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蘇瑞鏘 Su, Rui Qiang |
---|---|
論文名稱: |
「中國民主黨」組黨運動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賴澤涵
Lai, Jeh-Ha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畢業學年度: | 83 |
論文頁數: | 320 |
中文關鍵詞: | 中國民主黨 、反對黨 、反對運動 、戰後台灣 、雷震 、自由中國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0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國民主黨」組黨運動是戰後台灣首次大規
模組織反對黨的運動,由當時一群熱愛民主自由的
大陸籍人士與台灣籍人士所合作推動。在歷經整個
一九五○年代近十年的蘊釀之後,終於在一九六○
年五月十八日正式進入實際的籌組階段。然而卻在
同年九月四日爆發雷震案,雷案的爆發使得整個組
黨運動為之重挫。其後組黨人士雖試圖力挽狂瀾,
然仍無力回天,整個組黨運動終於在翌年年初地方
選舉之後劃下休止符。
本文除緒論與結論外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討五
○年代政治環境的變遷與組黨運動的蘊釀,二、三
兩章則探討組黨運動開始籌組時的若干問題,第四
章探討雷震案,第五章則探討雷案後組黨運動的餘
波以及組黨運動失敗的原因、意義與影響。
透過本文的研究,除了可以深入了解組黨運動
本身的發展及其衍生出的若干問題之外,也可以藉
此看出五○年代台灣政治環境變遷的許多特色。
一、中文
專書(含檔案)
八十年代出版社編,《自由中國選集:地方自治與選舉》,台北:
八十年代出版社,民六八年八月一日初版。
八十年代出版社編,《自由中國選集:反對黨問題》,台北:八十
年代出版社,民七八年三月初版。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雷震、傅正信函」(檔案)──H05:「籌組新黨
與雷案發生後之營救信函」。
王麗美,《報人王惕吾──聯合報的故事》,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一九九四年
八月五日第一版第二次印行。
王萍訪問、官曼莉記錄,《杭立武先生訪問記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民七九年六月出版。
王燈岸,《磺溪一老人》,彰化:作者自印,民六九年一一月初版。
王世杰,《王世杰日記──(手稿本)(民國三十六年一月~民國
四十九年十一月)》,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七九年三月初版。
王育德,《臺灣──苦悶的歷史》,台北:自立晚報社,一九九三年三月一版一刷。
史 明,《臺灣人四百年史(下)》,蓬島文化公司,一九八○年九月初版。
田弘茂,《大轉型──中華民國的政治和社會變遷》,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七八
年一一月一五日初版。
曲兆祥,《翻滾的蘭陽溪──宜蘭政治反對運動之研究》,台北:永業出版社,一九
九二年三月二九日初版一刷。
江 南,《蔣經國傳》,台北:李敖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七月再版。
江炳倫,《亞洲政治文化個案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七八年六月初版。
朱文伯,《七十回憶》,台北:民主潮社,民六二年一○月一○日初版。
朱文華,《胡適評傳》,重慶:重慶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朱養民,《七論反對黨》,台北:前衛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二月初版一刷。
汪榮祖、李敖,《蔣介石評傳(下)》,台北:商周文化司,一九九五年五月一○日
一版三刷。
李仁、李松林主編,《臺灣四十年》,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八月一版
一刷。
李筱峰,《臺灣民主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民七六年一○月初版。
李筱峰,《臺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台北:自立晚報社,民八二年三月修正版一
刷。
宋春、于文藻主編,《中國國民黨臺灣四十年史》,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一九九
○年一一月一版一刷。
