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杜向榮
Hsiang-Junh, Tu
論文名稱: 《廈門音新字典》研究
The research of “A Dictionary of the Amoy Vernacular Spoken”
指導教授: 姚榮松
Yao, Rong-So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5
中文關鍵詞: 廈門音新字典廈門音廈門方言甘為霖甘典
英文關鍵詞: A Dictionary of the Amoy Vernacular Spoken, Amoy dialect, Campbell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19下載:1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廈門音新字典》初版於1913年,至2002年為止,共修訂十九版。編輯方式是以羅馬字注漢字,所收漢字多達15230餘字;比1874《中西字典》9451字,可說是大幅擴增,更比1894《廈門音ê字典》所收6474字(第三版) 足足多了一倍有餘。

    對於以台、閩語為母語者來說,方便檢視及查索漢字音義,實屬至關緊要!《廈門音新字典》正應需求。因此,書一出即大受歡迎,廣為各界稱賞利用,成書近百年來,已出至十九版,尚歷久不衰!

    但《廈門音新字典》所收漢字之釋義是否可靠?同音字及同義字是否正確歸類?其編輯體例是否適當?歷來之增改版是改良或改錯?全書是以廈門音主?或參酌大量台南音?所附「民家个字姓」之音讀是否正確?凡此種種,對字典之信用及利用價值關係重大;但不見專文探討。筆者雖學識淺薄,但願勉力一試!以上述問題為本文探究之重心。

    本文經長久考究,以大量資料細密比對,發現《廈門音新字典》引據失當,錯訛處處可見,舉其大者而言:

    1. 錯字、錯詞

    如:gun2-tai7-koe1;應作gun2-tai7-ke1(阮大家)。
    seng1-ti1 e5 ji7?先知的字?應作/chian5-ti3 e5 ji7/;「前置的字」;意即前綴!
    phang2-soe1;應作phang2-se1(紡紗)

    2. 文白錯亂

    (1) 以次方言差作文白音讀;如「豬」Tu1(文) ;ti1(白)。
    (2) 以訓讀音作文白音讀;如「挖」oo2(文); uih4(白)。
    (3) 以音韻型態變化當文白異讀;「媳」sek(文);sim(白);如/sim-pu/(媳婦)。
    實際上應是「新婦」sin-pu>sim-pu。

    3. 釋義中確實有參雜台南腔與台南漳腔如:

    蟮蟲/sin5-tang5/(壁虎);/ka-ti7/(自己)。

    4. 「民家个字姓」音讀錯訛如:

    姓 錯讀 正音
    賁 hui5 phun1
    費 hui5 pi3
    篡 ki5 tshuan3
    共 kiong1 kiong7

    筆者以為《廈門音新字典》充其量僅是一本「多方檢輯」之「簡明湊合本」,而且「錯訛不少,語音駁雜」,但鑒於其巨大影響力,實應延聘專家,深入校勘,定其舛誤,正其音讀,增補新字詞,以應時代所需。

    The “A Dictionary of the Amoy Vernacular Spoken” that have been attented continually by many people between almost one hundred years. This book was already reprinted 19 times.
    Speaking of common people what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at, dictionary should be convenience and have literture word that can be search directly. The “A Dictionary of the Amoy Vernacular Spoken” contain all of this condition, so it became a very popular dictionary more than the others.
    Even if his superiority, the “A Dictionary of the Amoy Vernacular Spoken” still have some problem in it. Example: I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in the dictionary would be correct? Is the system of dictionary would be suitable? Is it wrong when it reprinting? What the mainly dialect of the dictionary like? Is it Amoy or tai-lam dialect? Is the first name form of appendix would be right? This thing is very important, and that would impact somethings if the dictionary is avalible or not. Though its difficult I’ll to do my best. What the focus of my artile is that things I had said before.
    According to my studies and compares, I found somethings wrong with the “A Dictionary of the Amoy Vernacular Spoken”, example:

    1. The mistake of the word

    如:gun2-tai7-koe;should be gun2-tai7-ke(阮大家)。

    seng1-ti1 e5 ji7?先知的字?should be /chian5-ti3 e5 ji7/;「前置的字」;the meaning is prefix!

    phang2-soe1;should be phang2-se1(紡紗)

    2. The problem of literature and gossip

    (1) Mix the sub-dialect and gossip:「豬」Tu1(文) ;ti1(白)。
    (2) Mix the literature and gossip;「挖」oo2(文); uih4(白)。
    (3) Mix the phonetic change and gossip;「媳」sek(文);sim(白); /sim-pu/(媳婦)。It should be「新婦」sin-pu>sim-pu。

    The dictionary have some tai-lam dialect:

    蟮蟲/sin5-tang5/(壁虎);/ka-ti7/(自己)。

    3. the mistake of the first name:

    First name mistake correct
    賁 hui5 phun1
    費 hui5 pi3
    篡 ki5 tshuan3
    共 kiong1 kiong7

    I think the “A Dictionary of the Amoy Vernacular Spoken” is a synthesis dictionary, that contain some phenomenon of mistake, so we should investment more manpower to do study.

