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伊帆
Yi fan, Huang
論文名稱: 視框的改變:「米樂」國中羽球隊家長之經驗敘說
Changing View: The story of the badminton player’s parents from Miller ju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 林玫君
Lin, Mei-Ch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2
中文關鍵詞: 家長運動校隊角色轉變
英文關鍵詞: Parents, school team, character, transform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0下載:2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筆者透過「米樂國中」羽球隊3位主要家長、5位次要家長,以及2位教練進行訪談,藉由敘說研究的方式告訴讀者,在現今社會氛圍之下,仍有一群帶著特殊毅力且執著盼望的家長,讓孩子走上競技運動一途。研究結果顯示,三個不同環境的家長,給予孩子的資源雖然不同,但卻有著共同的目標,其特點在於彼此間對於運動認知有所共鳴,他們跳脫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對於體育人的刻板印象有所不同。筆者亦發現,家長藉由運動校隊改善孩子的個性,培養孩子強韌的受挫力及鬥志心,加上在校隊紀律的管理下,以及學校的課業輔導,使得選手學業成績名列前茅,讓家長對於米樂國中羽球隊有更深的認同及肯定。為了使孩子在羽球領域中有所突破,家長各盡其職的幫助孩子,進而協助米樂國中羽球隊排除一切困難,由原先扮演觀眾的角色,轉變為領導者。最後,筆者發現,羽球選手的背後一定有個支持他的家人,羽球從興趣轉變成自我專長,一路走來即使艱辛,但家長幫助孩子延續運動員之夢想從未停歇,並且希望未來能與孩子共同完成孩子的夢想,走出一條不一樣的升學之路。

    By interviewing 8 relatives and 2 coaches of badminton player, from the Miller junior high school, the result shows some parents in this era still keep deep expectation for their kid to become outstanding athletes. Although having different resourc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port drive them to achieve excellence and to conquer the stereotype of the athletes’ world. Parents are willing to train fighting will and positive manner of their kid by sending them into the school team, by managing discipline and school work, parents will ultimately agree to the Miller junior high school badminton team. In order to make progress, the parents will do whatever they can to help the team to further educate their kid, which also make the parents transform their character from the spectators into the leader.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a supporting parents is the key element of outstanding athletes, watching badminton becomes kid’s specialty is a harsh but a sweet path to dream come true, hopefully every young athletes can create a path of their desire.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謝誌…………………………………………………………………………ⅲ 目次…………………………………………………………………………………ⅳ 表次…………………………………………………………………………………ⅴ 圖次…………………………………………………………………………………ⅵ 序章………………………………………………………………………………1 壹、研究緣起………………………………………………………………………2 貳、文獻探討──走進故事的脈絡中搜索故事實證的理論………………………4 一、運動團隊、運動員學業和學歷取向之探討…………………………………4 二、社會流動的相關文獻…………………………………………………………10 三、文化資本的相關文獻…………………………………………………………13 参、研究課題與意義………………………………………………………………17 一、研究課題…………………………………………………………………… 17 二、研究意義………………………………………………………………………17 肆、研究方法………………………………………………………………………18 一、研究方法取向…………………………………………………………………18 二、研究流程與架構………………………………………………………………21 三、研究設計與實施………………………………………………………………23 四、研究對象………………………………………………………………………23 五、資料分析與步驟………………………………………………………………25 六、研究限制………………………………………………………………………25 七、名詞解釋………………………………………………………………………25 第一章 相遇:開始說故事………………………………………………………27 第一節 米樂國中羽球隊的運作…………………………………………………28 第二節 家長與米樂國中的邂逅…………………………………………………32 第三節 三位家長的進場…………………………………………………………37 第四節 小結………………………………………………………………………49 第二章 承擔:許你一個未來……………………………………………………51 第一節 走不一樣的路……………………………………………………………51 第二節 支持他走下去……………………………………………………………56 第三節 堅持到底…………………………………………………………………63 第四節 小結………………………………………………………………………68 第三章 轉變:角色與位置………………………………………………………70 第一節 角色的改變………………………………………………………………70 第二節 位置的轉換………………………………………………………………75 第三節 我的角色改變了校隊嗎?………………………………………………78 第四節 小結………………………………………………………………………82 第四章 抉擇:盼望未來…………………………………………………………84 第一節 傾聽我期盼的聲音………………………………………………………85 第二節 形塑未來:孩子與我……………………………………………………87 第三節 看見期盼與未來…………………………………………………………90 第四節 小結………………………………………………………………………93 第五章 結語與省思………………………………………………………………95 第一節 結語………………………………………………………………………96 第二節 研究省思………………………………………………………………101 參考文獻…………………………………………………………………………105 附錄一:訪談大綱………………………………………………………………110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112

    一、專書
    Denzin, Norman,k(1998)《解釋性互動論》(張君玫譯),臺北:弘智,2000年(引自運動員的身體故事-「運動人」、「不馴服」) 。
    D Jean Clandinin F. Michael Connelly著,《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蔡敏玲、余曉雯譯),臺北:心理出版社,2003。
    Kathryn Woodward(1997),《認同與差異》(林文琪譯),臺北縣:韋柏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6。
    周新富,《布爾迪厄學校教育與文化在製》,臺北:心理出版社,2005。
    邱金松,《體育社會理論與方法》,臺北:正中書局,1995。
    約翰.瑞題、艾瑞克.海格曼(英文名),《運動改造大腦EQ和IQ大進步的關鍵》(謝維玲譯),臺北:野人文化出版社,2009。
    小野,《孩子,我挺你!》,臺北:麥田出版社,2006。
    李家同,《故事六十八》,臺北:聯經出版社,2008。
    郭沛臻,《鬥志》,臺北:春光出版社,2008。
    鄭石岩,《勝任自己》,臺北:遠流出版社,2010。
    汪采晴,《緊握雙手,裡面什麼都沒有2》,新北市:彙通出版社,2011。
    王淑俐,《我可以教得更精彩》,臺北:南宏圖書公司出版,2002。

