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鄭逢炫 |
---|---|
論文名稱: |
《詩經.國風》毛傳朱注「興詩」辨異 |
指導教授: | 文幸福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7 |
中文關鍵詞: | 毛傳 、朱子 、詩集傳 、興詩 、比較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5 下載:1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詩經》是我國的文化寶典,在綿長的歷史上扮演多重角色。它既是經學,又是文學,既可以「言志」和又可以「緣情」,所以一直是學者但關注的目標。然而,許多學者對《詩》的理解和闡釋分殊,甚至各有所持,立場分明,因而爭論不息。其中尤以「興」是爭論的核心。
自從孔子在《論語》中所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及「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後,「興」字和《詩經》即產生了緊密關聯。蘇軾甚至說:「欲觀於詩,必先知比興。」然而,毛公傳《詩》,訓詁甚為簡明,在獨標「興」體後,卻對興詩「取興」的原因語焉不詳,又以「若、如、喻、猶」等」等字釋興,致比、興難辨;再加上注重《詩》的政教功能,以美刺釋《詩》,引發後起學者不斷質疑。
朱子雖然盡力闡明比興之別,還特別為詩篇逐章標注「賦、比、興」。但其興分「取義」、「不取義」兩類,乃生聚訟;再以他主張《詩》的文學特質,不依《序》說,求詩本義。於是同樣的文本,毛朱兩人說「興」竟然出現違異,這是個是值得探討的現象。
本論文旨在探究《詩經》界最具影響力的《毛傳》和《朱注》在「興」詩上的差異性及其造成的原因。筆者從《詩經.國風》中挑出毛、朱兩家「興」詩標注不同的篇章,計有《毛傳》以為興而朱子不認為興者二十六篇,朱子認為興而《毛傳》不以為興者有十八篇。本論文即以四十四篇為為主要論述範疇,分就「毛以為興而朱不以為興者」及「朱以為興而毛公不以為興者」兩方面分頭入手,再各細分為若干類,以文本為中心,再參酌前賢的論述,對毛朱論點差異處依類進行全面性整理與分析,討論兩者標興之差異。經分析結果,毛公標興較為穩定,朱子則標興較龐雜,而其造成差異的原因有五:一為釋詩立場不同而致標興差異;二為興義理解不同而致標興差異;三為標注位置不同而致標興差異;四為取興正反不同而致標興差異;五為字詞釋義不同而致標興差異。
壹、專書
一、 古代文獻(按年代為序)
【漢】
(西漢)毛亨《毛詩故訓傳》、(東漢)鄭玄《毛詩傳箋》、(唐)孔穎達《毛詩正義》、(隋)陸德明《經典釋文》:《毛詩注疏附校勘記》(南昌府學刊本),輯入《十三經注疏》2,《詩經》,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鄭玄:《禮記鄭注》,《校相臺岳氏本》,台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1978年
(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民國)魯實先正補:《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85年
【三國.吳】
陸璣:《詩經草木鳥獸蟲魚疏》,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0冊,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以下所列四庫全書均為同一出版商及出版年,為清眉目,,不再列入)
【晉】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輯入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整理本》台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11月
【唐】
成伯璵:《毛詩指說》,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0冊
【南朝.梁】
劉勰著,民國.王更生注:《文心雕龍讀本》,文史哲出版社 74年3月初版
【宋】
鄭樵:《六經奧論》,《通志堂經解》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出版社未註明出版年
歐陽修:《詩本義》,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0冊
蘇轍:《蘇氏詩集傳》,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0冊
蘇轍:〈詩論〉,《欒城應詔集》,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12冊李樗、李樗、黃櫄:《毛詩集解》,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1冊
范處義:《逸齋詩補傳》,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2冊
王質:《詩總聞》,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年
朱熹:《詩經集註》,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朱熹:《朱子語類》,台北:文津出版社,1986年
朱熹:《詩序辨說》,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9冊
楊簡:《慈湖詩傳》,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3冊
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3冊
戴溪:《續呂氏家塾讀詩記》,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3冊
輔廣:《詩童子問》,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4冊
嚴粲:《詩緝》,台北:廣文書局,1989年
王應麟:《詩考》,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5冊
陸佃:《埤雅》,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未注明出版年
