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余志挺 |
---|---|
論文名稱: |
裴松之《三國志注》研究 |
指導教授: | 林礽乾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2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2 |
中文關鍵詞: | 裴松之 、裴松之《三國志注》 、陳壽《三國志》 、魏晉史學 、史注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616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陳壽《三國志》成書在晉代平吳以後,約是武帝太康中時,早於范曄《後漢書》,乃承續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所作,陳壽鳩集了〈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和〈吳書〉二十卷,撰成六十五卷《三國志》,在斷代史體中又別創一格,而南朝時,因宋文帝嫌陳壽《三國志》過於簡略,故下詔命裴松之補注,今僅知《三國志注》完成於宋元嘉六年七月二十四日,裴松之時年五十八歲,未知起注的真正時間。
本部論文既以裴松之《三國志注》為主要研究對象,必以裴松之本人,及其所撰《三國志注》為主,然前僅述古堂有裴松之《三國志注》單行本,餘多散附在陳壽《三國志》原書中,因此,首先須從裴松之《三國志注》的撰作動機、編寫經過、完成時間開始介紹,並與裴松之家傳儒、史之學作對照,明白《三國志注》乃為增補陳壽《三國志》的「簡略」、「脫漏」而著,裴松之〈上三國志注表〉言「臣前被詔,使采三國異同,以注陳壽國志。壽書銓敘可觀,事多審正。誠游覽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於略,時有所脫漏。臣奉詔尋詳,務在周悉,上搜舊聞,傍摭遺逸」,已清楚將注《三國志》的動機、方法、目的表達出來。
故順此與陳壽《三國志》原書作比較,以鼎文書局出版的新校標點本《三國志》,分別針對陳壽原書與裴氏注文進行逐字計數,統計得出陳壽原書共有三十六萬六千七百五十七字,而裴注亦達三十二萬一千三百六十一字,幾近一部書的份量,可見其增補內容頗為豐富。
因此,第四章便直以裴松之〈上三國志注表〉自述撰作體例入手,主張「其壽所不載,事宜存錄者,則罔不畢取,以補其闕;或同說一事,而辭有乖雜,或出事本異,疑不能判,並皆鈔內,以備異聞;若乃紕繆顯然,言不附理,則隨違矯正,以懲其妄;其時事當否,及壽之小失,頗以愚意,有所論辯」,而歸納出「補闕」、「備異」、「懲妄」、「論辯」四種體例,探究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的方法,其中「補闕」、「備異」屬於材料的補述,由裴松之的助手共同協助纂輯完成,此二類形式在《三國志注》中佔大多數,而「懲妄」、「論辯」則是對材料的考證與批評,即裴松之透過校勘、核驗所有引用材料的過程,提出個人對史事的議論,以及對歷史人物的評價,這一部份比重雖然不多,卻是整部《三國志注》的精旨深義所在。
《三國志注》既以「補闕」、「備異」的形式為主,故第五章就針對裴松之的引書進行分類、考佚、索引展開研究,得出《三國志注》引用書目共計二百三十二部,此中包含魏晉時代的史料,以及魏晉以前的經傳、文章,若再加上不成書的單篇詩文,則裴松之《三國志注》引書可達兩百五十種之多,不僅對增補《三國志》及三國史實很有幫助,在魏晉史籍的保存、處理上,也同時具有莫大的貢獻與價值。
至於第六章則針對裴松之的史評,以及《三國志注》所徵引的諸家史評進行討論,此實建立在「懲妄」、「論辯」兩種體例的基礎上,「懲妄」、「論辯」是裴松之經過彙整引用材料的核驗與分析後,針對史事的議論、歷史人物的臧否,提出個人的見解,即裴松之的「自注」,《三國志注》全書共計二千三百八十九條注文,裴松之自注雖僅有二百三十二條,但卻是整部《三國志注》的意旨所在,由此延伸出包括對陳壽與《三國志》的驗證、對所引相關史料和各史家的批判,以及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提出個人觀點,漸次詳論其中蘊含的史學思想與作注方法,進一步貼近裴松之史評展現的史觀與史識,從而獲得裴松之《三國志注》的真實面貌。