    論文摘要 1 Abstract 3 kám-siā ê ūe 5 本書使用國際音標標音說明 6 目錄 8 第一章 緒論 1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1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目的 1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3 第四節 文獻回顧 14 第二章 《廈門音新字典》成書背景 16 第一節 編書背景 16 第二節 版本概說 16 第三節 《廈門音新字典》之「頭序」及其特點 18 第四節 以廈門音為主體音系之辭書 19 第三章 廈門音字典版本研究 21 第一節 版本體例概說 21 一、 《廈英大辭典》編輯體例 21 二、 打馬字《廈門音ê字典》編輯體例 21 三、 甘為霖字典編輯體例 22 第二節 《廈門音新字典》版本比較及其意義 24 一、 版本沿革 24 二、 版本比較 26 第三節 與廈門音相關辭書之比較 35 一、 辭典體例 36 二、 內文體例 38 三、 標音系統比較 39 四、 收錄漢字之數目及性質 49 五、 註釋方式 54 第四節 字典參雜台南腔之例證 58 第四章 《廈門音新字典》音系分析與比較 63 第一節 聲、韻、調基本分析 63 一、 聲母分析 63 二、 韻母分析 65 三、 聲調分析 66 四、 音節統計 67 五、 鼻音問題 70 第二節 與廈門方言調查比較 71 一、 廈門歷史沿革、廈門話形成 71 二、 廈門話之變化差異及其特色 72 三、 廈門音實際調查資料之比對 83 四、 特殊聲、韻之比較與探討 88 第三節 與泉、漳傳統韻書音讀比較 98 一、 傳統韻書比較表 98 二、 比較結果與問題─與泉、漳傳統韻書音讀比較 101 第四節 與偏廈門音方言比較 112 一、 與大同方言比較 112 第五章 《廈門音新字典》音讀探討 115 第一節 漢字音讀及文白異讀 115 一、 漢字音讀 115 二、 文白異讀 121 第二節 無漢字音節探討 129 第三節 解釋、例詞問題 139 第六章 《廈門音新字典》之詞彙探討 140 第一節 漳泉廈聲韻差異 140 第二節 方言差當作文白異讀 146 第三節 詞彙差異 147 第四節 收詞差異 149 第五節 甘典無收錄之詞彙 152 第六節 與廈門話一致 160 第七節 廈門話詞彙之歷時變化 168 第七章 附錄及其他問題 174 第一節 民家字姓之音讀 174 一、 字姓概述 174 二、 《廈門音新字典》字姓辨疑 175 三、 臺灣一百大姓音讀參照 178 四、 臺灣稀罕大姓 181 第二節 二十四節氣音讀 182 第三節 索引─部首研究 184 第四節 聖經人名與地名 185 第八章 結論 187 主要參考文獻目錄 192 附錄一 作者生平事蹟要略 198 附錄二 《廈門音新字典》助手--林錦生生平要略 200 附錄三 《廈門音新字典》助手--陳大鑼生平要略 202 附錄四 廈門音新字典版本沿革 203

    字典、辭書 (依出版年代排列)