羅願:《爾雅翼》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22冊
【元】
許謙:《詩集傳名物鈔》,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6冊
朱公遷:《詩經疏義會通》,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7冊
劉玉汝:《詩纘緒》,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7冊
【明】
毛晉:《陸氏詩疏廣要》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0冊
梁寅:《詩演義》,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8冊
朱善:《詩解頤》,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8冊
朱謀瑋《詩故》,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9冊
季本:《詩說解頤》,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9冊
何楷:《詩經世本古義》,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1冊
張次仲:《待軒詩記》,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2冊
朱朝瑛:《讀詩略記》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2冊
【清】
王鴻緒:《詩經傳說彙纂》,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3冊
傅恒:《御纂詩義折中》,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4冊
王懋竑:《朱熹年譜》,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4月北京2刷
錢澄之:《田間詩學》,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4冊
王夫之:《詩經稗疏》,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4冊
朱鶴齡:《詩經通義》,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5冊
陳啓源:《毛詩稽古編》,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5冊
毛奇齡:《白鷺洲主客說詩》,輯入《皇清經解續編》第34冊(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毛奇齡:《毛詩寫官記》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冊
姚際恒:《詩經通論》,台北:廣文書局,原書未注明出版年月
嚴虞惇:《讀詩質疑》,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7冊
崔述:《讀風偶識》,台北:學海出版社,1979年
焦循:《毛詩補疏》輯入《皇清經解》第32冊,台北:復興書局,未注明出版年
黃中松:《詩疑辨證》,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8冊
姜炳璋:《詩序補義》,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9冊
胡承珙:《毛詩後箋》,輯入《皇清經解續編》7、8冊,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台北:廣文書局,1980年8月再版
陳奐:《詩毛氏傳疏》,台北學生書局,1986年
方玉潤著,李先耕點校:《詩經原始》,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魏源:《詩古微》,皇清經解續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台北:鼎文書局,1973年
王引之:《經傳釋詞》,輯入《皇清經解續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顧鎮:《虞東學詩》,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9冊
吳闓生:《詩義會通》,台灣中華書局1970年台1版
皮鍚瑞:《經學歷史》,台北:藝文印書舘,2000年
陳大章:《詩集傳名物集覽》,輯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冊
岡元鳳纂輯:《毛詩品物圖考》,台南:新世紀出版社,64年3月
(清)徐鼎:《毛詩名物圖說》輯入《詩經動物植物圖鑑叢書》,台北:大化出版社,1980年
二、 近代專著(按姓名為序)
【民國】
王靜芝:《詩經通釋》,台北:輔仁大學出版部,1991年
文幸福:《詩經周南召南發微》,台北:學海出版社,1986年
文幸福:《詩經毛傳鄭箋辨異》,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文幸福:《孔子詩學研究》,台北:學生書局,2007年
(日)竹添光鴻:《毛詩會箋》,台北:華國出版社,1975年。
朱自清:《詩言志辨》,台灣開明書局,1982年6月台4版
朱守亮:《詩經評釋》,台灣學生書局,1984年10月
汪中:《詩經朱傳斠補》,學海出版社,2007年10月初版
李湘:李湘:《詩經名物意象探析》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9年
余培林:《詩經正詁》台北:三民書局,1993年
束景南:《朱熹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周何:《古禮今談》,台北:國文天地,1992年
邱靜子:《詩經蟲魚意象研究》,台灣:文史哲出版社,2007年
周振甫:《詩品譯註》,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
林慶彰編:《詩經研究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3年11月
林慶彰編:《詩經研究論集(二)》,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7年9月