橫向研究後,展開縱向探究裴松之《三國志注》確立起來的史學價值,陳壽《三國志》真切因應三國鼎立的歷史特點,開創出新的史書體例,而裴松之站在陳壽的基礎上,增補其內容、修正其缺失,重要性絕不下於《三國志》原書,其「勘補三國史實」、「創新史注形態」、「保存魏晉著作」、「首引志異材料」,以及「開展史學批評」等成就,不只是完成原先增補陳壽《三國志》的闕佚而已,對於魏晉史學更作了批判性的總結,為中國史學評論開創新途徑,所運用史注變體的新體例,也成為魏晉史學脫離經學獨立過程的重要關鍵,及至後世史學家,包括劉勰《文心雕龍.史傳》,和劉知幾《史通》的史學批評,都受到裴松之《三國志注》的先驅作用影響。
裴松之《三國志注》不但彌補了陳壽撰史因所見材料有限,導致記載不夠充實的缺點,其徵引、保存不同來源的材料,以及臧否史事和歷史人物的自注,甚至撰注的體例與方式,都對魏晉史學,乃至於中國史學的轉變,產生關鍵性的影響,促使從經學獨立走出的史學,不管是史學評論,還是史學注釋,裴松之均開闢出新的蹊徑,因此,陳書、裴注二作相得益彰,同是中國史學史上,研究三國史者不可或缺的史學經典。
三國志部分
《三國志》康熙二十五年內府刻本 晉.陳壽撰清.常錫布、翁叔元等奉旨重校脩
《新校三國志注》 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 臺北:世界書局 民61.12再版
《三國志》 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 臺北:鼎文書局 民86.5九版
《三國雜事》 宋.唐庚撰 上海:商務印書館 民28.12初版
《三國紀年》 宋.陳亮撰 上海:商務印書館 民28.12初版
《三國志補注》 清.杭世駿撰 上海:商務印書館 民26.6初版
《三國志補注續》 清.侯康撰 上海:商務印書館 民26.6初版
《補三國藝文志》 清.侯康撰 上海:商務印書館 民26.12初版
《三國志注證遺》 清.周壽昌撰 上海:商務印書館 民28.12初版
《三國志攷證》 清.潘眉撰 上海:商務印書館 民28.12初版
《三國志旁證》 清.梁章鉅撰 臺北:藝文印書館 民44.10初版
《三國志辨疑》 清.錢大昭著 臺北:弘道文化 民62.1初版
《三國會要》 清.楊晨撰 臺北:世界書局 民64.3三版
《墨海金壺》含《三國志辨誤》 清.張海鵬集刊失名 臺北:進新書局 出版年月不詳
《三國志辨誤》 失名錢熙祚校 上海:商務印書館 民28.12初版
《三國志補注》 易培基注 臺北:藝文印書館 民47出版
《三國志選注》 黃大受選注 臺北:正中書局 民61.12臺初版
《三國志索引》 大通書局編 臺北:大通書局 民62.12初版
《三國志附編》含《魏略輯本》《三國新志》《三國志人名錄》《三國志裴注引用書目》 楊家駱主編魏.魚豢撰清.張鵬一輯民國.劉公任撰民國.王祖彝撰民國.王祖彝撰 臺北:鼎文書局 民68.5初版
《三國志集解》 盧弼撰 臺北:漢京文化 民70.4初版
《三國史研究》 張大可著 甘肅:人民出版社 民77.9第一版
《三國志辭典》 張舜徽主編崔曙庭、王瑞明副主編 山東:教育出版社 民81.4第一版
《三國志校箋》 趙幼文遺稿趙振鐸、鄢先覺、黃峰、趙開整理 成都:巴蜀書社 民90.6第一版
經部
《尚書正義》十三經注疏本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 臺北:藝文印書館 民86.8初版
《禮記正義》十三經注疏本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臺北:藝文印書館 民86.8初版
《論語注疏》十三經注疏本 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 民86.8初版
《說文解字注》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民國.魯實先正補 臺北:黎明文化 民63.9初版