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民七九年八月修訂四版。
何振盛,《戒嚴時期臺灣地區的民主化與政治變遷──一個發展途徑之研究》,國立
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七八年一月。
沈衛威,《胡適傳》,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民七九年一一月初版。
吳三連口述、吳豐山撰記,《吳三連回憶錄》,台北:自立晚報社,民八一年一月一
版四刷。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民八一年七月臺
初版二次印行。
吳濁流著、鍾肇政譯,《臺灣連翹──臺灣的歷史見證》,台北:前衛出版社,一九
九三年三月一五日臺灣版第五刷。
若林正丈著,洪金珠、許佩賢譯,《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出版
社,一九九四年七月一版。
胡秋原,《同舟共濟》,台北:自由世界出版社,民五○年二月出版。
胡頌平編著,《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一九六○年)》,台北
:聯經出版公司,民七三年五月初版。
胡 適,《胡適的日記──(手稿本)(一九五七年一月~一九六
二年二月)》,台北:遠流出版公司,一九九○年一二月一七日初版。
施雪華,《政黨政治》,新竹:理藝出版社,民八三年一○月初版。
格雷著,傅鏗、姚欣榮譯,《自由主義》,台北:桂冠圖書公司,一九九一年五月初
版一刷。
格里德著,魯奇譯,《胡適與中國的文藝復興──中國革命中的自由主義(一九一七
~一九五○)》,江蘇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六月一版一刷。
馬之驌,《雷震與蔣介石》,台北:自立晚報社,一九九三年一一月一版一刷。
耿云志,《胡適年譜》,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一二月一版一刷。
唐德剛,《胡適雜憶》,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六九年五月一日再版。
許曹德,《許曹德回憶錄》,台北:自由時代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一月初版。
許唯民等著,《臺灣生存之戰──國民黨遷台四十年十大危機》,台北:群倫出版社
,民七六年八月三○日初版。
許福明,《中國國民黨的改造(一九五○~一九五二)》,台北:正中書局,民七五
年一○月台初版。
郭正亮,《國民黨政權在台灣的轉化(一九四五~八八)》,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研究
所碩士論文,民七七年六月。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年第二次印刷。
郭緒印主編,《國民黨派系鬥爭史(下)》,台北:桂冠圖書公司,一九九三年三月
初版一刷。
陳志奇,《美國對華政策三十年》,台北:中華日報社,民六九年九月三○日出版。
陳明通,《威權政體下臺灣地方政治菁英的流動(一九四五~一九八六)──省參議
員及省議員流動的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七九年一二月。
陳儀深,《獨立評論的民主思想》,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七八年五月初版。
陶百川,《困勉強狷八十年》,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七三年八月初版。
傅正主編,《雷震全集:雷震風波──雷案始末(1)》,台北:桂
冠圖書公司,一九八九年五月一○日初版一刷。
傅正主編,《雷震全集:雷震風波──雷案始末》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一九八九年五月二○日初版一刷。
傅正主編,《雷震全集:雷震風波──雷案始末》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一九八九年五月二○日初版一刷。
張君勱,《一九四九年以後張君勱言論集:政論──臺灣部分》,
台北:稻鄉出版社,民七八年八月初版。
張君勵,《一九四九年以後張君勵言論集:書信‧序‧雜文及書評
學術類》,台北:稻鄉出版社,民七八年一一月初版。
彭懷恩,《臺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民八一年一○月再
版。
彭懷恩,《臺灣政黨體系的分析(一九五○~一九八六)》,台北:洞察出版社,民
七八年三月初版。
彭懷恩,《臺灣政治變遷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民八一年七月一版四刷。