林慶彰編:《經學研究論著目錄(1912-1997)》台北:漢學研究中心,1989年、1995年、2002年。
季旭昇:《詩經古義新證》(增訂版),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3月
吳宏一:《白話詩經》,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年
屈萬里:《詩經詮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年
高亨:《詩經今注》,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10月
洪湛侯:《詩經學史》,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徐復觀:《中國經學史的基礎》,台北:學牛書局,1981年
夏傳才:《詩經研究史概要》,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
孫作雲:《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66年
袁愈嫈譯、唐莫堯注:《詩經新譯注》,木鐸出版社,1983年
張定生:《詩經今論》,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張啟成:《詩經研究史論稿》,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
陳子展:《詩經直解》,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92年
陳子展:《詩經解題300篇》,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章權才:《兩漢經學史》,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5年
章權才:《宋明經學史》,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
揚之水:《詩經別裁》,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
黃焯:《毛詩鄭箋平議》,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
黃振民:《詩經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82年
黃忠慎:《朱子《詩經》學新探》,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楊新勛:《宋代疑經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7年9月
滕志賢注譯,葉國良校閱:《新譯詩經讀本》,台北:三民書局,2000年
聞一多著,呂明濤箋注:《詩經通義》,輯入《詩經講義稿箋注》,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9年10月
聞一多:《風詩類鈔》,收錄於《聞一多全集》,台北:九思出版社,1978年
趙制陽:《詩經賦比興綜論》,新竹:楓城出版社,1974年
趙制陽:《詩經名著評介》,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3年
趙制陽:《詩經名著評介》第2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年
趙沛霖:《興的源起──歷史積澱與詩歌藝術》,台北:明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9年
趙沛霖:《現代學術文化思潮與詩經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
趙璧光:《毛詩興義述》,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1978年
裴普賢:《詩經研讀指導》,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
裴普賢:《詩經比較研究與欣賞》,台灣:學生書局,1983年9月初版
裴普賢:《詩經欣賞與研究》,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
蔣善國:《三百篇演論》,台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
錢穆:《朱子新學案》,台北:三民書局,1982年4月
蔡英俊:《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台北大安出版社 1986年
潘富俊著,呂勝由攝影:《詩經植物圖鑑》,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1年
檀作文:《朱熹詩經學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年
顏重威著,陳加盛攝影:《詩經裡的鳥類》台中:鄉宇文化公司,2004年
《詩經三百篇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
貳、論文
一、期刊論文(依姓名為序)
文幸福:〈欲觀於詩必先知比興〉《孔子詩學研究》,台北:學生書局,2007年,頁65-91。
朱自清:〈關于興詩的意見〉《古史辨》,第三冊,台北:明倫出版社,1970年3月台初版,頁683-686。
朱明勛:〈也談《詩經》的賦比興〉《孔孟月刊》,第44卷3、4期,2005年12月,頁5-12。
朱孟庭:〈孔子論《詩》可以興的義涵與後世論興的義界述微〉《東吳中文學報》,第9期,2003年5月,頁1-34。
朱孟庭:〈《詩經》興取義析論〉《東吳中文學報》,第10期,2004年5月,頁1-36。
李湘:〈「興」義辨源〉《中州學刊》(河南),1982年第4期
李湘:〈「興」法分類考〉《中州學刊》,(河南)1983年第5期
李湘:〈《詩「興」體流變考〉《中州學報》(山東),1985年第1期
李湘:〈《詩經》賦、比、興本義辨〉《中州學報》(河南),1985年第4期
何定生:〈關於詩的起興〉《古史辨》,第三冊,台北:明倫出版社,1970年3月台初版,頁694。
何澤恒:〈朱子說詩前後異同考〉,國科會研究獎助論文,1983年
何澤恒:〈朱子說詩前後異同條辨〉,《國立編譯館館刊》,1989年6月
屈萬里:〈論國風非民間歌謠的本來面目〉《詩經研究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3年11月,頁19-38。
