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昱光 chen li kwang |
---|---|
論文名稱: |
「虛擬的現實」-臺灣當代社會後現代文化視角之視覺傳達創作研究 “Virtual of reality”-the vision of Taiwanese contemporary and social postmodern culture angle of view inform a creations research |
指導教授: |
康台生
Kang, Tai-She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73 |
中文關鍵詞: | 虛擬 |
英文關鍵詞: | virtual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3 下載: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摘要
本論文的形成是因循創作者的創作理念而著,研究內容由『後現代文化』及『臺灣當代社會文化的視角』兩大主題共同建構,一方面分析後現代主義的人文與文化思潮;另一方面從造形、建築、文學、音樂、繪畫、電影、視覺傳達設計等角度探討後現代藝術的實踐,進而找出創作的形式與風格。
文中分析後現代主義的意涵與理論,探索後現代文化的概念與風格形式的差異;並針對臺灣當代文化與社會環境的現況進行探討,以期勾勒出屬於後現代思潮下台灣當代本土與地域的特質。
以「虛擬的現實」為創作主題,主要的動機在於延伸後現代社會對於仿真、擬象和超真實的探討。雖然布西亞認為虛擬使主體按照程式的預處理去認知實在,將導致主體自身的認知能力和想像力退化。但筆者希望能藉由創作,去微觀認知體驗層面,並從當代台灣社會文化的視角來審視人的處境、歷史的價值和真實的所在。畢竟那也是認知的延伸,它使人能夠具體地省察自己所身處的環境,從中體會主體在欲求世界中的生活樣貌。
文中除了對創作作品加以說明,最後並提出幾項結論與建議:
(一)後現代主義並不是與理性、真理、秩序決裂,只是在追尋的過程中,顯現其建構性和開放性。
(二)「虛擬的現實」並不僅是真實的擬象,它更意味著另一種真實的形式,其中不斷反思與演化的結果讓社會在文化的向度中,更具廣度和深度。
(三)在台灣的後現代文化,對於傳統的再現;性別、族群等身份的探討;藝術體制創發和實踐的可能等問題,仍是我們必須持續努力的課題。
(四)面對全球化的態勢,「台灣」,這個有著特殊歷史背景,經濟優勢,政治紛亂的地方,雖至今在國際上仍有處境不明的窘況,但不啻也是一種品牌策略。展現這土地過去與現在的歷史痕跡,在地與全球交融下的矛盾發展,也是讓我們自己或是國際社會瞭解當代台灣獨一無二的特質的重要線索。
除作為筆者日後努力的方向外,並寄望能對台灣未來視覺傳達之多元發展盡棉薄之力。
Abstract
The framework of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wo major themes: “Most modernism” and “Contemporary Taiwanese social couture”. The content describes the directions of the study. One is the analysis from post modernism perspective; the other is to generate the pattern and style of creation after discovering and discussing the practice of post-modernism from a variety of angles, such as graphics, architecture, literature, music, painting, movie, visual design etc.
In this study, the meaning and theory of post-modernism is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hen the comparisons among the concepts and the styles of pos-modernism culture are followed. In addition,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mporary Taiwanese culture and social environments. Finally, the study portraits the post-modernism localization: the characters of local cultures in current Taiwanese society.
The relevant thinking, reflections, and theories behind the design process have been recorded and described, including the content and formation of the design. The post modern culture is used as the framework of design process, which also using contemporary post modern social culture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s the content of cre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virtual visual design. Beside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design, the study also provides several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as well as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diverse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 of visual design.
參考文獻
陸蓉之,2002台灣當代女性藝術史,台北:藝術家。
楊裕富,2002,後現代設計藝術,台北:田園城市。
楊裕富,2002,建築、設計、後現代論評,台北:田園城市。
王受之,1997,世界現代設計,台北:藝術家。
黃文三,1999,後現代主義的思想及其對德育的啟示,高師大教育研究。
楊裕富,1998,設計的文化基礎,台北:亞太。
Steven Conner著,唐維敏譯,1999,後現代文化導論,台北:五南。
陸蓉之,2003,「破」後現代設計藝術,台北:藝術家。
羅青,1993,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台北:學生。
官政能,1995,產品物徑,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黃婿亭等,2003,現代性、後現代性、全球化,台北:左岸。
Charles Jencks,吳介禎譯,1998,後現代建築語言,台北:田園城市。
Berobard E. Bnrdek著,胡佑宗譯,工業設計,台北:亞太。
詹明信著,2001,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台北:合志文化
王治河著,1999,撲朔迷離的遊戲-後現代哲學思潮研究,北京:社會科學
黃婿亭等著,2003,現代性、後現代性、全球化,台北,左岸。
Charles Jencks著,吳介禎譯,1998,後現代建築語言,台北:田園城市。
葛鵬仁,2000,西方現代藝術‧後現代設計藝術,吉林美術。
Ihab Hassan著,劉象愚譯,1997,後現代的轉向,台北:時報。
蔡仲著,2004,後現代相對主義與反科學思潮,南京:南京大學
Chris Barker著,羅世宏等譯,2004,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
陸揚著,2000,後現代性的文本闡意:福柯與德里達,上海:三聯
蔡錚雲,2000,另類哲學:現代社會的後現代文化,台北:台灣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