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敏璿
論文名稱: 戴震「以理殺人」思想探究 : 以「智」、「德」、「欲」三者為核心的討論
指導教授: 林安梧
Lin, An-W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4
中文關鍵詞: 戴震以理殺人天理人欲智識主義自然必然一本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21下載:14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戴震哲學的三個重點,簡言之即「以理殺人」、「理欲一元」及「主智主義」。「以理殺人」是戴震對當時程朱理學的控訴,透過對「以理殺人」的時代背景與現象的研究,可以了解戴震所遭遇到的哲學問題為何。「理欲一元」及「主智主義」是戴震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戴震哲學宗旨的所在。「理欲觀」所探討的重點在於「情欲」與「道德」之間的關係,而「主智論」則重在探討「知識」與「道德」之間的關係。「以理殺人」之所以產生,基本上就是由於未釐清「知識」與「道德」這兩層關係所導致。因此本文以「以理殺人」作為主題,而以情欲、知識與道德三者之間的關係作為探討的重點,期望透過戴震的研究可以對清中葉儒學的面貌有一個更清楚的認識。
    在「緒論」的部分,主要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範圍、方法及前人研究成果,並簡述本論文的基本架構。第一章「戴震的成學過程及治學態度」主要是透過戴震的學思經歷,透析其哲學的基本關懷及學問性格。第二章「戴震對理以殺人的控訴」則先略述清王朝對朱子學的運用及「以理殺人」的歷史背景,而後指出戴震所謂的「以理殺人」其原貌為何?並且對戴震如何將「以理殺人」與「程朱理學」掛搭在一起有一說明。第三章「理氣一元的道論」主要是將朱子與戴震作對比,凸顯出戴震對於形下的「人倫日用」的極度重視,並且點出了戴震不好玄思的徵實性格。第四章「義理與氣質一元的人性論」主要是將孟子與戴震作對比,指出戴震「認知道德論」與孟子「良知道德論」的不同之處,並且指出戴震對孟子及宋儒實不能有相應的了解。第五章「合理存欲的理欲論」主要是論述戴震對於情欲的態度及其如何處理「理」與「欲」之間的關係,並且對於戴震如何運用「自然」與「必然」這組詞,有一詳盡的說明。第六章「去私、解蔽的工夫論」主要在探討戴震哲學的工夫論,本章對於「精察幾微」及「以情絜情」二者之間的關係有一說明,並且對於戴震哲學中「知識」與「道德」的關係也有深入的探究。「結論」的部分,總結本論文的研究成果,並檢視本論文之不足及未來研究之展望。