林慶彰:〈姚際恆對朱子詩集傳的批評〉《中國文哲研究所集刊》,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6年3月,第8期
胡念貽:〈詩經中的賦比興〉《詩經研究論文集》第2集,香港:中國語學社,1970年8月
施炳華:〈毛詩興義述評〉《成功大學學報》(人文篇),20卷1、2期,1987年1、2月,頁47-56,52-57。
施炳華:〈毛詩興義述例〉《成功大學學報》,21卷,1986年11月。
施炳華:〈毛詩興義析論〉《中華文化復興月刊》,21卷,1986年11月。
徐復觀:〈釋詩的比興:重新奠定中國詩的欣賞基礎〉《詩經研究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3年11月,頁69-89。
高葆光:〈詩賦比興正詁〉《東海學報》2卷1期,1960年6月
殷光熹:〈宋代疑古惑經思潮與詩經研究新思維〉,《第二屆詩經學術研究會論文集》,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年
張振澤:〈《詩經》賦比興本義新探〉《文學遺產》,1983年第3期
張祝平:〈《詩集傳》體例特徵〉《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3年1期,1993年1月
章必功:〈六《詩》探故〉《文史》22輯,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6月
莫礪鋒:〈朱熹《詩集傳》與《毛詩》的初步比較〉《中國古典文學論叢》2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8月
黃振民:〈《詩》〈風〉〈雅〉〈頌〉〈賦〉〈比〉〈興〉六義考釋〉《中華文化復興月刊》,6卷7、8期合刊,1973年8月
黃忠慎:〈關於朱子詩經學的評價問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文學誌》第3期,1999年6月
程俊英:〈略談詩經興的發展〉《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80年第4期
湯國銑:〈談詩經中「興」的表現方法〉《貴陽師院學報》,2981年第1期
楊晉龍:〈《詩經》研究概述〉《五十年來的詩經學研究》,台北:學生書局,2003年,頁91-59。
劉大白:〈六義〉《古史辨》,第三冊,藍燈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頁686-690。
裴普賢:〈詩經興義的歷史發展〉《詩經研讀指導》,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4月3版,173-331頁。
趙璧光:〈詩經興義述〉《孔孟學報第28、35-39期》第28、35-39期,
潘重規:〈朱子說詩前後期之轉變〉《孔孟月刊》,第20卷第12期,1982年8月。
潘重規:〈詩經興義的新觀察〉《孔孟月刊》,第22卷第12期,1984年8月,頁6-11。
魯洪生:〈《毛傳》標興本義考〉《中國詩歌研究》,第1輯,頁71-84。
魯洪生:〈從賦比興產生的時代看其本義〉《中國社會科學》,1993年第3期。
蔡根祥:〈詩「興」義研究及其衍見〉《孔孟月刊》,第21卷第7期1983年
鍾敬文:〈談談興詩〉《古史辨》,第三冊,台北:藍燈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頁678-683。
賴炎元:〈朱熹的詩經學〉《中國學術年刊》,第2期,1978年1月
魏靖峰:〈從「詩集傳」看十五國風賦比興的用法〉《孔孟月刊》,25卷4期,1986年12月
顧頡剛:〈起興〉《詩經研究論集》,台北:學生書局,1983年11月初版,頁63-67。
顧頡剛:〈從詩經中整理出歌謡的意見〉《古史辨》,第三冊,台北:藍燈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頁589-592。
二、學位論文(按發表年月為序)
陳美利:《朱子詩集傳釋例》,政治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1972年
施炳華:《毛傳釋例》,政治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1974年
蘇伊文:《詩經比興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1981年
李再薰:《朱子詩經學要義通證》,臺灣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1982年
黃忠慎:《宋代詩經學研究》,政治大學中研所博士論文,1984年
文鈴蘭:《詩經中草木鳥獸意象表現之研究》,政治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1986年
程克雅:《朱熹、嚴粲二家比興釋「詩」體係比較及其意義》,中央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1991年
林佳玲:《詩經鳥類意象及其原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1993年
林奉仙:《詩經興詩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博士論文,1998年
柯岳君:《毛詩說詩義研究》,玄奘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土論文,2004年
茹婧:《《毛傳》與朱熹《詩集傳》釋《詩》比較研究》,重慶:重慶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參、網路電子資源
中國歷代,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件,http ://www.sinica.edu.tw/%Etdbproj/handyl/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http :// cnki.csis.com.tw
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http :// cnki.csis.com.tw
國家圖書舘博碩士學位論文
國家圖書舘漢學研究中心經學研究論著目錄資料庫,http ://ccs.ncl.edu.tw/ccs/TW/ExpertDB2.asp
師大圖書舘「寒泉」古典文獻全文檢索資料庫,http ://140.122.127.253/drag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