    黃謙,1800,《彙音妙悟》。
    ──,《匯集雅俗通十五音》。
    Robert Morrison馬禮遜,1823,《華英字典》。
    Walter Henry Medhurst麥都思,1837,《福建方言字典》。
    Elihu Doty 羅啻,1853,Anglo–Chiaese Manual with Romanized Colloquial in the
    Amoy Dialect 《翻譯英華廈腔語彙》,廣東:S.Well Williams。
    Rev. Carstairs Douglas 杜嘉德,1873,《廈英大辭典》,London。
    J.MACGOWAN麥嘉湖,1878 ,《英廈辭典》。
    De Grijs.C.F.M 赫萊斯 en Fancken 佛蘭根,1882,《廈荷大辭典》,巴
    答維亞藝術與科學協會。
    G.Leslie.Macay馬偕,1891,《中西字典》。
    打馬字Rev. John van Nest Talmage,1894,《廈門音ê字典》,廈門,鼓浪嶼萃經堂。台灣總督府民政部學務課編,1901,《訂正台灣十五音字母詳解》。
    杉房之助 1904 《日臺新辭書》(台北:日本物產合資會社支店)。
    Rev. William Campbell 甘為霖,1913,《廈門音新字典》,台南。
    Rev. Dr. Thomas Barclay 巴克禮,1923,《廈英大辭典.補編》,上海。
    小川尚義,1931 《臺日大辭典》,台灣總督府,上冊1931 年3 月、下冊1932年3 月。
    東方孝義,1931 《臺日新辭書》,台灣總督府警務局內•台灣警察協會。
    Maryknoll 瑪莉諾,1973 《中國閩南語英語字典》,台中:瑪莉諾語言中心。
    廈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漢語方言研究室主編,1982.10,《普通話閩南方言詞典》,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村上嘉英,1981,《現代閩南語辭典》,日本奈良:天理大學出版部。
    吳守禮,1987,《綜合台灣閩南語基本字典初稿》,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初版。
    林連通主編,1993《泉州市方言志》,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
    楊青矗,1996 ,《國台雙語辭典》,高雄市:敦理出版社,五版。
    李榮主編、周長楫編纂,1993《廈門方言詞典》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分卷),江蘇教育出版社。
    董忠司,2001,《臺灣閩南語辭典》,台北:五南書局,初版1 刷。
    王育德著 陳恆嘉譯 (中文版),2002 《台灣常用語彙》,台北:前衛出版社,初版第1 刷。
    陳修,2003,《台灣話大詞典》(修定新版),台北:遠流出版公司。2 版2刷。
    周長楫主編,2006,《閩南方言大詞典》,福建人民出版社。
    陳正統主編,2007,《閩南話漳腔辭典》,中華書局。

    論文、專書 (依姓氏筆劃排列)