彭明敏,《自由的滋味──彭明敏回憶錄》,台北:前衛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一○月
一五日臺灣版第四刷。
黃昭堂著、黃英哲譯,《臺灣總督府》,台北:自由時代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五月初
版。
黃嘉樹,《國民黨在臺灣(一九四五~一九八八)》,台北:大秦出版社,民八三年
一月五日初版一刷。
葉石濤,《一個台灣老朽作家的五○年代》,台北:前衛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九月初
版一刷。
雷 震,《雷震全集:雷案風波──雷案震驚海內外》,台北:桂
冠圖書公司,一九九○年一○月一五日初版一刷。
雷 震,《雷震全集:雷震回憶錄──雷案回憶》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一九八九年三月三一日初版一刷。
雷 震,《雷震全集:雷震回憶錄──雷案回憶》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一九八九年三月三一日初版一刷。
雷 震,《雷震全集:雷震書信集──雷震秘藏書信選》,台北:
桂冠圖書公司,一九九○年九月一五日初版一刷。雷 震,《雷震全集:雷震日記(一九四八~一九四九)──第一
個十年》,台北:桂冠圖書公司,一九八九年三月一日初版一刷。
雷 震,《雷震全集:雷震日記(一九五○年)──第一個十年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一九八九年五月二五日初版一刷。
雷 震,《雷震全集:雷震日記(一九五一年)──第一個十年
RF;》,台北:桂冠圖書公司,一九八九年八月五日初版一刷。
雷 震,《雷震全集:雷震日記(一九五七~一九五八年)──第
一個十年》,台北:桂冠圖書公司,一九九○年七月二五日初版一
刷。
雷 震,《雷震全集:雷震日記(一九六一年)──獄中十年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一九九八年七月二○日初版一刷。
雷 震,《雷震全集:雷震日記(一九五五~一九五六年)──第
一個十年》,台北:桂冠圖書公司,一九九○年七月二五日初版一
刷。
雷 震,《雷震全集:雷震日記(一九五七~一九五八年)──第
一個十年》,台北:桂冠圖書公司,一九九○年七月二五日初版一
刷。
雷 震,《雷震全集:雷震日記(一九五九~一九六○年)──第
一個十年;》,台北:桂冠圖書公司,一九九○年八月二五日初版一
刷。
楊金虎,《七十回憶(上)》,台北:龍文出版公司,民七九年五月一日初版。
楊逸舟著、張良澤譯,《受難者》,台北:前衛出版社,一九九○年一二月初版一刷
。
楊錦麟,《李萬居評傳》,台北:人間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一一月初版。
費正清著、陸惠勤等合譯,《費正清對華回憶錄》,上海:知識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五月一版一刷。
鄭牧心(鄭梓),《臺灣議會政治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民八○年一一月一
版二刷。
鄭 梓,《戰後臺灣的接收與重建──臺灣現代史研究論集》,台北:新化圖書公司
,民八三年三月初版。
鄭 梓,《戰後臺灣議會運動史之研究──本土菁英與議會政治(一九四六~一九五
一)》,台中:作者自印,民八二年五月增訂二版。
賴澤涵等,《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台北:時報出版公司,一九九四年二月二○日
初版一刷。
謝聰敏,《談景美軍法看守所》,台北:李敖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九月三○日初版。
魏 誠,《自由中國半月刊內容演變與政治主張》,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
文,民七三年一月。
顏志榮,《光復後台籍民選精英政治反對之研究(一九四五~一九六九)》,國立政
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八二年六月。
顏淑芳,《自由中國半月刊的政黨思想》,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
七八年一二月。
論文。
文崇一,〈從價值取向談中國國民性〉,收入李亦園、楊國樞合編,《中國人的性格
》,台北:全國出版社,民六八年一○月四版。
文 德,〈殷海光教授年譜簡編──紀念殷海光教授逝世十週年〉,收入四季出版公
司編,《中國自由主義的領港人》,台北:四季出版公司,民七○年九月一○日一版
。
文 德,〈雷震‧胡適‧中國民主黨──記近代臺灣民主運動的一段歷史並悼念雷震
先生〉,《八十年代》一卷三期,民六八年八月。
