育行政決定模式探討。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報,10(1),37-47。
吳嘉浚、張文榮、林美玲、吳福明 (2016)。休閒動機、體驗價值與參與滿意度之研究─以新北市土城國民運動中心為例。運動研究,25(1),35-50。
周宇輝 (2011)。國民運動中心規劃與興建參考因素。國民體育季刊,40(3),21-28。
周宇輝、陳逸杰、鄭童允(2020)。國民運動中心的現況與展望。國民體育季刊,49(3),20-24。
周宇輝、康正男、高俊雄 (2012)。國民運動中心與社區簡易型運動設施效益分析。台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2(4),255-284。
周宇輝、蔡儀靜、康正男 (2021)。公辦民營運動中心初階經理人職能模型建構。體育學報,54(3),271-284。
周玟伶、黃意文、王毓苓 (2011)。臺北市大安運動中心民眾休閒參與動機之調查研究。國北教大體育,5,119-135。
邱鴻森 (2009)。內部行銷應用於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之經營管理。大專體育,104,59-67。
洪珠媚 (2011)。市民運動中心會員服務品質、滿意度與忠誠度之因果徑路關係研究--以臺北市中正運動中心為例。建國科大社會人文期刊,30(2),87-97。
洪連進、韓大衛、盧居福 (2010)。臺北市運動中心羽球、健身、舞蹈運動消費者休閒運動效益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1(1),27-47。
洪嘉文 (2003)。運動場地設施管理在學校體育之策略應用。中華體育季刊,17(2),9-19。
洪嘉文 (2001)。學校體育經營管理策略。臺北市:師大書苑。
洪建智 (2010)。學校運動場地設施開放與經營管理相關問題之探討。淡江體育,13,109-116。
倪瑛蓮、施致平 (2010)。臺北市運動中心顧客參與預測模式分析。體育學報,43(3),91-108。
倪瑛蓮、施致平 (2012)。運動休閒新起點-探析臺北市運動中心之發展現況及未來契機。中華體育季刊,26(2),215-222。
馬信行 (1998)。教育科學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紀華文、牟鍾福、鄭俊傑 (2019)。淡水國民運動中心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之研究。運動知識學報,16,93-104。
高皓筠、謝瑞萍、周宇輝 (2018)。土城國民運動中心服務品質之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8(2),159-179。
孫彩卿 (2009)。運動群體消費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北投運動中心為例。休閒保健期刊,2,273-280。
許文瑄、張川鈴 (2017)。學校體育設施於體育課程規劃使用之研究–以桃園市立高級中學為例。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7(1),105-132。
許家榕 (2019)。運動中心消費者社會責任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運動中心為例。運動知識學報,16,60-74。
教育部 (2003)。教育部推動民間參與文教設施興建營運短中長程計畫。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體育署 (2011)。改善國民運動環境與打造運動島計畫。取自 http://www.edu. tw/FileUpload/1184-20085%5CDocuments /1001110 改善國民運動環境與打造運動島核定版-送印.pdf
教育部體育署 (2022)。運動現況調查結案報告書。取自i運動資訊平台https://isports.sa.gov.tw/apps/Download.aspx?SYS=TIS&MENU_CD=M07&ITEM_CD=T01&MENU_PRG_CD=4&ITEM_PRG_CD=2
教育部體育署 (2014)。國民運動中心規劃參考準則。臺北市:作者。
新北市政府體育處 (2012)。新北市政府辦理民間參與蘆洲國民運動中心營運移轉(OT)計畫案。新北市:作者。
張輝政 (2006)。高級中等學校推動民間參與學校運動場館之現況及影響因素。學校體育,96,46-54。
郭哲君 (2012)。永續校園理念融入學校體育之初探–打造學校綠色健康運動空間。運動管理,15,68-80。
陳志一 (2011)。運動場業品牌形象對消費者滿意度與忠誠度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為例。運動教練科學,21,81-101。
陳林鴻、張少熙、戴琇惠 (2009)。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3(3),103 – 113。
陳林鴻、張少熙、戴琇惠 (2010)。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關係品質與顧客滿意度之研究。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16,23-31。
陳邠婕、周宇輝、呂佑華 (2020)。落差分析在運動中心經理人職能的應用。運動管理,48,16-28。