    丁南川,1975.1,〈廈門方言調查〉,臺灣屏東女子中學:屏女學報。
    丁樹聲、李榮,1956,《漢語方言調查簡表》,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元鍾敏,2001,《八音定訣》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王永聘,2006,〈基督教對中國文化語言的影響〉,三峽大學學報2006.01。
    王育德著,何欣泰初譯,2002,《閩音系研究》,台北:前衛。
    王育德著,林彥伶等譯,2002,《福建語研究卷》,台北:前衛。
    王育德著,陳恆嘉譯,2002,《台灣常用語彙》,台北:前衛。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1964,《漢語方言詞匯》,文字改革出版社。
    朱兆祥,1963.2,〈廈語音韻的檢討〉,新加坡:南洋大學中文學報。
    朱兆祥,1973.7,〈漳泉廈語語音的定性(一作定位)描述〉,新加坡:南洋大學學報。
    吳守禮 ,1955,《近五十年來台語研究的總成績》,台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吳守禮,1954,《台灣通志稿卷二人民志語言篇》,台灣省文獻處。
    吳守禮,1987,《綜合台灣閩南語基本字典初稿》,台北:文史哲,初版。
    吳守禮,1997,《福客方言綜誌》,台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呂茗芬,2007 ,馬偕《中西字典》的重編及其相關問題,台灣語言學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台中教育大學主辦,地點:台中教育大學。
    李如龍,1962.2,〈廈門話的變調和輕聲〉,廈門大學學報。
    李如龍,1963.2,〈廈門話的文白異讀〉,廈門大學學報。
    李如龍,2005.10.2〈廈門話近兩百年來的變化──兩本教會語料的考察〉,第十一屆中國東南部方言研討會。
    李如龍、徐睿淵,2007,〈廈門方言詞匯一百多年來的變化——對三本教會廈門話語料的考察〉,《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01期。
    李如龍、詹伯彙、高然、甘於恩,1996.8,〈閩粵瓊閩語詞彙比較研究〉,收錄於《第四屆國際閩語研討會論文集》,汕頭大學出版社。
    李淑鳳,2007,《台語羅馬字拼音符號史論》,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李熙泰,1981.04,〈廈門方言的一種構詞法〉,《方言》4:289-294。
    李熙泰,1983.02,〈廈門方言陰平和陽平的變調〉,《方言》2:120-122。
    李熙泰,1987,〈論臺灣歌謠及其流變〉,《廈門大學學報》1987. 02。
    李熙泰,2000.01,〈廈門方言量詞〉,《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村上之伸,2003,《「廈英大辭典」に見られる閩南語下位方言の分析》,平成13—14 年科學研究成果報告書。日本流通經濟大學經濟學部。
    杜建坊,《家藏早期閩南語辭典之整理》,未刊搞。
    杜建坊,1991,《臺灣泉廈漳三腔三字經》,台北市:自立晚報。
    杜建坊,2008.3,《歌仔冊起鼓》,台灣書房。
    杜建坊、杜向榮,《說「明」》, 2008.12台灣本土語文學術研討會,國立東華大學。
    周典恩、王邦虎,2008,〈近代來華新教傳教士與閩臺方言字典〉,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 02期。
    周長楫,1981.5,〈廈門話文白異讀構詞的兩種形式〉,《中國語文》。
    周長楫,1983,〈廈門話文白異讀的類型(上)(下)〉,《中國語文》。
    周長楫,1985.1,〈略論廈門話量詞〉,《廈門大學學報》;複印:《語言文字學》,1985.5
    周長楫,1991,〈廈門方言的同音字彙〉,《方言》2:99-118。
    周長楫,1999.2,〈重讀《廈門音系》〉,《方言》3:176-180。
    周凱,1832,《廈門志》。
    林慶勳,2001,《臺灣閩南語概論》,國立編譯館。
    姚榮松,1987,〈廈門話文白異讀中鼻化韻母的探討〉,《臺灣師大國文學報》,16期271-288。
    泉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李仲民、吳慧瑛 彙整,1987,《閩南方言志---泉州市(泉州市、鯉城區、晉江、南安、安溪、德化、大田、惠安、永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洪惟仁,1992,〈台灣音與廈門音異讀與中古音的對應關係〉《台語文摘》4:40-44。
    洪惟仁,1993,〈解題〉《閩南語經典辭書彙編》第三至八冊,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洪惟仁,1995,〈漳泉在台灣的融合〉,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語文教育通訊》11: 84-100
    洪惟仁,1996,《《彙音妙悟》與古代泉州音》,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洪惟仁,1996,《台灣文獻書目解題․語言類》,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初版。
    洪惟仁,1999 《台灣方言之旅》,台北:前衛出版社。
    洪惟仁,2003,《音變的動機與方向:漳泉競爭與台灣普通腔的形成》(The Motivation and Direction of Sound Change: On the Competition of Minnan Dialects Chang-chou and Chüan-chou, and theEmergence of General Taiwanese),國立清華大學博士論文。
    徐睿淵,2008,〈廈門方言一百多年來語音系統和詞彙系統的演變〉,廈門大學博士論文。
    張屏生,1996,《同安方言及其部分相關方言的語音調查和比較》。博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張屏生,2000,〈福建同安方言記略〉,紀念陳伯元教授榮譽退休學術研討會論文,紀念陳伯元教授榮譽退休學術研討會籌備處主辦,地點:台灣師範大學。
    張屏生,2002,〈《翻譯英華廈腔語彙》所反映的廈門音系〉,第三屆國際暨第七屆全國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中山大學主辦,地點:中山大學。
    張屏生,2003,《彙音妙悟新編》,自印本。
    張屏生,2003,《閩南話辭書音節檢索彙編》,自印本。
    張屏生,2004,〈打馬字《廈門音个字典》的音系及辭書定音的相關問題〉,第二十二屆全國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市立師院主辦,地點:台北市立師院主辦。
    張屏生,2004,〈杜嘉德《廈英大辭典》的音系及其相關問題〉,第四屆國際暨第八屆全國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中山大學主辦,地點:中山大學。