王振寰,〈臺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臺灣社會季刊》二卷一期,一九八九年
春季號。
王世憲,〈我與儆寰先生的關係〉,收入傅正主編《雷震全集:雷
震與我》,台北:桂冠圖書公司,一九八九年三月一日初版一刷。
伴 耘(朱伴耘),〈三感代三牲──悼傅正先生〉,收入宋英等著,《傅正先生紀
念集》,台北:桂冠圖書公司,一九九一年一一月初版。
李 敖,〈關於「雷案」的一些祕辛〉,收入李敖編著,《雷震研究》,台北:李敖
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五月五日初版。
李筱峰,〈知識分子與政治革新運動〉,收入中國論壇編輯委員會主編,《知識分子
與臺灣發展》,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七八年一○月初版。
李澤厚,〈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收入氏著,《中國現代思想史論》,台北:風
雲時代出版社,民七九年八月初版。
宋文明,〈可歌可泣的民主運動者〉,收入宋英等著,《傅正先生紀念集》。
宋文明,〈雷公儆寰逝世十週年祭〉,收入傅正主編,《雷震全集:
雷震與我(1)》。
宋 英,〈歷史給你最公正的裁判──安息吧!儆寰!〉,收入傅正主編,《雷震全
集:雷震與我》。
吳乃德、陳明通,〈政權轉移和菁英流動:臺灣地方政治菁英的歷史形成〉,收入賴
澤涵主編,《臺灣光復初期歷史》,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民
八二年一一月出版。
吳文就,〈郭雨新與臺灣的政治犯〉,收入郭惠娜、林衡哲編,《郭雨新紀念文集》
,台北:前衛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八月臺灣版第二刷。
林毓生,〈五十年代臺灣的政治環境與殷海光先生對我的影響〉,《聯合報》,民八
三年一○月一七日,三七版。
林濁水,〈中國民主黨組黨始末〉,《亞洲人》二卷五期,民七一年四月。
邵玉銘,〈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之簽訂、終止與後果〉,收入氏著,《中美關係研究論
文集》,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六九年一○月一日初版。
尚傳道,〈海外為雷震鳴不平〉,收入傅正主編,《雷震全集:雷
震與我》。
杭 之,〈三○年漫漫組黨路〉,收入氏著,《邁向後美麗島的民間社會(上)》,
台北:唐山出版社,一九九○年四月三○日出版。
孟 戈,〈略知雷震(儆寰)先生〉,收入傅正主編,《雷震全集:
雷震與我》。
胡志成,〈從「自由中國」事件到中美斷交〉,收入八十年代出版社編,《臺灣的憲
政危機》,台北:八十年代出版社,民七二年九月三○日初版。
胡虛一,<雷震與蔣介石交惡述源>,收入李敖編者,《清算蔣介石》,台北:李敖
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七月二○日再版。
胡佛發言,收入「三十年來臺灣的發展」座談會,《中國論壇》九卷七期,民六九年
一月一○日。
胡 佛,〈憲政結構的流變與重整〉。轉引自郭正亮,《國民黨政權在台灣的轉化》
。
胡秋原,〈紀念雷震先生的若干感想〉,收入傅正主編,《雷震全集:
雷震與我》,台北:桂冠圖書公司,一九八九年三月一日初版一刷
。
韋政通,〈三十多年來知識份子追求自由民主的歷程──從「自由中國」、「文星」
、「大學雜誌」到黨外的民主運動〉,收入中國論壇編輯委員會主編,《臺灣地區社
會變遷與文化發展》,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七八年八月第三次印行。
南方朔,〈為有源頭活水來!──雷震先生逝世十週年祭〉,收入傅正主編,《雷震
全集:雷震與我》。
馬之驌,〈我和雷公結緣的前因後果〉,收入傅正主編,《雷震全集:
雷震與我》。
馬之驌,〈悲歡歲月──挨抓‧感化‧喜從天降〉,《中外雜誌》四五卷五期,民七
八年五月。
馬 璧,〈從雷震的叛亂罪嫌說起〉,收入氏著,《關於「自由中國」雜誌的問題》
,台北:大陸出版社,民四九年九月二○日初版。
徐復觀,〈「死而後已」的民主鬥士──敬悼雷儆寰(雷)先生〉,收入傅正主編,
《雷震全集:雷震與我》。
徐復觀,〈在非常變局下中國知識份子的悲劇命運〉,收入周陽山編,《知識份子與
中國現代化──知識份子與中國》,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七六年六月三○初版六
刷。
高玉樹,〈敬念雷震先生〉,收入氏著,《高玉樹論著選集:旅遊
文集(下)》,台北:東方出版社,民八○年一月初版。
高玉樹,〈敬念台灣民主政治大老余登發先生〉,《自立早報》,一九九三年九月一
三日二版。
殷海光,〈剖析國民黨〉,收入殷海光,《殷海光全集:政治與社
會(下)》,台北:桂冠圖書公司,一九九○年五月初版一刷。
郭文彬報導,〈邱義仁「獨排眾議──認雷震乃基於利害與本土反對派結合〉,《自