陳秀惠 (2017)。國民運動中心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對再購意願影響之探討-以高應大國民運動中心為例。高應科大體育,16,90-101。
陳宥任 (2007)。淺談公共關係對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運作之重要性與具體策略:以中山市民運動中心為例。國北教大體育,2,188-195。
陳文泰 (2009)。大專校院學生運動設施使用情形與滿意度之研究–以正修科技大學為例。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14,37-51。
陳俊民 (2002)。從休閒與運動的關係談學校體育的發展方向。中華體育季刊,16(4),118-124。
陳奕志 (2012)。高雄市公立高中學生運動設施使用需求之研究。高師大體育,10,75-90。
陳俊賓、張家銘、顏君彰 (2008)。運動中心參與者之消費決策型態量表編製。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論叢,19(2),1-19。
陳俊賓、張家銘、葉素汝 (2008)。運動中心參與者之消費者決策型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7(2),84-94。
陳逸政 (2014)。學校運動場館非使用經濟價值條件評估之探討。運動管理,24,2-14。
陳逸政 (2014)。學校運動場館非使用價值經濟效益評估之研究—以大專校院運動場館為例。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4(1),145-167。
陳昶旭、吳麗貞、陳美燕 (2013)。消費者在不同服務圈的視覺化識別、參與動機及參與行為之研究-以臺北市萬華運動中心為例。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3(4),369-393。
陳健隆 (2014)。臺北市運動中心會員人格特質和運動持續性參與之研究-以大安區運動中心為例。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1(4),39-52。
陳智彥 (2021)。高雄市鳳山國民運動中心參與動機對心流體驗之研究。休閒與社會研究,24,11-21。
陳陽 (2015)。臺北市12區運動中心市場結構分析。休閒與社會研究,11,61-70。
陳毅芳、鄭桂玫 (2018)。臺中市國民運動中心顧客體驗行銷量表編制之研究。運動與觀光研究,7(2),24-34。
陳聰吉、牟鍾福、羅琬竹 (2021)。國民運動中心運用危機管理處理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之探究。運動知識學報,18,55-64。
陳劉哲、鄭桂玫 (2012)。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消費者行為意向之研究-計劃行為理論之應用。亞洲高齡健康休閒及教育學刊,1(1),121-131。
張世賢、汪家源 (2006)。公私合作提供可持續觀光服務之研究-2005年台北縣鶯歌陶瓷
嘉年華個案探討。公共事務評論,7(1),99-115。
張鼎乾、張智涵 (2011)。臺北市民使用士林運動中心之服務品質與行為意向之關聯性。嘉大體育健康休閒,10(2),133-142。
張鼎乾 (2011)。臺北市民運動中心參與動機與幸福感相關之研究。文化體育學刊,13,29-41。
張宏偉、謝振榮 (2012)。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服務品質及消費者使用滿意度與再購意願之研究-以臺北市中山運動中心為例。體育學系系刊,12,45-60。
張家榮、劉元安 (2021)。休閒文化與運動場域的重構-以宜蘭國民運動中心為例。運動文化研究,38,39-71。
康正男 (2011)。大學運動場館營運成本分析:以臺灣大學綜合體育館大型集會活動為例。體育學報,44(2),227-244。
康世平、康正男、余育蘋、胡林煥 (2009)。國立臺灣大學運動場館使用現況調查之研究。運動教練科學,14,9-20。
郭國軒、謝榮豐、李麗瓊 (2017)。探討當地住民意識對國民運動中心設置的知覺研究-以新北市淡水區水碓里住民為例。運動與健康研究,6(1),1-14。
游進達 (2010)。運動中心如何提高顧客滿意度之策略分析。休閒保健期刊,3,231-238。
黃妍榛 (2020)。2019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與直轄市國民運動中心初探。休閒與社會研究,21,53-78。
黃長發、賀湘邦、黎淑媛 (2021)。國民運動中心之服務體驗、關係品質對忠誠度之影響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16(1),1-16。
(1997)。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黃瑞榮、蕭智真、黃郁惠 (2007)。學校運動場館的社區化價值。崇仁學報,1,45-54。
黃國光、林雲燦、李雨龍 (2014)。身心障礙者使用市民運動中心阻礙量表編製之研究-以臺北市慢性精神障礙者為例。亞洲高齡健康休閒及教育學刊,3,60-72。
黃賢哲、康正男 (2018)。臺灣運動場地設施研究:回顧與前瞻。大專體育學刊,20(2),87-111。
黃鉦凱、李安琇、孫美蓮、張家銘 (2016)。嘉義縣國中生對校內運動場地設施吸引力、使用滿意度及運動參與行為關係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5(2),14-26。