《文字學概說》 林尹編著 臺北:正中書局 民60.12臺初版
《訓詁學概要》 林尹編著 臺北:正中書局 民61.3臺初版
《音略證補》 陳新雄著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67.9初版
《段氏文字學》 王仁祿撰 臺北:藝文印書館 民84.10修訂版
《中國聲韻學通論》 林尹著林炯陽注釋 臺北:黎明文化 民86.9再版
《辭彙》 群雄國語辭典編輯委員會編康哲茂主編 臺南:群雄文化 民63.5初版
《辭海》 中華書局辭海編輯委員會編熊鈍生主編 臺北:中華書局 民69.3初版
《中國劇目辭典》 王森然遺稿中國劇目辭典擴編委員會擴編 河北:教育出版社 民86.9第一版
史部
《史記》 漢.司馬遷撰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 臺北:鼎文書局 民86.10十版
《後漢書》 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 臺北:鼎文書局 民63.10初版
《蜀檮杌》 南朝宋.張唐英撰 臺北:商務印書館 民68.5臺一版
《世說新語箋疏》 南朝宋.劉義慶撰南朝梁.劉孝標注民國.余嘉錫箋疏 臺北:華正書局 民82.10版
《南齊書》 南朝梁.蕭子顯撰 臺北:鼎文書局 民64.3初版
《宋書》 南朝梁.沈約撰 臺北:鼎文書局 民64.6臺一版
《魏書》 北朝齊.魏收撰 臺北:鼎文書局 民76.5五版
《晉書斠注》 唐.房玄齡等撰民國.吳士鑑、劉承幹注 臺北:成文出版社 民60.10初版
《梁書》 唐.姚思廉撰 臺北:鼎文書局 民64.1臺一版
《隋書》 唐.魏徵等撰 臺北:鼎文書局 民64.3初版
《晉書》 唐.房玄齡等撰 臺北:鼎文書局 民69.8三版
《南史》 唐.李延壽撰 臺北:鼎文書局 民74.3四版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撰 臺北:鼎文書局 民65.10初版
《資治通鑑》 宋.司馬光編著元.胡三省音注 北京:中華書局 民45.6第一版
《蜀鑑》 宋.郭允蹈撰 臺北:中華書局 民57.11臺一版
《新唐書》 宋.歐陽修、宋祁撰 臺北:鼎文書局 民65.10初版
《九家舊晉書輯本》 清.湯球輯 上海:商務印書館 民25.6初版
《晉紀輯本》 清.湯球輯 上海:商務印書館 民26.6初版
《晉陽秋輯本》 清.湯球輯 上海:商務印書館 民26.6初版
《新舊唐書合鈔》 清.沈炳震合鈔 臺北:鼎文書局 民61.4初版
《繪圖列女傳》 明.仇英繪圖明.汪氏增輯 臺北:正中書局 民60.8臺初版
《兩漢三國學案》 清.唐晏撰 臺北:世界書局 民68.6再版
《文士傳輯本》 古田敬一輯 京都:中文出版社 民70.9出版
《太平寰宇記》 宋.樂史撰 臺北:文海出版社 民52出版
《太平寰宇記補闕》影宋本 宋.樂史撰 臺北:文海出版社 民52出版
《郡齋讀書志》 宋.晁公武撰 臺北:商務印書館 民67.1臺一版
《直齋書錄解題》 宋.陳振孫撰 臺北:商務印書館 民67.5臺一版
《文獻通考》 元.馬端臨撰 臺北:新興書局 民52.10新一版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清.永瑢等編撰 上海:商務印書館 民22.7初版
《四庫全書簡明目錄》文淵閣原抄本 清.永瑢、紀昀等撰 臺北:商務印書館 民72.10初版
《史通通釋》 唐.劉知幾撰清.浦起龍釋 臺北:九思出版社 民67.10臺一版
《廿二史劄記》 清.趙翼著 臺北:世界書局 民25.12初版
《十七史商榷》 清.王鳴盛撰 臺北:廣文書局 民60.5再版
《廿二史攷異》 清.錢大昕著 臺北:樂天出版社 民60.10初版
《增補歷代紀事年表》 清.吳士炯撰清.王之樞續成 臺北:華國出版社 民48.1初版
《歷代史表》 清.萬斯同撰 臺北:中華書局 民55.3臺一版
《三國蜀諸葛忠武侯亮年表》 清.張鵬翮輯 臺北:商務印書館 民67.5初版
《歷代名人年譜》 吳榮光編 臺北:商務印書館 民45.4臺初版
《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 姜亮夫撰 臺北:商務印書館 民54.4臺一版