由時報》,一九九○年九月一七日三版。
陳在君,〈雷震先生年譜簡編〉,《八十年代》二卷三期,民七○年三月。
陳儀深,<胡適與蔣介石>,收入周策縱等著,《胡適與近代中國》,台北:時報出
版公司,民八○年五月二五日初版一刷。
陳儀深,<國共鬥爭下的自由主義(1941~194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
刊》二三期,民八三年六月。
陳儀深,〈自由主義的兩種類型──《獨立評論》與《自由中國》的比較〉,《中國
論壇》三一卷一期,民七九年一○月一○日。
常勝君,〈三十年前「夜訪胡適談三事」追記──雷震案‧「自由中國」‧反對黨〉
,《傳記文學》五八卷一期,一九九一年一月。
傅 正,〈從蔣經國到雷震之路!──教我如何不想他〉,收入傅正主編,《雷震全
集:雷震與我》。
傅 正,〈種籽發芽了!──雷震案的歷史意義〉,收入氏著,《傅正文選
:為中國民主黨‧民主進步黨戰鬥──臺灣唯一跨越兩次組黨活動的民主鬥士「
紀錄」》,台北:作者自印,一九八九年九月初版。
傅 正,〈請支持我為民主而戰!──寫在「開火」、「挑戰」、「戰鬥」三本文選
前面〉,收入氏著,同上書。
傅 正,〈《自由中國》的時代意義〉,收入澄社,《台灣民主自由的曲折歷程──
紀念雷震案三十週年學術研究會論文集》,台北:自立晚報社,民八一年一一月一版
一刷。
傅 正,〈組黨救國下獄的第一天──一九六○年九月四日〉,《自立晚報》,一九
八八年五月二三日。
傅 正,〈東北最後一位鐵漢〉,收入沈雲龍、林泉、林忠勝訪問,林忠勝記錄,《
齊世英先生訪問記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九年八月初版。
傅 正,〈團結、組黨、爭民主──為紀念郭雨新先生逝世一週年而寫〉,收入郭惠
娜、林衡哲編,《郭雨新紀念文集》。
傅正主講,「『自由中國』與中國民主黨(一九四九~六○)」,收入〈民主的香火
:中國民主發展史──臺灣部分(一九四六~八一)〉,《八十年
代》四卷一期,民七一年二月。
傅樂成,〈悼念殷海光兄〉,收入林正弘主編,《殷海光全集:殷
海光紀念集》,台北:桂冠圖書公司,一九九○年三月初版一刷。
張夫之,〈從政府遷臺到「護憲運動」〉,收入八十年代出版社編,《台灣的憲政危
機》。
張友驊,〈雨田專案:組不組黨都抓?──名情治將領對雷震案的日記〉,《自立早
報》,一九八九年七月三○日~三一日四版。
張忠棟,〈自由主義者的艱苦寂寞〉,收入氏著,《胡適‧雷震‧殷海光──自由主
義人物畫像》,台北:自立晚報社,民七九年一二月一版一刷。
張忠棟,〈胡適與殷海光──兩代自由主義者思想風格的異同〉,收入氏著,同上書
。
張忠棟,〈雷震和國民黨分手的開始〉,收入氏著,同上書。
張忠棟,〈雷震與反對黨〉,收入氏著,同上書。
張忠棟,〈高舉台灣的民主自由之火──讀《雷震入獄前夕的日記》〉,收入氏著,
同上書。
張忠棟,〈胡適心目中的民主和反對黨〉,收入氏著,《胡適五論》,台北:允晨文
化公司,民七九年八月三版。
彭懷恩,〈四十年來曲折多變的臺灣反對運動〉,《當代》第九期,一九八七年一月
一日。
勞 棟,<在時代風暴邊緣──胡適式自由主義的困境>,《中國論壇》三一卷三期
,民七九年一二月一日。
楊漫克,〈「二二八」四十周年話台灣──訪雷震案名律師林頌和先生〉,收入陳芳
明編,《台灣戰後史資料選──二二八事件專輯》,台北: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一
九九一年三月一版一刷。
新新聞周刊社編,〈雷震未公開書信──第二部分:民國三十九年一月至四十九年八
月〉,《新新聞》一○二期,一九八九年二月二○日~二六日。
蔡憲崇,〈中國民主黨──不希望取得政權的政黨〉,收入氏著,《鑼聲若響──台
灣島上的反對黨》,台北:作者自印,民七二年一一月一二日。
蔣勻田,〈淚如泉湧悼念胡適之先生〉,收入馮愛群編,《胡適之先紀念集》,台北
:學生出版社,民五一年三月初版。
蔣永敬,〈胡適與國民黨〉,收入周策縱等著,《胡適與近代中國》。
齊邦媛訪問,〈紀念民主的播種者齊世英先生──康寧祥先生訪問紀錄〉,收入沈雲
龍、林泉、林忠勝訪問,林忠勝記錄,《齊世英先生訪問紀錄》。
賴澤涵,〈歷史學與社會學的互補性及合流的可能性〉,收入瞿海源、蕭新煌主編,
《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一九八二年七
月。
謝漢儒,〈悼念郭雨新先生並談他競選的往事〉,收入氏著,《民間對國是問題之意
見》,台北:作者自印,一九八八年出版。
謝德錫,<議壇大砲──郭國基(一九○○~一九七○)>,收入張炎憲、李筱峰、
莊永明編,《台灣近代名人誌(4)》,台北:自立晚報社,民八○年一一月一版四刷
。
謝聰敏,〈雷震與自誣匪諜的劉子英〉,《國際日報》,一九八八年四月一二日八版
。
謝聰敏,〈劉子英在安坑看守所──寫在雷震先生逝世十週年前〉,收入傅正主編,
《雷震全集:雷震與我》。
謝學賢,〈敢於身體力行的雷震〉,收入傅正主編,《雷震全集:
雷震與我》。
錢永祥,<自由主義與政治秩序──對《自由中國》經驗的反省>,《台灣社會研究
季刊》一卷四期,一九八八年冬季號。
報紙