黃蕙娟 (2012)。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顧客滿意度指標之建構。體育學報,45(4),321-338。
新北市政府體育處 (2012)。新北市政府辦理民間參與蘆洲國民運動中心營運移轉(OT)計畫案。新北市:作者。
楊亮梅、陳俊民 (2002)。學校運動場館的管理與行銷策略。大專體育,63,122-127。
楊廣銓 (2005)。運動場地設施使用效能與改進之個案分析—以臺北市南湖高中為例。中華體育季刊,19(3),61-66。
童詣雯 (2013)。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公辦民營關鍵課題之探討。物業管理學報,4(2),1-14。
詹正豐、郭文仁 (2003)。公立學校校園運動及休閒設施採「公辦民營」方式之探討。大專體育,69,6-13。
詹俊成、陳素青 (2011)。臺北市民運動中心使用者參與動機與承諾對參與行爲之影響。體育學報,44(2),207-225。
廖尹華 (2005)。學校體育革新談大學運動設施之休閒化。大專體育,77,7-14。
廖尹華 (1997)。台灣地區大專院校運動場地設施開放與經營管理考量因素之研究(未出版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廖尹華、鄭志富 (2012)。大學運動設施提供社區休閒服務績效評估之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7(2),95-124。
劉田修、林秉毅、陳俊德 (2007)。台北市中山運動中心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5,108-123。
劉瑋蘋、高俊雄、康正男 (2010)。臺北市中正運動中心服務承載量之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0(4),95-113。
劉惠珍、莫皓帆 (2014)。運動中心使用者休閒涉入與服務品質認知關連組集模式之研究-基於典型相關分析技術。運動與遊憩研究,8(3),1-23。
劉德彥、林旭龍、李青松 (2015)。銀髮族休閒運動服務需求之考量-以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為例。運動與遊憩研究,10(1),96-111。
劉鈞華、葉美玲、陳朝陽 (2004)。學校運動設施開放之探討。文化體育學刊,2,275-284。
蔡秀華 (2001)。大學體育館營運績效指標之個案研究-以國立台灣大學綜合體育館為例(未出版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秀華 (2006)。學校運動場館經營之績效評估—平衡於慣性與創新的路徑。學校體育,16,34-40。
蔡明松 (2020)。屏東市國民運動中心提供之服務品質、滿意度及行為意圖之研究。運動教練科學,58,41-52。
蔡儀靜、周宇輝、康正男 (2020)。運動中心初階經理人職能基準之探究。運動管理,48,2-15。
潘虹利、李蕙貞 (2014)。二為模式於學校運動場區服務品質之應用。休閒運動期刊,13,9-20。
潘叡昱、陳永洲 (2019)。嘉義市國民運動中心顧客參與行為、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中正體育學刊,9,32-52。
謝文娟、游士正、蔣孝美 (2007)。學校運動場館對外開放問題與解決對策之探討。雲科大體育,10,93-98。
簡全亮、林聯喜、周宇輝 (2016)。國民運動中心OT委外可行性評估架構分析
。臺大體育學報,30,11-21。
簡全亮、駱騰昆、吳明翰 (2018)。組織變革之個案研究:以中國青年救國團經營管理(國民)運動中心為例。中華行政學報,22,119-129。
顏寧 (譯) (2011)。質性研究設計與施作指南。臺北市:五南。(Sharan, B. M, 2009)
顏琬容 (2012)。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公私協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新北市。
羅明屏、鄭志富 (2012)。行銷策略對消費者再購意願之研究─以臺北市中正運動中心為例。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6(1),15-32。
羅應嘉 (2007)。臺北市北投區運動中心推動社區健康之策略與成效評估。大專體育,90,43-49。
deMarrais, K. (2004). Qualitative interview studies: Learning through experience. In K. deMarrais & S. D. Lapan (Eds.), Foundations for research (pp. 51-68). Mahwah, NJ: Erlbaum.
Norman, Walzer and Brian, D. Jacobs. (1998).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for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raeger Published.
Max, O. Stephenson, Jr. (1991), Whither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A Critical Overview, Urban Affairs Quarterly, 27(1):10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