    二、學位論文
    王美文,〈教師對成人學生的分類與互動策略:一個國小補校班級的質性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1995。
    王曉慧,(國小學生文化資本、後設認知能力與其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臺南縣國小六年級學生為例),臺南: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朱蘭慧,〈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形成與鬆動之研〉,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與家庭學系,2001。
    吳永仁,〈尋找、發現、迷失、超越自我-一個籃球選手逐夢經驗的敘說與範疇勾劃〉,臺北:國立臺灣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09。
    吳忠誼,〈運動員的身體故事-「運動人」、「不馴服」〉,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05。
    吳國銑,〈我國運動員成就與家庭因素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1979。
    李文益〈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與學生學習表現─以臺東師院為例〉,《臺東大學教育學報》第15卷第1期,臺東:臺東大學,2004,頁1-23。
    李佑峰,〈經驗.知識.記憶--一位高中籃球教練的敘說探究〉,臺北:國立臺灣師大學體育學系博士論文,2006。
    李威伸,(文化資本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臺中市國中學生為例),臺中: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沈文月,(桃園縣國中體育班學生社會資本、文化資本與財務資本之調查研究),桃園: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周文欽,〈臺北市外來高中學生就學成因、生活適應及其相關因素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1980。
    林忠仁,〈臺北縣國中運動代表隊學生次文化之研究〉,桃園:國立體育學院碩士論文,1996。
    林曉怡,〈臺南市國小游泳團隊學童運動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臺北,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2005。
    邱韋誠,〈鎖鏈還是羽翼—原住民棒球選手運動之路〉,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體育學系體育碩士論文,2003。
    姚慧子,(綜合高中體育課程實施現況調查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5。
    胡湘堂,(臺灣地區民眾文化消費行為之研究:以藝文活動為例),臺北: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2010。
    孫秋雲,〈國民小學緬甸華僑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9。
    許慈寧,(國中學生社會資本、文化資本及學業成就之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2010。
    陳怡潔,(中產階級國中生家長課業管教的回應),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4。
    陳秉洋,〈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實施現況及發展困境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09。
    陳曉佳,(臺灣地區國中學生文化資本、習性與學業成就之關係),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彭欣怡〈幼稚園新進教師適應歷程之研究-以兩個個案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碩士論文,1999。
    程祈斌,〈全國中等學校橄欖球隊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臺北: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黃立婷,〈新住民社經地位、文化資本、教育期望對其女子自我概念與學習適應 之關係研究-以臺北縣國小中高年級為例〉,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黃春光,(臺灣社會升學主義的發展與解決對策(1945-2007)),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2008。
    黃約伯,(臺灣高等院校原住民學生生涯選擇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1998。
    黃啟誠,〈敘說業餘馬拉松跑者的執著經驗〉,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10。
    楊淑涵,〈選擇非傳統學習領域之四技女生生涯決定歷程之敘說研究〉,臺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2001。
    葉峻德,〈擇你所愛、愛你所擇-國小女籃球員家長覺擇之心路歷程〉,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論文,2009。
    葉國安,〈我國師專生家庭社經地位、成就動機、抱負水準與學業成就之關係〉,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1985。
    詹娟娟,(犧牲,抑或是希望–「越南新娘」原生家庭之社會流動),臺南: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2003。
    劉欽發〈羽化成蝶的詩意敘說四位臺北蘭陽伍導團團員的習舞歷程〉,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09。
    歐淑芬,〈運動訓練與學業成績之研究-以臺中縣國民中小學為例〉,桃園:國立體育學院碩士論文,2004。
    鄭同僚,(教育成就對社會流動的影響),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校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賴建成,(臺南市國小學生文化資本與學習表現關係之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謝婉玉,〈學校行政探究行為之研究─以一所國民中學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1。
    謝鳳鞠,〈青少年運動員的運動承諾之研究—以發展性觀點為基礎〉,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09。
    鐘芝憶,〈說不出的知道:運動默會知識(tacit knowledge)的體驗〉,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05。
    顧兆臺,〈運動無我經驗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1988。

    三、期刊論文
    王宗吉,〈媒體運動的社會歷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14.6(臺北:行政院體委員會,1994.12):109。
    何育敏、張庭彰、何國龍、陳禾青,〈各級棒球選手流失因素之研究〉,修平技術學院、亞洲大學、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中縣吉峰國民小學,2008。
    何修敏,〈各級棒球選手流失因素之研究〉,《北體學報》16(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8):248-260。
    陳建興,〈論目前運動代表隊組訊問題與對策〉,《國民體育季刊》18.3(臺北:政院體育委員會,1994.12):106-110。
    陳裕芬、陳進祥、黃志成,〈大專甲組運動員社會支持現況分析〉,《國際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專刊》,14.6(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9.12):147。
    林尚武,〈運動員教育的省思與生涯規劃的實踐〉,《國民體育季刊》,148(臺北,2006):64-6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