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盧佳慧
論文名稱: 由許再添的樂師生涯探傳播媒介對於歌仔戲曲調運用之影響
指導教授: 黃均人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7
中文關鍵詞: 許再添歌仔戲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44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許再添先生,出生於西元一九三O年(昭和五年,),自18歲起參與歌仔戲的演出,彼時正是台灣結束日本統治之時,歌仔戲的發展亦在其參與的這短短的五六十年間,歷經內台、廣播、電視、文化劇場等各種不同類型的過程。許老師除了將其畢生之力投入歌仔戲的文場音樂之外,對於歌仔戲在台灣的發展與變遷,他的經歷更可說是一部活歷史。尤其在大眾媒體開始滲入台灣社會和各個層面時,歌仔戲亦隨著時代潮流經歷廣播歌仔戲與電視歌仔戲,當時許老師身居天馬廣播歌仔戲劇團的樂長、楊麗花和葉青等電視歌仔戲劇團的音樂指導、並且創作或改編許多新曲調,對現今台灣歌仔戲的音樂型態佔有極重要的影響力。而其對歌仔戲文場演奏與音樂設計的薪傳,更是不遺餘力。民國82年,許再添老師得到民族藝術薪傳獎的殊榮,肯定了他對台灣歌仔戲的付出與貢獻。

    台灣歌仔戲發展一百多年來,一直跟社會大眾有著密切的互動關係,尤其在傳播媒體開始流行時,歌仔戲很敏銳的接收到廣播、電視所發送出來的新訊息,迅速的跟上潮流,另外,也藉由傳播媒體發展出新的表演形式,以符合民眾的需求。這些互動,從當代歌仔戲曲調的運用中便可窺見一二。

    本文探討傳播媒體對於歌仔戲曲調運用的影響,以及從許再添先生的生涯中看音樂人在歌仔戲各個歷程中地位的轉變,並且藉由許再添先生的曲譜手稿,探析在對字音的觀念轉變後,如何影響歌仔戲曲調旋律的演唱。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p.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p.3 第三節 文獻回顧 ………………………………………………………p.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p.10 第五節 章節架構 ………………………………………………………p.12 第六節 預期成果 ………………………………………………………p.13 第二章 許再添的生平 第一節 台灣光復前時期 ………………………………………………p.14 第二節 內台歌仔戲時期 ………………………………………………p.17 第三節 廣播歌仔戲時期 ………………………………………………p.21 第四節 電視歌仔戲時期 ………………………………………………p.27 第五節 薪傳時期 ………………………………………………………p.32 第三章 唱片、廣播中歌仔戲曲調運用的情形 第一節 光復前後台灣歌仔戲曲調的運用模式 ………………………p.34 第二節 廣播歌仔戲背景與製作情形 …………………………………p.40 第三節 廣播歌仔戲曲調運用以《張世真下凡》、《路遙知馬力》、《狀元及第》為例………………………………………………………… p.48 第四章 電視歌仔戲曲調運用的情形 第一節 電視歌仔戲製作情形 …………………………………………p.58 第二節 華視歌仔戲製作歌仔戲的情形與曲調運用的情形 …………p.61 第三節 《巫山一段雲》中曲調的源頭探討及影響 …………………p.75 第四節 編劇、導演、演員與曲調運用的關係 ………………………p.95 第五章 許再添的新調創作理念與做法 第一節 台灣歌仔戲音樂創作歷史背景 ……………………………p.104 第二節 許再添作品創作背景 ………………………………………p.113 第三節 許再添創作理念與風格 ……………………………………p.117 第四節 許再添作品使用情形及語韻旋律的運用 …………………p.133 第六章 結論 一、 曲調運用與媒體之間的相互關係 ……………………………p.148 二、 音樂人地位的轉變 ……………………………………………p.150 三、 對於字音重視程度的轉變 ……………………………………p.153 附錄一 許再添生平年表 ……………………………………………p.154 附錄二 葉青歌仔戲製作年表及相關製作人員 ……………………p.156 附錄三 許再添擔任過音樂指導或文場領奏的電視歌仔戲 ………p.161 附錄四 《巫山一段雲》曲調、歌詞 ………………………………p.1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水晶。《流行歌曲滄桑記》。台北市:大地出版社,1985。
    呂訴上。《台灣電影戲劇史》。台北市:銀華出版部出版,1961。
    何恃東,《永恆的巨星—台灣電視歌仔戲四十年》。台北市:遠足文化,2004。
    邱坤良。《日治時期台灣戲劇之研究:舊劇與新劇 (1895-1945) 》。台北市:自立晚報出版,1992。
    林勃仲、劉還月。《變遷中的台閩戲曲與文化》。台北市:台原出版,1990。
    林茂賢。《歌仔戲表演型態研究》。台北市:前衛出版社,2006。
    林茂賢 主持。《歌仔戲重要詞彙編纂計畫第二期期末報告書》。未出版。
    林鶴宜、蔡欣欣著。《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五結鄉: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4初版。
    徐亞湘。《日治時期中國戲班在台灣》。台北市:南天出版,2000。
    徐麗紗、林良哲。《從日治時期唱片看台灣歌仔戲》。五結鄉: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7。
    柯銘峰、陳孟亮、周以謙。《歌仔戲唱腔》。台北市: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出版,1996。
    柯銘峰、陳孟亮、莊家煜。《歌仔戲唱腔第二集》。台北市: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出版,2000。
    施叔青。《台上台下》,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1985。
    紀慧鈴。《廖瓊枝、凍水牡丹》。台北市:時報出版,1999。
    莫光華。《臺灣歌仔戲論文輯錄》。台中市:台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出版,1996。
    許常惠。《台灣音樂史初稿》。台北市:全音樂譜,1991。
    教育部 主編。《八十二年民族藝術薪傳獎專輯》。
    張炫文。《台灣歌仔戲音樂》。台北市:百科出版,1982。
    ______。《歌仔調之美》。台北縣:漢光文化出版,1998。
    陳郁秀 主編。《音樂台灣─百年論文輯》。台北市: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出版,1997。
    陳耕。《閩台民間戲曲的傳承與變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陳耕、曾學文。《百年坎坷歌仔戲》。台北市:幼獅出版,1995。
    陳健銘。《野台鑼鼓》。台北縣:稻鄉出版,1989。
    梁正居、黃金鐘。《台灣行腳》。大拇指出版社印行,1981。
    溫世光。《中國廣播電視發展史》。台北市:筆者自行發行,1983。
    曾永儀。《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台北市:聯經出版,1988。
    楊馥菱。《台灣歌仔戲》。台北縣:漢光文化出版,1999。
    ______。《台灣歌仔戲史》。台中市:星辰出版,2002。
    劉秀庭。《曾仲影的音樂生涯》。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2002。