    張屏生,2004,《張屏生2004自選集》,電腦打字。
    張屏生,2005,〈馬偕《中西字典》的音系及其相關問題〉,《文與哲》(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文與哲編輯委員會編輯),第5 期,頁481-512。
    張屏生,2007,《台灣地區漢語方言的語音和詞彙》冊三,開朗雜誌事業有限公司。
    張屏生,2007.5,《台灣地區漢語方言的語音和詞彙》(冊三)語料篇二.台灣漢語方言詞彙對照表1,開朗雜誌事業。
    張屏生,2007.5.,《台灣地區漢語方言的語音和詞彙》(冊二)語料篇一.高雄閩南話語彙集,開朗雜誌事業。
    張屏生、張毓仁,2004,〈甘為霖《廈門音新字典》和打馬字《廈門音个字典》的音系比較及其相關問題〉,2004台灣羅馬字國際研討會,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主辦,地點:國家台灣文學館。
    張屏生、張毓仁2004〈甘為霖《廈門音新字典》和打馬字《廈門音个字典》的音系比較及其相關問題〉,2004台灣羅馬字國際研討會,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主辦,地點:國家台灣文學館。
    張屏生〈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詞典》的定音原則〉,第八屆兩岸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主辦。地點:廣州中山大學。
    張振興,1989,《台灣閩南方言記略》,文史哲出版社。
    張裕宏,2001,《白話字基本論:台語文對應&相關議題淺說》,台北:文鶴。
    許長安,1994.3,〈周辨明、林語堂、羅常培的廈門方言拼音研究〉,廈門大學學報。
    許長安、李熙泰,1993,〈閩南白話字的出版物〉,《廈門話文》,鷺江社。
    許極燉 ,1998,《台灣語概論》,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文太、李如龍,1991,《閩語研究》,語文出版社。
    陳美如 ,1998,《台灣語言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高雄。
    游子宜,1996,《台灣閩南語一字多音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游子宜,1999,《廈門音新字典中一字四音之多音字研析》,第六屆國際暨第十七屆聲韻學學術研討會。
    黃武東、徐謙信合編,1995,《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歷史年譜》,台南市人光出版社。
    黃宣範,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研究》,台北市:文鶴。
    黃宣範,2002,《語言學新引》,台北市:文鶴。
    廈門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1996,《廈門方言志》,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版3刷。
    楊允言、張學謙,1999.06,〈台灣福佬話非漢字拼音符號的回顧與分析〉,《第一屆台灣母語文化重生與再建學術研討會》,台南:台南市文化基金會。
    楊允言、張學謙、呂美親主編,2008,《台語文運動訪談暨史料彙編》,國史館。
    楊秀芳,1982,《閩南語文白系統的研究》,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楊秀芳、台南市志編輯委員會,1988,《台南市志‧人民志語言篇》,台南:台南市政府。
    楊緒賢,1979,《台灣區姓氏堂號考》,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董同龢,1957,《董同龢語言學論文選集》,台北:食貨出版社。
    董同龢,1957、1959,〈廈門方言的音韻(上下)〉,《臺北史語所集刊》第29本、30本。
    董同龢,1959,《四個閩南方言》,《中研院史語所集刊》29本上。
    董同龢,1964,《語言學大綱》,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董同龢、趙榮琅、藍亞秀,1957 《記台灣的一種閩南話》, 歷史語言研究所單刊甲種之二十四,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董忠司,2001,〈一百三十年前台北淡水的一種台灣話〉,第七屆閩方言國際研討會論文。
    董忠司,2001,《福爾摩沙的烙印 — 臺灣閩南語概要》(上、下冊)。台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董忠司,1999,〈泉州話文白之外的近代官話層〉,第六屆閩方言國際研討會論文。
    詹伯慧、李如龍、張雙慶編,1996,《第四屆國際閩方言研討會論文集》,汕頭大學出版社。
    漳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李仲民、吳慧瑛 彙整。1993,《閩南方言志---漳州市(漳洲市、漳浦、華安、龍海、雲霄、平和、詔安、東山、長泰、南靖、漳平、龍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潘英,1991,《台灣人的祖籍與姓氏分布》。
    盧廣誠,2003,《台灣閩南語概要》,台北市:南天。
    賴永祥,1990,《教會史話》第一輯,臺南:人光出版社。
    賴永祥,1992,《教會史話》第二輯,臺南:人光出版社。
    賴永祥,1995,《教會史話》第三輯,臺南:人光出版社。
    賴永祥,1998,《教會史話》第四輯,臺南:人光出版社。
    賴永祥,2000,《教會史話》第五輯,臺南:人光出版社。
    繆詠禾,1994. 03〈蘇州、崇明、廈門、長沙、婁底五部方言詞典讀后〉,中國語文。
    羅常培,1999,〈廈門音系(發音人林藜光) 〉,北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甲種之四,1930(一作1931);羅常培文集(一),山東教育社。
    羅常培、周辨明,1975,《廈門音系及其音韻聲調之構造與性質》,台北:古亭書屋,台一版。
    龔煌城、洪惟仁,1989,《台灣地區漢語方言調查計畫第一年期--台灣北部閩南方言調查研究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
    龔煌城、洪惟仁,1992,《台灣地區漢語方言調查計畫第二年期--台灣中北部閩南方言調查研究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
    龔煌城、洪惟仁,1994,《台灣地區漢語方言調查計畫第四年期--台灣南部閩南方言調查研究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
    龔煌城、洪惟仁,1996,《台灣地區漢語方言調查計畫第五年期--台灣南部閩南方言調查研究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
    龔煌城、洪惟仁,1996,《台灣地區漢語方言調查計畫第六年期--台灣東部閩南方言調查研究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