《中國歷代年號索引》 汪宏聲編 臺北:文海出版社 民61.9影印版
《中西對照中國歷史紀年表》 萬國鼎編 臺北:學海出版社 民63.2初版
《中國大事年表》 陳慶麒編纂 臺北:商務印書館 民63.4臺一版
《中國歷史年表》 柏楊著 臺北:星光出版社 民66.12初版
《中國歷史紀年表》 華世出版社編訂 臺北:華世出版社 民67.1初版
《三國兩晉人物小傳年表》 方鵬程編著 臺北:商務印書館 民70.10初版
《中國歷史大事年表》 沈起煒編著 上海:辭書出版社 民72.12第一版
《增補二十史朔閏表》 陳垣著 臺北:藝文印書館 民78.9四版
《中國歷史學年鑒》 中國史學會《中國歷史學年鑒》編輯部李侃主編 北京:三聯書局 民80.12第一版
《通鑑論》 宋.司馬光撰清.伍耀光輯錄 臺北:華聯出版社 民63.8出版
《正史論贊》﹙一﹚ 宋晞編 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民43.8初版
子部
《荀子集解》 周.荀子撰唐.楊倞注清.王先謙集解 臺北:文光圖書 民63.5再版
《抱朴子內外篇》 晉.葛洪撰 臺北:商務印書館 民54.11臺一版
《日知錄》 清.顧炎武著 臺北:商務印書館 民67.6臺一版
《藝文類聚》 唐.歐陽詢等撰 臺北:文光出版社 民63.8初版
《太平御覽》 宋.李昉等奉敕撰 臺北:商務印書館 民24.12初版
《玉海》 宋.王應麟撰 臺北:華聯出版社 民53.1出版
《文苑英華》 宋.彭叔夏撰 臺北:華文出版社 民54.5出版
《崇文總目》 宋.王堯臣等編次清.錢東垣輯釋 臺北:商務印書館 民56.3臺一版
集部
《曹操集》 漢.曹操撰 臺北:河洛出版社 民64.10臺初版
《曹子建集評注》 魏.曹植撰清.丁晏編民國.黃節注 臺北:世界書局 民87.12二版
《諸葛亮集》 三國蜀.諸葛亮撰 臺北:河洛出版社 民63.12初版
《江文通集》 南朝宋.江淹撰 臺北:商務印書館 民64.11臺一版
《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明.張溥閱 臺北:松柏出版社 民53.8一版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清.嚴可均校輯 北京:中華書局 民74.11三刷
《文心雕龍注》 南朝梁.劉勰著清.黃叔琳校注民國.鈴木虎雄校勘 臺北:民主出版社 民72.9初版
《文選》 南朝梁.蕭統編 臺北:藝文印書館 民44.4初版
相關著作
《史學纂要》 蔣祖恰編著 臺北:正中書局 民47.5二版
《通鑑學》 張須著 臺北:開明書店 民47.9臺一版
《中國史學概論》 徐文珊編撰 臺北:維新書局 民56.3臺一版
《三代秦漢魏晉史研究論集》 大陸雜誌社編輯委員會 臺北:大陸雜誌社 民56.3初版
《廿五史體認約言》 孫雨航著 臺北:德志出版社 民57.11初版
《兩晉史部遺籍考》 廖吉郎著 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民59.6初版
《三國兩晉南北朝紀要》 李秀文著 臺北:長歌出版社 民64.7初版
《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一﹚ 杜維運、黃進興編 臺北:華世出版社 民65.9初版
《五朝門第》 王伊同著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民67.1出版
《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三﹚ 杜維運、陳錦忠編 臺北:華世出版社 民69.3初版
《三國歷史論文集》 李則芬著 臺北:黎明文化 民71.10初版
《讀史札記》 呂思勉著 臺北:木鐸出版社 民72.9初版
《中國史學家評傳》 陳清泉、蘇雙碧、李桂海、肖黎、葛增福編 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 民74.3第一版
《中國歷史論文集》 許倬雲等著 臺北:商務印書館 民75.1初版
《中國文學史》 葉慶炳著 臺北:學生書局 民76.8初版
