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曹瑀曦 |
---|---|
論文名稱: |
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經營策略 |
指導教授: | 潘襎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0 |
中文關鍵詞: | 台北當代藝術館 、經營策略 、公辦民營 、當代藝術 、博物館管理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74 下載:7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北當代藝術館前身為日本統治台灣時期的建成小學校所在,國民政府來台後改為台北市政府辦公大樓,2000年改為台北當代美術館。此一古蹟活化而成的美術館,現已經成為展示臺灣前衛藝術家作品的舞台。
當代館歷經公辦民營的經營模式的改換,如今由政府治理,配合市府文化計劃,以期達成永續經營。本研究目的也藉以探討:如何行銷和經營一所美術館?如何評估其績效?
本研究首先介紹當代館之發展變遷,從建築歷史了解古蹟建物的背景、地理位置、安全性、功能規劃等環境;由此研究其作為展示場地之適用情形。此外則是當代館的定位,綜合當代藝術品牌建立、觀眾、空間面向來探討其定位之設定是否符合。關於此點涉及市政府政策與歷任實際執行館務者之理念,在此一併加以探討。
其次,介紹當代館組織與經營策略。從兩個時期呈現特殊人事架構對營運之影響,其次則是美術館、文化局、基金會三方互動關係,最後則是當代館的業務經營,皆為探討領域。此外,探討財務規劃,研究內容除了收入支出解析、機構使用經費狀況之外,還包括行銷方式之運用、歷年活動之發展、推廣工作之實施。
最後則評估當代館展示內容之執行成效,在此從產品分析、行銷推廣、博物館管理三方面進行評估。透過人力和財務的運用,以觀察人事費和人力在預算上之有效性。人力、財力、物力為社會資源之活用,涉及分析觀眾屬性、公眾服務。此外觀眾研究已經成為美術館經營成敗的要件之一,在此亦列入研究對象。
至於所得結論和建譯如下。一、政府政策導向影響長期發展,二、增強空間機能之利用,三、深思品牌定位和行銷策略,四、思考組織再造之可能性,五、擴大募款策略,六、內部資源管理與人員教育須專業化,七、擴展參觀年齡層,八、調整門票,九、暢通觀眾建言。
一 專書(按出版序)
1. 秦裕傑 (1996)。現代博物館。台北:世界宗教博物館。
2. 艾里斯‧博寇(2000)。博物館這一行,台北:五觀。
3. 陳琇玲(譯)(2001)。成效管理,台北,天下遠見。(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 )。
4. 黃光男(2002)。新世紀的博物館營運。台北市:歷史博物館。
5. 雪倫•狄肯曼(2002)。如何行銷博物館,台北:五觀。
6. 周文欽(2002)。硏究方法:實徵性硏究取向。臺北:心理。
7. 桂雅文(譯)(2003)。新博物館管理,台北,五觀藝術管理。(安布羅斯 (Ambrose, Timothy))。
8. 張譽騰(2003)。博物館大勢觀察。台北:五觀。
9. 桂雅文、閻蕙群(譯)(2004)。藝術管理這一行。臺北市 : 五觀藝術管理。(威廉.伯恩斯(William J. Byrnes))。
10. 林潔盈 (譯) (2004)。如何開發藝術市場。(希爾 (Hill, Liz)、歐蘇利文 (O'Sullivan, Catherine)、歐蘇利文 (O'Sullivan, Terry))。
11. 蕭新煌(2006)。基金會在臺灣:結構與類型。台北:巨流。
12. 黃光男(2007)。博物館企業。台北市:藝術家。
13. 劉惠媛 (2007)。博物館的美學經濟 : 22間世界頂尖博物館感動人心的力量。台北:原點。
二 年報
1. 台北當代藝術館2001-2002年年報。
2. 台北當代藝術館2003年年報。
3. 台北當代藝術館2004年年報。
4. 台北當代藝術館2005年年報。
5. 台北當代藝術館2006年年報。
6. 台北當代藝術館2007年年報。
7. 台北當代藝術館2008年年報。
三 期刊論文
1. 游崴 (2007),公私合營,當代館的未解難題?--臺北當代藝術館明年起將由文
化局收回經營主導權,典藏今藝術,180期,頁112。
2. 謝素貞 (2006),斷裂的音符 公辦民營政策下的臺北當代藝術館範例,東海岸評論。
