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燕裘麗
Julia Yan
論文名稱: 合作學習對國三學生歷史課程學習效果之研究
The Study on the Effec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History Teaching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 林世華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9
中文關鍵詞: 合作式學習學習成就學習動機合作意向
英文關鍵詞: cooperative learning, history learning achievement, history learning motivation, cooperative inten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6下載:3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帶好每位學生」是主要的教育目標之一,教學者最關心的是如何讓學生成功地學習。所以本研究旨在探討「合作學習」對國中學生歷史科的學習成效,以便作為改進國中歷史科教學之參考。本研究以草屯國中三年級四個普通班112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兩班實驗組、兩班對照組,進行三個月的實驗教學。本研究採實驗設計中的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研究者所擔任歷史課程的兩班為實驗組,另外一位歷史教師的兩班為對照組,分別實施「合作式學習」及「傳統講述法」。兩組學生都接受前測、教學及後測等實驗程序。於實驗前和實驗後分別收集「歷史科學習成就」及實施「歷史科學習動機」及「合作意向」等測驗,以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兩種教學法在歷史科學習成就上,實驗組顯著優於對照組。
    二、兩種教學法在歷史科學習動機上,實驗組顯著優於對照組。
    三、兩種教學法在合作意向上,無顯著差異。
    基於上述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下列幾點建議,以供國中歷史科教學之參考:
    一、歷史課程宜適時使用合作式學習。
    二、合作式學習符合教改的趨勢。
    三、配合合作式學習,設計寓教於樂的教學活動。
    四、學習單的使用可提供學生學習鷹架。
    五、配合多元評量使用合作式學習。
    六、協同其他領域,培養有效的合作技能。
    七、舉辦合作式學習相關研習,以充實教師相關知能。

    One of the main goals of education is to bring up well every student. For school teacher, to understand how to teach can make students’ learning more successfully are fundamental concern for an educator. So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n cooperative learning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history teaching. A total of 112 students of third graders from junior high school in Tsautuen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for twelve weeks. Among them, two classes were assigned a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other two were control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method” designed by the researcher was us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ile the regular learning methodology was conducted in the control group. Pretest was conducted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the study, and posttest was conducted after the study. The tools of research and method of data collection included “History Achievement Test” , “Rating Standards of History Learning Motivation” , “Rating Standards of Cooperative inten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1) Experimental group shows higher score than control group in history achievement test.
    (2) Experimental group shows higher score than control group in history learning motivation.
    (3) Experimental group show no difference with control group in cooperative intention .
    Based on the findings, some suggestions for history teaching practice and future research were proposed.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6 第四節 現象釐清與名詞釋義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合作學習相關理論與研究 10 第二節 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25 第三節 探討文獻與本研究主題的關係 34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8 第一節 合作式學習課程的實施 38 第二節 研究設計 4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3 第五節 研究程序 47 第六節 資料分析 56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8 第一節 合作學習在「歷史科學習成就」之學習效果分析 58 第二節 合作學習在「歷史科學習動機」之學習效果分析 59 第三節 合作學習在「合作意向」之學習效果分析 60 第四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 6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6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5 第二節 合作學習在教學實施上的建議 67 第三節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70 參考文獻 72 中文部分 72 英文部分 74 附錄 76 附錄一 實驗組「合作學習」教學活動設計 76 附錄二 每週個別評量單 106 附錄三 歷史科學習動機調查問卷項目分析表 122 附錄四 歷史科學習動機調查問卷 125 附錄五 合作學習調查問卷項目分析表 127 附錄六 合作學習調查問卷 128 附錄七 實驗組班級座位圖 131 附錄八 週學習小組表現積分表 132 附表目次 表 2-1 合作、競爭和個別化三者之比較 16 表 2-2 合作學習方法的適用範圍及特點分析 33 表 2-3 選擇一個適合的合作學習模式參考要點 33 表 3-1 合作學習課程與傳統式教學之比較 40 表 3-2 實驗組、對照組人數一覽表 43 表 3-3 歷史科學習動機調查問卷題項層次表 44 表 3-4 合作學習實驗教材各章節名稱和內容 48 表 3-5 草屯國中九十二學年度第一學期三年級 歷史科實驗教學進度表 52 表 3-6 進步分數與積分之換算 54 表 3-7 本研究之傳統式教學與合作學習教學流程比較 55 表 3-8 二組受試者在不同階段的活動安排 56 表 4-1 二組學生在「歷史科學習成就」實驗前、後 與調整後基本統計 58 表 4-2 二組學生在「歷史科學習成就」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59 表 4-3 二組學生在「歷史科學習動機」實驗前、後 與調整後基本統計 59 表 4-4 二組學生在「歷史表科學習動機」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60 表 4-5 二組學生在「合作意向」實驗前、後 與調整後基本統計 60 表 4-6 二組學生在「合作意向」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61 附圖目次 圖2-1 拼圖法第二代教學流程圖 27 圖2-2 協同合作法教學流程圖 27 圖2-3 團體探究法教學流程圖 28 圖2-4 共同學習法教學流程圖 29 圖2-5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教學流程圖 30 圖2-6 小組遊戲競賽法教學流程圖 30 圖2-7 合作統整閱讀寫作法教學流程圖 31 圖2-8 小組輔助個別化學習教學流程圖 32 圖3-1 本合作學習教學流程圖 38