《中國小說史》 郭箴一著 臺北:商務印書館 民77.2臺八版
《中國史學名著概說》 周佳榮著 臺北:唐山出版社 民78.4初版
《魏晉南北朝史論集續編》 周一良著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民80.11第一版
《治亂嬗替.魏晉卷》 曹文柱著 臺北:書泉出版社 民81.10初版
《中國史學名著評介》 倉修良主編 臺北:里仁書局 民83.4臺一版
《中國史學史》第一冊 杜維運著 臺北:三民書局 民82.11初版
《中國史學史》第二冊 杜維運著 臺北:三民書局 民87.1初版
《魏晉史學及其他》 逯耀東著 臺北:東大圖書 民87.1初版
《古代史學家》 朱仲玉編著 臺北:昭文社 民87.3初版
《魏晉史學的思想與社會基礎》 逯耀東著 臺北:東大圖書 民89.2初版
《中國史學名著》 錢穆著 臺北:蘭臺網路出版商務 民90.2初版
《史籍舉要》 柴德賡著 北京:北京出版社 民91.1第一版
學位論文
《裴松之家學傳承及六朝史學的演變》 蔡瑄瑾著逯耀東指導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民84碩士論文
《先秦兩漢文學言志思想及其文化意義—兼論與六朝文化的對照》 曾守正著黃慶萱指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民87博士論文
《北魏修史事業與《水經注》的形成》 陳識仁著逯耀東指導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民87博士論文
《元雜劇中周瑜的形象研究》 羅永裕著皮述民指導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民87碩士論文
《六朝志人小說研究》 黃東陽著王國良指導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 民88碩士論文
《從《新五代史》看歐陽修的學術思想》 陳念先著葉國良指導 輔仁大學中文系 民88碩士論文
《《史》《漢》論贊之研究》 高禎霙著羅敬之指導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民89博士論文
單篇論文
〈釋記注〉 金毓黻撰 國史館館刊創刊號 民36.12
〈兩晉六朝的史學〉 呂謙舉撰 香港人生半月刊第二六三期 民50.10
〈裴松之與三國志注〉 楊翼驤撰 歷史教學第二期 民52
〈用科學方法讀三國志〉 費海璣撰 出版月刊第十一期 民55.4
〈談三國志與三國演義〉 王止峻撰 醒獅第六卷第八期 民57.8
〈三國志及裴注之研究〉 黃大受撰 法商學報第六期 民59.8
〈三國志及裴注之研究〉 黃大受撰 再生第二卷第十期 民61.10
〈三國志和它的作者陳壽〉 李甲孚撰 綜合月刊第五十期 民62.1
〈陳壽與三國志〉 姚季農撰 聯合報第十六版 民62.7.29
〈裴松之與三國志注研究〉 逯耀東撰 國立編譯館館刊第三卷第一期 民63.3
〈裴松之三國志注引雜傳集釋〉 逯耀東撰 歷史學系學報第一期 民63.5
〈三國志魏志劉邵傳滯義疏略〉 馮承基撰 書目季刊第九卷第二期 民64.9
〈三國志考略〉 黃大受撰 東方雜誌第九卷第十期 民65.4
〈三國志注與裴松之〉 黃大受撰 東方雜誌第十卷第一期 民65.7
〈三國志及裴注之研究〉 黃大受撰 中華國學第一卷第十一期 民66.11
〈三國志及裴注之研究〉 黃大受撰 中華國學第一卷第十二期 民66.12
〈近三十年來「三國志」研究概況〉 韓毓璿等撰 史苑第五十四期 民82.5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 林後淑撰 育達學報第七期 民82.12
〈司馬光通鑒考異與裴松之三國志注〉 逯耀東撰 臺大歷史學報第二十一期 民86.12
〈略論易氏「三國志補注」〉 吳金華撰 孔孟學報第七十六期 民87.9
〈跋涵芬樓影印南宋建本「三國志」〉 程遠芬撰 書目季刊第三十三卷第一期 民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