    目次 緒論 一、研究動機------------------------------------------------1 二、前人研究概況---------------------------------------------2 三、本論文的寫作方法與態度------------------------------------3 四、研究的方向與取材-----------------------------------------4 五、一些概念的釐清-------------------------------------------4 第一章 戴震的成學過程及治學態度 第一節 義理與考據的融合--------------------------------------7 一、「經世致用」與乾嘉的「考據學」-----------------------------7 二、「志於聞道」的為學宗旨------------------------------------9 第二節 徵實的性格與經世的理想-------------------------------14 一、「空所依傍」的解經方法-----------------------------------14 二、「體情遂欲」的經世思想-----------------------------------18 本章結語---------------------------------------------------20 第二章 戴震對「以理殺人」的控訴 第一節 「以理殺人」的歷史背景--------------------------------21 一、清王朝對朱子學的運用-------------------------------------21 二、「以理殺人」的現象表述-----------------------------------24 第二節 「以理殺人」的理論基礎-------------------------------27 一、「心具理」瓦解理的客觀性---------------------------------27 二、「理欲之辨」剝奪情欲存在的合法性--------------------------29 第三節 對「以理殺人」的批判---------------------------------34 一、經典的佐證——寡欲而非無欲-------------------------------34 二、詮釋的正當性——道統之爭---------------------------------36 本章結語---------------------------------------------------37 第三章 理氣一元的「道論」 第一節 強調氣化流行的「天道論」------------------------------38 一、以氣言「道」--------------------------------------------38 二、以氣言「理」--------------------------------------------41 第二節 強調人倫日用的「人道論」------------------------------44 一、人倫日用之道--------------------------------------------44 二、道不可不修---------------------------------------------45 三、修道的方式——智仁勇以行之-------------------------------47 第三節 對程朱「道論」的批判---------------------------------48 一、視理為一物---------------------------------------------48 二、以理為氣之主宰,理壞於形氣-------------------------------49 本章結語---------------------------------------------------49 第四章 「義理」與「氣質」一元的人性論 第一節 捨「氣質」無以言「性」-------------------------------52 一、理之為性,非性之為理-------------------------------------52 二、氣性之內容——血氣、心知---------------------------------53 第二節 主「知」的性善論-------------------------------------54 一、人性開通,物則閉塞--------------------------------------54 二、以「知」說善--------------------------------------------56 三、認知心意義下的「悅」-------------------------------------60 第三節 類不同之性與等差之善---------------------------------64 一、性以「類」分--------------------------------------------64 二、善有等差-----------------------------------------------66 三、貴擴充而非復其初----------------------------------------67 第四節 才與性之關係----------------------------------------69 一、性隱才顯-----------------------------------------------69 二、性善,才亦善--------------------------------------------70 本章結語---------------------------------------------------71 第五章 合理存欲的「理欲論」 第一節 戴震對於情欲的態度------------------------------------74 一、情欲肯定論---------------------------------------------74 二、欲不可窮,非不可有--------------------------------------75 第二節 「在物之中」的經驗現實之理----------------------------79 一、經驗現實之「分理」--------------------------------------79 二、「分」的意涵--------------------------------------------80 第三節 理與欲的關係——自然與必然-----------------------------81 一、理欲一元論---------------------------------------------81 二、合天理,存人欲------------------------------------------85 第四節 戴震的判教理論——「一本論」--------------------------87 一、「一本」的涵義及「二本」的缺失----------------------------87 二、「一本論」下的判教--------------------------------------89 本章結語---------------------------------------------------92 第六章 去私、解蔽的功夫論 第一節 由「自然」達至「必然」的要件--------------------------95 一、因乎其事-----------------------------------------------95 二、臨事權度-----------------------------------------------97 三、神明之知的提出及其限制-----------------------------------99 四、以情絜情的作用及其限制----------------------------------101 第二節 「仁」與「智」的交涉--------------------------------105 一、「無欲」不等於「無蔽」----------------------------------105 二、「去蔽」即能「去私」------------------------------------107 三、「德」不足以成「智」------------------------------------108 第三節 詳於論「學」而不廢「主敬」---------------------------111 一、學以「精道」而非「識迹」--------------------------------111 二、必敬必正的處事態度-------------------------------------114 本章結語--------------------------------------------------116 結論-----------------------------------------------------118 參考書目--------------------------------------------------124

    主要參考書目
    一、古籍文獻(依作者年代為序)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2001.12)
    宋‧張載:《張載集》(台北:里仁,1979.12)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台北:允晨,2002.2)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註》(北京:中華書局,1983)
    宋‧朱熹著、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台北:文津,1976.12)
    宋‧陳亮:《陳龍川文集》(台北:新文豐,1984.6)
    清‧陳確:《陳確集》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79)
    清‧顧炎武:《日知錄》(台北:明倫出版社,1970.10)
    清‧顧炎武:《顧亭林詩文集》(台北:漢京,1984.3)
    清‧黃宗羲:《黃宗羲全集》(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11)
    清‧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台北:河洛,1975.10)
    清‧全祖望:《鮚埼亭集》(台北:華世,1977.3)
    清‧顏元:《顏元集》(北京:中華書局,1987.6)
    清.李光地:《榕村全集》(台北:文友書店,1972.2)
    清‧乾隆:《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8)
    清‧戴震:《戴震全書》(一)─(七)冊 (安徽:黃山書社,1995.10)
    清‧戴震:《戴震集》(台北:里仁,1980.1)
    清‧段玉裁:《段玉裁遺書》(台北:大化,1977.5)