    一、 中文部分

    王千倖(1997):合作學習。教育新知出版。
    王仲孚(2001):歷史教育論集。台北:大同資訊圖書出版。
    石兆蓮(2002):合作學習對兒童溝通表達能力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江文慈(1992):斐哥斯基「近側發展區」之基本概念及其在教學上的應映用。現代教育,7(28),145-156頁。
    行政院(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行政院教育改革委員會。
    李嘉祥(1999):合作學習對國中學生生物學習動機之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吟、單文經(1996):教學原理。台北:遠流出版。
    李錫津(1991):教育理念與教育問題。台北:三民。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城數位科技。
    何俊青(2000):建構式概念教學在國民小學社會科的實驗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杜家真(1995):交互學習的建構教學課程對國小五年級不同批判思考能力學生速率問題解決歷程暨學習內發動機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周立勳(1994):國小班級分組合作學習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周惠文(1999):網路合作學習環境對英語拼音學習成效之影響。資訊與教育雜誌,72期,57-56頁。
    林生傳(1992):新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林生傳(1999):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林佩璇(1992):台灣省國立高級職業學校合作學習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寶山(1990):教學論: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林意梅(2001):國小六年級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合作學習教學法之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美伶(1997):認知學徒合作學習對國中生英語科學習成就表現、動機信念、學習策略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敬文(1977):美國開放式教育與我國新教學法之比較研究。屏東:東益。
    韋金龍(1994):國內大專生對「合作學習」英語教學之態度調查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勒蘭括思(1998):教學心理學(李茂興譯)。台北:弘智。
    張春興(1991):張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秀梅(2003):不同能力分組方式在合作學習運用中對學習態度和學習成就的影響。淡江大學英文學系碩士論文。
    游惠音(1996):同儕交互發問合作學習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社會科學習成就表現、勝任目標取向及班級社會關係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黃政傑主持、李吟、張新仁、潘惠玲研究(1993):國際有效學校理與教學合作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道(1990)譯,皮亞傑(Piaget)原著:心理學與認識。台北:結構群。
    黃寶園(2002):合作學習對學習效果影響之研究:統合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34卷,1期,21-42頁。
    陳淑絹(1995):「指導-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增進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實徵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瓊森主持(1996):合作學習對國中學生的理化學習成就、科學過程技能、社會態度與技能的影響:以社會認知心理學為基礎的研究。台北:國科會。
    楊宗慈(2001):九十年度基本學力測驗試題分析。翰林文教雜誌網路版,25期,2-3頁。
    楊坤堂、王大延主持、陳勤妹研究(1994):情意教學研究。台北:台北市立師院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劉錫麒(1991):合作反省思考的數學解題教學模式及其實徵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秀嫚(1998):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公民訓育學報,7期,285-294頁。
    蔡明雄(1999):合作-建構整合教學模式對國小兒童學習簡單幾何問題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敏玲、陳正乾(1997)譯:社會中的心智:高層次心理過程的發展。台北:心理。
    盧美貴、廖雪珍譯(1988):緒川學校:開放式的個別化教學。台北:師大書苑。
    賴春金、李隆盛(2000):科技與人力教育的進展。台北:師大書苑。
    簡妙娟(1998):改良式拼圖法教學模式之建立。嘉市文教,50,43-46。
    簡妙娟(1998):高中公民科合作學習教學實驗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謝順榮(1998):合作學習對輕度智障學生閱讀學習成效及同儕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 英文部分

    Bandura,A.(1977).Social learning theory.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Bennet,N., & Cass,A..(1988).The effects of group composition on group interactive process and pupil understanding.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5(1),19-32.
    Bossert,S. T.(1988).Cooperative activities in the classroom.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15,225-250.
    Elaine,M.B. & Joy,P.B.(1987).Select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techniques:A consultative strategy guide.School Psychology Review,16(1),36-49.
    Farivar, S. H.(1985).Deveioping a cooperative learning program in a elementary classroom:Comparative study of innovation and tradition middl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Angeles.
    Gagne, E. D.(1985).The Cogn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Huber,G.&Sorrention,R.M.&Daridson,M.A.&Epplier,R.&Roth,J.W. (1992).Uncertainty orientation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Individual differences within and cross culture.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4,1-24.
    Johnson,D. W., & Johnson,R. T.(1994).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Boston:Allyn & Bacon.
    Johnson,D. W., & Johnson,R. T.(1989).Toward a cooperative effort:A response to Slavin.Educational Leadership. 46(7),80-81.
    Johnson,D. W.(1992).Cooperative Learning:Increasing College Faculty Instructional Productivity.ERIC Digest.
    McCallum, R. S., & Bracken, B.A.(1993).Interpsonal relations between school children and their peers ,parents, and teachers.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5(2),155-175.
    Okebukola,P.A.(1986).Cognitive preference and learning mode as determinants of meaningful learning through concept mapping .Science Education,72,489-500.
    Nattiv, A.(1986).The effec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struction strategies on achievement among sixth grade social studies student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Nichols, J. D. & Miller, R. B.(1994).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student motivati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167-178.
    Sharan,S. & Herts-Lazarowits(1980).Cooperation in education:based o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 Provo, Utah :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Press.
    Sharan,S.(1976).Small-group teaching.N.J.: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Sharan,S. & Shachar,H.(1988).Language and learning in the cooperative classroom.New York:Springer.
    Slavin, R. E. & Madden,N.A. & Stevens,R.J.(1989).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s for the 3 R’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6(7),22-28.
    Slavin, R. E.(1986).Educational psychology:theory into practice.N.J.:Prentice-Hall.
    Slavin, R. E.(1989).Research on Cooperative Learning:Consensus and Controversy.Educational Leadership. 46(7),52-54.
    Slavin, R. E.(1995).Cooperative learning: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Boston:Allyn & Bacon.
    Lefrancois, G. R.(1997).Psychology for teaching. Belmont,CA:Wadsworth Pub. Co.
    Web,N.M. & Farivar,S.H.(1994).Promoting helping behavior in cooperative small groups in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3(2),21-39.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