《工商日報》,一九六○年一○月。
《工商晚報》,一九六○年九月。
《大華晚報》,一九六○年九月。
《上海日報》,一九六○年一○月。
《公論報》,一九六○年五月~一九六一年一月。
《中央日報》,一九六○年六月~一一月。
《中國郵報》,一九六○年一○月。
《中華日報》,一九六○年七月~九月。
《台灣新生報》,一九六○年七月~九月。
《台灣時報》,一九八八年四月。
《自立晚報》,一九六○年九月;一九八八年四月
《自立早報》,一九八九年三月~一九九三年九月。
《自由時報》,一九九○年九月。
《星島日報》,一九六○年五月~一○月。
《紐約時報》,一九六○年九月~一○月。
《國際日報》,一九八八年四月。
《新閩日報》,一九六○年九月。
《德臣西報》,一九六○年九月。
《徵信新聞報》,一九六○年一一月。
《聯合報》,一九六○年八月~一九六一年三月;一九九四年一○月。
期刊(含公報)
《十字論壇》,一九六一年二月~八月。
《人間世》,一九六○年七月。
《八十年代》,一九七九年八月~一九八二年二月。
《中外雜誌》,一九八九年五月。
《中國論壇》,一九八○年一月~一九九○年一○月。
《民主中國》,一九六○年六月~一九六一年八月。
《民主潮》,一九五○年一二月~一九六○年一二月。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一九八八年冬季號~一九八九年春季號
《自由中國》,一九四九年一一月~一九六○年九月。
《自治》,一九六四年六月。
《革命思想》,一九六○年五月。
《祖國》,一九六○年五月~一○月。
《政治評論》,一九五九年一月~一九六一年三月。
《時與潮》,一九六○年八月~一九六一年一月。
《亞洲人》,一九八二年四月。
《國魂》,一九六○年八月。
《當代》,一九八七年一月。
《新中國評論》,一九六○年三月。
《新聞天地》,一九六○年八月~九月。
《新新聞》,一九八九年二月。
《傳記文學》,一九九一年一月。
《獨立評論》,一九三四年一二月。
《聯合評論》,一九六○年一二月。
《臺灣省臨時省議會公報》,一九五七年一○月~一九五九年二月。
《臺灣省議會公報》,一九五九年一○月~一九六○年一○月。
訪談記錄
蘇瑞鏘,一九九四年四月一六日,訪殷夏君璐,於台北市YMCA。
蘇瑞鏘,一九九四年一二月一七日,訪馬之驌,於馬宅。
蘇瑞鏘,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訪何春木,於何宅。
蘇瑞鏘,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六日,訪宋文明,於宋宅。
蘇瑞鏘,一九九五年四月八日,訪黃玉嬌,於黃宅。
蘇瑞鏘,一九九五年四月二九日,訪宋英,於宋宅。
二、英文
Adorno, T.W. E. Frenkel Brunswick, D.J. Levison, R.N. Stanford, et al., A_;The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A_;,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50.
Dahl, Robert A., A_;Polyarchy: Participation and Opposition,A_;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1.
Dahl, Robert A., A_;Regimes and OppositionA_;, New Haven & Londo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3.
Fairbank, John King, A_;Chinabound A Fifty-Year MemoirA_;,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2.
Grieder, Jerome B., A_;Hu Shih and the Chinese Renaissance : Liberalism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1917-1937A_;,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Ranney, Austin and Kendall, Willmoore, A_;Democracy and TheA_; A_;American
Party SystemA_;, New York, 1956.
Wu, Nai-teh, “The Politics of Regime Patronage System: Mobilization and Control
Within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Ph.D Thesis, Dpt. of Polit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