    二、期刊
    呂秀蓮。〈台灣人的音樂心靈:「台灣的歌」序〉《台灣文藝》97期。
    邱昭文。〈瞎子摸象乎?歌仔戲在現代舞台上過招〉。《表演藝術》第27期,1995。
    赤星南風。〈籲應斷然禁止臺灣戲劇〉。《台灣藝術新報》第五卷。
    林茂賢。〈台灣的電視歌仔戲〉。《靜宜人文學報》第8期,1996。
    周以謙。〈戲曲音樂創作漫談〉。《河洛歌仔戲團大舞台月刊》。第43期。
    ______。〈淺談歌仔戲「器樂」及創作〉。《台灣戲專學刊》第6期,2003。
    柯銘鋒。〈台灣歌仔戲「音樂設計」與「編腔」概念〉。《台灣戲專學刊》第6期。2003。
    ______。〈電視新調擎新局─卡拉帶獨霸一方〉。《表演藝術》第98期,2001。
    陳彬。〈國樂加入歌仔戲音樂的伴奏(上)(下)〉。《表演藝術》第40、41期,1996。
    陳艷秋。〈譜出台灣女性堅貞純情嬌媚的旋律:訪作曲家陳秋霖〉《台灣文藝》85期。1983。
    徐麗紗。〈台灣歌仔戲哭調唱腔檢析〉。《台中師院學報》第五期,1991。
    蔡懋棠。〈近卅五年來的台灣流行歌〉《台灣風物》卷十一期五。1961。
    童灧雯。〈台灣光復初期廣播歌劇團之研究—以嘉義「桂邱雲歌劇團」為考察衷心〉。台北市:《台灣戲專學刊》,第10期,2005。

    顏綠芬。〈從民俗音樂觀點談歌仔戲音樂的研究—舉曲趣不同的實例試析【都馬調】的曲調特性〉。《藝術評論》第三期。1991。

    三、論文集
    《兩岸戲曲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卷一》。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出版,2000。
    《百年歌仔:海峽兩岸歌仔戲發展交流研討會論文集(2001年)》。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
    心,2003。
    《秋月對歌──台灣新加坡歌仔戲的發展與交流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1998。
    《海峽兩岸歌仔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1996。
    《海峽兩岸歌仔戲創作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1997。

    四、 學位論文
    呂冠儀。〈台灣歌仔戲武場音樂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林大欽。〈臺灣歌仔戲發展的探討與過程〉。銘傳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林永昌。〈台南市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5。
    柯銘峰。〈電視調與台灣歌仔戲曲調應用的發展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周于甄。〈國樂樂師對當代歌仔戲音樂發展之影響探討〉。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徐麗紗。〈台灣歌仔戲唱曲來源的分類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陳孟亮。〈明華園戲劇團《濟公活佛》音樂變遷之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陳秀娟。〈台灣歌仔戲的演變過程—一項人類學的研究〉。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1987。

    莊桂櫻。〈論歌仔戲唱腔即興方式之應用〉。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1983。
    孫麗娟。〈歌仔戲「陳三五娘」音樂版本比較〉。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1999。
    張元真。〈台灣1991-2004年間「劇場歌仔戲」音樂設計手法探討──以河洛歌子戲團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2006。

    張桂菁。〈台灣歌仔戲文場樂器的變遷與運用〉。臺灣師大音樂碩士論文。2003。
    黃慧琥。〈民權歌劇團外台歌仔戲的音樂運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賴達逵。〈台灣歌仔戲胡琴音樂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劉南芳。〈由拱樂社看台灣歌仔戲之發展與轉型〉。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劉安琪。〈歌仔戲唱腔曲調的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
    劉信成。〈台灣「歌仔戲導演」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蘇碩斌。〈戰後台灣歌仔戲流變的社會學分析〉。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五、 影音資料
    《台灣傳統文化閩南語歌仔戲錄音帶》。月球唱片廠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從日治時期唱片看台灣歌仔戲》。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2007。
    《尋找廣播歌仔戲》。〈歌仔傳奇第三集〉「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公共電視節目錄影帶)。台北市: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000年。
    《威尼斯雙胞案原聲創作大碟》。台灣春風歌劇團。2007年。
    華視葉青歌仔戲線上影音 http://www.56.com/h19/u_aibi1234.html

    下載圖示
    QR CODE