3. 游崴 (2006),展覽只是整個機制中的一個環節--專訪臺北當代藝術館館長賴香伶,典藏今藝術,162期,頁96-98。
4. 謝恩 (2006),臺北當代藝術館的美麗與哀愁,典藏今藝術,161期,頁62-65。
5. 曾希文 (2006),臺北當代藝術館委外經營之困境與蛻變,社教雙月刊。
6. 臺北市文化局 (2006),當代藝術館公辦民營五年有成:專業運作承擔輕且重的挑戰,藝術家。
7. 蘇怡如 (2004),文化可以美麗,不可以短暫—專訪臺北當代藝術館館長謝素貞。典藏今藝術,137期,頁49。
8. 蘇怡如 (2004),破除國際化的舊有迷思藝術重於本質更勝行銷--專訪臺北當代藝術館館長謝素貞。典藏今藝術,140期,頁134-135。
9. 鄭慧華 (2000),國際、本地專家與以藝術家討論定位與願景,典藏今藝術,92期,頁50。
10. 謝恩 (2000),北美二館決不是危樓。典藏今藝術,92期。
11. 黃彩雲、黃文杰 (2003),國內公立博物館公辦民營之案例分析:以四座博物館為例,博物館學季刊,17(4),頁105-125。
12. 于瑞珍、王啓祥、張秀娟、曾如禎 (2010),從海生館BOT經驗談臺灣的博物館營運管理之可能性,科技博物,14卷4期,頁15-24。
13. 薛平山、薛平海 (2006) ,BOT,博物館的最佳抉擇?,博物館學季刊,20:2,頁117-121。
14. 林詠能 (2007) ,博物館評鑑制度研究計畫專輯,科技博物,13:3,頁5-9。
林詠能、田潔菁 (2009) ,邁向卓越:我國博物館評量指標建置計畫,科技博物,13:3,頁39-44。
15. 蘇振明 (2009),內創與外應:臺灣現代書藝的兩大課題--從臺北當代藝術館「無
中生有」特展談起,美育,172期,頁70-81。
16. 薛仁明 (2011),紛紜天地,寂寥宇宙--倪再沁在臺北當代藝術館大展,藝術家,
428期,頁218-221。
四 學術論文
1. 蔡珊珊(2003)。博物館公辦民營以委託基金會營運模式之研究─以台北當代藝術館為例。未出版碩士,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嘉義縣。
2. 張育瑄(2004)。美術館公辦民營的探討:以台北當代藝術館為例。未出版碩士,臺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台南縣。
3. 徐國芳(2005)。臺北市立美術館與臺北當代藝術館定位問題探討。未出版碩士,臺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台南縣。
4. 郭璞真(2005)。台北當代藝術館之觀眾研究-以涉入程度與流暢經驗為焦點。
未出版碩士,臺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台南縣。
5. 許雅婷(2007)。論顧客關係管理如何運用於台北當代藝術館。未出版碩士,元智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桃園縣。
6. 陳培傑(2011)。台北當代藝術館整合行銷傳播研究。未出版碩士,南華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嘉義縣。
7. 行政院文建會總策劃(2008)。馬樂侯文化管理研討會 第七屆:博物館政策管理與經營。臺北:文建會。
8. 國立歷史博物館(2009)。文化政策與博物館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9博物館館長論壇暨亞太地區博物館策略聯盟。臺北:文建會。
五、網路資訊
1.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的網站提供的專業諮詢 (http://www.cam.org.tw)。
2. 非池中藝術網 (2011)。非池中人物專訪石瑞仁。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bzQhho96y8w&feature=channel_video_title
3. 台北當代藝術館官網。網址:http://www.mocataipei.org.tw/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