    二、近世研究論著:
    (一)現代論著書籍(依作者筆劃為序)
    小野滭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湧等著,李慶譯:《氣的思想》(上海:人民,1990.10)
    王邦雄、曾昭旭、楊祖漢等合著:《孟子義理疏解》(台北:鵝湖出版社,1998.10)
    王茂:《清代哲學》 (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1)
    加達默爾(Hans-Georg Gadamer)著‧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5)
    丘為君:《戴震學的形成》(台北:聯經,2004.7)
    牟宗三:《圓善論》 (台北:學生書局,1996.3)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一)──(三) (台北:正中書局,1999.4)
    朱維錚:《走出中世紀》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余英時:《中國傳統思想的現代詮釋》 (台北:聯經出版社,1995.12)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 (台北:聯經出版社,1999.4)
    余英時:《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北京:三聯書店,2005.1)
    李紀祥:《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12)
    村瀨浴也著,王守華等譯:《戴震的哲學》(山東:人民,1995)
    林慶彰、張壽安主編:《乾嘉學者的義理學》(上)(下)(台北:中研院文哲所,2003.2)
    林師安梧:《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台北:東大,1991.2)
    林師安梧:《中國近現代思想觀念史論》 (台北:學生書局,1995.9)
    林師安梧:《道的錯置——中國政治思想的根本困結》(台北:學生,2003.8)
    林聰舜:《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變遷與發展》 (台北:學生書局,1990.10)
    李開:《戴震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8)
    胡適:《戴東原的哲學》 (台北:商務印書館,1996.2)
    胡楚生:《清代學術史研究》 (台北:學生書局,1993.3)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 (台北:學生,1991.6)
    袁保新:《孟子三辨之學的歷史省察與現代詮釋》 (台北:文津,1992.2)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 (台北:商務印書館,1984.4)
    容肇祖:《容肇祖集》(安徽:齊魯書社,1989.9)
    梁啟超:《戴東原》 (台北:中華書局,1979)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台北:華正書局,2002.8)
    陳榮捷:《朱子新探索》 (台北:學生書局,1988)
    陸寶千:《清代思想史》 (台北:廣文書局,1978.3)
    陳弱水、王汎森主編:《思想與學術》(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2005.4)
    陳來:《朱熹哲學研究》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0.9)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三) (台北:三民書局,1998.2)
    黃俊傑:《孟子思想的歷史發展》(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5.5)
    張立文:《戴震》 (台北:東大,1991.4)
    張麗珠:《清代義理學新貌》 (台北:里仁,2002.3)
    溝口雄三、林右崇翻譯:《中國前近代思想的屈折與展開》(台北:國立編譯館,1994.12)
    蒙培元:《理學的演變》 (台北:文津,1990.1)
    蒙培元:《中國心性論》 (台北:學生書局,1996.3)
    蔡仁厚:《孔孟荀哲學》 (台北:學生書局,1999.9)
    劉述先:《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 (台北:學生書局,1995.8)
    鄭宗義:《明清儒學轉型探析》(香港:中文大學,2000)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上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7)
    鮑國順:《清代學術思想論集》(高雄:復文,2002.9)

    (二)博、碩士學位論文(依時間為序)
    羅聖:《戴東原性善論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6)
    劉玉國,《朱子與戴震思想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6)
    何佑森:《朱子與戴震思想之比較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6)
    劉錦賢:《戴東原思想析論》(台北: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9.5)
    王惠青:《孟子心性論和朱、戴二家詮釋之比較》(嘉義:中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7)
    柯雅卿:《戴震孟子學研究》(台南: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6)
    羅雅純:《戴東原孟子學之研究一一項從詮釋學的觀點所展開的批判與重建》(台北: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簡慧貞:《戴東原的「性論」思想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三)期刊論文(依時間為序)
    1.台灣地區
    黃懿梅:〈戴東原哲學之評析〉,《台大哲學評論》第5期,1982.1。
    黃懿梅:〈清代哲學中人性論的探究〉,《台大哲學評論》第6期,1983.1。
    王開府:〈戴東原性理思想述評〉,《師大國文學報》第18期,1989.6。
    岡田武彥著、陳瑋芬譯:〈戴震與日本古學派的思想──唯氣論與理學批判論的展開〉,《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0卷,第38期,1990.6。
    張壽安:〈戴震義理思想的基礎及其推展〉,《漢學研究》,第10卷,第19期,1992.6。
    周昌龍: 〈戴東原哲學與胡適的智識主義〉,《漢學研究》第12卷,第1期,1994.6。
    張壽安:〈戴震對宋明理學的批評〉,《漢學研究》第13卷,第25期,1995.6。
    楊海文:〈重構孟子的性善論〉,《孔孟學報》第74卷,1997.9。
    岑溢成:〈戴震一本論的淵源和特點〉《鵝湖學誌》第20期 ,1998.6。
    吳宣德:〈戴震「理欲」說對宋明理學的繼承與改造〉,《哲學與文化》第28卷,第5期,2001.5。
    林師安梧:〈從「以心控身」到「身心一如」〉,《國文學報》第30期,2001.6。

    2.大陸地區
    王世光:〈以理殺人新解〉,《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第6期,2001。
    王艷秋:〈論戴震哲學中道德的知識化傾向〉,《貴州社會科學》第5期,2003。
    任萬明:〈戴震理欲之辨的邏輯結構〉,《玉溪師範學院學報》第19卷,第9期,2003。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